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灿烂的文学完美版

合集下载

优选高中历史必修三辉煌灿烂的文学喵课件

优选高中历史必修三辉煌灿烂的文学喵课件
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唐·杜甫《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越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烽火连三月听一,妇男前家附致书书词至:抵,“二万三男金男新邺。战城死戍。,
三吏:《 《《新 潼石朱安 关壕门吏 吏吏》 》》酒肉臭存室有,者中孙路且更母偷无未有生人去冻,,,出死死惟入者 有骨无长 乳。完已 下裙矣 孙。! ,
约 两宋之交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
成 派 思,两处闲愁”
就 豪 北宋苏轼:宋词豪放派的开拓者。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南宋辛弃疾:作品以豪放为主,婉约词也很出色。
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苏轼—— 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屈原: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世界各国为 他举行纪念活动。
屈原祠,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屈原《离骚》
唐诗
原因
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南北、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科举考 试以诗赋为主
初唐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边塞诗
高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第七课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第七课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工艺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 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 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 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 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 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 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青铜 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 最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 技术与文化。
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这是传说中的林妹妹吗
灿烂的文学艺术
•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
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 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 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 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 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 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 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戏剧
歌舞
•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 “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 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 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 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 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 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 每句唱腔都有人பைடு நூலகம்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 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想一想
• 汉族和少数民族有哪些杰出的诗歌和传说?
• 汉族和少数民族有哪些杰出的诗歌和传说?
• 少数民族古代史诗有: 藏族的《格萨尔》; 蒙古族 的《江格尔》; 哈萨克族的《阔尔库特父之书》; 吾尔族的《乌古斯可汗传》; 柯尔克孜族的《玛纳 斯》; 满族的《乌布西奔妈妈》《恩切布库》; 彝 族的《勒俄特衣》《阿诗玛》; 傣族的《召树屯》; 拉祜族的《牡帕密帕》; 佤族的《司岗里》; 苗族 的《铸日造月》; 达斡尔族的《阿拉坦噶乐布尔特》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古代文学作品中,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A. 《史记》B. 《楚辞》C. 《诗经》D. 《汉书》2、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这一主张反映了哪种文学观念?A. 文以载道B. 文以载史C. 文以达意D. 文以抒情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以下关于《诗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全部为四言诗B. 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C. 以七言诗为主,兼有五言D. 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民间生活4、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创作理念强调:A. 文学创作要关注时代背景B. 诗歌创作要注重形式美C. 文学作品要体现个人情感D. 文学风格要多样化5、下列哪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资治通鉴》6、以下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苏轼D. 白居易7、下列哪个作品不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A.《琵琶行》B.《长恨歌》C.《将进酒》D.《赋得古原草送别》8、下列哪位不是“初唐四杰”之一?A.王勃B.杨炯D.杜甫9、下列哪位诗人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 10、下列哪部作品被誉为“唐诗之冠”,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A. 《琵琶行》B. 《杜甫诗选》C. 《诗经》D. 《红楼梦》11、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不属于《唐诗三百首》?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苏轼12、《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生母是谁?A. 贾母B. 王熙凤C. 贾政夫人D. 贾元春13、以下哪部作品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B.《楚辞》C.《乐府诗集》D.《唐诗三百首》14、下列哪位诗人的诗作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最为著名?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之涣15、以下哪位作家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曹雪芹B. 施耐庵C. 罗贯中D. 吴承恩16、以下哪部作品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A. 《诗经》B. 《楚辞》C. 《史记》D. 《唐诗三百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Word版含答案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1、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

该作品是( )A.《诗经》B.《老子》C.《庄子》D.《离骚》2、下列对《诗经》描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包括风、雅、颂三部分C.主要收集了春秋战国的诗歌D.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3、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了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这是下列哪一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A.楚辞B.汉赋C.乐府诗D.宋词4、有学者说,汉赋多以宫室台榭、田猎、祭祀、乐等题材为主,这些题材无不与君主的举止进退有关,体现着“君德”“君威”。

