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实习报告_地震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2499e3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2.png)
一、前言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性质的科学,通过探测地球的物理场变化来揭示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地球物理实习活动。
以下是实习报告的详细内容。
二、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设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实习地点选在我国某大型石油勘探公司,实习时间为两周。
三、实习内容1. 地球物理勘探基本原理实习的第一阶段,我们学习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
专家详细讲解了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和放射性勘探等方法,以及它们在地质构造和矿产勘探中的应用。
2. 地球物理勘探设备操作实习的第二阶段,我们学习了地球物理勘探设备的操作。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亲手操作了重力仪、磁力仪、电法仪和地震仪等设备,了解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野外实地勘探实习的第三阶段,我们进行了野外实地勘探。
在专家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踏勘、测量、表层调查、钻井、排列、下药、激发和采集等重要工序。
我们还亲身体验了地震勘探的施工作业,了解了炸药震源的下药过程,以及在仪器车内聆听物探专家对施工作业的详细讲解。
4. 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实习的第四阶段,我们学习了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方法。
专家介绍了如何利用所获得的物探资料,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设备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 深化了对地球物理学的认识: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身体验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各个环节,对地球物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实习过程中,我们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4. 增进了与企业的交流:实习期间,我们与石油勘探公司的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企业对地球物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五、实习总结本次地球物理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
地震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011d5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7.png)
地震实习报告一、引言地震是地球表面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的产生原因、预测方法和应对措施,我参加了地震实习活动。
二、实习目的地震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深入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和防灾减灾措施,提高灾害意识和应急能力。
三、实习地点本次实习活动地点为某地震研究所位于山区的实验基地,该地区近年来频繁发生地震,拥有丰富的地震数据和实验设备。
四、实习过程我在实习活动中深入学习了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定义、地震波传播规律、地震烈度和震源机制等。
同时,我还参观了地震仪器的运作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通过与研究人员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了地震预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他们使用地震仪器和遥感技术对地震活动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五、实习成果通过实习活动,我深入了解了地震活动的规律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震仪器和分析地震数据,掌握了一些地震预测的基本方法。
六、实习心得地震实习是我大学期间一次非常有收获的实践活动。
通过亲身参与实地实习,我深刻感受到了地震的威力和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技术,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贡献。
七、总结通过地震实习活动,我收获了丰富的地震知识和实践经验。
我深入了解了地震的产生原因、预测方法和防灾减灾措施,提高了自己的灾害意识和应急能力。
地震实习活动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和探索地震科学领域,为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八、参考资料1. XX地震研究所.2. XX地震预测与防灾减灾手册.。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26563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1.png)
实习报告一、前言地球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习是地球物理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习主要在XX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实习期间,我参与了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等地球物理方法的实践操作,并学习了相关数据处理和解释。
二、实习内容1. 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利用地球重力场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一种方法。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重力仪的使用和重力数据的采集。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重力测点、测线布置、数据采集等基本技能。
此外,还学习了重力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了解了重力异常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
2. 磁法勘探:磁法勘探是利用地球磁场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方法。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磁法勘探的原理、磁法仪器的使用和磁法数据的采集。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磁法测点、测线布置、数据采集等基本技能。
此外,还学习了磁法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了解了磁异常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
3. 电法勘探:电法勘探是利用地球电场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方法。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电法勘探的原理、电法仪器的使用和电法数据的采集。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电法测点、测线布置、数据采集等基本技能。
此外,还学习了电法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了解了电异常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
4.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方法。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原理、地震仪器的使用和地震数据的采集。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地震测点、测线布置、数据采集等基本技能。
此外,还学习了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了解了地震异常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学会了地球物理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掌握了相关软件的使用。
