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代中日在经济与政治关系方面分析
形势政策论文——论中日关系
形势政策论文论中外大国关系——日本内容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式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
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格局都有着重要影响。
近两年来,中日贸易关系渐趋佳境,但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原因主要在于钓鱼岛问题、外国势力的干涉、日本对于台湾问题的态度、历史遗留问题等。
经过多年的贸易往来,尽管冲突不断,但中日两国清楚的认识到,不管世界的格局怎样变,双方的地理位置是无法改变的,只有双方找到一个平衡点,才可改善双方关系,促进发展。
关键词:中日关系政治经济共同发展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中日经济关系现状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经连续十一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双方的贸易合作不仅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而且对于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起到了巨大作用。
即使在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问题,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日经济关系“危”与“机”并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危机带来的挑战正在被逐步克服,中日贸易逐步恢复,不过这只是中日关系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其间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2、中日政治关系现状中日政治关系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历史问题则是影响中日政治关系的发展的核心问题。
现今,在钓鱼岛归属这一问题上,双方存在分歧。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
但日本仍然对其虎视眈眈,妄想将其作为自己的领土行使主权,原因是不管是对日本还是对中国钓鱼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
其次,日本对于台湾的态度也是引起双方政治纠纷的重要原因。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台湾中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日本对此的态度却十分“暧昧”。
未来十年的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政策——21世纪中日关系研究报告
未来十年的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政策——21世纪中日关系研究报告未来十年的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政策——21世纪中日关系研究报告近年来,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渐扩大,中日关系也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
然而,在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下,中日关系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
那么,在未来十年,中日关系将以什么样的态势发展?中国会采取何种政策来应对中日关系的挑战与机遇?一、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势首先,中日两国地理相邻,不仅经济上相互依存度高,而且在政治、文化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因此,未来十年中,中日关系将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互利合作,不断推进各领域的交流与对话,构建更加紧密的中日关系。
其次,中日两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两国经济的深度融合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推动构建以经济合作为核心的中日关系的过程中,双方可以加强贸易合作,深化投资合作,共同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共同应对世界经济的挑战。
此外,中日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未来十年,中日两国将继续加深在这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谊,从而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另一方面,中日关系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一方面,历史问题在中日关系中仍然是一个敏感的问题。
对于历史问题的正确认知和处理至关重要。
双方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历史观,反思历史,通过历史教育和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消除历史问题对两国关系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因素也可能对中日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21世纪的国际格局中,中日两国都属于亚太地区的重要大国,它们的国家利益、地缘政治影响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双方应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加强战略沟通,化解分歧与补充差距,共同应对地缘政治挑战。
二、中国对日政策的主要特点中国对日政策在未来十年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推动构建和谐亚洲。
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
专题一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1世纪后,中日两国都进入重要的历史时期。
日本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济上已经成为世界强国,由于二战原因,日本的政治军事国际地位受到限制,现在正积极推动从经济强国向政治经济强国的转变;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正在实现从传统的政治大国向经济政治大国的转变。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日双方已确立了在21世纪“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但两国间围绕着“历史认识”等方面的问题也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近期,又加上了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这必将影响新世纪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因此,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中日关系的不利因素,对准确判断和预测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主义。
一、中日关系的发展现状中国和日本自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总地说来友好合作是主旋律。
但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两年来,一方面,两国关系发展的成果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两国之间的问题与摩擦也在不断积累。
简而言之,中日关系的现状是“交流不停、摩擦不断”。
从政治上看,两国的高层往来与频繁接触,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1978年两国缔结的《中日友好和平条约》规定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并且成为指导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则。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双方共同发表了《中日联合宣言》,为两国在新世纪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确立了行动指南。