这表明汉赋( )A.体现了仁政理念B.宣扬了礼治思想C.继承了楚辞艺术D.蕴含了批判精神5、我们通过研究唐代诗人和诗篇发现:杜甫恋君爱民、关怀社会;李白痴想神仙、梦为王佐;王维淡漠世情、静观自适。

这体现出唐诗( )A.实现了三教合一B.服务于儒学主流地位C.风格多元化D.具有极强的世俗性6、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7、有学者指出,唐诗对于唐代史实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

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做法,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A.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可以用于历史研究B.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C.唐诗是原始的直接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D.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夸张想象,不能用作历史研究8、关于宋词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词的繁荣主要得益于城市市民阶层扩大和商品经济发展B.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李清照、柳永C.词起源于宋代,是诗的另一种形式D.其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代表作之一9、南宋词人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里说:“公所作,大声鞺鞳(鼓声),小声铿鍧(声音洪亮状),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

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

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一、春秋:孔子(像)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他的言论记载在弟子们整理的《论语》一书中。

二,战国百家争鸣1、墨家:墨家派创始人墨子,“兼爱”、“非攻”、“尚贤”、“互助”、“互爱”。

2、儒家:孟子,儒家代表,提出仁政治国,民贵君轻,主张保护自然,爱护自然资源。

荀子提出人定胜天。

3、道家: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法家:韩非,法家学派代表,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5、兵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6、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三,汉字的演变:1、甲骨文:商朝人可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一脉相承,商朝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始。

2、金文(钟鼎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3、小篆:秦统一后,以小篆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4、隶书: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

5、草书:草书是秦隶的草化、连笔而成。

章草中还保留隶书的波磔,以杜牧《急就章》为代表。

今草将隶书的偏旁结构、象形性消失,由于它笔画相连,越发展越潦草难认,不合楷模,所以渐渐由实用转变为书法艺术了,如,晋代王羲之的《十七帖》、唐张旭的狂草等。

6、楷书: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

7、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体,介于草、楷之间,既不像草书潦草,也不像楷书工整,笔画连绵呼应,字字独立,写得快,认得清。

是人们常用的手写体,它和楷书一样并行使用至今。

从以上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种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

四,文化1,文学1)唐诗 a,盛唐:李白,杜甫成就最高,诗仙李白代表作《蜀道难》《观庐山瀑布》等诗圣杜甫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探究讨论: 探究讨论: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请回答: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诗句的作者分别是谁?分属哪个流派? 材料一的诗句的作者分别是谁?分属哪个流派? 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杜甫 现实主义诗人。 现实主义诗人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现实主义诗人
春秋时期 诗歌
战国时期 楚辞 汉朝 唐朝 赋 诗歌
宋朝 元朝 明清
词 曲 小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 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琵琶行 …… 大弦嘈嘈如急雨,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 ……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Word版含解析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习目标]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现实感强。

(3)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1)形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代表作:《离骚》。

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1)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2)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3)中唐:白居易。

[思维点拨]唐朝社会的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1.《诗经》和楚辞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提示它们分别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基础。

2.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在风格特点上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风格:李白的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原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太平安乐的盛世为人们提供了悠闲舒适的生活环境;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经济日益凋敝,人们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中。

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1)兴起原因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

②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随堂优化训练》2012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

《随堂优化训练》2012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

3.(2010 年安徽文综)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 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 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 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 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
2.唐代诗歌中,最善于刻画诗情画意的是( A.边塞诗 C.讽喻诗 B.山水诗 D.离别诗
)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刻画诗情画意”,只有山 水诗最能表现诗情画意。 答案:B
3.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 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 ) ②西汉 ③唐代
①《离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的文化心理需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2.楚辞 (1)创作者:屈原。 楚国 (2)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_____方言,句式灵活, 易于表达情感。 离骚 (3)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______》。 3.汉赋 (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子虚赋 (2)代表作品:西汉司马相如的《_______》《上林赋》;东汉 张衡 _____的《二京赋》。
1.明清时期的小说体现的时代特色是( A.反对骈体,提倡散体 B.继承了元杂剧的传统 C C.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没落 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
解析: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标志着封建制度的 没落,文学作品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特色。 解析:C
2.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长 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

