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草原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精品课件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对草原的生态环境、民族风情进行了解,学习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型,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优美词语、句型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草原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导入新课。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指导阅读技巧。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讲解重点字词,进行书写指导。
4. 句型学习: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优美句型,教师指导仿写和运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草原的生态环境、民族风情,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原》2. 主要内容:草原风光、民族风情、环保意识3. 重点词语:辽阔、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洒脱4. 重点句型: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和优美句型。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
(3)思考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业答案:(1)见课本附录。
(2)例文:草原上的风景如画,一碧千里,让人陶醉。
牧羊人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洒脱自如。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草原的热爱程度较高,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PPT课件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小丘 那些
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
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
入云际。
渲染
勾勒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 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 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 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遇到有难度的 词句多读几遍。
xuàn
yū
bō lí jīn
渲染 迂回 玻 璃 襟飘带舞
hóng
tísèjiāo来自彩虹 马蹄 羞 涩 摔 跤
细读课文: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 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 住这些景物写?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感受草原风光美
联欢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 了民族舞蹈。
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激情
迎接
盛情
相见
尽情
款待
深情
联欢
热情
话别
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 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手握着手,那样热 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蒙汉情深何忍别,
(2) 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 可以看出?
迎客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 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 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相见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 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待 客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酷爱草原、酷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练惯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悟课文中对事物静态与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绽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详细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依次,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依次,探讨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宽阔的草原。
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别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沉情意。
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栩栩如生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与动态。
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与今日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
学习闻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
而且要仔细学习作者是如何依据自己的视察与感受对事物进展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详细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1.草原的风光是怎样的?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状况。
1.老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画、迂回、鄂温克、天际”,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用水墨或淡的色调潮湿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
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
勾画: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
迂回:曲曲折折,来来回回地环绕。
祁连县四小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组 1《草原》知识要点归纳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重点教学三、四两大段,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准备复述第—天挑煤的主要经过.教学过程一、1.指名感情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查字典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动身挑煤,板书)二、1.抽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三、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课后题3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四、课时小结。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3、4题。第三课时教学要点教学最后两小节。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简要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学过程—、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词语。二、课文最后两小节,提问: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第二天挑煤)板书.三、提问课后题1。先明确主要内容。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分辨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四、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五、归纳本课的中心思想。(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形成完整的板书。六、课堂小结.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附课文板书: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草原》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文章结构分析等。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13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 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会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美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问题,思考课文主要描述了哪些内容。
3. 课堂讲解(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重点词语。
(2)教师逐段解析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针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句子解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课文朗读、句子仿写等练习。
5.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原》2. 重点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奇丽的小诗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思考课文描绘了怎样的草原景色。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我心中的草原》的作文。
2. 答案:(1)课文描绘了一幅辽阔、美丽、充满生机的草原景象。
(2)作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草原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后,通过作业设计,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关于草原的资料,了解草原的地理、气候、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
•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迂回的, 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河!
•把河比喻成带子,写出了河的清澈 与回旋的样子,生动形象。 用感 叹号说明人们见到如此美丽的河的 赞叹,同时说明河在草原的重要性。
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人美?
欢迎远客
人
亲切相见 喜迎远客图 2自然段
美
热情款待 主客联欢图 联欢话别
人
景
美
内蒙古自治区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 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
草 原 的 天 空
小丘柔美.
老舍: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北京人。中 国现代著名小说家、 戏剧家。被称为“人 民艺术家”
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龙须沟》《茶馆》
《草原》选自《内蒙风光》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会的 字词同桌相互交流。
男女老少 : 迎宾的人多 各色的衣裳:对客人的尊重
像被一阵风吹来的、群马疾驰: 迎客心情的迫切、性格豪放、待客热情、作者的激动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 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服饰的美丽、鲜艳)
(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 把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比作彩 虹。)
tǎn xuàn lè yín yū jīn tí
毯 渲勒 吟 迂 襟 蹄
mào jū xiū sè jiāo piān yá
貌 拘 羞涩 跤 偏涯
明朗 绿毯 渲染 勾勒 境界 低吟 回味
洒脱 迂回 鞭子 马蹄 礼貌 拘束 羞涩
摔跤 偏西 天涯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鄂温克
lè( 勒令 ) 勒
草原优秀说课稿
草原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草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草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走进西部”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西部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历史文化。
《草原》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访问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佳作,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素材。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是,由于学生对草原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文中所描绘的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认识 4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及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
(2)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及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ppt课件教学设计
这篇文章是走进西部这个专题研究中的第一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漂亮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畅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隆重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炼的语言风格,有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体面与民族风情,体味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味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起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夸姣体面和风俗世情,体味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味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课文第1、 2 自然段。
感受蒙古的夸姣体面和风俗世情,体味作者的表达方法。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2 课时。
1、课前要求同学们采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漂亮的草原的体面片和能抒发漂亮辽阔草原歌曲。
第一课时1、读写并理解“渲染、翠色欲流、奇丽、柔美、茫茫”等词语。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在感情诵读、展开想象、自主感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感受草原的漂亮可爱。
体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领悟语言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抓住草原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漂亮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体面或者民族特色的歌曲。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草原》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进行赏析,以及学习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涉及的章节为第三单元《自然与风光》的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提高语文素养。
3. 学习课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例题等。
2. 生字卡片:用于学习和复习生字。
3. 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的美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引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件,学习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引导学生学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修辞手法的应用,并进行示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草原》2. 生字:草原、一望无际、骏马、牛羊、牧民、热情等。
