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一览
中考物理·热点·难点

中考物理·热点·难点李明航一、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一)声学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
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金属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人感觉声音的两条途径:通过人耳感觉声音和通过骨传导。
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源的方向。
5、声音的特性: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
6、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7、噪声的两种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定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定义)8、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9、声的利用:利用回声测距离;声波能传递能量(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制成超声波清洗器)。
(二)热学1、物态变化: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液化(放热)凝固(放热)升华(吸热)气体液体固体气体汽化(吸热)熔化(吸热)凝华(放热)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任何温度下任何压强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液体沸腾时虽然从外界吸收热量,但液体的温度不变,请画出液体的沸腾图象。
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能用液体蒸发吸热来解释一些现象。
5、Q=cm△t,物体放热时△t=t o-t,当物体吸热时,△t=t-t o;水的比热最大的应用及解释一些现象!记住:C水=4.2×103J/(Kg·℃)其意义为: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中考物理最难的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最难的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多个方面。
在中考物理中,有些知识点因其理论性强、计算复杂或概念抽象,被认为是最难掌握的。
以下是中考物理中一些最难的知识点的归纳:
1.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础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解决实际问题。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其中第二定律尤为关键,涉及到力和加速度的关系,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学生需要理解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和守恒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电路的串联与并联是电学中的基础概念,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以及它们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影响。
5.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的计算和分析。
6.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动势的关系,学生需要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7.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理解折射率、临界角等概念,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8. 原子结构与核能:原子结构和核能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的组成、核裂变和核聚变等概念。
结束语:
掌握这些难点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深入理解,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够克服这些难点,取得中考物理的好成绩。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整理)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一、光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和像距u表示。
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23、实像和虚像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处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以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4、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⑴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⑵2f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2f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u<2f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
u f2以上可记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⑶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记为“物进像退,像变大”)⑷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当u>v时,像比物小;当u=v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v时,像比物大。
⑸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二、物态难点:三、热学难点: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内燃机由气缸、活塞、进气阀、排气阀、曲轴和连杆等组成.汽油机气缸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的顶部有喷油嘴.内燃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气缸的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在每个工作循环中,气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在压缩冲程中,飞轮带动活塞压缩吸入的气体做功,使气体的温度升高,把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活塞、飞轮的机械能.汽油机的主体是一个汽缸,气缸内有一个活塞,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汽缸上部有进汽门和排气门,顶部有火花塞.右图是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机构示意图,图中1是进气门;2是火花塞;3是排气门;4是活塞;5是汽缸;6是连杆;7是曲轴.下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四、电学难点(1)电学部分重要公式:★电流定义式:tQI欧姆定律:R U IW = U IW= U I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R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中考物理知识难点

中考物理知识难点
1.速度公式:速度公式是初中物理中最重要的公式之一,涉及到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这个公式需要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2.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这些定律是力学的基础,需要理解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解释了地球上物体重力的产生原因以及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
4.物质的三态和物质的状态变化:这涉及到物质的三种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变。
5.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需要了解原子的结构以及电子和质子的概念。
6.放射现象和放射性物质:这些知识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以及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和危害。
7.核反应和核能:核反应和核能是原子物理中的重要概念,需要了解核反应的类型和核能的产生和应用。
8.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电场和磁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需要了解它们的性质和作用。
9.洛伦兹力和楞次定律:这些知识涉及到电磁学中的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电磁感应的概念。
