全面质量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全面质量管理在现代企业的应用
文献综述题目:全面质量管理在现代企业的应用院部: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工业工程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日期:目录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述 (3)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支柱因素 (4)三、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7)四、我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8)五、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9)六、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现 (10)七、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 (15)八、参考文献 (17)全面质量管理在现代企业的应用摘要:现代企业要具有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的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以顾客为中心、技术创新、持续改进、提升人员素质、弘扬企业文化。
对本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这将是立足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重要性;企业;应用21世纪是质量大师朱兰先生预言的“质量世纪”,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以质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将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就曾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述全面质量管理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的。
菲根堡姆把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这个定义强调了三个方面:第一,产品或服务要满足顾客要求,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作用,从而更全面地去解决质量问题。
第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了从市场调研、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作业),到销售、售后服务等全部有关过程。
要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仅要搞好生产或作业过程的质量管理,还要搞好设计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发展文献综述
质量管理发展文献综述质量管理发展文献综述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定义质量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在“传统”质量观念中,质量一词主要是指产品质量,质量管理也主要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产成品、半成品等进行检验,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而现代质量观念认为质量是指全面质量,其含义首先表现在: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整体的概念,即企业必须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来认识和对待质量。
企业的产成品质量、半成品和零部件质量、原材料质量、工艺工序质量、工作和服务质量等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质量管理应该是整个企业全体人员的总体行为。
1质量管理发展历程1.1工业革命以前的产品质量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早期的集市上,人们相互交换产品(主要为天然产品和天然材料的制成品)。
产品制造者直接面对顾客,产品的质量由人的感官来判定。
接着又村庄逐渐发展为商品交换。
买卖双方不再直接接触了,而是通过商人来进行交换和交易。
在村庄、集市上通行的确认质量的方法便行不通了。
于是就产生了质量担保,从口头行式的质量担保逐渐演变成质量担保书。
商业的发展要使彼此相隔遥远的连锁性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
新的发明又产生了,这就是质量规范及产品规格。
这样有关质量的信息能够在买卖双方间直接沟通。
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产品结构多么复杂,紧接着,简易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测量手段也相继产生,就是在手工业时期的原始质量管理。
由于这时期的质量主要靠手工操作者本人依据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把关,因而又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18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其产物就是工厂,由于工厂具有工业者和小作坊无可比拟的优势,导致手工作坊的解体和工厂体制的形成。
在工厂进行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如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工装和测量的精度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催促着质量管理科学的诞生,因此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的事情。
1.2工业革命后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到今天已经进了第五个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全面质量管理论文全面质量控制就是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监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摘要:质量问题一直备受生产企业的关注,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话题,现代化药品生产已经不能再以传统质量管理作为衡量标准,只有建立全面完善的科学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够真正推动制药企业的发展进步,提升我国制药企业竞争实力。
关键词:质量管理;经济体制;制药企业0前言本文从我国制药企业发展现状出发,对制药企业建立质量管理科学体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并就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科技求发展,利用技术加强管理,进而为我国制药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全面提升产品质量。
1我国制药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现状制药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借助产品质量优势,迅速抢占行业市场。
虽然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引入了GMP概念,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通过药品GMP认证,但由于GMP难以用数据量化产品质量标准,而不少企业就采取TQM来弥补这一缺点,同时我国也通过努力不断完善GMP体系,开展全国性的医药行业质量管理,扬子江药业集团成功地开创了医药行业质量管理的先河,它通过培训的方式,更好的巩固了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成果,全面提升了质量管理人员素质。
但是这样的方式仍略显不足,药品质量工作体系不够健全、可实施性较低、体系不够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造成制药企业质量风险管理始终未能深入人心。
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制药企业产品质量管理问题,营造良好的产品质量环境,树立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下面我们就全面实施质量管理工作问题做了以下归纳总结:首先,大多数制药企业员工缺乏质量意识,认为质量管理是领导才需要考虑的问题,自己制药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而有的企业又过分考虑利益忽视了质量问题,这严重影响了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范文(2)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范文(2)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篇三:论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摘要】随着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质量管理理论已经日臻完善。
