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887d64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9.png)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热能转换等内容。
初中物理课程中,热学知识点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将为您归纳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内容。
一、热量与能量转化1. 热和温度的概念:热是能量在物体之间传递的形式,而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大小。
温度高低决定了物体的热量高低。
2.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接触时,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等方式,热量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当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处于热平衡状态。
3. 热量的传递方式:热量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传递,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4. 传导:传导是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的方式。
导体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而绝缘体则反之。
5. 对流:对流是流体(气体或液体)通过气流或液流的方式传递热量。
对流的速度与温度差、流体性质以及容器形状等有关。
6. 辐射:辐射是指由物体的高温部分向四周空间传递热量的方式。
辐射热量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二、热量的计量1. 热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1焦耳等于在1秒钟内,1牛的力作用下,物体的体积膨胀1米。
2. 热量的测量:利用焦耳热量计可以测量热量的大小。
热量计由内胆、外壳和计量装置组成。
三、物质的热性质1. 热容与比热容:物体在加热时吸收热量会导致温度升高,而物体的热容量指的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则是指单位质量物质所吸收的热量。
2. 热膨胀和热收缩: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在受冷时会收缩。
热膨胀和热收缩是物体热性质的表现。
四、三态转化与热力学循环1.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状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分子紧密排列,无规则运动;液体分子较为松散,有自由运动;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运动剧烈。
2. 相变:物质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会发生相变,包括熔化、凝固、蒸发、液化、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ef245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a.png)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热现象及其与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初中物理热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温度与热量-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 热量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其单位是焦耳(J)。
- 热传递是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基本方式。
2. 热膨胀与热收缩- 物质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在冷却时体积收缩,这种现象称为热膨胀和热收缩。
- 线性膨胀系数和体积膨胀系数是描述物质膨胀程度的物理量。
- 热膨胀和热收缩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铁路铺设、桥梁设计等。
3. 热量的计算-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J/(kg·℃))。
-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 = mcΔT,其中 Q 是热量,m 是物质的质量,c 是比热容,ΔT 是温度变化。
- 使用热量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 热机的原理- 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如内燃机、蒸汽机等。
- 热机的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基本过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 热效率是热机有效利用热量的效率,是衡量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5.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表明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在热力学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内能的增加和对外做的功之和。
6. 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数学表达式,公式为PV=nRT,其中 P 是压强,V 是体积,n 是物质的量,R 是理想气体常数,T 是温度。
- 状态方程可以用来计算在一定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
7. 相变- 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称为相变。
- 相变过程中会吸收或放出潜热,如熔化热、汽化热等。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447862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a.png)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整理热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热量变化以及热能转化的规律。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热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与热相关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初中物理热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反映物体热度高低的物理量,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热量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之间能量传递的一种表现形式,常用单位是焦耳(J)。
热量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传导、传热和辐射。
2. 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当两个物体接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它们达到一个共同的温度,这种状态称为热平衡。
热平衡的概念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础,即热量不能自动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而是从热量高的物体向热量低的物体传递,直到达到热平衡。
3.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微观粒子传递的过程。
物体内部温度不同的区域之间会发生热传导,传导速度受物质的导热性质和温度差的影响。
热传导的公式为:Q = k × A ×△T/ l,其中Q表示传导的热量,k表示物质的导热系数,A表示传热的面积,△T表示温度差,l表示传热的距离。
