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材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PPT3)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PPT3)](https://img.taocdn.com/s3/m/be3c005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3.png)
进行考核
在培训过程中或结束后, 对学员进行考核,记录考 核成绩。
分析考核成绩
对考核成绩进行分析,了 解学员的学习成果和薄弱 环节,为后续培训提供改 进方向。
培训反馈与改进
收集学员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收 集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了
解他们对培训的看法和需求。
分析反馈意见
对收集到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 识别出培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操作考核
总结词
对学员的操作技能进行考核,确保学员具备合格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详细描述
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对学员进行操作考核,评估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 平和安全意识,确保学员具备从事工作的能力。
01
培训效果评估
问卷调查
制定培训效果评估问卷
01
根据培训内容,制定一份包含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问卷
本知识和规定。
实践操作
通过模拟演练、实际操作等形 式,使员工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和应急处理措施。
互动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 式,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 作,提高培训效果。
考核评估
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形式, 对员工的培训成果进行评估和 反馈,以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
方式。
01
职业健康安全知识
职业病预防
04
职业病种类:常见的职业病包括尘肺病、职业中毒、 肌肉骨骼疾病等。
关于安全操作规程的问题
01
总结词: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及 注意事项
02
详细描述
03
04
安全操作规程:包括设备操作 规程、作业指导书等,确保员
工了解并遵循。
注意事项:强调不遵守安全操 作规程的后果,加强员工安全 意识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演练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0275484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8.png)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ISO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第一部分:介绍ISO 45001标准的背景和目的ISO 45001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一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其目的在于为组织提供一套可遵循的指导原则,以实现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ISO 45001 的出台旨在协助组织预防和减少工作相关伤害和疾病,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二部分:ISO 45001 标准的要求ISO 45001 标准要求组织建立和维护一个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这个体系应根据组织的特定需求进行定制,以确保其与组织的业务活动相协调且有效运作。
2.1 职业健康安全政策:组织应制定和沟通一份职业健康安全政策,明确其对职业健康安全的承诺,并确保该政策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2.2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计划:组织应设定可衡量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并制定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这些目标和计划应与组织的业务活动相一致,并提供资源来支持其实施。
2.3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组织应建立一套适当的程序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这些程序应确保风险的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内,并持续进行监测和改进。
2.4 职业健康安全监测和改进:组织应定期监测和测量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确保员工参与体系的运行和持续改进,并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
第三部分:ISO 45001 标准的实施方法3.1 认识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组织应通过合适的方法,例如风险评估、危险识别或历史数据分析,来识别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了解和认识这些风险是制定有效控制措施的基础。
3.2 管理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组织应建立一套整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对风险进行管理。
这包括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程序,以确保风险得到适当控制和减少。
3.3 培训教育和意识提升:组织应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对职业健康安全的意识和理解。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培训教材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b5ea61b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e.png)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培训教材第一章介绍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是一种为了保护员工安全和健康的管理体系,它通过建立一套标准和程序来规范、管理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工作。
本教材将为您介绍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基本概念、目标和要素。
第二章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基本要素2.1 政策和目标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政策和目标是组织对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承诺和目标,它们应该与组织的价值观和战略目标相一致,并且被高层管理层明确传达给所有员工。
2.2 组织和责任一个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需要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工。
管理层应指定职责,确保各级别的责任人明确其职责,并向员工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来履行这些责任。
2.3 培训和教育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组织应该制定培训计划,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性、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
2.4 事故和危险源控制事故和危险源控制是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的关键环节。
组织应该通过评估和管理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以降低事故和职业病的风险。
2.5 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组织应该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来跟踪和评估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有效性。
基于评估结果,组织应不断改进和完善体系,以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第三章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内容3.1 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培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培训是培养员工对工作环境中潜在危险源和风险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掌握必要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培训。
该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健康安全政策、紧急情况应急预案、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3.2 职业健康安全操作培训职业健康安全操作培训是为了让员工了解和掌握工作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控制措施,以及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健康安全设备和工具。
该培训内容应针对具体工作岗位和操作环节进行定制。
3.3 职业病预防培训职业病预防培训是为了让员工了解和预防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因素和症状,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和个人保护方法。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PPT课件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3f165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9.png)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01 02
体系概述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方式,通过识别、 评估和控制工作场所内的危险源和职业病,以降低员工遭受伤害和疾病 的风险。
主要内容
包括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与职责、法规遵守、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 估、制度建设、教育培训、监督检查与纠正措施、应急管理等方面。
职业健康安全意识
05
培养
安全意识培养途径
安全教育课程
提供专业的安全教育课程,包括 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个人
防护等知识。
模拟演练
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进行安全 操作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 的能力。
安全宣传资料
制作和分发安全宣传资料,包括海 报、手册、视频等,以多种形式普 及安全知识。
安全文化推广活动
鼓励员工参与创新
企业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职业健康安全创新活动,如提出改进意见、参与安全技术研究和 开发等。
建立激励机制
企业应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激励机制,对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表彰 和奖励。
THANKS.
