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合集下载

经济增长的收敛与发散

经济增长的收敛与发散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经济增长的收敛与发散:理论分析与实证 研究
01
经济增长收敛与发散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经济增长收敛与发散的定义与 区别
• 经济增长收敛 • 定义:经济增长收敛是指不同经济体之间或同一经济体内部, 经济增长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接近的现象。 • 表现:经济增长收敛表现为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经 济增长速度趋于一致。
经济增长收敛与发散的类型
发散
• 定义:发散是指不同经济体之间或同一经济体内部,经济增长速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扩大的现象。 • 原因:发散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经济体之间的基本经济特征差异较大, 或者由于某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政策、历史事件等。
绝对的收敛
• 定义:绝对收敛是指不同经济体之间或同一经济体内部,经济增长速 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完全趋于相同的现象。 • 条件:绝对收敛的实现需要满足所有经济体具有相同的基本经济特征, 如技术水平、资源禀赋等。
资本积累
• 定义:资本积累是指经济体在生 产和再生产过程中,通过储蓄、投 资等方式积累的资本。 • 影响: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收敛 具有重要影响,资本积累较多的经 济体可以通过资本流动、投资引导 等方式,促进经济增长收敛。
人力资本
• 定义:人力资本是指经济体劳动 力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健康等综 合素质。 • 影响: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收敛 具有重要影响,人力资本水平较高 的经济体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进经济增长收敛。
影响。
01
启示:政策制 定者应根据收 敛与发散现象 的存在,制定 相应的政策措 施,促进经济 协调、可持续
发展。
02
04因素
技术水平

经济收敛与发散

经济收敛与发散

经济收敛与发散经济收敛与发散是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不同地区间经济增长的趋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收敛和发散趋势的变化对于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收敛与发散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并对影响收敛与发散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经济收敛与发散的概念1. 经济收敛经济收敛指的是各地区间经济增长率差距逐渐减小,经济水平趋于接近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经济收敛的情况下,较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速会高于较富裕地区,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

2. 经济发散经济发散则是指各地区间经济增长率差距逐渐扩大,经济水平趋于分化的过程。

在经济发散的情况下,经济相对富裕的地区会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而相对贫困的地区发展滞后。

二、经济收敛与发散的意义1. 经济收敛的意义经济收敛有助于减少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

贫困地区的快速增长能够提高地区的整体生活水平,减少贫困问题,促进社会稳定。

同时,收敛也能促进资源的更好配置和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经济发散的意义经济发散可以推动地区间的竞争,促进市场活力的提高,进而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经济发散还可以吸引投资和人才向相对富裕的地区集聚,促进地区间产业的分工和协同发展。

同时,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有助于提升整体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三、影响经济收敛与发散的因素1. 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对于经济收敛与发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扶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包括减税减费、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等,以促进经济收敛。

而对于相对富裕地区,政府应加强监管和调控,防止资源过度集中。

2. 地区差异地区之间的差异包括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发展历史以及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

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经济的收敛与发散趋势。

例如,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实现经济发散,而交通不便或环境恶劣地区可能面临较大困难,实现经济收敛。

3.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直接关系到经济收敛与发散的趋势。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地区经济的发展日益壮大,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也逐渐减小。

这种现象引发了学者们对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和其收敛性的研究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进行探讨,分析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势和各地区经济收敛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对未来的启示。

一、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势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沿海地区的经济实力明显强于内陆地区。

但在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等战略的实施,一些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赶上了沿海地区,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极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内地与沿海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差距已经缩小到3.8个百分点,明显低于2016年的10.4个百分点。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势是一种内生的发展,由于地区间的交流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一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赶上了沿海地区。

这种趋势的形成与中国经济发展政策的不断调整和资源重新配置密切相关,也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势将随着中国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地区经济收敛是指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渐减小的过程。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正在逐渐缩小。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地区经济收敛现象正在逐渐显现,2000年至2018年中国地区GDP的收敛速度约为2.71%,呈现出收敛的趋势。

中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现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地区经济收敛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比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加大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力度,促进了地区经济收敛。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地区经济收敛产生了影响,比如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加强,促进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同。

中国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也是地区经济收敛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些内陆地区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上也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加速了地区经济的收敛。

经济增长模型的收敛性分析

经济增长模型的收敛性分析

经济增长模型的收敛性分析在经济学领域,研究经济增长模型的收敛性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经济增长模型的收敛性分析意味着研究者试图理解经济体系是否存在稳定的动态均衡状态,即当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是否能够重新回到原有的均衡状态。

