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六大经营模式
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目前茶叶生产经营模式
![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目前茶叶生产经营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6560c614a7302768f993908.png)
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目前茶叶生产经营模式一、印度茶叶生产经营模式印度是世界茶叶主产国之一。
在印度,超过300万人从事涉茶业,其中受英国殖民影响,印度的茶叶生产主要以种植园为主,又按规模的大小将茶叶种植园分为小茶农种植园和大规模种植园。
大规模种植园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这些茶叶种植园都有自己的茶叶加工厂,会雇佣大量的劳动力在种植园中从事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和茶叶生产加工的工作,如印度东北部各邦中约有62万茶叶工人。
小茶农种植园一般是由茶农拥有,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各邦,由于生产规模较小,这些种植园无法自己进行鲜叶生产加工,通常会将鲜叶销售给大规模种植园、茶叶购买厂和合作社,在印度南部,约有6.5万个小农种植者以及167个茶叶购买厂(bought tea factories)和合作社,这些茶叶购买厂和合作社购买小农的鲜叶,将其加工成成品后销售。
印度的小规模种植园虽然数量多,但是无论是茶园面积还是茶叶产量都远远低于大规模茶叶种植园。
近年来印度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从事茶叶生产,不同于大规模种植园中工人以获得工资为主,小规模种植园的茶农是通过销售鲜叶获得销售收入,一般来说这些农户只能将鲜叶卖给中间商、大规模种植园或茶叶购买厂(BLF)。
相较于由跨国企业控制的大规模种植园,农户们缺少采摘和收集鲜叶的技术,导致鲜叶品质不高,同时缺少资金投入来改善茶园灌溉和农药使用,以及农户规模较小和谈判能力弱,因此大规模种植园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控制鲜叶的价格,小茶农获得的销售收入并不高。
而在阿萨姆、Tamil Nadu等邦出现的茶叶购买厂(BLF),虽然让农户有了更多的渠道销售鲜叶,但这些茶叶购买厂(BLF)生产水平低,缺乏相应的技术控制鲜叶品质,尽管可以保持很低的生产成本,成茶的品质明显不高,不仅明显影响整个印度国内茶叶的消费价格,同时还制约了印度出口茶叶的增长。
因此,为了提高农户的收入、减少茶叶价格波动对农户的伤害,印度提出将各地小规模的农户组织起来,建设发展茶叶生产社(tea producing societies),具体包括在印度全国各地成立306个农户组织,形成了邦、地区、村级的农户茶叶生产社,代表农户的集体利益与大规模种植园就鲜叶价格、技术培训等内容进行提高农户的生产水平,这些茶叶生产社为农户提供鲜叶篮、鲜叶运输等延伸性服务,还提供了关于鲜叶采摘和保存的技术指导,同时改善农户与茶叶产业链上其他主体(特别是BLF茶叶购买厂)的关系。
茶产业盈利模式
![茶产业盈利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2bf130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5.png)
茶产业盈利模式茶产业作为传统的农业产业,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市场基础。
如何实现茶产业的盈利,是每个茶企业和茶农面临的关键问题。
以下将介绍几种茶产业的盈利模式。
一、茶叶生产与销售模式茶叶生产与销售是茶产业的核心环节。
茶叶生产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茶叶基地种植、茶叶采摘、茶叶加工和茶叶销售等环节。
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茶叶基地,控制茶叶的生产环节,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从而提高茶叶的销售收入。
茶企业还可以通过茶叶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和销售量,进一步提高盈利水平。
茶叶销售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
茶企业可以通过与茶叶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将茶叶批发给经销商,由经销商负责茶叶的销售。
茶企业还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零售,通过建立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供茶叶的选购和配送服务,从而提高茶叶的销售额和利润。
二、茶文化体验模式茶文化体验模式是指将茶文化和旅游体验相结合,打造茶文化旅游景区或茶文化体验馆,提供茶文化的展示和体验服务。
茶文化体验模式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提供茶叶的品鉴、制茶的过程展示、茶道表演等服务,从而实现茶文化的传承和盈利。
茶文化体验模式的盈利主要来源于门票销售、茶叶销售和茶文化产品的销售。
茶文化体验模式需要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茶文化展示和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从而增加门票的销售收入。
茶企业还可以通过茶叶和茶文化产品的销售,提高盈利水平。
三、茶产业链延伸模式茶产业链延伸模式是指将茶叶产业与相关产业相结合,实现茶产业的链条延伸,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和盈利水平。
茶企业可以将茶叶产业与茶叶加工、茶叶包装、茶叶配送等相关产业进行合作,形成完整的茶产业链。
茶企业还可以将茶产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业、养生保健业等产业相结合,开展茶文化旅游、茶文化产品开发等业务,进一步提高茶产业的盈利水平。
茶产业链延伸模式的盈利主要来源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和消费者。
茶企业通过与茶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提高产业链的效益和盈利水平。
茶叶的运营管理方案
![茶叶的运营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158f0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6.png)
茶叶的运营管理方案一、市场分析茶叶作为中国传统饮品,在市场上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中国茶叶市场规模巨大,消费人群广泛,年轻化趋势明显。
同时,茶叶的多样化品类和健康、养生的消费理念也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因此,推出种类丰富的优质茶叶产品,加强品牌营销和渠道布局,将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二、产品定位1.产品特点:质量可靠、原料优质、款式时尚、新颖独特、适合年轻人口味。
2.主打产品:推出经典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花果茶、功能茶等系列产品。
3.产品包装:精美包装设计,突出原产地和生产工艺。
4.价格定位:高档定价,突出产品品质,建立品牌形象。
三、渠道建设1.线下渠道:打造线下门店,选择高档商场、商业街、酒店、茶楼等地段,进行品鉴和销售。
同时,加强与咖啡店、茶餐厅等合作,提升产品曝光度和销售量。
2.线上渠道:建立品牌官网,开设线上商城,推出专属APP,提升品牌知名度,并且抢占电商市场份额。
3.社交媒体渠道: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广品牌形象和产品消息,建立消费者关系,增加用户互动。
四、品牌营销1.品牌宣传:通过广告、专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品牌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2.活动策划:定期举办茶文化展示活动、茶艺比赛、新品发布会等,吸引消费者关注。
3.促销策略:推出会员积分、打折、赠品等促销活动,增加用户粘性和忠诚度。
4.公益活动:参与公益事业,提升品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五、产品研发1.不断调研市场需求,推出符合消费者口味的新品。
2.借鉴国际茶文化,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和独特性。
3.打造自有品牌,建立自主研发能力,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产品竞争力。
六、供应链管理1.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强原料和生产环节的管控,确保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
2.选择优质茶园合作,实行全程质量追溯,保证原料的品质和安全。
