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

合集下载

盈余管理估计模型综述

盈余管理估计模型综述

盈余管理估计模型综述内容提要: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会计准则制定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它已 经成为会计乃至金融、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

实证研究中必须解决如何识别和衡量盈余管理的问题。

本文对应计盈余管理估计模型、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及实证模型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实证模型一、概述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Healy and Wahlen ,1999)。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了操控非正常应计项目,管理层还可以操控经营、筹资和(或)融资等实际交易活动来进行盈余管理。

学界把这种通过操控真实的交易活动,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并使其相信企业是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达到盈余目标的盈余操控行为称为真实盈余管理。

比较而言,应计盈余管理受企业会计弹性和外部监管的约束较大,其对企业未来业绩的影响主要是应计项目的反转以及盈余在不同期间的平滑,而真实盈余管理则会对企业现金流以及企业的未来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产生影响。

本文对近年来盈余管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估计模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这些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以后盈余管理实证模型的研究提供一定启示。

二、应计盈余管理估计模型实证研究中首先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识别和衡量盈余管理(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是盈余管理)。

而应计盈余管理的估计模型主要有:随机游走模型、Jones 模型以及修正的Jones 模型。

(一)应计利润随机游走模型和考虑成长因素的应计利润预期模型1.应计利润随机游走模型这一模型假设公司上年度的应计利润总额为未经管理的应计利润额,本年度应计利润总额与上年度的差额部分,为被管理的操控性应计利润部分。

换句话说,该模型假设公司历年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遵循随机游走,其表达式为: t t t TA TA ξ+=-1或t t t t TA TA TA DA ∆=-=-1其中,t TA =第t 年的应计利润总额;t DA =第t 年的操控性应计利润;t TA ∆=第t 年的应计利润变动额。

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doc

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doc

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摘要】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计量盈余管理程度,总体应计利润法是目前西方盈余管理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但同时也是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方法。

本文对总体应计利润法计量的原理、具体模型和优缺点作全面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总体应计利润;琼斯模型20世纪80年代以后,盈余管理成为西方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实证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盈余管理程度进行量化反映。

一、总体应计利润法的常用模型总体应计利润法是西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类方法。

该类方法目的是从应计利润总额中别离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

总体应计利润法下,提出了众多的模型,包括: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模型、Jones截面模型、Jones修正模型等。

这些模型的主要差异是非操纵性应计的假设与处理不同,各模型简介如下:(一)Healy模型Heal(1985)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均值为零的白噪音过程,因此预期非操纵性应计等于零,总应计的任何非零值归于管理层操纵。

EDAit=TAit/Ait-1(1)(二)DeAngelo模型DeAngelo(1986)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随机游走过程,也就是,对于一个稳定状态的企业,t时的非操纵性应计被假设等于t-1时的非操纵性应计,因而t时与t-1时总应计之间的差异被归于会计操纵。

EDAit=(TAit-TAit-1)/Ait-1(2)(三)根本Jones模型Jones(1991)认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会带来营运资本变动导致企业应计利润的变动,固定资产会产生折旧从而带来应计利润的减少,因此Jones模型用销售收入增量(△REV)以及固定资产原值(PPT)作为自变量,建立总应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参数估计,预测事件期的可操纵性应计。

具体的计算是分为两步,首先利用估计期(P)的时序数据,将总应计(TA)回归到总应计的非操纵性成分决定因子(△REV和PPT),TAip/Aip-1=α1(1/Aip-1)β1(△REVip/Aip-1)β2(PPTip/Aip-1)εip (3)利用上述模型,求出各参数的系数估计值(a,b1,b2),然后运用事件期(t)的数据,计算出非操纵性应计的预期(EDAit)。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盈余管理文献综述【摘要】盈余管理作为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的重要话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和研究方法的描述多是多种多样的。

现阶段,盈余管理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本文总结最新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对盈余管理有更深的理解,然后再此基础上对盈余管理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盈余管理;应计利润;动机一、盈余管理的定义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目前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一般可以从“信息观”和“经济收益观”两个角度来理解。

Scott、Schipper和Healy对盈余管理的定义是目前学术界三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WilliamK.Scott(2000)是最早给盈余管理下定义的。

他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不违背GAAP的前提下,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理人自身利益或(和)企业市场价值实现最大化的行为。

这是一种狭义的概念,将盈余管理定义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范围之内,采取的方法仅包括会计政策选择。

