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8.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8.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会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金属制品,如铁锅、铝制饮料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金属制品的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性质。然后,我会通过展示一些金属的氧化、腐蚀等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开始讲授金属的化学性质。我会分别介绍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实验现象和化学原理,让学生深入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2.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入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4.反思与评价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并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果。
5.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合理: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合理,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会进行课堂总结。我会对本节课所学的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和总结,突出重点和难点。我会强调金属的化学性质规律,以及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点。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总结后,我会布置相关的作业。作业内容会包括本节课所学的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问题解答和思考题等。我会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入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高一上学期化学教案一等奖金属的化学性质

高一上学期化学教案一等奖金属的化学性质

高一上学期化学教案一等奖金属的化学性质《高一上学期化学教案一等奖金属的化学性质》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一上学期化学教案一等奖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情分析本课题知识贴近生活,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课题。

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在本课题之前,已经多次进行过实验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了氧气、碳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学习金属的性质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

而且整个课题的引入、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都完全由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可轻松学习并应用知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课前准备仪器药品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课题引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过渡】观察上述化学反应可知:通常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能和酸反应,还能与金属的化合物如硫酸铜溶液反应。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学时重点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学时难点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有什么优良性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

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办法吗?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那么,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温故知新归纳总结评论请同学们回忆有哪些金属能和氧气的反应?金属铁和镁镁在空气中点燃;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镁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发生反应,而铁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从反应条件上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镁比铁活泼。

教师出示表面氧化的镁片,再用砂纸打磨一半后,引导学生对比观察镁铝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应,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和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却能和氧气反应,我们得出金属的第一个化学性质一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燃烧金戒指的图片: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教师启发引导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难与氧气发生反应学到这同学们有没有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了?用火烧你能描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吗?很好,取少量金属块在火焰上加热,若金属表面发黑则原试样为黄铜,若无变化,则为真金。

1.比较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应时的难易程度有何不同呢?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不同的金属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不一样。

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别的物质起反应,且反应现象越剧烈。

我们知道了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精品获奖完美优秀观摩课赛教课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精品获奖完美优秀观摩课赛教课教案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4.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注:“置换反应”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教学难点:
1.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
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

教会思路: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教学准备:
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试管、镊子等。

教学过程:。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针对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首先,我会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金属的化学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最后,通过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目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掌握金属活动性的应用,能够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金属反应实验,并能够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腐蚀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关注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过程。
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金属腐蚀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金属的化学性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实验演示与分组讨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金属的化学性质,然后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性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性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性质教案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及其性质的科学,而金属则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对象。

金属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这使得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九年级学生是在学习化学的关键阶段,因此理解金属的性质对他们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介绍九年级学生化学金属的性质,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实验来加深他们对金属性质的理解。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1. 密度(1)活动一:让学生用实验测量常见金属的密度,如铁、铜、铝等。

(2)活动二:让学生观察不同金属的密度对磅秤示数的影响,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关系。

2. 导电性(1)活动一:通过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用不同金属材料作为导体,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金属材料对电流的导通能力。

(2)活动二:通过探究金属的内电流性质,让学生理解导电性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3. 导热性(1)活动一:通过实验,让学生比较不同金属导热性的差异,如铜和铝。

(2)活动二:通过讨论金属导热性对各种实际应用的影响,引导学生探究导热性的重要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 与酸反应(1)活动一: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现象,如锌与盐酸的反应产生氢气。

(2)活动二:通过实验探索金属与酸反应的反应速率和产物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机制。

2. 与氧反应(1)活动一: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金属与氧反应产生的氧化物,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

(2)活动二:通过讨论不同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氧的反应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3. 与水反应(1)活动一: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金属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现象,如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2)活动二:通过实验探索金属与水反应的反应速率和产物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水的化学反应机制。

结论: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九年级学生将对金属的性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他们也将认识到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九年级金属的化学性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金属的化学性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相关概念;2. 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3. 能够描述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4. 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金属化学性质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2. 金属的常见化学反应。

三、教学难点:1. 金属的电离性和氧化性的理解;2. 不同金属在不同环境中的反应情况。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几种常见的金属,如铜、铁和铝,引起学生对金属的兴趣。

并请学生记录金属的性质和常见用途。

Step 2: 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通过对比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

2. 金属的电子结构:讲解金属的电子结构是由近满的价层和离满的内层电子组成,这使得金属具有电离性和氧化性。

3. 金属的电离性: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电子易于失去,成为离子,形成阳离子。

4. 金属的氧化性:讲解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5. 金属的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并总结规律。

Step 3: 不同金属的反应情况1. 与酸反应:讲解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的反应方程式。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金属与不同浓度的酸反应速度的差异,解释其原因。

2. 与水反应:讲解金属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金属氢氧化物的反应方程式。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金属与水反应的情况不尽相同,讲解与水反应产生火焰的金属反应机理。

