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ice仿真(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pspice仿真实验报告

pspice仿真实验报告

pspice仿真实验报告Pspice仿真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是电子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使用电路仿真软件,如Pspice,能够在计算机上对电路进行模拟,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本文将介绍一次使用Pspice进行的仿真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通过Pspice进行仿真,并验证其性能指标。

实验步骤:1. 设计电路图:根据低通滤波器的设计要求,我们选择了一个二阶巴特沃斯滤波器。

根据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阻带衰减要求,我们确定了电路的参数,包括电容和电感的数值。

2. 选择元件:根据电路图,我们选择了适当的电容和电感元件,并将其添加到Pspice软件中。

3. 设置仿真参数:在Pspice中,我们需要设置仿真的时间范围和步长,以及输入信号的幅值和频率等参数。

4. 运行仿真:通过点击运行按钮,Pspice将开始对电路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将以图表的形式显示出来。

实验结果:通过Pspice的仿真,我们得到了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截止频率以下,滤波器对输入信号的衰减非常明显,而在截止频率以上,滤波器对输入信号的衰减较小。

这符合我们设计的要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Pspice的仿真结果,得到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通过分析这些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滤波器的性能,并对其进行优化。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Pspice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并成功设计了一个低通滤波器。

通过仿真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滤波器的性能符合预期,并且可以通过调整电路参数来进一步优化滤波器的性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仿真结果可能与实际电路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电路进行实际测试和调整。

结论:通过Pspice的仿真实验,我们成功设计了一个低通滤波器,并验证了其性能指标。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滤波器的特性,并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cadence Pspice_上机实验二_电子电路的直流分析

cadence Pspice_上机实验二_电子电路的直流分析

实验二电子电路的直流、交流分析一、实验目的1、应用计算机对电子电路进行直流和交流分析,包括基本工作点分析、灵敏度分析和直流传输特性分析。

2、掌握进行上述基本分析的设置方法,对所给的一些实际电路分别进行直流和交流分析,正确显示出各种波形图,根据形成的各种数据结果及波形图对电路特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二、实验内容1、对左图的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进行直流分析,做出三级管Q1的伏安特性曲线(I c~V2),V2从0伏到12伏,I b从40uA~160uA。

2、做出直流负载线:(12- V(V2:+))/1003、进行交流分析,扫描频率范围从100Hz~100MHz三、实验报告要求1、根据计算机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绘出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中三级管Q1的伏安特性曲线(I c~V2)及直流负载线。

2、列出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中各节点的偏置电压、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灵敏度分析结果及直流传输特性。

3、绘出三级管Q1集电极电流的交流扫描特性曲线。

实验步骤:1.对V1与Ib(Q1)j进行DcSweep分析,设置如图示:得到仿真波形如图:因此,I b从40uA~160uA变化转变为V1从1.6V~4.8V变化,设置比V1为第二参数,再次DcSweep,设置如图:并添加直流负载线得到结果:2直流Bias分析设置参数如下:运行仿真后,打开.out文件,有如下分析(1),点击,栏中的得到直流工作点如图所示(2)直流传输特性分析(Transfer Function)TF分析及输入输出阻抗(3)小信号AC分析的工作点(SMALL SIGNAL BIAS SOLUTION TEMPERATURE = 27.000 DEG C(4)直流灵敏度分析(DC Sensitivity)3.交流扫描设置和交流扫描曲线如图。

PSpice回转器电路仿真设计实验报告

PSpice回转器电路仿真设计实验报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仿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路实验与实践实验名称基于PSpice的回转器实验仿真班级姓名惠琦学号实验组别同实验者实验日期实验地点评定成绩审阅老师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回转器特性的认识,并对其实际应用有所了解。

2.研究如何用运算放大器构成回转器,并学习回转器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1.回转器是理想回转器的简称,它能将一端口上的电压(电流)“回转“成另一端口上的电流(电压)。

端口变量之间的关系为:I1=gU2 或u1=-ri2I2=-gU1 u2=ri1式中:r、g 为回转系数,r 为回转电阻,g 为回转电导。

2.两个负阻抗变换器实现回转器:用电阻接入时:Rin=1/(g2RL)一般情况:Zin=1/(g2ZL)回转电导:g=1/R三、实验仿真软件OrCAD PSpice仿真实验报告纸四、实验步骤1.测回转电导 g:实物实验步骤:回转器输入端接信号发生器,调得 US=1.5V(有效值),输出端接负载电阻 RL=200Ω,分别测 U1,U2,I1,求 g。

仿真步骤:原理图如下,搭建如图原理图并运行仿真,观察并记录 U1,U2,I1,求回转电导g。

2.记录不同频率下 U1、I1 的相位关系:实物实验步骤:回转器输出端接电容,C 分别取 0.1μ F、0.22μ F,用示波器观察 f 分别为 500Hz、1000Hz 时 U1 和 I1 的相位关系。

仿真步骤:原理图如下,其中电压源为VSIN(适合暂态分析),分析设置中选择暂态分析Transient,取合适的时间,用标记Mark功能标记 U1 和I1(实际标记的是采样电阻旁的电压),对 C 分别取 0.1μ F、0.22μ F,对f分别取500Hz、1000Hz(在VSIN中修改FREQ参数),进行暂态分析,观察并记录波形。

