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支持及其管路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肠内营养
![《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肠内营养](https://img.taocdn.com/s3/m/9c296534bb4cf7ec4bfed00e.png)
胃肠内营养适用于:①胃肠功能正常,但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不能摄入者,如昏迷、大面积烧伤、口腔手术或大手术后病人.②胃肠道功能不良,吸收障碍者,如短肠综合症、消化道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人.③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但伴有其他脏器功能不良者。
如手术前后营养补充,肝肾衰竭病人的营养支持等。
二、胃肠内营养的途径和投给方法胃肠内营养可经鼻胃管、胃造瘘管或空肠造口管注入。
投给方法有:①一次投给:用注射器注入营养液250~400ml,每日4~6次;②间歇滴注:将营养液装入有盖的吊瓶内,缓慢注入400~500ml,滴注时间为30~60分钟,每日4~6次;③连续滴注:将全日的营养液在12~24小时内持续滴入。
三、胃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其防治1、喂养管并发症①胃管误入气管:插管后必须通过抽吸、注气听诊等方法证实胃管在胃内。
②十二指肠或空肠穿孔:应选择质地柔软、稳定性好的喂养管,轻柔插入。
2、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因鼻胃管灌注时呕吐引起,是较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灌注时,病人取床头抬高30°卧位,掌握好灌注速度,在灌注停止30分钟后可抽吸,如回抽量>150ml,提示有胃潴留,应暂停鼻胃管灌注,改用其他方法. 3、腹泻和便秘腹泻,可由脂肪吸收不良、溶液浓度及渗透压过高、输注速度过快、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调、溶液被污染、低蛋白血症等引起;便秘,由水分摄入不足或膳食纤维不足引起。
均应针对原因预防. 4、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由于输注速度过快、膳食浓度高、量大、有异味、温度低及胃排空延缓等引起。
应针对原因预防。
5、水、电解质失衡主要表现为脱水、高血钠、高血氯、高血钾、高血磷和氮质血症,主要与水分供应不足和膳食中钠、钾、磷过高有关,并非都由肾功能不全引起。
其预防措施为:①供给无溶质水,监测血电解质和尿素氮,记录出入量.②如有肾功能不全,改用低钾、低磷膳食,必要时行血液透析.。
2020年自考《外科护理学二》第五章肠内外营养的支持及护理
![2020年自考《外科护理学二》第五章肠内外营养的支持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1b13fa767f5acfa1c7cdc4.png)
2020年自考《外科护理学二》第五章肠内外营养的支持及护理给大家整理了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0年自考《外科护理学二》第五章肠内外营养的支持及护理,科学宅家,高效备考!
2020年自考《外科护理学二》
第五章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
(1)临床意义和特点:6大特点(符合生理,维护4大屏障)——P75
(2)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常用管饲技术的选择,包括鼻胃/肠管、肠造口,各自的优缺点。
——P75
(3)常用制剂的选择;管饲投给方式。
——P75
肠外营养支持
(1)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定义:是指从静脉途径供给病人所需要的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分等。
——P76
(2)置管途径的选择:中心静脉、周围静脉2条途径——P76~77
(3)制剂选择:氮源和能源——P77
(4)输注方式:连续和循环——P77
营养支持的护理
(1)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配置和输注护理8条;4大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P78~80
预防肠内营养病人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措施有:①滴注时抬高床头30°~45°,防止反流导致的误吸,②避免夜间灌注;③及时调整管端的位置;④经常检查胃内残留量。
(2)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配置5方面要求,输注的5方面护理,3大方面并发症(机械、感染、代谢性)的预防和处理。
——P80~83
以上就是2020年自考《外科护理学二》第五章肠内外营养的支持及护理相关内容。
中华护理学会成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团标解读精选全文
![中华护理学会成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团标解读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d569b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c.png)
1)宜采用弹性胶布固定喂养管。 2)应每天检查管道及其固定装置是否在位、 管道是否通畅、喂养管固定处皮肤和黏膜受 压情况。 3)长期置管时,应每隔4~6w更换导管至另 一侧鼻腔。
病情变化
(四)喂养管的维护
2胃造瘘/空肠造 瘘管