Scott从经济收益观的角度,强调企业的管理者对会计盈余或利润的控制。

在此观点下,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令管理者满意的财务成果,而会计盈余是决定财务成果满意与否的重要依据;而Schipper(1989)则认为,以信息观来看待盈余管理更有意义。

信息观认为,盈利是许多决策和判断的重要信号,会计数据的重要属性便在于其具有“信息含量”这一特性。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概念,即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为目的而对财务报告对外披露过程进行干预和歪曲控制的“一种披露管理”。

在此定义下,盈余管理不仅是对财务结果的控制,同时还可以存在于对外披露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涉及的盈余管理范围比前者大;Healy和Wha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运用职业判断在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时变更财务报告,旨在误导以公司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者影响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结果。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综述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综述
票 市场 盈 余 管理 提 供 借 鉴 。
关键词 : 盈余 管理 计 量模 型 综述
盈余管理 的实证研究一直是学术界 、 实务界和监 管部 门关注的热点 。2 0世纪 8 0年代 中期 国外学 者开始关 注盈余管理的研究 ,o 9 年代则得 到了较 为全面的发展 , 其中 , 盈余 管理的计量是众多文献研究 的核心 , 迄今 为止 , 结合研究角度 的不 同 , 国外文献 已经形成 了 众多的盈余管理计 量模型 。 本文试 图回顾 国外早期 、 中期及最新 的盈余 管理计 量模 型 , 以期对其发展历程 提供一个较 为完整 的思路。 在 此基础上 , 本文对这 些计 量模 型进行 了简单评论 , 为我国学者进行盈余 管理研究 提供有益 的参考 。
适用 于国家间研究的宏观模 型。应计 法中的总应计项 目( o lA cul T 为公司报告 的净 收益 ( e Icm , I 与经营活动净现 T t cra, A) a N tno e N ) 金流 ( ahFo p rt n C O) C s rm O ea o , F 的差额 , T = IC O i 即 A N - F 。应 计项 目在会计上定义 为那些不 直接 形成当期现金流入或流 出, 按照权 但
( D N A一) N A- D 。其模型如下 :A = I c AT T t A一 : D ,D ) N A- D ) k T N E; A:( A— )பைடு நூலகம்( A- A~ 一( D ,N A k - T k k
其中 , D N A 是公 司经过第 t 1 一 年期 末总资产调整后的第 t 的非操控性 应计利润 ; A 是 经过 t1 期 D - 期期末 总资产调整后 的第 t 期 的操控性应计数 ;I 1 A是公司第 t 的总体应计利润 ; 是公司第 t 期 眦 期净收益 ; 公司第 t c 期经营现金流 ; 表示总体应计利润的变化。 AT Hel at h模型和 D A g 模型的贡献在于提出 了对总应 计利 润的分离 , e nl o 为后期出现的各种应 计利润分离法奠定 了理论基础 。 但两个

盈余管理测度研究及评价理论综述

盈余管理测度研究及评价理论综述

盈余管理测度研究及评价理论综述论文关键词:盈余管理测度综述论文摘要: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盈余管理是一大重点。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测量方式、和相关评价等方面因素等方面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评价。

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现状,结合具体情形提出建议和改良方式。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近来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一直存有许多不同意见。

Schipper(1998)将盈余管理概念为:“有目的地干与对外财务报告程序,目的是为了获取一些私人利益”;而Healy 和Wahlen(1999)的概念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应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计划交易和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Scott (2000)一样以为,盈余管理是管应当局利用会计选择权(包括会计政策选择权和会计估量权)来扩大自己的效用或公司价值的行为。

这些都是从盈余管理的动机角度来概念盈余管理的,从这些概念能够看出他们以为盈余管理是管应当局为企业或自己取利而采取的一种欺骗公众的行为。

我国的学者陈雪洁(2002)对盈余管理做出一下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应当局为了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预期盈利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框架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预期水准。

二、盈余管理测度方式实证会计以为,企业盈利(Earnings)分为两个部份:一部份是已经实现现金流人的盈利,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Cash From Operations),另一部份则是没有实现现金流入的盈利,由于这部份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但没实现现金流人,故称之为整体应计利润(Total Accruals);由于现金流量是企业实实在在发生的,企业难以对其进行操纵,因此假定盈余操纵只能通过应计利润进行,但并非是全数的整体应计利润都能进行操纵,在整体应计利润各组成项目中,有些是依照现行会计规范强制处置的结果(如固定资产折旧额),有些则是利用现行会计选择的余地调剂、操纵的结果(如人为地提前确认收人和递延费用)。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会计处理中通过选取不同的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及对会计估计的选择,从而影响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收入和盈余的过程。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行为。