仿真实验报告纸3.测由模拟电感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的 Uc~f 幅频特性:实物实验步骤:取 C1=0.1μ F 经回转器成为模拟电感,另取 C=0.22μ F,则f0=1.073kHz,符合要求。

PSpice仿真(二)实验报告

PSpice仿真(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张冶沁 成绩: 实验名称: PSpice 的使用练习2 实验类型: EDA 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ORCAD-PSPICE 软件的使用方法。

2.加深对共射放大电路放大特性的理解。

3.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4.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仿真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图:图1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三、实验须知:1. 静态工作点分析是指:答:求解静态工作点Q,在输入信号为零时,晶体管和场效应管各电极间的电流和电压就是Q 点。

可用估算法和图解法求解 2. 直流扫描分析是指:答:按照预定范围设置直流电压源变化值,观察电路的直流特性 3. 交流扫描分析是指:答:按照预定范围设置交流电压源变化值,观察电路的交流特性 4. 时域(瞬态)分析是指:答:控制系统在一定的输入下,根据输出量的时域表达式,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瞬态和稳态性能5.参数扫描分析是指:答:在基本电路特性分析中,每个元器件的参数都取确定值,而在参数扫描分析中,将考虑由于参数变化引起的电路特性变化情况 6.温度扫描分析是指:专业: 姓名:学号: 日期:地点:答:在电路参数固定的情况下,测试温度是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大小7.写出PSpice仿真中调用元器件的模型库位置:答:在安装目录下的\tools\capture\library\pspice中,软件内使用place part可以调用8.PSpice仿真电路图中节点号为0(即接地)的参考节点的作用:为计算其他节点的电位值提供了计算标准。

参考节点通常取何种元器件:电源负极。

解决电路负载开路引起的悬浮节点的方法是:在开路节点和参考节点之间连接一个大阻值电阻。

9.电路图中设置节点别名的好处是:答:通过节点别名描述电路中各个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生成电连接网表文件;电路中不同位置的节点,只要节点名相同就表示在电学上是相连的;PSpice在模拟结束后,采用节点名表示电路特性分析的结果。

PSpice仿真实验报告

PSpice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七:使用PSpice软件对混频电路仿真一.实验目的1. 掌握PSpice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设计绘制电路、仿真调测、时域频域分析)。

2.掌握如何使用PSpice仿真软件研究分析三极管混频器和乘法器混频器工作原理。

3.通过实验中波形和频谱,研究三极管混频与乘法器混频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1.计算机2.PSpice8.0软件三.实验内容1.在PSpice原理图编辑环境下分别完成三极管混频和乘法器混频的电路绘制;2.对以上两种电路分别进行仿真,显示时域波形图(参与混频的两个频率为1kHz和10kHz);3.对以上两种电路的输出波形分别进行FFT(频域分析),指出二者的频谱差别。

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在计算机上安装PSpice8.0软件包(安装过程中如有提示,选默认即可)。

2.原理图的绘制方法安装成功后,选择Windows程序->DesignLab Eval 8->Schematics即可打开原理图编辑界面。

然后按如下操作:(1)选择与布放元器件:菜单 -> Draw -> Get New Part…选择所需电路元器件 -> Place&Close(2)连接元器件:把所需元器件布放完毕后,可点击菜单栏下方的快捷图标按钮“”将各元器件按照下图提示连接起来。

图1 三极管混频原理图图1提示:图中Vcc与VBB选择元件库中的“VDC”元件,分别双击它们,按照图中标记设定好直流电压(DC)参数。

V1与V2选择元件库中的“VSIN”元件。

双击这些元件可以改变这些电压的参数,将V1和V2的振幅(VAMPL)参数都设置为0.01V,频率(FREQ)参数按上图标记设定好。

“地”选择库中的“AGND”元件。

图2 乘法器混频原理图图2提示:图中的乘法器直接使用库中的“MULT”元件。

V1与V2选择元件库中的“VSIN”元件。

振幅都设为0.01V,频率分别为1kHz和10kHz。

3.时域仿真及频域分析⑴实验步骤①在电脑D:\盘上创建pspice目录。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2e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2e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一直流电路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Pspice软件,熟悉它的工作流程,即绘制电路图、元件类别的选择及其参数的赋值、分析类型的建立及其参数的设置、Probe窗口的设置和分析的运行过程等。

(2)学习使用Pspice进行直流工作点的分析和直流扫描的操作步骤。

二、原理与说明对于电阻电路,可以用直观法列些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

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对电路进行分析的。

使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时,首先编辑电路,用Pspice的元件符号库绘制电路图并进行编辑。

存盘。

然后调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可以“自动〞进行电路分析了。

三、实验例如1、利用Pspice绘制电路图如下2、仿真(1)点击Psipce/New Simulation Profile,输入名称;(2)在弹出的窗口中Basic Point是默认选中,必须进行分析的。

点击确定。

(3)点击Pspice/Run(快捷键F11)或工具栏相应按钮。

(4)如原理图无错误,那么显示Pspice A/D窗口。

(5)在原理图窗口中点击V,I工具栏按钮,图形显示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流值如下。