2006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中日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日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现状目前,中日两国因为钓鱼岛问题还在僵持对抗,事态不断升级。
中国上下游行抗议此起彼伏,各地游行队伍中喊得最响亮的口号就是:“抵制日货。
” 由涉及领土主权争端,而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经济领域。
如何“抗日”战争是政治的延伸。
当政治诉求通过和平方式无法实现时,即将面临爆发战争的风险。
然而对于中日两国,当今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之间,仅为了6平方公里的无人小岛爆发战争,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
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军事角度上看,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也是很小,尤其中国大陆,一贯是“政治问题经济解决,经济问题政治解决”,于是“抵制日货”首当其冲。
据央视调查,9成网友表示不再购买日本产品。
有网友认为,经济制裁也是一种武器,并且同样能达到军事上反制的效果。
并提出可从几个方面进行:一个是减少、拖延或停止从日本进口商品。
日本是依赖出口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日本的第一贸易出口国,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11年日本对华贸易和对华出口将分别占日本外贸总额和出口总额的19.7%和20.6%。
排在第二和第三的美国和韩国分别占12%和6%。
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如果中国启动经济制裁,日本企业将遭受严重损失,或引发日本经济危机,日本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二是增加对日本国债的投资交易,大举做空;或大量购买日元,逼迫日元大幅升值,等等方式,给日本经济造成通胀,搞垮日本经济。
三是对在华日本企业展开调查。
在税收、环保、劳工权益方面对日企进行严查。
如果说以上三个方面只是民间网友的观点,那么中国大陆官方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主要国有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上发出声音建议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如果中国制裁日本,日本经济将严重受损,而中国的损失则相对较小。
日本从2002年开始,已连续近10年对华保持贸易盈余,累计达2000亿美元以上,至今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因此中国一旦实施经济制裁,对处于衰退边缘挣扎的日本经济将是雪上加霜。
中日关系调查报告
中日关系调查报告中日关系调查报告一、引言中日两国是地理上相邻的国家,也是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
然而,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日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中日两国民众对彼此的态度和看法,探讨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二、历史背景中日两国的历史纠纷是中日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顾过去,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中国的侵略行为给中日关系带来了深深的伤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等方面逐渐取得了一些进展。
三、经济交流经济交流是中日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日两国的贸易额逐年增加,双方成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
此外,日本的直接投资在中国也得到了持续增长。
这种经济交流不仅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也为两国民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增进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途径。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包括语言学习、旅游、艺术交流等多个方面。
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学习日语,而日本游客也在中国的旅游景点中越来越常见。
此外,中日两国的电影、音乐和文学作品也在对方国家流行起来,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五、历史认知与教育历史认知与教育是中日关系中的一大挑战。
由于历史问题的复杂性,中日两国民众对彼此的历史认知存在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许多中国民众对日本的历史行为持有负面看法,而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历史行为也存在一定的误解。
这种历史认知的差异给中日两国的关系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因此,加强历史教育,促进两国民众对历史的客观认知,是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一环。
六、地区安全与合作地区安全与合作是中日关系中的另一重要方面。
中日两国在东亚地区拥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力。
然而,由于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等原因,中日之间的安全关系一直存在一定的紧张。
因此,加强地区间的多边合作,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是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关键。
七、未来展望中日两国的关系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但也有许多机遇。
浅析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海天相望的近邻。
中日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有影响的政治经济大国,继续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关系不仅对我们两国,而且对全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中日关系在各自对外关系中显然居于重要地位,但进入世纪之交,中日关系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状况。
本文主要分析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中日两国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以及我国应对的对策。
我认为,不管是历史遗留问题或是至今的摩擦,两国问题在和平沟通和交流的条件下还是能够和平解决的。
一、中日历史关系甲午战争后,日本伙同西方列强,加剧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把中国视为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场所,直至公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新中国建立后,日本又加入美国的反华包围圈,中日在政治上相互隔绝二十多年。
40年前,中日双方签署《联合声明》,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俗话说“四十不惑”,两国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由于日本的购岛行为而急剧恶化。
中日关系正除以一个关键阶段,是进是退,关键取决于双方能否把握机遇,进行积极的政策互动,这就需要我们认清规律、把握大局,抓好关键、用好机遇、实现局部利益与总体有好的再平衡。
一.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中国与日本的交往由来已久,同为东亚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在历史的舞台上,谁也无法忽略谁的存在。
随着两国的发展,摩擦和矛盾不断发生,我认为中日两国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一是历史问题,二是钓鱼岛问题,三是能源问题。
1.历史问题。
满清时期,清政府的腐败、军队的颓废,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震惊了全世界,历史上的强国竟沦落至此。
相反,日本走上了明治维新的道路,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
蓄谋已久的侵略——日甲午战争终于爆发,结果是中国惨败。