1)应对造瘘周围皮肤定期进行消毒和更换敷 料,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2)置管后48h,可轻柔旋转导管90°再回位, 1次/d,逐步旋转增加180°~360°再回位。 3)外固定装置应与腹壁皮肤保持0.5cm间距。
成人肠内营养支持操作前评估、准备 肠内营养制剂、实施、喂养管的维护、 冲管四大方面的内容,掌握了这五大 块的操作要点,T/CNAS10-2020之 精髓,你算是领悟和掌握了。
病情变化
(一)操作前评估
1.应评估患者的合作程度,有无腹部不适、腹泻、胃潴留等情况。
2. 应评估患者目前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喂养管位置及喂养管路通 畅情况。
病情变化
(三)实施
附: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表
项目 0分 1分
2分
5分
腹痛/ 无 轻度 腹胀
感觉明显,会自行缓解或腹 严重腹痛/腹胀感,无法
内压15-20mmHg
自行缓解或腹内压
>20mmHg
恶心/ 无 有轻微恶心, 恶心呕吐,但不需要胃肠减 呕吐,需要胃肠减压或
呕吐
无呕吐
压或胃残余量>250ml
胃残余量>500ml
病情变化
三、肠内营养支持有哪些并发症,如何护理?
(一)胃潴留 1可使用≥50ml的营养液注射器、床旁超声仪等方法评估胃残 留量。 2胃残留量>200ml时,应评估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肠 鸣音异常等不适症状;如有不适,应减慢或暂停喂养,遵医嘱 调整喂养方案或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 3胃残留量>500ml,宜结合患者主诉和体征考虑暂停喂养。
【2024版】袁会羽肠内营养护理
![【2024版】袁会羽肠内营养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1696db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1.png)
(二)要素制剂
是一种营养齐全、不需消化或稍加消化即可 吸收的少渣营养制剂,以氨基酸为氮源,以 葡萄糖、蔗糖或糊精为碳水化合物,以植物 油、MCT为脂肪来源,并含多种维生素和矿 物质。(营养全面、无需消化可直接或接近 直接吸收、成分明确、不含残渣或残渣极少、 不含乳糖、刺激性小、用途多)
肠内营养的护理
输注管道使用前后应冲洗,24h更换一 次
发现有管道位置改变时,可用X线检查 经常评定患者营养状况 输注过程中患者取30—40度体位 正确调节速度 心理护理
法
用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 向胃管内注入10ml空气,听诊有气过 水声 将胃管末端置于水中,无气泡逸出
胸部x线射片 是检验鼻(肠)胃管位置的金标准
1 脱水 2 高血糖 3 血清电解质升高 4 血清电解质降低
代谢并发症
配方选择不恰当 为满足营养需求 病人的潜在的病理状况 药品—营养制剂相互影响 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代谢并发症
肠内营养从小计量开始,并密切监 测血电解质水平。开始时能量为 20Kcal/kg/d,之前先改善电解质紊 乱。严重营养不良者离子向细胞内 转运障碍,静脉补充营
袁会羽肠内营养护理
肠内营养
定义 供给方式 制剂分类 适应症 禁忌症 并发症 预防及护理
肠内营养的定义
肠内营养(enteral nurition,EN)指对 与消化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正常膳食的 病人,经口服或管饲途径,将只需要 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由中小分子 营养素组成的营养液直接注入胃肠道, 提供营养素的方法。
肠内营养输注前准备
严
格
执
行
无
营养液的污染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菌 操
肠内营养护理ppt课件
![肠内营养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3aad6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f.png)
综合评价
结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 果,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综
合评价。
调整策略
调整营养剂种类和剂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 的营养剂种类和剂量。
调整输注方式和速度
根据患者胃肠道耐受性和营养需求, 调整输注方式和速度。
添加特殊营养素
针对患者特殊营养需求,添加相应的 特殊营养素,如谷氨酰胺、精氨酸等 。
肠内营养制剂及选择
制剂类型
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
包含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如氨基酸、 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无需消化即可 直接吸收。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
含有完整的蛋白质,需要胃肠道进行消化分 解后吸收,更接近于自然食物。
组件型肠内营养制剂
以某种或某类营养素为主的肠内营养制剂, 如蛋白质组件、脂肪组件等,可根据需要进 行选择和搭配。
并发症类型
胃肠道并发症
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可 能由于营养液渗透压过高、输注速度
过快或温度过低等原因引起。
代谢性并发症
如高血糖、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 多因营养液配方不当或患者自身代谢
状况改变导致。
感染性并发症
包括吸入性肺炎、营养液污染等,主 要由于误吸、营养液配制及储存不当