此外,实习期间,我还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总结本次地球物理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球物理学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bc4ee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7.png)
地球物理学实习报告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物理特性和地球表层与大气层的物理现象及其相互作用、以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地球演化,预测和探测方法的一门学科。
地球物理学实习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环节之一,通过实践和体验,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及实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实习地点与内容本次实习地点为深圳某地球物理勘探公司,主要负责去海里进行地震勘探与探油。
实习期间,我们主要学习了岩石物理学及地震勘探理论与技术等相关知识,同时掌握了地震波传播模型的建立与解决方法。
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通过监测地震波信号进行地质勘探和定位地下油气资源的手段。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检测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情况,推断出地下矿藏、构造和油气藏分布等多种信息。
二、准备工作在进行实践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学习理论知识,了解地震波传播的机理、反射、折射和干涉等基础知识,同时掌握地震勘探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和测量方法。
其次是了解实践条件,包括勘探区域的自然环境、气候情况,以及使用仪器的环境参数等。
为了使实践顺利进行,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安全措施。
最后是实践前的准备工作。
在实践之前,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场地勘查,了解场地特点和勘探现状,以便选择合适的实践方法。
三、实践过程实践过程中,我们主要进行了海上地震勘探和探油。
由于勘探区域是在海中,所以我们需要乘船出发,到达所在的勘探区域进行勘探。
在进行勘探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将勘探区域进行划分,并选取合适的勘探点。
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探头进行检测,以便获取相关数据。
在检测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到勘探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掌握好仪器的操作方法,尽可能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
四、实践成果通过本次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地震勘探技术的重要性,并掌握了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相关知识。
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终,我们收获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并对地球物理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地球物理认知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认知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a85bc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14.png)
一、前言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物理现象和地球内部结构的学科,涉及地质、物理、数学等多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于2023年8月参加了地球物理认知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野外实地操作和室内数据处理,加深对地球物理原理和方法的认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理解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地球物理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3. 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 增强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构造的认识。
三、实习内容1. 野外实习(1)实习地点:某地山脉(2)实习项目:1)重力勘探:利用重力仪测量重力场的变化,分析地下岩石密度分布;2)磁法勘探:利用磁力仪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分析地下磁性物质的分布;3)电法勘探:利用电法仪器测量地下电性分布,分析地质构造特征;4)地震勘探:利用地震仪采集地震波数据,分析地下地质结构。
(3)实习过程:1)准备阶段:了解实习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熟悉实习所需的仪器设备;2)野外操作:按照指导老师的安排,进行实地观测和数据采集;3)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4)总结阶段:对实习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2. 室内实习(1)实习地点:某地地质研究所(2)实习项目:1)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学习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软件,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滤波、反演等;2)地质构造分析:根据地球物理数据,分析地下地质构造特征;3)成果报告编写:结合野外实习和室内分析,编写实习报告。
(3)实习过程:1)准备阶段:了解实习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熟悉实习所需的软件和仪器;2)数据处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3)地质构造分析:根据地球物理数据,分析地下地质构造特征;4)成果报告编写:结合野外实习和室内分析,编写实习报告。
四、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加深了对地球物理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与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3.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4. 增强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构造的认识:通过实习,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地震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c0f02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c.png)
地震实习报告引言:本次地震实习是为了深入了解地震现象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进行的。
实习期间,我参观了地震研究所,观测了地震数据,并与专业人员进行了交流。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了解到了地震预防和减灾的重要性。
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对地震现象的认识,了解地震的发生机理以及地震预测和监测技术。
同时,也探讨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应对地震风险的措施。
实习过程:1. 参观地震研究所在实习的第一天,我参观了当地的地震研究所。
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实验设备。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了地震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研究人员的工作内容。
2. 地震数据观测在实习期间,我有幸观测了地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过程。
通过地震仪的安装和调试,我亲身体验到了地震观测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地震数据确定地震的震级和震源位置。
3. 地震预测与预警在与地震专家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地震预测和预警对于减少地震灾害的重要性。
地震预测通过研究地震发生的规律和趋势,预测地震的可能发生时间和地点。