四、选做实验1、直流工作点分析,即求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压和电流。

2、直流扫描分析,即当电压源的电压在0-12V之间变化时,求负载电阻R l中电流虽电压源的变化曲线。

曲线如图:直流扫描分析的输出波形3、数据输出为:V_Vs1 I(V_PRINT1)0.000E+00 1.400E+001.000E+00 1.500E+002.000E+00 1.600E+003.000E+00 1.700E+004.000E+00 1.800E+005.000E+00 1.900E+006.000E+00 2.000E+007.000E+00 2.100E+008.000E+00 2.200E+009.000E+00 2.300E+001.000E+012.400E+001.100E+012.500E+001.200E+012.600E+00从图中可得到IRL与US1的函数关系为:IRL=1.4+〔〕US1US1五、思考与讨论1、根据仿真结果验证基尔霍夫定律根据图1-1,R1节点:2A+2A=4A,R1,R2,R3构成的闭合回路:1*2+1*4-3*2=0,满足基尔霍夫定律。

电子技术学实验二 二极管特性PSPICE仿真实验

电子技术学实验二 二极管特性PSPICE仿真实验

实验二二极管特性PSPICE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Pspice中电路图的输入和编辑方法;2. 学习Pspice中直流扫描设置、仿真、波形查看的方法;3. 进一步理解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4. 学习负载线的画法、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方法;5. 学习二极管工作时直流电阻及交流电阻的求法。

二、概述二极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电路器件,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PN结的单向导电性。

当二极管加正向偏置时导通,有较大的电流,电阻小;当二极管加反向偏置时电流很小,电阻大。

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和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之间的关系称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二极管特性可以应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实验测量及Pspice仿真三种方法来获得,本实验应用第三种方法来方法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如图1所示。

图 1 二极管伏安特性二极管伏安特性包括正向特性、反向特性和反向击穿特性。

二极管正向导通时,其电流和电压的大小由正向特性确定。

由图2可确定二极管的工作点。

如图2所示,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D S D I R U U ⋅−=由于Us 和R 为常量,上式描述的U D -I D 关系是一条不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将该直线叠加到二极管的正向特性曲线上,两者的交点就是二极管的工作点。

图 2 二极管的工作点稳压二极管也是一种二极管,但稳压二极管应用于反向偏置;通过稳压二极管伏安特性的仿真练习,进一步理解它的特性。

三、实验设备1. 计算机;2.ORCAD 10.5 软件;3. ORCAD 10.5培训教程(电子版) 洪永思编;4. PSpice-A brief primer Univesity of pennsylvania (电子版)5. D1N914二极管模型、D1N4731稳压二极管模型。

四、预习要求1. 阅读ORCAD 10.5培训教程及Pspice-A brief primer 资料;2. 复习教材中第一章二极管一节的理论课程内容;3. 学习有关二极管直流负载线、工作点、直流电阻、交流电阻的概念。

《Pspice实验报告》word版

《Pspice实验报告》word版

EDA实践环节实验报告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0802班2011年1月8日设计与仿真共射-共集组合放大电路一、设计简介自已设计电路系统,构成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

利用Matlab或PSPICE或PROTEL或其他软件仿真。

二、设计要求完成电路设计;学习用计算机画电路图;学会利用Matlab 或PSPICE或其他软件仿真。

要求电路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其电压放大倍数Av > 100、输入电阻Ri > 1KΩ、输出电阻Ro < 0.5KΩ及频带Fh > 1Mhz,负载电阻RL为5.1 KΩ,并书写Pspice实践练习报告。