10.实验仪器和测量:中考物理实验中需要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如容积管、弹簧测力计、量角器等,需要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
单位。
对于这些难点,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概念,掌握公式和定律的运用方法,通过练习和实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意细节,避免因为粗心等原因导致失分。
2024年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解析教学案

2024年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解析教学案一、光现象1.光的传播光的传播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激光准直、平面镜成像、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等现象,这些都是光传播的基本表现。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例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3.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经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从而使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彩虹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二、物态变化1.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2.吸热和放热过程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
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三、力学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方向的改变。
2.重力与摩擦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压强与浮力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是解决浮力问题的关键。
四、电与磁1.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电压是使电路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
公式为I=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磁现象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磁体的两极是南极和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五、能量与能源1.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和内能机械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一览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一览初三年级的物理主要涉及力学,从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到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都属于力学。
最后的第十六章《热和能》还有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属于能量和能源,相比力学知识比较简单。
因此初三物理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通力学。
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会学到许多重要概念:质量、密度、速度、力、弹力、重力、摩擦力、压强、浮力、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 会学到许多仪器和机械:天平、量筒、压强计、密度计、气压计、杠杆、轮轴、斜面、滑轮、抽水机等; 会结识并了解的科学家及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阿基米德、牛顿、伽利略、帕斯卡、焦耳、瓦特等。
难点一、密度的测量方法第一个难点就是第十一章中密度的测量方法。
这里主要难在分析误差的产生原因:例如,测盐水的密度怎样避免粘杯。
还有一类题只有天平测牛奶的密度或只有天平测石块的密度。
例题:只有天平怎样测牛奶的密度,写出主要步骤并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结果步骤:(1) 测空杯的质量m1(2) 杯中装满牛奶,测总质量m2(3) 将牛奶倒出,擦干后在杯中装满水,测总质量m3结果表达式:P =(m2 -ml) p水/(m3 -ml)难点二、运动和力的关系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的,而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力。
例题: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与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铅笔盒受到的重力C.铅笔盒受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D.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分析: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到的。
C 项是一对平衡力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
A 项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难点三、力和机械的难点是对摩擦力的分析产生摩擦力需要三个条件,即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挤压、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例题:如图①所示。
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
(整理)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第一章声现象一、复习要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一个难点,也是易混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区分!熔化和凝固熔化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⑶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凝固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4.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5.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6.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图象】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
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对曲线(1)的分析: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备

中考物理重难点知识点集锦1.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注意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初三物理难点总结归纳

初三物理难点总结归纳初三学生通常在物理学科中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初三物理学中的一些难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难点。
1. 牛顿运动定律难点牛顿运动定律是初步学习力学的重要基础,三个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相互作用定律。
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是第二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学生容易混淆加速度和速度的概念,以及质量和重量的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和实验来说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2. 光学难点初中光学的难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和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镜子成像和透镜成像等内容。
学生通常难以理解光的传播路径,无法正确应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并且在成像问题上容易混淆物体的位置和像的位置。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实验和具体例子进行解释和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电学难点初中电学中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电路图的解读和分析、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等方面。
学生通常难以理解电路图中的元件符号和电流的流向,无法正确应用欧姆定律解题。