等原因造成。
机械性并发症
选择渗透压适中、配方成分合理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胃肠道不适和
代谢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事项
1 制剂的保存与开启
肠内营养制剂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开启后应尽快使用 ,避免污染和变质。
2 制剂的输注与调配
肠内营养制剂的输注应遵循无菌原则,调配时应注意各 种营养素的搭配比例和顺序。
3 监测患者反应
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PPT
![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9f4d2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e.png)
生命体征监测
体温监测
监测体温变化,判断是否 有感染等并发症。
血压监测
监测血压变化,判断是否 有营养不良性低血压。
心率、呼吸监测
监测心率和呼吸变化,判 断是否有心肺功能异常。
并发症监测与报告
01
02
03
胃肠道症状
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 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及时报告并处理。
吸入性肺炎
观察患者是否有咳嗽、咳 痰等症状,警惕吸入性肺 炎的发生。
确定目标
根据评估结果,设定明确 的护理质量改进目标,如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 患者满意度等。
制定计划
针对每个目标,制定具体 的护理质量改进计划,包 括改进措施、时间表和责 任人等。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实施与监督
培训与教育
对医护人员进行肠内营养 支持的专业培训,提高其 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规范操作流程
及时停止肠内营养,减轻肠道负担。
调整营养液的成分和浓度,逐渐恢复肠内 营养。
便秘的预防与处理
01 预防措施 02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 02 定期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
便秘的预防与处理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软 化粪便。
给予通便药、灌肠等治疗 ,促进排便。
处理措施
便秘的预防与处理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口服或管饲的方式,为患者提供 全面均衡的营养素,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重要性
肠内营养支持对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提 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症
吞咽困难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 吞咽困难,如脑血管 疾病、神经系统疾病 等,无法正常进食, 需要肠内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pptPPT课件
![肠内营养支持ppt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5e287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c.png)
量、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 质及微量元素,使病人在不进食的状况下 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创伤愈 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和发育。
37
肠外营养可分为两种:
◆ 完全肠外营养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全部营养需求均由静脉内提供输注, 而无任何肠内营养摄入
41
15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6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7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8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9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20
肠内营养输注方法比较
优点
缺点
适应证
分次推注
操作简单
胃肠道并发症 多
仅适用于插鼻 胃管和胃造口 的患者
间歇性重力滴注
操作简单,患
者有较多的活 胃肠道并发症
动空间
仍较多
适用于鼻饲喂 养的患者
33
胃潴留预防及处理
◆ 经胃喂养 第一个48h每4h检测胃残留量,达到喂 养目标或使用小口径的胃肠管可1次/6~8h
◆ 胃残留量>200ml可应用促胃肠动力药 ◆ 经幽门后喂养 出现胃储留时可同时置胃管减压,
继续使用肠内营养 ◆ 氧供不足情况下肠道喂养可加重肠粘膜缺血,在
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乳酸小于2mmol/L时应暂停EN
◆ 目前国内尚无组件式 肠内营养制剂的上市 产品。
26
27
肠内营养配方选择
◆ 肠道功能正常患者:首选整蛋白标准配方,有条件时选用含
有膳食纤维的整蛋白标准配方
◆ 消化或吸收功能障碍的患者:选用短肽型或氨基酸型配方 ◆ 便秘患者:选用含不溶性膳食纤维配方 ◆ 糖尿病或血糖增高患者:选用糖尿病适用型配方 ◆ 限制液体入量患者:选用高能量密度配方
