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DIC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液
1/4:血浆 Blood plasma
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3/4:组织液、… Interstitial fluid
2
一、血液的组成

血 浆(55%)
plasma
晶体物质 蛋白质 红细胞
血液 血细胞(45%)
白细胞 血小板
3
血浆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
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2、延长激素在体内的半衰期 3、运输作用 4、参与凝血-抗凝血与纤溶-抗纤溶作用 5、免疫作用 6、营养作用 7、催化作用 8、维持正常的血浆酸碱度
量。它的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颗粒数目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 313 mmol/L
晶体渗透压 --维持细胞内外水 平衡 胶体渗透压 --维持血管内外水 平衡
9
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physiological hemostasis) :在正常情况下,小血
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 为生理性止血。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临床上常用小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 血液自然流出,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正常为1-3分钟。反映生
血液、凝血 产科DIC的诊断、处理
Blood, coagulation DIC diagnose and management in Obstetrics
1
一、体液
2/3:细胞内液 intracellular fluid (占成人体重 60%) 1/3: 细胞外液 extracellular fluid
4
血液各成分的比容
Plasma = 55% of whole blood White blood cells and platelets <1% of whole blood
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Red blood cells: =45% of whole blood
二、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6
白细胞的正常值: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增高:①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中耳炎、阑尾炎、扁桃体 炎等。②全身感染。肺炎、败血症等。③中毒。尿毒症、 汞中毒、铅中毒、糖尿病酸中毒等。④急性溶血、手术后 ;⑤类细胞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减少:①病毒感染。重症肝炎、流行性感冒等;②化疗或 放疗后;③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性 白血病、类细胞缺乏等;④某些传染病。伤寒、疟疾等; 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脾功能亢进等。
15
(三)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 1.内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内源 性)。临床上常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反映体内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从因子Ⅻ激活,到因子X激活的过程 。当血管壁发生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带负电荷的内皮 下胶原纤维与凝血因子接触,因子Ⅻ即与之结合,在高分 子激肽原HK和激肽释放酶原PK的参与下被活化为Ⅻa。在 不依赖Ca2+的条件下,因子Ⅻa将因子Ⅺ激活。在Ca2+的存 在下,活化的Ⅺa又激活了因子Ⅸ。单独的Ⅸa激活因子X 的效力相当低,它要与Ⅷa结合形成1:1的复合物,又称 为因子X酶复合物。这一反应还必须有Ca2+和PL共同参与。
5
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类。 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正常 成年男性红细胞比容为42%--49%,成年女性为37%--48%。 红细胞的数量正常值: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主要为血红蛋 白,男性血红蛋白为120-160g/L;女性血红蛋白为110150g/L,新生儿血红蛋白为170-200g/L。若血液中红细胞 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增高:①相对增多。因脱水血液浓缩所致,常见于剧烈呕 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多尿和水的摄入 量明显不足患者。②绝对增高。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 患者。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12
凝血因子的特点
除Ca2+外都是蛋白质 Ⅱ、Ⅶ、Ⅸ、Ⅹ、Ⅺ、Ⅻ、PK 都属于蛋白内切酶 大多数凝血因子都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
除因子Ⅲ外,都存在与血浆中,且大多数由肝脏合成, Ⅱ、
Ⅶ、 Ⅸ、Ⅹ、Ⅺ、 Ⅻ合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
13
(二)凝血的过程 凝血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激活的过程,最终结果是凝血酶和 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 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 (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
7
血小板的正常值
血小板计数正常值为(100-300)*109/L 血小板的临床意义: 增高:①持续性增高。血小板增多症;继发性增多;慢性 类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②一过性增多。急 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③脾切除术后。 降低:①血小板生成减少。急性白血病、再障等;②血小 板破坏过多。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③血小板消耗过多。DIC、血栓 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8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与pH:7.35-7.45 NaHCO3/H2CO3 蛋白质/蛋白质
钠盐 Na2HPO4/NaH2PO4
(二)血液的粘度:血流速度慢时,与血流速度成反比 血浆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和脂类的浓度。 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红细胞数量的高低。 (三)血浆渗透压:溶液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的通过单位半透膜的力
14
凝 血 酶 原 激 活 物 的 形 成
Ⅻ Ⅻa Ⅺ Ⅸ
胶原纤维 激肽释放酶 前激肽释放酶
Ⅺa
Ca2+
(外源性)
Ⅲ Ⅶa Ca2+ Ⅹa 2+ Ⅴ Ca a
PF3
Ⅸa Ⅷ Ca2+ PF3
凝血酶的形成 纤维蛋白形成
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凝血酶
Cawk.baidu.com+
纤维蛋白

ⅩⅢ ⅩⅢa

纤维蛋白 Ca2+ 多聚体
理性止血功能的状态。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
10
11
二、血液凝固: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可溶的纤维 蛋白的过程 (一)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blood clotting factor.
前激肽释放酶(PK)、高分子激肽原(HK) 、血小板磷脂(P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