可以通过实际电路的搭建和测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电路图,并通过计算和实验验证欧姆定律的准确性。
4. 功和能量难点初中的力和能量是力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通常难以理解和应用功和能量的概念。
学生常常混淆力和功的区别,无法正确应用功的计算公式。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通过实际示例和实验演示来解释和应用功和能量的概念。
5. 热学难点初中热学的难点主要包括热传导、热膨胀和热能转化等内容。
学生通常难以理解热的传导过程,无法正确应用热膨胀定律,以及热能在物体之间的转换。
可以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热能的传递和转化过程,并且了解热膨胀的应用。
总结起来,初三物理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牛顿运动定律、光学、电学、功和能量以及热学等方面。
通过实验、具体例子和实际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难点。
中考物理易难点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易难点归纳总结物理作为中考科目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普遍认为较为难以掌握的学科。
本文将对中考物理中的易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针对性地备考。
一、易点部分1. 高低压电场高低压电场是物理中的基础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困难点主要有电场强度和电势两个方面。
电场强度是指单位正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而电势是指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
2. 等速直线运动等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之一,但是学生们常常容易混淆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运动分析不准确。
3.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物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也是解决物体运动问题的基础。
但是学生们常常难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惯性概念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的作用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4.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能量的两种形式,学生们容易将它们混淆。
动能是指物体具有的由于运动产生的能量,而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二、难点部分1. 弹力弹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的主要有胡克定律以及弹性势能与变形的关系。
2. 运动与力的关系学生们常常难以理解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当存在多个力作用于物体时,容易迷失在各个力之间的相互影响。
3.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难以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电磁感应现象与电流的关系。
4. 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其中光的传播以及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是学生们常常困惑的难点。
以上只是中考物理中易难点的一部分,针对这些难点,学生们可以通过积极适应学习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多进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物理学科中的易难点主要包括高低压电场、等速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和动能势能等方面的易点;而弹力、运动与力的关系、电磁感应以及光学等则是较为难以掌握的部分。
针对这些难点,学生们可以通过加强学习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多进行练习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效果。
初三物理难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三物理难点归纳总结大全初三物理学科是中学知识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学生们常常遇到的难点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三物理学科,下面将对初三物理学科的一些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难点及其解决方法吧!一、力学部分的难点初三物理的力学部分,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难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力学部分的难点及解决方法:1. 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物理学的重点难点之一。
同学们需要理解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原理,同时掌握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题目解答。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实验进行巩固。
2.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计算也是一个常见的难点。
同学们需要掌握如何计算摩擦力以及摩擦力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和实验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知识点。
3. 合力的求解合力的求解是初三物理学习中的难点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将多个力的作用合成为一个合力,或者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对于三角形合力和平行四边形合力的求解,同学们需要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物理学习中。
二、光学部分的难点初三物理的光学部分也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难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光学部分的难点及解决方法: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部分的重难点之一。
同学们需要了解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应用折射定律进行题目解答。
在解答问题时,可以通过画光线的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镜子和透镜的成像镜子和透镜的成像是光学部分的难点之一。
学生们需要掌握镜子和透镜的成像规律,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公式和特点。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真实场景的观察和实验来巩固理论知识。
3. 光的颜色与光的分光现象光的颜色与光的分光现象也是光学部分的难点之一。
同学们需要了解光的颜色与光的频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如何利用棱镜将白光分解为七种颜色。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对此知识的理解。
中考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中考物理是学生们在中等学校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国家中考考试必考科目之一。
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强、实验性强的科学学科,它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的紧密的联系。
在中考物理中,学生们需要掌握许多知识点,有些知识点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中考物理知识点的难点,以便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难点知识。
1. 电学知识电学知识是中考物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包括电荷、电流、电阻、电压等概念。
在这些知识点中,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难以理解的有以下几点:(1)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电流是电荷载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而电阻则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学生需要理解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2)电路图的解析:学生需要学会看懂电路图并解析其中的电路连接关系,理解并掌握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3)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定律,它描述了在一定条件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学生需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具体表述和应用。