而地震预警则是在地震发生后,通过快速传递地震信息,使受灾区域的人民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疏散和避险。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地震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地震的认识,还了解到了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我还意识到地震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因此应对地震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结论:本次地震实习使我对地震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为我未来从事相关研究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观测地震数据,我深入了解了地震的发生机理和预测技术,同时也了解到地震预警对于减少灾害的重要性。
希望我将来能够为地震预防和减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字数:552)。
地球物理学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710a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4.png)
地球物理学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摘要:本篇实习报告总结了我在地球物理学实习期间的所学所获,并对实习经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实习内容包括地震、地磁、地电等领域的实地观测、数据处理和研究工作。
通过这次实习,我亲身经历了地质勘探工作的流程和操作,对地球物理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引言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物理学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我为何选择参加地球物理学实习的动机和目标。
2. 实习准备在这一章节中,我详细描述了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文献阅读、实地考察和相关软件的学习等。
我还列举了实习前需要掌握的技术和知识点,并进行了总结性讨论。
3. 实习过程本章节主要阐述了实习期间的具体实践操作和研究内容。
其中包括了地震观测、地磁观测、地电观测以及相关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
我在每个实践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总结,并结合实例和数据进行说明。
4. 实习成果与心得体会在这一章节中,我对实习期间取得的成果和自身的收获进行了总结。
我详细描述了实习期间所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技巧。
同时,我也挑选了几个典型的实习案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5. 实习总结与展望在最后的章节中,我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包括实习成果和经验教训。
同时,我也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此为结束语。
结论:通过这次地球物理学的实习,我深刻意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期间,我不仅加深了对地球物理学的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次实习将为我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地震资料处理实习报告
![地震资料处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32d6d1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7.png)
地震资料处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和目的作为一名地球物理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地震资料处理在地震勘探和地震研究中的重要性。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地震资料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己在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方面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地震资料的预处理、地震资料的编辑和地震资料的深度域转换三个部分的工作。
1. 地震资料的预处理预处理是地震资料处理的第一步,主要包括数据清洗、去噪和震源定位等。
在数据清洗阶段,我通过去除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声和系统噪声,提高了数据的信噪比。
在去噪过程中,我使用了多种去噪方法,如高通滤波、带通滤波和小波去噪等,有效地去除了地震数据中的噪声。
在震源定位阶段,我通过分析地震数据的初至波,准确地确定了地震事件的震中位置。
2. 地震资料的编辑编辑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数据修剪、地震事件合并和地震数据插值等。
在数据修剪阶段,我根据地震数据的实际需求,删除了不必要的数据,减小了数据量。
在地震事件合并阶段,我通过匹配地震事件的波形和时间信息,将多个地震事件合并为一个事件,提高了数据的有效性。
在地震数据插值阶段,我使用了线性插值和样条插值等方法,填补了地震数据中的缺失值。
3. 地震资料的深度域转换深度域转换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地震数据的速度分析和深度偏移等。
在速度分析阶段,我通过分析地震数据的走时曲线,确定了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在深度偏移阶段,我使用了地震波传播的原理和地球物理学的知识,将地震数据从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得到了地下结构的图像。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地震资料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自己在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方面的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性,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地震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地震勘探和地震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此外,我还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地震资料处理的任务。
地震认知实习报告
![地震认知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bcc6a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a.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地质活动加剧,地震灾害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人们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我国教育部和地震局联合开展了地震认知实习活动。
本人有幸参加了此次实习,现将实习情况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习内容1. 地震基础知识学习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成因、地震波传播、地震烈度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
2. 地震应急演练在地震应急演练环节,我们模拟了地震发生后的场景,学习了地震自救互救知识。
通过演练,我们掌握了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技巧、自救互救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地震应急包等。
3. 地震监测与预警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地震监测中心,了解了地震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地震预警技术。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地震监测与预警在减少地震灾害损失方面的重要作用。
4. 地震灾害防治在地震灾害防治方面,我们学习了地震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地震灾害防治工程措施以及地震保险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地震灾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三、实习体会1. 提高地震认知水平通过此次实习,我对地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和防治地震灾害的重要性。
