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3.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难点:运用牛顿三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尤其是非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2.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共同探讨力的奥秘,提高合作能力。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习题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的掌握。
2.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及其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能准确判断物体所受合力及分力。
2.使学生掌握牛顿三定律,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运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计算方法。
7.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8.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巩固知识点,加强学生对力学的整体把握。
9.结合生活实际,强调力的合理运用和节能减排,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0.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力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解答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改正。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和运动复习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3)理解惯性的概念,掌握惯性的应用。

(4)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3)运用转换法,研究摩擦力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动手和实践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3)惯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4)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1)摩擦力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运用实验法和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3)惯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4)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和运动现象,运用力和运动的知识进行解释。

4. 实验演示:进行力和运动的相关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梳理相关知识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力和运动的理解。

3. 观察生活中的力和运动现象,试着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力和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力和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力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力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力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力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力的概念、力的分类以及力的添加与消解;2. 复习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测定方法;3. 复习力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判定;4. 复习自由体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复习课件、力的实例图片或视频、学生练习题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练习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使用一幅引人入胜的图片或视频展示力的应用实例,引起学生兴趣。

- 引发学生的思考:力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2. 复习力的概念和分类(10分钟)- 复习力的定义,并回顾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速度变化或位置改变的原因。

- 回顾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推力、拉力等,并分别对其定义进行回顾。

3. 复习力的大小与方向的测定方法(15分钟)- 复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或测力计来测定力的大小。

- 复习使用图示法或箭头法表示力的方向。

4. 复习力的添加与消解(15分钟)- 复习多个力作用于物体时的加和作用,绘制力的合力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合力的概念。

- 复习力的消解,绘制力的分解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分解力的概念。

5. 复习力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判定(15分钟)- 复习力的合力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 复习力的合力不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6. 复习自由体图的绘制方法(15分钟)- 复习绘制平衡物体和不平衡物体的自由体图。

- 引导学生根据自由体图分析力的平衡或不平衡情况。

7. 练习与总结(15分钟)-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或小组进行练习。

-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一起核对答案并解释正确答案的原因。

8. 归纳复习(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归纳和总结力的概念、分类、大小与方向的测定、力的添加与消解、力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判定以及自由体图的绘制方法。

9.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设计该复习教案,学生可以全面回顾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力的相关知识点,并通过练习题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测量工具;(2)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3)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4)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实际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测量工具;2.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3. 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4.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实际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测量工具;(2)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3)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实际意义。

2. 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2)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3)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 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2)提问: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如何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2. 课堂讲解:(1)讲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3)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实际意义。

3. 课堂练习:(1)针对讲解的内容,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2)强调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意义。

5. 作业布置:(1)复习课堂所学的知识,整理笔记;(2)完成课后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掌握重力、摩擦力、浮力等基本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能够运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合成与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珍惜实验器材,爱护公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测量(1)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量程、分度值、校零、读数等。

2. 基本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1)重力:重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公式,重力的方向。

(2)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摩擦力的方向。

(3)浮力: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公式,浮力的方向。

3. 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图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

(2)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法,力的图示表示。

(3)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方法,力的图示表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力的概念及其测量。

(2)重力、摩擦力、浮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和力的图示表示。

2. 难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2)力的图示的绘制。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实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滑轮组等。

2. 多媒体课件:力的概念、力的测量、重力、摩擦力、浮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测量工具。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二定律和三定律。

(3)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测量工具。

2. 牛顿第一定律、二定律和三定律。

3.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测量工具。

(2)牛顿第一定律、二定律和三定律。

(3)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

(2)摩擦力的计算。

(3)复杂情境下力学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力学概念。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测量工具。

(2)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如何测量力的大小?2. 知识讲解:(1)讲解牛顿第一定律、二定律和三定律。

(2)讲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验与演示:(1)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