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中日两国的摩擦一直没有消灭过: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大扫荡——三光政策等等,这一系列的历史问题,造成中日关系的不断恶化。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给中日两国关系带来严重恶化的后果。
中日关系在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中日关系在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自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了起伏不定的态势。
近年来,随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三个方面来分析中日关系在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一、政治方面中日关系在政治方面一直受到历史、领土等敏感问题的制约,难以实现良好的发展。
然而,近年来,中日两国在经济、科技领域的互补性越来越突出,对话与合作也有所增加。
2018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中国,实现了两国领导人9年来的首次会晤。
此次会晤对于恢复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此外,中日韩领导人峰会、东亚合作等机制的推进,也有利于加强两国的合作与沟通。
二、经济方面作为亚洲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日两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互补性越来越突出。
2018年,中日两国在日本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合作。
此外,本着对中日关系发展的互惠互利的理念,双方在汽车贸易、石油天然气等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与合作。
三、文化方面中日作为汉字文化的两个代表,在文化领域的互相了解和交流意义重大。
在近年来,中日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逐渐增加,包括艺术交流、中日文化遗产保护、学术交流等,加强两国民众的互访和相互了解。
比如,每年年末日本热播的《红白歌合战》节目中,中国歌手已成为汇演中固定的嘉宾之一,这种跨国文化交流的模式有助于增进中日两国民众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结语:可以预见,中日关系在未来将会朝着更为友好的方向发展,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以及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中日两国有许多相似的文化传统和发展理念,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合作,必将推动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
就目前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其解决谈谈自己的看法
就目前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其解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位置。
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的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写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恣意窜改教科书、钓鱼岛事件等种种事件的发生都可能将两国的关系推向深渊,而日本多次申请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会的举动更是遭到了国人的极大反感,可以说中日关系是现今中国外交事务上比较麻烦并且难以处理的问题。
中日关系出现如此复杂的局面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按照这样的速度在继续发展下去,不出几年,中国就会超过日本。
这让日本产生了不平衡感,由此影响,日本对中国的心态日趋复杂,他们既看重中国的广阔市场,希望从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得到实惠,有心存疑惧。
这种复杂心态使得日本当局在对华合作的同时,试图从多方面对中国的发展加以防范和牵制,以达到阻碍中国超越日本的目的。
二、中日关系的解决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1)历史的认知问题。
这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政治问题。
日本不顾历史,擅自修改历史教科室,忽略日本侵华的历史事件,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对中日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2)台湾问题。
中方关于日台关系的立场是明确的,坚决反对进行各种形式的官方往来,坚持一个中国,并要求日方承诺台湾不包括再日美安全合作范围之内。
(3)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和台湾一样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厚非的主权。
(4)日美安全合作问题。
日美强化安全合作的新体制就位后,对我国造成相对威胁。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趋势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趋势近年来,中日两国一直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邻国关系之一。
中日两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同时经济实力也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中日关系的发展却受到历史、领土争端、政治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两国之间存在着一些紧张情绪和矛盾。
本文将就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 既有合作又有矛盾中日两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然而,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等因素使得两国关系并不完全和谐。
时而因为一些政治事件或领土争端等问题,中日之间产生紧张关系。
近几年来,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所增加,但矛盾依然存在,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2. 安全关切影响关系中日在地缘政治以及安全领域的关切也影响着两国关系。
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军事实力的举措,引起中方的担忧。
在这一背景下,两国之间的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对话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必要时各方需要就相关事务进行对话和沟通,以避免误解和不必要的紧张。
二、中日关系的趋势1. 经贸合作将继续加深中日经济体量巨大,互为重要贸易伙伴。
未来,中日之间的经贸合作将继续深化,双方互为市场和投资机会。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日两国的发展离不开对方,双方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同时也需要加强合作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2. 文化和人文交流的增加中日两国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技术的便捷,中日之间的文化和人文交流将进一步增加,促进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
3.政治对话将持续尽管中日之间存在一些政治矛盾和争执,但两国之间的政治对话始终不能中断。
政治对话是化解分歧、增进理解的重要途径,中日双方需要通过政治对话不断加强互信,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结语中日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经济大国,关系的发展影响着亚洲和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中日关系的现状既有合作也存在矛盾,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中日关系
120621133董浪平摘要: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大国之间的角逐日趋激烈。