4. 热对流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传递方式,其中的流体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热对流需要有流体的存在,通过流体的运动将热量分布到整个系统。
对流的速率主要受流体速度、流体密度、流体粘度和传热面积等影响。
5.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的方式传递热能的过程。
所有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射热辐射,发射的热辐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黑体是指完全吸收和发射热辐射的物体,它的辐射功率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6. 热容和比热容热容是指物体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要吸收的热量,常用符号是C,单位是焦耳/摄氏度(J/℃)。
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要吸收的热量,常用符号是c,单位是焦耳/克·摄氏度(J/g·℃)。
物质的热容和比热容大小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70d4d6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7.png)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一、热现象的基础知识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
二、热量的计算1.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J/(kg·℃)。
2. 热容量:物体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公式:Q = mcΔT,其中Q是热量,m是物质的质量,c是比热容,ΔT是温度变化。
三、热膨胀和冷缩1.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2. 膨胀系数:物体温度每变化1摄氏度,体积变化的比率。
3. 应用:铁路铺设、桥梁建设中的伸缩缝设计。
四、相变1. 熔化: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 凝固: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3. 沸腾: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气体的过程,此时温度称为沸点。
4. 冷凝: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液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五、热机1. 内燃机:通过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产生动力的机械。
2. 热效率:热机将热量转化为有用功的效率。
3. 卡诺循环:理想热机的四个过程,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
六、热力学定律1.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熵(代表无序度)不会减少。
3. 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所有纯净物质的熵趋近于一个常数。
七、热学实验1.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2. 热量计的使用:测量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实验装置。
3. 热膨胀实验:观察并测量物体在受热后长度的变化。
八、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 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流失,用于建筑、服装等领域。
2. 制冷设备:通过制冷剂的相变过程,降低物体的温度。
初二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1a3061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f.png)
初二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学中的热学是研究热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热学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初二物理热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知识。
一、温度和热量1. 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常见的温标还有开氏度(K)和华氏度(℉)。
2. 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能量,它的单位是焦耳(J)。
3. 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二、热力学定律1. 热传递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守恒定律。
即一个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它放出的热量与做功的和。
2. 热传递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自行向热量较小的物体传递,不会自动由热量较小的物体向热量较大的物体传递。
三、热力学参数与计算1. 热容量:物体在单位温度变化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它的计算公式为Q=c*m*ΔT,其中Q表示热量,c表示热容量,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改变量。
2. 比热容:物质单位质量的热容量。
它的计算公式为c=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热量,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改变量。
3. 相变热: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它的计算公式为Q=m*L,其中Q表示相变热,m表示质量,L表示相应物质的单位质量的相变潜热。
四、热膨胀1. 热膨胀是物体在温度升高时由于粒子热运动增强而体积增大的现象。
2. 热膨胀系数α:物体单位温度升高时体积相对增大的比例。
热膨胀系数的计算公式为α=ΔL/(L0*ΔT),其中ΔL表示体积变化量,L0表示初温时的长度或体积,ΔT表示温度改变量。
五、热功转化1. 热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 热机效率:热机输出的功与输入的热量之比,通常用η表示,计算公式为η=W/Q,其中W表示输出的功,Q表示输入的热量。
六、传热原理1. 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碰撞传递,物体越导热,传导速度越快。
2. 对流:热量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流体越活跃,对流越强。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图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图](https://img.taocdn.com/s3/m/f72b449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f.png)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图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热量的传递、转化和测量。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热学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通过一个归纳总结图的形式,系统地概括和归纳初中物理热学的重要知识点。
1. 热量和温度- 热量是物体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式,单位是焦耳(J)。
- 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下的一种度量。
- 热量的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2. 热平衡和温度计- 热平衡是指物体之间不存在温度差异,达到了热量状态平衡的状态。