3.加强仓储物流管理,确保产品的及时供应和库存控制。
七、人才团队建设1.建立专业的品牌团队,包括市场营销、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渠道销售等专业人才。
茶叶盈利模式
![茶叶盈利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1cf17c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1.png)
茶叶盈利模式
茶叶行业的盈利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茶叶生产和销售:茶叶企业从茶园种植、采摘、加工、包装到销售整个产业链条,通过生产和销售茶叶实现盈利。
2. 品牌销售:茶叶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供有特色的茶叶产品,通过品牌溢价和品牌影响力进行销售,获得盈利。
3. 零售和批发:茶叶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线下门店、线上电商平台或与其他商家合作,进行零售和批发茶叶,通过销售渠道的拓展实现盈利。
4. 茶文化体验:茶叶企业可以提供茶文化体验服务,例如茶艺表演、茶叶品鉴、茶文化教育等,通过门票销售、参观服务等方式获得盈利。
5. 茶叶定制和礼品市场:茶叶企业可以提供定制茶叶产品和礼品包装,满足特定消费需求,通过高额利润的定制茶叶产品和礼品销售获得盈利。
6. 茶叶进出口贸易:茶叶企业可以进行茶叶的进出口贸易,通过与国内外茶叶企业的合作、代理或独立贸易,获得进出口茶叶的差价收益。
7. 茶叶种植技术和服务:茶叶企业可以提供茶叶种植技术和服务,包括种植技术咨询、病虫害防治、茶园管理等,通过提供专业技术和服务获得盈利。
以上是茶叶行业常见的盈利模式,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盈利模式或组合多种盈利模式。
茶叶盈利模式
![茶叶盈利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f9f2b9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b.png)
茶叶盈利模式茶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品,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茶叶市场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茶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也逐渐丰富和多样化起来。
茶叶盈利模式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茶叶的产业链、销售渠道、品牌建设等方面。
首先,茶叶的盈利模式在生产端表现为茶农通过种植茶叶获得利润。
茶叶的生产过程包括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可以带来一定的收益。
茶农可以通过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来增加收入,也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成本和销售渠道来提高利润率。
在茶叶生产环节,茶农可以选择自己种植茶叶并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也可以选择将茶叶卖给茶企或茶商,通过批发零售的方式盈利。
其次,茶叶的盈利模式在销售端表现为茶叶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
茶叶的销售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两大部分。
线上销售主要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网络渠道进行,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购买茶叶。
线下销售主要通过实体店、茶楼、茶馆等线下渠道进行,消费者可以通过实体店购买茶叶。
茶叶的销售渠道不仅包括传统的批发零售形式,还包括创新的模式,如茶叶定制、茶叶体验馆等形式。
茶叶的销售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选择合适的购买方式。
再次,茶叶的盈利模式在品牌建设方面表现为茶叶企业通过品牌宣传、营销活动等形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空间。
茶叶作为一种消费品,品牌形象和品质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茶叶企业可以通过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故事,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喜爱。
茶叶的品牌建设不仅包括产品本身的品质和口碑,还包括品牌文化、品牌传播等方面。
茶叶企业可以通过品牌活动、赞助活动等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忠诚度,从而获取更多的盈利机会。
茶叶盈利模式的多样化给茶叶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茶叶盈利模式的多样化为茶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力,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茶行业经营发展现状与经营模式
![茶行业经营发展现状与经营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258f7fa14791711cd791733.png)
中国茶业开展现状一、生产现状〔一〕生产主体以茶农为主,组织形式多样,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加工方式是我国茶叶生产方式是根本特点。
我国茶叶生产主体主要有:〔1〕一家一户的茶农;〔2〕茶商或茶叶大户;〔3〕委托加工基地。
〔4〕有一定生产规模的茶场。
我国茶叶生产组织形式主要有五种类型:〔1〕农民+农民。
表现为:一局部农民在家搞生产,一局部农民在外搞销售。
通过亲戚关系维持着产、供、销产业链。
〔2〕茶场〔厂〕+农户。
茶园由农户自行管理,假如干个茶农的茶园连片形成茶区,在茶区建立茶厂负责加工。
茶厂按一定标准收购鲜叶,加工生产,负责销售。
〔3〕市场+农户。
在我国大型茶产区都存在或建有一定规模的茶市,也叫"产地市场"。
茶农通过这个市场与外界大市场相联系。
〔4〕公司+基地。
茶园还是茶农的,公司与茶农签订合作协议,制定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提供统一服务。
〔5〕茶农。
主要是自产自销。
我国茶叶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
主要特点是:中高档茶、名优茶以手工为主;中低档茶、大众茶以机制为主。
〔二〕区域分布明显,新型茶区快速开展。
我国红茶区主要在某某、某某,乌龙茶区主要在某某,花茶区主要在某某、某某、某某等,名优茶区主要有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省与主要的茶区。
特色茶产区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开展的新亮点,如新昌的龙井产区,平江的银针产区,安溪的乌龙茶区,某某的普尔茶等等。
由于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实施与各地大力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新型茶区正在快速开展,如某某日照茶区、某某午子茶区与某某、某某、某某等地的新茶区就是这几年新开展起来的。
〔三〕产品结构变化加快,新产品将成为我国茶业新的增长点。
总的趋势是:普通红茶、中低档红茶继续下降,高档红茶有一定市场。
花茶在经历了长足开展后总量正在减少。
绿茶快速增长,绿茶中,名优茶开展快。
乌龙茶快速开展,保健茶生产增长,市场稳定。
传统茶叶创新速度加快。
茶产品结构正在朝优质、有机、特色、质优价廉方向开展,总体结构不断优化。
浅谈中国茶叶常见的经营模式
![浅谈中国茶叶常见的经营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9cd5f0e770bf78a642954db.png)
浅谈中国茶叶常见的经营模式
中国制茶饮茶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饮茶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种传统风俗,中国人对茶叶的需求量较量大,有需求就有市场,茶企也遍布全国各地。
那么关于茶叶销售模式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中国茶叶常见的策划模式吧。
茶叶策划模式
1、纯贩卖型策划模式
纯贩卖型策划模式的茶企,首要是从茶厂收购毛茶,然后加以拼配、包装出售。
这种茶叶策划模式必要具备较高的贩卖程度,把握必然的贩卖通路。
运用这种茶叶策划模式,在策划进程中必然要审慎选择供给商,严酷掌握茶叶产物的质量。
2、加工+贩卖型策划模式
回收加工+贩卖型策划模式的茶企,必要有本身的加工工场和技强职员,可以或许本身从茶农哪里收购奇怪的茶叶举办加工,担保茶叶质量的不变。
倘若能掌握好贩卖环节,中国十大名茶,将会有无线的成长。
3、基地+加工+贩卖型策划模式
基地+加工+贩卖型策划模式的公司,需拥有本身的茶园和加工车间,独立贩卖产物,实现产销一体化,可以或许节制产物质量和拥有不变的供给来历。