2. 光学知识光学知识也是中考物理的重点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在这些知识点中,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难以理解的有以下几点:(1)光的传播:学生需要了解光的传播是以直线传播的,了解光的波动理论和粒子理论,理解光的双重性。
(2)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应用:学生需要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掌握反射、折射定律的应用。
特别是在复杂的多次反射和折射问题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定律解决问题。
(3)光学仪器的使用: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凸透镜、凹透镜等光学仪器,了解它们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3. 力学知识力学知识也是中考物理的难点知识之一,包括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等内容。
在这些知识点中,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难以掌握的有以下几点:(1)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学生需要掌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灵活运用这些定律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大纲重点解析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大纲重点解析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物理作为其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大纲的变化和重点内容备受关注。
2024 年全国中考物理大纲在继承以往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新的调整和重点。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
一、力学部分力学一直是中考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在 2024 年的大纲中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考查的重点。
学生需要能够通过实际情境,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分析一辆汽车在加速、匀速和减速行驶时的受力情况。
2、压强和浮力压强的计算和应用是常见的考点,包括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对于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至关重要。
学生要能够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比如,计算一艘轮船在不同载重情况下的排水量。
3、简单机械杠杆、滑轮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需要掌握。
考查的形式可能是计算机械效率、分析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等。
例如,通过一个杠杆平衡的实际问题,计算力臂和力的大小。
二、电学部分电学在中考物理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1、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基础。
能够识别电路的连接方式,进行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是关键。
比如,已知电源电压和各个电阻的阻值,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各电阻两端的电压。
2、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核心定律,其表达式 I = U / R 要熟练运用。
通过实验探究和计算,理解电阻的性质以及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
3、电功率电功率的计算和测量是重点。
学生需要掌握电能、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的用电问题,如计算家庭电器的功率和耗电量。
三、热学部分热学主要包括物态变化、内能和热机等内容。
1、物态变化六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和吸放热情况要牢记。
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如何形成的。
中考物理测速难点总结归纳

中考物理测速难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中考科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测速是物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中考中,往往有一部分学生对测速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困难。
本文将对中考物理测速的难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此类题目。
一、速度和速率的区别在物理中,速度和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中考中往往容易混淆。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径长度,是矢量量,具有方向;而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径长度,是标量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因此,在解答关于速度和速率的问题时,需要着重强调这两者之间的区别,避免混淆。
二、相对速度的计算相对速度是物理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中考中也经常涉及。
相对速度指的是两个物体相对于彼此的速度差,可以根据相对的运动情况进行正负的判断。
然而,相对速度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困难,特别是在涉及到多个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时。
因此,在解答与相对速度有关的题目时,应先明确参照物,并合理利用向量图进行分析,从而准确计算出相对速度。
三、速度和时间的关系速度和时间是物理运动中的两个基本量,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学关系。
在中考物理中,有时会给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要求通过已知条件计算出另一个未知量。
这种问题需要学生对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同时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
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然后进行求解,最后进行单位换算,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四、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加速度是物理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中考物理中的一大难点。
学生需要理解加速度的定义以及其计算方法。
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是一个矢量量。
在计算加速度时,需要注意方向的问题,并合理运用公式和物理图像进行求解。
此外,对于匀变速运动和非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计算,学生还需分别掌握相应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五、实际应用题的解答在中考物理中,除了基础的计算题外,还会考察学生对测速概念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场景,要求学生能够将物理概念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进行分析解答。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力学基础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力学基础【基础回顾】一、力1.的定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注意:两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如磁铁。
2.力的性质①物体性:力不能脱离物体存在。