-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3. 内能和比热容- 内能是物体分子和原子的微观运动能量的总和。
- 比热容是物质单位质量在温度变化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为热量Q=mcΔT,其中m为物质的质量,c为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
4.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 系统对外界做功或从外界获得热量时,系统内部的能量将发生相应的转化。
5. 相变- 相变是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 相变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关系,常见的有固体熔化、汽化和凝固等过程。
6. 热量传递- 热量传递是物体之间热量的流动过程。
- 传导是通过物质直接传递热量,传导的速度与物质的导热性质有关。
- 对流是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热量,对流的速度与流体的速度和导热性质有关。
- 辐射是通过波动粒子(光子)的辐射传递热量,不需要媒质传递。
7. 热量计算- 根据热量守恒定律,可以利用热量计算问题。
- 热量计算公式为Q=mcΔT,其中Q为热量,m为物质质量,c为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转化和测量的学科。
通过学习热学,我们可以了解物体温度、热平衡、内能和比热容等概念,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和相变的规律,掌握热量传递的方式和计算方法。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热学原理,解决与热学相关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热学初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热学初二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21c912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1.png)
热学初二知识点总结归纳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热量的传递、传导与转化以及物体的热力学性质。
在初二物理学习中,热学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下面对初二热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度量。
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和开尔文(K)。
热量是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通常用焦耳(J)来表示。
热量的传递方式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
2. 热平衡和热传递当两个物体之间不再有热量的净传递,它们达到热平衡。
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传递的速率与温度差、传导导率以及物体的形状和材质有关。
3. 热膨胀和热收缩物体在受热时会发生膨胀,而在冷却时会收缩。
这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所引起的。
常见的应用包括铁轨的伸缩缝、基础设施的设计等,都考虑了物体的热膨胀性质。
4.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在固体或液体中通过分子或电子的碰撞传递的过程。
金属是热传导的良导体,而空气等非金属则是热传导的差导体。
热传导的速率与物体的导热系数、温度差和截面积有关。
5. 热扩散和对流热扩散是指液体或气体中热量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的过程,其传递方式与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对流是热量通过流体的传递,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对流。
对流的速率取决于温度差、传导系数以及流体的流动方式。
6. 辐射与黑体辐射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的传递,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热量的辐射速率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黑体是指能吸收并完全辐射热量的物体,它能够产生最强的辐射。
7. 定量分析和热交换通过热量的传递与转化,可以进行热量的定量分析和计算。
在热平衡或热传递的过程中,热量的交换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计算,例如热传导方程和热平衡方程。
8. 热力学性质热力学研究物体的热力学性质,例如热容量、比热容、相变等。
热容量是物体吸热1度温升所需的热量,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体吸热1度温升所需的热量。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的详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85e50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7.png)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的详细归纳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热量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热能转化过程。
在初中物理中,热学知识点主要包括热量、温度、热传递、热容等内容。
下面就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
一、热量和热能1.热量是物体由于温度高低差异而传递的能量,是用于表征热传递量大小的物理量。
单位是焦耳(J)。
2.热能是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所具有的能量,是宏观上表现为热量传递的形式。
二、温度1.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下表征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
单位是摄氏度(℃)或开尔文(K)。
2.不同温度的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异,热量会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至两者达到热平衡状态。
三、热传递1.热传递是指热能在物体间传递的过程,主要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2.导热是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式,热传导速率与物体热导率、温度差和截面积有关。
3.对流是流体(气体或液体)中局部辐射传热的一种方式,其传热效果取决于流体的性质和流动状态。
4.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能的方式,许多物体的辐射热量与其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四、热容1.热容是物体单位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是物体储存热能能力的指标。
单位是焦耳每摄氏度(J/℃)。
2.物体的热容与其质量、材料和温度有关,一般表示为C=mCv,其中Cv是单位质量物体的比热容。
3. 水的比热容较大,为4186 J/kg•℃,因此水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小,具有稳定温度的特性。
五、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描述了能量从一个系统向另一个系统转移时,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关系。
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对外界做功和系统内能的增量之和,即ΔQ=ΔW+ΔU。
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解释物体温度变化、热机工作原理等现象。
六、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状态,即PV=nRT,其中P表示压强、V表示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