历史必修三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十年高考真题

历史必修三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十年高考真题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1.(2020.7·浙江高考·1)浏览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可以看到不胜枚举、异彩纷呈的珍品。

下列项中属于先秦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是A.汉赋B.楚辞C.话本D.散曲2.(2020·天津高考·2)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

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

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3.(2020·江苏高考·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

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4.(2019.4·浙江高考·2)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

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 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6.(2019·海南高考·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

灿烂辉煌的宋代的作文范文

灿烂辉煌的宋代的作文范文

灿烂辉煌的宋代的作文范文灿烂辉煌的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也在文学创作上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宋代的作文范文承袭了前代文学的精华,同时也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新的发展。

下面将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宋代作文为例,来展示这个时期的辉煌成就。

壮志未酬,英雄难遇。

纵观历史长河,有许多忠义之士夭折沙场,只剩下那些无法陨落的英雄传世。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辉煌的人生,成为我们前行的灯塔。

这是宋代文人欧阳修在《让你反光》一文中表达的思想。

文章以反抗封建统治者为主线,展示了欧阳修对忠诚和正义的追求。

通过巧妙的叙事方式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欧阳修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激励人们向往和追求真正的价值。

除了表达思想和情感,宋代作文还注重描述客观世界,展现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

苏轼的《前赤壁赋》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这篇作文以洞庭湖的山水风景为背景,在描写中展现了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人物形象。

苏轼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自然流畅的叙述,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物的豪情。

这篇赋文以其形神兼备的写作技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被后人称为“千古绝艳之作”。

此外,宋代作文还注重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批判,展现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关切和对人生境遇的思索。

宋代文人陈亮在《幽愤诗》中表达了对时局不公和社会黑暗的不满。

文章以诗歌形式呈现,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社会的困境和人民的痛苦。

通过鞭辟入里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陈亮呼吁社会上的富人能够关注民生,减轻民众的负担,重塑社会的公平正义。

这篇诗作在表达现实问题和热衷社会改革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宋代作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出了辉煌的成就。

文人们不断创新,通过多种手法和风格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以批判社会现实、讴歌英雄志士、赞美自然风景和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创作内容,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来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一时期的作文范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2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2 辉煌灿烂的文学目标解读我国古代文学的成就辉煌灿烂。

从先秦到清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文学特色:先秦散文(包括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

其代表人物和作品有屈原的《离骚》、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蜀道难》、杜甫的“三吏”和“三别”、白居易的《秦中吟》和《长恨歌》》、杜牧的《江南春》、李商隐的《过华清宫》、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和《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语以寄》、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秋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和高鹗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等。

这些特色鲜明的文学成就,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堂大检查一、选择题1.(原创)下列哪部著作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 )A B C D2.伟大的诗人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的诗歌新体裁是()A.乐府 B.“楚辞” C.民歌 D.赋3.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是()A.乐府诗 B.“楚辞” C.民歌 D.赋4.(2005年苏锡常镇3月模拟)下列作品中,属于“建安文学”代表作之一的是() A.《采桑度》B.《蒿里行》 C.《敕勒歌》 D.《木兰辞》5.中国诗歌史上以田园诗著称的诗人有()①陶渊明②陈子昂③王勃④孟浩然⑤王维A.①④⑤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6.晚唐诗人的代表主要是“小李杜”,他们是()A.李白、杜甫 B.李清照、杜牧C.李商隐、杜牧 D.李商隐、杜甫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国文学辉煌灿烂:49句经典名作最精华句子,一生必须读一次!

