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正确使用熟语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熟语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b1c02d2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c.png)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熟语(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三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熟语正确使用熟语,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高考专题复习——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高考专题复习——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e1265cceb14e852459fb570b.png)
高考专题复习词语之三——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考查重点: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大都来自日常生活和课本中常见的成语,几乎未出现过于陌生的成语;日常生活、报纸杂志容易出错的成语出现频率较高。
考查难点:容易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感情色彩的与使用范围的成语等。
正确使用熟语熟语常指固定短语,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和歇后语。
‚正确使用‛是指考查熟语的使用能力,而不是机械地考查熟语的字典意义,更不是考查识记了多少个熟语。
但是,平时多练习,随时积累,掌握好语义却是正确使用的前提。
考点分析:对这一考点,重点在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语。
熟语的种类1、成语定义: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炼、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在语言运用中常常作为独立的语言单位来使用。
形式:一般是四个字。
也有个别不止四个字来源:书面记载的和口头流传的书面记载的见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古代诗文等,口头流传的包括一些俗语和人们按照成语的结构规律仿造出来的一些词语。
历史事件:寓言故事:名言名句:口头用语:流行用语:来自外语:注意:成语在最初形成时,大都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一定的适用对象和感情色彩2、谚语:‚说句俗话‛定义: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简练而蕴义深广的固定短语内容:一是反映人生哲理的,二是反映生产经验的,三是反映阶级斗争的。
3、格言定义:广为沿用的富有劝诫、启发、教育作用的短语。
形式:多文言成分。
4、惯用语:‚打个比方‛定义:一种比喻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词语。
结构简洁,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率高,用处广。
特点:首先,它在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已从字面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
其次,形式上多为三字格,结构上多为动宾形式。
5、歇后语:‚猜个谜语‛定义: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包括一部分谜语)。
形式:分两部分,前后为引注关系。
前部分用事物、现象构成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像是‚喻体‛,后部分加以判断、推理、解释。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学案(含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3ab35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5.png)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考情诊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直是高频考点。
近几年全国卷将词语放在阅读文段中考查,对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年无论是新高考卷还是全国卷都考查的是根据语境填写成语,这既考查考生的成语积累量,也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正确理解词语意义、准确把握词语使用对象和准确判断词语感彩与适用语境是词语考查的主要方面。
考点一成语填空近几年全国卷对成语的考查题型是客观题,而2022年新高考Ⅰ卷、Ⅱ卷第18题,全国甲卷、乙卷第17题均采用主观题考查成语填空。
此类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填写的成语只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
该题型突出考查考生的成语的储备量,对语言表达与运用的情景性和灵活性有更高要求。
成语填空题型新颖,难度系数大大增加,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有意识地进行词语的积累。
【词语选择】选词填空,多为近义词。
词语选择是传统题目,解题主要方法是在近义词中找出词语的“个性义”,对照语境作出最佳选择。
解题的原则就是:去同存异,关键有三步:一是找差异。
找出近义词的差异,也就是词语的“个性义”;也就是说两个词语有共性,在共性之下,我们再来找他们的个性;个性义是广泛的,除自身带有的特殊意思上有差别外,还有语义轻重、感彩、使用对象、词语语法属性等方面的不同。
二是看语境。
结合“个性义”根据语境做最恰当的选择。
三是用排除。
运用传统的排除法,通过确定已经明确选择的某几个词语,再来综合运用排除法选出答案,可以避免某一个词语拿不定主意时的窘境。
1.个性义是选择的根本。
法制/法治法制:法制制度。
法治:依法治理国家。
反思/反省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反省,有“悔悟”义。
妨碍/妨害妨碍:侧重于指造成一定障碍。
妨害:侧重于指有损害。
每时每刻无时无刻由于此二词都有“时刻”二字,一些粗心的人便容易混淆它们。
其实,它们意思完全相反:“每时每刻”讲“时刻”都有,多用于肯定句;“无时无刻”讲“时刻”都无,多用于否定句。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熟语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a3a1dc8f6bec0975f465e2fb.png)
⑥屡试不爽(差错)
⑧哀而不伤(伤害) ⑩犯而不校(计较)
⑪一傅众咻(教导)
⑬安土重迁(不轻率)
⑫差强人意(稍微)
⑭细大不捐(抛弃)
⑮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删去、修改)
即学即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 ,巨浪奔 .... 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 的预警机制。 B.刚才放的那几首歌都不大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 意。 ... C.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 以往,学生目无全牛 。 .... D.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 .... 唾弃。
(一)因望文生义而致误类
[先做
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后讲]
1.(2014· 浙江卷)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 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 .. 化之 ,放大了才能解决。 ..
