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感受美好生活,轻松学习数学——以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的运用为例
270感受美好生活,轻松学习数学——以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的运用为例★ 杨俊辉新课程影响下,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传统教学方式尽管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革,但是依旧显现出发展后劲不足的情况。
如何解决目前的数学教学难题成为所有教师都需要关注的问题,而生活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所凸显出来的教学优势,因此成为教学发展的不二选择。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体现生活气息,降低知识的陌生度;教学设计融入生活案例,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手段突出生活特点,提高教学的可行性三个方面,围绕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的运用展开系统论述。
对于不少教师而言,生活化教学这一词汇早已不在陌生,但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却是一个问题。
部分教师虽然在理论方面对生活教学有所涉猎,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发现生活化教学并不简单。
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到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同时需要让紧跟教师节奏进行思考。
但是在生活化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少教师发现师生思考的不同步是一个大问题,使得生活化教学频频遭遇意外。
因此想要做好生活化教学并不简单。
一、教学理念体现生活气息,降低知识的陌生度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上体现出生活化气息,降低学生对课堂简介内容的陌生度。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带有极强的逻辑性,对于尚未具备完整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而言有着极大的理解难度,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教师教学失败的理由。
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提升对本节课的认知,才能帮助学生不断成长。
例如,在《混合运算》一课中,学生需要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但是运算是一项考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习内容,教师直接为学生进行教学讲解,可能会有颇不理想的教学状况。
但是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将生活化气息带入教学理念,按照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做事逻辑来帮助学生进行认知。
在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过程中,学生需要从做到右进行运算。
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们在完成教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再现生活。
“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概括为数学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教学情境生活化、数学学习生活化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而如何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课堂内外一线牵,数学生活情相连的艺术境界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挖掘生活素材,激活数学生活。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把自己平时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记录下来。
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收集生活中有关数学信息不失为一种实在的方法,收集方式可以画、写、记等。
如在学习了“多位数的认识”后,我要求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多位数,把你认为有意义的摘录下来。
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在课堂交流中,学生纷纷把自己在课外书上、在报纸上、在网络上……找到的多位数展示在大家面前。
我便因势利导,进行多位数的改写、省略练习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明白了平时要多注意观察生活环境,用数学的眼光多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又如,在教学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后,我要求学生分别用这两种记时法记录一下自己的双休日作息时间表。
这样不仅巩固了两种记时法的联系与区别,增加了珍惜时间的情感,而且使这个作业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和才艺。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直观、形象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体会数学思想、感悟数学方法。
让小学数学充满生活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曲堤镇中心小学肖立生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摘要]:生活化课堂教学,能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索的氛围,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关键词]:生活探索数学解决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因此,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应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越有兴趣。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讲数学,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将零星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的整合,逐步形成有序地数学化思考。
与此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将形成的数学模型与相关的生活背景建立联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
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
可见,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
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紧密联系日常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让例题回归生活,回归实践,贴近学生,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开始,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积极尝试和探索解决新问题,激发探索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使用电脑制作了课件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应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
小学数学教学应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摘要:小学时期正是学生进行正规教育的初始阶段,他们更易被自己熟悉的事物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而数学学习又具有抽象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生活实际,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气息;数学价值让小学数学教学中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通过一系列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