以质量管理的发展为脉络,通过对质量管理发展历史的简单介绍,概括了质量管理经历的阶段,进而对质量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
【关键词】质量管理;阶段;发展趋势一、质量载体及质量管理的发展应该说,人类自从有了商品生产,就有了质量的概念,并开始了以商品的成品检验为主的质量管理。
只是这个时期,并不一定有质量和质量管理这些专有术语,而是用“好”和“检验”来代替说明。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质量管理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阶段和质量文化管理阶段。
(一)产品质量检验阶段产品质量检验阶段是指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即从欧洲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仅仅把工厂生产的产品作为质量的载体,产品质量也仅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并把质量管理理解为对产品质量的事后把关或事后控制,即靠检验人员根据技术文件规定,使用一定的检测手段,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检测和实验。
(二)过程质量的统计控制阶段过程质量的统计控制阶段是指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已经认识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作用,认识到过程也是有质量的,过程也应作为质量的载体,并将数理统计与过程质量管理结合,不但预防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并且也检验产品质量。
这一阶段由事后检验改为预测、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并使用统计方法进行过程控制。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大约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
费根堡姆于1961年在《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最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使产品的复杂程度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质量及可靠性的要求,对品种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产品的形成不仅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且还与所涉及的其他许多过程、环节和因素有关,只有将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都纳入质量管理的轨道并保持其系统、协调的运作,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
质量管理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质量管理发展方向和趋势研究综述学生: XX指导老师:XXX摘要:搞好质量管理是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就本文拟对质量管理的涵义、发展历程及动向进行论述。
同时,也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质量管理改进新趋势的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质量管理;发展历程;发展趋势;改进新趋势。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rendsStudent:XXTutor:XXAbstract: Do a good job in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imag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a enterprise. Based on amounts of former works in this field, this paper discuss some main issues about the meaning of quality management,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Meanwhile, the paper have a summary of the new trend of improvement from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suggestion of some future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Keywords Quality Management:;Development history;the new trend of improvement引言:飞利浦电器公司总裁蒂默宣称:质量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反映了质量与社会、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质量已成为了效率、完美、合理和进步的同义词,“生活质量”的提出把质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1]。
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通用9篇)
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通用9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篇1摘要: 全面品质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种缘起并广泛应用于管理领域的新的管理模式。
“全面品质管理”强调全组织“品质”的重要性。
全面品质管理对学校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品质; 全面品质管理(TQM); 学校管理一、前言当今世界,提升教育品质和学校效能,是各国教育改革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为达到这一目标,许多重要的管理理论被应用到学校管理改革的实践中,其中全面品质管理则是重要的一种。
全面品质管理源自企业界,是由戴名(W.E.Deming)、朱兰(J.M.Juran)及柯洛斯比(P.B.Crosby)等大师所发展出来的管理哲学与原则。
经过后人不断的修正、创新与推广,成为一股创造竞争力的动力。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面品质管理即受到各国重视,也引起许多学者研究,成为最受重视的管理方法之一。
本文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对全面品质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其对学校管理的有益启示。
二、全面品质管理的发展及其意义在100年前,人民普遍对质量不够重视,企业里一般也没有专门的质量检验人员或管理人员。
20世纪初,大家开始对质量重视起来,但主要着眼点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一百的检验”。
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产品数量越来越多,有时根本无法进行百分之一百的检验,于是开始强调统计管理技术的应用,这一段时期又被称之为统计质量管理时代。
Shewhart于1931年首先系统地探讨品质的意义,为品质管理的浮出奠定了基础。
到了20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仅仅凭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已难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的参考文献
全面质量管理的参考文献引言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种管理理念,旨在通过不断改进和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TQM强调团队合作,员工参与和持续改进,以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
本文将探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实施方法和成功案例,并提供相关参考文献以供进一步研究。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1. 客户导向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客户满意度。
TQM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客户导向是TQM的基本原则之一,其核心理念为“客户是一切的起点和终点”。
(Mukherjee,2018)2.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TQM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TQM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持续改进要求组织不断寻找并解决问题,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这需要建立有效的改进流程和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并不断进行改进。
(Ward,2017)3. 员工参与TQM强调员工对组织的贡献和影响,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持续改进。
