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专题高中物理学史
人教版高中物理二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重要的物理学史
有引力定律
B.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开始了原子核结构的研究
·
返 首 页
·
储
C.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知
识
D.牛顿通过斜面实验结合逻辑推理的方法对“自由落体运动”
核
心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要
点
返 首 页
B [牛顿利用行星运行的规律,并通过月—地检验,得出了万
有引力定律,A 错误;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
要
点
电气化时代;
③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亨利[美国] 最大的贡献是发现自感现象
返
首
页
[冲关演练]
1.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巨
储
知 大的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识
核
A.伽利略利用行星运行的规律,并通过月—地检验,得出了万
心
要 点
心
要 点
纽曼、韦伯在对理论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后总结出来的,选项 C
错误; 1897 年,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
有复杂内部结构,选项 D 错误。]
返
首
页
储
知 冲淡重力影响(增加运动时间),使运动时间更容易测量,通过逻辑推
识
核 理证明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心
要 点
B.经典力学认为同一过程发生的位移和对应时间的测量结果在
不同参考系中是不同的
·
返 首 页
C.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
储
知律
识
核
D.1897 年,贝可勒尔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
2021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六原子物理与物理学史第15讲原子与原子核练案202112182342
2021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六原子物理与物理学史第15讲原子与原子核练案202112182342限时: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其中1~9题为单选,10~12题为多选)1.(2020·四川省凉山州高三第三次诊断试题)关于近代物理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氢核聚变过程开释能量,一定相伴着质量亏损B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受环境温度的阻碍C .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是可分的D .能量为 4.0eV 的光子射到某一金属表面时,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最大初动能为0.5eV ,为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能量能够为1.5eV[解析] 依照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 =Δmc 2,聚变过程开释能量,一定相伴着质量亏损,故A 正确;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与一切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无关,故B 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是可分的,故C 错误;依照E k =hν-hν0,hν0=4.5eV -1.5eV =3eV ,可知为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能量要大于3eV 。
2.(2020·福建省莆田市高三下学期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越多,原子核越稳固B .238 92U 衰变为22286Rn 通过2次α衰变、4次β衰变C .诊断甲状腺疾病时,给病人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的目的是将其作为示踪原子D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固[解析] 原子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固,核子越多的原子核不一定稳固,选项A错误;因为β衰变时质量数不变,因此α衰变的次数n =238-2224=4,在α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总共少4×2=8,则β衰变的次数m =8-92-861=2,故B 错误;诊断甲状腺疾病时,给病人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的目的是将其作为示踪原子,选项C 正确;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固,选项D 错误;故选C 。
高考必备物理学史总结——力学,电,磁学
高考必备物理学史总结一,力学中的物理学史1.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早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的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鞋面理想实验”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及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发明了空气温度计;理论上验证了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还制成了第一架观察天体的望远镜;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研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打开了人们的新思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等。
3.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创立了微积分,发现了二项式定理;研究光的本性并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1479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微笑形变放大思想)5.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即“宏观”,“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二,电,磁学中的物理学史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借助卡文迪许扭秤装置并类比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2.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他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
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4.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5.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地磁波,并从理论上得出光速等于电磁波的速度,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备考高考物理轮金牌训练课件:第二部分专题九高中物理学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物理学史概述
高中物理学史中的重要概 念和理论
高中物理学史中的科学家 和贡献
高中物理学史的演变
高中物理学史中的实验和 发现
01
物理学史概述
物理学史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哲学家和 科学家对物理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中世纪:欧洲的物理学研究停滞不前,但阿拉伯 学者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04
高中物理学史中的 实验和发现
经典实验和发现
伽利略的自由 落体实验:证 明了物体下落 速度与质量无
关
牛顿的万有引 力定律:描述 了物体之间的
引力关系
麦克斯韦的电 磁场理论:揭 示了电磁波的 存在和传播规
律
爱因斯坦的相 对论:提出了 时间和空间的 相对性,解释 了引力的本质
近代实验和发现
牛顿的万有引力 定律:通过苹果 落地的实验,发 现了万有引力的 存在
伽利略的自由落 体实验:通过观 察不同质量的物 体下落速度,发 现了自由落体定 律
法拉第的电磁感 应实验:通过观 察磁铁和线圈之 间的相互作用, 发现了电磁感应 现象
爱因斯坦的相对 论:通过观察光 速不变和时空弯 曲,提出了相对 论理论
现代实验和发现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提出,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电子的发现:汤姆逊发现电子,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描述了能量在封闭系统中的转化 和守恒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描 述了热力学温度的下限和热力学 零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描 述了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不可逆 性和熵增现象
(备考)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讲义:原子物理 108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的组成一、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和原子核的组成1.核反应:用高速运动的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是揭开原子核内部奥秘的基本方法。
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叫核反应。