解析 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 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此处属望文生义。
两小猜(少男少女)
比翼齐飞(夫妻) 不耻下问(请教) 楚楚动人(女子) 精神矍铄(老人) 秀外慧中(女子) 明日黄花(过时事物) 炙手可热(人)
珠圆玉润(歌声、文字)
鼎力相助(敬辞,对方)
[即学
即练]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 的世博园建筑群 .... 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 ... 齐 ,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 C.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 . 全责备 ,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 ... 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D.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 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 ....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熟语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5e4713cb05087632311212f0.png)
4、格言:广为沿用的富有劝诫、启发、教育 格言:广为沿用的富有劝诫、启发、 作用的短语。 作用的短语。
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股出于名人之手, 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股出于名人之手, 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穷不失义, 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穷不失义,富而不骄 (《孟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满 《孟子》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 招损,谦受益” 《尚书》 。格言意在阐发事理, 招损,谦受益”(《尚书》)。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 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 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够给人以启 更富于说服力。格言在形式上与谚语较相似, 示,更富于说服力。格言在形式上与谚语较相似,都 是完整的句子,在内容上一般都具有教育意义。 是完整的句子,在内容上一般都具有教育意义。但二 者又有区别:从来源看,谚语多出自群众集体创造, 者又有区别:从来源看,谚语多出自群众集体创造, 格言则往往出自名人之手;从语体看,谚语多为口语, 格言则往往出自名人之手;从语体看,谚语多为口语, 而格言多为书面语。 而格言多为书面语。
歇后语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固定性口语。 歇后语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固定性口语。前一 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 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 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 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 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间歇, 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 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 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 叫作歇后语。 叫作歇后语。 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喻意的歇后语, 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喻意的歇后语, 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 无处寻、 如“大海里捞针 无处寻 快刀切豆腐——两面 两面 谐音的歇后语, 光”。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 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 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 双关的现象, 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 好大的掸( 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 好大的掸 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恰当地运 声在外” 子、窗户上吹喇叭 鸣 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 饶有风趣, 形象活泼, 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 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鲜明深刻的印象, 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b1f771b825c52cc58ad6be59.png)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隋燕一、考点阐释“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
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三考试形式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选B项。
B项书写全部正确。
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
(沆瀣一气)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10b9d9cfbb4cf7ec4afed093.png)
3、今天天气真好,在操场上的人们真是如坐
春风。 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化。 4、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 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 特色。 进退维谷: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
5、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 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 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6、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 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 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四)格言: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 的语句。