员工参与包括培训、激励、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和参与问题解决过程等。
通过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创新能力。
(Deming,2018)4. 连续教育TQM认为教育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持续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员工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可以加强员工对质量的认识和贡献。
(Womack,2018)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法1. 关键质量管理工具TQM的实施需要借助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并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常用的TQM工具包括Pareto图、因果图、控制图、精益生产等。
这些工具为组织提供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途径,有助于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Juran,2019)2. 流程改善TQM强调注重流程和系统的改进,而不仅仅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
通过追踪和分析整个生产和服务的过程,找出其中的瓶颈和问题,并进行改善,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对产品、产品实现过程、员工意识、企业文化的改善,不断满足顾客需求,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和长期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范文一:浅谈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
讨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即T 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菲根堡姆对TQM的定义为:“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1]。
其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全面”(即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全面综合管理)和“四个一切”(即一切为用户;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依据事实与数据;一切按规范办事)。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降低经营质量成本,减少经营亏损,降低现场维修成本,减少责任事故,追求企业利益和成功、使顾客完全满意、最大限度获取利润。
1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1.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质量管理的回顾与评价摘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质量将成为我国广大企业抓住机遇、迎接严峻挑战的关键。
要拓展海外市场,必须靠有竞争力的质量;要保护国内的市场,不再有高关税和政府的过渡保护,也要靠质量的较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大发展。
本文综合了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并简要评价,提出看法,以便为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质量管理、管理改进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竞争日益加剧。
在“数量”问题已解决的今天,人们将越来越追求和依赖于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质量的领域不断拓宽,生活的质量、环境的质量、文化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更加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质量已成为竞争的焦点,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影响到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民族的形象。
质量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一、质量管理理论的回顾(一)、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20-30年代)生产力迅猛发展,生产过程分工细化、日益复杂,许多美国企业按照泰勒的管理模式,纷纷设立检验部门,使检验与生产分离开来,其最大特点为“事后把关”。
(2)统计质量阶段(20世纪40-50年代)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工程师休哈特就提出“控制与预防缺陷”的概念。
主要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预防产生废品并检验产品质量,在方式上由专业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承担。
但这种方法只是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而不能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将企业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二)、质量管理的理论流派1、事后检验20世纪,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1911 年泰勒出版了专《科学管理原理》,创立了“泰勒制度”,强调科学分工,故产品检验由以往的自产、自检改为产、检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论文2019-02-03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师资水平等都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教育质量管理上显得后劲不足,传统的教育质量管理及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全面质量管理(TQM)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为目的,组织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
高等教育引进全面质量管理办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不断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一、高等教育全面质置管理概述(一)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最早由美国人休哈特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随后在日本快速发展并风靡全球。
全面质量管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被大家接受和认可,国际标准组织也对其作出了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20世纪80年代,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尝试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人教育管理,进行教学结构和管理方式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20世纪70年代末,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传人我国,80年代在教育领域开始实践,90年代部分中小学掀起全面教育质量管理热潮,21世纪部分高校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积极进行ISO认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三)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内涵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发展来看,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最早应用于生产型企业,要求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质量管理被广泛应用,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也起到了积极影响。
根据对全面质量管理定义的研究,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全国各个高等教育组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及社会满意和本组织内所有师生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企业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质量管理文献综述摘要:阐述了质量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各个企业对质量管理的态度。