(2)演示摩擦力的实验。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测量工具以及牛顿定律等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和运动复习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2)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能运用牛顿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4)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3)运用归纳法,使学生掌握力和运动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2)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3)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运用;(4)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2)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与应用;(3)牛顿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4)摩擦力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2)复习二力平衡的条件,让学生举例说明二力平衡的应用;(3)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运动状态变化;(4)复习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2. 课堂讲解:(1)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加深理解;(2)讲解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讨论法探究实际问题;(4)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知识。

3. 巩固练习:(1)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方法;(3)教师点评练习题,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辅导。

四、课堂小结2. 强调力和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力和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计量单位;(2)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了解力的三要素;(3)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运用实验和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3)采用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计量单位(1)复习力的定义,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介绍力的计量单位,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3)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2. 力的三要素(1)复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讲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3)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力的三要素的概念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及计量单位;(2)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三要素。

2. 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2)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利用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的三要素;5.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力的定义,提问学生对力的理解;(2)介绍力的计量单位,提问学生力的单位是什么;(3)通过实例,让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1)讲解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3. 讲解力的三要素:(1)讲解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概念和作用;(2)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力的三要素的概念和作用。

八年级物理(下)第八章力复习教案(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第八章力复习教案(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第八章力复习教案(含解析答案)教案设计意图: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和作用效果。

2.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和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矢量性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力的演示实验器材。

学具:学生笔记本、笔、力的计算练习题。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演示实验,如悬挂重物的实验,引发学生对力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力?力有哪些作用效果?"二、力的定义和单位(10分钟)在黑板上写出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方向和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决定。

"并解释力的单位是牛顿(N)。

三、力的计算公式和作用效果(10分钟)讲解力的计算公式: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并解释力的作用效果,如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等。

四、力的矢量性质和合成与分解(10分钟)讲解力的矢量性质,即力具有方向和大小。

并通过图示和实际操作,解释力的合成与分解,即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合成得到一个等效的力,而一个力可以通过分解得到多个分力。

五、力的应用(10分钟)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拉车、提重物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的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活动重难点:重点:力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和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矢量性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力的相关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并提高他们对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实验、讲解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本质和作用。

但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部分学生可能仍然存在困惑,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练习。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进一步深入学习力的知识,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八章《力》复习课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八章《力》复习课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八章《力》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复习课,主要复习第八章《力》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相互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5. 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力。

2. 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力学现象。

3. 理解力的相互作用,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作用。

2.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力的相互作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学现象,如推拉门,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复习力的概念:回顾力的定义,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复习力的分类:介绍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4. 复习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例讲解力如何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 复习力的相互作用:讲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力的相互性。

6. 复习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

7. 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推拉物体,感受力的作用和相互作用。

8.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相互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5. 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计算。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摩擦力假设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摩擦系数为0.2,物体的重力为10N,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八上物理复习课教案

八上物理复习课教案

八上物理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课,主要围绕第一章《力学基础》和第二章《物体的运动》进行复习。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测量;2. 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加速度及运动规律;3. 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4. 简单的力学单位制和力学公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2. 能够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重点: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2.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力学知识,例如运动员踢球、扔铅球等,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本概念;2.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如力与运动的关系、加速度的计算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检查学习效果;4. 小组讨论:针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学基本概念;2. 力与运动的关系;3. 力学公式;4. 课堂练习题;5.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效果;(2)解释牛顿第一定律,举例说明;(3)计算题:已知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求力的大小。

2. 答案:(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F=ma。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巩固了力学知识,但部分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仍需加强;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如交通工具的运动、建筑物的稳定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复习课教案(共7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七章力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 掌握力的三要素,能运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力的三要素;(3) 注重理解各种力的概念,区分静摩擦与滑动摩擦。

2.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能力;(2)经历测量力大小的实验,让学生熟悉测量仪器的用法。

(3)通过对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建立物理概念,再用概念去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从理性回到实践中去;(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了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猜想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和交流,进行评估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理解各种力的概念,区分静摩擦与滑动摩擦教学策略:先认识特殊力,再认识一般的力,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摩擦问题中,静摩擦运用力的平衡知识来分析,滑动摩擦运用压力和粗糙度来分析。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策略:在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要注意分析现象中的物理过程,抓住其中所体现的物理知识,回答问题时要答在点子上。