应急救援措施
培训员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救援措 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培训方法与技巧
理论授课
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多 种形式,使员工全面了解培训内容。
实践操作
组织员工进行实际操作演练,提高员 工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互动讨论
鼓励员工提问、交流心得,增强培训 互动性和参与度。
模拟演练
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进行演练,使员工 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安全技能。
定期评估
对员工的安全操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防止事故 发生。
持续改进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策划培训教材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策划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313226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8.png)
体系文件的编制与审核
编制体系文件
根据策划结果,编制环境、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 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等。
审核体系文件
对编制好的体系文件进行审核,确 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符 合策划的要求和组织的实际情况。
发布与实施
发布体系文件,并组织相关人员进 行培训,确保体系文件的贯彻执行。
审核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符合性
评估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合同和其他要求。
有效性
评估管理体系是否能够实现其预期目标,包括提高环境、职业健康 安全绩效和降低风险。
充分性
评估管理体系是否具备足够的资源和能力,以确保其有效运行。
审核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效率
01
评估管理体系是否能够以最少的资源实现其目标,包括降低成
管理体系
描述管理体系的总体结构、管理原则、方针、 目标、指标及其实施计划。
管理职责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 面的职责和权限。
资源管理
规定人员、物资、技术及设施等方面的资源配置和 管理要求。
运行管理
详细说明各项运营活动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要求和操作规程。
监测与改进
建立监测与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持续改进 管理体系。
制定目标、指标和方案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实施方 案,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组织现状分析
评估组织的环境、职业健康安 全绩效,识别存在的问题和风 险,确定改进需求。
资源配置与培训
为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提供必要 的资源保障,包括人力、物力和财 力等,同时开展必要的培训和宣传 工作。
管理手册的编写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讲义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c0e9a4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2.png)
VS
安全实践活动
组织开展安全实践活动,如安全演练、应 急演练等,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和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激励与考核机制
安全激励措施
制定安全激励措施,如设立安全奖励基金、 评选安全生产标兵等,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职 业健康安全工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安全考核机制
建立安全考核机制,将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纳 入绩效考核体系,对各部门、岗位的安全工 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员工的安全 意识。
安全宣传活动
通过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化周等,营造关注职业健康安全的氛 围。
安全文化建设与实践
安全文化建设
建立安全文化体系,明确安全价值观、 安全愿景和安全使命,形成全员共同遵 循的安全行为准则。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讲义
目录
• 职业健康安全概述 • 职业健康安全基本知识 • 职业健康安全实践操作 • 职业健康安全文化培育 • 职业健康安全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职业健康安全概述
01
定义与目标
定义
职业健康安全是指在工作场所中 ,采取措施保护员工健康和安全 ,防止工伤和疾病的发生。
目标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降 低工作场所的风险,保障员工的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伐,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提高培训效果。
高风险作业的培训
02
针对高风险作业的特点和难点,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员工在高
风险环境下的应对能力。
心理健康与安全
03
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与安全的培训,促进
员工的身心健康。
THANKS.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案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3a633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6.png)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培训,使学员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事故预防、应急处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适用于各类型企业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
2. 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 掌握事故预防、应急处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1. 职业健康安全基本概念1.1 职业健康安全的定义1.2 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性2. 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2.1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体系2.2 主要法律法规简介3. 安全意识与“安全第一”3.1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3.2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4. 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4.1 事故预防措施4.2 事故应急处理流程4.3 事故案例分析5. 自我保护方法与技巧5.1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5.2 安全操作规程5.3 心理健康与调节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职业健康安全基本概念、法律法规,安全意识与“安全第一”思想,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自我保护方法与技巧等内容。
