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律诗、绝句与乐府诗歌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合集下载

古诗、绝句、律诗区别

古诗、绝句、律诗区别

1.起源时间不同:(1)上古诗歌以古体诗中的四言诗为主,古体诗中的五言最早产生于汉代。

而古体七言的产生可能早于古体五言。

但在唐代以前不如古体五言多见。

到了唐代,古体七言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古体七言为长句。

(2)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3)绝句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

2.诗歌字数上的不同:(1)古诗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2)律诗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3)绝句由四句组成,常见的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3.格律要求不同(1)古体诗的韵脚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上、去、入声。

古体诗的押韵,有的是两句一押韵;有的是一句一押韵;还有的是三、四句一押韵。

古体诗在汉、魏和六朝诗的平仄完全是自由的。

唐以后,由于受近体诗的影响,往往也用律句,这称为入律古风。

古体诗有了一般古体诗和入律古风的区别。

古体诗的对仗,不同于近体诗,不受格律的限制。

(2)律诗格律要求非常严格。

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其他两联用不用对仗。

(3)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

如果第一句押韵,也押平声韵。

扩展材料古诗体裁的分类(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诗词写作律诗与绝句的区别与联系

诗词写作律诗与绝句的区别与联系

诗词写作律诗与绝句的区别与联系一、律诗的分类:每首诗为8句,称为律诗,又以每句字的多少分为七言律诗、五言律诗;每首诗如果在8句以上,则是排律,亦分为七言排律、五言排律。

二、绝句的分类:每首诗为4句,称为绝句,同样以每句字的多少分为七言绝句、五言绝句。

三、律诗与绝句的区别:绝句每首诗4句,上下句式可对仗,也可不对仗;律诗每首诗8句,中间的四句(既颔联、颈联)要求对仗。

四、律诗与绝句的联系:第一,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通称近体诗或格律诗,都讲求诗韵、平仄、对仗,平仄格律及韵脚有定式,且韵脚一般只押平声韵。

第二,绝句其实就是律诗的断章。

换言之,一首律诗,取其首联与颔联(一二三四句)、或取颔联与颈联(三四五六句)、或取颈联与尾联(五六七八句)、或取首联与尾联(一二七八句),均可成为一首绝句。

但是,不是每首律诗都可随意断章,就能成为数首绝句的,这要看这一首律诗的写作构成,在它分割以后,形成绝句,在起承转合四大要素上是否单独成立。

五、排律的格式及特点:前面讲了,一首诗,如果句式在8句以上者,称为律诗。

那么,做为排律,在符合律诗“诗韵、平仄、对仗”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则至少10句,而且,排律诗,除去第一、第二句,及最后两句外,其它的句式,每句要求上下句对仗。

如果不符合“诗韵、平仄、对仗”三大要素,就不是排律,而要纳入古风诗论。

根据每句中字的多少,排律诗亦分为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下面列举一首月沐的排律诗近作,直观地品读以加深理解:田野晚春(排律?新韵)平川望断秀云天,万里春光渭水边。

雨后初晴斜影外,东风转向乱红前。

花摇瑞气牵诗意,叶荡轻风网趣闲。

油菜金枝嵌细露,麦田绿浪泛青烟。

禽鸣犬吠惊丝柳,蝶舞蜂飞恋澈泉。

莺语穿杨鸣绿树,笛声透栅醒桃园。

风吹碧树开云路,日照浮桥渡木船。

一抹朝霞勾粉黛,稀疏飞絮憩茅檐。

新泥有意劳春燕,老马用心犁沃田。

本是花间陶醉客,食香饮露不思还。

--月沐作于二0一0年四月二十三日这首诗,是一首比较成功的排律诗,符合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一、诗韵:首句及每双数句最后一字押韵平声且韵脚在同一个韵部;二、平仄:符合平起式首句押韵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律;三、对仗:除去第一、第二句“平川望断秀云天,万里春光渭水边。