本文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盈余管理的动机、方法和影响等方面。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
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分为两类:市场反应和管理者激励。

市场反应主要指的是企业希望通过盈余管理来改变投资者对于企业价值的认知。

而管理者激励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层希望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市场反应主要包括投资者的需求和资本市场的奖励机制,管理者激励主要包括奖励制度和股权激励。

二、盈余管理的方法
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的选择和会计准则的运用。

会计政策选择主要是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影响财务报表的收入和盈余。

会计估计的选择主要是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估计方法来影响盈余。

会计准则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利用会计准则中的灵活性来实现盈余管理。

三、盈余管理的影响
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投资者认知的影响、对经营决策的影响和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盈余管理会改变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认知,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

盈余管理也会对经营决策产生影响,例如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经营目标的达成。

盈余管理还会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例如通过对盈余进行管理来影响股价。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评述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评述

对研究企业没有特殊要求, 依其得出的 最多。 因为它能够从总应计利润中将非操纵性 用于研究某些或某个特定行业的盈余管理行 简单,
应计利润和操纵性应计利润分离 出来 。 其所用 为。 因此能够做到在 目标盈余数字狭小 的范 围 研 究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 的原 理是将非 操纵 的应 计利润 看成 总应计 利 内强有力地 描述可操 纵性应 计盈余 和非 可操 这 一方法 最大 的缺 陷是 : 第一 , 现 有 的模 润模型的数 学期 望。另外, 将总应计利润 与非 纵性应计盈余 的行为特征 。 具体分布模型是集 型计量 结果存 在误差 , 导致 了研 究人 员对 这种 操纵性应计利润两 者相减, 得到 的差作 为操纵 中研究特定产业环境下应计利润的总体特征, 方法 极大 的质 疑与不 信任并且 从检测 盈余 管 性应计利润 。在这 个理论基础上 , 研究人 员提 研 究前提是研 究人 员事先 能够知道 盈余 管理 理 的能力上来 看, 现有的各种应计利润模 型都
模 型, 他们 分别是应 计利润 分离模 型 、 盈 余频 为阈值 处盈余分布 函数 的光滑 与否 。 盈余管理 有 关盈余管理 的实证文献进 行了调查, 发现有
率分布模型 、 特定应计利润模型 、 收入模型 。
的动机 不同, 阈值点 的确 定也不同。常用两种 2 5 篇使用总体应计利润法,有 1 0 篇使用具体
盈余 管理 计 量方 法评 述
口文 /李 晓龙
( 新疆财经 大学会计 学院 新疆 ・ 乌鲁木齐)
o n e s 认 为应该将 非 计的, 因此 区分可操纵性 利润部分与非可操控 [ 提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 盈余管理 来衡量盈余管理 的程 度 。J
的计量方法也逐渐扩展多种视角, 目前主流的 操控性应计利润看成是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和 性部分所依据 的假设 , 与包含 不 同行业和不 同 方法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利润法、 其销售收入增加额两者的函数。 他将非操纵性 应计项 目的应计利润分离模型所依据的假设

盈余管理方式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方式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方式研究综述[摘要] 盈余管理的方式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本文对盈余管理的这两种方式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盈余管理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一直是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中,会计盈余一般分为应计现金流量和经营性现金流量。

因此,从盈余管理方式看,盈余管理可以被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主要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公司的会计盈余进行调节。

这种方式通常指操控应计项目,这些应计项目不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而应计项目的回转性质使得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不会对企业的盈余总额产生影响,只会对各个会计期间的盈余分布产生作用。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控制交易的发生时间,或者构造真实交易等方式,来调节公司盈余。

这种方式通常既会影响应计利润,也会改变公司各个报告期间的现金流量,不仅不会增加公司的价值,长期看来甚至会使公司的价值和利益受损。

然而,由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较为隐蔽,并且计量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大多数针对盈余管理的研究都集中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注还较少。

2 盈余管理方式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主要包括会计政策变更和操纵应计项目;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则主要指公司通过安排实际交易来操纵盈余的方式,如关联交易、资产销售等。

2.1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2.1.1会计政策变更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很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进行选择。

例如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运用年限平均法可以降低折旧提高盈余,而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方法则会增加当期折旧以降低盈余。