一、活用教材,引入生活元素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在整合教材内容的时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入生活元素,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活气息,使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应用题教学中,很多问题来自于生活,教师就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让教学内容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浓郁的学习氛围,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构建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一来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二来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如,选取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或是创设一些趣味(游戏)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等等,通过情境的创设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标,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切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如,银行利率问题,这个问题学生并不陌生,教师可以把问题进行生活化处理,让学生寻找解决办法,通过寻解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数学素养。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摘要: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对学生来说常常显得枯燥和难以理解。
数学源于生活,可以说离开生活的教育就是“死”教育,既不利于焕发课堂的生机,又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既能切实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使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又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
因此,教师需要加强生活化教学,紧密联系生活,以此来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推动学生积极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策略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构建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增添了数学课堂的活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探究、敢于表达、善于应用。
如何构建生活化课堂,使课堂更具生活气息,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应用生活知识开展数学教学。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和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化场景中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实效性。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教授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入数学概念和问题,带领学生到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观察和实践数学知识。
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
同时,学生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以“时、分、秒”教学为例,可以设计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如下:问题:小明上午8点30分从家里出发去学校,他花了20分钟走到学校。
请问他几点到达学校?解答:首先,我们知道小明从家里出发到学校共花了20分钟。
然后,我们需要将这个时间加到出发时间上。
小明出发的时间是上午8点30分,所以我们将20分钟加到这个时间上。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众所周知:“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从身边知识入手,主动探究知识,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课题,从课堂教学入手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做到以下方面的生活化:1技能训练“生活化”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
比如在教学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基础训练之后,再次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综合练习,投影出示旅游价格表,让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然后根据选择的地点算一算自己的家人外出旅游需要多少钱?(独立计算)这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旅游路线,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算算家里人共同外出旅游需要多少钱。
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旅游路线,更容易激起计算的兴趣,同时体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
2思维训练“生活化”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
如在教学“比例尺”例2(已知比例尺求实距)时。
教材中安排的是求徐州到淮阴的实距,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例题的。
教师先问学生;“在我们美丽的长白山脚下,有许多旅游胜地,你们想到哪里去旅游?”学生就会答一城市(比如长白山),教师接着就问:“你们知道长白山离我们通化的实际距离有多远?要求长白山到通化的实距,根据比例尺的意义,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用你们手中的吉林省地图,能迅速地找出这些条件吗?” 教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旅游的话题谈起,通过一连串的、富有情境性的提问,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课堂气氛很高。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摘要: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更多的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实践体验,通过这些体验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涉及了很多“生活问题”,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将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有力素材。
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问题,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要让学生们学好数学,就要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高昂的情绪,激发他们想要学习的冲动,如果只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枯燥乏味的理论和知识技巧,那么数学学习只能沦为缺乏情感的脑力劳动,时间一长就会感到疲倦。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与实践性,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一、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将知识回归生活、做到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本质归宿,学生要有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意识。
比如在学习了“统计”后,我就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统计身边的事物,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例如统计一下铅笔盒中的铅笔,将它们根据不同的颜色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周末家里来的客人,按照性别及年龄的不同进行分类统计等等。
再比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引导他们运用数学原理进行解答。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字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
这一环节是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最好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并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让他们尝试去完成,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去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1、创设生活画面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如在教学“10的分成”时,可创设一个分李子的情境:妈妈买来10个李子,要你分给自己和弟弟吃,你准备怎么分呢?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2、创设生活体验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
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小组内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拿出一元钱去买文具。
通过模拟“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一元钱的价值及应用价值,突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买东西的乐趣。