2. 案例分析:分析事故案例,使学员深入了解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安全问题,提高学员参与度和互动性。
4. 实操演练:进行安全防护装备使用、紧急疏散等实操演练,提高学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员对职业健康安全基本概念、法律法规、安全意识等知识的掌握。
2. 实操演练:评估学员在实操演练中的表现,检验安全操作技能。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使学员巩固所学知识。
4. 综合评价:结合学员课堂表现、实操演练和课后作业,对学员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材2. 课件:PowerPoint 课件3. 视频:事故案例视频4. 图表: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图、事故预防措施图等5. 实操演练器材:安全防护装备、紧急疏散器材等七、教学安排1. 培训时间:共计24 学时,分4 天进行2. 培训地点:企业培训中心3. 培训方式:面授+实操演练八、教学步骤1. 第一天:a. 职业健康安全基本概念讲解b. 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讲解c. 安全意识与“安全第一”思想讲解d. 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讲解2. 第二天:a. 自我保护方法与技巧讲解b. 事故案例分析c. 小组讨论:安全问题探讨3. 第三天:a.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讲解b. 安全操作规程讲解c. 心理健康与调节讲解4. 第四天:a. 实操演练:安全防护装备使用b. 实操演练:紧急疏散c. 总结与反馈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员按时参加培训,遵守培训纪律。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全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全](https://img.taocdn.com/s3/m/b7c5e16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9.png)
第四部分:精彩内部审核技巧和安监部门检查应对
1、OHSAS18001:2022标准对职业健康安全内审员的新要求
2、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现场审核的流程、技巧及沟通方法
3、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审核方法
4、职业健康安全追溯性的审核技巧
5、以危险源为主线的审核方法
6、安监部门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应对措施、案例分析
第五部分: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1、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经验
2、矿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
3、安全文化建设的3招28法
4、案例视频观看与研讨。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课件(PPT)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d0978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b.png)
宣传教育:通过各种 渠道进行宣传,如海 报、微信、微博等, 让员工了解职业健康 安全的重要性。
培训学习:开展职业 健康安全培训,提高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 能水平,增强应急处 理能力。
建立文化:建立职业 健康安全文化,让员 工充分认识到职业健 康安全的重要性,树 立安全意识。
定期检查:定期对职 业健康安全工作进行 检查,发现问题及时 处理,确保员工的安 全。
职业健康安全防护措施的分类和作用
防护措施分类:消除、预防、减弱、隔离、 连锁、警告
防护措施作用:减少工伤事故发生,保护 劳动者健康安全
职业健康安全防护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
佩戴防护用品: 提供符合国家标 准的防护用品, 如安全帽、防护 眼镜、防护手套 等。
定期检查:定期 对工作场所进行 安全检查,及时 发现和处理存在 的安全隐患。
培训效果评估: 对职业健康安 全培训的效果 进行评估,以 确保培训的有 效性和实用性。
感谢观看
汇报人:WPS
阶段
认证证书:认 证机构颁发的 证书,证明企 业已经通过了 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的认
证
02
职业健康安全法规 和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标准的概述
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标准的 制定目的
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标准的 主要内容
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标准的 概念
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标准的 实施意义
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标准的重点内容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培训内容:包 括职业健康安 全法规、职业 病防治知识、 生产安全事故 防范知识等。
培训形式:采 用多种形式, 如讲座、培训、 网络教学等, 根据不同的需 求和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培
训形式。
培训周期:职 业健康安全培 训应该是一个 持续的过程, 每年至少进行 一次培训,并 定期进行复训。
全国职工安全健康培训教材
![全国职工安全健康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e3eeea7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c.png)
全国职工安全健康培训教材
绪论:
安全健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保障职工权益和企业可持
续发展的基石。
为了提高全国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特编写本职工安全健康培训教材,旨在引导广大职工正确掌握安全健
康知识,形成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一章职工安全基础知识
1.1 安全理念与意识
1.2 职业病防治常识
1.3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1.4 急救知识与技能
第二章劳动安全及危险源控制
2.1 劳动安全管理体系
2.2 劳动防护用品的选择与使用
2.3 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2.4 电气安全与事故预防
2.5 特种设备安全
第三章职业卫生与环境保护
3.1 个体防护用品的选择与使用
3.2 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
3.3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测方法
3.4 职业卫生管理及应急处置
3.5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四章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
4.1 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4.2 转型期心理压力管理
4.3 职业倦怠与情绪管理
4.4 职场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4.5 工作与生活平衡
结论:
通过全国职工安全健康培训教材的编写与推广,可以提高职工对于安全健康问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确保职工工作的安全与健康。