中国文学辉煌灿烂:49句经典名作最精华句子,一生必须读一次!

中国文学辉煌灿烂:49句经典名作最精华句子,一生必须读一
次!
中华文学辉煌灿烂,博大精深。

自《诗经》以来、先秦散文、诸子百家,百花争鸣;楚辞汉赋,辞藻华丽,铺陈写物,不歌而诵;魏晋文学,当属建安;唐诗宋词元曲,璀璨无比;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乃为典范;近现代文学,多以进步著称;当代文学,形式多样,百花齐放。

屈原的忧国忧民,司马迁的忍辱负重,曹操的雄心壮志,陶渊明的怡然自得,李白的天马行空,杜甫的三吏三别,苏轼的超凡脱俗,曹雪芹的泣血悲叹,鲁迅的灵魂拯救......这些将中华文学组成了一幅灿烂的画卷。

中华文学以优秀的历史、多样的形式、众多的中国作家、丰富的作品、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诱人的魅力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教学设计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整体设计本节概述本课主要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

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古代的文学做了重点介绍。

第一目“从《诗经》到唐诗”,首先分析《诗经》的概况、内容、地位,然后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的崇高地位;概述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赋;重点介绍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

第二目“宋词和元曲”,重点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通过举例来介绍婉约派词人、豪放派词人及其风格特点;了解元曲的含义和元杂剧成就。

第三目“明清小说”,分析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概括六部小说的特点。

尽管本课知识点较多,但结构条理清晰,加上高中语文课中历代名篇的选读,学生对本课内容较熟悉,易掌握。

较难处理的是如何从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了解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一定时代发展的特点。

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从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求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

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认识文学领域中诗词曲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风格和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聚焦课堂《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反思

聚焦课堂《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反思

交流合作,完善自我,促进发展聚焦课堂《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反思宁夏育才中学翟国毅本次聚焦课堂活动由来自上海进才中学的李慧与我校历史组刘帮庆、周丽媛、张小亚老师在勤行学区参加了《辉煌灿烂的文学》同课异构聚焦活动。

活动分为两个环节———上午四名教师《辉煌灿烂的文学》同课异构、下午就课堂教学进行交流探讨。

在上午同课异构中,刘邦庆老师的课堂沉稳、导入自然、内容丰富,质朴而厚重,体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周丽媛老师在一曲悠扬的《在水一方》切入,通过选取不同历史时段典型性的文学作品引领学生通过灵活多样的互动形式、简洁明了的板书、优雅的配乐和解说,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辉煌,并巧妙引用育才贴吧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帖子把课堂引入更深的探究与思索;张小亚老师从莫言获奖入手,首尾呼应,用领略——探究——弘扬三个层次以宏大气势、完美结构,使我们从漫长历史长河演变中感受古代文学的辉煌的同时更深层次的了解文学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并引发我们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思索和强烈的使命感;而李慧老师选取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的关键人物为线索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穿越两千多年的文学史,通过人物、细节、故事创造了一个有趣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体会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

四位教师尽管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构思与设计、教学方法和风格上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成功却共同启发着我们。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教师的角色转变,专业成长以及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赋予教师的重要使命。

面对机遇,每位赛课教师赛前精心设计、反复磨练、多方听取同仁的宝贵意见不断改进,可谓是经历了从地狱到炼狱迈向天堂的磨砺,使每位参与者提升了自我、完善了自我,实现了我参与我成长。

交流中思想碰撞、火花迸放,每位同仁经历了一次灵魂洗礼。

通过本次聚焦课堂活动,本人获益良多,从四位做课者成功与失误之处,对照自己课堂教学,促进自己教学探索、促进本人专业化发展,让我们更清楚认识一堂好课:1、依据相关教育理论和理念,宏观把握教学内容,确定课堂立意。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教必修三精练: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含解析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教必修三精练: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含解析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