二、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数学是一门抽象而严密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会计算和解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每位数学教师都要思考和努力的课题。
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需要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课外故事、数学游戏、实物教学等形式来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有趣的数学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实物教学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需要积极主动的学生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数学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分组讨论,让他们通过合作来寻找解题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可以让他们在思考和讨论中产生新的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展示他们自己独特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在分享中增强自信心和学习欲望。
一堂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需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对于数学学习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他们更深入的拓展性学习任务,让他们挑战更高难度的问题;而对于数学学习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示范讲解、分步引导等方式,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口头答辩、写作、实际操作等,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表现形式。
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需要与时俱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
在教授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或社区中寻找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让他们观察、描述和比较这些物体的形状特点;在教学整数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意义。
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
谈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
现代数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是活的、富有生活力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如二年级教材”测量物体长度”一节,选取了学生所熟悉的教室里的课桌椅学习用具等这一生活情景,让学生去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教学时,为使情景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对”教室里的课桌椅﹑学习用品”这一情景进行了大胆地改造,使其更符合我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真实、具体、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不仅正确的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识了10以内各数的大小及其基数与序数的意义,而且初步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学习数学的愉悦,经历了构建简单数学模型的过程。
再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从学生有没有用钱买过东西入手,知道人民币的面值有哪几种,通过学生踊跃回答,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用学到的计算方法,到小卖部买学习用品。
从而深刻体验并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活生生的,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情境数学教学实践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摘要: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在数学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生活,使数学教学返璞归真,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教师要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再现生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
因此,面对21世纪的数学教学,新大纲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
一、再现生活例如:“橡皮6分钱一块,2角钱能买几块?还剩几分钱?”,虽然买东西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情,但是把它提到课堂中来,就大不相同了,很多同学别扭不过来,不仅不知道先把2角化成20分,而且直接用大数6去除以小数2,怎么办呢?幸好,事先我到小商店里借了10来块橡皮,20枚1分的硬币,1张2角的纸币,现在派上用场了,我请同学们表演节目——买橡皮。
王睿举起2角纸币,说:“我有2角纸币,买一块橡皮够吗?”吴昊说:“够,一块橡皮才6分,很便宜。
”王睿说:“那,我买一块。
”吴昊说:“不行,不行,我找不开,你换零钱去”陈震说:“王睿,我有一分的硬币,你要不要?”王睿说:“要,同学们,我把2角钱都给陈震,他应该换给我多少个1分的硬币?”异口同声:“20个!”师:“为什么?”这时,有的同学举手说:“2角等于20分。
”师随即板书:2角=20分,游戏继续进行。
王睿数钱:“1分,2分……6分,吴昊,我买一块橡皮。
”……“太便宜了,再买一块。
”重复一遍,再重复一遍。
“同学们猜猜,我手里还有多少钱?”异口同声:“2分。
”吴昊说:“别买了,钱不够了。
”师:“同学们想想,王睿用2角钱买了几块橡皮?还剩多少钱?”……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全过程,学生很快明白了:2角就是20分,20分里有3个6分,可以买3块橡皮,还剩2分钱。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
教学篇誗经验交流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文|王祥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学生熟悉的数学知识生活实例融入课堂教学中,既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又能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生活化教学。
本文在分析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及优势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及优势生活化教学是把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将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又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生动的课堂语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为学生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
小学是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一方面从生活角度出发,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习经历,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运用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有利于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让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整个教学过程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在小学数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为学生精心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出与教学内容相近的实例,如足球、铅笔盒、魔方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周围的图形,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识记图形的名称;接着通过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让学生了解各个图形的特点,如学生通过摸一摸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同;正方体六个平面都相同(就像“六胞胎”);圆柱两边是平平的圆面,中间像柱子,上下一般粗;球没有平面,只有一个曲面。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生活化第一部分:背景分析与问题提出一、背景分析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数学学习和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逐步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生活化”教学转变。