通过探究经济增长模型的收敛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体系的行为,并为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一、经济增长模型的定义和原理在分析经济增长模型的收敛性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经济增长模型的定义和原理。

经济增长模型可以描述一个经济系统中生产、投资、储蓄和技术进步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其中,常见的经济增长模型包括Solow模型、内生增长模型等。

Solow模型是一种经典的经济增长模型,它假设一个经济系统只存在物质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三个要素。

该模型基于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一个经济增长率将趋于稳定的结论,即该模型具有收敛性。

二、经济增长模型的收敛性分析方法1. 数学分析方法经济增长模型的收敛性分析常常借助于数学工具,使用数学分析方法进行推导和证明。

例如,在Solow模型中,研究者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参数和函数形式,利用微分方程等数学工具来分析模型的稳定状态并判断是否存在收敛性。

2. 经验分析方法除了数学分析方法,经济学家还可以利用经验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增长模型的收敛性。

这种方法常常涉及到对实际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以及对模型结果与实际情况的比较。

通过对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进行横截面或面板数据分析,研究者可以得出关于经济增长模型收敛性的结论。

三、经济增长模型的收敛性分析结果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证分析,经济增长模型的收敛性在不同模型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

以Solow模型为例,许多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收敛速度存在差异。

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进步和技能提升的滞后,增长速度往往较低,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接近收敛状态。

此外,还有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新的增长理论,如内生增长模型,该模型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新古典增长模型关于收敛增长的说法

新古典增长模型关于收敛增长的说法

新古典增长模型关于收敛增长的说法
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框架,它旨在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方式。

在这个模型中,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是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而这些因素又受到人口增长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关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新古典增长模型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

一方面,该模型认为,各国之间的经济差距会逐渐缩小,因为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效应逐渐递减,导致增长率趋于收敛。

另一方面,该模型也提出了一些因素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收敛性,例如政治和制度因素、自然资源的差异以及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增长率的差异继续存在。

总之,新古典增长模型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理论框架,可以解释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增长差异。

虽然模型中的一些假设存在争议,但其基本观点仍然对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1 -。

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

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

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不同地区在相同时间段内的经济变化。

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模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要素的投资、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等。

因此,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呈现出“越来越接近”的特点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收敛性研究的核心观点是较为贫穷的地区具有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较为富裕的地区则增长速度相对缓慢。

这种观点是基于一些经验证据的分析得出的。

首先,相对较贫穷的地区有更多的增长潜力,在较低的起点上难度较小,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技术和资本来实现快速增长。

其次,富裕地区往往面临着资源约束和市场饱和的问题,难以维持高速增长。

然而,收敛性研究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假设。

首先,一些研究认为影响收敛性的因素更加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贫富差距。

其他因素,如政府政策、产业结构、文化传统等都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收敛性研究的结论并不是普适的。

有些地区可能会出现持续的收敛或发散趋势,这取决于各种因素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历史背景等。

为了进一步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测度指标。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衡量GDP或人均GDP的增长率来反映地区间的差异。

另外,一些学者还使用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回归分析和面板数据等方法。

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解释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现象,并提供政策建议。

总之,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

未来的研究应该是多学科的、整体的,并结合实证和理论模型,以深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和收敛性的理解,为地方政府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北京市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北京市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北京市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摘要:本文对北京市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研究。

在将北京市18个区县划分为4个经济区的基础上,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得出北京市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滓-收敛。

同时,还利用面板数据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得出北京市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β-绝对收敛,但存在β-条件收敛,并且分析了形成这种条件β-收敛的原因。

关键词:基尼系数;β-收敛;条件β-收敛在对北京市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中,我们首先将北京市划分为功能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4个经济区,应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这里所说的基尼系数是以各经济区或各区县为单位算出的,它可以表示各经济区或各区县之间的贫富差距水平),对1994-2004 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北京市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滓-收敛。

然后,利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和空间面板数据(spatial panel data)模型分析得出北京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β-绝对收敛,但存在β-条件收敛,并且分析了形成这种β-条件收敛的原因。

一、经济收敛问题研究的简单追朔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若技术外生一致,资本边际报酬递减会使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更快的增长速度发展,进而赶上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趋同,即经济收敛。

新增长理论则认为与物质资本、技术及人力资本相关的规模报酬递增很可能使各地区经济增长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即经济增长发散。

这两种理论对经济增长收敛性长期争论并引发了大量实证研究的出现。

在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实证研究中,一般将经济收敛区分为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

σ-收敛是指经济体人均GDP的标准差具有下降的趋势。

β-收敛可分为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β-绝对收敛是指穷经济体比富经济体有更快的发展速度,并最终都达到相同的稳定状态。