绝句律诗古诗的概念与区别

绝句律诗古诗的概念与区别

绝句律诗古诗的概念与区别
绝句、律诗和古诗是三种不同的诗歌体裁,它们的概念和区别如下:
1. 绝句: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

律绝要求押韵,并遵守平仄规律,古绝则不要求平仄格律。

绝句一般有四句,超过四句的则称为排律或长律。

2. 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分为律诗和排律两种。

律诗共八句,分为三韵、四韵、五韵、六韵和八韵,其中五韵和六韵的律诗被称为“长律”。

律诗要求押韵,且每句都有固定的平仄格律规定。

律诗共包含八句,每句共有五个字的律诗称作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共有七个字的律诗称作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共四联,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第四句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律诗共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为排律或长律。

3. 古诗:古诗是指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创作时期主要在唐朝之前。

古诗一般有四句或八句,每句字数不固定,且不要求押韵和遵守平仄规律。

古诗是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

古诗的体裁有五言、七言、杂言等,一般不讲对仗。

古诗的句式一般以五字句和七字句为主。

综上,绝句和律诗都是近体诗的一种,且都属于古诗的范畴。

在写作技巧上,绝句和律诗要求严格,注重声韵和谐,而古诗则更加注重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绝句、律诗和古诗都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表现力。

古诗的分类

古诗的分类

古诗的分类按形式: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和近体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例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

乐府产生於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

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

由於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

词大概产生於盛唐。

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

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按内容:怀古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战争边塞诗、羁旅诗(或叫行旅诗)、送别诗、悼亡诗、闺怨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1、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2、咏物诗:托物言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3、山水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4、战争诗:保家卫国的豪情,舍身杀敌的壮烈,战士凯旋的豪迈,对战争的厌恶,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诗词,律诗,绝句,有何区别?

诗词,律诗,绝句,有何区别?

诗词,律诗,绝句,有何区别?1.诗词一般指的古诗词,古诗词的范围比较广,由最早的诗集《诗经》开始,到后来的唐宋元明清,古诗词的写作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与变化。

古诗词的范围很广,包括古体诗,近体诗等。

比如汉魏时期形成的五言古诗,它既没有一定格律,用韵也相当自由,还有后来的汉乐府诗体,唐诗,宋词,这些诗体,都属诗词。

那麽何为古体诗,何为近体诗呢,古体诗是指隋唐时期,人们将周、秦、汉、魏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束缚的诗体称为“古体诗”。

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流行于齐梁以后的一种诗体,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

2.至于律诗,是由诗词逐渐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形成的一种诗体。

它的产生年代在唐朝,是在唐朝流行起来得一种诗体。

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其对格律要求比较严格而区别于其他诗体。

也因此而得名。

律诗一般一共是八句。

通常要求全首统压一韵,限平生韵。

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平仄相对。

常见的律诗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一般五言律诗要求每一句必须是五个字,且要讲求押韵,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其中,两句为一联,所以律诗一共八句,可分为四联,这四联分别是:“首,颔,颈,尾”。

并且,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也就是对偶,押韵,而首联与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另外律诗也有六律,即每句诗是六个字。

这种律诗被成为小律或三韵律。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通常的律诗规定为八句,但也有超过八句的,被成为长律或排律。

排律除首联与尾联可以不对偶外,中间上下联必须对偶。

七言律诗例句:《锦瑟》作者: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任何事物都没有固定的,比如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也存在变例。

有些律诗并没有完全按照格式来写,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

拗体律诗赏析:《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诗中的乐府体与七言绝句的对比分析

唐诗中的乐府体与七言绝句的对比分析

唐诗中的乐府体与七言绝句的对比分析1. 介绍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唐代的诗歌中,乐府体和七言绝句是两种重要形式。