日本邻邦的地理位置,和他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来的政治、经济领域的强势态度,对中国的影响毋庸置疑。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但在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的今天,中日关系何去何从值得深思。
关键词:中日关系;历史;外交政策;局势概述: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演进,国际局势有所变化。
在对当今中日局势与时代特征的判断上,人们有着一些不同的认识。
这一点,又直接关系到中国对日外交举措。
中国应在认清中日关系的前提下制定能使我国利益最大化的外交政策。
一历史问题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沉重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进行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及内阁成员接连“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其后在台湾问题,还有最近的钓鱼岛问题等方面已成为近年来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
二正确处理中日关系(一)一切以有利于中国的稳定与发展为出发点要充分认识中国日益强大对国际关系格局和周边国家心理状态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学习和习惯做一个正在成长和壮大中的国家,正确、妥善对待相关国家的各种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尤其应表现出泱泱大国应有的从容与大度。
对外部杂音过于敏感,甚至一触即跳,往往会分散精力,甚至导致发展方向的迷失。
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认识,允许日本对中国的强势发展有一个心理调适过程。
老子说“善战者不怒”,我们一定要善于涵养大国心态。
中日的现状和趋势
中日的现状和趋势中日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复杂的,由于历史问题的阴影,两国间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
但是,随着两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愈发频繁,中日关系的发展也开始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日关系面临了一些共同的挑战。
首先,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日本的兴起,两国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
其次,由于东海和南海的领土争端,两国在安全领域内存在一定的分歧。
此外,历史问题依然存在,这也是两国之间难以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日关系也存在着一些积极因素。
首先,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持续增强。
两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互补性较强,特别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具有很强的合作潜力。
其次,中日两国在区域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水资源合作机制”等多边机制的推动,两国间互信得到了增强。
此外,在日本国内,一些主张中日友好关系的声音也日渐高涨,这为改善两国的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长远来看,中日关系的趋势应该是向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考虑到中国经济规模的增大以及互联互通的不断推进,日本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并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来实现自身的利益。
反过来,中国也可以得到日本在高技术领域的支持,加速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此外,中日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也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通过软件、信息技术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来推动两国的经济发展。
但是,想要实现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仍需要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历史问题应该得到妥善解决。
日本需要认真反思历史,向中方表达真诚的歉意,并通过行动来弥补历史留下的伤痛。
同时,中方也应该适当释放历史问题的紧张气氛,解开心结,跳出历史的泥潭。
其次,两国领导人应该高度重视两国间的战略沟通和战略互信,促进两国间的官方交流,加强政府间的协作和联动。
最后,在民间交流与文化交流方面,中日两国应该更多地加强互动,从而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总之,现在中国和日本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时期,合作和共赢是两国未来的选择。
浅谈中日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日关系摘要:9月7日10时15分许,一艘有15名船员的中国拖网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时,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赶到现场,并冲撞渔船。
随后,日方又派出两艘巡逻船跟踪渔船。
13时左右,日本巡逻船上的22名海上保安官登上航行中的中国渔船,命令渔船停止航行,并宣称违反日本“渔业法”,对渔船进行检查。
随后,中国渔民渔船被扣押至日本冲绳县石垣岛。
关键字:中日钓鱼岛冲突近年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因领土争端而发生冲突的事例很多,在这其中中日冲突不占少数。
自古以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中日关系是东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最近的钓鱼岛冲突无疑使这一关系有所恶化。
中日关系由来已久,中日之间自东汉起就有外交关系,公元646年——1868年日本开始了“唐化”全面学习我华夏文明先后13次派遣遣唐使,大量派遣留学生。
从那时起,日本开始效仿中国改革,学习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茶道……中日关系开始长时间友好发展。
直至元朝,忽必烈二度入侵日本,中日关系恶化。
到明朝,两朝关系更加恶化。
日本倭寇入侵我国沿海地区,扰乱人民的生活。
两国经历几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平壤战争、闲山岛海战、蔚山之战。
清朝后,日本对中国侵略更加明显。
1894年8月1日日本对中国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
1895年4月17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等条约《马关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署《辛丑条约》,日本也是该条约的主谋者。
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既支持革命党也支持清王朝,图谋分裂中国。
后来,日本又对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从经济角度分析中日关系
从经济角度分析中日关系王焕英 Y30150777 工程151摘要:当前中日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领土特别是东海和钓鱼岛争端问题。
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不仅受到中日两国自身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受到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因素的影响。
本文仅从中日经贸关系的角度,分析两国关系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日关系;国际形势;经济从近年的国际形势和日本国内政局的变化来看,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概括起来,可以说既有许多有利因素,也有不容忽视的问题。
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可以预见,友好发展仍将是中日关系的主流和基本走势[1]。
但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日本走向政治大国步伐的加快,中日关系的发展难免出现矛盾和分歧,甚至不能完全排除在特殊时期、特殊问题上陷入局部对抗的可能。