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 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五)成语
• 罪不容诛
• 善刀而藏
登高自卑
4、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
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语境中
只有两家航空公司。
5、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 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
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 以防止继续受损失,用在这不合语境,可用“未雨 绸缪”。
吉光片羽
罪不容诛
空谷足音
• 踌躇满志
• 惨淡经营
不足为训
反戈一击
方枘圆凿
尸位素餐
• • • • • • • • • • •
•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登高自卑:比喻做事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 善刀而藏: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 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 意。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方枘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 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 护的一方 尸位素餐:形容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高三正确使用熟语课件
![高三正确使用熟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914059336c1eb91a375dfb.png)
漫无边际;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谈话 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 良莠不齐 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二)考情分析
近几年山东高考成语题考查情况统计
年份 2013年 题目要求 具体熟语 考察角度 望文生义 对象误用 褒贬颠倒 望文生义 对象误用 望文生义
下列各句中,加点 侧目 其间 如 词语使用正确的一 坐春风 鼎足而 句是 立 下列各句中,加点 巧舌如簧 瓜田 的成语使用恰当的 李下 久假不归 一项 奔走呼号
2011高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 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 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 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 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 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 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 谨慎。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淄博七中语文组
明确高考要求: 高考对成语(熟语)的考查要求是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即能够正 确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并正确运 用到语境中去。
规律总结:
1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 现的成语除个别(如薪尽火传、等量齐观、 胼手胝足、遇人不淑、白头如新、高山仰 止、头角峥嵘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 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 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 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 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2010年山东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 的一项是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 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 亲戚,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 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 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 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 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 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 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专题五:高三课件正确使用熟语
![专题五:高三课件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08a590707fd5360cba1adb00.png)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 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 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 一般也能了然。 一般也能了然。
2010-12-11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 词组。惯用语以三字为主,一般不用字面意义,其深层含 义(引申义或比喻义)几乎成了它的基本义,具有浓厚的 口语色彩,大多用于贬义。比如 “吃醋”“下课” “背 黑锅”“出风头”“钻牛角尖”“打退堂鼓”“捂盖 子”“留尾巴”如“二百五、风凉话、狐狸精、孔方兄、 捞油水”等 成语、谚语与惯用语 阿谀奉承——拍马屁、李代桃僵——替罪羊、 置若罔闻——耳边风、旧事重提——炒冷饭 牵牛要牵牛鼻子——牵鼻子、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 脚——抱佛脚
2010-12-11
