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研究--以佳电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上市公司为了维持业绩和股价稳步增长,往往会采取一些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在正常经营业务之外的活动中所产生的损益,包括但不限于处置资产、处置子公司、重组费用等。
本文将选取一家上市公司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如何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以及背后的盈余管理动机和影响。
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是一家知名的制造业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
在2019年年度报告中,该公司公布了其盈余管理的情况,其中涉及到了运用非经常性损益对盈余进行管理。
公司在报告中披露称,2019年度非经常性损益为1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处置资产所产生的收益8000万元和重组费用支出2000万元。
在该公司的财务报表中,这部分非经常性损益被单独列出并在净利润中予以调整。
盈余管理动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盈余管理的动机通常包括维持盈利稳定、增加投资者信心、提升公司价值等。
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净利润的波动,使盈利看起来更加稳定。
通过调整非经常性损益,公司还可以改善自身的业绩指标,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进而提升公司的股价和市值。
适度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还可以通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调整,为股东和管理层创造更多的激励机制。
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投资者的兴趣,并提升公司的盈余稳定性,但是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这种做法可能扰乱了市场对公司盈利水平的真实认知,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误判,进而影响其投资决策。
频繁地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也会使公司的盈余质量受到质疑,短期内或许可以掩饰问题,但长期来看将对公司的信誉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公司管理层可能会因为过度依赖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而忽视了内部经营管理的问题,降低了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
结论在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中,运用非经常性损益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探讨了这一现象对公司盈余、股价和投资者的影响。
首先分析了公司A 如何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以及公司B和公司C相应的盈余管理策略及影响。
然后通过对非经常性损益管理对股价和投资者的影响进行研究,揭示了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讨论中强调了非经常性损益管理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总结指出了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展望未来,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措施,确保市场的公平与透明。
【关键词】上市公司, 非经常性损益, 盈余管理, 案例研究, 股价影响, 投资者影响, 研究现状, 问题讨论, 影响总结, 未来研究, 结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日益普遍,造成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关注。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一些与公司正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收入或费用,如出售资产、重组费用、法律诉讼等。
上市公司往往利用这些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盈余,以达到市场预期或者操纵股价的目的。
在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面临着业绩压力和市场预期的挑战。
为了维持股价稳定或者达到业绩指标,一些公司会通过操纵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盈余,使其看起来更为稳定和正面。
但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不仅可能误导投资者,也可能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和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中的问题和挑战,有助于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透明和规范地运营,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及其影响,以期揭示其背后的动机和效果。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上市公司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以及这种管理策略对公司财务状况、股价和投资者的影响。
案例八盈余管理案例
案例八盈余管理案例案例八:盈余管理案例引言: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企业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盈余,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最大化。
本文将以某公司为例,详细介绍该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公司背景介绍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和良好的市场口碑,迅速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公司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可观的盈余,并面临如何合理管理这些盈余的问题。
二、盈余管理目标该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的目标是: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提高股东回报率,并为未来的投资和扩张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三、盈余管理策略1. 分红政策为了回报股东,公司制定了一套合理的分红政策。
根据公司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状况,每年定期进行分红。
公司采取了稳定且递增的分红方式,以保持股东的利益,并激励他们继续持有公司股份。
2. 再投资为了实现长期发展,公司将一部分盈余用于再投资。
公司设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致力于产品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
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公司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还拓展了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
3. 偿还债务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公司将一部分盈余用于偿还债务。
公司通过提前偿还债务,降低了财务成本,增强了财务稳定性,并为未来的融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 股票回购为了提高股价和股东回报率,公司还采取了股票回购的措施。
公司定期回购部分股份,并将其注销,以减少股本规模和提高每股盈余。
这不仅有利于现有股东,还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声誉和吸引力。