2. 乐府体2.1 定义和特点乐府体是一种以音律为主导并伴有舞蹈演唱的诗歌形式,源于汉朝宫廷音乐。

它以五言句子为基础,每首乐府诗包含五连句或七韵四平调的二拍风格。

乐府体注重音韵和感情表达,常用于讴歌英雄事迹、祭祀、婚姻等场景。

2.2 典型例子《长恨歌》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乐府曲子,由白居易创作。

它通过描写杨贵妃事迹来悲怆地表达人们对逝去春光和美好时光的追忆。

3. 七言绝句3.1 定义和特点七言绝句是一种以七个字为行数的绝句诗歌形式。

它通常包含四个平韵、押韵工整、意境深远。

七言绝句的写作风格多种多样,可以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情感或者传递哲理思考。

3.2 典型例子杜牧是唐代七言绝句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思考。

例如《秋夕》一诗中,“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将对中秋的愉悦寄托在登高赏月之中,并有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4. 对比分析4.1 音韵与节奏乐府体在音韵和节奏上更加注重声调和律动,因为它最初是作为音乐形式演唱的。

而七言绝句则更倾向于抒发情感和传达思想,所以在音韵和节奏上相对自由。

4.2 主题和内容乐府体主要涉及到英雄事迹、祭祀等内容,关注社会大事和人物故事。

而七言绝句则更倾向于思考人生哲理和表达内心情感。

4.3 表达方式乐府体通过舞蹈演唱的形式来表达,以音律和动作来增强诗歌感染力。

七言绝句则通过文字的组合,使用押韵和意象来打动读者。

5. 结论乐府体和七言绝句是唐代诗歌发展中两种重要的形式。

乐府体注重音韵、节奏和神韵,用于描绘英雄事迹等社会场景;而七言绝句则更加关注情感表达、思想深度,并以文字的力量震撼读者。

这两种形式各自有其独特之处,同时也给中国古代文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古诗、绝句、乐府、律诗有何区别联系?

古诗、绝句、乐府、律诗有何区别联系?

古诗、绝句、乐府、律诗有何区别联系?《唐诗三百首》的目录排序是: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句(孙洙所著,清·同治辛未年春刊,书名《唐诗注疏三百首》)。

总的来说就是古体诗、乐府诗、格律诗。

近体诗是有固定的格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格律,在字句平仄要求上都有严谨的规则限制(即相对、相粘、相替、相错),在韵上要求一韵到底的平韵;古体诗的格式较为宽松,对于格律的要求近乎无(有人说有拈二之类的,但是其实并不绝对符合),用韵的话可以换韵;乐府诗的话本身是指乐府所收集的歌辞(例如,杂歌谣辞)以及乐府所使用的歌辞(例如,郊庙歌辞),乐府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入乐。

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先从时间看:古体诗是何时存在的,按照后人的定义,差不多就是第一首诗就是古体诗了。

然后秦设乐府,汉兴乐府,制定乐谱,收集歌谣,这样才出现了最初的乐府诗。

最后就是乐府诗的逐渐发展,乐府古题新作,拟古题,乐府新题等等不断出现,不入乐的乐府诗也越来越多。

在没有了音乐的辅助之时,很多人对于诗的吟哦开始产生了注意,所以就出现了今体诗,又过了一段时间,今体诗才演变成了近体诗。

当然了,近体诗能不能入乐呢?也是可以的。

哪怕唐代,有不少近体诗依然还是入乐的。

我就不举例了。

人懒。

所以他们的联系就是,古体诗最先出现;乐府诗在古体诗的基础上整理了乐谱,制订了章程用处,因为是乐府所产,所以叫乐府诗;近体诗是在乐府诗的发现基础上演化而出。

具体怎么演变的我也懒得讲,大致就是清乐的产生,以及五言诗代替四言诗成为主流为开始,然后就是对于声律的探索了。

乐府诗可以是古体诗,古体诗也不一定是乐府诗(最出名的可以说是《诗经》了吧,《诗经》是古体诗,也可以用来吟唱,但不是乐府,因为它不是乐府整理的)。

近体诗不是古体诗,但可以是乐府诗(随便举个例子吧,乐府诗里有一个曲种叫相和曲,里面有一个曲目叫《江南曲》,里面就有近体诗,比如说宋之问的作品――妾住越城南,离居不自堪。

什么是律诗,什么是绝句,什么是乐府,三者有何区别?