十四五职业教育外科护理学第三章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十四五职业教育外科护理学第三章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6e016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a.png)
➢ 1.6~1.8g/L为中度营不良;
➢ <1.6g/L为重度营养不良
(3)氮平衡:摄入氮量可按6.25g蛋白质=1g氮来进行计算:
氮平衡=24小时摄入-24小时总氮丧失量=蛋白质摄入量/6.25-(24小时尿中尿素氮(g)+3g)
当为负值时,表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小于分解量,为营养不良。
25
将上述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与标准值比较,以综合判断病人的营养状态(表3-1) 26
(1)体重:是评价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水钠潴留和脱水可使体重在短期内发生变化,根据发病前 3~6个月的体重变化来判断。若体重一年内下降超过15%或3个月内下降超过5%,即提示有营养不良。
➢ 标准测定方法:晨起时,空腹,排大小便后,着内衣裤测定。当实际仅为理想体重的90%以下时,就可以 视为体重显著下降。
22
2、体格检查:
第一节 营养状况评估
(4)上臂肌围 ( 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MC):
用来判断骨骼肌或体内瘦体组织群量。是反应肌蛋白量的良好指标,可以反映 体内蛋白质的储备情况,与血清白蛋白含量密切相关,能够反映营状况的好转或 恶化;
计4XTSF(cm)。
9
一、外科病人机体代 谢特点及营养需求
创伤和感染时机体代谢的改变 能量代谢增高:以分解代谢为主 糖原分解和异生增加: 高血糖、胰岛素阻抗 脂肪分解加快:体重减轻 蛋白质分解加速:尿氮增加,出现负氮平衡 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六大类, 临床上,主要供能物质是糖和脂肪,蛋白质的供给是为了提供机体氮源,
第一节 营养状况评估
(2)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BMl):
BMI=体重(kg)/身高2(m2),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7de2f99f121dd36a22d8224.png)
② 适当使用胃肠动力药;
③ 观察腹痛、腹泻、腹胀出现时间及程度, 根据不同情况减慢或停止肠内营养,必要 时改为肠外营养;
④ 防止营养液及管道污染:每日更换营养液 输注系统。营养液输注完毕应用温水(温 度:38-40℃,40-60 ml冲洗营养管,防止 因营养液存积于管道内导致细菌繁殖。打 开后的营养液需在8小时内滴完,放置于 冰箱内亦不能超过24小时,同时应检查营
2.机械性并发症: ① 管道堵塞; ② 管道脱出、移位。 3.代谢性并发症: ① 低蛋白血症; ② 高血糖; ③ 电解质紊乱。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1.健康指导: 肠内营养实施前,应评估患者心理 及生理状态。告之肠内营养的意义、重 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指导患者 及家属妥善保护好鼻肠管,防止滑落及 扯脱,不可随意调整营养液的输注速度。
肠内营养支持
是指经肠道用口服、鼻饲或胃 肠造瘘来提供可满足、超过或补充
机体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它营
养素的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支持的优点
① 经济、方便。
② 并发症少且易预防及治疗;
③ 维护肠道屏障功能,防止细菌移位;
④ 可使肠粘膜形态结构保持完整维护肠道固有 菌丛正常生长;促进胃酸分泌、胃肠蠕动; 增加内脏血流、改善腹部脏器功能;
养液生产日期及失效期;
⑤ 便秘者可使用开空 及灌肠。
4.定期监测生化指标,防止肠内营养引起的 代谢并发症。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制作、发布 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 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 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 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② 成品:能全力、瑞素、瑞高、瑞代、 瑞能、瑞先。
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护理
![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044557be23482fb4da4cec.png)
积 ,从 而使潮气量和功能残气 量减少 ,引起肺 不张和肺部感 染
3 预 防并 发 症 护 理
。 麻 醉未完全清醒者 ,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麻醉清醒后 ,
3.1 吻合 口瘘 是 手术后极为严重 的并 发症 ,也是手术 每 2 h叩背 1次 ,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痰 。
后死 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 。吻合 口瘘发生在术后 5 d-10 d,注意
[1】 曹伟新 ,李 乐之 .外科护 理学 [M】.第 4版.北 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006:432.