一、中日经济合作的三大支柱1. 双边贸易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一直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主要直接投资国,同时又是中国政府间资金合作的主要伙伴。
到2003年为止,日本是我国连续11年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2004年欧盟和美国分别上升为中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下降为第三大贸易伙伴。
相反,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目前,日本的国际贸易占GDP 比重为30%左右,中日贸易额为3000 多亿美元,占日本国际贸易总量约20%,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对象国,而且近年日本一直保持对华贸易顺差。
2.直接投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此后形成了三个高潮。
第一个高潮是80年代初对经济特区的投资;第二个高潮出现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投资波及到整个沿海一带;第三个高潮出现在2000年以后,其背景是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2]。
到2004年底日本累计对华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达461亿美元,约占我国引进外资总量的9%左右,超过欧盟25国对华累计直接投资的总和。
另外,中日在生产领域分工合作进展也非常迅速。
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中日关系浅谈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题目: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院系名称:管理学院专业班级:电子商务学生姓名:学号: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中日关系浅谈“两千年交往,半世纪仇怨”,这两句话曾是中国人与“一衣带水”的东瀛邻国关系的概括。
处理同日本的关系,在中国对外政策中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中国和日本是隔海相望的近邻,又是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中日两国“友好则互利,交恶则两伤”。
中日关系的好坏不仅关乎中日两国人民的福祉,同时也关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看待中日关系,容易出现情绪化倾向,而现代化社会对思维的要求恰恰是理性化。
在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下,必须以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处理好对日关系。
回顾中日关系,可谓密切交往与深仇血战相互转换,其内在的决定性因素是力量对比。
中日之间关系悠久,经历了“中强日弱、日强中弱”,近些年才转入“两强并立”。
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两国人民大约在距今二千多年前,就建立了交往关系。
汉朝时的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较高,中日两国人民间最初的密切交往,就是在汉族的经济、文化影响下实现的。
自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发展总体顺利,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友好交流与互利合作不断取得进展,给两国带来重要利益,也为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后,中日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日两国高层互访和接触频繁,特别是1998年底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了成功的国事访问。
1999年7月,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对我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双方再次确认了江主席1998年访日时达成的一系列重要政治共识。
2000年10月朱镕基总理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进一步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深化了互利合作,事实上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然而,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美日以压制中国为共同战略目标的同盟关系的确立,日本在各个方面日益右倾化,并加快了军国主义的步伐。
随着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其对华政策也渐趋强硬。
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引言中日经贸关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经历了起伏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地缘政治和经济变化的推动,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探讨当前中日经贸关系所面临的挑战,并分析其中的机遇。
挑战1.政治因素与历史遗留问题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因素和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是中日经贸关系的主要挑战之一。
尤其是二战期间的历史问题,包括对日本侵略行为的否认以及侵华战争的对待等,依然是两国关系的痛点。
这些政治因素对经贸合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地缘政治影响中日两国均处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因素对经贸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例如,日本与美国的紧密关系以及中日台海之间的复杂局势,都对中日经贸关系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3.市场准入问题市场准入问题是中日经贸关系中的另一个挑战。
虽然两国在彼此市场中有一定的经贸合作,但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市场准入问题也逐渐凸显。
特别是在一些敏感领域,如汽车、电子等,中日两国仍存在一定的贸易壁垒。
4.贸易摩擦中日经贸关系也面临着贸易摩擦的挑战。
双方在一些领域存在竞争,例如高科技产品、农产品等。
这种竞争有时会演变成贸易争端,对双边经贸关系造成一定的冲击。
机遇1.经济互补性中日两国在经济结构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这为双方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机遇。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而日本在高科技、汽车制造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双方在加强经贸合作的同时,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2.区域经济一体化助力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中日两国面临着更广阔的机遇。
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而日本十分重视东亚经贸合作。
两国在推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3.金融合作潜力中日两国的金融合作潜力巨大。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发展,中日双方在资本市场、金融产品开发、投资合作等方面有许多机遇。
双方可以通过金融合作加强经济联系,推动经贸关系提质升级。
4.合作共赢的需求现今世界面临着去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合作共赢的需求。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观察新世纪之初日本的发展态势,不禁使人想起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森岛通夫1999年在《日本为什么将会没落》一书中作出的预言。
他认为,正是20世纪后半期日本发展的成功带来了现在日本无法逃避的失败,在21世纪的后半期,日本即使尚能保持一定的经济水平,也将会变成一个没有影响力的软弱无为的国家。
森岛的预言已经开始被事实所印证。
关于当前的日本政治自20世纪50年代始,和平、民主与独立就是日本国民争取的目标。
时至今日,仍不能说这一目标已经真正实现。
在当前日本国家政治领域的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何种选择,对日本能否真正实现上述目标,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事务发言权至关重要。