四、盈余管理成效通过以上盈余管理策略的实施,该公司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 股东回报率提高:公司稳定的分红政策和股票回购措施,使得股东回报率显著提高。
这不仅增强了股东的信心,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和资金流入。
2. 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公司通过盈余的再投资,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某种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财务操作手段,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处理和调整,使公司的盈余水平达到预期的目标。
盈余管理既可以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会引发负面的后果。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手段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ABC是一家在中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主要经营电子产品。
在2019年和2020年的年报中,该公司的盈余水平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在2019年,公司的盈余为1亿元,但在2020年,盈余突然下降到5000万元,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原因分析:经过对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和资料的分析,发现了以下可能的原因:1. 销售额下降:公司在2020年的销售额较2019年有所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需求下降或者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掩盖销售额的下降,公司可能进行了盈余管理。
2. 成本控制:为了维持盈余水平,公司可能采取了降低成本的手段,例如缩减员工数量、削减研发投入或降低生产成本等。
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司的盈余水平,但可能会影响公司长期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3. 资本支出决策:上市公司往往面临大量的资本支出决策,例如购买新设备、扩大产能等。
在2019年,公司可能进行了大量的资本支出,导致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了当年的盈余水平。
为了在2020年恢复盈余水平,公司可能推迟了一些资本支出项目或者调整了资本支出计划。
盈余管理手段: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常常采取各种手段,从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中隐藏真实的盈余水平。
以下是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1. 收入确认的时间安排:公司可以通过调整收入确认的时间来影响当期的盈余水平。
例如将部分销售收入延后到下一期,或者将一部分费用提前计入当期,从而调整盈余水平。
2. 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公司可以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改变公司财务状况的呈现。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研究--以佳电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研究--以佳电股份为例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 管理纵横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06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研究——以佳电股份为例黄超钰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摘要:在当前的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广泛存在。
本文选用案例研究法研究了当前会计准则下ST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分别从债务重组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希望通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盈余管理;案例分析;上市公司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3-0106-02一、案例简介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6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48989.3万元,股票简称“佳电股份”,股票代码“000922”。
公司的前身为佳木斯电机厂,并继承了前者的全部优质资产,拥有70多年生产电动机的历史,是位于哈尔滨的大中型电机和特种电机的创始厂和主导厂。
在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中,公司在保证原有产品保持竞争优势的前提下,重点开发了以汽车电机、高效节能电机、核电、风电为主的新一代节能产品来谋求长远发展。
二、案例背景在我国经济增速趋缓、全球经济缺乏复苏动力的大背景下,国内经济结构正在转型以保持长久动力,面临多重挑战、保持中高速发展、需要新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纵观整个行业,整体行业产能过剩、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不断加剧的同质化竞争。
受到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态势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游行业对电机需求萎缩,最为严重的是煤炭和钢铁行业,而这正是公司面对的主要市场,直接导致公司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造成2014年净利润开始大幅下滑,公司净利润为565万元,较上年减少96.67%。
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亏损,2015年开始出现巨额亏损,净利润亏损4.46亿,2015年净利润比2014年减少8,009.96%。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案例分析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案例分析研究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利用会计政策留有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盈余信息的可靠性,使其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巧用会计政策,资产减值准备、资产重组、利用债务重组是当前许多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利用减值准备调节盈余近年来,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备受上市公司青睐,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计提的比例和数额关系到企业当年的盈利状况,甚至有可能直接扭转其趋势。
通常情况下,部分上市公司在业绩较差时少提准备可以“润色”业绩,有的则在经营较好时多提准备,以便为随后的会计期间做好“业绩储备”,致使八项计提以其“灵活性”和“随意性”成为许多上市公司随心所欲的盈余管理手段。
当然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可以转回的资产仅仅包括应收账款、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等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未探明矿区权益。
通过计提巨额资产减值使本年度一次亏足,为今后年度的巨额冲回打下基础,以达到保牌、摘帽、实现盈利的目的。
据统计,截至2006年2月22日,沪深两市共有13家ST、*ST公司披露了2005年年报,其中包括个别已经摘帽的公司和目前已经暂停上市的公司。
13家公司中,9家2005年实现扭亏为盈,1家继续盈利,3家出现亏损。
年报显示,尽管多数此类公司实现盈利,但主要业务和财务状况出现根本好转的为数不多,大多数公司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来操纵利润,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案例,大唐电信(600198)业绩“变脸”,2007年4月5日,发布了一则公告,称2006年度其业绩报告将亏损。