这个茶叶策划方法需成立较为复杂的公司,同时还要留意公司打点程度的晋升,假如打点差异步公司将无法有序成长。
4、农户+基地+加工+贩卖型策划模式
农户+基地+加工+贩卖型策划模式的茶企,需成立基地让茶农打点,然后公司本身加工和贩卖产物。
回收这种茶叶策划模式的公司拥有完备的茶叶链,关于企业扩大局限成长长短常有利的。
茶叶的营销渠道与销售模式
![茶叶的营销渠道与销售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8302b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0.png)
茶叶的营销渠道与销售模式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消费群体。
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茶叶的营销渠道与销售模式对于茶企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茶叶行业为例,探讨茶叶的营销渠道和销售模式,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传统销售渠道茶叶行业的传统销售渠道主要包括批发市场、零售门店和农贸市场。
批发市场作为茶叶的集散地,茶农将茶叶交由批发商进行批发,再由批发商销售给零售商或终端消费者。
零售门店则是茶叶品牌和经销商的主要销售渠道,通过建立自己的门店网络,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茶叶产品。
农贸市场则是传统渠道的一种补充,茶叶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通过农贸市场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传统销售渠道的优势在于传统销售渠道覆盖面广,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购买到茶叶产品。
而且传统渠道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保持茶叶行业的稳定发展。
然而,传统销售渠道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先,传统渠道的信息传递速度相对较慢,无法及时反馈市场需求变化。
其次,传统渠道存在中间环节,茶叶价格透明度低,消费者无法得到真实的价格信息。
二、电子商务渠道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渠道成为茶叶行业的新兴销售模式。
电子商务渠道通过互联网销售茶叶产品,打破了地域限制,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购买到茶叶产品。
目前,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已经成为茶叶销售的重要渠道。
电子商务渠道的优势在于信息传递速度快,可以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并进行产品调整。
同时,电子商务渠道的茶叶价格相对较为透明,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
然而,电子商务渠道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电商平台的竞争加剧,茶叶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企业需要通过品牌建设和创新产品提升竞争力。
其次,茶叶行业的电商渠道需要面临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问题。
三、品牌直营店渠道品牌直营店渠道是茶叶行业的另一种销售模式。
茶叶企业通过自己的品牌直接经营门店,与消费者建立更直接的联系。
品牌直营店渠道注重品牌形象和服务体验,通过独特的店面设计和尖端的产品展示,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茶叶网络销售模式、特点
![茶叶网络销售模式、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b2bfa9bcd126fff7050bcd.png)
茶叶网络销售模式、特点一、独立茶叶网店的发展独立网店就是由企业或个人组织人员自己建立一个网站,不过现在一般是通过专业的商城系统服务商购买程序,如shopex,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茶叶产品的自身特点向这些系统的提供商提出定制服务,这样开出的网店就更具有个性,也更符合你的产品特点了。
在开出独立网店后,企业或个人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独立域名,拥有自己的店标、拥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页面外观、自己的支付接口、自己的购物车。
这一切将能体现企业或产品的形象。
不会让客户认为该企业是个人或者是小店铺,增强客户对该企业的信任感,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订单资料、客户资料、商品资料,商城的整个数据库都是独立的,自己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自己的客户,而不必受制于人。
国内目前有很多企业自己开设了独立的茶叶网店,像这类独立网店开设的条件主要有三种,而销售模式也不尽相同,有些是全部囊括,有些则是单品出击,显得更加的专业化。
1、借助茶叶品牌打造独立的茶叶网上商城我们说中国虽然是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大国,这里只是说大国,并非强国,因为我们知道国内茶叶行业的发展一向是纵向发展的,即单一品类的单线发展,企业往往注重的是茶叶的品类而不是品牌,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国家的茶叶消费习惯、地域风俗、经济条件、传统思想的限制。
但是不重视品牌不代表我们没有品牌,我们在某些单一品类的茶叶上面也出现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茶叶品牌和一些老字号茶叶专卖店,如大益普洱茶、八马铁观音,还有张一元、吴裕泰等老字号茶店。
这些茶叶企业通过对自身品牌以及其他优势的衡量,在网上推出独立茶叶网店应该说是品牌之路的明智选择。
这里做的比较好的是大益茶业的快乐品茗,据该网站的介绍,快乐品茗致力于建设国内最大的泛茶类产品垂直电子商务网站,打造全球最大的华人茶社区。
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规划投资1亿元人民币。
公司拥有极富创新力的经营团队和优秀的技术团队,采用先进的网站表现形式,提供极富人性化的电子商务服务。
茶叶店经营模式
![茶叶店经营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71ace7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9.png)
茶叶店经营模式一、引言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茶叶店经营模式也相对多样化。
本文将以茶叶店经营模式为标题,探讨茶叶店的经营策略、产品选择、市场定位等方面的内容。
二、经营策略1. 多元化经营:茶叶店可以提供多种茶叶,如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也可以推出茶叶相关产品,如茶具、茶叶礼盒等,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2. 品牌建设:茶叶店可以通过建设自己的品牌形象,提升竞争力。
可以通过店面装修、员工着装、产品包装等方面来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3. 优质服务:茶叶店要注重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热情周到的接待、专业的茶叶知识讲解、独特的冲泡技巧等。
通过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产品选择1. 品种丰富:茶叶店应该选择多种茶叶品种,包括传统的名优茶和一些新兴的茶叶品种。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并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2. 品质优良:茶叶店应该选择品质优良的茶叶,确保产品的口感和香气的稳定性。
可以通过与茶农合作,直接采购高品质的茶叶,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原产地的真实性。
3. 创新产品:茶叶店可以推出一些创新的茶叶产品,如果味茶、花草茶等,以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此外,还可以开发一些茶叶相关的美食,如茶叶蛋、茶叶糕点等,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多样性。
四、市场定位1. 目标消费群体:茶叶店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市场定位。
可以选择专注于高端消费市场,提供高品质的茶叶和服务;也可以选择面向大众市场,提供价格实惠的产品。
2. 地理位置选择:茶叶店的地理位置也是市场定位的重要因素。
可以选择位于商业中心或旅游景区附近的地点,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同时,也可以选择位于住宅区附近的地点,方便居民购买。