(一)政治的民主化2001年4月26日,森喜朗终于挂相印而去。
然而,回顾2000年4 月5日森喜朗上台执政一年来的前前后后,其“政绩”似乎除了让日本政府背上了更多的债务外,就是“错话连篇”,“神之国”一类“失言”不断,使其因继承小渊一手操办的冲绳峰会而得到的较高的支持率一路下跌,尤其2001年2月10 日美国攻击型核潜艇格林维尔号撞翻日本爱媛号渔业实习船事件发生时,森喜朗作为国之最高权力者无视民之死活而沉迷于高尔夫球的表现招致日本国民的强烈不满,2 月末其支持率已降至6%—8%。
虽已山穷水尽,森首相却仍对民怨众怒俨然不知,用歪理诡辩自我安慰,说什么“我接到的电话都是鼓励我继续干下去的”、“接到撞船的消息后我已经指派人去进一步调查了”云云,在国民已对其完全丧失信心、舆论传媒纷纷猜测其下台时日的严重环境中,仍坐在首相宝座上发号施令两月有余,并代表国家权力去美国访问,对日本的国家政治运营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有日本学者称,作为首相,尽管面对如此不利环境,但只要他本人不言辞职,则别人不会逼迫他辞职,这就是当代日本政治制度的一大弊病。
由此想来,日本国民的全体意志如何在国家政治中得到反映?日本的政治民主究竟是全体国民的民主,还是首相一人的“民主”?抑或自民党一党的“民主”?日本人常说的“日本政治三流”再次得到很有说服力的验证。
中日经济关系的困境与出路
中日经济关系的困境与出路外交学院国际经济系江瑞平内容提要:中日关系在经历了“政热经冷”、“政经双热”、“政冷经热”三大阶段后,目前又陷入了“政经双冷”的困境。
目前中日经济关系的“转冷”,主要表现在中日贸易增长明显减速、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相对萎缩、日本对华经济援助急剧减少、中日经贸摩擦连续不断和中日经济合作明显滞后等方面。
同时也应看到,围绕中日经济关系,近期也开始出现一些有利因素,有望推动中日经济关系走出困境。
中日双方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日经济关系尽快走出困境。
关键词:中日经济关系政经双冷有利因素对策中日关系深陷困境。
关于目前中日关系的困境,各界多用“政冷经热”来描述。
实际上,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化与国际经济政治化趋向不断强化,国际政治关系与国际经济关系的融合与互动El趋明显的背景下,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势难避免因政治关系持续冷淡甚至Et趋恶化丽导致的消极制约与恶劣影响,从而出现“转冷”迹象。
其结果必然是中El关系在经历了数年的“政冷经热”之后,进一步陷入“政经双冷”困境。
目前中日经济关系的“转冷”趋势,已在构成中日经济关系主体内容的许多重要层面凸现出来。
但同时也应看到,围绕中Et经济关系,近期也开始出现一些有利因素,有望使中日经济关系趋于好转。
中日双方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日经济关系尽快走出困境。
I一陷入“政经双冷"困境的中日关系IIIIII●●●■●■■●■■■●■■■■■●●■■●■■■■■■■_中日关系包含丰富内容,其中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构成两大主要层面。
若从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这两大层面来考察中日关系的总体态势,并用“热”或“冷”分别来形容中日关系发展的稳定或波动、顺畅或停一6l一口日本学刊2006年第1期滞、扩展或萎缩的话,可以发现,中日关系在经历了“政热经冷”、“政经双热”和“政冷经热”三大阶段后,目前又步入了第四个阶段——陷入了空前严峻的“政经双冷”困境。
(一)“政热经冷”阶段1972年中Et邦交正常化之后,双方在《中日联合声明》指导下,政治关系全面发展、不断趋热,到1978年中日又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
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前言:近几年来,当中日两国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时,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期间的反差愈来愈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关系进行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很微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中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当前中日关系,理性抒发爱国热情,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着虑的问题。
下面代表我个人了看法,发表我对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
一、中日关系的回顾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两国两千年交往的历史中,我们曾受到不堪回首的严重的欺凌与侮辱,但这同时,我认为我们应该看到,中日在冲突与就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启示和收益。
日本于1868年明治维新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侵略的道路,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占领了台湾,日本侵略中国半个世纪,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日本侵略军在侵华期间,凶恶、残暴地杀害了无数中国军民。
但是中国共产党一直把日本广大人民同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加以区别,并且采取了有巨大魄力和深远战略眼光的政策,对日军俘虏非但不杀,相反给予优待,对他们进行教育改造。
日本共产党在国内英勇地开展了反对日本侵华的斗争。
1940年日共中委野坂参三到延安,协助我党对在华日军俘虏进行思想教育。
不少经过教育的人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1955年推动中日复交的尝试。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民间要求对华友好、开展贸易的呼声很高,日本成立了日中友协等一大批友好组织。
毛主席决定对日本采取“着眼于人民、寄希望于人民”的战略思想,周恩来总理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并亲自出面做了大量日本各界人士的工作。
这成为新中国对日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
1952年3月,日本帆足计等三位前国会议员不顾美国禁运和日本政府阻挠,绕道来到中国,双方签订了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金额3000万英镑,打开了中日交往的大门。
论当代中日关系及发展现状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要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日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中日和平,则东亚平安无事;中日矛盾激化,则会危及世界和平。
两国关系何去何从,是对两国政府与人民智慧的考验。
搞好中日关系将有利于中日两国政治互信、安全保障、整体合作和东亚和平稳定;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外交方针的展开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维护。
【关键词】中日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1.中日关系现状1.1合作近些年来的中日关系有不可否认的突出成就,最大的成就是中日之间的经济互惠,由于中国与日本天然的地理环境,使得两国形成了一衣带水、互相依赖的经济发展关系,而且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日两国政府都极为重视民生对于本国政治的重要性,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作是执政合法性的基础之一,所以两国都特别重视经济水平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提升,从而为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基坚实的基础,这是两国之间经济交往密切并且持续升温的根本原因。
其次,由于经济上的这种依赖关系,中日之间在政治和军事上基本上保持了最大的克制性,因此虽然中日摩擦不断,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政治军事冲突,这也应该看作是中日关系的一个成绩,并且我们还应在未来继续将这一成绩加以保持。
最后,中日民间持续交往,形成了互相交流的常态化趋势,在文化、旅游、留学生以及友好城市等诸多方面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交流交往活动,逐渐培育了较为良好的交流模式,这也是中日关系近些年来所取得的成果。