由于2004年度和2005年度业绩已经连续出现亏损,按照相关规定,大唐电信即将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即冠以*ST)。
对此,大唐电信4月5日的公告如此解释,“公司尽管2006年度主营业务规模和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高,但鉴于无线、光通信等传统通信设备产业历年经营留存大量资产带来预期的收益能力有限,仍需对整合后的无线、光通信资产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由此将造成2006年度业绩亏损。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方式的实证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方式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常常会采取盈余管理手段来调整其财务报告,以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
盈余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手段,其动机和方式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方式,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对会计政策和估计的变更,以达到优化财务报告、实现特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方式的研究对于理解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资本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相关公告,分析其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方式。
数据来源于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时间跨度为近五年。
四、盈余管理动机的实证研究(一)动机分类根据已有研究和实际情况,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为融资动机、避税动机、避免退市动机和其他动机(如提高股价、维护企业声誉等)。
(二)实证结果1. 融资动机:上市公司在需要进行外部融资时,往往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财务报告的业绩表现,以吸引投资者。
2. 避税动机:部分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以降低税负。
3. 避免退市动机:一些面临退市风险的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净利润,以避免退市。
4. 其他动机:部分公司出于提高股价、维护企业声誉等目的,也会进行盈余管理。
五、盈余管理方式的实证研究(一)方式分类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和分类变更盈余管理。
(二)实证结果1.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通过调整会计估计和应计项目来改变财务报告的业绩表现。
2.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通过调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真实活动来影响财务报告的业绩表现。
3. 分类变更盈余管理:通过变更资产和负债的分类来调整财务报告的业绩表现。
18966691_ST企业盈余管理案例研究
决策思考上市公司向资本市场披露的财务信息是其利益关联者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其质量和准确的程度与投资者的利益直接相关,也能直接影响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但由于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国内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很大的空间。
而正因为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失真且片面。
那些为实现保壳、保配行为等目的开展盈余管理活动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对ST公司盈余管理活动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约束上市公司的财务违规操作行为,改善法律滞后和监管缺失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的运行秩序,保证投资者的基本利益。
一、ST某机床企业盈余管理现状(一)非经常性损益操控近些年,某机床企业对外披露的营业外收入的相关财务数据一直不正常,外界普遍存在质疑。
据调查,该公司营业外收入增加是总营业额增加的关键,而公司的营业外收入主要来自当地政府的行政补贴,属于损失补偿的非经常性收益。
而公司在会计核算时,将这部分补偿性款项完全归入营业外收入进行核算,并未按照所购买或建造的资产使用年限来分期计入企业的营业收入。
这种操作使得公司即使实际连续两年亏损,结果财务报告体现出的是公司扭亏为盈的信息。
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公司通过操作政府补贴款项弥补了自身的亏损情况,即进行了盈余管理。
下图是该公司2011-2016年六年间投资收益与政府补助的变化情况。
图中公司的投资收益变化2012-2016年都不是很明显,而到2017年急剧上升,增长21倍左右。
仅2017年,公司的净利润达到了10835万元的水平,而营业外收入甚至比净利润还高,达到了15244万元。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2017年内某机床企业通过处置资产或股权交易以及政府补贴得到大量的非经常性损益,最后通过盈余管理完全改变了公司的利润数据。
(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某机床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主要是对预计负债、应付款项以及营业外收支等项目进行违规操作。
该公司ST企业盈余管理案例研究〔内容提要〕退市风险警示制度能够对出现ST股的上市公司进行风险警示,并督促其改善经营管理的状况。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方式的实证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方式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盈余管理作为企业财务报告和会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盈余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与方式进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期为投资者、监管机构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公司治理、财务报告准则、市场竞争等角度探讨了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方式。
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内部控制的缺失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财务报告准则的灵活性也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此外,市场竞争压力、融资需求等也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
三、研究设计(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近五年为时间窗口,收集相关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公开数据库、公司年报等。
(二)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模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方式进行实证研究。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一)盈余管理动机的实证结果1. 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动机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具体来说,股权集中度高、董事会独立性弱的企业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
2. 市场竞争与融资需求对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市场竞争压力和融资需求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