三、设计电路四、仿真1、静态输出文件;* source 22Q_Q1 N00763 N03749 N03595 Q2N2222C_C1 N00673 N002511 10ufQ_Q2 N000291 N04481 N01035 Q2N2222C_C3 N01035 VO 10ufR_R1 N002511 N03749 2kR_Rb1 N03749 N01147 100kR_R2 N00763 N01147 3kR_R5 0 N04481 20kR_Rb2 0 N03749 20kR_R3 0 N01035 1kR_R4 0 VO 5.1kR_Re 0 N03595 1kV_V2 N01147 0 12VC_C2 N00763 N04481 10ufR_Rw N04481 N01147 100kV_Vs N00673 0+SIN 0 50mv 1khz 0 0 0R_Rc2 N000291 N01147 4.3k**** RESUMING "22-SCHEMATIC1-22 tran.sim.cir" ****.END**** 01/08/11 17:44:50 ************** PSpice Lite (Mar 2000) ******************* Profile: "SCHEMATIC1-22 tran" [ C:\360downloads\Capture\Library\PSpice\22-SCHEMATIC1-22 tran.sim ]**** BJT MODEL PARAMETERS******************************************************* ***********************Q2N2222NPNIS 14.340000E-15BF 50NF 1VAF 74.03IKF .2847ISE 14.340000E-15NE 1.307BR 6.092NR 1RB 10RC 1CJE 22.010000E-12MJE .377CJC 7.306000E-12MJC .3416TF 411.100000E-12XTF 3VTF 1.7ITF .6TR 46.910000E-09XTB 1.5CN 2.42D .87**** 01/08/11 17:44:50 ************** PSpice Lite (Mar 2000) ******************* Profile: "SCHEMATIC1-22 tran" [ C:\360downloads\Capture\Library\PSpice\22-SCHEMATIC1-22 tran.sim ]**** INITIAL TRANSIENT SOLUTION TEMPERATURE = 27.000 DEG C******************************************************************************NODE VOLTAGE NODE VOLTAGE NODE VOLTAGE NODE VOLTAGE( VO) 0.0000 (N00673) 0.0000 (N00763) 9.0275 (N01035) 1.0074(N01147) 12.0000 (N03595) 1.0115 (N03749) 1.6549 (N04481) 1.6511(N000291) 7.7581 (N002511) 1.6549VOLTAGE SOURCE CURRENTSNAME CURRENTV_V2 -2.184E-03V_Vs 0.000E+00TOTAL POWER DISSIPATION 2.62E-02 WATTSJOB CONCLUDEDTOTAL JOB TIME .02**** 01/08/11 17:20:48 ************** PSpice Lite (Mar 2000) ******************* Profile: "SCHEMATIC1-22 bias" [ C:\360downloads\Capture\Library\PSpice\22-SCHEMATIC1-22 bias.sim ]**** SMALL SIGNAL BIAS SOLUTION TEMPERATURE = 27.000 DEG C******************************************************************************NODE VOLTAGE NODE VOLTAGE NODE VOLTAGENODE VOLTAGE( VO) 0.0000 (N00673) 0.0000 (N00763) 3.2871 (N01035) 25.06E-09(N01147) 12.0000 (N03595) 3.2769 (N03749) 4.0009 (N000290) .1633(N002511) 4.0009VOLTAGE SOURCE CURRENTSNAME CURRENTV_V2 -3.277E-03V_Vs 0.000E+00TOTAL POWER DISSIPATION 3.93E-02 WATTS**** 01/08/11 17:20:48 ************** PSpice Lite (Mar 2000) ******************* Profile: "SCHEMATIC1-22 bias" [ C:\360downloads\Capture\Library\PSpice\22-SCHEMATIC1-22 bias.sim ]**** OPERATING POINT INFORMATION TEMPERATURE = 27.000 DEG C**********************************************************************************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NAME Q_Q1 Q_Q2MODEL Q2N2222 Q2N2222IB 1.57E-03 1.26E-18IC 1.71E-03 2.51E-11VBE 7.24E-01 1.63E-01VBC 7.14E-01 -1.18E+01VCE 1.03E-02 1.20E+01BETADC 1.09E+00 1.98E+07GM 1.13E-01 3.55E-10RPI 1.08E+02 1.69E+10RX 1.00E+01 1.00E+01RO 3.36E+00 7.00E+11CBE 2.03E-10 2.41E-11CBC 1.47E-08 2.79E-12CJS 0.00E+00 0.00E+00BETAAC 1.22E+01 5.98E+00CBX/CBX2 0.00E+00 0.00E+00FT/FT2 1.21E+06 2.10E+00JOB CONCLUDEDTOTAL JOB TIME .022、静态值;3、仿真电压波形、曲线及数据Time0s2.0ms 4.0ms6.0msV(VO)V(Vs:+)-100mV0V 100mV(2.2579m,-94.231m)Time 0s2.5ms5.0ms IB(Q1)20.0uA 22.5uA (2.7520m,19.833u)(1.2480m,21.585u)Vb1=86.0mV=Vi;Vo=98Mv;Au=Vo/Vi=1.14;Time0s2.5ms5.0msIE(Q1)-1.2mA-1.0mA -0.8mA (1.2640m,-1.0538m)(1.7480m,-970.032u)幅频曲线图;由图可得;Fh=1.9481MHZ, Frequency10KHz100MHz10Hz dB(V(Vo)/V(Vs:+))-20020(1.9481M,2.4860)(5.1331K,5.5845)相频曲线图;Frequency 10KHz100MHz10Hz Vp(Vo)-Vp(Vs:+)-400d-200d 0d(1.9377M,-225.908)输入电阻;在低通内的输入电阻值为14.468K Ω-7.715K Ω;Frequency 10KHz100MHz10Hz V(Vs:+)/I(Vs)10K 20K (5.1981K,14.468K)(1.9377M,7.7154K)求取输出电阻时,将Vs 短路,去掉负载电阻,加入Vw 信号源300mV 进行测量;如下图所示。

实验二 基于PSpice软件的二极管特性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二 基于PSpice软件的二极管特性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二基于PSpice软件的二极管特性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PSpice中电路图的输入和编辑方法2.学习PSpice中分析设置、仿真、波形查看的方法二、实验内容1.电路如图所示,图中R=10k ,二极管选用1N4148,且I s= 10 nA,n=2。

对于V DD=10V和V DD=1V两种情况下,求I D和V D的值,并与使用理想模型、恒压降模型和折线模型的手算结果进行比较。

(设置直流工作点分析)解:仿真结果:当V DD=1V时,I D =53.52µA和V D =0.452V;当V DD=10V时,I D =939.8µA和V D =0.579V;手算结果:当V DD=1V时:理想模型:V D =0V,I D =V DD/R=0.1mA;恒压降模型:V D =0.7V, I D =(V DD -- V D) /R=0.03mA;折线模型:I D =0.049mA ,V D =0.51V;当V DD=10V时:理想模型:V D =0V,I D =V DD/R=1mA;恒压降模型:V D =0.7V, I D =(V DD -- V D) /R=0.93mA;折线模型:I D =(V DD – V th) /(R+rD)=0.931mA, V D =0.69V;对比结果:折线模型的结果更接近仿真结果。

2.电路如图所示,图中R=1kΩ,V REF=5V,且I s= 10 nA,n=2。

试用PSpice分析当二极管正接与反接时,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v O = f(v I)(指针处);若输入电压V I =V i = 10sinωt(V)时,求V O的波形,并与使用理想模型和恒压降模型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