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其核反应方程的一般形式为,''y Y x X A Z AZ +→+其中X A Z 是靶核的符号,x 为入射粒子的符号,Y A Z ''是新生核的符号,y 是放射出的粒子的符号。
2. 发现质子: 1919年卢瑟福首先做了用a 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示 核反应方程式H O He N 11178142147+→+,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
3.发现中子:1930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实验装置如图示核反应方程n C He Be 101264294+→+,值得指出的是,查德威克在对不可见粒子的判断中,运用了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科学地分析了实验结果,排除了γ射线的可能性,确定了是一种粒子——中子,4、原子核的组成: 质子+中子 (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质子的质量m p =1.672 623 1×10-27 kg=1.007227u中子的质量m n =1.674 928 6×10-27 kg=1.008665u原子核的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的质量数=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二、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1.同位素(1)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因而互称同位素,同种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2)放射性同位素: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和人造两种,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3)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n P He Al 103015422713+→+(4)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点:放射强度容易控制;形状容易控制;半衰期短,废料容易处理。
2.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⑴利用其射线:射线测厚装置、烟雾报警器、放射治疗、培育新品种、延长保质期等。
高考二轮最全物理学史与物理方法
爱因斯坦:
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 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 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 物体。
好题精练
1 、 (2013 年海南物理 ) 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 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 A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 动状态才会改变。 B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 速度,如果 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 、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它将继续以同 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 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 、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的性质。 【答案】BCD
高中物理学史与物理方法
盘州市第七中学 王富瑾
1
2
牛顿运动定律的确定 天体的运动 静电场
目录
CONTENTS
3 4 5 6 7
恒定电流
磁场
电磁感应 物理方法
一、牛顿运动定律的确定
伽利略:
1、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 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 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2、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 出位移正比于时间的平方,并给以实验检验。 3、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观 点, 4、首次提出了“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 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
好题精练
2、关于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用逻辑推理否定了亚里士多德“越重的物体下落的越 快”的论断。 B、伽利略让铜球在阻力很大的斜面滚下,借此来“冲淡重力”。 C、伽利略认为落体运动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 D、伽利略科学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 【答案】AD
2023年高考物理总复习高中物理学史汇编(表格版)
2
亨利 美
最大的贡献是在1832年发现自感现象。(自感的单 位)
0
国
2 狄拉 英 根据电磁场的对称性,预言"磁单极子必定存在"。 1克 国
2 2
楞次
俄 国
1834年,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 律。
2
麦克 英
总结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同时 指出光就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
3 斯韦 国
2 阿斯 英 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
7 顿 国 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2 劳伦 美 1932年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
8 兹 国 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
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
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
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
1 安培 法 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
8
国 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
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
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பைடு நூலகம்在磁
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电流的单位)
1 洛仑 荷 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
9兹
兰 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斯坦 美 国
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后来提出了广义相对 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3
康普 美 顿国
借助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解释了散射光的波长改变 的现象(粒子性)。
. .
实用文档
.
8
.
3
国
1
… 库仑 法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考前冲刺 重点知识回顾 再记物理学史课件
焦耳
英国
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 次定律;
②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者之一.
知识规律再回顾
知识规律再应用
楞次 奥斯 特 洛伦 兹
笛卡 尔
安培
俄国 丹麦 荷兰 法国
法国
1834年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1820年,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产生偏转,称为 电流的磁效应.
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 (洛伦兹力)的观点.
考前冲刺方略 再记物理学史
知识规律再回顾
知识规律再应用
科学 国 家籍
主要贡献
①1638年,论证较重物体不会比较轻物体下落
得快;
②伽利略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
伽利 略
意 大 利
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 去; ③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时发现摆的等时性,惠 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自摆钟;
德国 发现了阴极射线.
英国
①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 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m; ②用α粒子轰出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 发现了质子(该实验发现了原子内质量和电荷量的分布,并没 有揭示原子核的组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知识规律再回顾
知识规律再应用
最大的贡献是在1832年发现自感现象.
英国 根据电磁场的对称性,预言“磁单极子必定存在”.
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 英国 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从
而敲开了原子的大门.
德国
量子论的奠基人.为了解释黑体辐射,提出了能量量子 假说,解释物体热幅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 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 界.