当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时,为了维持或提升市场地位,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财务报告;同样,当企业面临融资需求时,为了达到融资门槛或提高投资者信心,也可能进行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方式的实证结果1.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是我国上市公司常用的盈余管理方式之一。
通过调整应收账款、存货等应计项目,可以实现对利润的调整。
2.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除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外,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也是企业常用的方式。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方式的实证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方式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数字来影响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行为。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方式,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常用的财务策略之一,其动机和方式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方式,有助于了解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揭示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以及发现资本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此外,对于投资者、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而言,了解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方式也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公开的财务报告、数据库和权威的统计资料。
四、盈余管理动机的实证研究1. 融资动机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往往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为了满足融资条件,公司可能会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数字来提高业绩,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实证研究表明,有融资需求的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
2. 避免亏损或ST(特别处理)动机避免亏损或ST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另一重要动机。
由于资本市场对连续亏损公司的严格监管和处罚,公司可能会采取盈余管理手段来避免亏损或ST。
实证结果显示,这类公司在财务报表调整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倾向。
3. 政治成本动机政治成本动机也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之一。
为了维护公司形象、避免政治风险和获得政府支持,公司可能会对财务报表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实证研究表明,政治环境敏感度较高的行业和地区,公司盈余管理的现象更为普遍。
五、盈余管理方式的实证研究1.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常用的盈余管理方式之一。
通过调整应收账款、存货等应计项目的确认和计量,公司可以改变当期利润。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公司被曝出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财务报表,从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的认识。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损益,通常出现在财务报表中的“其他收入”或“其他费用”中。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往往会对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影响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
在这种背景下,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讨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监管部门应对此现象采取的措施。
同时也将对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警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期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参考,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正。
1.2 问题提出不够,格式不对等提示。
【问题提出】的内容如下: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经常会出现非经常性损益的情况。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往往可以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些公司可能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进行盈余管理,以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
如何正确理解和监管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成为了当前财务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解释、案例分析及影响因素的讨论,探讨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一些监管措施和建议措施,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一些参考。
2. 正文2.1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概念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概念是指公司利用非经常性项目或事件对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数据进行调整,以达到掩盖或美化公司真实盈利情况的目的。
非经常性损益通常是指一次性的收入或支出,例如出售资产、处置子公司、重组费用、法律诉讼费用等。
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这些项目来在报告期内操纵盈余数据,以影响投资者和市场对公司的看法。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影响。
首先介绍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和作用,然后探讨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接着以公司A和公司B为例,分析了它们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上的实际操作。
结论部分探讨了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本文旨在揭示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案例研究、影响、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上市公司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预期和推动股价走高,会采取一些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
其中一个常见的手段就是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公司的盈利水平。
背景介绍: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不会经常发生的一次性损益或收益。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可能是因为公司出售资产、收购其他公司或者进行重组等特殊事件所产生的。