这将有助于提高我的地震认知水平,为今后从事地震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2. 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实习期间,我学会了地震自救互救的方法,掌握了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技巧。
这将有助于我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3. 树立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学习地震灾害防治知识,我认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活动,为减少地震灾害损失贡献自己的力量。
4.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次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此次地震认知实习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地震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8fa422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b.png)
地震实习报告摘要:本篇报告旨在总结和评估我所参与的地震实习经历。
通过参与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地震预警等实习项目,我深入了解了地震的发生机制、影响及应对措施。
本次实习不仅增长了我的专业知识,也增强了我对于地震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一、引言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地震作为自然界的表征之一,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为期两个月的地震实习中,我了解到了地震的性质、地震灾害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地震发生。
二、背景地震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参与和观察地震现场,掌握地震灾害的基本知识和应对策略。
实习期间,我参观了多个地震灾区,并与地震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旨在加深对地震现象的理解。
三、实习内容1. 实地考察:我参观了包括xxxx在内的多个地震灾区,亲眼目睹了地震对人们生活和环境的破坏力。
通过观察灾区现场,我深刻认识到地震防灾工作的重要性。
2. 数据分析:在地震预警中心,我学习了如何分析地震数据以及如何准确预测和警示地震。
通过实践操作,我熟悉了地震监测设备的使用步骤,并学会了解读数据结果。
3. 地震预警:在地震预警中心的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警报发布的流程和环节。
通过参与模拟地震演练和实际警报发布,我体验了地震预警工作的紧迫和责任。
四、实习成果通过地震实习,我对地震灾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获得了以下成果:1. 提高了地震知识水平:通过与地震专家的交流和实地考察,我掌握了地震的基本原理、预测方法和防灾措施等知识。
2. 增强了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参与地震数据分析,我学会了运用科学方法和工具,准确分析地震数据结果。
3. 锻炼了应急反应能力:通过实践参与地震预警工作,我提高了应急反应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地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地震的威胁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未来,我将继续学习和关注地震相关领域的研究,为国家地震防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致谢在此,我要向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地震专家们表达诚挚的感谢。
没有他们的支持和指导,我无法顺利完成这次地震实习。
地球物理学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3f5b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9.png)
地球物理学实习报告一、引言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球表面特征以及地球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大学中学习地球物理学,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回顾我在地球物理学实习中的经历和所学到的知识。
二、测震学实习测震学是地球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地震波传播和地下结构。
在测震学实习中,我参与了一项地震勘探任务。
我们使用了地震仪器和相关软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地震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测震点,确保其具有较好的露头岩石和无干扰的环境条件。
然后,我们进行了地震仪器的准备和设置。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仪器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地震数据的采集。
通过设置初始时间和地震仪器的参数,我们成功地记录下了地震波的传播。
采集的数据经过处理后,我们得到了地震剖面图。
这张图展示了地下结构的分布和变化,对理解地下岩石的性质和构造特征非常有帮助。
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进行了数据的解释和分析。
我们需要结合地震波的速度、振幅和传播路径等参数,推断出地下的物质性质,如岩层的类型和厚度。
这对于地球结构研究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磁学实习地磁学是地球物理学中的另一个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地球磁场的产生和变化。
在地磁学实习中,我们使用了地磁仪器和测量技术,对当地的地磁场进行了观测和分析。
实习开始时,我们需要先了解地磁场的基本知识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地磁仪器可以精确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我们将仪器放置在指定的地点,对地磁场进行连续观测。
同时,我们还需要记录当时的天气和地震活动等环境因素,这有助于后续数据分析。
观测结束后,我们将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我们计算了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并制作了地磁留值图。
这张图反映了当地地磁场的变化情况,对地磁活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地磁异常的定位和解释,通过对异常的分析,可以了解地下岩石的性质和构造。
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5c5f84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0.png)
一、前言地球物理勘探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利用地球的物理特性与原理,通过探测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参加了地球物理勘探实习,现将实习过程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习内容1. 地震勘探实习(1)实习地点:某地地震勘探公司(2)实习内容:地震勘探的踏勘、测量、表层调查、钻井、排列、下药、激发和采集等工序。
(3)实习心得:通过实习,我了解了地震勘探的全过程,掌握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重力勘探实习(1)实习地点:某地重力勘探公司(2)实习内容:重力勘探的踏勘、测量、仪器布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工序。
(3)实习心得:重力勘探实习使我了解了重力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重力仪器的操作技巧,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
3. 电法勘探实习(1)实习地点:某地电法勘探公司(2)实习内容:电法勘探的踏勘、测量、仪器布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工序。
(3)实习心得:电法勘探实习使我掌握了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各种电法勘探仪器的操作技巧,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
三、实习成果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地球物理勘探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紧密联系。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 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地震勘探、重力勘探和电法勘探等多种勘探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 拓宽视野,增强职业素养实习期间,我参观了多家地球物理勘探公司,了解了地球物理勘探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这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了职业素养。