[2] 黄孝迈 ,秦文瀚 .现代 胸外科 学【M].北京 :人 民军 医 出版社 ,1991:
252—255.
【3] 王黎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联合胆囊 切除术后 呼吸道 的护理 [J]. 护士进修 杂志,2010,25(1):94. (收稿 13期 :2013—07—09)
基层 医学论坛 2013年 1O月第 l7卷第 3O期
5.1 机械性并发症 5.1.1 喂养管放置不 当 预 防的方法是仔细操作 ,严格遵 守插 管的操作程序 和原 则 ,鼻饲管 (鼻肠 或鼻 胃管 )放置后 ,抽
吸 、注气 听诊 或 x线 等 证 实 导 管尖 端 是 否 在 消 化 道 内 。
症 ,需及 时查找病 因并针 对病 因采取相应 的护理措施 。结论 瘘。④空肠造 口:特殊患者在行腹部大手术 时必要 时可行空肠
肠 内营养具有符合 生理 、经济实惠、易于 管理 、简单 易行 、并发 造 口术 。
症 少,且有 助于肠道 功能的恢复等优点 ,积极预 防、治 疗并发 症 是其安全、有效 实施 的重要保 障。
综上所述 ,有效的护理措施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食管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一、肠内营养的定义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或鼻饲等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热量及营养成分的营养支持方式,它是一种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的营养方式。
二、临床营养支持目的临床营养支持的目的是通过营养支持维持氮平衡,保存瘦肉体,维持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病人康复。
通过营养支持,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维持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明显减少肠源型感染的发生。
三、肠内营养的特点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维持肠黏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和毒素易位;符合消化生理,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对循环干扰较少,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同时费用也较低。
肠内营养治疗是疾病治疗基础。
四、对肠道功能的重新认识在 80 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机体应激时,肠道只是处于一个“休眠状态”。
80 年代后对肠道功能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机体应激时,肠道是一个中心器官,而且认为肠道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全身 60 %的淋巴细胞。
由于观念的转变,对于肠道的功能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过去认为肠道功能仅仅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而现在认为,肠道功能除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外,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器官的中心,是判断危重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
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将营养从肠内进入是一个正常的生理性途径,而肠外营养支持是人为的治疗性途径,是非生理的,是创伤性的治疗。
所以,目前对于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
五、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是,当胃肠道有功能,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
这是我们近年来对于肠内营养及肠道功能的正确认识。
六、营养途径选择经口营养不足或不能经口营养时,需要肠内营养治疗。