β-条件收敛是指经济体的增长由于其自身初始状态的不同而收敛到各自不同的稳定状态。

俱乐部收敛是指在初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经济集团内部,其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趋同,而集团间的差异仍会存在。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一、经济增长理论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国家或地区间人均收入的差异是由于其资本-劳动比率(K/L)不同的结果。

假设储蓄率不变,一国或地区最初的K/L 越低,其K/L 增长就越快;其结果,穷国(地区)将比富国(地区)增长得更快。

如果地区间要素能够自由流动,那么劳动力将由资本短缺的地区流向资本充裕的地区,而资本的流向则恰好相反。

因此,区际要素流动将会有助于促进K/L 比值的提高,进而人均收入水平的均等化。

换句话说,区际要素流动将会加快地区收入增长收敛的速度。

利用新古典增长模型,我们可以考察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1)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生产函数的一个特殊形式就是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假设规模报酬不变,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形式为:αα-=1L AK Y (1)其中A 代表技术水平,a 和1-a 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a 为小于1的正数。

函数两边同时除以劳动力L ,就得到人均水平表示的生产函数:αAk y = (2)其中y 为人均产出,k 为人均资本存量。

不考虑技术进步的因素,通过对上面生产函数的两侧取对数后求导,再经过整理,就能够得到索洛增长模型中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公式:••=k A y α (3)其经济含义就是人均产出增长率只决定于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这样一个因素。

公式中A 和a 都为大于零的正数,因此人均产出增长率与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化的规律。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资本积累方程,描述资本是如何集聚的:k n k f s k •+-•=•)()(δ (4)式中s 表示储蓄率,f(k)表示生产函数,(n+δ)表示人均资本k 的有效折旧率。

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定稳态对应于0=•k ,相应的k 值被表示为*k 。

这里*k 满足条件为:**•+=•k n k f s )()(δ (5)此时因为人均储蓄等于有效折旧,因此人均资本水平将保持不变,即•k =0,k=*k 。

国内外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最新进展

国内外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最新进展

国内外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最新进展提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增长收敛性的论证丰富了当前学术界对收敛性问题的研究。

但学者们主要从理论和实证角度,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对收敛性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

鉴于此,本文主要通过对近期文献进行梳理,并给予述评。

希望对当前有关研究和政府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增长;收敛;俱乐部收敛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经济学家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进而缩小与发达国家(地区)的差距。

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落后国家(地区)与发达国家(地区)间的差距仍越来越大。

本文将依据经济增长收敛的最新进展,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梳理,进一步寻找缩小地区差异的突破口,为我国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国外收敛性研究进展经济增长收敛研究最早始于Ramsey(1928),其后,Abramovitz(1986)和Bau-tool(1986)等进行了创导性的探索,把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研究推向了高速发展阶段。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

(一)理论研究综述。

从新古典增长理论建立以来,围绕经济增长收敛性的争论就一直存在。

关于收敛性的论述主要有两大流派:一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论述,代表性的有:Ramsey(1928)、Solow(1956)、Swan(1956)、Cass(1965)等;二是新增长理论的论述,代表性的有Romer P.(1990)以及Barro和Sala-I-Martin(1995)等。

1、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收敛论。

地区经济差异的研究可追溯到经济增长理论的起源。

一般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源于Frank Ramsey(1928)的“储蓄的数学理论”,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第一次高潮则反映在哈罗德(Harrod,1939)和多马(Domar,1947)的著作中,但对现代增长理论的影响不大。

而新古典增长理论对地区经济差距研究的主要成果是以技术进步论为中心的索洛一斯旺增长模型(1956),此模型突破了哈罗德一多马模型中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设。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再认识——基于技术进步路径的视角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再认识——基于技术进步路径的视角