3. 与氧气反应: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情况,教授金属的氧化性和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Step 4: 应用与拓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如金属的防腐蚀处理和金属的合金化等。

五、教学方法:1. 多媒体演示: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加深他们对金属及其化学性质的认识。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描述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讨金属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 金属与酸的反应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4.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5.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确定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 讲解: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

4. 讨论:学生合作交流,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重点关注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3.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

2. 化学试剂:铁、铜、锌、铝、氧气、稀盐酸、硫酸铜等。

3. 多媒体课件: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关图片、视频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相关实验。

2. 第3课时:讨论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金属腐蚀的原因和防护方法,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金属腐蚀的原因、防护方法和金属的化学性质,强调重点知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腐蚀的原因、防护方法和金属的化学性质。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腐蚀现象,如铁栏杆生锈、铜器皿绿锈等,引发学生对金属腐蚀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如“金属为什么会腐蚀?”“金属腐蚀的原因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金属的腐蚀、金属的防护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金属腐蚀的本质,探究金属防护的途径,并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
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化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and协作能力。
4.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规律性,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的展示,创设与金属腐蚀和防护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讲解金属腐蚀时,可以展示一些生锈的金属物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征,引发学生对金属腐蚀原因的思考。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情境,如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金属腐蚀的过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金属及其化合物》一、教材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钠与氧气、水的反应,铝与氧气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这是学生在初中所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基础上的深化,有利于巩固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

同时,本课程介绍的金属性质的研究获取方法将是学生在后续章节里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课程将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及教学目标按照《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编排体系,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O Si Al Fe Ca)的相对含量。

②掌握Na、Mg、Al、Fe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③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在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能力,同时感受探究的过程以及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如过氧化钠,指出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

②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Na、Al与O2的反应。

2)教学难点:Na、Al与O2的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

二、教法1.实验探究法:本课程的内容设计得较为开放,重要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书中并无太多的文字叙述,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求学生主要通过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实验探究去获得。

但作为执教者,必须把握好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在该探究的时候,要大胆让学生去动手,但也要有一个教师的演示与规范在前,不能一味放手让学生去操作,例如金属钠的切割。

2、在讨论式教学中融入问题与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应该融入问题与练,以控制和调节学生的思维,掌握学生的研究状态反馈。

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主要来自于实验现象的丰富多彩,但是是否经过深入思考并提高了能力,还有待商榷。

人教版九年级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获一等奖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获一等奖教案(第二课时)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与价值观: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运用多媒体课件【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师用具:触屏一体机、铁丝、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砂纸、试管(若干)、试管架。

学生用具:铝丝、铜丝(2根)、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砂纸、试管(若干)、试管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回顾与复习】【展示图片】黄铜合金假冒黄金,怎样去辨别真假黄金引出第一课时已经学习过的金属化学性质【渗透学科法治教育】通过图片展示,公安机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分子,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遵纪守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

1、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一: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与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判断2、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二: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和产生氢气的速度判断。

【设问】金属还有其它什么化学性质吗?还有其他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吗?【介绍小资料】我国古代湿法炼铜,是铁把铜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引出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1
(3)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4)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逐渐体会社会支持,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 (5)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铝与氧气、酸碱的反应。
难点:对反应现象的观察、分析,控制实验变量的方案设计。
五、教学流程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第一部分,它在编写上体现
了分类研究的思想:将金属这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抓住一些典型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事实, 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最后形成规律。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 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必修 2》中学习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等抽象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将本节的教学定位在元素化合物 知识的学习的序言课、方法指导课、思维牵引课。
酸和浓硝
酸的钝化。
4、探究 如何克服氧化膜的阻碍?破 铝能否 坏氧化膜的途径? 在空气 中剧烈
1、铝和氧 气的反应 2、学会控 制燃烧的
【演示实验】 1、设计实验方案 2、对比实验(脱脂棉、氯酸钾、铝粉)
燃烧
变量(氧气
浓度、颗粒
【应用感知】燃烧巨大能量的 利用。
表面积、温 度),克服 氧化膜的 阻碍
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一必修中的要求层次是让学生学会研究金属的反应规律——还原 性,理解这条规律的归纳得来和外延拓展;同时,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 以及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高中第二章 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知识,这些为本章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真金不怕火炼 与否全部的金属都能在空气中稳 定存在,加热是也不反映呢?
不能,如铁会生锈。
讨论钠与否与氧气反映,能否直接 寄存在空气中?
(一)钠与氧气反映
探究步骤
观察现象
探究1:用镊子从盛 切开后的切
煤油的试剂瓶中取出 口处露出银
一块金属钠,小心用 白色金属光
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泽。切口在
后,放在玻璃片上, 空气中露置
Fe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3Fe+2O2(纯)=Fe3O4
Cu 难反应生成 CuO 2Cu +O2 =2CuO
小结: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与氧气反映越激烈。
金属单质与氧气反映状况 :
• K→ Na在常温下易被氧气氧化.
• 加热时燃烧。Na在O2中燃烧生成 Na2O2,K与O2可生成KO2。
• Mg →Fe在常温下可缓慢氧化生成一层 致密而结实的氧化物保护膜,高温时易燃
3Fe + 2O2 =△=Fe3O4
(2)与酸反映
Fe + 2HCl == FeCl2+H↑2