在财务报表中,公司可以将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单独列出,以便投资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公司除去这些特殊因素后的真实盈利情况。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探讨这一现象对公司经营和投资者利益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希望能够揭示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通过对盈余管理和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进行界定和阐述,进一步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特别关注公司A和公司B在盈余管理中采用非经常性损益的情况,分析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
最终,总结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并提出建议和展望,以促进上市公司健康经营和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同一控制下借壳上市 业绩承诺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基于佳电股份的案例
2、业绩承诺分析
佳电股份在借壳上市过程中,向监管部门提交了业绩承诺报告。这份报告显 示,佳电股份在未来三年的预计净利润将达到一定的水平。若实际净利润低于承 诺水平,佳电股份将采取措施进行补偿。这种业绩承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 投资者的利益。
然而,业绩承诺并不能完全消除投资风险。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仍需 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理性判 断,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文献综述
奥瑞德是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企业,主要从事光电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 售。在借壳上市之前,奥瑞德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财务状况较为紧张。为了改 变这一现状,奥瑞德决定借壳上市,利用资本市场获取更多的发展资金。在借壳 上市之后,奥瑞德的确取得了一定的业绩提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财务问题, 如虚增收入、夸大利润等。这些问题与奥瑞德在借壳上市过程中做出的业绩承诺 和采取的盈余管理手段密切相关。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了案例研究的方法,以奥瑞德借壳上市为例,对其业绩承诺和 盈余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我们对奥瑞德的公告和财务报告进行了详细的 分析,了解了其借壳上市的整个过程以及做出的业绩承诺和盈余管理措施。其次, 我们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将奥瑞德借壳上市前后的业绩表现和财务状况进行 了对比分析。
然而,当业绩承诺未能达标时,问题就出现了。首先,中小投资者可能会遭 受经济损失,因为承诺的业绩未能实现。此外,这也可能引发对目标公司管理层 的信任危机,影响公司的声誉和长期发展。
对于未达标的业绩承诺,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这可能包括目标 公司的市场环境变化、竞争压力增大、经济下行等因素。同时,目标公司的管理 层可能也未能充分预见和应对这些挑战,导致业绩承诺未能达标。
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介绍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盈余管理是指管理者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便在财务报告中呈现更好的财务业绩。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变更计提准备、收入与支出的时机调整等手段来实现。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盈余管理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案例背景ABC公司是一家大型制造业公司,业务涵盖多个领域,包括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等。
近年来,公司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增长放缓的局面。
高管团队决定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公司的财务表现,以吸引投资者和提升股价。
盈余管理措施1.变更折旧政策:ABC公司决定延长资产的折旧年限,降低每年折旧费用的计提额度,进而增加当期净利润。
2.计提准备:公司考虑减少风险准备金的计提额度,以减少财务成本,提高当期净利润。
3.收入时机调整:ABC公司主动延缓收入的确认时机,将一部分收入推迟至下一财季,以平滑利润波动。
4.成本管理:通过控制成本和费用的支出,尽可能提高净利润水平。
案例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盈余管理措施实施,ABC公司的财务报告显示出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净利润增长速度加快,资产净值增加,股价表现也有所提升。
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更加乐观,资本市场对其股票的评级也有所提高。
然而,盈余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财务数据失真,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计划。
此外,一旦盈余管理手法被发现,会造成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危机,对公司形象和声誉造成损害。
结论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财务手段,公司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提升财务表现。
然而,公司应注意把握盈余管理的度,避免过度依赖盈余管理手段对公司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应该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对盈余管理措施进行细致分析和评估,确保公司的财务数据真实可靠,为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以上是关于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的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对盈余管理的理解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考。
盈余管理案例研究——以J股份“摘帽”为例
盈余管理案例研究——以J股份“摘帽”为例发布时间:2023-01-28T07:05:58.939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18期作者:闻若澜[导读] 本文以J股份成功摘帽这个事件为切入点,先梳理了盈余管理的原因与方法的有关资料研究,闻若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摘要:本文以J股份成功摘帽这个事件为切入点,先梳理了盈余管理的原因与方法的有关资料研究,从佳电股份扭亏为盈的经济后果推断,分析了其盈余管理的手段,给出了相关建议,在丰富盈余管理实践研究的同时也可以对利益相关者提供警示。
关键词:盈余管理;案例研究;ST摘帽一、相关文献综述(一)盈余管理动机资本市场动机。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为取得IPO资格、配股资格,以及防止企业退市。
王舒荣(2017)认为,从企业决策的有用性视角出发,通过一定的盈余管理措施能够支持企业实现IPO,在我国上市股份公司中排名前两位的动机是股票发行和上市。
韩跃辉(2017)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为了获取配股资格,最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达到10%以上,迫使创业版公司在上市过程中通过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收益调整。
契约动机。
契约动机包括赚取超额报酬和避免债务违约。