3. 定价策略:茶叶店的定价策略也是市场定位的重要内容。
可以根据产品的品质、品牌形象、目标消费群体等因素进行定价,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茶叶的六大经营模式
![茶叶的六大经营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56825d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a.png)
茶叶的六大经营模式看过一篇关于茶叶的报道,说中国有一千家的茶叶注册机构注册的也就这一千多家合起来的销售额都不及英国的立顿立顿年销售额为10亿美金,而立顿呢,一棵茶树都没有,实在觉得我国的茶叶经营比国足都窝囊; 这个令我震惊的报道也使得我对立顿产生了兴趣,为何立顿这么厉害呢研究了好久才发现了他们秘密,在这里用不着拐弯抹角了,直接爆料:秘密就是立顿的茶包你可别小瞧了这个小小的茶包,这个小小的茶包解决了茶叶销售的两大难题,第一大难题是茶叶标准化的问题,第二大难题是使用便捷性问题; 标准化问题,可能说起来比较抽象,但结合一下实际情况我们就知道标准化有多么重要了,比如说同样是铁观音,今年因为雨水过多,整体铁观音的质量都有所下降,所以即便是同一片土地、同一帮人、采取相同的工艺来生产同一品种的铁观音,每年的口味也不一样我们知道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很难满足工业化的标准而你想大面积流通,你就必须保证每年的产品是同一质量的,这样就可以避免买卖双方在每次购买时对交易的商品重新进行评估,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们仍就以传统的茶叶买卖为例,普通的茶叶店在每次销售时,都会给顾客冲泡茶做尝试,这其实是一种对商品的重新评估,当顾客尝试后觉得这个茶叶不错,他才愿意付钱去购买,这也就是所说的传统“先尝后买”,旧社会那些做买卖的就是这种模式,每次都要把那些要卖的商品给顾客尝试一下;相比于今天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对于卖家来说有多么的不便;所以与其说传统的茶叶店销售是做品茶的“人情”买卖,倒不如说是落后的交易方式,这种效率低下的交易方式严重障碍了茶叶的流通;而立顿茶包就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由于茶包是混合调配出来的茶,所以,茶的味道就可以人为地控制,有人说立顿的茶包是低档茶,没错立顿的茶包味道并不是特别好,甚至一般都算不上,但对于多数喝茶的“外行人”,已经够了他们并不对茶味有很高的要求,或者说他们并不是特别懂得鉴定茶的品级;但茶包却使得立顿可以畅通无阻的流通;想想看,我们的香烟不正是对“农副产品”的标准化吗我们知道最早的抽烟方式,是自己制作烟丝,用烟袋抽,而当香烟变成20支包装后,口感得到了“标准化”,这一点我们的“烟民”最有体验,今年的中华烟与去年的中华烟,口味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一包的软中华50元一包相当于5包红双喜10元一包,香烟之间不只是品质上的差异,甚至可以精确到象货币一样自由交换; 便捷性问题,传统的喝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北方式的“大碗茶”方式,一种是南方式的“功夫茶”方式;前一种较为简便,但通常是那些对喝茶不太讲究的北人人所采用的方式,并且受茶种限制,比如大碗茶比较适合花茶、绿茶的喝法,而如果是铁观音或者单枞类的,那就必须采取“功夫茶”式的喝法,但我们知道“功夫茶”是种比较麻烦的喝茶方法,便捷性是个大问题,当然对于已经有喝功夫茶习惯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方式能取代功夫茶的饮用方式这里我们说的是多数不太懂茶的人群;对于这些不太懂茶的人群来说,喝茶的便捷性成了他们选择的重要决策标准,就以在写字楼的办公白领和在机关单位的公职人员来说,他们通常在办公桌上有一个简单的茶杯,而茶包的饮用便捷性便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 仍然以香烟为例,以前抽烟,你要带着一个烟袋锅子,烟袋锅子上还带着一个烟丝袋,每次你要抽烟,你就得先把烟丝取出来,摁到烟袋锅子里点上抽,抽完你还得磕烟锅子里的烟灰,如果你没带烟袋锅子,你抽烟可能要用纸自己卷,非常麻烦,而现代香烟标准化后,你只需要撕开烟包,点上火就可以了抽完了你可以把烟头一丢就可以了;所以说香烟标准化后,更便捷了,也就更大可能地发挥了烟草的危害力量;以前抽“福寿膏”你要找到有“合法经营许可证”的大烟馆子,有专门的烟枪、油灯、床等工具,你才能真正实现吞云吐雾,而现在多简单,到处有有一次性的注射剂,只要捋开袖子把针扎上就可以让你“”了; 茶叶的体与用立顿的一个茶包,是一体多用,一个茶包是“体”,而标准化,和便捷性就是其“用”,学过易经的人应该非常了解“体用”说,这里不打算揭示玄学的深奥,而尽可能浅显易懂地解读“体用”问题,比如“水”是体,而“洗澡”、“煲汤”、“灌溉”则是“用”;我们不妨推而广之,用“体用”说来做我们的茶叶;茶叶是“体”,而茶叶的具体应用是“用”,那么我国的茶叶不正是“体用”没有做好吗业界盛传说我们的茶叶是“一流的品质,二流的包装,三流的品牌,四流的价格”;也正是说明我们没有做好“体用”的学问,我们的茶叶有一个很好的“体”,正是“用”没有被发掘出来,所以才造成了1000多家茶叶企业加起来都做不过一个立顿;我们是要在“用”上下些功夫了如果我们把问题聚焦到茶叶的“用”上;我们发现至少有5种经营模式可供选择;第一种:用品牌来标准化举例:中华烟,茅台酒,就是典型的用品牌来标准化;目前象天福茗茶、八马、大益等茶叶经营实体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也是经营茶叶的主流势力,但笔者认为他们并没有抓住“品牌标准化”的精髓,他们更多地是想卖自己的品牌附加值;认为一个同等的茶叶贴上自己标签后就可以多卖些钱所以你如果有空到天福的品牌形象店看一看就知道,与其说他们是卖品牌,倒不如说是做“茶文化”,完全是一种不商不文化的景象;除了极具“文化内涵”的装修和个别“古董”外,你看到的天福茶叶包装多种多样,有简装的、有铁盒的、有木盒的、有雕龙画凤的,反正尽你的想象力的极限什么样的包装都有,或者天福想通过茶叶的包装豪华程度来告诉你这包茶叶有多贵这就应了一句着名的白酒广告语,“喝酒不喝纸盒子”茶叶基本上成了卖包装;说到底,天福也好八马也好,其本质就是“捯饬一下卖个好价钱”;并没有站在行业角度去解决茶叶标准化的问题;的确,这个目标不容易做到,一个方面是因为茶叶每年的出品不能做到标准化,二则普通茶叶不可能象立顿茶包和烟草那样可以“调”到一个统一的味道;所以所谓的品牌标准化并没有一个茶企能真正地履行,没有那个茶企在履行所谓的一个“公道”;如果非有找一个相对较好的品牌的话,那应该是大益,为何说大益做得相对不错呢主要来源两个方面,一个是大益主力经营普洱茶种,相对聚焦;另一个原因是大益并不是渠道导向的,而是产品导向的;我们知道普洱的重要价值除了茶叶好之外,重要的价值标准是普洱的保存年份,有了这个年份指标,普洱标准化相对容易些;而大益好像也斩钉截铁地把自己定义到普洱上,并不是大包大揽地做许多茶种;大益在普洱上的标准化相对深入一些,这就决定了大益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茶拿到别人的店里来卖;也就是说大益关注的点在“茶”身上,不象天福、八马把关注的点放在了“店”身上,大益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借助别人的渠道更广泛地流通自己的产品;而天福与八马更多地象是传统茶店的升级,统一了店面的形象方便溢价;所以说天福八马类的品牌并没有关注到茶叶我们所说的用“品牌来标准化”的核心问题;我们这里谈到“标准化”的问题,事实上是种“公道”的证明体系,我们都知道茶叶的销售面临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卖茶的人往往是非常懂茶的人,而卖茶的人往往对茶一知半解,所以常见的现象是卖茶者害怕卖茶的人“忽悠”自己,而往往通过与卖茶者建立不错的人际关系后,才放心地购买卖茶者的茶叶,说得更具体点就是,卖茶者是冲着卖茶人而买他的茶叶的,传统的茶叶店就属于这方面的典型,也就是我们说的做茶,就是做人际;这种认知的不对称导致了,茶叶购买的不便;笔者认为如果有品牌暂且放开自身的利益,用品牌客观评定茶叶的品级,彻底让自己的品牌成为“中介”者,将获取更长远的利益,如果这么说您仍不太清楚我所说的意义,想想货币的价值就知道了,货币本身是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但货币的所代表不同商品的“公信力”,使得货币具有巨大的“交易价值”而极易流通;如果有品牌能暂且抛开短期利益,成为衡量茶叶的“尺子”;该品牌必然具有茶叶界“货币”的“公信力”;原产地标签,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虽然并不能说明贴有原产地标签的茶品比没有原产地标签的茶叶品质更高,但贴有这种标签的茶叶显然更方便流通;这一点特别表现在出口上,想想看,老外跟我们多数不懂茶的人一样,他们没有可以评估茶品的标准,唯有通过原产地标签的方式鉴别茶品;而原产地标签是官方的规范标准,而官方订立的标准极易厚此薄彼,且极易被伪造;所以这类产地标签型的产品可能只是表现在出口时才有价值,而在内销时特别在传统渠道的销售时往往没有任何价值;如果有某个品牌暂且放下短期的“贴标”就“溢价”的眼前利益,而完全客观地对不同的茶品进行级别评定而不是加上华丽不实的包装,然后设定某种严格的包装级别去规范,一级茶、二级茶,让卖茶人能放心不加辨别地象买香烟一样购买,那茶叶将会是另外一个崭新的局面,利乐包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与其说其售卖的是优秀的包装,倒不如说其售卖的是标准;只要装到里面就是品质保证;可惜的是我们的多数茶企是象天福、八马这样的品牌,贴上品牌之后就溢价了,就失去了公信力,也自然无法自由地流通,可以说,若有品牌建立公信力的评判极致,其品牌下