四、实习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习,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掌握地球物理勘探的技能。
地震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c1e49e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6.png)
地震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通过这次地震实习,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震的成因、机制和预测方法,提高自己在地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我实习的单位是_____地震局。
这是一个专门负责监测和研究本地区地震活动的机构,拥有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在地震监测部门工作,参与了地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等工作。
同时,还跟随工作人员进行了一些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了地震监测台站的运行情况和周边的地质环境。
三、实习内容1、地震监测技术学习实习初期,我学习了各种地震监测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地震仪、强震仪、GPS 测量仪等。
了解了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以及如何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误差分析。
2、数据分析与处理在掌握了监测技术后,我开始参与实际的数据分析工作。
每天需要对收集到的大量地震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如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震级、震源深度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本地区地震活动的规律和趋势,为地震预测提供依据。
3、地震台站考察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地震监测工作,我跟随工作人员对一些地震台站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台站,我们检查了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换。
同时,还对台站周边的地质环境进行了调查,了解地质构造对地震活动的影响。
4、地震科普宣传除了专业的监测和研究工作,我还参与了地震局组织的地震科普宣传活动。
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科普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地震的基本知识、应急避险方法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专业知识的提升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震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前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大多是抽象的概念,而在实习中,我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监测数据和现象相结合,更加直观地感受地震的奥秘。
地球物理学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13dc7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3.png)
地球物理学实习报告【引言】在地球物理学的实习过程中,我有幸参与了不同领域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深入了解了地球内部结构、地下资源储量估计以及地震预警等重要领域的技术应用。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的实习经历,并对所利用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地震勘探和地球内部结构探测两个方面的实际工作,其中包括地震波传播模拟和反演、重力异常测量、地磁场观测等。
下面我将分别对这些实习内容进行介绍。
1. 地震波传播模拟和反演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对地震波传播的观测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地震波传播模拟的原理和方法,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震波传播进行模拟。
通过对所模拟的地震数据进行反演,可以获取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进而推断出地下介质的结构和性质。
2. 重力异常测量重力异常测量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密度分布的方法。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重力异常测量的理论和实施方法,并亲自操作了重力测量设备进行实地测量。
通过对所测得的重力场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译,可以得到地下岩石体的密度分布情况,进而为资源勘探提供重要的信息。
3. 地磁场观测地磁场观测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地磁场观测的原理和仪器操作技术,并利用地磁观测仪器对不同地点的地磁场进行了观测。
通过对所测得的地磁场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译,可以研究地球内部的磁性物质分布以及地壳板块运动等重要问题。
【实习成果】通过参与上述实习内容,我对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通过对地震波传播模拟和反演的学习和实践,我成功地模拟和解译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并推断出了地下介质的结构和性质。
其次,通过参与重力异常测量的实习,我成功地测量了不同地点的重力场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处理和解译,得到了地下岩石体的密度分布情况,为资源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4年6月地质实习报告3篇
![2024年6月地质实习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ceab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4.png)
2024年6月地质实习报告 (2)2024年6月地质实习报告 (2)精选3篇(一)报告编号:2024-GEO-0624报告日期:2024年6月报告主题:2024年6月地质实习报告报告作者:[您的姓名]报告摘要:本次地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项关于地震活动研究的项目。
我们选择了位于地震活跃区的一个地区进行调查和数据收集,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本报告将对我参与的实习项目的目标、方法和结果进行介绍和总结。
1. 项目目标:本次地质实习项目的目标是研究地震活动的特征和规律,以进一步了解地震的发生机理和预测方法。
2. 方法:我们利用现代地震仪器和技术,对目标地区进行了地震活动的监测和记录。
我们布置了若干个地震观测点,使用了高精度地震仪进行数据采集。
同时,我们还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信息,对地下结构进行了剖面测量。
3. 结果: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目标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比较突出,存在较大的地震风险。
我们成功记录到了一次地震事件,并分析了其震级、震源深度等重要参数。
此外,通过剖面测量,我们揭示了目标地区的地下结构和构造特征,为进一步的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4. 总结与展望:本次地质实习项目使我对地震活动的研究方法和地质调查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我对地震的发生机理和地下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还学到了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因为项目中我需要与团队成员共同工作并跟进项目进展。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地质学知识,并参与更多实习项目和研究,为地震预测和地质灾害防范做出贡献。