生活化教学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二、问题提出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 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3. 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知不足,难以有效地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4. 学生缺乏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导致数学素养难以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研究目的本文旨在:1.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2.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方法;3. 提出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促进生活化教学的实施;4. 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四、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丰富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2. 实践意义:本文提出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3. 指导意义:本文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与理论依据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
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11-01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小学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是目前数学学习的主流。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广泛应用的过程。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
我们不仅要学好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更应该学以致用,用数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谈几点体会.1 创设生活画面情境。
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如:在一年级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可这样设计:“新学期开学了,大家走进校园,你会看到校门口两旁摆放着许多盆花,你知道每边有多少盆花吗?两旁一共有多少盆花吗?”、“今天大家是刚来学校的,大家互不认识,你知道我们班的每组各有几个同学吗?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吗?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吗?全校又共有多少人吗?我想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暂时还不知道,我们就要不断地学习,从中了解到会计算出来,这就是我们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家有信心学好它吗?”又如,在教学“10的分成”时,可创设一个分李子的情境:妈妈买来10个李子,要你分给自己和弟弟吃,你准备怎么分呢?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
向学 生动态地展 现冰箱 、 洗衣机 、 电视等这 些 实 物抽象成长方体 与正方体模 型 这样 的导 人 与学生所熟悉 的生活事物密 切相关 .可 以 激起 学生强大 的学习兴趣与参 与动机 ,调 动 学生 参与学 习的主动性与积极 性 这样 的教 学 真正与生活联 系起来 .使得传统 封 闭的数 学教 学得 以根本 改观 . 真正地走 进生活 . 走向 社会 我们要用 生活来架起通 往数学王 国的 桥梁 . 让学生开展主动而积极 的学习活动。 二、 唤起生活 。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虽然 年龄小 .但是 他们有 着独特 的生活方式 .有 着丰富 的生 活世界与 内心世 界. 已经具备 了一定 的生 活经验与生活 阅历 学 生并不是 空着头脑走进校 园 、走进 教室来 学习 的. 这些 独特的 、 不 一而同 的生活 经历正 是 学生进行 学习的最为宝 贵的资源 在具体 的教学 中我 们要 重视学生 的生活经历 .不仅 要 走进生活 .以生活来激起 学生对数 学学习 浓 厚 的兴趣 .同时还要唤起 学生对相关 生活 的 回忆 .以此来 加深对抽象 枯燥的数 学知识 的理解与记 忆 如在学 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 认 识” 时. 我在用多媒体 向学生展示现 实生活 中的各种实 物 .让学生观察模 型总结 长方体 与正方体特 征的基础之上 . 让学生进行联 想 . 回忆 自己在 现实生活 中还接 触过哪些 长方体 或正方体 接下来 .我就将 教学时 间留给学 生 .让学生 在进 行 回忆 与思 考的基础 上展开 充分 的交流 , 学生 指出教 室 、 课 桌 的台面 、 一 堵墙、 卡 车的车厢 、 火 车的车厢等等 。这样充 分 唤起 了学 生对生活 的回忆 .同时也 加深 了 学生对长方 体与正方体特征 的掌握 又如学 习“ 年 月 日” 时. 我们可 以引导 学生 回忆现 实 生活 中哪些 地方可以用 到这 些时间 学生纷 纷 指 出五一 劳动节 、 六-) L 童节 、 八一 建军节 等等一系列包含 日期 的内容 这样将学 生的 学 习视野 由教材 、 由教室 向外延伸 . 为 学生开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紧贴生活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紧贴生活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下面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这方面的粗浅做法: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
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
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教学“认识比”一课时,我给学生呈现了以下几道题:①汽车2小时行90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②小华家养鸡18只,鸭3只,鸡是鸭只数的几倍?③买3千克苹果用了7.5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这些题目都是用除法表示两个数量关系,所以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很容易说成是“什么除以什么”。
接着,我告诉学生:有时我们也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什么比什么”。
像上边的例子还可以说成:①汽车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比2。
②小华家鸡和鸭只数的比是12比3。
③买苹果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7.5比3。
这样,“比”的相关知识有了原有认知结构的依托,学生学习起来就十分容易,他们就能够根据除法的概念、意义去同化比的概念和意义,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技能。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
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以学生生活为背景,设计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以“如何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如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开展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24点”、“数独”等数学游戏,既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强化生活应用,培养实践能力(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分析它们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如制作几何图形、测量长度、计算面积等。
(3)组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解题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圆的面积公式。
(2)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融入生活元素,丰富教学内容(1)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引入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统计学的应用。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
( 一) . 选 用现 成 的 语 境 道 具
了信 息 、 获 得了心 理 满足 , 又 学 习并培养
了语言 能力。
( 二) . 动 手 制 作 的 的 语 境 道 具
一
一
气呵成 , 学生们争着 上合演示 。 当然 。 为 己的思想进 行归纳 , 将 自己 的语言 进行整
了让 自己表达 得更清 楚 , 学生们 必须将 自
、
数 学 语 言运 用 生 活 化
数 学教 育 家斯 拖 利 亚 尔 曾说 过 . 数 会 发现 原来 熟视 无睹 的事 物竟 包含着这 学教 学也就 是数学语 言 的教 学 。同一堂 么丰 富的数学知识 。 例如老师可以把学 生 课。 不 同的教 师教出来 的学 生 , 接 受程度 春游 中的情境 拿到 教 学 中来 . 。 同学们 去 也 不一样 ,这主要取 决 于教 师 的语 言水 春 游 , 争 着要去划船 . 公 园里 有 7条小船 , 平 。尤其是数学课 堂教学 。 要学 生接 受和 每船乘 6个人 ,结果还 有 1 8 个人在岸上 理解 枯燥 、 抽 象的数学 知识 。 没 有高紊 质 等候 。 ” 在课上 , 让 学 生根据情 境 自己编 语言艺 术的教 师是 不能胜任 的。 鉴 于此 。