公司高管为了赚取超额的报酬,铤而走险自发的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国内学者吴虹雁等(2019)研究发现,应计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正相关,真实盈余管理与高层管理者的薪酬负相关。
同时,李增福等(2011)研究发现公司债务管理水平越高,盈余管理水平程度越高,这从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债务契约假说。
(二)盈余管理水平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国外学者最早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研究盈余管理。
保罗等(1991)发现,通常澳大利亚上市公司喜欢通过“洗大澡”行为来提高公司财务利润,以改变以前年度的利润亏损问题,该方式通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提前确认费用等方式来完成。
拉塞尔(1989)发现,还可以通过平滑收益来达到盈余调整的目的。
左杰(201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和“政府补助”对利润调整有很大影响。
MBA论文:MBA视角下佳电股份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MBA论文:MBA视角下佳电股份财务舞弊案例研究本文是一篇MBA论文,本文选取了佳电股份财务舞弊这一事件为案例,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相关财务舞弊概念对佳电股份财务舞弊的手段进行识别和系统的分析,论述了佳电股份财务舞弊发生的五个方面主要动因,阐明了防范舞弊的具体对策,进而以小见大,最终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防范和治理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第1 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财务舞弊事件在国内外证券市场可谓是屡见不鲜,世界范围内陆续有上市公司爆出财务舞弊的丑闻,可以说财务舞弊这一现象是伴随着证券市场而发展始终的。
证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推动着资本市场向前发展,更对国家经济的向前推进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
而财务舞弊这种行为一方面侵害了广大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使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遭受重创。
另一方面严重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由此看来,财务舞弊问题无疑会对资本市场造成恶劣的影响。
自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我国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高速发展并步入正轨。
所有的上市公司必须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逐步建立起并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以保证公司披露出的各项信息真实、准确,但是从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质量情况来看着实令人担忧,并没有达到监管部门所要求的标准。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信息造假情况也日趋严重,财务舞弊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投资者的合法利益经常受到侵害.1.1.2 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证券市场是一个国家重要的金融市场,如果证券市场发展成熟并且运行规范,那么就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积极健康的发展,反之则会对国家经济秩序造成一定的扰乱。
上市公司是我国证券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上市公司造假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扰乱证券市场正常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甚至可能引起国内外广大投资者对中国金融行业道德水准的质疑,严重打击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
佳电股份作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中的一个典型,有着这类造假案例的相同点和突出点。
佳电股份盈余管理案例研究
BUSINESS CULTURE 商业文化2021.01NO.49076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盈余管理问题也不断凸显。
以佳电股份成功摘帽这一案例为切入点,从佳电股份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两个方面展开案例分析,在丰富盈余管理案例研究的同时也能够为利益相关者带来启示。
相关理论概述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作为一种与企业发展经营密切相关的行为,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
所谓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财务信息而操纵盈余,实现自身特定目的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利用关联方易、通过债务重组等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盈余管理虽然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产生一定影响,但其是以会计准则为基本框架对盈余进行调节,应将其与财务舞弊区别开来。
特别处理制度特别处理制度(简称ST)是沪深交易所为了规范资本市场,更好地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而推出的监管上市公司的制度。
对于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在其简称前冠以ST,提醒投资者该股票因存在退市风险已被特别处理。
该制度的本质是进行警示,并不是使公司就此退市。
只要满足一定条件,ST 公司也可以顺利摘帽。
ST 制度在规范资本市场和保护投资者的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带来一定压力,为避免退市风险,上市公司很可能通过盈余管理对净利润进行调节。
以往的研究也充分验证了特别处理制度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之一。
案例分析案例简介佳电股份(股票代码000922)全称为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制造与维修电机、屏蔽电泵、局部扇风机等为主营业务的一家上市公司。
自1993年成立以来,这家制造业企业自身先进的技术使其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然而,在2015年佳电股份的营业利润却急剧下滑。
如表1所示,2015年的净利润比上年下降8009.9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下降6617.92%。
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及经济后果研究——以XX公司为例
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及经济后果研究——以XX公司
为例
丰韵
【期刊名称】《财会学习》
【年(卷),期】2017(000)021
【摘要】由于股权激励计划在中国已被广为推行,作为一种可以在所有者与经营者间建立共享经营成果并有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利润分配机制,经营者常常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盈余管理行为,从而不同程度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本文研究的是股权激励计划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动机与行为后果分析.以案例分析的方法,选择成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XX公司这一上市公司,探究其各个阶段的盈余管理的行为动机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能帮助投资人在整个的企业经营过程中,最小程度的避免可能出现的以股权激励为出发点的盈余管理行为现象,从而维护投资人的利益并且使其对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有更客观的把握与分析.