附表:1. 采集到的地震数据2. 地震剖面测量结果3. 实习期间参与的其他活动和项目以上是本次地质实习的报告,希望能对您了解我的实习项目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资料,请随时与我联系。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报告作者签名: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2024年6月地质实习报告 (2)精选3篇(二)报告标题:2024年6月地质实习报告报告日期:2024年6月报告编写人:XXX报告摘要:本实习报告总结了2024年6月期间所进行的地质实习活动。
地球物理专业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专业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84eb67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0.png)
地球物理专业实习报告一、前言地球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我国,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利用物理原理研究地质构造和解决找矿勘探中问题的方法。
本次实习报告将围绕我在地球物理专业实习过程中的经历和收获进行阐述。
二、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学习和实践,主要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和放射性勘探等。
此外,我还了解了地面物探、航空物探、海洋物探和井中物探等不同类型的物探方法。
1. 重力勘探:通过测定地面上不同地点的地球重力场强度,推断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重力仪的使用和重力数据的处理方法。
2. 磁法勘探:利用地球磁场的分布特征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
实习中,我们学会了磁力仪的操作和磁法数据的解释。
3. 电法勘探:根据地下岩石和矿石的电性差异,推断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
我参与了电法勘探的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工作。
4. 地震勘探: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特性,研究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
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地震仪的使用和地震数据的处理方法。
5. 放射性勘探:利用地下岩石和矿石的放射性特征,推断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
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放射性测井仪的操作和数据解释。
三、实习收获通过实习,我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1.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多种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 加深了对地球物理勘探理论的理解:通过实践,我对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我今后在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运用。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学会了相互配合、共同进步,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增强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如数据处理、资料解释等。
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地球物理学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65f5e1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9.png)
一、前言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以及地球表面及其周围的物理场变化的科学。
为了加深对地球物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地球物理学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野外工作的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实习地点:我国某地地质勘探研究所实习时间:2023年10月1日至2023年10月15日三、实习内容1. 重力勘探实习第一天,我们学习了重力勘探的基本原理和仪器操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重力仪的使用方法,并在野外进行了重力测量。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了解了重力异常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根据重力数据推断地质构造。
2. 磁法勘探第二天,我们学习了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和仪器操作。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磁力测量,并学习了如何利用磁力数据推断磁性矿体的分布。
3. 电法勘探第三天,我们学习了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和仪器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电法勘探的方法,并学会了如何根据电法数据推断地质构造。
4. 地震勘探第四天,我们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仪器操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地震勘探,并了解了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
5. 综合应用实习的后半程,我们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进行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我们通过重力、磁法、电法和地震等多种方法,对某一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找矿建议。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地球物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野外工作技能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如仪器操作、数据采集、剖面测量等,为今后从事地球物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野外工作,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
4. 对地球物理学的认识通过实习,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物理学在地质勘探、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地震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87326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7.png)
地震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地震学是一门研究地震的发生、传播和影响的学科,对于减轻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地震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分析,深入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提高自己在地震领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我实习的单位是_____地震局,这是一个负责监测和研究本地区地震活动的专业机构。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在地震监测部门工作,参与地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协助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活动。
三、实习内容1、地震监测仪器的学习与操作在实习的初期,我首先学习了常见地震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如地震仪、强震仪等。
这些仪器能够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为地震的分析和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还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仪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技能。
2、地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每天的工作之一是收集来自各个监测站点的地震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和筛选。