这些成绩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1.1.1经济两国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合作原本不乏亮点:东京和上海启动了日元和人民币直接兑换交易,日元也因此成了继美元之后第二个直接与人民币兑换的国际货币,2012 年 6 月,日本购买103 亿美元中国国债,也是发达国家与中国首次签署此类协议,有利于推动两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减少对美元储备的过度依赖,中日经济联系也因此进一步加深。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及影响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及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日两个亚洲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日两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其间的关系对于地区和全球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对地区和全球的影响。
一、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中日关系在经济合作方面具有重要性。
首先,中日两国的经济总量庞大且互补性强。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日本则在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两国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
其次,中日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根据统计数据,中日贸易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
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仅有利于拓展市场,促进产业升级,还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就业。
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共赢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福祉。
最后,中日合作对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影响。
东亚地区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日两国的合作可以为地区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
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将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政治交流的重要性中日关系在政治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性。
首先,中日两国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其政治关系的稳定与良好直接关系到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对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其次,中日政治交流有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互信和友好。
两国在历史和领土等敏感问题上存在分歧,通过政治对话和外交交流,可以加深相互了解,减少误解和猜疑,从而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最后,中日政治交流对于解决地区和全球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日两国在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贫困等全球性问题上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双方可以通过政治交流加深沟通,促进共识的形成,推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三、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中日关系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性。
首先,中日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当代中日在经济与政治关系方面分析对于当代中日在经济与政治关系方面分析【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无论是政治的影响力、军队的综合实力、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的经济总量等都有了质一般的飞跃。
而且随着中国的GDP一跃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故与日本间在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合作与分歧也会日益增多。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联系来分析两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中日经济中日政治中国与日本的不仅在地理位置上隔海相望,而且两国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
例如早在秦朝,秦始皇就派使臣徐福去日本寻求不老药;隋唐时日本多次遣派使者来华进行学习,并在归国后在本国进行仿中国的维新;到近代,随着日本的崛起,日本对华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现代,中日之间又重新的把两国关系正常化,并让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和谐发展;而当今,随着中国经济的一度反超、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日益加剧、中日间在领土主权问题的矛盾不断深化、让不少国人感觉仿佛中日之间已由朋友变成了敌人,可事实的确如此么?一、历史上中国与日本在人们常用的词语中,“一衣带水”仿佛是中日两国的专用词。
它不仅形容两国之间地理位置的接近,同时也形容两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关联性。
由此可见两国之间影响之深刻。
事实也真实如此,在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无论是从在其国内的任何方面都是“参照中国的模式”进行模仿(例如:大化革新),研究中国强大的原因,并逐步趋学习。
而到了近代,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中国自身的闭关锁国,使两国的实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至于有了后来日本为了打破自身自然资源匮乏及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的满足而有的甲午海战和日本对华的侵略战争。
并自大的妄想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海外殖民地。
而当日本战败后,中日两国经历了冷漠、接触最后又于1972年中日之间才再次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之后的两国相互扶持,互帮互助(例如:中日间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国免去日本的战争赔款、日本为了帮助中国更好的进行改革开放,于19979年开始对中国政府进行政府开发援助(ODA)等)。
由此可见在历史上中日之间虽然有是会有些不愉快的矛盾,但是总体上看中日两国还是在相对和谐互助的情形下健康的发展。
二、如今的中国和日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随着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两国间的交往日益密切,无论是从两国的政治利益还是经济利益的需求来看,如今的两国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分割。
最新的数据就显示,如今中国是日本的第一进出口过,而日本则是中国的第四大进出口国。
两国间的联系与相互依存性日益增加。
在两国国内有大量的两国合资企业在运行,中国有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自然资源可以提供而日本又有很多世界领先的科技技术在为这些企业服务。
每年两国有大量的留学生、政府人员、专家学者以及游客等群体在两国间进行着文化的交流、技术的革新、经济发展、政治的互利互助以及旅游等活动。
例如:2004年中日间往来人数突破400万,贸易额突破1600亿,正式签署协议的友好城市超过300对,在日留学生7万余人(占日本留学生总数的70%),而如今的数据可能已经是这个数据的几倍了!而日本呢?仅日本的大板港口的进出口货物中60%左右是与中国有关的,而其他的40%才是面向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
仅关西国际机场每周飞往中国的航班就多打121个班次。
而且双方还在2010年达成协议,将两国间的航班增加20%,同时运货量翻倍。