然而,由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来调整盈余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同时,我国会计标准的改革经历了一个不断改进、逐步完善的过程,自愿性政策变更和强制性政策变更往往很难区分,对公司盈余的影响也更难确定。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的评述与思考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的评述与思考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的评述与思考作者:张立新武琳来源:《会计之友》2010年第35期【摘要】国外学者在研究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已积累了多种固定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国内实证研究中这些方法也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

文章通过对现有各方法的回顾和评述,基于我国特定的经济环境与市场运作方式,对盈余管理计量方法提出改进和创新,以期建立更为完善的计量模型。

【关键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评述;思考一、引言盈余管理计量方法问题是盈余管理实证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主要是照搬西方学者的计量方法,而没有从国情出发去考虑我国实际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影响因素。

因此,本文基于我国特定的经济环境与市场运作方式而对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作出改进和创新,以探索盈余管理计量更为完善的方法与模型。

盈余管理不能直接被计量,只能通过寻找某种方式间接度量盈利被控制的程度及大小。

纵观国内外盈余管理研究,其计量方法大致分为四种:应计利润分离法,具体项目法,真实盈余管理计量法和盈余管理分布法。

在了解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手段的基础上,不难看出,前两种方法都是计量应计操纵,第三种方法是直接计量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而分布法通常又称为“管理后盈余分布法”,是从盈余管理的结果分布来观察盈余管理行为的。

二、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模型的探究与思考(一)应计利润分离法1.应计利润分离法回顾应计利润分离法是国外研究常用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应计利润分解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而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用来衡量盈余管理,因此,这类方法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恰当地将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从总应计利润中剥离开来。

目前的主要研究模型有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截面Jones模型、行业模型、扩展的Jones模型等。

现整理如表1。

2.对应计利润分离法的思考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总体应计利润分离法都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在此不一一陈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范文参考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范文参考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范文参考一、盈余管理定义美国k.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披露管理,它是管理者对财务报告进行干预以谋取私利。

美国会计学者w.k.scott对盈余管理做了如下定义:它事实上就是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后果,但企业管理人员选择会计政策的根据都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p.m.healy与j.m.wahlen在对大量文献进行整理回顾时,对盈余管理做了定义同时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他们认为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管理层运用一些方法对财务报告进行一些修饰,从而引起了利益有关者做出错误性的决策。

我国学者对盈余管理也有着自己的懂得。

魏明海的观点如下:盈余管理事实上就是管理层为了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做出决策,而在编制报表时进行交易构造或者者会计选择的过程。

刘峰与章永奎把盈余管理当做是一种有目的的操纵行为,要紧是对盈余进行操纵。

张祥建与徐晋认为盈余管理首先的在政策法规及会计原则同意的范围内进行,管理层运用一些手段对盈余信息进行管理,要紧是为了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以使企业价值得到最大的优化。

结合各位学者的观点,我对盈余管理有了自己的见解,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经营者在某种利益的促使下,在法律与会计准则同意范围内对利润进行操纵与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的经营者进行盈余管理行为要紧是为了自身利益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对各类文献进行回顾时。

大致发现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要紧是为了下列几大类动机:(1)契约动机,(2)资本市场动机,(3)监管动机。

(1)契约动机。

契约动机要紧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债务契约,另一方面是管理层的报酬契约。

所谓债务契约动机是指管理者为了降低违约风险而进行的盈余管理。

债权人与管理者存在着代理关系,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资金安全,即为了到期能收回利息与本金,会在债务契约中加上一些限制性的条款,而这些条款会增加企业的一些经营风险或者者丧失一些投资机会,管理者为了迎合债权人的要求或者者降低违约风险都会进行一些盈余管理行为。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述评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述评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述评作者:黄志鹤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1年第06期摘要:盈余管理是实证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现有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主要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项目法、分布检测法三种。

文章结合国内外有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和模型进行了介绍和述评,希望能够为中国资本市场盈余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计量模型述评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学术界对其概念的定义存在诸多不同意见,但从Scott和Schipper的权威定义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内涵。

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Schipper 认为“企业管理当局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而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的‘披露管理’”。

虽然盈余管理得研究方法较多,但总的来说主要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项目法、分布检测法,相关模型也大体围绕这三种研究方法展开。

1、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模型概述1.1总体应计利润法1.1.1healy模型Healy(1985)作为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开拓者,首先构建了计量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模型,Healy认为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总应计利润和总资产有关,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样本的平均应计利润总额来检验盈余管理,并假设在任意会计期间都会发生系统性的盈余管理行为且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等于估计期总应计部分(TAt)和滞后总资产(At-1)比值的平均值。