二极管为1N4148。

(设置直流扫描分析与瞬态分析)解:设置直流扫描分析和瞬态分析,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仿真结果与恒压降模型的分析结果很接近。

3.稳压电路如图所示,使用直流偏移为12.8V,振幅为0.8V,频率为100Hz的正弦信号源,稳压管使用1N4739。

模电PSPICE仿真实验报告

模电PSPICE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 晶体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一、 实验目的1、 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参数选取方法。

2、 学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 学习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分析方法4、 学习放大电路数输入、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以及频率特性的分析方法。

一、实验内容确定并调整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条件一:I 1>>I BQ I 1=(5~10)I B 条件二:V B >>V BE V B =3~5V由B BE BE EQ CQ V V V R I I -==计算出Re再选定I 1,由21(5~10)B Bb BQ V V R I I ==计算出R b2再由11(5~10)B CC Bb BQ Vcc V V V R I I --==计算出R b1FREQ = 3.5kVAMPL = 4m VOFF = 0设置的参数如图所示,输出波形为:Time0s50us100us150us200us250us 300us350us400us450us500usV(C2:2)V(C1:1)-400mV-200mV0V200mV从输出波形可以看出没有出现失真,故静态工作点设置的合适。

改变电路参数:FREQ = 3.5kVAMPL = 40m VOFF = 0此时得到波形为:Time0s50us100us150us200us250us 300us350us400us450us500usV(C2:2)V(C1:1)-4.0V-2.0V0V此时出现饱和失真。

当RL 开路时(设RL=1MEG Ω)时:FREQ = 3.5kVAMPL = 40m VOFF = 0输出波形为:4.0V2.0V0V-2.0V-4.0V0s50us100us150us200us250us300us350us400us450us500us V(C2:2)V(C1:1)Time出现饱和失真二、实验心得这个实验我做了很长时间,主要是秏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上面。

PSpice三极管共射电路仿真实验

PSpice三极管共射电路仿真实验

PSpice三极管共射电路仿真实验————————————————————————————————作者:————————————————————————————————日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Ⅱ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 共射放大电路辅助设计 实验类型: 练习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PSPICE 软件的使用方法。

2、加深对共射放大电路放大特性的理解。

3、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4、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仿真分析方法。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验内容:1、在PSPICE 中输入仿真分析电路图2、仿真分析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3、当RL=3 k 和频率特性4、当RL 开路时,分析电压放大倍数和频率特性5、当RL=3 k 6、仿真分析电压传输特性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实验原理:利用PSPice 搭建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运行电路来观察其电压放大倍数、频率特性等电路特性。

下图为实验电路图:装 订三、主要仪器设备PC、PSPice软件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输入编辑电路图必须有一个接地元件(AGND);必须设置实际的直流电源,可以用BUBBLE元件将直流电源与电路相连;信号源可选正弦瞬态电压源(VSIN元件);建议加上标号in 和out;设置合适的元件和信号源参数。

2、仿真分析静态工作点设置直流扫描分析,以电源电压VCC(V1)为扫描对象;在Probe中查看Q点数据。

3、当RL=3k设置交流分析;绘制频率特性曲线;注意区分输出电压频率特性与电压放大倍数频率特性的不同;注意频率特性曲线Y轴坐标是线性坐标还是对数坐标(即dB)。

4、当RL开路时,分析电压放大倍数和频率特性可设RL=1M其它同前。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PSPICE仿真实验报告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PSPICE仿真实验报告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PSPICE仿真实验报告电子设计CAD短学期设计报告一一一设计一共射---共集组合放大器一:电路图和要求题目 :设计一共射---共集组合放大器要求:(1) 晶体三极管选用Q2N2222,工作电源为15V,负载为4.7 KΩ; (2) 采用分压式偏置、电容耦合方式;(3) 中频电压增益约为-188;(4) 当频率为10KHZ 时的输入电阻约为2.6KΩ、输出电为35Ω;上限频率约为3.9MHZ、下限频率约为120HZ。