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惯)、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D.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惯)、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体现了现实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题意;《诗经》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社会风貌,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但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2.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位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

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A.为现实主义文学奠定基础B.注重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C.适应普通市民生活的需要D.用华丽词藻描绘盛世局面,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故D项正确。

3.韦庄的《洛阳吟》写道:“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

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

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西去竟升仙。

”这首唐诗( )A.反映了长安流行的胡化和异域风尚B.提供了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资料C.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下层百姓的生活D.真实地再现了唐朝文化的繁荣景象,提供了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资料,故B项正确。

4.南宋后期,词的艺术精神发生蜕变,向“诗化”(追随辛弃疾的“辛派”词人多抒发进取或超然之志)、“雅化”(推崇姜夔的“风雅派”词人主张雅正)方向发展,从此( )A.词发展到新的高峰B.词走向衰落C.新的文学形式产生D.词走向世俗化,词风向“诗化”“雅化”方向发展后,讲究格律,广大市民不愿听也听不懂,它不能适应市民生活需要,也就必然走向衰落,故B项正确;A项“高峰”不能从材料当中得出;材料中没有涉及新的文学形式,C项错误;D项世俗化材料未能反映。

中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 模块一 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学 学习单元三 中国古代诗词

中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 模块一 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学 学习单元三 中国古代诗词
【赏析】这句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借助于水鸟亲昵相伴的景象,表达了青年男子对一位 窈窕美丽的采荇少女的仰慕和与之相伴的渴望。感情纯真质朴,格调健康明朗。
学习单元三 中国古代诗词
一、 《诗经》和《楚辞》
【译文】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赏析】这句诗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来比喻新嫁娘年轻美丽的风韵。语言质朴,清新自然。
【赏析】全词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 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 弥珍的名篇。
四、 宋词
学习单元三 中国古代诗词
四、 宋词
学习单元三 中国古代诗词
【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 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 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 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学习单元三 中国古代诗词
一、 《诗经》和《楚辞》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赏析】这句诗写主人公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 依”的情境变化中,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被称为 《诗经》中的最佳诗句。
【赏析】全诗情景交融,既感情深沉,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 的艺术风格。
四、 宋词
学习单元三 中国古代诗词
四、 宋词
学习单元三 中国古代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整体设计本节概述本课主要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

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古代的文学做了重点介绍。

第一目“从《诗经》到唐诗”,首先分析《诗经》的概况、内容、地位,然后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的崇高地位;概述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赋;重点介绍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

第二目“宋词和元曲”,重点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通过举例来介绍婉约派词人、豪放派词人及其风格特点;了解元曲的含义和元杂剧成就。

第三目“明清小说”,分析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概括六部小说的特点。

尽管本课知识点较多,但结构条理清晰,加上高中语文课中历代名篇的选读,学生对本课内容较熟悉,易掌握。

较难处理的是如何从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了解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一定时代发展的特点。

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从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求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

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认识文学领域中诗词曲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风格和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文学家、诗人的艺术创作,把学生带进文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全面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设计导入设计视频导入→播放介绍古代文学的相关资料片,直接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竞赛导入→请学生朗诵或吟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诗词。

可参考中华少儿古诗歌曲集160首。

参考网址:http:///erjiyemian/song_list.asp小结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了解到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方面成就非常突出,其实我国古代的文学成就也非常辉煌灿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推进新课(板书)一、从《诗经》到唐诗问题情境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其最为精华的是哪部分?请用你所学过的内容举例说明。

其艺术特点和地位又如何?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请学生回答。

自主学习1:《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风是民间的歌谣,雅是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是贵族宗庙祭祀时的演唱的乐歌。

自主学习2:“风”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3:我们学过《国风·魏风》中的《硕鼠》和《伐檀》。