因此,年份t的不可操控性应计部分(NDAt)应该为:其中,NDAt表示在时间t经过总资产调整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n表示估计年份的个数,表示估计年份。

1.1.2随机游走模型DeAngelo(1986)提出随机游走模型,该模型假设当期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只与前一期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相关,且把上一年的实际利润作为本年度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盈余管理的度量方法综述

盈余管理的度量方法综述

137《商场现代化》2007年4月(上旬刊)总第499期一、引言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指公司管理当局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等手段对盈利进行调节,以达到各种目的的机会主义行为。

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会计监管制度的不完备性给企业的会计盈余留下了可操纵的空间,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便自然产生了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盈余管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投资收益的好坏,不但如此,盈余管理也不利于整个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鉴于此,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有效度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盈余管理度量方法的回顾中外文献对盈余管理的度量主要集中在两类方法上,其一是用报告盈余在特定水平区间的不连续分布来度量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被称为管理后盈余分布法(The Distribution of Earningsafter Management);其二是以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存在程度来度量盈余管理,主要包括应计利润总额法、应计利润分离法和具体应计项目法。

1.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管理后盈余分布法主要通过检验报告盈余在临界点(如,零点;上年盈余;本期分析师预测的盈余)附近的不连续分布来检验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该方法是由Burgstahler和Dichev(1997)首先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研究假设管理当局存在为避免盈余减少或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如果公司不存在盈余管理,那么公司的盈余应大致呈正态分布,如果为避免亏损进行盈余管理,那么管理后的盈余明显不符合正态分布,即在样本盈余分布统计图上,紧靠零点左边的样本频数比预期的要少,紧靠零点右边的样本频数比预期的要多,他们的经验证据证实了这一推测,该方法主要采用直方图和统计检验两种手段。

2.应计利润总额法该方法的一个基本假定是,在公司财务报告中,只有经营现金流量未被管理,而所有的应计项目都是管理过的,因此,应计利润总额即为操控性应计利润。

盈余管理理论综述

盈余管理理论综述

素进行了研究。Holthausen 和 Sefwich 认为,企 业以任何变通或判断的机会时,企业仍然可以 大的局限性。
业经理人员会为了规制方面的原因或者为了 利用对其生产经营活动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
特定应计利润模型是通过一个或一组特
履行合同方面的原因而采用对自己有利的方 实现对利润进行管理控制的目的。例如,通过 定的应计项目建立计算模型,以此来检测是否
研究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有:总体应计利润模 其运作效率和上市公司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
( 二) 盈余管理的手段。根据 Scott 以及 型、特定应计利润模型和盈余分布模型。
与此同时,有不少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中
Healy&Wahlen 对盈余管理的狭义定义,盈余
总体应计利润模型是西方最常用的盈余 盈余管理现象日益严重,如上文所提到的
管理 / 制度
CO- OPERATI VE ECONOMY & SCI ENCE
提要 盈余管理是目前实证会计研究的
一个热门课题。对于这个议题, 目前的众多研 究至今尚没有一致的结果,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 给盈余管理的进一步研究造成了混乱。鉴于
盈余管理理论综述
此 , 本 文 将 围 绕 盈 余 管 理 概 念 的 提 出 、盈 余 管
理的动机、手段和计量方法等几个基本方面,
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梳理, 旨在 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逻辑起点。
□文 / 吴文静
一 、引 言
盈余管理的研究兴起于 20 世纪八十年代 究,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和计量方法学术界并未 管理”。他的观点是基于信息观的,因此被称为
的美国,它是目前国外会计学和经济学广泛研 统一,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盈余管理的研究造 “信息观”下的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的评述与思考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的评述与思考