如果肠内营养治疗可能,短期(小于 30 天)或限期未定时,可以先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如果是判断为长期(大于 30 天)的营养支持,可以通过内窥镜做经皮内窥镜胃造口术( PEG )进行肠内营养,或通过剖腹手术进行空肠细针穿刺造口。
如果肠内营养治疗不耐受,可选择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短期者可以通过外周静脉给予,长期者通过中心静脉给予。
七、肠内途径的选择PPT10 图片中绿色的是鼻胃管,黄色的是鼻空肠管,红色的是 PEG 经胃到小肠的造口管,紫色的是空肠细针穿刺造口术后进行的造口管。
八、肠内营养用法肠内营养用法包括以下几种:推注法、重力滴注、间断泵喂养和持续泵喂养。
小肠内喂养建议采用喂养泵喂养方式。
一次性输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并发症多,适应证是置鼻胃管或胃造口。
间歇性重力滴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活动方便,但并发症较多,适应证是鼻饲喂养。
持续胃肠泵输注的优点是并发症少、营养吸收好,缺点是活动时间少,适应证是危重空肠造口。
九、肠内营养治疗操作的方法(一)一次性输注一般每次只能输注 200ml 左右,每天输 6 ~ 8 次。
(二)间歇性重力输注每次输注 250 ~ 500ml ,速率为 450ml/h ,每天 4 ~ 6 次。
(三)持续胃肠泵输注胃肠泵输注可以 12 ~ 24h ,开始的输入速度是 20 ~ 40ml/h ,患者逐渐适应后每日可以增加 20ml ,直到 100 ~ 125ml/h 。
十、标准的临床肠内营养输注系统标准的临床肠内营养输注系统是肠内营养泵加各种肠内营养管路,在临床中尽量使用泵,因为小肠对它的吸收能力较好。
十一、肠内营养的护理(一)护士的责任1. 对营养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监测。
2. 对营养治疗输入设备(喂养管及泵)的护理进行监测。
3. 对病人和家属以及其他护士进行宣教并提供咨询。
(二)肠内营养护理中的注意事项1. 肠内营养输注管路的位置营养管路有可能发生移位,如果移位后的管路继续使用,有可能引发严重问题。
如果发现管路移位,要及时的处理,禁止从疑似移位的管路中输注肠内营养。
应注意:先行 X 线检查明确管道是否在胃肠道内,而不能单纯依靠听诊来判定位置;将留在外面的管路长度做好标记,长度改变后再行 X 线检查。
2. 肠内营养制剂的污染( 1 )在清洁区域采用无菌技术准备肠内营养。
( 2 )尽量使用液态制剂而非粉状制剂。
( 3 )开盖后即使冷藏,超过 24 小时则不可使用。
( 4 )配液过程中需要佩戴无菌手套。
( 5 )开放输注系统 5 小时更换 1 次,密闭系统 48 小时更换 1 次,一定要避免肠内营养制剂的污染。
3. 肠内营养输注系统连接错误( 1 )开始输注时,管路从起端到末端都需检查。
( 2 )患者换病房或换床后都必须重新检查管路。
( 3 )标记所有管路。
( 4 )输注前确认标签。
( 5 )禁止非临床工作人员连接管路。
4. 经肠内营养管路给药( 1 )能直接向肠内营养制剂中添加药物。
( 2 )不能将所有药物混在一起。
( 3 )给药前需稀释药物。
( 4 )尽量给予液态药物。
( 5 )固体药物应先研碎,以无菌注射用水稀释后立即给药。
( 6 )给药后用 15ml 无菌注射用水冲管再给另一种药物。
( 7 )所有药物注射完后,仍需 15ml 无菌注射用水冲管,目的是为了保证管道的通畅,以及药物的作用。
( 8 )小儿给药时冲管用水要减少,一般为 5ml 。
( 9 )给药后一般 30min 可以重新输注。
( 10 )每个患者使用自己的固定给药注射器。
( 11 )联合给药时需咨询医师。
5. 检测患者胃肠功能和耐受性( 1 )危重患者给药前需明确有肠鸣音或排气排便。
即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一定要先确诊确定有肠内功能,才能进行使用。
如果没有肠内功能,是不能使用肠内营养的。
( 2 )若存在误吸或不耐受以及胃残余量过大(大于 200ml )时,应从肠道行肠内营养支持。
6. 预防误吸( 1 )评估有无误吸的危险性。
( 2 )平卧患者在给药时保持头部呈 30-50 度角。
( 3 )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前 48 小时内,每 4h 需检查 1 次胃残留内容物的量。
因为如果胃残留量过大,就不能通过鼻胃管,而要通过鼻肠管或肠道来给药。
( 4 )高危患者应缓慢输注。
( 5 )可给予促胃动力药。
( 6 )尽量将管路放置至幽门后。
7. 腹泻( 1 )要注意分清是感染性还是渗透性。
( 2 )查找原因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没有过度摄入高渗性药物,是不是使用广谱抗生素,伪膜性肠炎或者其他感染性因素。