2020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记背材料:1_物理学史部分_word版含解析
= 物理记背资料集( 1)物理学史部分必修 1、必修 2:(力学)1、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提出了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伽 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位移 S 正比于时间的平方 t 2,并给以实验检验; 通过斜面实验外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推断并检验得出,自由落体是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都一样,即无 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断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如不受 摩擦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并据此提出惯性的概念。
伽利略的科学思想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 伟大的成就之一,其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
2、笛卡尔:法国物理学家,提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 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3、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 弹 kx),提出了关于“太阳对行星的吸引力与行星到太阳 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
4、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根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 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奠定了基础。
5、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及 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6、亚当斯(英)、勒维耶(法):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计算发现了海王星;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了冥王星。
7、哈雷(英):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了一颗著名彗星(哈雷彗星)的轨道并正确预言了它的回归。
8、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和地球平均密度,验证了万有 引力定律。
9、齐奥尔科夫斯基: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 性导航的概念。
模块 3-1、3-2:(电磁学)1、富兰克林:美国科学家,首先命名正、负电荷。
2012高考物理专题训练:物理学史(二)共3套
2012高考物理专题训练:物理学史(二)共3套选修3—41、电磁波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那么关于电磁场的研究及应用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发展历史的是()A、麦克斯韦确立了电磁场理论,从这一理论得出,电磁过程在空间是以一定速度传播的,并推得这一速度恰好等于光速B、赫兹首次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出电磁波的速度;C、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青年马可尼各自独立地发明了无线电报机。
波波夫使他的发明发展为完整的系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商业应用。
D、英国发明家贝尔德首次公开表演了向远处传递活动图像的技术,这个表演标志着电视的诞生。
答案:ABDC、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青年马可尼各自独立地发明了无线电报机。
马可尼使他的发明发展为完整的系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商业应用。
2、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惠更斯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B、伽利略发现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与摆长L的二次方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g的二次方根成反比,并确定了计算单摆周期的公式C、多普勒发现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并且做出了解释D、麦克斯韦提出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的方向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应用该理论成功解释了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答案:CA、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B、惠更斯发现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与摆长L的二次方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g的二次方根成反比,并确定了计算单摆周期的公式D、惠更斯提出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的方向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应用该理论成功解释了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3、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A、荷兰数学家斯涅耳发现了光的折射规律。
B、美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高中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学史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6、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7、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8、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9、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0、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11、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二、电磁学12、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2022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卷:物理学史
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卷:物理学史一、单选题1.(2分)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规律时假设小球下落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由于当时实验条件的限制,速度的测量很困难,于是伽利略根据假设推出了一个便于测量的物理量,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位移”,并通过研究“位移”和时间的关系验证了他的假设。
在这个过程中,伽利略主要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A.等效替代法B.转换法C.控制变量法D.放大法2.(2分)2021年9月22日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如图)的百岁诞辰。
杨振宁曾与米尔斯一起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从该理论出发,可以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的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统一到一起,为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种外,还有一种为()A.万有引力B.聚变作用C.裂变作用D.量子作用3.(2分)2021年开始实行的“十四五”规划提出,把量子技术与人工智能和半导体一起列为重点研发对象。
技术方面,中国量子通信专利数超3000项,领先美国。
在通往量子论的道路上,一大批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普朗克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B.玻尔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C.赫兹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D.弗兰克和赫兹利用电子轰击汞原子,获得了除光谱测量外用其他方法证实原子中分立能级存在的途径,为能够证明原子能量的量子化现象提供了实验基础4.(2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而法拉第发明了第一台发电机B.匀速圆周运动虽然不是匀变速运动,但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仍相同C.开普勒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D.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是一个等势体,但内部的场强不为零5.(2分)“测温枪”(学名“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具有响应快、非接触和操作方便等优点。
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600分冲刺专题六原子物理与物理学史第16讲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法优练(含解析)
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法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均为单选题)1.(2019·江苏南通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B .奥斯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 .库仑测出了元电荷的电荷量D .牛顿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解析] 卢瑟福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研究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A 选项正确;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安培为了解释磁体产生的磁场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故B 选项错误;库仑发现了库仑定律,密立根精确地测出了元电荷的电荷量,故C 选项错误;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故D 选项错误。
2.(2019·山东省潍坊市模拟)在物理学中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下列物理量的表达式不是由比值法定义的是( B )A .加速度定义式a =Δv ΔtB .点电荷电场场强E =k Q r 2C .磁感应强度B =F ILD .电阻R =U I[解析] 加速度定义式a =Δv Δt ,用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故选项A 不符合题意;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根据库仑定律有:F =k Qq r 2,则根据场强的公式可以得到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为:E =E q =k Q r 2,可知点电荷电场场强E =k Qr 2,不是由比值法定义,是根据场强公式推导出的,故选项B 符合题意;磁感应强度公式B =F IL,是比值法定义,磁感应强度B 与安培力F ,及电流I ,导线长度L 均无关,故C 不符合题意;电阻R =U I ,即电阻与电压无关,与电流也无关,是属于比值法定义,故D 不符合题意。
3.(2019·河北衡水模拟)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他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将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B . 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了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C . 奥斯特发现了导线附近小磁针的偏转,从而得出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D . 爱因斯坦首先提出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是以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份地辐射或吸收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做能量子[解析]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他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将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选项A 正确;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了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选项B 正确; 奥斯特发现了导线附近小磁针的偏转,从而得出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选项C 正确;普朗克首先提出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是以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份地辐射或吸收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做能量子,选项D 错误;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
高考物理之物理学史(含解析)
物理学史一、单选题(共33题;共66分)1.首先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A. 安培B. 奥斯特C. 法拉第D. 欧姆【答案】B【解析】【解答】首先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研究了通电导线的磁场;法拉第研究了电磁感应现象;特斯拉是电力工程师;B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物理学史的内容,该方面的知识平时注重积累和记忆即可。