组 , 20 0 6) [ ] [ s ] ! 劳动力 流动说 ( 刘强 , 200 1; 沈坤荣 ! 唐文健 , 20 6 0 6) [ ] [ , ] 等" s 关 于中国经济增长敛散性的实证分析 , 一般认为 中国地 区间经济增长收敛性有着 明显 的 阶段性 和区域性 , 认为中国经济总 的来说不存在条件收敛 , 但这并不排除地 区内部 的条件收 敛性 " 这类文献主要有 : 魏后凯 ( 1997 ) [, 2 , 沈坤荣 ! 马俊 ( 姗 2 ) [ . 0] , 王志刚 ( 20 0 4 ) [川 ,
, 氢 翼薯 ,璧 评论 ,
肖利平 ( 20 10 ) [ 0] " 但是刘夏 明 (2恻 ) 仁 08! 傅晓霞 ! 吴利学 ( 20 肠 ) 1. 48 等的分析得 出结论 则认为在中 国各 地区内部不存在所谓的 / 俱乐部收敛 0 " 基于对现有 文献的梳理 , 可 以发现现有关于经济增长 收敛性文献对经济增 长收敛 的动力 机制论述可 以归结为三种动力机制 " 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本边 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有导致经济增 长收敛的首要因素 , 但是规模经济可能会消减资本边际收益递减 的速度 , 甚至趋势 , 特别 是 在纳人具有外溢特征 的人力资本后的广义资本 , 其边际收益变化方 向不确定 , 因而 , 资本积 累传导 的收敛机制并不显 著 " A c emog l u , Ag h io n , &z l ibo i t i ( 20 0 6 ) 102 等 内生增 长经 济学 家 则强调了技术扩散因素 以及 由此 因素引致 的经济增长收敛 , 特别是对后发 国家推动技 术进 步 来说 , 向外模仿先进 国家来实现的成本小于 自主创 新的成本 , 并且 , 后 发国家与发 达国家 的 技术差距越 大 , 后发 国家 的经济增 长速度越快 " 但 技术扩 散并非 无条 件地 能够 实现经 济 收 敛 , 这要受 到各 国及地 区间吸收 和利用先进 技术 的社 会能力 ( 如人均 受教育 年 限 ! 基 础设 施等 ) 以及技术壁垒强弱 的制约 " 特别 是 , 如果发 达 国家利 用其研究 与开 发能力及 已有 的 先进技术来保护 自身的技术 领先优势 , 而后 发国家 只是一 味模仿 , 则很 可能出现相对先进和 落后技术 的分离均衡 , 国家之间的差距长期存 在 , 经 济增长收敛受 阻 " 在上 述两大 因素外 , 对于像 中国这样存在 区域发展不平衡 的大 国, 还会有促使经济增长收敛 的第 三个 因素 ) 生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即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是否趋于一致,以及影响这种收敛性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期望为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优化区域发展策略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趋势及差异性。

在此基础上,运用收敛性检验方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各地区经济增长是否趋于收敛,以及收敛的速度和程度。

接着,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程度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期望揭示它们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具体影响机制和路径。

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将为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旨在优化区域发展策略,推动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整体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认识,也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理论基础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是研究不同经济体之间或同一经济体内部经济增速差异随时间推移而趋于减少的现象。

这一理论起源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特别是在Solow(1956)和Swan(1956)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经济体的长期增长率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暂时的。

新古典增长理论预测了经济增长的趋同现象。

趋同是指,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不同经济体的人均收入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一致。

这种趋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绝对趋同和条件趋同。

绝对趋同是指,不论经济体的初始条件如何,其人均收入水平最终都会收敛到一个共同的稳态水平。

经济增长的收敛与非收敛现象

经济增长的收敛与非收敛现象

经济增长的收敛与非收敛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追求经济增长,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竞争力。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的收敛与非收敛现象。

本文将探讨经济增长的这一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收敛现象。

所谓经济增长的收敛现象,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速逐渐趋于一致。

从历史数据来看,一些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国家,在适当的制度安排和市场开放的情况下,其经济增长速度通常会高于发达国家。

这种现象的部分解释是“追赶效应”。

相对较慢的经济增长速度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使得这些国家能够借鉴他国的技术和经验,并快速改进和发展。

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引导也有助于加速经济增长。

例如,中国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来推动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然而,除了收敛现象,我们也不能忽视经济增长的非收敛现象。

即使是相对发达的经济体,其增长速度也未必会向平均水平收敛。

一些国家可能在某一经济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得其经济增速远高于其他国家。

例如,科技与创新领域的发展是当前的热点,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和政策推动使得其经济增长迅速,而其他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经济增速相对较慢。

此外,经济增长的非收敛现象有时还可以通过地理和资源因素来解释。

例如,一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黄金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可以快速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这种增长往往是有限期的,因为资源的枯竭和国内产业结构的单一性限制了可持续发展。

另外,一些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如港口和交通便利性,使得其与周边国家保持紧密的贸易联系,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增长。

虽然经济增长的收敛与非收敛现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解释性,但我们也需要意识到这些现象背后的风险和问题。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如果不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和持续创新,可能会面临经济停滞和竞争力下降的风险。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其经济增长速度快、规模大的优势可能会让人们更加崇尚速度,而忽视质量和可持续性的问题。