的产品便可以成为“硬通货”象货币一样自由地流通;不要急于去卖茶叶了,这个市场上已经不缺一个卖茶叶的品牌,而太缺的是茶叶评判机制的品牌谁能做到,必定握天下茶市与鼓掌之中第二种:租场子卖茶据说把星巴克引进中国的台湾统一企业曾设想构建一个与星巴克商业模型相似,而售卖产品完全相反——“茶”的一个茶座连锁机构;后来迟迟不见推出,一直以为是推广延期,但现在想来应该不太存在这个可能;很简单,国内的铺租太贵,而铺租太贵必须靠“返台率”来实现,对于一个象星巴克咖啡馆一样繁华的商业地段,一个座位可能在一天内5-9次的“返台”才能养得起高昂的铺租;星巴克兴许可以,因为喝咖啡的人多半是小憩,匆匆地来,匆匆地走,很多都是买完咖啡边喝边走了;而喝茶呢喝茶绝非为了止渴,特别是喝功夫茶,如果象日本人一样严格地执行起来,其慢条斯理的程度让我们吃惊;喝茶更多的是慢节奏的生活,所以很多顾客是“耗时间”,而对于繁华商业区来说,这个“耗时间”会耗死经营者,当然,你可以提高单次消费的价格来获取,但如果太高,可能就更少人来,所以你必须提更高的价格来维持,这就进入了恶性循环;所以,租场子卖茶在国内基本无法实现——空间太贵,但事无绝对,在一些稍偏远的地段这种售卖空间的做法还是可以实现的,但这种空间售卖法则不同于星巴克的“客厅延伸”,而更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做法;在这种做法下,你就要对消费者的目的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星巴克是匆忙都市中的小憩,而对较偏远地区的“半日闲”你得预先设定消费者目的,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者大老远跑来,第一目标一定不是为了茶,他可能是找个地方休息,或者看看书,或者约女友来谈谈情,也可以能约老朋友叙叙旧;有一段时间北方一些市地级城市非常流行茶楼,我很奇怪,一个嗜酒成风的族群怎么在一夜之间变得如此阳春白雪国民素质怎么提升这么快进了茶楼才知道,完全没有清雅的品茶论道场景,有的是乌烟瘴气呼喝一片的牌局,原来是个变相的“赌场”;幸甚经营者如此懂得“顺应民意”;哀哉国民素质仍令人“哀其不幸”;所以,出售空间卖茶你必须明白“挂羊头、卖狗肉”的道理,你得知道给顾客提供一个清幽的茶市,他们要干嘛如果是拍拖,你就得搞些风雅之物摆设一下;如果是谈生意你得配备更体面的道具,如果是带着电脑来你这里,你就必须有无线路由器;总之,你得明白喝茶只是他们的借口而已第三种:功能性茶饮“快给你的肠子洗个澡吧”XXX肠润茶您还甭不高兴,这也是茶,只要是能扩充茶叶消费的机会,我们都不能放过;我们不能再本位主义高高在上地卖茶;先别把自己定义成“风雅文人”,既然是卖茶,你就是商人,是商人你就不能错失商业机会,立顿刚进中国市场时,几乎所有国内茶商都看不起立顿,“那也叫茶”相信不止一个茶企这么嘲笑过立顿;等立顿卖够10个亿时,我们才发现不是我们“看不起”,而是我们“看不懂”;英殖民主义发展好几百年了,他们对商业运营已经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再看看我们,多数茶企都是在“茶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得难听点一个是“憨厚纯朴的农民”一个是“老奸巨猾的商人”;谁厉害立顿用一个茶包就“打包”了茶饮,问题是茶包只是立顿的其中一个武器,立顿将会通过不同形态的产品,无孔不入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在屈臣氏的美容品货架上,我们发现了立顿的瘦身茶,这典型的是“跨界”营销吗有何不可多数消费者并没有养成饮茶的嗜好,也就是说普通的消费者多数时间关注的不是“茶”本身,“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也是最后被关注的;无形的“对号营销”里,多次提到这个观点:消费者最关注的是自己,而不是你的产品;不要对消费者说:“喂你要卖茶吗我的茶品质非常非常好要不您少来点我给你打个折”要对消费者说:“您皮肤真靓啊要不要更靓些其实很简单,每天喝包茶就可以让您更白里透红,肌肤出众,同事、家人都夸您”这样茶类就一下延伸出好多个品类了,减肥茶不用说了,排毒的茶、润肠的茶、养颜的茶、提神的茶、补肾的茶等等,发挥你的现象力去做就行了茶就可以“跨很多界”,也就渗透到我们日常的中了,“百姓日用而不知,几近道矣”目前无形营销就有一个非常棒的“功能性”茶饮的IDEA及商业模型,有志于茶饮跨界的茶企或有野心想在茶类独领风骚的茶企有兴趣可以联络我们,在此不便多说;第四种:当软饮料卖当软饮料卖已经不新鲜了,不但是康师傅、统一在大张旗鼓地卖,连可乐也早已涉足茶饮市场,在某种程度上讲,PET茶饮跟立顿茶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标准化、便捷性的产物,不但如此,PET茶饮其便捷到“开瓶即饮”的程度,连泡茶的功夫都省了;但此时的茶已经不再是茶了,而是“饮料”了,必须按饮料的游戏规则来卖了,因为饮料本身要比茶的体量大,所以茶饮的操作方法不是普通茶企所能掌握的,必须是在软饮料界驰骋沙场已久的饮料企业才能做好;想一想,中国茶叶种类这么多,为何茶饮里只有一个冰红茶、绿茶卖得好为何铁观音、乌龙茶、茉莉花等等这些茶饮体量哪么小这不能再用茶叶茶种去解读了,而只能用消费者者“瞬间决策”的心智规律来解读了这一步,已经不是茶企所能跨越的了作为茶企,只能是与这些做饮料的企业合作,提供原材料比较合适,需要的是两个领域的企业合作,才有可能做好但无论如何,茶叶这个“体”能通过“茶饮”这个用把自己消费出去了,仍不失为茶叶的一种出路; 第五种:作为奢侈品卖这种模式我想大多数国内茶企都懂,这种方式卖茶的基础来源于资源的稀缺性,国内许多茶种都有相似的说法,说正宗的大红袍只来源于半颗树,正宗的普洱仅限于八大茶山,正宗的通天香单枞也只有一个树,毛尖限于雨水之前才地道等等,都是茶叶作为稀缺性资源的重要依据,当然对这种稀缺性资源的尝试是需要付出高昂代价的,一斤真正通天香的单枞可以买到二十多万,这种常规操作方法笔者不想在此多做赘述,相信众多的国内茶企都有自己独有的经验;在此仅仅作为茶叶经营模式的一个备忘; 第六种:加工成“茶基”卖笔者不久前应邀参加了立顿的一次招商会议,对立顿的操作思路非常认同,这应当说是立顿继茶包后又一次对茶类的标准化和便捷性的突破; 我们知道“茶粉”一早已经被日本人发明了,但茶粉在消费市场并不被看好,泡惯茶叶的人在生活习惯上是很难接受茶粉的,并且茶粉冲泡出来就已经失却了“天然性”特征,味道未必赶得上原茶冲泡出来的味道,所以说茶粉从消费市场来看意义是不大的;日本人发明了茶粉,但不知道茶粉往什么地方用应该说立顿先是以市场导向,才研制出用茶粉的,立顿曾经推广自己的茶包作为“茶基”应用到象奶茶店、咖啡馆等服务性行业的,立顿茶包在消费市场的大获成功,使得他们想把茶包的“用”延伸到集团客户上,但茶包作为“茶基”并没有获得成功,正是在这种挫折中,立顿才尝试用茶粉作为“茶基”向集团客户推广的; 所以,看似无用发明的茶粉,却成了立顿抢夺集团客户的利器,立顿推出了“三秒成茶”的概念,完全简化了调味茶的制作工序,并且大大降低了调味茶的单杯成本,“三秒成茶”的时间概念在高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能帮集团客户留着更多的顾客,真是化腐朽为神奇一个看似没用的茶粉,到了立顿手里,却成了极具潜力价值的商品;不但如此,立顿在自己的推广会议上,用立顿茶粉作为茶基先后调配出5中极具口感的奶茶类,亲自让集团客户的代表们品茶立顿茶粉作为茶基调配出成品的口味; 立顿茶粉作为“茶基”,刚好抢夺了这个市场需求漏斗的底部,无论你做什么调味茶,都可以用立顿的茶粉作为茶基,夫唯不争,顾天下某能与之争立顿这种操作方法一定会让立顿在我们看不见得情况下卖得更多;这就是立顿,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看看国内的茶叶通常是怎么做茶基的,这让我想到了茶叶蛋;茶叶为何不能向食品领域内继续扩张,比如:茶糕、茶饼等等;当然笔者对食品的加工工艺并不特别了解,所以不敢妄自乱讲,在此也仅仅作为拓宽茶叶“用”的一种思考方向,供国内茶企参考。
茶叶店经营方案
![茶叶店经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f315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e.png)
茶叶店经营方案茶叶店是近年来备受欢迎的创业项目之一。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对茶文化的日益关注,茶叶店的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茶叶店经营方案,帮助您开展成功的茶叶店业务。
1. 业务概述茶叶店作为传统饮品行业的一种变革形式,通过提供各类优质茶叶的销售和供应,并提供茶艺表演、茶叶品鉴等服务,为消费者打造一个舒适的休闲环境。
与传统的咖啡馆相比,茶叶店更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 选址与装修茶叶店的选址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首先,选取繁华商业区或者人流量较大的购物中心以确保店面的曝光度。
同时,要注意周边竞争对手的情况,避免过于集中的竞争。
装修风格可以选择传统、现代或者时尚的设计,与店面名称、主题保持一致,给顾客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3. 产品选择与供应茶叶是茶叶店的核心产品,因此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种的选择。
可与茶园进行合作,直接从源头采购茶叶,以确保茶叶的新鲜度和质量。
除了传统的绿茶、红茶,还可以提供花草茶、奶茶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4. 服务与体验茶叶店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卖茶,更在于提供独特的茶文化体验。
店铺应配备专业的茶艺师,进行茶艺表演和讲解,向顾客传递茶文化的价值。
同时,还可以设立茶叶品鉴区域,供顾客品尝不同品种的茶叶。