三、设计思路通过对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受力分析,贯穿本章知识要点进行复习。

通过实验,梳理出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个人与小组竞争中进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布条等。

2.演示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布条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复习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幼儿园的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我认为,幼儿园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主,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以“力的作用”为主题的物理复习课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和游戏结合的方式,通过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观察,让他们理解力的作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让孩子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观察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小车、滑轮组、绳子。

学具:记录表、画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气球,提问:气球为什么可以飘在空中?引出力的概念。

2. 实验一:力的作用可以让物体移动。

让每个孩子用手推一下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的变化,记录在记录表上。

3. 实验二:力的作用可以让物体形状改变。

让孩子们用手挤压气球,观察气球的形状的变化,记录在记录表上。

4. 游戏:力的传递。

孩子们分成小组,用绳子穿过滑轮组,传递物体,感受力的传递。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观察和理解。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找出一件受到力的作用的例子,并画出来。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对力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这种情景引入和游戏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幼儿园中学到知识,快乐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堂幼儿园的物理复习课程时,我发现有三个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2. 实验的设计:我设计了两个实验,一个是力的作用可以让物体移动,另一个是力的作用可以让物体形状改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 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6.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力的三要素如何影响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拉扯弹簧、抛掷物体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课件或黑板,详细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七、作业设计(1)拉扯弹簧时,弹簧为什么能伸长?(2)为什么抛掷物体时,物体最终会落到地面上?A. 拉伸弹簧B. 压缩弹簧C. 拉扯绳子D. 推动小车答案:A、C、D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2)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书面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了解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如力的平衡、动力学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拓展力的相关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3)摩擦力的计算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重力、弹力、浮力等力的计算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力的概念和定律的理解。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结合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力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2.针对学生在力的计算和应用方面的困难,采用案例分析和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在物理学科上的自信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测量方法,理解力的单位牛顿的含义,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力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复习课教案教案标题: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复习课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的相关知识点;2. 强化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3. 提高学生解决与力相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力的定义和计算;2. 力的作用效果;3. 力的合成与分解;4. 力的平衡与不平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各种物体、纸片等;3. 复习资料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或物理实验,展示几个与力相关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力的认识和兴趣。

2. 提问学生,力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二、知识点复习(15分钟)1. 通过教师讲解和课件呈现,复习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运用示意图和实例,复习力的作用效果,如推、拉、摩擦力等。

3.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方法,并进行相关示例练习。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提供一组实验器材。

2.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利用弹簧测力计等工具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力大小。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力的平衡与不平衡的情况。

四、知识巩固(15分钟)1. 提供一些力的计算题目,并进行课堂解答和讲解。

2. 分发复习资料和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讨论。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回答导入问题,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力的知识点。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力的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复习力的相关知识点,并结合实验和练习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学生的实验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同时,通过拓展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7第七章力(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7第七章力(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7 第七章力(复习课)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孩子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创意性,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让幼儿掌握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2. 难点:让幼儿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演示道具;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颗小球,一张纸,一把剪刀,一些胶水。

四、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力的动画短片,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力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 讲解力的概念:用教具演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3. 动手操作: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手感受力的作用,例如用手挤压小球,观察小球的形状变化;4.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力的作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察;5. 创作力作品:让孩子们用纸、剪刀和胶水创作一个力的作品,展示力的作用;6. 展示和分享: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掌握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2. 难点:让幼儿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对力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孩子对力的作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在家里找一些力的例子,拍摄照片或者绘制图片,下次活动时分享,以此加深他们对力的理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复习课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复习课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等。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5.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6.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们的共同效果;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可以被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 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3. 学会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运用。

2. 教学重点: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桶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知识回顾:复习力的概念、作用效果、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3. 例题讲解: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释实际问题,如两个人共同提一桶水,如何用力才能更省力?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如两个人如何用力拉一辆车才能更容易地移动?5. 力的合成和分解: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和分解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用力推门,门会打开。

(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重力的方向)(3)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2. 题目: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释下列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复习电子教案