八年级热学知识点
![八年级热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53464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b.png)
八年级热学知识点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热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热学是研究热现象和热运动的学科,以热力学为主要内容。
以下是八年级热学的知识点介绍。
一、热量和温度热量是物体间由于温度差异产生的能量转移,是一种能量形式,单位为焦耳(J)。
而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所带来的一种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来表示。
理解热量和温度的区别和联系是热学学习的基础。
二、热传递方式热传递有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通过传导热量传递。
对流是流体(气体或液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所产生的热传递。
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辐射传递热量。
热传递方式的了解有助于对工业制冷、城市省热、建筑绝热等问题的加深理解。
三、热容和热扩张热容是物体在温度变化时所需的热量变化与温度变化之比,通常用单位质量或单位摩尔物质的热容表示。
热扩张是物体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体积、长度和面积变化。
两个概念都在热力学的许多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上的具体表现,它描述了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宇宙中总能量守恒,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量不变。
五、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热能总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不可能反向流动,从而产生的热能能量损失。
这使得热力学过程具有时间箭头,只能向着某一特定的方向进行。
六、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当温度趋近零度时,气体理论温标上物体的熵近似于零。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极限,即理论温标永远不可能到达绝对零度。
这对我们的认识冰箱、制冷系统等高科技产物的功能起到了深刻的指导作用。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八年级的热学知识非常重要,不仅奠定了更深入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有着实践应用上的广泛性。
以这些知识点为重心,更进一步去探究扩大学习,有望在更高层次上掌握科学知识,以推动未来的科学创新。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919154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3.png)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热能的传递、热平衡以及物质的热性质等内容。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热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作规律,还可以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初中物理热学的知识点。
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的表征,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和开氏度(K)。
热量是指物体与其它物体间能量传递的形式,单位为焦耳(J)。
2. 热量的传递方式热量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传递:传导、传热和辐射。
传导是指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移动传递;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的传递。
3. 温度的测量温度的测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常用的方法有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等。
4.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会发生热膨胀,即体积会增大。
热膨胀是由于物体内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的。
5. 热传导热传导是热量通过物质内部进行传递的过程。
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导热性能好的物质被称为导热体,导热性能差的被称为绝热体。
6. 热功和功率热功是指物体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而进行的功。
功率则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7. 对流和辐射对流是指流体内部的物质通过对流传递热量。
辐射则是指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
8. 热效率热效率是指热机或热动力装置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效率,即输出功率与输入热能之比。
热效率一般小于1,部分能量会以废热的形式散失。
9.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在一定温度、压强和体积下的关系。
常用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PV=nRT,其中P为气体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10.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表示能量守恒的原理,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者消失,只能转化形式。
11. 热量传递与温度变化当物体吸热时,它的温度会升高,反之,当物体放热时,它的温度会降低。
12. 热平衡热平衡指两个物体或者系统之间没有温差,即它们之间的热量传递达到平衡状态。
初二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7509b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7.png)
初二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其核心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多个领域。
而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热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热学研究物质的热量传递、能量转换和温度变化等现象,探讨了物体的热力学性质与过程。
以下是对初二物理热学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热学基础知识1. 温度: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的平均动能的体现,是用来度量物体热状态高低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2. 热量:热量是物体间由于温度差异而发生的能量传递,使得温度较高的物体温度降低,温度较低的物体温度升高。
3.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接触后,温度差趋于稳定,不再发生温度变化时,称为热平衡状态。
二、热量传递方式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通过分子碰撞传递热量的方式。
热传导的速率与物体的导热性质、长度、截面积以及温度差等因素有关。
导热性能良好的物体称为导体,反之为绝缘体。
2.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空间中的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方式。
热辐射的速率与物体的温度、表面性质和表面积等有关。