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收敛

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收敛

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收敛经济增长与收敛是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经济学家通过对经济增长与收敛的研究与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本文将探讨经济增长与收敛的含义、原因以及对经济政策的启示。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原因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产出的增加。

产出的增加可以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也可以是人均收入的增加。

经济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等。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资本积累可以增加生产力,而劳动力增长可以扩大生产规模。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推动经济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

二、经济收敛的含义与原因经济收敛是指不同地区或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于相等的现象。

也就是说,原本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或国家在一定时间内会迎头赶上,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或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

经济收敛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技术溢出、资本流动和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等。

技术溢出是指技术进步在某个地区或国家得到应用后,其他地区或国家也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来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

资本流动则可以通过促进投资和资源配置的转移,加速经济发展。

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可以使得劳动力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流动,进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经济增长与收敛的启示经济增长与收敛对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经济政策应该注重提升技术水平和促进创新,以推动经济增长。

通过投资研发和培养人才等手段,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其次,经济政策应该鼓励资本流动和资源配置的灵活性,以促进经济收敛。

通过减少限制性政策和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可以实现资本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地区间经济差距的缩小。

最后,经济政策还应该关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配置,以提升劳动力素质和流动性,并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经济增长与收敛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势的变化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中国地区经济的增长率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并且收敛现象也更加显著。

本文将就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整体趋势。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在2000年后的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0%以上的高位。

然而,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开始放缓,并在2020年达到了6%左右的水平。

这样的下滑趋势与国际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约束、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分异现象。

由于历史、地理、自然、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分异现象非常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其先进的产业结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劳动力。

与此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相对较慢,经济转型也相对滞后。

此外,中国国内不同省份、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较大的差距。

这样的分异现象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等等因素都有关系。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研究表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显现。

收敛性假说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尽管存在明显的经济发展差异,但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将逐渐缩小。

这是由于缓慢增长地区将受益于先进地区的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管理经验等流动。

中国的收敛现象比较显著,可以用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来量化。

在2000年以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率要比欠发达地区快得多;但到2010年,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减缓了,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加快了,二者趋于接近。

综上所述,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势不仅与国际环境、资源约束等因素有关,更受到政策的推动、科技的进步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

地区经济增长和差距的分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地区的基础设施、人口、历史文化等因素有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差距已经逐渐缩小了。

经济收敛性的名词解释

经济收敛性的名词解释

经济收敛性的名词解释经济收敛性是指发展中的国家、地区或产业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缩小与已发达国家、地区或产业的发展差距的趋势。

这种趋势是由于较为贫穷和相对落后的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通过吸收外来技术、资本和经验的方式,逐渐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

首先,经济收敛性的出现是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全球化使得交流、合作和互动成为可能,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样的情况下,相对较为贫穷和相对落后的经济体有机会从发达国家或地区借鉴技术、资本和管理经验,从而缩小与其之间的发展差距。

全球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流动为经济收敛性的实现提供了机会。

其次,经济收敛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而言,经济收敛性的实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吸收外来投资和技术,这些国家有机会提高自身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同时,经济收敛性也有助于改善全球经济格局,促进贸易平衡和资源优化配置。

此外,经济收敛性的实现需要有利于吸纳外来投资和技术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发展中国家需要建立稳定、开放和透明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国企业来投资和合作。

同时,也需要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使得外来技术能够得以应用和推广,从而发挥其促进经济收敛的作用。

政府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来推动经济收敛性的实现。

然而,经济收敛性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

虽然全球化为经济收敛提供了契机,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难题。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不足,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另一方面,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平等也会导致一些国家或地区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难以实现经济收敛。

因此,实现经济收敛性需要全球合作,包括发达国家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经济收敛性是指发展中的国家、地区或产业逐渐缩小与已发达国家、地区或产业之间的发展差距的趋势。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关于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也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展开探讨。

一、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差异化和不均衡的特点。

一方面,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才进行投资和创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虽在加快,但整体水平和速度仍与沿海地区有一定差距。

这种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全国经济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也催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流失、资源匮乏等。

1. 区位优势: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得天独厚地成为对外开放的门户,吸引大量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2. 产业结构: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多样化,涵盖了制造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增长动力体系。

3. 政策支持:政府对沿海地区的资金、人才和企业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

4. 技术创新:沿海地区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科研机构,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地区经济收敛理论认为,处于较低水平的地区经济增速会高于处于高水平的地区经济增速,最终会出现地区经济增速的趋同现象。

收敛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视角和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研究中国地区经济增长趋势的变化。

