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二) 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 Word版含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二)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滨州期

中)有学者统计,西汉一代共任用宰相五十六人,其中布衣出身者有三十三人,占59%,功臣世家富豪出身者十五人,占26.7%;外戚出身的七人,占12.5%;宗族出身的一人,占1.8%。这

说明( )

A.汉代打破了世卿世禄制

B.选官用人关系到朝代兴亡

C.察举制推动了社会进步

D.布衣出身更适合国家治理

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宰相出身的多样化,打破了原来的贵族世卿世禄制,故A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宰相的来源,不是察举制,故C项错

误;材料中仅涉及宰相的出身,并未对其进行评价,故D项错误。2.(2019·临沂期

中)下表为西汉末年至南北朝末期地方机构设置(单位:个)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

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受到挑战

C.疆域扩大导致机构逐渐增加

D.州郡数量膨胀影响行政效率

解析:选A从表中可以看出西汉末到东汉中叶,州、郡数没有大变化,县/侯国数在减少,

说明这一时期西汉的王国问题已经解决。西晋短暂的统一,加强了对各地控制,州、郡数增加。南北朝末期随着统一的进程,州、郡数增加。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

故A项正确。3.(2019·石家庄期

中)以下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

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

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

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选官标准之一,并非唯一,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贵族政治的稳定,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得知,到东汉末年察举制在实践中出现了问题,故D项正确。

4.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

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愈用愈大。这反映出汉代( )

A.承继秦制,“国”与“家”同构

B.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根基

C.皇权至上,缺乏有效制约体制

D.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

解析:选A“尚书”本是掌管汉代皇帝文书的,后来职权越来越大,这与秦朝九卿中少府等官职类似,既是皇帝私臣,又是国家官员,体现了家国同构,故A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三省体制奠定了三省六部制的基础,故B项错误;尚书权力的扩大是皇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从侧面反映出汉代皇权受到相权制约,故C项错误;尚书权力的扩大是政治变革,故D项错误。

5.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颁布新规:兵士罢归家乡,在战乱中聚保山泽的人各归本土,恢复官爵、田宅;因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免为庶人;抑制商人,或轻田租,十五税。这些规定旨在( )

A.限制土地兼并B.恢复农业生产

C.增加赋税收入 D.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选B材料所述这些内容能够保护农民土地,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恢复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或轻田租,十五税”这项措施无法增加赋税收入,故C项错误;A、D两项材料均无从体现,排除。

6.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解析:选C三则材料中仅一则提到“土牛”,故A项错误;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率妻子,戮力耕桑”“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反映了男女家庭农业生产模式,故C项正确;材料中“妻子耘于前”等主要反映了耕作,没有涉及女织,故D项错误。

7.下图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著短衣者,一人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

A.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

B.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

C.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D.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

解析:选C由材料“东汉”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小农经济,自春秋

战国时期逐渐形成,故A项错误;封建社会早期封建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故C项正确;由于土地私有,地主

大量兼并农民土地,故D项错误。

8.下表为东汉时期某农书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

A.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兴盛

B.政府严格控制手工业发展

C.民间纺织业具有一定规模

D.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稳定

解析:选A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得知根据季节的要求做相应的任务,从而自给自足,结合题干的时间“东汉时期”,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命令的主体是政府,而且材料中还有“培筑垣墙”这一工程任务,故B项错误;材料中虽然提及纺织业,但无法看到形成规模,故C项错误;东汉时期豪强经济发达,对中央集权构成一定威胁,故D项错误。

9.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解析:选B原始儒学中的“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君的地位大于民的地位,不再以民为本,故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10.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

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

解析:选D材料强调“善”受之于天,王秉承天意,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故D 项正确。

11.(2019·长沙一中月考)汉末灵帝熹平四年,汉政府曾将儒家经典刻石立于洛阳太学,即“熹平石经”。其字体全是工整的隶书。曹魏时,又增加了《尚书》《春秋》二经的“古文”本刻石,世人称为“正始石经”或“三体石经”。由此可见,自东汉以后( )

A.儒学开始确立正统地位 B.古文经的影响力扩大

C.官方意识形态发生突变 D.儒家分化出不同流派

解析:选B西汉汉武帝时儒学即已确立正统地位,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汉末时“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