3. 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是指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对流传递热量的方式。
对流传热的效果受流体的流速、温差以及传热面积等因素影响。
三、热学定律和公式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会自行消失或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移到另一种形式。
能量的增加或减少只能通过做功或传递热量来实现。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只能自发地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热量不会自行从温度较低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高的物体。
3. 热力学第三定律:当物体的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热量传递趋于零,物体达到绝对零度是不可能的。
4. 热力学公式:- 热量Q = mcΔT,其中 Q 表示热量,m 表示物体的质量,c 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 表示温度变化。
- 热功定理:Q = W,热量等于做的功,其中 W 表示做的功。
- 热效率η = (W/Q1) × 100%,热机工作时输出的功与输入的热量之比。
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初二
![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初二](https://img.taocdn.com/s3/m/53bd895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2.png)
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初二第三章热学一、温度和热量1. 温度:物体冷热的程度。
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2. 热量:物体所具有的热量大小。
通常用焦耳(J)来表示。
3. 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4.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其中,传导是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热传递方式;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热传递方式;辐射是不需要介质的热传递方式。
5. 物质的热膨胀: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的体积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热膨胀。
常见的热膨胀现象有热胀冷缩和热膨胀缝隙。
6.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表明热量不会自发流向温度较低的物体,而是会随着热力学第一定律从高温热源向低温热源传递能量。
二、热量的传递1. 传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2. 传热方式及特点:(1)传导:物体内部的热传递方式,是固体、液体、气体中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
(2)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的热量传递方式,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热量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3)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方式,不需要介质传递热量。
三、热功当量1. 定义:1焦耳的热量,相当于1焦的功。
2. 热功当量实验:通过实验测定热功当量的大小,可以得出1J热量相当于1J功的结论。
四、物质的热力学性质1.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 水和冰的熔化:水的熔点为0℃,当水的温度降到0℃时,水会发生熔化。
而冰的熔点也是0℃,所以在0℃时,冰的熔化和水的熔化同时发生。
3. 沸腾和凝结:物质从液态转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沸腾,从气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凝结。
4. 水和水蒸气的沸腾:水的沸点为100℃,当水的温度升到100℃时,水会发生沸腾,同时产生水蒸气。
五、热力学第二定律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热永远只能从热源向冷源传递。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热永远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而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1b09e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7.png)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整理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沸水的温度为 100℃。
热力学温标(开尔文,K):T = t + 27315K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体温计的量程为 35℃ 42℃,分度值为 01℃,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二、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2、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进行,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有关。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三、内能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质量: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状态: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内能也不同。
材料:不同材料的物体,内能可能不同。
3、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热传递: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四、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3、水的比热容较大,为 42×10³ J/(kg·℃),这意味着水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时,自身温度变化较小,所以水常用于调节气温、作冷却剂等。
初二物理热学重点知识点以及经典题型
![初二物理热学重点知识点以及经典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11cb6c6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9.png)
用一纸杯烧水,水沸腾时,为什么纸杯不着火? 答:因为水沸腾时需要吸热,并持续达到沸点(100℃),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然而100℃远远低于纸着火的温度因而不会被点燃。 为什么用玻璃杯装热水玻璃杯会爆破? 答:(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则)当热水倒进玻璃杯是,玻璃杯内壁受热则膨胀,然而玻璃杯外侧的温度不会与内壁一样迅速上升因而不膨胀,因,在极细的管道中,使得水银无法回到玻璃泡中。有利于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液泡
缩口
示数
液泡
PART 1
知识核心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100摄氏度的纯净的水的温度为100℃即沸点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0摄氏度的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点(100℃)与纯净的冰水混合物(0℃)分成一百等分,一等分为1℃。
温度计的使用
液泡不得碰杯底
液泡不得碰杯壁
液泡必须完全浸入水中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并不得取出温度计