( 3 )检查评估时要看:腹部条件,粪便内有无白细胞、白细胞数量是多少,粪便的量、粪便的性质,粪便细菌培养,血生化检查(有无过度电解质丢失或失水),使用药物。
( 4 )预防措施:减慢输注速率,采用输注泵;降低渗透压,用水对肠内营养配方进行稀释;建议使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配方;调节血钠浓度;检测食物温度。
8. 监测耐受性( 1 )不耐受的表现:腹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等;定时测胃残留液量,观察胃耐受性;针对病因对症处理。
( 2 )影响耐受性的因素:输注速度、营养液温度、营养液浓度。
( 3 )合适的速度:开始以 30ml/h 的速度给予;适应后逐步加快速度至 40-60ml/h ,最快不超过 100-150ml/h ;胃肠泵控制速度。
( 4 )合适的温度:目前尚未统一,有人认为 40 -45 ℃,有人认为要接近体温37 ℃,避免烫伤或腹泻,观察病人反应,采取适合的温度。
( 5 )合适的浓度:全浓度为 4.18-6.27kJ/ml ;开始实施用半浓度;适应后改全浓度。
(三)输注护理1. 肠内营养泵输注导管建议每日要更换。
2. 输注速度从低到高: 20-30ml/hr 开始,一般 40-60ml/hr ,最快速度120-150ml/h 。
3. 输注浓度从低到高。
4. 营养液最好常温下使用,不建议加热,因为加热只是局部,可导致蛋白质变性。
5. 并且要观察病人有无腹痛、呕吐等症状,病人不能耐受,可减慢输注速度(浓度)或停止输注。
6. 胃内喂养时,病人应取头高 30° - 45°卧位,定时检查胃残留量,以减少误吸发生率。
(四)管道护理1. 妥善固定管道,防止导管移位、脱出,选择适合长度的管路。
2. 胃造口及空肠造口处的敷料应每隔 2-3 日更换 1 次。
3. 定期冲洗管道,连续输注营养液时,应每 4-6h 用温水冲洗喂养管 1 次。
每日输注完毕,应要冲洗管道。
4. 如需通过管道给药,给药前后也务必冲洗管道 ( 至少 20-30ml 清水),以免药物与营养液反应,而失去药效,进而堵塞管路。
5. 若需要检查胃潴留,其前后也要冲洗管路。
6. 如果暂时不用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夹闭管道,可以连接引流袋或负压鼓。
(五)堵管的护理1. 堵管的原因( 1 )营养液中蛋白质凝固。
( 2 )注入药物溶解不彻底。
( 3 )冲洗管路不及时不正确。
( 4 )中断肠内营养。
( 5 )再建通路,增加病人痛苦。
2. 护理措施( 1 )4-6h 用温开水冲管。
( 2 )冲管必须是脉冲式。
( 3 )还可以用可乐、尿激酶等冲管。
( 4 )建议鼻肠管的使用时间最好为 42 天( 6 周)。
十二、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优点肠内营养输注泵是一种由电脑控制输液的装置,精确控制营养液输注。
控制输液速度,附加多种故障自动识别报警功能,设置计划输入的液体量,并可显示输液速度和输入量,可经中心控制室得到近期内输入液体纪录。
有效减少了肠内营养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 EN 耐受性,有利于血糖控制。
对卧床患者长期 EN ,使用输注泵辅助肠内喂养显著改善安全性:如降低腹泻、呕吐、反流、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并有效控制血糖。
对慢性疾病老年患者 (65 岁及以上 ) 采用持续性输注泵EN ,显著提高生存率,降低误吸发生率,提高患者对肠内喂养的耐受性,更为安全和容易耐受。
PPT30 的图片可以看到胃肠泵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将 100 位经皮内经内窥镜下胃肠造口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输注,紫色的表示输注泵组,绿色的是重力输注泵输注组,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不同。
胃胀的发生率,输注泵组仅有3 例,而重力输注组有 36 例。
说明使用输注泵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肠内营养输注泵是专门为肠内营养支持设计的,不能用于其他目的(如药物输注),也不能被其他用途的输注泵所替代。
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的有关人员必需接受专门的训练。
持续性肠内营养输注泵喂养可有效减少胃和食管不适的发生,并且可以为吸收能力受限的患者提供最大程度的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