在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相关观点和结论。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地区经济正在呈现出一定的收敛性趋势,即处于低水平的地区正通过一定方式和渠道向高水平地区靠近,减缓了地区经济增长差距。

但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严重不均衡,收敛性极其有限,呈现出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1. 引言1.1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背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背景可以追溯至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外商投资的引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由于中国的地域差异性较大,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东部沿海地区以制造业和外贸为主导,经济发展较为迅速,而西部、中部地区则相对滞后。

这种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均衡性,不仅会影响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还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加剧。

研究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性,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需要关注并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

1.2 收敛理论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应用收敛理论是指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地区或国家与增长速度慢的地区或国家之间在人均收入、生产率、技术水平等方面逐渐趋于一致的现象。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敛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异和收敛趋势。

收敛理论认为,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地区或国家在一段时间内会逐渐减缓增长速度,而增长速度慢的地区或国家则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迎头赶上,最终实现一种均衡状态。

这种均衡状态可能是由于技术的扩散、资本的流动、人力资本的积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经济增长中,收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为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收敛趋势,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在探讨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时,收敛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工具,有助于深入解析不同地区间的收敛趋势和因素。

2. 正文2.1 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性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问题。

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发达,拥有先进的产业和科技,经济增长较快;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相对落后,资源相对匮乏,经济增长相对缓慢。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研究[论文]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研究[论文]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研究摘要本文运用bernard和durlarf提出的时间序列分析法,根据1952——2008年各省的人均实际产出数据,运用johanson检验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

研究发现,除海南、北京、辽宁和新疆之外,在其他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出的三大区域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收敛特征,而东、中部地区分别受到4个和2个随机增长因素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随机收敛协整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经济增长的收敛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产生了很多的理论文献和实证分析。

它之所以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于收敛问题的不同看法。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尽管一个有效经济范围内的不同经济单位(国家、地区甚至家庭)之间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存在经济差异,但如果它们的经济增长条件相同或相似,那么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增长将会快于发达区域,它们之间的经济差异将随时间推移而逐渐缩小。

而新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影响各国经济增长率高低的主要原因是各国技术进步,与人均产出差异没有必然联系,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不一定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甚至可能会不断扩大。

原因之二是现实世界中经济增长差异日趋扩大的事实与收敛理论所预测的经济增长趋同之间存在很大的反差。

在对这些矛盾的争论和解释过程中,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研究才得到不断发展。

总体看来,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三类:收敛、收敛和随机收敛。

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其中收敛和收敛都是采用截面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随机收敛的概念则由carlino和mills (1993)及bernard和durlarf (1995)提出的,是采用时间序列方法进行研究。

随机收敛分析法是从各国人均产出时间序列所显示的关系出发,通过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来判断国家间人均产出的差异在长期会不会消失,从而确定各国经济增长之间的收敛性。

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doc

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doc

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一、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理论溯源及实证分歧所谓经济增长收敛性(convergence)是指在封闭的经济条件下,对于一个有效经济范围的不同经济单位(国家、地区甚至家庭),初期的静态指标(人均产出、人均收入)和其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落后地区比发达地区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各经济单位期初的静态指标差异逐步消失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逐步成为发展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热点问题之一。

Bernard(1995)认为,“新古典模型最激动人心的特征之一是其在收敛现象中的应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假说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而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没有使这一假说得到统一的确认,甚至还对这一假说的技术方法产生质疑。

但是,经济增长收敛性假说蕴涵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为其作出更加广泛细致的研究。

Ramsey(1928)等的研究表明,在新古典框架内,对于一个封闭经济,各地区人均增长率可能与人均收入或人均产出水平存在反向关系。

特别地,如果存在相似的技术结构和偏好,落后地区比发达地区增长的速度要快,经济收敛现象就会出现。

Baumol(1986)在收集整理16个工业化国家1870年至1978年的人均收入数据加以回归研究后认为,自1870年以来,经济收敛现象在这些国家表现得非常明显。

Delong(1988)则通过两个疑问证实Baumol的结论不可信:其一,Baumol的实证样本时间跨度太长,一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在其间已衰落为不发达国家;其二,实证检验误差太大,对1870年有些国家的人均收入估计是不准确的。

出于以上原因,难以证实收敛现象的存在。

20世纪90年代,对收敛性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虽然在新古典框架内增长的收敛性得到确认,但是有关研究的实证分析过程却遭到了激烈的反对。

Rebelo(1991)认为体现新古典思想的收敛现象在世界经济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他强调了内生增长理论的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一、经济增长理论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国家或地区间人均收入的差异是由于其资本-劳动比率(K/L)不同的结果。