电路图输出文件:**** 06/26/12 11:06:15 ********* PSpice 9.2 (Mar 2000) ******** ID# 1 ********** Profile: "SCHEMATIC1-Bias" [ F:\2012CAD\Orcad\text\001-schematic1-bias.sim ]电子设计CAD短学期设计报告一一一设计一共射---共集组合放大器**** CIRCUIT DESCRIPTION******************************************************************** ************ Creating circuit file "001-schematic1-bias.sim.cir" ** WARNING: THIS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FILE MAY BE OVERWRITTEN BY SUBSEQUENT SIMULATIONS*Libraries:* Local Libraries :* From [PSPICE NETLIST] section off:\2012cad\ORCAD\PSpice\PSpice.ini file:.lib "nom.lib"*Analysis directives:.AC DEC 100 0.1 100meg.OP.PROBE V(*) I(*) W(*) D(*) NOISE(*).INC ".\"**** INCLUDING **** * source 001R_R5 N02152 IN 50R_R6 N01785 N01390 55kR_R7 0 N01785 17kR_R8 N01895 N01390 1kR_R9 0 N01924 7kQ_Q1 N01420 N01310 N01449 Q2N2222 R_R10 0 OUT 4.7kQ_Q2 N01895 N01785 N01924 Q2N2222 C_C1 0 N01449 10ufR_R1 N01310 N01390 55kC_C2 OUT N01924 100ufV_V1 N01390 0 15VdcR_R2 0 N01310 17kC_C3 IN N01310 10ufV_V2 N02152 0 DC 0Vdc AC 1Vac R_R3 N01420 N01390 7.8kC_C4 N01420 N01785 0.5ufR_R4 0 N01449 2.7k**** RESUMING 001-schematic1-bias.sim.cir **** .END**** 06/26/12 11:06:15 ********* PSpice 9.2 (Mar 2000) ******** ID# 1 ********** Profile: "SCHEMATIC1-Bias" [ F:\2012CAD\Orcad\text\001-schematic1-bias.sim ]**** BJT MODEL PARAMETERS******************************************************************** **********Q2N2222NPNIS 14.340000E-15BF 255.9电子设计CAD短学期设计报告一一一设计一共射---共集组合放大器NF 1VAF 74.03IKF .2847ISE 14.340000E-15NE 1.307BR 6.092NR 1RB 10RC 1CJE 22.010000E-12MJE .377CJC 7.306000E-12MJC .3416TF 411.100000E-12XTF 3VTF 1.7ITF .6TR 46.910000E-09XTB 1.5CN 2.42D .87**** 06/26/12 11:06:15 ********* PSpice 9.2 (Mar 2000) ******** ID# 1 ********** Profile: "SCHEMATIC1-Bias" [ F:\2012CAD\Orcad\text\001-schematic1-bias.sim ]**** SMALL SIGNAL BIAS SOLUTION TEMPERATURE = 27.000 DEG C************************************************************************ ******NODE VOLTAGE NODE VOLTAGE NODE VOLTAGE NODE VOLTAGE( IN) 0.0000 ( OUT) 0.0000 (N01310) 3.4548 (N01390) 15.0000 (N01420) 6.9367 (N01449) 2.8092 (N01785) 3.5068 (N01895) 14.5900 (N01924) 2.8876 (N02152) 0.0000VOLTAGE SOURCE CURRENTSNAME CURRENTV_V1 -1.862E-03V_V2 0.000E+00TOTAL POWER DISSIPATION 2.79E-02 WATTS**** 06/26/12 11:06:15 ********* PSpice 9.2 (Mar 2000) ******** ID# 1 ********** Profile: "SCHEMATIC1-Bias" [ F:\2012CAD\Orcad\text\001-schematic1-bias.sim ]**** OPERATING POINT INFORMATION TEMPERATURE = 27.000 DEG C************************************************************************ ****** ****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NAME Q_Q1 Q_Q2MODEL Q2N2222 Q2N2222IB 6.69E-06 2.68E-06IC 1.03E-03 4.10E-04电子设计CAD短学期设计报告一一一设计一共射---共集组合放大器 VBE6.46E-01 6.19E-01 VBC -3.48E+00 -1.11E+01 VCE 4.13E+00 1.17E+01 BETADC 1.55E+02 1.53E+02 GM 3.98E-02 1.58E-02 RPI 4.29E+03 1.09E+04 RX 1.00E+01 1.00E+01 RO7.50E+04 2.08E+05 CBE 5.27E-11 4.21E-11 CBC 4.05E-12 2.85E-12 CJS 0.00E+00 0.00E+00 BETAAC 1.71E+02 1.72E+02 CBX/CBX2 0.00E+000.00E+00 FT/FT2 1.12E+08 5.60E+07JOB CONCLUDEDTOTAL JOB TIME .05三:仿真结果(图和数值)进行交流扫描如下面图所示1. 增益约为-176.0202.频率为10Khz时,输入电阻为2.6177K电子设计CAD短学期设计报告一一一设计一共射---共集组合放大器3.频率为10KHz时,输出电阻34.833欧姆4(上限频率3.8779M电子设计CAD短学期设计报告一一一设计一共射---共集组合放大器5.下限频率为120.864Hz三:器件的参数设计值。

电路实验报告 虚拟实验

电路实验报告 虚拟实验

一、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虚拟实验软件Pspice,并学会Pspice的简单使用。

2、通过虚拟实验来验证KVL与KCL。

二、实验仪器与应用软件PC机一台(Windows操作系统),Pspice电路仿真软件。

三、实验原理利用虚拟实验软件Pspice,对下面电路原理图进行仿真模拟。

设定R1、R2、R3以及R4四个电阻的阻值,然后给两个电压源赋予不同的值,用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实验,分别测出各支路的电压和电流。

算出各回路的电压之和是否为零,和各节点的电流之和是否为零来验证KVL、KCL的成立。

四、实验步骤:1、在E盘上创建自己的文件夹(命名为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2、打开Pspice软件,从浏览器中的元件库中取出R、VDC、GND-EARTH并在画图区上画出电路原理图。

并将文件保存在E盘上自己所创建的文件夹里。

3、给R1、R2、R3以及R4四个电阻分别赋值为:1k欧、2k欧、3k欧以及4k欧4、给电压源US1、US2赋值为12V。

分别测量此时各节点的电压和各支路的电流并记录下来:UA=10.91V UB=8.727V UC=12.00V UD=0VI1=1.091mA I2=1.091mA I3=2.182mA5、给电压源US1、US2赋值为9V,-12V。

分别测量此时各节点的电压和各支路的电流并记录下来UA=5.636V UB=-1.091V UC=-12.00V UD=0VI1=3.364mA I2=-3.364mA I3=-272.7uA6、给电压源US1、US2赋值为10V,6V。