意义上的整体性。惯用语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 意义上的整体性。惯用语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 它不是词义简单的相加组合,一般不能直接从字面上加以解释。 它不是词义简单的相加组合,一般不能直接从字面上加以解释。在 使用时,它已从字面上意义转化为一种更深刻的抽象含义。例如, 使用时,它已从字面上意义转化为一种更深刻的抽象含义。例如, 敲门砖” 本指拿砖敲门,门一敲开,就把砖丢弃了。 “敲门砖”,本指拿砖敲门,门一敲开,就把砖丢弃了。比喻借以 求得名利或某种目的的初步手段。又如, 炒鱿鱼” 求得名利或某种目的的初步手段。又如,“炒鱿鱼”,鱿鱼一炒就 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解职。再如,“半瓶醋”,旧时 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解职。再如, 半瓶醋” 讥笑文人穷酸,用醋代替穷酸的酸。 讥笑文人穷酸,用醋代替穷酸的酸。现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技能只略 知一二的人。所以,使用时,我们不能从字面上望文生义, 知一二的人。所以,使用时,我们不能从字面上望文生义,而必须 从整体意义上来理解它,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为巩固这一观点, 从整体意义上来理解它,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为巩固这一观点,再 举几个常见常用的,不再解说本义,直接解说它整体的凝固义: 举几个常见常用的,不再解说本义,直接解说它整体的凝固义:例 如“穿小鞋”并非指穿了小号的鞋子,而是指暗中玩弄手段,给别 穿小鞋”并非指穿了小号的鞋子,而是指暗中玩弄手段, 人以刁难、打击; 枕头风”不是吹过枕头边的风, 人以刁难、打击;“枕头风”不是吹过枕头边的风,而是比喻妻妾 或情人的话,对丈夫或情夫容易发生效力。 炮筒子” 或情人的话,对丈夫或情夫容易发生效力。“炮筒子”是指性情急 躁或心直口快的人, 狗腿子” 敲边鼓” 躁或心直口快的人 , “ 狗腿子 ”是指坏人的帮凶 , “ 敲边鼓” 是 指从旁帮腔或助势,并非真的是去敲边鼓。 指从旁帮腔或助势,并非真的是去敲边鼓。
高三语文课件:《语言文字应用:正确使用熟语》1
![高三语文课件:《语言文字应用:正确使用熟语》1](https://img.taocdn.com/s3/m/433c4c2ce2bd960590c677d4.png)
关于自然和农业生产的谚语
1、瑞雪兆丰年。 、瑞雪兆丰年。 2、春雨贵如油。 、春雨贵如油。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谚语
路遥知马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众人拾柴火焰高 人心齐, 人心齐,泰山移 喝水不忘挖井人 磨刀不误砍柴工 三百六十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喻意性歇后语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孤掌难鸣 一个巴掌拍不响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大水淹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 大水淹了龙王庙 自家人不认得自家 人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擀面杖吹火 一窍不通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黄鼠狼给鸡拜年 没安好心
谚语
在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易懂而含 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根据表义内容,谚语可分为两类。 根据表义内容,谚语可分为两类。一 类是关于自然和农业生产的谚语, 类是关于自然和农业生产的谚语,另一类 是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 是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NBA常规赛对阵火箭的比赛中 常规赛对阵火箭的比赛中, A.在3日NBA常规赛对阵火箭的比赛中,湖人队到第四节还落 后火箭11 11分 但由于最后一节突然发威,群起而攻之, 后火箭11分,但由于最后一节突然发威,群起而攻之,最终以 96:93战胜了火箭队 战胜了火箭队。 96:93战胜了火箭队。 2003年 月到2004 2004年 B.从2003年5月到2004年1月,联合国负责在伊拉克执行核查 任务的最高长官戴维·凯带领手下1000多名核查人员在伊全境进 凯带领手下1000 任务的最高长官戴维 凯带领手下1000多名核查人员在伊全境进 行了9个月的“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艰难工作,手段无所 行了9个月的“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艰难工作,手段无所 不至,但进展缓慢。 不至,但进展缓慢。 美国把全世界和平的呼声当作东风吹马耳 一意孤行, 东风吹马耳, C.美国把全世界和平的呼声当作东风吹马耳,一意孤行,多 次悍然发动干涉别国内政的侵略性战争, 次悍然发动干涉别国内政的侵略性战争,单方面制造了一个又 一个流血事件。 一个流血事件。 据报载,金庸先生与各路武林高手论剑华山, D.据报载,金庸先生与各路武林高手论剑华山,中央电视台作 了现场直播,中外游此存照,留作纪念。 风吹过马耳边。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4.C 风吹过马耳边。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A一起指 责攻击; 贬义词,指没有不到的地方。 责攻击;B贬义词,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 词义为:立下字据,保存起来作为查考的依据.望文生义) D词义为:立下字据,保存起来作为查考的依据.望文生义)
《正确使用熟语》课件
![《正确使用熟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20ce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c.png)
熟语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 义的准确性,避免误用和滥用
熟语含义:熟语 是指在语言中长 期使用、约定俗 成的固定词组或 句子,具有特定 的含义和用法。
语义理解:在使 用熟语时,需要 准确理解其含义, 避免误解或误用。
语境考虑:熟语 在不同的语境中 可能有不同的含 义和用法,使用 时需要根据语境 进行选择和调整。
俗语等
正确搭配: 根据语境和 语义选择合
适的熟语
使用技巧: 注意熟语的 含义、用法
和语境
避免误用: 避免使用生 僻、不常见 的熟语,避 免使用含义 不明确的熟
语
学习途径: 阅读、写作、 交流等途径
学习熟语
注意积累: 在日常生活 中注意积累 熟语,提高 语言表达能
力
误用成语:将成 语的意思理解错 误,导致使用不 当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引出后一部分,如"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泥菩萨过 河——自身难保"等
惯用语:口语中常用的简短语句,如"马后炮"、"走后门"等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熟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很强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熟语具有简洁、形象、生动、富 有哲理等特点
避免滥用:熟语 虽然具有固定的 含义和用法,但 在使用时也需要 注意避免滥用, 以免影响语言的 准确性和流畅性。
了解熟语的含义和用法,避免误 用
避免使用生僻的熟语,以免影响 理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注意熟语的语境和语义,避免歧 义
避免使用带有贬义或歧视的熟语, 以免引起争议
熟语类型: 成语、谚语、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27c978c3482fb4daa48d4b71.png)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正确使用词语、熟语:主要考察正确使用近义词、成语、熟语,题型多为选择题。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
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
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警句等,内容十分丰富。
1、惯用语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
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2、谚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
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