盈余管理不 能直接被计量 ,只能通过
寻 找某种 方式间接度量盈利被 控制的程度
及 大小。 纵观 国内外盈余管理研究 , 其计量
方法大致 分为四种 : 应计利润分离 法 , 具体
题就是如何恰 当地将可操 控性应计利 润从
总应计利润 中剥离开来 。 目前 的主要研 究
模 型 有 H ay模 型 、 e g l 型 、o e el D An eo模 J ns
均成本 = 1 0X4 ( O 0+1 0×5 ,1 0 1 0= 5元 ; O 0) 0 + 0 ) 4 ( 则该 内部交 易 的存货 中未 实现 的内部销售损益 = 0X( 25—4 = 7 5 5 5) 3 5元。抵销
元 ,0 8年 度 内部 交 易 的存 货 的 一 次 加 权 平均 成本 = ( 0× 20 5
年末剩余存货 = 期购入 存货 量 一期末结存存货量 = 0 +1O 本 10 0 一
10 5 5 = 0件。2 0 0 7年 内部 交易的存货一次加权 平均销价 =( O 1 0x
5 +1 0×5 /1 0 O = 25元 , 内部 交 易 存 货 的 一 次 加权 平 0 0 5) 0 +1 0) 5 ( 该
存 货 交 易相 关 的抵 销 分 录 。
最后 ,将 2 0 0 8年末剩余存货 中未实现 的内部 销售损 益抵销。 20 0 8年末剩余存 货量 =年初剩 余存货量 +本期购 入存货量 一本 期销售存货量 = O+1 O一6 = 0 件 o 0 8年度 内部交易的存货 5 0 O9 ( 20
应计操纵 ,第三 种方法是直接计 量真实盈 余管理 行为 , 而分布法通常又称 为“ 管理后
盈余分布 法”是 从盈余管理 的结 果分布来 ,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的评述与建议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的评述与建议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的评述与建议作者:王梦梦来源:《商情》2013年第33期【摘要】盈余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会计理论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实证研究领域。

其研究的内容是如何来度量盈余管理程度,从国内外的研究看,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并不单一。

文章首先介绍了盈余管理的概念,进而分析评价了目前最主要的计量方法,最后提出对于我国盈余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应计利润计量模型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这个概念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被西方会计理论界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市场的完善,盈余管理逐渐被大家认识和接受。

对于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的定义,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对盈余管理动机的认识的不一致是理论界争论的主要问题。

以下列举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Scott(2004)是最早给盈余管理下定义的。

他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不违背GAAP的前提下,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理人自身利益或(和)企业市场价值实现最大化的行为。

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令管理者满意的财务成果,而会计盈余是决定财务成果满意与否的重要依据。

会计学家凯瑟琳·雪普,以信息观来看待盈余管理,会计数据的重要属性便在于其具有信息含量这一特性。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概念,即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为目的而对财务报告对外披露过程进行干预和歪曲控制的一种披露管理。

我国的会计学者对盈余管理的一般定义,是指在不违反相关的政策法规及会计原则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或非会计的手段,同时运用一定的职业判断,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披露及生成或与其相关辅助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

二、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的评述从国内外20多年来学者们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来看,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有很多。

主要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模型、特定应计利润模型、盈余频率分布模型三种。

现将这些计量模型进行简单介绍和评价。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评述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评述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评述[提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也逐渐扩展多种视角,目前主流的方法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利润法、盈余分布法,以及收入模型法,但完美的计量方法并不存在。

本文通过对各种计量方法的研究现状与优缺点的综合梳理,提出对中国特有环境下应采取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应计利润一、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简述盈余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盈余管理已受到会计文学和大众媒体的相当重视。

盈余管理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其研究的关键是如何计量盈余管理程度,从近20年的研究看,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并不单一。

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在盈余管理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

目前主要有四种计量易于管理的模型,他们分别是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盈余频率分布模型、特定应计利润模型、收入模型。

1、应计利润分离模型。

卡普兰认为一个好的计量模型应该具备可以从总的应计利润中分离出由外在经济因素决定的正常性应计利润的能力。

剩下的那一部分就是所谓的可操纵的应计利润,它也是评价盈余管理程度的重要指标。

应计利润分离模型在实证研究中被用得最多。

因为它能够从总应计利润中将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和操纵性应计利润分离出来。

其所用的原理是将非操纵的应计利润看成总应计利润模型的数学期望。

另外,将总应计利润与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两者相减,得到的差作为操纵性应计利润。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大量的检测盈余管理的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有海利模型、德安杰罗模型、基本琼斯模型、修正的琼斯模型等。

德安杰罗模型和海利模型是最早的应计利润分离模型。

前者将应计利润的变动额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而后者利用总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

Jones认为应该将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看成是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和其销售收入增加额两者的函数。

他将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定义为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相比的增加额和固定资产两者的函数。

然后,求出这两个变量的回归系数,以此回归系数便可求出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再将总应计利润与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作差便可得到操纵性应计利润。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过程中,采取各种手段来操纵盈余的行为。

这种行为旨在使企业的盈余能够达到或超过特定的目标。

无论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股价,满足利润预测或符合财务分析师的预期,盈余管理已成为许多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

盈余管理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常见的有收入的操纵、成本的操纵、会计估计的偏倚和应计核算的操作等。