分别测量此时各节点的电压和各支路的电流并记录下来UA=8.606V UB=5.818V UC=6.000V UD=0VI1=1.394mA I2=60.61uA I3=1.455mA7、退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五、数据处理:六、实验分析与结论:由上表数据,并考虑到取有效数字后小数位数的不同可知道:各节点电流之和I∑=0;回路1 U∑=0∑=0;回路2 U可验证KCL、KVL定理成立。

Pspice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Pspice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院(系):学号:专业:实验人:实验题目:运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并掌握Pspice软件的运用方法,以及电路仿真的基本方法。

2、学会用电路仿真的方法分析各种电路。

3、通过电路仿真的方法验证所学的各种电路基础定律,并了解各种电路的特性。

二、软件简介Pspice是主要用于集成电路的分析程序,Pspice起初用在大规模电子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分析,后来推出了能在 PC上运行的Pspice软件。

Pspice5.0以上版本是基于windows 操作环境。

Pspice软件的主要用途是用于于仿真设计:在实际制作电路之前,先进行计算机模拟,可根据模拟运行结果修改和优化电路设计,测试各种性能,不必涉及实际元器件及测试设备。

三、具体实验内容A、电阻电路(实验一exe 3.38、实验二exe 3.57)1、原理说明:对于简单的电阻电路,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仿真分析时,现在要在capture环境(即Schematics程序)下画出电路图。

然后调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可以“自动”进行电路分析了。

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求电压的,因此,在绘制电路图时,一定要有零点(即接地点)。

同时,要可以用电路基础理论中的方法列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

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步骤:(1)打开Schematics程序,进入画图界面。

(2)原理图界面点击Get New Part图标,添加常用库,点击Add Library ,将常用库添加进来。

本例需添加Analog( 包含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Soure(包含电压源、电流源等电源器件)。

在相应的库中选取电阻R,电压源IDC, F1(实验一),以及地线GND,点取Place 放到界面上。

(3)调节好各元件的位置以及方向,并设好大小,最后连线,保存。

(4)按键盘“F11”(或界面smulate图标)开始仿真。

如原理图无错误,则显示Pspice A/D 窗口。

大学物理-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学院(系):材料学院专业:金属材料专业班级:材金1002班姓名:张平学号: 201065172 ___ 实验时间:第七周星期二第 1 / 2 节实验室:综合楼 116 实验台: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名称: Pspice电路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验了解并掌握Pspice软件的运用方法,以及电路仿真的基本方法。

2、学会用电路仿真的方法分析各种电路。

3、通过电路仿真的方法验证所学的各种电路基础定理,并了解各种电路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Pspice是主要用于集成电路的分析程序,Pspice起初用在大规模电子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分析,后来推出了能在PC上运行的Pspice软件。

Pspice5.0以上版本是基于windows操作环境。

Pspice的主要用途是进行仿真设计,在实际制作电路之前,先进行计算机模拟,可根据模拟运行结果修改和优化电路设计,测试各种性能,不必涉及时间元器件及其他设备。

三、预习要求及思考题对于简单的电阻电路,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仿真分析时,现在要在capture环境(即Schematics程序)下画出电路。

然后调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可以“自动”进行电路分析了。

Pspice是采用节点电压法测电压的,因此,在绘制电路图时,一定要有零点(即接地点)。

同时,要可以用电路基础理论中的方法列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

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四、主要仪器设备五、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电路一: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U S1=12V, U S2=12V, R1=1Ω, R2=2Ω, R3=2Ω, R4=4Ω,求各支路电流。

(电工学书上的题)(1)建立电路:启动orcad capture,File/New/project...功能菜单中调出New project对话框,在name 栏目中输入项目名称zhangping,点击Browse...按键选择,然后出现一个菜单,在菜单的Create a New Project Using栏内应该选择Analog or Mixed-Signal Circuit选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老师:冶沁成绩:
实验名称: PSpice的使用练习2 实验类型: EDA 同组学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ORCAD-PSPICE软件的使用方法。

2.加深对共射放大电路放大特性的理解。

3.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4.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仿真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图:
图1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
三、实验须知:
1.静态工作点分析是指:
答:求解静态工作点Q,在输入信号为零时,晶体管和场效应管各电极间的电流和电压就是Q点。

可用估算法和图解法求解
2.直流扫描分析是指:
答:按照预定围设置直流电压源变化值,观察电路的直流特性
3.交流扫描分析是指:
答:按照预定围设置交流电压源变化值,观察电路的交流特性
4.时域(瞬态)分析是指:
答:控制系统在一定的输入下,根据输出量的时域表达式,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瞬态和稳态性能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5.参数扫描分析是指:
答:在基本电路特性分析中,每个元器件的参数都取确定值,而在参数扫描分析中,将考虑由于参数变化引起的电路特性变化情况
6.温度扫描分析是指:
答:在电路参数固定的情况下,测试温度是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大小
7.写出PSpice仿真中调用元器件的模型库位置:
答:在安装目录下的\tools\capture\library\pspice中,软件使用place part可以调用
8.PSpice仿真电路图中节点号为0(即接地)的参考节点的作用:为计算其他节点的电位值提供了计算标准。

参考节点通常取何种元器件:电源负极。

解决电路负载开路引起的悬浮节点的方法是:在开路节点和参考节点之间连接一个大阻值电阻。

9.电路图中设置节点别名的好处是:
答:通过节点别名描述电路中各个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生成电连接网表文件;电路中不同位置的节点,只要节点名相同就表示在电学上是相连的;PSpice在模拟结束后,采用节点名表示电路特性分析的结果。