3.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修辞手法,发挥想象力,完成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文章,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课件课件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22课,详细内容为:课文《草原》的阅读理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草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词、生僻字以及长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草原特点的把握,以及作者情感的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注生词、生僻字。
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词、生僻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语法和写作技巧的分析。
5. 随堂练习:针对课堂讲解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6.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草原的特点,以及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7.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板书设计1. 草原2. 主要内容:草原的特点:辽阔、壮美、生机勃勃作者情感:热爱大自然优美词句:绿草如茵、一望无际、牛羊成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绘制草原美景图。
仿写课文中的一个段落,描述自己喜爱的大自然景色。
2. 答案:作业一:无固定答案,以学生自己的理解为依据。
作业二:示例:我喜爱家乡的秋天。
那时候,稻田里的金黄稻谷随风摇曳,好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天空湛蓝,白云飘荡,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课后题答案
《草原》课后题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答:“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答: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
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答:“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
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涯,边际。
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课件课件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课件课件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草原》。
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描绘了草原的壮丽景色和草原上人们的生活状态。
课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形象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和蒙古族人民的风情。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尊重。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草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翻到课本第23页,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草原》这篇课文。
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草原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状态。
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课文中的生字词含义,以及课文的主题思想。
三、生字词学习(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例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字词的用法。
四、课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作答。
这些练习题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等。
五、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课堂内容进行小结,然后布置作业。
作业可以包括让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和完成练习题等。
板书设计:草原生字词课文大意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草原》两遍,并背诵第一段。
2. 抄写生字词。
3. 完成练习题:(1)填空题:《草原》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上人们的生活状态。
(2)选择题:下列哪个词语可以替换课文中的“草原”()A. 草地B. 草原C. 牧场D. 草原(3)简答题:请简述课文《草原》的主要内容。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是《草原》。
本课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描写大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的赞颂。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并流露出惊喜、赞叹之情。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作者在草原上看到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讲蒙古族主人热情好客,使作者深受感动。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原、德、卓、英、任、重、道、貌、似、舞、勤、群。
要求会认的字有:蒙、似、谊、责、畜、幕、引、论、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天底下,一
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 是绿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 勾勒 渲染 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流入 翠色欲流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 的大花。 白色的大花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 诗。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涯:边际。天涯:天边。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 间的情谊很深,不忍心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 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 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 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 原,到处都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 难分难舍。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 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 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 原,到处都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 难分难舍。
板书设计:
风景美 天空 小丘 大地 羊群
迎客 待客 联欢 话别
人情美: 热情好客
{
景
空气清 天空明 颜色美 线条柔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依依话别图
默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 哪些景物? 2.作者写出了草原怎样的特点?运用了 什么方法?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 天空 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天底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 下 (中心句) 四面 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小丘 平地 羊群 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 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 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 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 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 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 骏马和大牛 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 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
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 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拟人)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 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 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增强了草原 风光的感染力。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 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 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 流,轻轻流入云际。 (比喻) 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 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天 涯 碧 草 话 斜 阳
深情话别
蒙 汉 情 深 何 忍 别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涯:边际。天涯:天边。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 间的情谊很深,不忍心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 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洒脱 迂回 鞭子 马蹄 礼貌 拘束 羞涩
摔跤 偏西 天涯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鄂温克
明朗 :光线充足;明亮
(晴朗)
迂回 :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回旋)
(大方) 洒脱 :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回味:在回忆中细细体会、玩味。 (品味)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拘谨) (大方)
远方迎客 握住不放 热情款待 尽情联欢
人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 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 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 声音,也看不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 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 玻璃的带子——河! (比喻,解释说明)牛羊 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草原的辽阔,安静,河流,牛羊,马群)
1、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 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2、“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 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古 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阅读提示: 1.找出你欣赏的句子。你欣赏的句子描写了草原的 什么美?它让你想象到了哪些景象? 2. 这些句子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美 表达出来。
tǎn
xuà n lè
yí n
yū
jīn
tí
毯
mà o
渲 勒
jū xiū
吟
sè
迂
jiāo
襟
蹄
piān yá
貌
拘
羞 涩
跤
偏 涯
明朗 绿毯 渲染 勾勒 境界 低吟 回味
景
草 原
人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北京人。中国现 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龙须沟》《茶馆》 《草原》选自《内蒙风光》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会的 字词同桌相互交流。
2.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描绘了哪几个画面 ?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 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1.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2.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3.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 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4.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 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 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 流,轻轻流入云际。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 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 这些描写运用比喻等方法细致入微,形神兼 备,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 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草
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 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 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 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 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 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既使人惊叹,有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 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 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一碧千里: 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 翠绿的颜色好像要流淌出来一样。 翠色欲流: 欲:好像或将要,
mēng (蒙骗)
蒙
hà o hǎo sì 似
(好客) (好事) (似乎)
mé ng (启蒙) 好
měng (蒙古) há ng (同行)
行 xí ng (行动)
shì (似的)
(事情发展顺序)
1、想一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抒情的方 法?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 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 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 的小诗。”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 留恋之情。)
热情好客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 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 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 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 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 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 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 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 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 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 我们飞过来。 (服饰的美丽、鲜艳)
(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 把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比作彩虹。)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不大一会 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 酒。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 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 们表演了民族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