这需要我具备细心和耐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我还学习了使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如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发震时间等。
3、地震活动的分析与研究在积累了一定的数据基础后,我参与了对本地区地震活动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通过对历史地震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地质构造等背景信息,试图找出地震活动的规律和趋势。
这不仅需要运用所学的地震学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4、地震科普宣传除了专业的监测和研究工作,我还积极参与了地震局组织的地震科普宣传活动。
我们走进社区、学校和企业,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地震的基本知识、应急避险方法和自救互救技能。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的重要性。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专业知识的提升通过实习,我对地震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实际操作中,我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实用技能和经验。
地震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b3464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2.png)
地震实习报告第1篇:地震勘探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绪论.3§1 本次实习的目的、要求及其实习内容.3 §2 测区的自然地理、交通与经济条件.....4 §3物探工作完成情况..6第二章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仪器简介...8§1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8 §2地震资料采集系统简介.9第三章浅层初至折射波法勘探 (13)§1试验工作13 §2浅层地震初至折射波法野外工作方法..14 §3浅层地震初至折射波法资料整理和解释........16 §4浅层折射波资料的定量解释....17 第四章浅层地震反射波法野外工作方法 (21)§1 干扰波的调查及最佳接收窗口的选择..21 §2 多次覆盖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21 第五章三维地震反射波资料的解释 (24)§1 资料概述24 §2 垂直时间剖面的对比与解释25 §3 等T0 构造图的绘制..27 §4 三维资料成果分析和解释.....28 第六章结论和建议.30§1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30 §2 对今后实习安排建议.31附主要参考文献附图第一章绪论§1 本次实习的目的、要求及其实习内容1.1.1 实习的目的及要求(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校内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
(2)学会熟练地使用和维护地震仪器和装备。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工区一部分物理点的测量工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3)初步了解地震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和装备,初步进行野外生产各工种工作技术的基本训练。
(3)学习浅层反射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和最佳窗口的选择。
(4)学会浅层折射资料的整理和解释。
(5)熟悉多次覆盖反射波勘探的测网布置与野外作业。
(6)掌握三维反射地震勘探的资料解释。
(7)学习并掌握地震野外资料的一般整理、处理和反演、图示方法。
地球物理认识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认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594b8c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a.png)
地球物理认识实习报告一、前言地球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习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球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掌握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方法,并对地球物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1. 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利用地球重力场的不均匀性来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一种方法。
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重力勘探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重力仪的使用和数据处理。
2. 磁法勘探:磁法勘探是利用地球磁场的不均匀性来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一种方法。
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磁法勘探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磁力仪的使用和数据处理。
3. 电法勘探:电法勘探是利用地球电场的不均匀性来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一种方法。
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电法勘探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电法仪的使用和数据处理。
4.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特性来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一种方法。
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地震仪的使用和数据处理。
5. 放射性勘探:放射性勘探是利用放射性元素的分布和衰变特性来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一种方法。
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放射性勘探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放射性测井仪的使用和数据处理。
三、实习收获通过实习,我对地球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实习还培养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更加了解地球物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实习体会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地球物理学的实践性特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是学习地球物理学的重要途径。
同时,实习也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实习任务。
五、总结通过本次地球物理认识实习,我对地球物理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我国的地球物理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班级:11级地物1班学号:**********姓名:大好人指导老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4年7月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一节实习目的与任务第二节实习内容与要求第二章工区地质概况第一节工区地理位置及质地概况第二节工区地表地质条件第三章数据采集基本认识第一节仪器及软件介绍第二节地震排列认识第三节检波器一致性检查实验第四节地震信号的滤波与分析第五节采集参数试验第四章数据采集实验第一节多次覆盖观测系统设计及其采集实现第二节组合检波与面波压制实验第三节三维观测实验第五章折射波法计算层速度及层厚度第一节折射波法基本原理第二节层厚度计算实验第六章实习总结附图第一章前言地震勘探是地震波将发生反射与折射,在地表或井中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
收到的地震波信号与震源特性、检波点的位置、地震波经过的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结构有关。
通过对地震波记录进行处理和解释,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弹性分界面时,将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接收其中不同的成分的波,获取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可以分析岩石、地下构造的信息。