10.放置电源端子符号的好处是:
答:放置端子的作用是把外部的输入信号通过端子引入到电路中,把电路上的输出信号通过端子引到外部的负载上。

四、实验步骤:
1.静态工作点分析设置:
如何在电路图上直接标注出各节点的电压值和支路的电流值?
答:在操作界面的工具栏左上角选择仿真类型为预置的运行后可以在PSpice A/D中查看仿真分析结果,也可以退出PSpice A/D单击Capture界面上
的或按钮查看静态工作点;
2.直流扫描分析设置:
①.如何在PSpiceA/D界面添加新的Y坐标轴,如何把新添加的坐标轴显示在曲线的右
侧?
答:在axis settings中,Y axis选项卡的axis position可以选择Right,即可在右侧添加Y轴,如图:
②.为了在曲线上显示IC(Q1)与V
之间的关系,该如何操作?
CE
答:axis settings中选择axis variable,如图添加V CQ-V EQ,即可将X轴设置为V CE:
再在add trace中如图添加I Q1即可:
观察得IC(Q1)与V CE之间的关系如下:
③.为了得到I
=1.5mA时的Rb1大小,仿真中采用参数扫描的方式,具体步骤有哪些?
CQ
答:在place part中找到PARAM器件,放到电路中,双击进行参数设置,选add new property,输入参数如下:
同样修改R b1的参数,与PARAM进行关联如下:
使用parametric sweep参数如下:
执行仿真后看到图像:
用trace-cursor测得当I CQ=1.5mA时,Rb1=17.055kΩ3.交流扫描分析设置:
①.如何在PSpiceA/D界面添加坐标系?
答:在Pspice界面中点击Plot-Add Plot to Window即可添加一个坐标系
②.在交流扫描分析的输出变量格式中,用啥符号来表示分贝和相位的?答:分贝用dB表示,相位用角度表示
当电路如下时,测试三极管的频率特性
执行仿真,并分别绘制幅频特性(DB(V(out)/V(in)))与相频特性(P(V(out)))曲线如下:
4.时域分析设置:
①.如何根据得到的V(in)和V(out)曲线来求得放大倍数?
答:先执行仿真得到如下V in和V out曲线(绘制于两个纵坐标):
点开Toggle Measurement Results Window,
添加两个测量项,注意到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正好差半个周期,相位相反,因
此测量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和输入电压的最小值,两者比值即为放大倍数
如图,电压放大倍数为A V=1.33486/(-9.99843*10-3)=-134
②.为得到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该如何操作?
答:在上面仿真执行的基础上,只需将X轴设置为V in,Y轴添加V out即可得到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如下:
表明共射放大区的电压传输特性近似呈线性关系
③.简述一下最大不失真仿真的操作步骤。

答:仍然使用时域分析,只需要调整负载大小和输入电压的大小即可得到不同的失真波形,几组仿真如下:
负载为3kΩ,输入40mV交流幅值时的波形:
由图可知先出现了截止失真
负载开路,输入40mV时的波形:
由图可知先出现了饱和失真
当输入增加到100mV时,波形如下:
由图可知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都已出现
五、实验拓展:
测量通频带宽:在AC扫描分析中,横坐标设置为频率,纵坐标为输出电压,可以通过Trace-Cursor-Search Command指令,输入sf le(70.7%)在曲线上搜寻到输出电压最大值的0.707位置,并把标线移到该位置,从而读出通频带宽
上图中的通频带宽为f L=813.453Hz,f H=18.452MHz
输入阻抗的频率特性:
输出阻抗的频率特性:
六、实验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我花了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主要是不断在学习软件的使用技巧,结合理论知识运用着仿真。

通过对共射放大电路的仿真,我熟悉了直流、交流、静态工作点、参数扫描和时域扫描等仿真模式及应用方法,以及PSpice窗口中对数据的显示和定位,可以熟练对共射放大电路进行分析,并且和理论推导的结果相符。

另外我修改了原来的实验报告板式,因为之前的排版不利于放图片和数据,且不美观。

(1)用PSPICE如何仿真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应设置何种分析方式?
设置静态分析即可,参数无需调整
(2)用PSPICE测试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频率特性应设置何种分析方式?
设置交流分析即可,频率围需预先估算选择合适
(3)用PSPICE测试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应设置何种分析方式?
设置瞬态(时域)分析即可,运行时间为周期的十倍以即可
(4)能否用交流扫描分析求放大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我认为不能,因为交流扫描分析得到的都是有效值,而失真在时域上才能体现,若用交流扫描,只能看到与输入电压成线性的输出电压,无法判断是否失真;然而,可以通过时域扫描配合参数扫描大致估计最大不失真电压出现的位置,比如当信号频率为1kHz时,把交流信号幅值作为扫描参数,维持静态工作点不变,设置参数扫描如下,并在PROBE中勾选performance analysis:
则横坐标自动变为var的取值围,然后在trace中添加Min(V(out)),即连续观察输出电压的最小值,即代表幅度,可以发现在前面一段输出电压的幅度近似于线性下降,符合电压传输特性,但在输入信号幅值约为40mV的地方开始偏离线性,且40mV之后基本不再变化,可以认为出现了失真,因此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在输入为40mV附近取得,且此时输出电压幅值约为5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