2.最早根据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A. 亚里士多德B. 牛顿C. 伽利略D. 笛卡儿【答案】C【解析】【解答】解: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B、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不是第一个根据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科学家,也不是第一个提出惯性的科学家,B不符合题意.C、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符合题意.D、笛卡尔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次表述了惯性定律.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物理学史的内容,该方面的知识平时注重积累和记忆即可。
3.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说法与事实相符合的是()A.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B. 第谷通过对前人积累的观测资料的仔细分析研究,总结出行星运动规律C. 牛顿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装置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D. 伽利略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答案】A【解析】【解答】A、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A符合题意。
B、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不符合题意。
C、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不符合题意;D、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天文观察,利用工作余暇写成以“日心说”为主要论点的《天体运行论》一书,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二 重点知识精彩回扣 回扣14 物理学史
基础知 识要记牢
保温训 练熟生巧
回扣14
模块
科学家 多普勒 托马斯·杨 麦克斯韦
国籍 奥地 利 英国 英国
主要贡献 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 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 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 播速度等于光速 1895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获得1901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 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卢瑟福
英国
玻尔
丹麦
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并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
查德威克
英国
用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贝克勒尔
法国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基础知 识要记牢
保温训 练熟生巧
回扣14
四、选考部分
模块 科学家 国籍 主要贡献
3-3
布朗
英国
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 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基础知 识要记牢
保温训 练熟生巧
回扣14
科学家
国籍
主要贡献
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 量成正比
胡克
英国
牛顿
英国
牛顿于1687年发表了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
17世纪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1798年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第一个提到“动量守恒定律”
解释了物体热辐射规律,并提出能量子假说 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康普顿效应,证实 了光的粒子性
【师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物理学史课件
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的物体,重的物 体下落快,B 项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 动的原因,C 项错误;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定律,D 项错误.
答案:A
4.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自己设计并动手做了几十个实验, 其中所设计实验过程不能成功观察到电流计有电流的是( )
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能互相平衡,D 项正确.
答案:D
2.物理学家密立根在 1907~1913 年间经多次实验,比较准确地 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其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通过显微镜观察在电 场中悬浮的油滴,可计算其所带电荷量,则( )
A.图中能刚好悬浮的油滴带的是正电荷 B.可以根据 Eq=mg 求油滴带的电荷量 C.通过该实验装置可直接测量出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D.不同油滴所带电荷量虽不相同,但都是某个最小电荷量的整 数倍
甲
乙
丙
丁
A.甲实验装置中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瞬间 B.乙实验装置中铜盘匀速转动时 C.丙实验装置中磁铁匀速向下穿过线圈时 D.丁实验装置中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运动时
解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 变化.丁实验装置中线圈虽然是闭合的,还是运动的,但回路中 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D
答案:A
高考演练 1.牛顿在总结 C·雷恩、J·沃利斯和 C·惠更斯等人的研究结果后, 提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 与牛顿第一和第二定律形成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下列关于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先对地面产生压力,然后地面才对物体产生支持力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相平衡 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大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D.物体在地面上滑行,不论物体的速度多大,物体对地面的摩 擦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始终大小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史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着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6、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7、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8、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二、电磁学
9、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0、16世纪末,英国人吉伯第一个研究了摩擦是物体带电的现象。
18世纪中叶,美国人富兰克林提出了正、负电荷的概念。
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1、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2、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13、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4、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5、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
16、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17、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18、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
19、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20、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
21、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22、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23、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
三、波动学
24、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
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25、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
26、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四、、光学
27、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28、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29、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30、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31、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32、1894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揭开无线电通信的新篇章。
33、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
34、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
五、相对论
40、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41、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①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长度收缩和动钟变慢(或时间膨胀)
②相对论速度叠加:光速不变,与光源速度无关;一切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即光速是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
③相对论质量:物体运动时的质量大于静止时的质量。
42、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E=mc2。
六、波粒二象性
35、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E=hν,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36、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37、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8、1885年,瑞士的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总结了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巴耳末系。
39、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
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
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
七、原子物理学
42、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吕克尔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43、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190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4、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45、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
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46、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
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
47、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48、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49、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
50、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
51、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52、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
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53、粒子分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
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重子(质子、中子、超子)和介子。
54、1964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所组成,重子是由三个
夸克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