【总页数】2页(P219-220)
【作者】丰韵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前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J], 兰素英
2.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国有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研究——以伊利和蒙牛公司股权激励为例 [J], 吴晓立
3.国有建筑企业项目财务预算管理研究\r——以中铁XX局XX公司为例 [J], 侯小虎
4.浅析股权激励政策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J], 崔雪梅; 刘星
5.企业股权激励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以G集团为例 [J], 龙金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 管理纵横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06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研究——以佳电股份为例黄超钰广西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4摘要:在当前的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广泛存在。
本文选用案例研究法研究了当前会计准则下ST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分别从债务重组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希望通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盈余管理;案例分析;上市公司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3-0106-02一、案例简介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6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48989.3万元,股票简称“佳电股份”,股票代码“000922”。
公司的前身为佳木斯电机厂,并继承了前者的全部优质资产,拥有70多年生产电动机的历史,是位于哈尔滨的大中型电机和特种电机的创始厂和主导厂。
在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中,公司在保证原有产品保持竞争优势的前提下,重点开发了以汽车电机、高效节能电机、核电、风电为主的新一代节能产品来谋求长远发展。
二、案例背景在我国经济增速趋缓、全球经济缺乏复苏动力的大背景下,国内经济结构正在转型以保持长久动力,面临多重挑战、保持中高速发展、需要新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纵观整个行业,整体行业产能过剩、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不断加剧的同质化竞争。
受到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态势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游行业对电机需求萎缩,最为严重的是煤炭和钢铁行业,而这正是公司面对的主要市场,直接导致公司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造成2014年净利润开始大幅下滑,公司净利润为565万元,较上年减少96.67%。
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亏损,2015年开始出现巨额亏损,净利润亏损4.46亿,2015年净利润比2014年减少8,009.96%。
2016年经营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公司持续亏损4.36亿。
公司营业收入逐年降低,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53亿,较上年减少23.25%;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5亿,较上年减少26.66%;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6亿,较上年减少15.85%。
2017年3月18日,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股票交易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暨停牌的公告》,鉴于佳电股份连续两个会计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根据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的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对公司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股票名称由“佳电股份”变更为“ST佳电”。
如果公司 2017 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继续为负,不能实现扭转,那么公司股票将被暂停上市。
2018年11月23日,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撤销公司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公告称ST佳电2017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50.21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成功实现摘帽并撤销了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由“*ST 佳电”变更为“佳电股份”,证券代码仍为000922。
三、案例分析(一)盈余管理动机分析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3564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数量十分有限再加上我国严格的上市条件,使得上市公司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根据我国特有的上市公司ST制度,针对在沪深股票交易所中财务或其他状况出现较大问题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这类股票成为ST股。
佳电股份2015年度、2016年度连续两年亏损, 因此, 2016年公司被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
佳电股份已经连续两年亏损, 如果2017年度继续亏损, 那么公司将会被暂停上市甚至被退市。
在ST制度下,亏损的上市公司通常有两到三年的缓冲期来实现企业的扭亏为盈,实现企业的“保壳”。
从数据上看,2014年~2016年佳电股份的营业收入逐年递减,这说明了佳电股份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好转;2017年企业现金流主要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70.17万元,可见佳电股份主营业务的造血能力并不强。
由于我国对“ST”上市公司摘帽的审查并不是非常严格,要想实现摘帽,“ST”公司只需要在财务报表层面实现盈利即可,这就为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面对退市危机,佳电股份有可能采取一些盈余管理手段在短期内增加公司的净利润以此来避免被强制退市的风险。
(二)盈余管理手段分析1.资产减值准备分析。
2006年修订后的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减值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内不得转回,但应收款项、贷款和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等仍允许转回。