物态变化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正文已经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
1.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3.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 4.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 5.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6.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在温度恒定的实验室中,把一温度计放在纯净的冰水混合物中,首先把液泡与并接触,片刻再与水接触,其示数变化( D ) A先升高再降低 B先降低再升高 C持续升高 D一直保持不变
把一分布有均匀140等分的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10,将其放入沸腾的水中,示数为60,又将其放入另一液体中示数为120,则它的温度为? 解:100/t℃=50/100 t=220℃
液化:水蒸气遇冷而发生 常见例子:1.吃冰棒是冒白气(白汽是指水珠而不是水蒸气) 2.沸腾的水冒的烟 3.自来水管冒汗……
初二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51bb3b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f.png)
初二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一、热学基本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摄氏度(℃)表示。
2.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3.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4.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表现,表示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内能变化,Q表示吸收的热量,W表示对外做的功。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二定律内容:自然界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是不可逆的。
2.熵增原理:封闭系统的熵总是趋向于增加,表明自然界的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发展。
三、热力学应用1.热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如蒸汽机、内燃机等。
2.热力学效率:热机输出功与输入热量之比,表示热机能量转换的效率。
3.热力学过程:物体在温度、压力等热力学参数变化下的状态变化过程。
四、初二物理热学学习技巧1.理解基本概念:掌握温度、热量、内能等基本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熟悉热学定律: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3.学会分析热学过程:能够分析物体在温度、压力等变化下的状态变化过程。
4.培养实验能力:参加热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初二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注意事项1.注意区分各种热学定律和概念:避免混淆不同热学定律和概念,如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内能与热量等。
2.单位制的统一:在计算和分析过程中,确保采用统一的单位制。
3.符号规范:正确使用物理符号,避免因符号错误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4.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热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和注意事项,对初二物理热学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这些知识点和技巧,希望能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小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3d5d7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f.png)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小结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热量的传递。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热学的知识点进行小结。
1.温度和热量:(1)温度:物体的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的量度。
常用的温标有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度。
不同温标之间的转化公式是C=5/9*(F-32),K=C+273.15(2)热量: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热量的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传热和辐射。
2.热膨胀和热收缩:(1)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会增大,叫做热膨胀。
常见的热膨胀现象有热胀冷缩、不均匀热膨胀和线膨胀等。
(2)热收缩:物体受冷后体积会减小,叫做热收缩。
常见的热收缩现象有热胀冷缩、不均匀热膨胀和线收缩等。
3.内能和热平衡:(1)内能: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无规则的运动,内能是指物体因为内部分子的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成正比。
(2)热平衡:当两个物体接触在一起时,热量的传递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直到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达到热平衡状态。
4.热传导:(1)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的热量通过碰撞和振动的方式进行传递。
热传导的速度和导热性能有关,导热性能好的物体传热速度较快。
(2)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用来衡量物质传导热量的能力的物理量,通常用λ表示。
单位是w/(m·℃)。
5.热辐射:(1)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发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方式进行热量的传递。
所有物体都会发出热辐射,辐射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辐射能量越大。
(2)斯特朗-玻尔兹曼定律:辐射功率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公式为P=σεAT^4,其中P为辐射功率,σ为斯特朗-玻尔兹曼常数,ε为发射率,A为物体的表面积,T为物体的绝对温度。
6.特性温标:(1)绝对温标:绝对温标是指温标的零点是绝对零度时的温度,单位是开尔文(K)。
(2)零度绝对温标:零度绝对温标是指温标的零点是绝对零度时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相对于摄氏度来说,零度绝对温标的温度值要减去273.157.热功和功率:(1)热功:热功是指热量与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初中物理热学公式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热学公式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014ddc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c.png)
初中物理热学公式知识点总结归纳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热现象和热力学定律。
掌握热学公式是理解和应用热学知识的基础,下面是对初中物理热学公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热量和能量转化1. 热量Q的计算公式:Q = mcΔT其中,Q表示热量,m为物体的质量,c为物体的比热容,ΔT为物体温度的变化量。