(3)与某些盐溶液反映
Fe +CuCl2 == FeCl2+ Cu
2.分析下图片,写出反映的化学方程式。
若是离子反映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铝丝与硫酸铜 溶液反应
镁条燃烧
铜丝与硝酸银 镁条与稀盐酸
溶液反应
• (表面变暗 ) 表面变白 吸水变潮
• Na Na2O
NaOH NaOH 溶液
• Na2CO3·10H2O
白色晶体
Na2CO3
白色粉末
4.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 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对的 的是(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8.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8.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如金属的氧化性、还原性等基本概念。
2.讲解金属与酸、水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3.结合生活实例,如铁器生锈、铜器变绿等,阐述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4.介绍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措施,如镀锌、涂油等,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实践活动,如进行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实验探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铁锅、铜器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提问:“你们知道金属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会发生腐蚀吗?金属的化学性质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引入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如金属制品、金属腐蚀与防护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实验探究:本节课充分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金属与酸、水的反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使其真正体验到化学的魅力。
3.组织小组汇报、交流,让学生分享研究成果,培养其表达、沟通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其解决问题。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其自我提升的动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1.金属活动性顺序。

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2Mg+O22MgO 4Al+3O22Al2O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

高中金属的化学性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中金属的化学性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中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反应;2. 理解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的原因;3. 了解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2. 金属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难点1. 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案;2. 课件。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与学生讨论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2. 提问:金属有哪些常见的性质?Step 2:探究金属的性质(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

2. 确定金属的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塑性等。

Step 3: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20分钟)1. 介绍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的概念。

2. 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金属与酸、水等的反应情况。

3. 结果分析,让学生总结不同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

Step 4:金属的氧化反应(20分钟)1. 介绍金属的氧化反应。

2. 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情况。

3. 结果分析,让学生总结不同金属的氧化反应。

Step 5:金属的应用(20分钟)1. 介绍金属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2.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一个金属应用进行介绍。

3. 分享和展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Step 6: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复习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反应。

2. 拓展课外知识,介绍金属的提炼和合金的制备。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对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反应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悉钠和铁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2.了解金属和水反应的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钠和水反应的实验,学生能观察到浮、熔、游、响、红等实验现象,能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用相对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和分析。

2.通过引导学生对铁和水蒸气反应实验的设计、探究,学生能独立思考并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求知欲和探究激情进一步激发。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学生能体会并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4.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并从中体验实验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养成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钠与水反应。

难点:钠与水反应、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探究。

三、教材分析“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是教材第三章第一节中的内容,第三章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概念之后,开始具体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教学上,以钠、铁和水反应为例进行教学,然后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金属与水反应的一般规律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此有一个总体感性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个实验和一个科学探究,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实验能力全方位的要求,通过对钠和水反应的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并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做本质分析,同时通过让学生设计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初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五、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方面:提出探究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认可学生的探究行为并鼓励学生尝试;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提升研究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特点。

3. 探索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 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特点。

2. 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金属的化学性质介绍(2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生动的讲解,向学生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塑性等。

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验来感受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3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种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现象,并总结出规律。

3. 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4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向学生介绍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金属与酸的反应,并观察气体的产生、颜色的变化等现象。

4. 金属的应用(3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合金化等。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来探索金属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特点。

2.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2. 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贡献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酸、金属样品、试管等。