一
的含义。 这样。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 ,
而且使 他们体 会 到只 要 用数 学眼 光留心 观察 广阔的生活 情境 。 就能 发现 在平 常事 件中蕴含着 的数 学规律 。教学 时 , 让学生 为 自己的校 园设 计植树 方 案 。 可 以进一步
情 出发设计数 学活动 , 使 学生身临其境 , 激发学 生去 发现 、 探 索 和应 用 。 学生们就
时找不 到合 适 的道具 。 老 师自己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摘要: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以教材为依托,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让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提高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艺术
现代教学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以生活实践为主线,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利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深入了解学生生活背景,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的价值。
一、挖掘教材生活元素,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能否发挥它的优势对教学质量起着重要影响。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知识与我们生活问题密
切相关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合理整编教材,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思考情境:有一只小兔子刚搬了新家,房屋只有地砖还没有铺,但由于地砖的形状各异,小兔子不知如何是好,同学们能帮助它挑选合适的地砖吗?这样一来,成功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成功地将教材素材与实际生活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数学思想和数学现象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但要自己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而提高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漂亮头绳”的生活现象引入新课程,并让学生边分边陈述分的具体过程,从而引出“平均分”这一关键词。
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从生活中发现与知识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创设相应生活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生活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设计生活化问题情境,还可以在不知不觉
中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知识的迁移和内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导入生活实例,形象化数学知识。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数学教学是以提高成绩为主要目的,学生每日都机械地重复着同一项工作,做着做不完的试题,虽然学生废寝忘食,但实际效率却差强人意,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练习脱离生活实际,与学生认知规律背道而驰,进而使知识孤立化,没有健全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教师也缺乏教学创新意识,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亦步亦趋,久而久之,会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阻碍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理念,不能单纯地给学生灌输知识结论,而要利用生活实例作为媒介,再现知识推导的过程,让抽象的知识富有生活化,不需要教师督促,学生也能自主投入学习活动中来,同时教师生动形象的诠释和知识生活化的呈现有利于学生强化记忆,把握理解。
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将父母下班的时间、自己比较喜欢的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等,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来,并制订相应的作息时间,对自己进行时间管理。
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并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其次,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抽象的数学知识对学生逻辑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导入学生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强化对数学概
念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问题情境的高效性,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将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有效衔接,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场景感受形象具体的数学概念知识,唤醒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与思维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四、利用数学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
这种知识不但包括从生活中发现的知识,也包括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要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大都活泼好动,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非常用心,精力也特别集中。
作为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动手操作活动,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可以使学习活动变得轻松、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为每个小组提供计算器、白线、圆片、刻度尺等学具,然后让每个小组利用这些用具来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再利用测量出的数据计算直径与周长的比。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发现了一个数学规律:同一个圆,其周长和直径的比是一个“比3多一点”的数,此时,教师再顺势引出“圆周率”的概念。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不但使他们明白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也避免了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
这一方式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又
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
再如,在教学“步测”时,可以在操场上画出20米长的线段,让学生沿着线段来回走一趟,以计算自己的步长;然后采用“步测法”来测量操场一圈的长度。
这种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之,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为探索数学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在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数学能力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引入生活内容;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指导他们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实际生活服务,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让数学教学课堂拥有生活色彩和时代特色,真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北征.对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再研究[j].广西教育,2010(19).
[2]褚秀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索[j].新课程:教研版,2009(2).
[3]覃芬花.将生活引入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焕发活力[j].小学时代:教师,2010(9).
[4]王孟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索[j].新课程:教研,2011(2).
[5]杨晓慧.在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探索[j].数学大
世界,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