假设储蓄率不变,一国或地区最初的K/L 越低,其K/L 增长就越快;其结果,穷国(地区)将比富国(地区)增长得更快。

如果地区间要素能够自由流动,那么劳动力将由资本短缺的地区流向资本充裕的地区,而资本的流向则恰好相反。

因此,区际要素流动将会有助于促进K/L 比值的提高,进而人均收入水平的均等化。

换句话说,区际要素流动将会加快地区收入增长收敛的速度。

利用新古典增长模型,我们可以考察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1)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生产函数的一个特殊形式就是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假设规模报酬不变,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形式为:αα-=1L AK Y (1)其中A 代表技术水平,a 和1-a 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a 为小于1的正数。

函数两边同时除以劳动力L ,就得到人均水平表示的生产函数:αAk y = (2)其中y 为人均产出,k 为人均资本存量。

不考虑技术进步的因素,通过对上面生产函数的两侧取对数后求导,再经过整理,就能够得到索洛增长模型中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公式:••=k A y α (3)其经济含义就是人均产出增长率只决定于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这样一个因素。

公式中A 和a 都为大于零的正数,因此人均产出增长率与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化的规律。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资本积累方程,描述资本是如何集聚的:k n k f s k •+-•=•)()(δ (4)式中s 表示储蓄率,f(k)表示生产函数,(n+δ)表示人均资本k 的有效折旧率。

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定稳态对应于0=•k ,相应的k 值被表示为*k 。

这里*k 满足条件为:**•+=•k n k f s )()(δ (5)此时因为人均储蓄等于有效折旧,因此人均资本水平将保持不变,即•k =0,k=*k 。

不难证明此事索洛模型所描述的经济系统处于稳定状态,而且是唯一的稳定状态。

(2)经济增长收敛性是指在封闭的经济条件下,对于一个有效经济范围的不同经济单位(国家或地区),初期的静态指标(人均产出、人均收入)和其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落后地区比发达地区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各经济单位期初的静态指标差异逐步消失的过程。

经济之间向相同稳定状态逼近的趋势即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则是由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中加上要素自由流动的假定后提出的。

我们把(4)式的两边同除以k 意味着k 的增长率为:)(/)(δγ+-•=≡•n k k f s kkk (6) 式中k γ表示k 的增长率。

(6)式意味着下k γ对k 的导数为负:0/]/)()([/<-'•=∂∂k k k f k f s k k γ (7)由于右边式子中s>0,k>0,而0/)()(<-'k k f k f (资本报酬递减始终成立,因此资本的边际产出始终小于资本的平均产出),故k 的增长率是k 的减函数。

具有不同资本存量水平的经济之间有趋同的趋势,最终都会收敛于相同的人均资本、人均产出和人均消费水平。

二、经济增长差异由于我国行政区划的调整及数据的可得性,本为选取我国除西藏、四川和重庆外各省1978-2009年的增长数据为样本。

为描述和分析我国各个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变化,引入变异系数指标考察省际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异的变化。

变异系数是对于平均数的相对离差,它是反映离散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数量指标。

剔除掉了人均GDP 总体均值的上升对标准差的扩大所产生的影响。

%100•=xsV 式中s 为标准差,x 为各区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人均GDP 的平均值。

从上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异系数大致呈“V ”型,从1978年的0.9828一直下降到1990年的0.5997,从1991年开始变异系数大致呈现波段振荡趋势,到2003年达到0.7610。

改革开放以来,相对差异的变化趋势可分为两部分来考虑:1978一1990年变异系数值经历了持续下降的趋势,而从1991 年开始至今变异系数呈波段振荡并有缓和的趋势。

三、收敛的实证检验(1)σ-收敛是指不同经济系统间人均收入的离差随时间的推移而趋于下降。

一般用国家或地区间的对数人均收入或产出的标准差来衡量。

σ-收敛的理解是非常直观的。

它的计量经济方程一般是:211,,2)log 1(log 1∑∑==-=n i n i t i t i t y n y n σ (8)式中t i y ,表示第i 个经济在时间t 的人均GDP 数值,t σ表示n 个地区经济之间实际人均GDP 对数值的标准差。

如果在年份t+T 满足T t +σ<t σ,说明n 个地区经济在T 阶段存在收敛。

为了验证我国区域之间人均GDP 水平的收敛与否,本文运用公式(9)进行检验。

it it u t b c +•+=σ (9)式中,it σ为人均GDP it y 对数标准差,c 为截距项,t 为时间趋势项,it u 为随机扰动项。

如果b 小于0并统计显著,则表明区域人均GDP 水平的差异在逐年缩小,存在人均GDP 的水平收敛;如果b 大于0并统计显著,则表明区域人均GDP 水平的差异在逐年扩大,存在人均GDP 的水平发散。