此外,可提供茶点、茶叶礼盒等周边产品,增加销售额。
5. 营销与推广茶叶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市场营销与推广。
首先,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专页,发布店铺信息、茶叶知识以及推广活动。
其次,可以组织茶艺大赛、品茶活动等,吸引公众的关注。
还可以与其他周边企业、酒店进行合作,提供茶叶供应服务。
6. 成本控制与盈利模式茶叶店的成本主要包括租金、人员工资、茶叶采购成本等。
要严格控制成本,合理分配人力资源,避免过度雇员。
盈利模式主要包括茶叶销售、茶叶产品配套销售、茶艺表演服务和茶叶品鉴会等。
同时可以开展茶叶订阅服务,定期向会员提供新品尝鲜。
7. 客户关系管理与售后服务茶叶店应注重客户关系管理,建立顾客档案,定期与顾客保持联系,了解他们对茶叶店的需求和意见。
茶馆业的9种盈利模式
![茶馆业的9种盈利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d1233e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f.png)
2016.7.18因为常常喝茶,就注意到了茶馆的各种盈利模式,下面综述如下:第一, 卖茶。
即低价进高价出,有买走的,有在茶馆即买即喝的。
第二,喝茶(服务)。
即,通过向为客户提供茶水与冲泡茶的服务,向客人收取包厢费或依据茶的品质收费。
第三,赌茶。
即劝导客户投资茶叶(如参与茶叶现货市场的炒作),通过将茶叶资本化销售茶叶或赚取分红等。
第四,搭售。
即,通过向喝茶的客户销售一些别的商品,以弥补茶叶市场不景气造成的现金流不足,如卖茶具,甚至还有顺带卖衣服的。
第五,会所化。
即,开茶馆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仅仅当做交朋结友的场所,甚至当做办公室用,其亏损可以当做老板其他业务的一个管理费用。
第六, 平台化。
即,类似第四和第五的综合,但更侧重平台的建设 ---例如建设微商平台、投融资平台、知识学习交流平台、人才选拔培养平台,等等。
茶馆平台化的老板具有宏大目标。
第七,变现服务。
即,帮那些有多余茶品的人处理积货以分红,类似烟酒回收业。
第八,商品货币化。
商品货币化就是不把商品当做消费品,而是当做货币的化身(载体)在人际之中流通从而起到再分配财富(货币)的作用,例如,某某领导接受了某某人在某某茶馆买的茶叶(如标价 5000 元),某某领导将此茶叶转手低价(如 4000元)卖给出售该茶叶的茶馆老板,于是,在这里,茶叶成了货币流通的载体,茶馆老板赚取高价出售与低价补回的差价。
第九, 名为茶馆实为牌馆。
第十, 其他。
各种盈利模式可以交叉,但是,长期成功者应该是那些真诚服务、合法合理并相机而动、且努力创意的人。
天道酬勤,哪行哪业都是这个理。
茶坊经营模式
![茶坊经营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ff58999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f.png)
茶坊经营模式
茶坊经营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纯茶饮模式:茶坊以提供各类精选茶饮为主要产品,如红茶、绿茶、奶茶等,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特色茶饮。
茶坊可以提供自助式或人工制作的茶饮服务,让顾客能够在现场享受到现做的优质茶饮。
2. 茶文化体验模式:茶坊将茶文化融入经营模式,提供茶艺表演、茶叶知识分享、茶道体验等活动。
顾客可以在茶坊内学习茶道、品茶、体验冲泡茶的过程,增进对茶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3. 小吃茶饮模式:茶坊提供一些小吃和茶饮的组合,以满足顾客对茶点和茶饮的需求。
这种模式可以让顾客在享受美味小吃的同时,还能够品尝到高品质的茶饮。
4. 休闲空间模式:茶坊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休闲空间,供顾客放松、聚会、工作或阅读。
茶坊可以提供舒适的桌椅、温馨的装修和音乐,让顾客在茶坊内感受到宁静和放松的氛围。
5. 线上销售模式:茶坊不仅通过线下实体店进行茶饮经营,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茶叶和茶饮的销售。
可以通过电商平台或自己的网店进行在线销售,将茶产品送到顾客家中。
茶坊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经营模式,也可以根据顾客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茶叶10种销售模式
![茶叶10种销售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3776fe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5.png)
茶叶10种销售模式中国茶叶是大品类、小品牌,大产业小企业,茶叶的销售模式非常多,总结一下大体有这些。
1.茶山+品类+品牌+营销+团队这个模式做得好的不多,非常少。
淡化了老板亲自卖茶,但下面的团队还是靠“人脉”卖茶。
2.茶山+老板卖茶+几个门店这种模式较多一些,老板想摆脱“老板卖茶”模式,于是开了门店,想通过“零售门店”这样一种开自营店的模式来进行销售,但是,由于在开门店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同时老板的决心不够,因为还有“老板卖茶”这个备胎模式。
所以,“零售模式”也管的不多,最终“零售模式”也没有做好,甚至还会有把“门店”关闭的想法。
3.茶山+“老板卖茶”模式老板或许就没有想开零售门店的想法,或者开了一个,失败了,从此以后就没有再想开零售门店的想法了。
甚至看到一些开零售门店的同行失败了,都会以过来人的经历想“我就知道开不得”。
这种模式很多,这里所说的“零售门店”,不包含开在茶叶市场或在自己茶山附近的。
最终公司的销量老板占了大头,在老板眼中,下属都不能干。
4.茶山+批发市场设点模式这种模式也非常多。
因为批发市场能多一些信息,能多遇到一些客户。
很多茶也不是自己茶山生产的,反正客户要,就去市场上帮客户找他要的茶,只要价格合适赚一分得一分。
5.无茶山,在茶叶批发市场设点找朋友或者亲戚的茶作为主推,其他的茶东南西北都配点。
自己主推的茶利润高一些,价格比较稳定,其他茶叶能卖多少就卖多少,赚一分得一分。
有时候“串一单”利润不错,高兴了好几天。
只能老板亲自守店,也不能招人,因为招人的话,以后有可能把客户带跑了。
6.无茶山(或者有茶山,面积很小)只开零售店。
这种模式不多,因为真正要让门店产品动销,门店管理者是店长,不是老板。
这种模式其实很难。
原因有:第一老板要懂得管理团队,第二是老板要懂门店营销,第三是老板要懂得合作与分钱。
7.茶山+品牌+超市这种模式老板有茶山、有自己的品牌,主要走低价路线或亲民路线,销售渠道以商超为主。
茶产业的运营管理模式
![茶产业的运营管理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de8ef93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5.png)
茶产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一、引言茶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之一,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茶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环节涉及到复杂的运营管理工作。
本文将介绍茶产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包括种植管理、加工管理、销售管理等内容。
二、茶产业的种植管理茶叶的种植是茶产业的基础环节,决定了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茶产业的种植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茶园规划与设计茶园规划与设计是茶产业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茶园的面积、土壤条件、地理位置等要素的选择。
茶园的规划与设计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茶叶的种植要求,合理安排茶树的种植密度,确保茶叶的生长环境优良。
2. 茶树种植与管理茶树种植与管理包括茶苗的选育、茶树的栽培和养护等工作。
茶苗的选育要选择优良的品种,确保茶树的生长健壮。
茶树的栽培和养护需要控制水分、光照和温度等因素,同时要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茶树的生长环境安全。
三、茶产业的加工管理茶叶的加工是茶产业的关键环节,决定了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茶产业的加工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茶叶采摘与初步处理茶叶的采摘与初步处理是保证茶叶质量的关键步骤,需要合理选择采摘时间和方法,将采摘的茶叶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杀青、揉捻等工序,确保茶叶的新鲜度和口感。
2. 茶叶干燥与分类茶叶的干燥与分类是加工环节中的重要步骤,需要对初步处理的茶叶进行干燥,以保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同时,茶叶还需要进行分类,根据茶叶的品质和形状进行分级,以满足市场需求。