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改变会计估计值和偏离会计准则来操纵盈余。

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一些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假设,来改变其财务报表上的利润数。

盈余管理并非一种坏事。

在某些情况下,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表现、增加股东价值。

一些企业在满足市场预期和对股东负责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优化成本结构等方式来盈余管理,以取得更好的财务业绩和股价表现。

盈余管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不利影响。

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财务信息的失真,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的判断。

长期以来进行盈余管理可能削弱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导致企业面临经营风险和信誉风险。

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引发监管机构和法律的关注,给企业带来声誉损害和法律责任。

针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者关注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探讨企业为何选择和如何操纵盈余。

研究者关注盈余管理的后果和影响。

通过分析盈余管理对企业财务绩效、股价表现、投资者的资本市场反应等的影响,评估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

研究者关注盈余管理的监管和治理机制。

通过研究会计准则、审计监管、公司治理机制等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制约和规范,为监管机构提供改进和加强监管措施的建议。

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财务表现和股东价值,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财务信息失真,削弱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讨盈余管理的动机、影响因素和后果,同时关注盈余管理的监管和治理机制,为企业提供更科学合理的盈余管理策略。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综述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综述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综述作者:陆露来源:《商情》2014年第26期【摘要】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源于美国实证会计研究的报酬计划假设。

近年来有关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不再局限于应计盈余管理而是拓展到了真实盈余管理领域,同时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也扩展多种视角。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有关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进行了梳理,尤其是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进行了归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的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并不单一。

传统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主要有应计利润分离法、具体项目法以及盈余分布检测法。

随着经济交易的复杂化新的计量方法越来越多的被提出来,如真实盈余管理法、非线性应计利润法等。

一、计量方法(一)应计利润分离法该方法认为企业报告收益是由两部分组成即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

应计利润是指那些不能够直接在当期形成现金流,但是按照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应该将其计入当期损益的项目。

该项目一般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比较容易实现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总的应计利润又可进一步分为操纵性应计利润和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如何用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度量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则是应计利润分离法要解决的问题,常见的分离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Healy 模型(1985)Healy在1985年提出了第一个盈余管理计量模型,该模型认为不可操纵应计利润应该和总资产有关。

模型是以估计期的总应计利润总额与后一期资产总额比值的平均值来计量的。

模型为NDAt=■■■其中,NDAt表示t年的不可操纵应计利润,n表示估计的年份个数,t表示估计年份,TAt表示估计期的总应计利润总额,At-1,则表示后一期的资产总额。

2.Jones模型(1991)。

Jones(1991)认为企业规模的大小也应该对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也会带来营运资本的变动进而导致企业应计利润的变动。

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

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

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摘要】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计量盈余管理程度,总体应计利润法是目前西方盈余管理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但同时也是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方法。

本文对总体应计利润法计量的原理、具体模型和优缺点作全面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总体应计利润;琼斯模型20世纪80年代以后,盈余管理成为西方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实证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盈余管理程度进行量化反映。

一、总体应计利润法的常用模型总体应计利润法是西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类方法。

该类方法目的是从应计利润总额中分离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

总体应计利润法下,提出了众多的模型,包括: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 模型、Jones截面模型、Jones修正模型等。

这些模型的主要差异是非操纵性应计的假设与处理不同,各模型简介如下:(一)Healy模型Heal(1985)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均值为零的白噪音过程,因此预期非操纵性应计等于零,总应计的任何非零值归于管理层操纵。

EDAit=TAit/Ait-1(1)(二)DeAngelo模型DeAngelo(1986)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随机游走过程,也就是,对于一个稳定状态的企业,t时的非操纵性应计被假设等于t-1时的非操纵性应计,因而t时与t-1时总应计之间的差异被归于会计操纵。

EDAit=(TAit-TAit-1)/Ait-1(2)(三)基本Jones模型Jones(1991)认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会带来营运资本变动导致企业应计利润的变动,固定资产会产生折旧从而带来应计利润的减少,因此Jones模型用销售收入增量(△REV)以及固定资产原值(PPT)作为自变量,建立总应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参数估计,预测事件期的可操纵性应计。

具体的计算是分为两步,首先利用估计期(P)的时序数据,将总应计(TA)回归到总应计的非操纵性成分决定因子(△REV和PPT),TAip/Aip-1=α1(1/Aip-1)+β1(△REVip/Aip-1)+β2(PPTip/Aip-1)+εip (3)利用上述模型,求出各参数的系数估计值(a,b1,b2),然后运用事件期(t)的数据,计算出非操纵性应计的预期(EDAi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摘要】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计量盈余管理程度,总体应计利润法是目前西方盈余管理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但同时也是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方法。