引言: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情况曹国华在《论质量管理与管理质量》中写到调查表明,世界上成功的企业, 90%以上是由于管理精湛世界上失败的企业,则90%是由于管理不善。
显而易见,管理之重要,小至一个企业,大至一个国家,无一例外。
一句话,由于管理质量问题导致企业破产、被兼并的实例屡见不鲜。
由此不难看出,管理质量问题对于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企业的战略发展,致关重要。
《抓好质量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中指出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同志曾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和建设系统的干部职工必须加强质量知识学习,掌握工程质量的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和技术标准知识,增加工程质量意识,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
要认清肩负的责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搞好工程建设,提高工程质量,为祖国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国方《甲天下纸品公司全面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广西甲天下纸品公司近期组织人员对生产一线员工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培训,以全面提升生产一线员工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大质量管理力度。
杨辉在《新形势下化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战略》中说到了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竞争激烈的加剧,质量的概念在不断深化,质量管理被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蔡显明在《质量为中心,计量为手段,技术标准化为依据—上海石化现代质量管理的思路》中提出今年国家深化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强化企业质量管理不仅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墓础。
张文学和姜长有在《强化质量管理,追求最佳效益》一文中提出对企业以人本管理为重点,牢固树立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新理念的要求。
宣守蓉在《加强原辅料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得出结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人,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应不断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论全面质量管理摘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论文主要以全面质量管理原则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举例叙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以及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因,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定义原则意义启示序言最近通过媒体揭露了很多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这不仅危害了消费者的权利,也给现代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启示.为此本人对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进行了论述,以此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方向提出了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论文首先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其次,以现代企业为例,重点讲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带给现代企业的启示。
提出要以顾客为中心,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不做违法违规的事情,以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后盾;要注意系统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管理质量.1、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Management(TQM ):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途径。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
2、全面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⑴以顾客为中心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
在当今经济活动中任何一个组织都要依存于他们的顾客。
组织或企业由于满足或超过了自己顾客的需求,从而获得了继续生存下去的动力和源泉.全面质量管理以顾客为中心,不断通过PDCA循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基于人因的全面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基于人因的全面质量管理文献综述早期的质量管理研究认为质量管理是普遍适用的,主要关注的是通过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但在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Management, TQM)实践中,学者们发现员工对实施TQM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有的员工认为,由于TQM需要对员工进行更多的技能培训,所以他们觉得减少了自己的自主性,而且由于质量管理实施标准化的过程控制,因此增加了员工的工作强度、重复性累积伤害及员工压力;而有的员工认为,TQM能使员工更多地参与决策,增加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激发他们表现得更好而且更愿意继续留在当前组织,并且由于强调正式的、文件化的控制,因此会降低员工工作中的伤害,增加员工安全感,使得员工更加支持TQM的实施。
员工的不同态度主要来源于TQM实践时有没有关注员工本身或关注度够不够。
由此可见,关注点不同,TQM的适用性和效果也会不同;并且,TQM对员工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随着TQM关注点的不同和员工自身特点的不同而变化的;TQM实施的有效性也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态度,而且与技术、结构这些组织有形的因素相比,大部分隐藏的和无形的因素诸如员工的价值、态度和观念对TQM有效性的影响更大。
一、人因视角下的全面质量管理研究现状(一)人的因素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识别。
企业人的因素不仅能让组织实现隐形目标:更好的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和组织的持续改进,而且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有长远的影响,人的因素也是质量管理的关键所在。
而在对人的因素在T Q M中识别时,不同研究者的关注点也各有侧重。
卡利亚(Karia)和阿沙哈里(Asaari)认为TQM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质量、顾客满意和持续改进;与二人观点相似的是莫罗(Morrow)等人,他们认为TQM的三个主要方面是团队合作、持续改进、关注顾客;前面的这些研究结果都是通过对员工的观察和访谈得出的,而对人的因素在T Q M中的角色做了较深入研究的是格罗弗(Grover)等人,他们通过构建模型、图表法和多项式研究的方法将人的因素在TQM中的角色概括为:高层管理者的参与、工作文化、动机、协作、改变态度、创新,他们的研究范围显然更加广泛,内容也更加全面,夏德克鲁(Sadikoglu)等人则通过研究TQM实践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提炼了TQM中的人的因素为领导力、员工管理和顾客关注。
全面质量管理的参考文献