职工安全健康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希望职工能够把安全与健康的意识内化于心,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做到安全与健康同步发展。
加油站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材
![加油站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06cf5ed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9.png)
加油站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材第一章:职业健康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职业健康安全是加油站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为了保障员工和顾客的安全,每位从业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
本章将介绍职业健康安全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在加油站工作中的应用。
1.1 职业健康安全的定义和目标职业健康安全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保护员工和顾客的身体、心理健康,预防和控制工作相关的各种危害因素,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其主要目标包括降低工伤和职业病发生率、提高员工和顾客的安全意识,促进工作场所的安全文化建设等。
1.2 加油站工作中的职业健康安全要求在加油站工作中,员工需要面对各种潜在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如易燃易爆物品、机械设备操作、高温作业、顾客纠纷等。
因此,员工需要具备相关的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并且时刻保持警惕和谨慎。
第二章:加油站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内容为了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能力,加油站应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
本章将介绍加油站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消防安全、理化危险性、紧急救援等方面。
2.1 消防安全加油站是易燃易爆场所,因此员工需要了解火灾的危害性,掌握正确的火灾应急处理方法。
培训内容包括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逃生和疏散演练、火灾风险评估等。
2.2 理化危险性加油站常用的化学品如汽油、柴油等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险性。
员工需要了解不同化学品的特性、存储方式、泄漏处理等知识,以及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救援措施。
2.3 紧急救援加油站工作中可能发生各类紧急情况,例如员工或顾客突发身体不适、交通事故等。
培训内容应包括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术(CPR)等技能的训练,以提升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第三章:加油站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方法为了有效地进行加油站的职业健康安全培训,需要选择适宜的培训方法。
本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培训方法,包括课堂培训、案例分析和实地演练等。
3.1 课堂培训课堂培训是一种常见的培训方式,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播放教学视频等方式,向员工传授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至今,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在积极的推动中,最近几年,从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到施秉恒盛公司发生的建国以来最大的职业病群发事件,凸显出职业卫生工作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明显没有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此时接手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应该说也是临危受命。
如何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的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安全监督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企业业主均肩负着国家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
第一部分:我国职业病现状2010年4月28日,卫生部向社会公布了《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2009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
职业病病例数列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冶金,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38%、9.33%和6.99%。
2009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1.4万例,死亡病例748例。
在尘肺病新病例中,煤工尘肺和矽肺占91.89%。
目前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2009年报告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9.96%;尘肺病发病工龄缩短,群发性尘肺病时有发生;中、小型企业尘肺病发病形势严峻,超过半数的尘肺病分布在中、小型企业。
职业中毒方面,2009年共报告各类急性中毒272起,中毒552例,死亡21例。
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近50种,引起中毒例数最多的物质为一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冶金、煤炭、建设和建材行业。
66.74%的急性职业中毒病例发生在小型企业。
2009年全国共报告慢性职业中毒1912例。
引起慢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化合物,只要分布在冶金、有色金属和机械行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年底,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
有专家指出,由于现在发布的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是从覆盖率仅达10%左右的职业健康监护中发现的,因此实际病例远远高于有关报告数字。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来源及其分类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1)有毒物质: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有机磷农药等;(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3)噪声、振动;(4)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5)电离辐射:如X射线、r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性传染病源物。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二、职业病概念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是指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职业病。