本文对总体应计利润法计量的原理、具体模型和优缺点作全面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点建议。

【摘要】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计量盈余管理程度,总体应计利润法是目前西方盈余管理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但同时也是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方法。

本文对总体应计利润法计量的原理、具体模型和优缺点作全面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总体应计利润;琼斯模型
一、总体应计利润法的常用模型
总体应计利润法是西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类方法。

该类方法目的是从应计利润总额中分离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

总体应计利润法下,提出了众多的模型,包括: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模型、jones截面模型、jones修正模型等。

这些模型的主要差异是非操纵性应计的假设与处理不同,各模型简介如下:(一)healy模型
heal(1985)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均值为零的白噪音过程,因此预期非操纵性应计等于零,总应计的任何非零值归于管理层操纵。

edait=tait/ait-1(1)
(二)deangelo模型
deangelo(1986)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随机游走过程,也就是,对于一个稳定状态的企业,t时的非操纵性应计被假设等于t-1时的非操纵性应计,因而t时与t-1时总应计之间的差异被归于会计操纵。

edait=(tait-tait-1)/ait-1(2)
(三)基本jones模型
jones(1991)认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会带来营运资本变动导致企业应计利润的变动,固定资产会产生折旧从而带来应计利润的减少,因此jones模型用销售收入增量(△rev)以及固定资产原值(ppt)作为自变量,建立总应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参数估计,预测事件期的可操纵性应计。

具体的计算是分为两步,首先利用估计期(p)的时序数据,将总应计(ta)回归到总应计的非操纵性成分决定因子(△rev和ppt),
taip/aip-1=α1(1/aip-1)+β1(△revip/aip-1)+β2(pptip/aip-1)+εip (3)利用上述模型,求出各参数的系数估计值(a,b1,b2),然后运用事件期(t)的数据,计算出非操纵性应计的预期(edait)。

edait=tait/ait-1-〔ai/ait-1-b1i(△revit/ait-1)+b2i(pptit/ait-1)〕(4)(四)jones截面模型
jones刚提出模型时,运用的是时序数据,由于时序数据会导致生存偏差问题,为了最小化生存偏差,defond and jiambalvo(1994)提出jones截面模型,截面模型假设企业的非操纵性应计水平在同一产业各企业之间变化是一样的。

首先针对每一个样本企业,根据它
所处的行业,收集同期同一产业其他企业的数据,运用方程(3)去估计对应产业/年度的系数估计值;然后把这些系数估计值带入方程(4)去计算该企业的操纵性应计预期。

(五)jones修正模型
edait=tait/ait-1-〔ai/ait-1-b1i(△revit/ait-1-△recit/ait-1)
+b2i(pptit/ait-1)〕(5)
二、总体应计利润法的优缺点评述
根据mcnichols(2000)对1993-1999年9月期间发表于美国八个顶级会计杂志的55篇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的统计,有45.5%的文章使用了总体应计利润法,它是目前西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文献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但同时也是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方法。

(一)总体应计利润法的优点
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第一,应计利润总额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各种应计操纵行为,比如会计估计和会计方法的变化,收入的递延确认、费用的资本化等,因此该方法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盈余管理的程度;第二,总体应计利润法思路清晰,计量相对简单,对研究企业没有特殊要求,依其得出的研究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二)总体应计利润法的缺点
这一方法最大的缺陷是现有的模型计量结果存在误差,根据模型结果所推导的结论存在冲突,导致了研究人员对这种方法极大的置疑与不信任。

具体的问题包括:
1.现有的各种模型检测盈余管理能力低下
2.现有的模型忽略了许多影响应计水平的因素
3.模型存在各种计量噪音
首先,模型存在数据选择偏差,时序数据模型存在生存选择偏差和时序内结构性变化问题,而截面数据模型存在异质性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加大计量噪音;其次,模型计量线性形式受到置疑,ball和shivakumar(2006)指出传统线性模型忽略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对于收益和损失的不对称处理,导致自变量系数被显著地削弱,而考虑了会计谨慎性原则的非线性模型却能解释显著更多的应计变化;另外,模型的内在假设与实际不符,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方法估计模型的特征参数时,内在假设企业在估计期(或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不存在盈余管理,但实际上这种假设与实际很难相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