初中物理复习电子教案

初中物理复习电子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条件、惯性等知识点。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2. 二力平衡条件3. 惯性4. 重力5. 摩擦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15分钟)1. 复习二力平衡的概念: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三、复习惯性(10分钟)1. 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惯性的应用:惯性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如车辆行驶时的安全带、运动员起跑时的助跑等。

四、复习重力(5分钟)1.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引力。

2.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3.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五、复习摩擦力(5分钟)1.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2. 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第二课时:一、复习力的作用效果(5分钟)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伸、压缩、弯曲等。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减速、改变方向等。

二、复习二力平衡条件(10分钟)1. 大小相等: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2. 方向相反: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3.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三、复习惯性(10分钟)1. 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惯性的应用:惯性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如车辆行驶时的安全带、运动员起跑时的助跑等。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2.教学难点
(1)力的合成与分解:对于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非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例如,通过实际例题和图示,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非共点力合成与分解问题的方法。
(2)摩擦力的计算: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特别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分。例如,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力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方面。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力的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然而,我也意识到,有些学生对力的三要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
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他们对于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还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在非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上,学生们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图示和实际操作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难点。
(3)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深入理解惯性的概念,理解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例如,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让学生领悟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4)平衡力的判断:识别和判断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特别是在复杂情况下的平衡力问题。例如,通过实际例题和图示,让学生学会分析复杂情况下的平衡力问题。
(5)力的单位及换算:掌握力的单位及换算关系,特别是牛顿与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例如,通过练习题和实例,让学生熟练进行力的单位换算。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合成与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摩擦力的计算和非共点力的合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力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力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掌握力的三要素,能运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力的三要素;
(3) 注重理解各种力的概念,区分静摩擦与滑动摩擦。

2.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
现象能力;
(2)经历测量力大小的实验,让学生熟悉测量仪器的用法。

(3)通过对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培养学生
进行实验探
究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建立物理概念,再用概念去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从理性回到实践中去;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了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猜想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和交流,进行评估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理解各种力的概念,区分静摩擦与滑动摩擦
教学策略:先认识特殊力,再认识一般的力,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摩擦问题中,静摩擦运用力的平衡知识来分析,滑动摩擦运用压力和粗糙度来分析。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难点: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策略:在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要注意分析现象中的物理过程,抓住其中所体现的物理知识,回答问题时要答在点子上。

三、设计思路
通过对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受力分析,贯穿本章知识要点进行复习。

通过实验,梳理出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个人与小组竞争中进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布条等。

2.演示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布条等。

3.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五、教学设计
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
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学生活动
学生:归纳总结增大有益
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学生自主探
究,加深印象。

课堂反馈
例1:电线下端吊着一盏电灯,叫灯受哪些力的作用?说出每个力的施力物体,画出这些力的示意图。

例2:如图,质量为3kg 的物体被200N的水平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不动,此时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多大?物体受到墙壁的摩擦力是多大?若将水平压力减小为100N,此时物体刚好匀速下滑,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
学生分析:地面附近的物
体都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重
力作用。

除重力作用,电灯还
跟电线接触,与电线之间有力
的作用,所以电灯还受到电线
的拉力
学生自主分析评价
画力的示意
图时,要明确力
的三要素。

电灯静止,
重力与拉力大小
应相等,因此,
画力的示意图
时,重力的线段
与拉力的线段应
一样长。

明确受力物
体;强调摩擦力
方向与物体运动
方向相反,大小
与重力相平衡,
OFG
六、板书设计
力的概念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使物体的体积、形状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
力 工具:弹簧测力计
力的测量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
弹力
重力的概念
常见的几种力 重力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g 的意义(g=9.8牛顿/千克)
产生条件
摩擦力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第八章力学复习课。

先复习了一般的力,再复习特殊的力(弹力、重力、摩擦力),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

抓住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这一主线,着重区分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这一教学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全面掌握这一章的重点知识。

在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要注意分析现象中的物理过程,抓住其中所体现的物理知识,回答简答题时要答在点子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