四、茶产业的销售管理茶叶的销售是茶产业的最终环节,直接决定了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茶产业的销售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调研与定位茶产业的销售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竞争对手的状况,以便确定适当的销售定位。
市场调研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市场竞争分析等方式进行,以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
2. 渠道建设与推广茶产业的销售需要建立健全的销售渠道,在线下开设茶叶专卖店或合作销售点,同时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销售。
国内外茶叶电商典型运营模式分析
![国内外茶叶电商典型运营模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b65b5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9.png)
国内外茶叶电商典型运营模式分析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
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国外电商运营模式分析1、Teavana模式,这是美国的茶叶零售商,其运营的步骤主要包含以下4点:1、全球采购,配置各种特种茶叶,比如采购地包含有中国、日本、越南等,运营商与当地的茶农建立契约关系,根据相关的农药残留标准经过质量检测后,挑选上等茶叶纳入采购计划。
2、建立品牌,该模式借助了茶叶与相关的茶叶产品,建立其市场上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更注重从社交媒体和移动程度上加以宣传3、建立稳定的分销网络。
该模式采用分销中心结合零售店的模式,多次将商品运输到零售店,实现多渠道销售。
4、结合线上+线下的渠道,推出虚拟化的"茶架”,客户可以浏览所有茶叶商品与礼品,还可以通过装修与茶文化融合。
2、Teabox模式,与之相关的是印度的一家茶叶垂直电商公司,以饮茶爱好者为主,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
这种模式主要有以下3个特征:1、缩短产业链,与整个印度和尼泊尔地区的茶农合作,包含乌龙茶、红茶、绿茶等,确保数量与质量,在茶叶摘下一周时间内采用真空包装发货。
2、专业化搭配,根据消费者的喜好搭配茶叶,结合产地、季节和包装风格,尊重消费者的兴趣喜好,让用户一次购买一定的茶叶,同时享有订阅服务。
3、基于大数据算法。
以价格、销量和评级因素为主,对消费者需求进行预测,再结合销售平台销售的业绩整合茶叶香味、青味和消费者评价等信息,给予更多的购买选择。
国内茶叶电商运营模式分析1、艺福堂模式这是互联网茶叶领导品牌之一,在浙江杭州创立,其主张销售老百姓喝得起的茶叶,主要特点有以下2点:1、产业链分工明确,与茶叶原产地合作,通过加工、销售加以控制,还在未来的计划中培养自由的茶叶原产地基地,配套流水线和冷库分销中心。
2、以大众消费为主,部分为高端定制服务,其拥有的1000多种茶品中,大多都是适合大众消费的品种。
茶叶销售渠道
![茶叶销售渠道](https://img.taocdn.com/s3/m/46f24d1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e.png)
茶叶销售渠道[Tea distribution channel] 亦称“茶叶流通渠道”、“茶叶分销渠道”。
商品茶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与环节。
茶叶生产者是茶叶销售渠道的始点,茶叶消费者是销售渠道的终点,茶叶批发商与零售商是销售渠道的主要中间环节。
茶叶销售渠道一般有以下形式:①直接式。
茶叶生产者一茶叶消费者。
如茶叶在集市上交易,茶叶生产企业自设门市部或举办展销会,企业邮售茶叶等。
产销直接见面,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费用。
②经一种中间商式。
茶叶生产者一零售商一消费者。
如茶叶企业通过工商联营、农商联营等形式将茶叶销售给消费者。
⑧经两种中间商式。
茶叶生产者一批发商(或代理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
这里的批发商可以是一级,也可以是多级。
④经三种中间商式:茶叶生产者一代理商一批发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
这种渠道多为出口茶销售渠道。
②、③、④三种渠道模式,有利茶叶流通、销售,中间商的参与减轻了茶叶生产者的库存负担与市场风险,有利资金的周转,一般为茶叶企业销售茶叶的主要渠道。
茶叶销售渠道多元化茶叶企业在基本完成了产品制作的准备工作后,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渠道的建设。
目前中国的茶叶销售渠道已经逐步呈多元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批发市场外,茶叶零售店,连锁店,茶艺馆、超市卖场与高档会所等都渐渐在茶叶销售渠道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在这种茶叶渠道不断多元化的趋势下,作为一个岩茶企业,在有限的资金与时空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产品销售的渠道非常重要,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
用接力的方式走多条道武夷山市村野岩茶厂是典型的中小型企业。
这种企业特征是:产品优秀,但品牌概念模糊;市场潜力巨大,但市场建设混乱;企业前景广阔,但后劲支持不足。
当村野岩茶厂的领导找到业内著名营销公司百纳营销机构,提出请百纳营销机构为其进行市场策划时,茶厂因为茶叶产量不断扩大,正面临着严重的销售困境。
这一困境主要原因是因为茶厂的销售渠道太过单一且不稳定,建立一个完善的销售渠道迫在眉睫。
茶行业的盈利模式及加盟政策
![茶行业的盈利模式及加盟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4e71499f172ded630a1cb62e.png)
础形象,推进创新营销、文化营销,开始了 主流媒体的广告投放、区域市场的品牌影响, 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
-23-
以管理效益年为导向,构建现代企业管理组织框
架,建设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推进 职业化、专业化管理,培养专业团队,开始建设 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价值链
企业规模小(无论是生产、加工、经营平均规模
在十几至几十万元,全国能够过亿的企业仅有几 家)
-3-
企业管理水平低(80%的企业还处于小农
经济时期的半作坊式经营)
茶园资源整合基础差,组织化程度低,
产出水平低下,茶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建 设滞后,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得不 到保障;
-4-
内销渠道不完善,外销无序竞争; 茶叶机械化加工水平低,工艺条件落后,生
不变,茶叶的消费档次一定会越来越高;
已养成饮茶习惯的人群,将会依据自身的健康需
求,选择不同品种的茶叶,不会再受到所在文化 圈和根深蒂固习惯的制约;
-17-
新兴的饮茶人群不是因为收入和年龄增
长的因素,而是因为其它社会性饮料所 不具有的天然和保健养生功效,吸引他 们加入饮茶行列的是有机农业产品和工 业产品对人类健康上的理念分别;
产效率低下;
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食品安全体
系建设不够完善,在质量体系中感观指标还 占有重要位置)
-5-
茶产品结构急需调整,茶衍生产品有待
研发,茶产业新功能扩展有待提升;
茶业科技推广需进一步加强,茶叶科技
成果转化率不高。 名茶不等于名牌,强势品牌的缺失已经成
为我国茶行业发展的障碍!
-6-
-32-
实现快乐营销
愿所有从事茶叶事业的人, 各得其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的六大经营模式看过一篇关于茶叶的报道,说中国有一千家的茶叶注册机构(注册的也就这一千多家)合起来的销售额都不及英国的立顿(立顿年销售额为10亿美金),而立顿呢,一棵茶树都没有,实在觉得我国的茶叶经营比国足都窝囊。
这个令我震惊的报道也使得我对立顿产生了兴趣,为何立顿这么厉害呢?研究了好久才发现了他们秘密,在这里用不着拐弯抹角了,直接爆料:秘密就是立顿的茶包!你可别小瞧了这个小小的茶包,这个小小的茶包解决了茶叶销售的两大难题,第一大难题是茶叶标准化的问题,第二大难题是使用便捷性问题。
标准化问题,可能说起来比较抽象,但结合一下实际情况我们就知道标准化有多么重要了,比如说同样是铁观音,今年因为雨水过多,整体铁观音的质量都有所下降,所以即便是同一片土地、同一帮人、采取相同的工艺来生产同一品种的铁观音,每年的口味也不一样!我们知道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很难满足工业化的标准!而你想大面积流通,你就必须保证每年的产品是同一质量的,这样就可以避免买卖双方在每次购买时对交易的商品重新进行评估,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们仍就以传统的茶叶买卖为例,普通的茶叶店在每次销售时,都会给顾客冲泡茶做尝试,这其实是一种对商品的重新评估,当顾客尝试后觉得这个茶叶不错,他才愿意付钱去购买,这也就是所说的传统“先尝后买”,旧社会那些做买卖的就是这种模式,每次都要把那些要卖的商品给顾客尝试一下。