②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a.力总是成对出现的;b.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3.符号:F单位:牛顿(牛、N)1N:托起2个鸡蛋的力5N:一癣矿泉水对桌面的压力500N:中学生对地的压力4.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a.微小形变;b.明显形变。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a.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b.运动状态不变: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5.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在个重要条件①力的大小②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6.力的表示:①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②力的图示(有标度,更准确)大小:线段长度方向:箭头方向作用点:起点或终点注意:在力的图示中,若标度未知,则力的大小无法确定。
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二、弹力1.两种形变①弹性形变:可以恢复原状的形变。
②塑性形变:不可以恢复原状的形变。
如:铅笔断了、捏橡皮泥……2.弹力①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且阻碍它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②产生条件:a.弹性形变;b.接触并挤压。
注意: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都是弹力。
3.三要素①大小:与形变量有关;②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③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
三、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2.使用方法①看:量程和分度值②拉:拉几下,避免摩擦过大或卡壳③调:指针调至零刻度线④测:平提拉环,物体挂在挂钩上⑤读:示数稳定后读,视线与刻度板垂直注意:弹簧测力计可以沿任何方向使用,保证受力方向与轴线方向一致即可。
四、重力1.定义:地球表面及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施力物体:地球(不是地面)。
重力不等于万有引力,它只是引力的一部分。
初三物理难点知识归纳

初三物理难点知识归纳1.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1.2 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3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1.4 牛顿运动定律:(1)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3)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它们所受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1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2 热量:热量是热能的传递过程中,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能量。
2.3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4 热力学定律:(1)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的和。
(2)第二定律:熵增定律,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不可能自发地减少。
3.1 电流: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的移动方向。
3.2 电压:电压是电场力做功使电荷发生移动时,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3.3 电阻:电阻是物体阻碍电流通过的能力。
3.4 欧姆定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3.5 电功:电功是电流做功的能力,它是电压、电流和时间的乘积。
3.6 电功率: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的能力,它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4.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2 反射: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4.3 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折射。
4.4 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5 像的成像规律:(1)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中考物理难点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难点归纳总结在中学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这些难点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对物理整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因此,本文将对中考物理学习中常见的难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且常见的难点。
在力的合成问题中,首先需要了解矢量的概念,具体而言,即了解力具有方向和大小。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根据题目情境,利用几何方法或三角函数方法求解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力的分解问题中,我们需要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使其合力等于原力。
这个过程需要运用力的平衡条件、三角函数等知识。
二、电流与电阻电流与电阻是中考物理学习中另一个常见的难点。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电流的定义,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电阻的概念,以及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了解欧姆定律后,我们需要学会根据题目给定的电阻和电流,求解电压大小或电功率大小。
同时,在电路中,串联和并联的电阻之间存在着对电阻求和的复杂性问题,我们需要学会应用串并联电阻的公式来解决此类问题。
三、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与折射也是中考物理学习中常见的难点。
反射问题需要我们掌握光的入射角、反射角与法线的关系,并运用反射定律求解相关的入射角或反射角。
折射问题则需要我们理解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情况,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求解相关的入射角或折射角。
此外,我们还需要理解全反射的条件和应用。
四、力的作用与变形力的作用与变形是中考物理学习中另一个难点。
力的作用可分为拉力、压力和弹力等形式。
拉力问题需要我们了解弹性绳或弹性体在受力后的特性,弹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压力问题则需要掌握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液体压力的原理。
而力对物体的变形问题,则需要我们了解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并具备计算应力或应变的能力。
五、机械能与能量转化机械能与能量转化也是中考物理学习中的难点。
中考物理易掉坑的10大难点,别再傻傻丢分了!

中考物理易掉坑的10大难点,别再傻傻丢分了!一、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
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二、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1、下沉。
根据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为ρ水<ρ物,F 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
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
(在挖空的过程中,浮力不变,重力逐渐减小)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
(挖空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三、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物体温度升高了,只能说明物体内部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快了,物体的内能增加了。
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方法有两个。
1、让物体吸热(热传递);2、外界对物体做功(做功)。
例如:一根锯条温度温度升高了,它可能用炉子烤了烤即吸收了热量;它也可能是刚刚锯过木头即通过克服摩擦做功自己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四、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即分子势能不变,只改变了分子的动能,则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2、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大总结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大总结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规律列表2.成像原理图三、显微镜和望远镜四、提醒强调1.凸透镜成实像知识要点①物距大,物体比像大,υ物>υ像②像距大,像比物体大,υ像>υ物③物距小,物体比像小,υ物<υ像④像距小,像比物体小,υ像<υ物2.凸透镜物像间移动规律——物像同侧移动(物体向左移动,像距着向左移动;物体向右移动,像跟着向右移动)物像之间的距离和:u +υ≥4f3.凸透镜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焦距越大,会聚能力越弱。