《硕鼠》反映了统治者的贪得无厌,劳动人民把统治者喻为偷粮的老鼠,发誓要到没有剥削的乐土去。

《国风·周南》中的《关雎》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诗经》用现实主义手法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过程评价:大家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我们把《硕鼠》和《关雎》再来重温一下,请大家齐声朗读这两首诗,注意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展示:《关雎》和《硕鼠》自主学习4:其艺术特点有:①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

②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极强。

③创作风格:现实主义。

自主学习5:地位:①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③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过渡:《诗经》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一天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这些习俗是怎么来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位著名的诗人——屈原。

问题情境2:屈原主要的文学成就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自主学习: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齐声朗读)“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过程评价:从刚才大家朗读的名句不难看出:楚辞的主要特点是突破了四言的定格,六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自由灵活而富于变化。

诗的结构篇幅扩大了。

多用语气词“兮”字。

语言词汇“楚”色彩较浓。

合作探究:阅读P43学思之窗。

问题情境3:以上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与楚辞,后人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那么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瑰宝,它们为什么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其共同点在哪里?自主学习:其旺盛的生命力是由于作品根植于民间,是劳动人民真情的流露和智慧的结晶。

如:《诗经》三部分风、雅、颂中“风”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同时也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所以是其中最精华的部分。

楚辞也是屈原在吸收民间语言的精华,运用江汉一带流行的一种句子参差不齐、比较自由活泼的民歌形式,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所以这一诗歌体裁才能够光辉灿烂、千古不朽。

过程评价: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有根植于生活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力。

过渡: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后来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到了汉代流行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这就是“赋”,它是在骚体诗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的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问题情境4: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西汉时期的赋和东汉时期的赋有何不同之处?请举例说明。

自主学习1:赋不能歌唱,只能朗诵。

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汉赋一般较长,气势开阔,辞藻华丽,描写不厌其细而又极度夸张。

虽然富丽堂皇,但形式呆板,很少有文学韵味,加上堆砌词藻,艰涩难懂。

自主学习2:西汉时期的赋气势开阔,辞藻华丽,富丽堂皇,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子虚赋》《上林赋》在许多方面都超越前人而成为千古绝调,是汉赋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后代赋类作品的楷模。

自主学习3:东汉时期的赋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克服了西汉的文辞铺张、内容空泛的弊病,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代表性作品有张衡的《二京赋》。

过程评价:西汉时期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造就了西汉文学赋这种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

东汉时期外戚或宦官专权,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

政治极端黑暗,人民灾难深重,这时期的赋也正体现了这一时代特点。

过渡:提到唐朝文化,我们会很快想到唐诗。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合作探究:唐朝诗歌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总结: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问题情境5: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现在我们分四组分别讨论唐朝四个阶段的诗歌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每组由一位同学总结发言。

第一组:中国诗歌史上的初唐时期,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开始,大约至713年玄宗即位时。

初唐诗歌本身并没有呈现出统一的风格,它只是结束了漫长的“宫廷诗”时代,缓慢地过渡到新的盛唐风格。

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陈子昂力排前代“逶颓靡”的诗风,崇尚雄健刚劲的语言风格,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代表作是《登幽州台歌》。

第二组:盛唐(713~766年),这一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高适、岑参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其作品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

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王维的《相思》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

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都是千古绝唱。

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

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第三组:中唐(766~835年),此时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

其杰出代表是白居易,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

第四组:晚唐(836~906年),这一时期成就较高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后人把他俩称为“小李杜”。

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

杜牧在诗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他以咏史来指责当时的统治者,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程评价:四组同学介绍得很好,唐朝的诗体现了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

唐诗,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开放时期的唐代社会生活的文学记录,是当时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和复杂曲折的思想历程的反映,是他们的心理素质、情感思想、思维方式及其面对经济、生活、边疆战争、羁旅游宦、纯真友谊、缠绵情爱、优美风光时种种精神状态的结晶。

过渡:唐诗不管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高峰,鲁迅先生甚至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