该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2. 机械功W与热量Q的关系:W = Q机械功和热量之间存在能量守恒关系,即机械功所做的工作等于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3. 能量守恒定律:Q1 + Q2 + ... + Qn = 0能量守恒定律也被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各点的热量代数和等于零。
即系统中吸收的热量等于释放的热量。
二、热传导与热传导公式1. 热传导公式:Q = kAtΔT/L该公式用于计算热传导过程中的热量,其中Q表示热量,k为物体的导热系数,A为传热的面积,t为传热时间,ΔT为温度差,L为传热长度。
2. 热传导的导热性质:Q ∝ A, Q ∝ t, Q ∝ ΔT, Q ∝ 1/L由热传导公式可知,热传导的热量与传热面积、传热时间、温度差和传热长度等因素有关。
三、热平衡与热平衡公式1. 热平衡公式:Q1 = Q2当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时,它们之间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相等。
2. 热平衡的条件:m1c1ΔT1 = m2c2ΔT2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的条件是它们的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之间满足热平衡公式。
四、热膨胀与热膨胀公式1. 线膨胀的公式:ΔL = αL0ΔT线膨胀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线膨胀量,其中ΔL为线膨胀量,α为线膨胀系数,L0为初始长度,ΔT为温度变化量。
2. 体膨胀的公式:ΔV = βV0ΔT体膨胀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体膨胀量,其中ΔV为体膨胀量,β为体膨胀系数,V0为初始体积,ΔT为温度变化量。
五、热容与热容公式1. 热容的计算公式:Q = mcΔT物体的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物体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用c表示。
物理初中热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中热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9505a4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6.png)
物理初中热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热量的传递、物质的热性质以及热力学定律等。
以下是初中热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温度与热量-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 热量:是热能的转移量,单位是焦耳(J)。
热量的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 2. 热传递- 导热:固体内部,由于分子振动的相互作用,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
- 对流:流体(液体和气体)中,由于温度不同导致的密度差异,使得流体发生移动,从而传递热量。
- 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如红外线)的形式传递能量,不需要介质。
# 3. 热膨胀与热收缩-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常见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 热收缩:物体遇冷后体积缩小的现象,与热膨胀相反。
# 4. 熔化与凝固- 熔化: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 凝固: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会释放热量。
# 5. 蒸发与凝结- 蒸发:液体表面分子变为气体的过程,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 凝结:气体分子变为液体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温度降低时。
# 6. 沸腾与凝结- 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蒸发现象,需要一定的温度(沸点)。
- 凝结:与蒸发相反,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
# 7. 热力学第一定律- 描述能量守恒的概念,即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热量与外界交换的能量之和。
# 8. 热力学第二定律- 描述热量传递的方向性,即热量自然地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而不是反过来。
# 9. 热机- 定义: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
- 效率:有效利用的热量与总热量之比,是衡量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 10. 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其中\( p \)是压强,\( V \)是体积,\( n \)是物质的量,\( R \)是理想气体常数,\( T \)是温度。
# 11. 熵- 表示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与系统的微观状态有关。
八年级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1a183ed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f.png)
八年级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1. 热传导- 热传导是热量在固体物质中传递的一种方式。
- 热传导的速度与物质的导热性能有关,导热性能好的物质热传导速度快。
- 热传导的方向是从高温区到低温区。
- 热传导的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
2. 导热性能- 导热性能是物质传递热量的能力。
- 导热性能好的物质能够快速传递热量,导热性能差的物质传热速度较慢。
- 导热性能与物质的热导率有关,热导率越大,导热性能越好。
3. 热膨胀- 热膨胀是物质在受热时体积膨胀的现象。
- 物体受热后,分子的热运动加剧,间距增大,导致物体体积膨胀。
- 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系数不同,热膨胀系数越大,膨胀程度越大。
4. 热容量- 热容量指物体吸收或释放单位热量时温度变化的大小。
- 热容量与物体质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
- 比热容指物质单位质量吸收或释放热量时的温度变化。
- 比热容越大,物质吸热或放热时温度变化越小。
5. 融化和凝固- 物质变为液体的过程称为融化,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称为凝固。
- 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点融化,温度下降至熔点以下时凝固。
- 物质的熔点是固体与液体相平衡的温度。
6. 沸腾和汽化- 沸腾是一种液体内部大范围快速的蒸发现象。
- 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再上升,而是保持恒定。
- 沸腾点是液体与气体相平衡的温度。
7. 物态变化的传热特点- 物态变化时,物质吸收了潜热或释放了潜热。
- 潜热指单位质量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 物质从固体变为液体吸热,潜热称为熔化潜热。
- 物质从液体变为气体吸热,潜热称为汽化潜热。
8. 热辐射- 热辐射是物体发出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过程。
- 热辐射不需要介质传递,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物体的温度越高,热辐射的能量越大。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 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
(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2)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