4.同一次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五、重难点突破题型1.利用物距、相距判断成像原理,确定焦距范围例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以是7cmB.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再次出现清晰的像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位置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6cmB.将凸透镜向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仍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C.将蜡烛和光屏分别远离凸透镜适当距离,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D.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镜,仍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右移动例3.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υ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当u=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题型2.变换焦距后,为了成清晰像,如何移动物体、透镜、光屏例1.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未画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一览
初三年级的物理主要涉及力学,从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到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都属于力学。
最后的第十六章《热和能》还有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属于能量和能源,相比力学知识比较简单。
因此初三物理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通力学。
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会学到许多重要概念:质量、密度、速度、力、弹力、重力、摩擦力、压强、浮力、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会学到许多仪器和机械:天平、量筒、压强计、密度计、气压计、杠杆、轮轴、斜面、滑轮、抽水机等;会结识并了解的科学家及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阿基米德、牛顿、伽利略、帕斯卡、焦耳、瓦特等。
难点一、密度的测量方法
第一个难点就是第十一章中密度的测量方法。
这里主要难在分析误差的产生原因:例如,测盐水的密度怎样避免粘杯。
还有一类题只有天平测牛奶的密度或只有天平测石块的密度。
例题:只有天平怎样测牛奶的密度,写出主要步骤并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结果
步骤:(1)测空杯的质量m1(2)杯中装满牛奶,测总质量m2(3)将牛奶倒出,擦干后在杯中装满水,测总质量m3 结果表达式:ρ=(m2 -m1)ρ水/(m3 -m1)
难点二、运动和力的关系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的,而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力。
例题: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与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铅笔盒受到的重力
C.铅笔盒受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
D.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分析: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到的。
C项是一对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
A项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难点三、力和机械的难点是对摩擦力的分析
产生摩擦力需要三个条件,即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挤压、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例题:如图①所示。
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
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
A. 牛
B. 牛
C. 牛
D. 牛
分析:本题的考点是二力平衡,数据2中木块受力平衡,因此摩擦力等于3N,当拉力改变时物体速度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摩擦力与此无关,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
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难点四、压强浮力的难点在浮力
请同学们记得,这章很复杂的计算题不会的话问题不大,初中的物理知识不要求很繁难的运算,但浮力的题比较灵活。
例:如图②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分析:因为无法比较排开液体的体积,这时灵活的应用浮沉规律比较好:以物重为桥梁,甲图浮力小于重力,乙图浮力等于重力,因此答案是(小于),(乙)。
在此,孙老师特别提醒大家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尽快转变,一定可以顺利学好初三物理。
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过去大相径庭
跟前面所学过的一些物理现象比起来,力学知识在能力方面对同学们要求得更高了,除了继续不断地观察和实验,更关键的是敢于质疑以及认识概念和规律过程中不断的分析概括,举几个例子:你认为是力使物体运动吗?同学们身边可能有很多现象都让你相信这句话是对的!例如推桌子,桌子就运动了;踢球,球就飞了等。
历史上也有数千年的时间人们都不曾怀疑过,不过你知道吗,伽利略、牛顿这些科学家就经历了大量的实验以及推理否定了前面的说法,正确、
完整结论的得出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努力。
这个结论是什么?你有可能感觉不可思议!但这可是整个力学经典大厦的重要基石啊!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换句话说:不是力使物体运动,物体不受力也可能一直运动下去!有些不可思议吧?
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就存在了一些错觉,例如:湿的衣服不断的甩,会将水分甩出去是受离心力吗?物体受力就一定运动吗?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吗?物体只受地球引力就一定竖直向下运动吗?非常可能你现在的答案都是错的!所以加油学习,一定会有正确答案。
相信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对客观世界的兴趣会在力学的学习过程中大增。
学习经验:多观察生活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要重视基础,力虽然看不见很抽象,但力产生的效果却容易观察,许多事物就在我们眼前,多多观察思考,对掌握好基础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汽车上、自行车上、生活用品中有非常多的力学知识,多发现问题多思考。
例如:最近我非常喜欢观察一些园区和公园安装的脚踏式垃圾箱,结构很有趣!同时对你学通力学特有帮助。
还有应对教材上的知识点有一个详尽的了解,要在头脑中形成一张知识体系网。
平时练习中,一些较难的运算是可以放弃的,不要为偶尔做不出很难、很怪的题沮丧,但一定要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要做
到没有知识的遗漏。
2.注意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很多学生平时的单元考试成绩很不错,但一到最后的综合模拟考试成绩就不理想,非常可能是由于缺乏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各个知识点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在形成一张知识体系网的基础上要善于找到并抓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能力。
举个例子:学完密度的知识和将来要学到的压强和浮力都是紧密联系的,液体压强和液体的密度密不可分,浮力更是和密度有关?学习时一定要联系起来。
其实将几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也是近年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3.关注科技以及一些与环境能源等相关的热点问题,注重一些身边现象,例如卫星发射中涉及的物理知识,新材料的特性和相关知识等生活实际问题以及基本技能的练习,平时练习中更关注认真审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每部分的复习中重视科学方法的总结。
4.重视实验探究题,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科学表述的能力。
还要有一个整理、反思感悟和整理错题的时间,决不能似是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