根据附表的1978一2009年间各区域对数人均GDP 标准差的数据,我们利用eview6.0的经济计量工具进行回归得到: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859157 0.572843 -1.499812 0.1441 T0.0005470.0002871.9026670.0667R-squared 0.107678 Mean dependent var 0.230761 Adjusted R-squared 0.077934 S.D. dependent var 0.015630 S.E. of regression 0.015008 Akaike info criterion -5.499939 Sum squared resid 0.006758 Schwarz criterion -5.408331 Log likelihood 89.99903 Hannan-Quinn criter. -5.469574 F-statistic 3.620140 Durbin-Watson stat 0.286981Prob(F-statistic)0.066721从上面的横截面检验结果明显可以看出,1978一1990年间全国的系数b=0.000287大于0,2R =0.107678统计不显著,因此期间全国呈现σ-弱发散。

(2)β-绝对收敛是指初期人均产出水较低的经济系统比初期人均产出水平较高的经济系统增长的速度更快。

或者说,是指各区域人均GDP 增长速度(增长率)与初始人均GDP 之间呈负相关,其实际上来源于索罗模型,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假设下,人均GDP 越低的地区人均GDP 的增长速度越快,人均GDP 越高的地区人均GDP 的增长速度越慢。

所以穷国比富国增长快,长期看来穷国可以赶上富国。

对于一个封闭经济来说,其渐进增长过程大体呈 log 线形形式,即t i i t i t i u y te c y y t ,0,0,,log 1log 1+--=-β (10) 根据方程(10)建立回归模型:t i i t i u y b a r ,0,,log ++= (11)式中0,,,log 1i t i t i y y t r =,b=t e t β---1,a 为常数项。

当b<o 时表示存在β-绝对收敛,且b 的绝对值越大,收敛速度β越大,收敛速度就越快。

根据1978-2009年全国28个省区的数据回归结果如下:Variable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084863 0.009232 9.192107 0.0000 X-0.0098810.003562-2.7742370.0101R-squared 0.228404 Mean dependent var 0.059366 Adjusted R-squared 0.198727 S.D. dependent var 0.005169 S.E. of regression 0.004627 Akaike info criterion -7.845107 Sum squared resid 0.000557 Schwarz criterion -7.749949 Log likelihood 111.8315 Hannan-Quinn criter. -7.816016 F-statistic 7.696389 Durbin-Watson stat 2.632977Prob(F-statistic)0.010106结果发现1978-1990年时间段上的b 系数估计值为负,符合模型描述的收敛趋势,但是拟合优度较小,即在这一时期上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整个区域经济呈现β-弱绝对收敛。

(3)β-条件收敛是指在一些控制变量基本相同或不变的条件下,各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的收敛,即如果各省除了初始实际人均 GDP 水平不同,其它一切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具有较低初始实际人均 GDP 的省份经济增长将会较快。

地区人均收入的增长不仅取决于初期的人均收入水平,而且也受到区位因素、政策变量、以及开放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对于这种影响,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新的变量加入到方程式(10)中。

当加入这些变量后,b 系数衡量的实际上是一种条件收敛,即收敛的速率将同时决定于其它参数的差异。

检验条件收敛的基本方程为:t i o i t i u OD GS DF y b c r ,321,,log +++++=λλλ (12)式中DF 为引入的虚拟变量来控制区位因素,沿海省份取1,内地省份取0;GS 为政府规模,由政府支出/GDP 表示;OD 为开放度,由出口/GDP 来表示。

根据1978-2009年各省的增长数据回归得到: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091165 0.009763 9.337585 0.0000 X -0.012523 0.003895 -3.215306 0.0038 DF 0.005852 0.001736 3.371809 0.0026 GS -0.001483 0.008354 -0.177530 0.8606 OD-0.0081220.005382-1.5089960.1449R-squared 0.567758 Mean dependent var0.059366Adjusted R-squared 0.492586 S.D. dependent var 0.005169 S.E. of regression 0.003682 Akaike info criterion -8.210297 Sum squared resid 0.000312 Schwarz criterion -7.972404 Log likelihood 119.9442 Hannan-Quinn criter. -8.137571 F-statistic 7.552745 Durbin-Watson stat 2.677715 Prob(F-statistic)0.000487条件收敛回归结果表明,各省初始实际人均GDP 与其人均GDP 增长率成负相关关系,证明了条件收敛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