相比于今天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对于卖家来说有多么的不便。
所以与其说传统的茶叶店销售是做品茶的“人情”买卖,倒不如说是落后的交易方式,这种效率低下的交易方式严重障碍了茶叶的流通。
而立顿茶包就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由于茶包是混合调配出来的茶,所以,茶的味道就可以人为地控制,有人说立顿的茶包是低档茶,没错!立顿的茶包味道并不是特别好,甚至一般都算不上,但对于多数喝茶的“外行人”,已经够了!他们并不对茶味有很高的要求,或者说他们并不是特别懂得鉴定茶的品级。
但茶包却使得立顿可以畅通无阻的流通。
想想看,我们的香烟不正是对“农副产品”的标准化吗?我们知道最早的抽烟方式,是自己制作烟丝,用烟袋抽,而当香烟变成20支包装后,口感得到了“标准化”,这一点我们的“烟民”最有体验,今年的中华烟与去年的中华烟,口味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一包的软中华(50元一包)相当于5包红双喜(10元一包),香烟之间不只是品质上的差异,甚至可以精确到象货币一样自由交换。
便捷性问题,传统的喝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北方式的“大碗茶”方式,一种是南方式的“功夫茶”方式。
前一种较为简便,但通常是那些对喝茶不太讲究的北人人所采用的方式,并且受茶种限制,比如大碗茶比较适合花茶、绿茶的喝法,而如果是铁观音或者单枞类的,那就必须采取“功夫茶”式的喝法,但我们知道“功夫茶”是种比较麻烦的喝茶方法,便捷性是个大问题,当然对于已经有喝功夫茶习惯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方式能取代功夫茶的饮用方式(这里我们说的是多数不太懂茶的人群)。
对于这些不太懂茶的人群来说,喝茶的便捷性成了他们选择的重要决策标准,就以在写字楼的办公白领和在机关单位的公职人员来说,他们通常在办公桌上有一个简单的茶杯,而茶包的饮用便捷性便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
仍然以香烟为例,以前抽烟,你要带着一个烟袋锅子,烟袋锅子上还带着一个烟丝袋,每次你要抽烟,你就得先把烟丝取出来,摁到烟袋锅子里点上抽,抽完你还得磕烟锅子里的烟灰,如果你没带烟袋锅子,你抽烟可能要用纸自己卷,非常麻烦,而现代香烟标准化后,你只需要撕开烟包,点上火就可以了!抽完了你可以把烟头一丢就可以了。
所以说香烟标准化后,更便捷了,也就更大可能地发挥了烟草的危害力量。
以前抽“福寿膏”你要找到有“合法经营许可证”的大烟馆子,有专门的烟枪、油灯、床等工具,你才能真正实现吞云吐雾,而现在多简单,到处有有一次性的注射剂,只要捋开袖子把针扎上就可以让你“****”了。
茶叶的体与用立顿的一个茶包,是一体多用,一个茶包是“体”,而标准化,和便捷性就是其“用”,学过易经的人应该非常了解“体用”说,这里不打算揭示玄学的深奥,而尽可能浅显易懂地解读“体用”问题,比如“水”是体,而“洗澡”、“煲汤”、“灌溉”则是“用”。
我们不妨推而广之,用“体用”说来做我们的茶叶。
茶叶是“体”,而茶叶的具体应用是“用”,那么我国的茶叶不正是“体用”没有做好吗?业界盛传说我们的茶叶是“一流的品质,二流的包装,三流的品牌,四流的价格”。
也正是说明我们没有做好“体用”的学问,我们的茶叶有一个很好的“体”,正是“用”没有被发掘出来,所以才造成了1000多家茶叶企业加起来都做不过一个立顿。
我们是要在“用”上下些功夫了!如果我们把问题聚焦到茶叶的“用”上。
我们发现至少有5种经营模式可供选择。
第一种:用品牌来标准化举例:中华烟,茅台酒,就是典型的用品牌来标准化。
目前象天福茗茶、八马、大益等茶叶经营实体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也是经营茶叶的主流势力,但笔者认为他们并没有抓住“品牌标准化”的精髓,他们更多地是想卖自己的品牌附加值。
认为一个同等的茶叶贴上自己标签后就可以多卖些钱!所以你如果有空到天福的品牌形象店看一看就知道,与其说他们是卖品牌,倒不如说是做“茶文化”,完全是一种不商不文化的景象。
除了极具“文化内涵”的装修和个别“古董”外,你看到的天福茶叶包装多种多样,有简装的、有铁盒的、有木盒的、有雕龙画凤的,反正尽你的想象力的极限什么样的包装都有,或者天福想通过茶叶的包装豪华程度来告诉你这包茶叶有多贵!这就应了一句着名的白酒广告语,“喝酒不喝纸盒子”!茶叶基本上成了卖包装。
说到底,天福也好八马也好,其本质就是“捯饬一下卖个好价钱”。
并没有站在行业角度去解决茶叶标准化的问题。
的确,这个目标不容易做到,一个方面是因为茶叶每年的出品不能做到标准化,二则普通茶叶不可能象立顿茶包和烟草那样可以“调”到一个统一的味道。
所以所谓的品牌标准化并没有一个茶企能真正地履行,没有那个茶企在履行所谓的一个“公道”。
如果非有找一个相对较好的品牌的话,那应该是大益,为何说大益做得相对不错呢?主要来源两个方面,一个是大益主力经营普洱茶种,相对聚焦。
另一个原因是大益并不是渠道导向的,而是产品导向的。
我们知道普洱的重要价值除了茶叶好之外,重要的价值标准是普洱的保存年份,有了这个年份指标,普洱标准化相对容易些。
而大益好像也斩钉截铁地把自己定义到普洱上,并不是大包大揽地做许多茶种。
大益在普洱上的标准化相对深入一些,这就决定了大益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茶拿到别人的店里来卖。
也就是说大益关注的点在“茶”身上,不象天福、八马把关注的点放在了“店”身上,大益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借助别人的渠道更广泛地流通自己的产品。
而天福与八马更多地象是传统茶店的升级,统一了店面的形象方便溢价。
所以说天福八马类的品牌并没有关注到茶叶我们所说的用“品牌来标准化”的核心问题。
我们这里谈到“标准化”的问题,事实上是种“公道”的证明体系,我们都知道茶叶的销售面临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卖茶的人往往是非常懂茶的人,而卖茶的人往往对茶一知半解,所以常见的现象是卖茶者害怕卖茶的人“忽悠”自己,而往往通过与卖茶者建立不错的人际关系后,才放心地购买卖茶者的茶叶,说得更具体点就是,卖茶者是冲着卖茶人而买他的茶叶的,传统的茶叶店就属于这方面的典型,也就是我们说的做茶,就是做人际。
这种认知的不对称导致了,茶叶购买的不便。
笔者认为如果有品牌暂且放开自身的利益,用品牌客观评定茶叶的品级,彻底让自己的品牌成为“中介”者,将获取更长远的利益,如果这么说您仍不太清楚我所说的意义,想想货币的价值就知道了,货币本身是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但货币的所代表不同商品的“公信力”,使得货币具有巨大的“交易价值”而极易流通。
如果有品牌能暂且抛开短期利益,成为衡量茶叶的“尺子”。
该品牌必然具有茶叶界“货币”的“公信力”。
原产地标签,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虽然并不能说明贴有原产地标签的茶品比没有原产地标签的茶叶品质更高,但贴有这种标签的茶叶显然更方便流通。
这一点特别表现在出口上,想想看,老外跟我们多数不懂茶的人一样,他们没有可以评估茶品的标准,唯有通过原产地标签的方式鉴别茶品。
而原产地标签是官方的规范标准,而官方订立的标准极易厚此薄彼,且极易被伪造。
所以这类产地标签型的产品可能只是表现在出口时才有价值,而在内销时特别在传统渠道的销售时往往没有任何价值。
如果有某个品牌暂且放下短期的“贴标”就“溢价”的眼前利益,而完全客观地对不同的茶品进行级别评定(而不是加上华丽不实的包装),然后设定某种严格的包装级别去规范,一级茶、二级茶,让卖茶人能放心不加辨别地象买香烟一样购买,那茶叶将会是另外一个崭新的局面,利乐包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与其说其售卖的是优秀的包装,倒不如说其售卖的是标准。
只要装到里面就是品质保证。
可惜的是我们的多数茶企是象天福、八马这样的品牌,贴上品牌之后就溢价了,就失去了公信力,也自然无法自由地流通,可以说,若有品牌建立公信力的评判极致,其品牌下的产品便可以成为“硬通货”象货币一样自由地流通。
不要急于去卖茶叶了,这个市场上已经不缺一个卖茶叶的品牌,而太缺的是茶叶评判机制的品牌!谁能做到,必定握天下茶市与鼓掌之中!第二种:租场子卖茶据说把星巴克引进中国的台湾统一企业曾设想构建一个与星巴克商业模型相似,而售卖产品完全相反——“茶”的一个茶座连锁机构。
后来迟迟不见推出,一直以为是推广延期,但现在想来应该不太存在这个可能。
很简单,国内的铺租太贵,而铺租太贵必须靠“返台率”来实现,对于一个象星巴克咖啡馆一样繁华的商业地段,一个座位可能在一天内5-9次的“返台”才能养得起高昂的铺租。
星巴克兴许可以,因为喝咖啡的人多半是小憩,匆匆地来,匆匆地走,很多都是买完咖啡边喝边走了。
而喝茶呢?喝茶绝非为了止渴,特别是喝功夫茶,如果象日本人一样严格地执行起来,其慢条斯理的程度让我们吃惊。
喝茶更多的是慢节奏的生活,所以很多顾客是“耗时间”,而对于繁华商业区来说,这个“耗时间”会耗死经营者,当然,你可以提高单次消费的价格来获取,但如果太高,可能就更少人来,所以你必须提更高的价格来维持,这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所以,租场子卖茶在国内基本无法实现——空间太贵,但事无绝对,在一些稍偏远的地段这种售卖空间的做法还是可以实现的,但这种空间售卖法则不同于星巴克的“客厅延伸”,而更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做法。
在这种做法下,你就要对消费者的目的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星巴克是匆忙都市中的小憩,而对较偏远地区的“半日闲”你得预先设定消费者目的,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者大老远跑来,第一目标一定不是为了茶,他可能是找个地方休息,或者看看书,或者约女友来谈谈情,也可以能约老朋友叙叙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