而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却有其特定的范围,即指政府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将其定义为: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即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或者个体经营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三、职业病的特点职业病具有下列五个特点:(1)病因明确(2)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3)有一定的发病率(4)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康复效果较好,但有些职业病(例如矽肺),目前尚无特效疗法(5)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四、职业病的三级预防原则1.第一级预防即从根本上消除或最大可能地减少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
2.第二级预防当第一级预防未能完全达到要求,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损及劳动者健康时,应尽早发现,采取补救措施。
它的主要任务是早期检测,及时处理,防止病损的进一步发展。
3.第三级预防指对已发展成职业性疾病的患者,作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包括脱离接触,实施治疗,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等。
第二部分、物理因素的危害与控制一、噪声的分类及危害(一)噪声的概念与定义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声音以声波形式传递,声音的频率就是声源振动的频率。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为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人耳听不到次声和超声。
卫生学给噪声下的定义就是,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二)噪声的分类按照噪声的来源,生产性噪声可分为: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冲压、打磨等发出的声音。
2.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或施放(汽笛)发出的声音。
3.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所发出的声音。
根据噪声随时间的分布情况,生产性噪声又可分为连续声和间断声。
而连续声按照随时间的变化程度,又可分为稳态声和非稳态声。
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小于5dB的称为稳态噪声,否则即为非稳态噪声。
间断声包括脉冲声,声音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40dB者称为脉冲噪声。
(三)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
主要包括:1.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2.噪声对神经系统影响。
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4.噪声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5.噪声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
6.噪声对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7.噪声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目前,噪声危害的评价以及噪声标准的制定等主要是以听觉系统损害为依据。
其损害有:暂时性听阈位移和永久性听阈位移。
听阈:人耳所能感受的声音,其强度范围很大,以1000Hz声音为例,正常青年人刚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最低可听到的声音强度。
1.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2.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
这种情况下,听力损伤不能完全恢复,听阈位移是永久性的。
根据损伤的程度,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伤以及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是噪声对听觉器官的长期影响结果,是法定职业病。
二、噪声的主要控制措施1.制定工业企业卫生标准现行标准《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对作业现场噪声职业危害作出规定,其职业接触限值规定为85dB(A)。
2.控制噪声源3.控制噪声的传播4.个体防护最常用的是耳塞,隔声效果可达20~35dB。
耳罩的隔声效果可达30~40dB,但佩戴时不够方便,成本也较高。
5.健康监护6.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危害与防治(一)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概念与定义职业性慢性苯中毒,顾名思义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苯或含苯化合物而引起的健康损害。
苯是一种常见而且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苯乙烯、染料、药物、农药、炸药,还可用于油漆、油墨、树脂、人造革、粘胶等。
从事上述作业的人员都有可能接触苯。
(二)苯对人体的影响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如果在职业活动中没有做好防护就有可能引起苯中毒。
短期内吸入高浓度苯,可能产生急性中毒,主要损伤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吸入低浓度苯,主要影响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
临床上见得更多的是慢性苯中毒,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乏力、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症,特征性的改变是造血系统改变:1、轻中度中毒。
最常见、多见的表现为白细胞减低或血小板减少。
2、重度中毒。
依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又可分为:①全血细胞减少;②再生障碍性贫血;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④白血病。
3、部分患者以皮肤黏膜的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有些女性则可能以月经失调为主要或首要表现。
苯中毒的治疗至今尚无特效解毒药,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
慢性中毒者必须脱离苯和含苯的作业环境,对症治疗神经衰弱综合征,纠正贫血,应用升高白细胞药物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按内科治疗原则,轻者可用丙酸睾酮,并有溶血反应者,可短期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重者,有可能的可作异基因骨髓移植等。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及白血病患者,可行抗肿瘤化疗。
(三)防止苯中毒的主要措施1、改革生产工艺,加强厂房的通风换气:生产过程做到密闭化、自动化和程序化,并安装有充分效果的局部抽风排毒设备,定期维修,使空气中苯的浓度保持低于国家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6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0mg/m3)。
2、强化卫生保健措施:对苯作业现场进行定期监测,监测空气中苯的浓度。
作业工人应加强个人防护,如戴防苯口罩或使用送风式面罩。
进行周密的就业前和作业期间的定期体检。
女工怀孕期及哺乳期必须调离苯作业,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3、职业禁忌证:凡体检查出血象指标低于或接近正常值下限者,患有各种血液病,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症者,应禁止或脱离苯危害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