如果不是最近发生的购岛风波,中日之间的40年建交活动还会如期举行,还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决策和协议会产生。
进一步推动两国的发展。
三、中日近几年间总会发生摩擦,其间原因何在?近几年来中日之间的矛盾与摩擦不断,日本首相和过会议员不断的去参拜靖国神社,日本部分地区教科书篡改侵华历史,日本右翼分子否认侵华战争及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中日之间的海岸线划分分歧,中日钓鱼岛问题,中日军力发展及美日同盟问题、日本想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以及最近几个月日本上演的购买钓鱼岛并使钓鱼岛国有化等问题。
为什么中日之间会有如此多的矛盾?原因何在?(一)、不反思历史、承认历史,而是篡改历史日本首相和过会议员不断的去参拜靖国神社里的二战甲级战犯、日本部分地区教科书篡改侵华历史、日本右翼分子否认侵华战争及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的实质就是在日本总有一部分人不想承认二战历史,不想正视这段历史。
但是历史不是谁都可以篡改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视历史,去反思这段历史。
虽然我们是战胜国,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下为什么当初日本要侵略我们?难道只是因为我们的资源比日本多么?我们的政治模式和政治制度以及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就没有问题了么?现在我们是战胜了,但战胜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应该反思自己并考虑如何积极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让他人无法入侵呢?而对于日本呢?与其否认历史不如承认历史,承认先辈所犯下的错误,从中吸取教训,和平发展自己。
不用他人,日本自身的历史就证明,只有和平发展才是发展自己的最佳方式。
例如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智维新,日本战后复苏是30年就是在和平的条件下完成的。
而相反的日本自乱的战国时代,以日本军国主义为代表的法西斯侵略战争等所对过交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所带来的后果都不是社会一切都停滞不前,而是倒退。
而这一切日本不应该自我反思么?一个二战的发起国,不认真的对待历史,不去反思,相反还在篡改历史!试问就这一点又会有哪一国家敢让你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二)、两个国家间的领土主权问题,不如先搁置争议中日之间的海岸线划分分歧、中日钓鱼岛问题等事关两国领土主权问题,与其像现在这样不断的把矛盾激化不如先放下这个问题,搁置争议。
引用邓小平的一句话:现在我们这代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先放下来,搁置争议,从中日发展的大局出发,这些问题留给那些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子孙来办。
事实也的确如此,像最近,与其两国由于迫切想解决两国问题从而导致矛盾激化,不如把问题放下来,让历史事实与客观实际和有能力解决此事的人来解决不为更好?现在相互争执是大陆架划分还是平均线原则,钓鱼岛马上就说是该归谁的么?两国一旦闹僵了对谁都是没有好处的,不是么?(三)、和谐健康发展,不要总卷入第三方,打错了算盘成了别人的马前卒钓鱼岛到底是谁在钓鱼?试问当初中国如何丢的钓鱼岛,日本如何得到的钓鱼岛?其间都一定绕不开一个国家——美国!与其说是中日相争钓鱼岛不如说是美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在两个日后对手间预先放好的矛盾点以此来相互制约两国的发展,同时巩固自身的霸主地位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当你我双方出现问题时他还出来充当“老好人”左右周旋,目的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保持紧张局势,不使矛盾扩大化。
同时,美国积极联合亚太地区国家,尤其是日本,形成战略同盟,并设定几个假象敌国。
例如前苏联和现在的中国。
名义上是为了保护亚太地区安全,实际却是在亚太地区保存自身军事力量的存在,以此遏制亚太地区国家军事实力的发展并巩固其在亚太的战略地位和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
例如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的国防和军事实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由此便有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开始吹鼓中国威胁论等。
以此来刺激邻国开始与美国等国家进行军事联合,并且进行自身的军队实力盲目扩充。
试问,首先中国很早就表明中国永不主动侵略任何国家,而且从历史上看中国也的确如此,所以对于像日本这样的邻国其实并不必担心中国的发展。
其次,即使要适当的进行一些相对应的军事扩充,但是你们有必要的由于“某些国家”的吹鼓而盲目的扩张军力,其结果必然会导致财政上的压力还有过度发展导致的经济疲软,而实际便宜的只有那些军火商还有巢中军火商和这一切舆论的制造者——美国。
由此可见美国的这些做法的目的就是让我们鹬蚌相争,而他渔翁得利!这样好使得美国在亚太的利益达到了最大化。
因此,本人认为在像中日这让的邻国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清醒两国的根本利益与目的的所在,从两国的实际利益关系出发,不要被他国或他人的舆论是自己被其左右。
否则利益受损最严重的就是自己。
四、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日本有哪些可借鉴之处?(一)、逐渐施行农业改革,让科技更好的融入现在的中国农业,虽然早已满足自给自足。
但是,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还是在使用密集型的家庭种植。
同时,在过程中没有实现高密集型的自动化种植和高技术的种子培育等具有科技含量的融入。
首先,大量的家庭种植虽然有这精耕细作的好处,但是他却极大的束缚了很多农村劳动力。
如果我们能够像日本一样施行土地整合、承包。
这让不仅可以让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得到释放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由于大量土地的整合也可以使自动化的产业模式得以种植,提高效率。
其次,中国现阶段的农业自动化和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还都很低,我们要像日本一样在这两项上得以提高和应用。
使科技更好的服务与我们的生活。
第三,为了能保证以上两点及其他问题更有效的解决,笔者建议中国的“合作社”多借鉴一些日本“农协”的成功经验并且结合我国国情更好的应用于我国的广大农民。
(二)、产业结构转型和产业集群化发展当前中国的产业结构还是低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很多的相关联的产业间还会有一些像地理位置不同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日本在战后恢复期的发展方式,随着民众发展需求的需要大力发展、创新,同时还需要加大在科技上的投入并对于相关连产业之间整合或合作时提供便利条件。
力争让我们国家的人口红利消耗殆尽前完成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让我国的产业结构又浪费资源的劳动密集型成功转换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高科技产业,并使产业可以像日本一样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三)时刻关注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莫使经济发生严重震荡如今的中国经济虽然发展势头强劲,并一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脆弱的。
我们要反思日本从8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停滞不前的原因和启示。
我们不能不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就随意听信他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从而使自身经济产生过多泡沫,要注重质的积累;不能在强国的联合下重演当年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和《巴沙尔协议》等的后果。
因为无论我们触动了其中的那一环都可能再次上演日本经济“逝去的30年”的悲剧。
甚至更惨的让我们的经济可能回退回改革开放前。
因为包括美日在内的资本主义强国无论是从个人利益还是自身制度本质上是会阻拦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崛起。
尤其是美日两国,一个是为了自己利益对当年连作为自己的膀臂的日本都能下黑手的美国和一个保持世界第二几十年的日本,这种阻拦可谓更甚。
所以我们对自己的经济要处处小心。
(四)保护环境,低碳发展低碳环保无疑是当前世界的共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合理使用能源,保护环境,无疑要有很多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