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3、俗语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4、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
5、格言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
格言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
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6、警句警句,一般是一句话或一段引语,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着使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熟语共98页文档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熟语共98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4abd520e009581b6ad9ebb2.png)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高三语文复习----正确使用熟语
![高三语文复习----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d4a5fd0bf12d2af90242e664.png)
闪烁其辞” 形容“ 【 解析 】“ 闪烁其辞 ” 形容 “ 说话吞吞吐吐 ” , 同 内容充实” “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 。
八、搭配不当
解读】 成语与句中其他成分搭配不当( 【 解读 】 成语与句中其他成分搭配不当 ( 既有主干的 搭配,也有修饰语的搭配) 搭配,也有修饰语的搭配) 。
当登上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时,人们都常有如临深渊 如临深渊, 【 例 1】 当登上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时 , 人们都常有 如临深渊, 如履 薄冰的那种恐惧之感 薄冰的那种恐惧之感 。
解析】 不期 即没有约定, 不期” 精心组织” 【解析】“不期”即没有约定,与“精心组织”矛盾 。
五、不分轻重
解读】 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 夸大其辞, 【 解读 】 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 , 夸大其辞 , 轻重失调 。
刚一起跑,我班的胡艳艳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 【 例 1】 刚一起跑 , 我班的胡艳艳就滑倒了 ,他爬起来奋力追赶 , 离 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 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后起之秀, 3000米跑的第一名 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
解析】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示小心、谨慎、 【 解析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表示小心、 谨慎、 不能修辞 恐惧” “恐惧”这一中心语 。 【例2】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 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 了婚,不知怎的, 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解析】 形同路人”表现的是一种结果,不能受“渐渐” 【解析】 “形同路人”表现的是一种结果,不能受“渐渐” 限制。
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 【例2】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 得不对簿公堂 得不对簿公堂 。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熟语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56a538cd360cba1aa811dae8.png)
2010年高考专项考点五-正确使用熟语一、熟语的定义“正确使用熟语”是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二、熟语的特点熟语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一是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又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
三、熟语的分类1、成语成语是一种固定的词组,音节以四字为主,大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
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
使用时切忌望文生义。
如: 七月流火。
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
万人空巷。
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街上空无一人。
“不刊之论”指点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观点,形容言论精辟,无懈可击。
2、谚语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直言”,具体通俗,形象生动。
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产经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
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
3、歇后语歇后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道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分前后两部分构成。
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熟语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65f6f9f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1.png)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熟语范文1:提高语文素养,学好熟语我相信,每个参加高考的同学都会深刻体会到语文对于高考成功的重要性。
而在语文中,运用熟语是一个常见的考点,也是考察同学们中高级华语水平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就来谈谈如何正确使用熟语。
首先,正确使用熟语,必须对熟语的意思有准确的把握。
在课本上我们经常学到一些熟语,比如“鼓起勇气”、“雪中送炭”、“一马当先”等等。
正确运用熟语的前提是清楚地知道其含义。
这样在作文中我们才能恰当地插入熟语,给文章抬升档次。
其次,熟语的使用不能过多。
熟语作为华语中的较高级表达方式,如果使用过于频繁就会使文章读起来繁琐且生硬,即使同学们努力词汇量很丰富、语法很标准,却也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使用熟语时要量力而行,只适略增加熟语的使用量。
最后,更重要的是在写作中多思考多积累。
精通熟语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巨大的积累,这些需要同学们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善于总结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在阅读中寻找正确认识和使用熟语的好的例子,或者在寻找亲密的同学、老师或编辑的帮助,都有助于我们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素质。