全面质量管理的参考文献英文回答: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is a management approach that aim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by focusing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t involves all employees in the organization, from top management to frontline workers,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data and feedback in decision-making.TQM was first developed in Japan in the 1950s, and it has since been adopted by organizations around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models of TQM, but they all share some common principles, such as:Customer focus.Continuous improvement.Employee involvement.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Process management.TQM can be implemented using a variety of tools and techniques, such as:Quality control charts.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Kaizen.Six Sigma.TQM has been shown to have a number of benefits, including:Improved product and service quality.Increased customer satisfaction.Reduced costs.Improved employee morale.Increased productivity.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implementing TQM in your organization, there are a number of resources available to help you get started. You can find books, articles, and online courses on TQM, and there are also many consultants who can help you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中文回答: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关注客户满意度和持续改进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2000字》
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 P B·Crosby)在上世纪70年代初提出“零缺陷”思想,备受包括BIM、CEA、摩托罗拉、施乐等世界顶级公司推崇。
零缺陷理论对质量管理的基本认识:控制质量就是符合要求、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质量是用缺陷造成的金钱损失来衡量的。
F.T.Dweiri and M.M.Kablan 指出:为了更好地达到工程项目的质量,需要建立稳定而且高效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不仅要编制施工质量管理手册,而且要制定一定的质量监督措施和经济、技术管理目标,从而有效地提高建筑项目的质量控制能力。
Ekambaram Palaneeswaran,Thomas Ng and Mohan Kumaraswamy 指出:施工质量管理是成果质量的保证,过程质量管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形成,全面质量控制包括工程项目各个参建方的产品质量与过程质量的全面控制,全员都应承担一定的质量职能,尽可能多的发挥作用。
James L. Burati, Jr.对如何建立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进行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工程质量保险、工程质量的差异化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社会化和工程质量的分类并举监管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若干建议。
2国内研究现状近二十年来,我们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特别重视,诸多的科研单位、高校科研人员都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一些权威专家组成了专业的质量控制机构,为质量控制理论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为质量控制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邓建勋(2015)分析了建筑企业工程质量管理面临的优势、弱势、机会、威胁,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构建了工程质量管理战略矩阵,明确工程质量管理重要意义,提出建立公司层面对项目部管理的有效机制,强化项目部各层面的质量管理认知。
陈仙通(2015)对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之下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相关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XX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文献综述
XX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文献综述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 XX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一、前言部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现行标准体系中的主流体系,它对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质量标准,ISO9000等标准反映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过程要求,适用于以企业为代表的各类组织的管理和运作,也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工具。
本文综述主要探讨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哪些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二、主题部分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运用系统概念和方法将质量管理涉及到的各阶段、各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而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中小企业属于生产性机构,而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取决于四个方面的要素,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生产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等。
管理职责管理职责是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明确管理职责的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
(二)规定企业的质量目标。
(三)确定企业的质量职责和权限。
(四)进行企业的质量评审。
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人力资源管理。
其二是信息资源管理。
其三是物质资源管理。
企业产品实现过程企业产品实现过程可以用企业产品质量环来表示。
企业产品质量环,是指从识别消费者的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阶段中,影响产品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这个概念模式,存在于整个企业管理和企业产品的过程中,包括消费者意见汇总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
测量、分析与改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一个有效的自我完善机制,以识别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为适应这个要求,企业需要做测量、分析与改进工作,开展内部质量审核。
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贯彻脱离了组织战略的管理体系,使体系运行流于形式主义。
1961 《全面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文章标题:深度解读《全面质量管理》及其在当代管理中的意义1. 引言在1961年,Philip B. Crosby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这本书被认为是质量管理领域的经典之作。
全面质量管理在当今的管理实践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该主题。
2. 介绍《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自问世以来,被广泛引用和讨论。
Crosby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强调了质量对企业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如何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步骤。
3. 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全面评估让我们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进行深入的评估。