第一节实习目的与任务通过此次实习,希望达到巩固和加深对校内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习也是我们第一次完整的接触整个地震操作流程,初步学会操作地震仪器、连接地震线路,对地震资料可以进行初步解释。
本次地震实习为期四天:第一天为仪器的一致性试验和测线布设学习。
第二天主要任务为每个小组使用六种不同的方法来改变地震记录;可以改变接收参数、可以改变激发方式、也可以改变偏移距等等来达到目的。
第三天的主要任务为多次覆盖勘探。
第四天主要任务为组合检波、小折射勘探以及三维勘探等。
第二节实习内容与要求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为: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方法作业,简单数据处理和室内反射资料的解释成图,具体内容包括:1、野外数据采集1)工区地质、地球物理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2)测线布置依据和观测系统设计;3)排列的布置;4)仪器的学习及操作;5)仪器参数和观测系统参数的试验及正确设置;6)野外数据采集施工技术;7)简单的资料处理;8)资料的分析与评价。
2、室内资料整理、解释和成图。
第二章工区地质概况第一节工区地理位置及质地概况本次实习区域在我国北方唯一的不冻港所在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图1秦皇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东接辽宁,北临承德,西依唐山,东连渤海,海岸线长113公里,水域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如图1-2-1)。
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旅游业十分发达。
秦皇岛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平原、海岸带从北向南呈梯状分布。
山地属燕山山脉东段,分布于抚宁县、卢龙县北部和青龙满族自治县全境,海拔多在200m—1000m之间,海拔1846m的都山师燕山山脉东段主峰和秦皇岛境内最高峰。
深林主要分布在山地。
农田主要分布在丘陵,主要的农作物是玉米、高粱、小米。
北戴河海滨总体为侵蚀丘陵地形,北戴河镇图1西北部的东联峰山海拔152.9m,有多条河流入海,自东往西依次有汤河、新河、戴河、洋河、饮马河。
其中汤河全长20km,入海口位于海港区汤河口,离实习站北侧约3km;新河全长15km,在鹰角亭北侧入渤海;戴河长约35km,流域面积290km2,在戴河河口入海。
在沿海地区未见有流沙分布。
秦皇岛市交通发达,以水陆、陆路为主,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
陆、海、空交通都极为方便。
京哈、京秦、大秦铁路横贯东西;其港口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不冻天然良港。
秦皇岛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台风和梅雨,四季分明。
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或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年平均降雨654.9mm,其中80%集中在暑期,故每年夏季多山洪发生。
山洪期间,多以大石河、汤河、戴河等作为排泄渠道。
地下水位夏季高,冬季低,总体趋势西北高、东南低。
本次地震实习工区位于燕山大学背后的一个小树林。
地势平坦,利于施工。
第二节工区地表地质条件本区位于华北地台东部边缘,属于山海关隆起的东部。
基底地层为太古代的混合花岗岩。
在吕梁运动时期,地壳开始上升,地层受到剥蚀,致使元古代以后的地层大量缺失,仅在某些局部地区见到侏罗系地层,组成近南北向的向斜。
在燕山运动时期,测区发育了南北-东西向两组共轭断裂及NEE-SWW向断裂。
由于岩浆上涌,沿早期断裂形成了各种岩性的岩脉,主要是:辉绿岩脉、花岗斑岩岩脉以及伟晶岩脉等。
其中地震波在花岗岩中的波速大概为4500m/s-6000m/s。
第三章数据采集基本认识第一节仪器及软件介绍本次实习使用的是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
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
频带从1.75Hz到2000Hz,采样间隔20us到16ms。
采集的数据包存在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他介质上。
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kg,用12V的外接电池可连续工作10个小时;其工作原理如图2-2-1。
Geode地震仪工作时需与检波器、电源、电脑、触发器(大锤)相连接。
多台仪器可以相互连接组成更多的道工作。
图2采集站连接示意图。
图2本次实习配备仪器装置如下表:仪器简介数目Geod e地震仪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 e浅层地震仪能够满足折射、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
仪器操作使用件实习指导书地震部分附件22台第二节地震排列认识地震排列是指用来记录反射地震波炮点与检波点组合中心之间的相对位置;排列的长度L,取决于工作方法,目的层的深度及震源能量的大小。
测线布置取决于勘探任务,探测对象,前期地震和其它前期物探工作的程度,测区地下地质结构和地表地形、地物,表层地震地质条件,以及人文、交通、气候等因素,要因地制宜地以最少的工作,最佳的效益,完成勘探任务的要求。
主测线的方向,应尽可能地垂直地层或构造走向,并与设有地质钻井以及其他物探测线的方向重合,以利于各种勘探资料的对比分析和相互补充验证,主测线之间还应布置联络测线,以控制勘探精度。
测线应避开地下水管、电线电缆,也不宜将测线布设在江河、公路、铁路沿线和陡坎边。
本次实习因为场地原因,只设立一条主测线,以期探测第四纪覆盖物和基底花岗岩的反射波信息。
观测系统是指指示地震波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图件,一般以纵测线观测为主。
观测系统主要包括简单连续观测系统、间隔连续观测系统、多次覆盖观测系统、非纵测线观测系统(一般不用)、三维观测系统等几种类型。
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时距平面图、综合平面图等。
第三节检波器一致性检查实验检波器一致性试验目的是为了保证工作的所有检波器相位具有一致性。
一致性不好的检波器要及时修正或者舍弃。
检查方法是,在一个半径为2米的圆周上均匀的插上24道检波器,在圆周中心激发。
分析图3检波器一致性实验图得,1道—12道一致性良好,其同相轴为一条直线。
13道—24道一致性良好,同相轴也为一条直线。
但是12道与13道同相轴并不是直线。
我认为这是由于激发点不在中心造成的,因为在激发过程中我们不能保证铁锤一定砸在正中心,所以导致前12道与后12道一致性的差别。
第四节地震信号的滤波与分析地震信号的滤波作用是利用波的频率不同来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
在频率区间10—30之间以面波为主,在30—120区间以有效波为主,在350—500区间以声波为主。
分析图4地震波原始记录、图5地震波面波记录、图6声波记录得面波最主要的识别特征是有频散现象。
在有效波记录中可以看到直达波,反射波几乎看不见。
原始地震波记录则干扰波较为严重,滤波后效果大大提高。
第五节采集参数试验1、纵测线与非纵测线接收点、激发点在同一直线上叫纵线观测;接收点、激发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叫非纵线观测。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先在零偏移距处激发两次得到地震波形,然后保持道间距,叠加次数排列长度等参数不变,将激发位置向左侧移动2米,得到非纵测线的地震记录。
图7非纵测线地震记录。
分析地震记录得,纵测线零偏移距时,检波器从0秒开始接受数据,非纵测线是检波器从0.01秒开始接收数据。
此外非纵测线波的能量明显比纵测线能量要弱,非纵测线的直达波也不如纵测线明显。
2、叠加次数叠加次数是通过改变激发能量来改变地震波形。
理论上,激发能量越强有效波越明显,但是激发能量越强干扰波也会越来越明显,会影响有效波的叠加。
所以在野外我们要结合具体地质条件和勘探目的来确定合理的激发叠加次数。
我们用控制变量法做了叠加2次和叠加4次的效果,图8 4次叠加激发地震波图。
分析得,四次叠加激发的直达波不如2次叠加的直达波明显。
同时4次叠加反射波的同相轴也显得较凌乱。
这充分说明并不是叠加次数越多,叠加效果越好。
以小树林的地质环境来看,叠加两次效果最为理想。
3、排列长度排列的长度L,取决于工作方法,目的层的深度及震源能量的大小。
其一般计算公式为:L=(N-1)*X显然,道间距大,排列长度大,工作效率高。
但是不宜太大,因为相位追踪对比困难,远处能量衰减大。
我们第一次激发时有48在接收,第二次激发时只有24道在接收。
图9 24道接收地震波形图。
分析图可知48接收时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噪音,干扰有效波。
24道接收时干扰相对较少,可以较为清楚的看到直达波和反射波。
此外,能量传递到48道时能量较弱,而24道能量始终保持较强的状态。
4、道间距相邻两道检波器的间距,用△X表示。
在野外实际工作中,根据调查目的不同,△X不一样。
一般道间距小,则测量精度高,道间距大工作效率高,所以道间距的选择一般是综合地质条件和勘探目的来确定。
开始我们用48道接收,道间距1米,之后保持其它参数不变,在电脑上关闭了所有偶数道,使排列变成道间距为2米的排列。
图10 2米道间距地震记录图。
分析图可知,道间距的变大使记录的信息不那么丰富。
道间距1米时可见许多噪音干扰,但道间距2米时,干扰变少,同时有效波的相位信息也变少,一些特别小的相位在道间距2米时不可见,与此同时直达波变得更加明显。
5、偏移距炮点离最近一个检波器的距离,用X1表示。
在实际工作中,偏移距的选择要根据实际勘探方法和压制干扰波类型。
偏移距一般为道间距的整数倍,本次实习中我们采用了反射波法,干扰波主要为面波,在实际的地震记录中,反射波和折射波成为初至波,增大偏移距可以突出反射波和折射波,压制干扰波,不让面波成为初至波。
我们在试验时分别用偏移距为0、-2、-4米三个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