总之,高考语文里使用熟语的恰当使用会成倍增加作文的分数。
同学们需要精通熟语的含义、灵活运用,或许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但相信只要大家不断地学习探讨,一定会成为表达的达人!要点分析:本篇作文先简要说明了熟语的重要性,然后从正确理解熟语、适当使用熟语以及思维和积累熟语这几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帮助同学们在高考中运用熟语,获得更高的分数。
用词分析:文章通透明了,用语清晰准确,而且运用了大量恰当得体的熟语,体现出了作者的熟练掌握。
范文2:如何用好熟语,在高考语文中抢分高考是一个极度竞争激烈的大考,语文也是高考中最难的科目之一。
运用熟语,是高考语文中很重要的一点环节。
下面就让我来谈谈如何在高考中抢分。
首先,运用熟语是要与文章紧密结合的。
熟语不是简单的辞藻,而是表达深刻内涵的意识和思想,它体现的是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心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 杨家将上阵——全来了 油瓶倒了也不扶——懒到家了
猪鼻子插根葱——装象 猪八戒照镜——里外不是人 啄木鸟上树——全靠一张嘴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竹筒倒豆子——不留底 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中意 丈八高的灯台——照人不照己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 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 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 一般也能了然。
水鬼找城隍——恶人先告状 水中捞月——一场空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孙权定计招亲——赔了夫人又折
兵 兔子尾巴——长不了 铁公鸡——一毛不拔 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武大郎开店——高人一等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歪嘴和尚——念不出好经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瞎子点灯——白费蜡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
教学目标:
▪1、什么是熟语。 ▪2、熟语有什么特点。 ▪3、熟语的考查题型。 ▪4、熟语的答题思路。 ▪5、熟语的强化训练。
什么是熟语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 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
从定义来看,熟语包括两种不同的结 构成分: “词组” 和“语句”。“词组” 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语句”指 谚语和格言。
惯用语:是一种具有固定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 内容、带有口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如:
动宾式:跑龙套 钻空子 卖关子 唱反调 炒鱿鱼 和稀泥
穿小鞋 滚雪球 夸海口 套近乎 磨洋工 泼冷水 吃闭门羹
偏正式:半吊子 闷葫芦 白眼狼 擦边球 醋坛子 小报告 跟屁虫 鬼门关 聚宝盆 定心丸 光杆司 令 没头苍蝇
并列式:穷庙富和尚 求爷爷告奶奶 缺胳膊少 腿 小打小闹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 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 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 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 半截的"谜底"。
熟语的特点
▪1、凝固性:在语言里,一般词组和语句是 临时自由组合的,而各种熟语则是经久沿用 有了定型的,即熟语有着结构的凝固性。
▪ 2、表现力:具有丰富的内容,概括了人们 的认识成果,充实了词汇的宝库,具有很强 的表现力。
2020/7/8
2020/7/8
2020/7/8
2020/7/8
第一,谐音类。如:
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茶壶煮饺子——有嘴道(倒)不出
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床底砍柴——撞板
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豆腐掉到灰堆里——吹不得、打不得
多一个和尚——多一分斋(灾) 二两棉花一张弓——细细弹(谈)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火烧旗杆——长炭(叹)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脚底下抹油——溜之大吉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刘备借荆州——一借没回头 老鼠掉进风箱——两头受气
惯用语的形式。惯用语的语音形式,是三音节为主,例如 “敲边鼓、挖墙脚、走后门、高帽子、对台戏、哑巴亏、 鬼把戏、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打 棍子、吹牛皮、抓辫子、开绿灯、扣帽子、拖后腿、凑热 闹、和稀泥、唱双簧”等等。其他音节也有不少:二音节 的,如“拷贝、冒尖、亮相、较真、吃香、丢脸、哭穷” 等等;四音节的,如“火烧眉毛、喝西北风、断线风筝、 打马虎眼、吃哑巴亏、打退堂鼓、唱对台戏、吃大锅饭” 等等;五音节的,如“脚踏两只船、快刀斩乱麻、换汤不 换药、二一添作五、赶鸭子上架”等等;六音节的,如 “干打雷不下雨、驴唇不对马嘴、睁只眼闭只眼”等等, 七音节的,如“不管三七二十一”等。惯用语的结构形式, 并列、偏正、主谓、动宾都是存在的,这是跟成语类似的 地方,不必赘述。有一些特殊的,需要略加注意,如“马 大哈”,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缩略语,属 于并列结构,比喻办事粗心大意、随随便便的人。
2020/7/8
意义上的整体性。惯用语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 它不是词义简单的相加组合,一般不能直接从字面上加以解释。在 使用时,它已从字面上意义转化为一种更深刻的抽象含义。例如,
“敲门砖”,本指拿砖敲门,门一敲开,就把砖丢弃了。比喻借以 求得名利或某种目的的初步手段。又如,“炒鱿鱼”,鱿鱼一炒就 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解职。再如,“半瓶醋”,旧时 讥笑文人穷酸,用醋代替穷酸的酸。现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技能只略 知一二的人。所以,使用时,我们不能从字面上望文生义,而必须 从整体意义上来理解它,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为巩固这一观点,再 举几个常见常用的,不再解说本义,直接解说它整体的凝固义:例 如“穿小鞋”并非指穿了小号的鞋子,而是指暗中玩弄手段,给别 人以刁难、打击;“枕头风”不是吹过枕头边的风,而是比喻妻妾 或情人的话,对丈夫或情夫容易发生效力。“炮筒子”是指性情急 躁或心直口快的人,“狗腿子”是指坏人的帮凶 ,“敲边鼓”是 指从旁帮腔或助势,并非真的是去敲边鼓。
老虎屁股——摸不得 聋子耳朵——摆设
马尾串豆腐——提不起来
棉花店挂弓——不弹(谈)了 泥牛入海——无消息
牛皮灯笼——点不亮 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砒霜拌大蒜——又毒又辣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 傻子上街——光看热闹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十月芥菜——起了心
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