2. 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等。

3. 教学参考书:化学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七、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金属加工企业或实验室,以进一步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实践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一必修中的要求层次是让学生学会研究金属的反应规律——还原 性,理解这条规律的归纳得来和外延拓展;同时,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 以及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高中第二章 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知识,这些为本章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1、回收浸 泡液的选 取。
【资料 1】 废弃包装总量:40 万吨回收价值:9000 吨原生纸浆、2400 吨塑料、600 吨铝 【资料 2】 上海世博会:制作一张长 1.2 米、宽
3
1.4 米的环保座椅,只需要 856 个 250 毫升大小的牛奶饮料纸包装。
3、破坏氧化膜的化学试剂选 取
2、科学探 【实验冲突】 究、选取变
高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做实验,但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从实验中获 取相关知识的能力尚需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铝与氧气的反应,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 (2)了解金属铝和酸、碱的作用,了解金属铝的特性。 (3)了解氧化铝的高熔点和其对金属的保护作用。 (4)初步尝试用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金属铝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完成铝与氧气的实验,初步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敏锐地观察实验现象,并 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尝试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初步的 控制实验变量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对牛奶的利乐包装的回收探究,初步体验系统思考,科学控制实验变量的必要性。 并能尝试设计实验方案,体验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初步形成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 化学中解决问题、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问题的学习方式。 (3)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线索、思路和方 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反应条件不同对产物的影响。 (2)体验氧化铝对铝的冶炼、使用的影响。
【火箭的固体燃料】 铝粉 12%,高氯酸铵 74%,高聚合粘 合剂 12% 每个火箭助推器 591t,能产生 1.15× 107N,只要 2 分钟,就可以使 2000t
的航天飞机,在 132s 内达到 700m/s
的飞行速度。
5、探究 铝与酸 和碱的 反应
【思考与交流】 1、废旧利乐包的回收。 2、设计回收流程
铝的作用:
隔离氧气、
2、利乐包装的压封过程
潮气、光 线、射线,
横封夹爪1
横封夹爪2
牛奶保鲜。
外加电流,与铝形成磁场
铝传导热熔化聚乙烯层
压合
3、为什么选择金属铝
作为牛奶的包装材料?与铝
的哪些性质相关?
3、探究 【消防说明】在空气中“燃烧 1、金属铝 1、产品说明
铝箔在 无异常火灾和爆炸危害”。 和氧气的 2、分组实验:探究铝箔在空气能否燃
量:铝条若 干、4mol/L 的 HCl 溶 液、2mol/L 的 H2SO4 溶 液、NaOH 溶液
初期现象
一段时间后
4mol/L的HCl 溶液
少量气泡
较多气泡
2mol/L的 H2SO4溶液
NaOH溶液
几乎无气泡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较多气泡
【调整实验】学生研讨方案
3、根据认
知冲突调
整验变
量进行探 【思考与交流】根据所学的知 究。 识,你认为用于包裹食品的铝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第一部分,它在编写上体现
了分类研究的思想:将金属这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抓住一些典型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事实, 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最后形成规律。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 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必修 2》中学习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等抽象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将本节的教学定位在元素化合物 知识的学习的序言课、方法指导课、思维牵引课。
空气中 依据你对金属铝的活动性认 反应
烧?
的“燃 识,这句话符合事实吗?
2、氧化膜 3、数据提供
烧”。
的迅速生 成、致密特 物质 熔点
着火点 沸点
2
性和耐高 Al 660.4℃ 550℃ 2467 ℃
温特性
Al2O3 2050℃
3000℃
【应用感知】铝合金的广泛应
用和氧化膜的致密应用
3、化学研
究必须借
助精密仪
4、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氧化物形态图 片
5、铝合金、笔记本机身、电缆、氧化 铝纤维和防火填充物、红宝石、氧化
器:观察氧 铝砂轮的应用
【思考】为什么金属铝活泼? 化膜的致 密
【思考与交流】1、获得致密 氧化膜的途径?
原子结构 解析还原 性。
【图片】运输浓硫酸的槽罐车。
1、氧气
2、氧化性 溶液:浓硫
1
(3)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4)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逐渐体会社会支持,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 (5)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铝与氧气、酸碱的反应。
难点:对反应现象的观察、分析,控制实验变量的方案设计。
五、教学流程设计
版块线 生活线索
知识线索 素材线索

1、体验 金属探测仪探知香烟、药物、 【金属通 金属探测仪 金属通 飞机餐盒、巧克力等物品包装 性】:电磁

的金属材料
感应、导热
导电、延展
性。
2、体验 1、推测牛奶包装盒的材料 铝箔包 装
金属铝的 物理性质: 导电、延 展、熔点高 猜测金属
【资料 1】常见金属的密度、熔点、每 吨售价。 【资料 2】金属锡的特性说明 【资料 3】利乐包装图片 【资料 4】利乐包装压封示意图


添加物质
1 2mol/L的 H2SO4溶液
NaCl
2
2mol/L的 H2SO4溶液
Na2SO4
3 4mol/L的HCl 溶液

4 2mol/L的 H2SO4溶液

一段时间后 产生气泡 几乎没有 产生气泡 几乎没有
酸和浓硝
酸的钝化。
4、探究 如何克服氧化膜的阻碍?破 铝能否 坏氧化膜的途径? 在空气 中剧烈
1、铝和氧 气的反应 2、学会控 制燃烧的
【演示实验】 1、设计实验方案 2、对比实验(脱脂棉、氯酸钾、铝粉)
燃烧
变量(氧气
浓度、颗粒
【应用感知】燃烧巨大能量的 利用。
表面积、温 度),克服 氧化膜的 阻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