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摘要: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以教材为依托,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让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提高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艺术
现代教学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以生活实践为主线,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利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深入了解学生生活背景,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的价值。
一、挖掘教材生活元素,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能否发挥它的优势对教学质量起着重要影响。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知识与我们生活问题密
切相关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合理整编教材,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思考情境:有一只小兔子刚搬了新家,房屋只有地砖还没有铺,但由于地砖的形状各异,小兔子不知如何是好,同学们能帮助它挑选合适的地砖吗?这样一来,成功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成功地将教材素材与实际生活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数学思想和数学现象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但要自己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而提高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漂亮头绳”的生活现象引入新课程,并让学生边分边陈述分的具体过程,从而引出“平均分”这一关键词。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从生活中发现与知识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创设相应生活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生活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设计生活化问题情境,还可以在不知不觉
中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知识的迁移和内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导入生活实例,形象化数学知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数学教学是以提高成绩为主要目的,学生每日都机械地重复着同一项工作,做着做不完的试题,虽然学生废寝忘食,但实际效率却差强人意,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练习脱离生活实际,与学生认知规律背道而驰,进而使知识孤立化,没有健全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也缺乏教学创新意识,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亦步亦趋,久而久之,会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阻碍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理念,不能单纯地给学生灌输知识结论,而要利用生活实例作为媒介,再现知识推导的过程,让抽象的知识富有生活化,不需要教师督促,学生也能自主投入学习活动中来,同时教师生动形象的诠释和知识生活化的呈现有利于学生强化记忆,把握理解。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将父母下班的时间、自己比较喜欢的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等,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来,并制订相应的作息时间,对自己进行时间管理。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并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其次,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对学生逻辑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导入学生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强化对数学概
念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为了保证问题情境的高效性,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将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有效衔接,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场景感受形象具体的数学概念知识,唤醒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与思维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四、利用数学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这种知识不但包括从生活中发现的知识,也包括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要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大都活泼好动,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非常用心,精力也特别集中。作为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动手操作活动,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可以使学习活动变得轻松、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为每个小组提供计算器、白线、圆片、刻度尺等学具,然后让每个小组利用这些用具来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再利用测量出的数据计算直径与周长的比。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发现了一个数学规律:同一个圆,其周长和直径的比是一个“比3多一点”的数,此时,教师再顺势引出“圆周率”的概念。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不但使他们明白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也避免了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这一方式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又
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再如,在教学“步测”时,可以在操场上画出20米长的线段,让学生沿着线段来回走一趟,以计算自己的步长;然后采用“步测法”来测量操场一圈的长度。这种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之,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为探索数学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在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数学能力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引入生活内容;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指导他们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实际生活服务,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让数学教学课堂拥有生活色彩和时代特色,真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北征.对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再研究[j].广西教育,2010(19).
[2]褚秀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索[j].新课程:教研版,2009(2).
[3]覃芬花.将生活引入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焕发活力[j].小学时代:教师,2010(9).
[4]王孟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索[j].新课程:教研,2011(2).
[5]杨晓慧.在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探索[j].数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