这次修订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旧准则的漏洞,但企业仍有一定空间继续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表1为2015年~2017年佳电股份资产减值损失的一些项目发生额,从表中可以看出2016年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和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发生额与2015年、2017年的发生额相差巨大。
从资产减值损失的异常变动来看,佳电股份有对公司业绩进行“洗大澡”的嫌疑。
洗大澡亦称“巨额注销”,是指企业在特定年份对损失或费用的过度确认,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已经亏损的年度大量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造成当年巨亏,提前确认损失。
这样一来,以后年度就可以少提甚至不提准备以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另一种则是在某一年大量计提减值准备,当年部分冲回,同样也能达到增加当年利润的目的。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当公司出现经营困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管理纵横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07境时,管理层倾向于把已经不佳的业绩做得更差,提前确认损失费用,为之后利润的增加埋下伏笔。
佳电股份2017年发生各项资产减值损失1999.29万元,与2016年相比下降94.52%,其中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和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下降了112.78%、73.1%、100%、100%。
其中,2016年佳电股份计提了18160.67万元的坏账损失,而2017年则转回了2321.69万元由坏账产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占2017年净利润的19.27%,对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表 1 佳电股份资产减值损失情况表 单位:万元项目2017年发生额2016年发生额2015年发生额坏账损失-2321.6918160.67-2500.92存货跌价损失4320.9816067.96537.68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296.16固定资产减值损失1966.41104.94合计1999.2936491.203143.542.非经常性损益分析表2 佳电股份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与金额 单位:万元项目2017年金额2016年金额2015年金额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646.95-225.66306.06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68.86382.54846.50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1372.571161.721132.75债务重组损益3274.12753.961648.40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121.87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778.4961.58105.49减:所得税影响额32.41 2.74-0.02合计4873.472131.414039.23非经常性损益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常被亏损上市公司用来进行盈余管理。
常见的非经常损益盈余管理方式有:一是向关联方出售亏损资产,不仅能够获得资产处置损益同时也能止亏,或者出售优质资产套现;二是利用政府补助确认收益;三是通过债务重组,减免应付账款来确认收益。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17年佳电股份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为4873.47万元,比2016年多2742.06万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债务重组损益。
根据佳电股份2017年年报披露:公司2017年进行292笔债务重组交易,与95户供应商相互协商,以债务重组方式向上述供应商支付长期货款,本年确认债务重组收益3,578万元。
2017年非经常损益占当年净利润的40.44%。
因此可以认为该公司有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来增加收入,调节公司盈利水平的嫌疑。
3.成本费用分析表3 佳电股份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 单位:万元2017年金额2016年金额2015年金额营业收入158815.97126649.48150502.63营业成本112388.35105636.41146926.70通过佳电股份合并利润表可以得到,2017年在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了25.4%的情况下,营业成本只提高了6.4%,2017年营业收入和2015年营业收入相差不大但是成本缺大幅减少,营业成本的异常变动值得我们关注。
另外,生产电机的主要原材料硅钢片、电解铜、中厚板、生铁等都有25%~40%的涨幅。
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单位成本上升,然而佳电股份在年报中提到2017年销售量有所上升,那么在销量和原料成本均上涨的情况下,是如何保持这么低的成本呢?对此,佳电股份的解释为公司通过优化生产组织形式,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中的费用支出。
削减成本和费用支出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佳电股份此解释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仍有待商榷。
四、对策及建议(一)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不够完善,规范的不够具体,在很多方面具有可选择性,这就为上市公司是的盈余管理留下了很大空间。
企业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选择能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会计方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对投资者决策做出了干扰,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完善会计准则在控制企业盈余管理上是一个重要因素,应特别关注资产重组、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与转回、关联交易的处理等主要盈余管理手段。
并且应尽量减少准则中模糊性的语言和概念,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
(二)完善外部监督机制首先,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对有关盈余管理的规章制度十分稀缺,处罚力度不足,这就导致了盈余管理成为上市公司的常态。
其次,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与国外相比不完善,缺乏独立发表意见的审计环境和审计独立性,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计公司这一特点,事务所往往会对审计结果做出一定妥协。
所以,一方面我国应当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盈余管理,减少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灰色地带,细化信息披露要求,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责任,加强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使投资者能够获得更加真实有效的信息。
(三)加大处罚力度在我国,由于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违规成本几乎为零,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