Crosby认为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关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是关于整个组织的管理方式。
他提出了四个关键要素:定义质量、系统性缺陷预防、零缺陷思维和成本管理。
从这些要素出发,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质量管理的本质,理解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我们来评估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研究相关案例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它对企业绩效和竞争力的影响。
这些实践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4. 《全面质量管理》在当代管理中的意义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对当代管理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更加注重质量管理,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质量导向的管理体系,提高内部流程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满足客户需求,保持持续改进的动力。
5. 个人观点和总结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全面质量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传承。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可以实现内部的协作和协调,建立起与客户和市场的紧密联系,提升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
我坚信全面质量管理在当代管理中的意义仍然不可忽视。
通过深入评估《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实践方法,以及探讨其在当代管理中的意义,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管理理念,也能够从中汲取实践经验,为企业的发展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课题名称: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荣光集团中
的运用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 2012年11月25日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荣光集团中的运用》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1)TQC已有领域内的发展
由于TQC理论的产生是许多质量管理专家共同研究的成果。
但是他们在如何合理的定义TQC中的概念的问题上存在着差异。
如何得到一种大家都认可的合理的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应用的定义方式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ler(1996)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他研究的对象是美国质量管理领域的三位大师级人物:W.Deming,Juran和Crosby。
为什么一个定义的问题如此的重要呢,Miller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如果一个过程需要使用很复杂的概念结构,那么准确地,具体的去界定每一个定义就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了。
全面质量管理“三全”的基本要求同样涉及到了很复杂的概念结构。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企业内部的业务专家也开始参与TQM的研究,所以良好的沟通成为TQM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Miller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关键字的分离,逐个研究三位大师在各个方面的观点,最终得到了一个对于专业来讲能够完整地降概念呈现出来,而对于在与企业相关的不同领域内从事研究的学者来讲又是足够试用的综合的定义。
(2)TQM新领域的发展
如果能够很好地实施TQM,就意味着该组织的能力水平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但是,实施TQM的过程涉及到了很多的影响因素,其中的一些更是关键因素。
目前研究比较集中的是企业管理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
TQM的应用也不再试局限于质量管理领域,而是从企业全局的角度来研究和应用TQM的理论了,对于TQM应用本身来说也是一种有力的发展与补充。
Marler研究了TQM培训、柔性工作以及柔性技术对于持续性发展的影响。
论文中,他发现了TQM培训、工作设计和信息技术对于员工能力的持续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TQM的培训往往都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的,受训的员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Marler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训练是否带来了知识的溢出效应。
同时也指出在这点上,学术界没有做详细的研究。
Marler采用准实验的方法研究TQM培训和组织状况对于员工持续提升的影响,对于其中涉及的培训、柔性技术等几个方面影响也做出了假设。
选取实验研究对象是一所机构松散的大型私立大学的会计部门员工。
研究的结论
支持了Marler的假设,并且与组织管理理论相吻合,同时结论也暗示对于技术创新的大量投入,不论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并不能保证更大的生产力和效果。
而且作者也提供了未来可以从事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1978年引进全面质量管理,从最初的“质量月”活动的开展,逐步发展为声势浩大的QC质量小组活动,现在QC小组注册数量已经达到1554万个。
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企业纷纷引进TQM、ISO9000等先进理论与方法,试图通过这些手段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中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作为全面质量管理比较理想的依据,能够较全面的反映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
不少的企业都希望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除了机械、电子、化工、纺织、建筑等传统制造业外,还涉及了金融、保险、税务、技术监督、农业、旅游、商业、餐饮、IT等领域。
TQM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过去40多年了,经历了4个阶段的发展,各种理论支撑趋于完善。
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产品质量的形成不仅与生产制造过程有关,还涉及到了其他许多过程、环节等因素。
只有将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统统纳入质量管理的轨道,并保持系统、协调的运作,才能确保产品质量。
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三全一多样”的基本要求:(1)全过程质量管理(2)全员参与质量管理(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进入21世纪的今天,企业管理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发展同时也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和扩展打下基础。
TQM的研究和应用本身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领域。
研究这些新发展、新趋势对于正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致力于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谋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中国,有着实际的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进入21世纪,也就是质量管理大师Juran所指的“质量的世纪”,我们应当看到自身同国外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存在于产业中,同时也存在于学术研究中。
加入WTO之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我们制造的产品也往往被人打上廉价劣质的标签。
但反观国内,我们有有时也有劣势。
庞大的劳动力基数是一种优势,而劳动力能力水平普遍不高则是我们的劣势。
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和传播者的人来说,通过一出效益、扩散效应的研究,如果能够发挥每个人的能力水平,就能够使组织的能力水平成倍的增加。
目前,我国正处在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如果国内的企业也能够借着这样的良好环境和机会,同样也越来越是一种挑战和客观要求,推动国内质量管理研究应用的不断前进。
四、参考文献
注:按照上述目录进行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