什么是律诗,什么是绝句,什么是乐府,三者有何区别?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律诗有五言、七言常见,也有很少的六言。
律绝句要求平仄、押韵、粘连,八句和八句以上的律诗还要求中间所有联对仗。
律诗只有四种最基本的句式,然后在此基础上有几种变化。
八句以上的: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格律诗又分三种:
1、四句的律体,绝句如《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பைடு நூலகம்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八句的律诗,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八句以上的排律,如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绝句和律诗都是由律句组成。律句有四种固定的平仄搭配格式: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仄)、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七言是在五言句首前增加两个平仄相同,且和五言句首字平仄相反的音调。六言少见,但和五言律句平仄类似。
一般情况下,奇数句要用仄收式律句;偶数句要用平收式律句,且要押韵。但往往一首诗的第一句常常为了押韵,而用平收式律句。
注:有的乐府诗也是格律诗,如唐代诗人沈佺期《独不见》是一首七律:
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 二者有什么区别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 二者有什么区别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二者有什么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是:律诗是每首有八句的格律诗,绝句是每首有四句的格律诗。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
1律诗和绝句的概念
1、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例: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

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例: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2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1、起源不同。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因其格律严密而得名;绝句起源于汉朝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2、句数字数不同。

绝句一般四句,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而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诗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

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则称排律或长律。

3、押韵不同。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
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只需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古代诗歌的体裁

古代诗歌的体裁

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但古代诗歌的体裁却不外乎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分享的古代诗歌的体裁,希望大家喜欢!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 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有哪些不同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有哪些不同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有哪些不同律诗和绝句是中国古代的两种诗体形式,它们都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人在欣赏或创作古诗时,往往会对律诗和绝句之间存在的不同感到困惑。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并且探讨它们之间存在的几个主要差异。

一、音律规则的不同律诗在写作上有一定的音律规则,要求每一句诗的字数、韵脚、押韵以及对仗都要符合特定的规范。

典型的如“排律”和“律诗”都有特定的音律要求。

而绝句则没有明确的音律规则,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作需求随意发挥,并不受约束。

二、字数限制的不同律诗在每一首诗的长度上需要严格控制,要求每一首诗的字数要符合特定的格律。

比如,五言绝句的每首诗需要正好有20个字,而律诗则根据其格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而绝句并没有强制性的字数限制,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和创作灵感来灵活调整。

三、题材和内容的差异律诗在写作时常常借助隐喻、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注重抒发作者的个人感受和思想情感。

相比之下,绝句通常更加简洁明了,重视意境和画面感,往往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达出更深远的含义。

四、表达方式的差异律诗追求声音的和谐和节奏感,注重句与句之间的对仗、平仄和音调的呼应,以期达到韵律和美感的最佳结合。

而绝句则更关注形象的鲜明和情感的表达,往往通过简短的句子将令人回味无穷的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综上所述,律诗和绝句在音律规则、字数限制、题材内容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律诗注重格律和音韵的处理,受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而绝句则更加自由灵活,注重意境和情感的抒发。

无论是欣赏还是创作诗歌,了解并区分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诗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的诗歌艺术。

律诗与绝句的区别

律诗与绝句的区别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例诗: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

平明寻⽩⽻,没在⽯棱中。

七绝类型⼀平起、⾸句不押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例诗:南游感兴窦巩伤⼼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类型⼆平起、⾸句押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例诗: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汉时关,万⾥长征⼈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类型三仄起、⾸句不押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例诗:九⽉九⽇忆⼭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处,遍插茱萸少⼀⼈。

类型四仄起、⾸句押韵⊙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例诗:从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孤城遥望⽟门关。

黄沙百战穿⾦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五律类型⼀⊙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送友⼈李⽩青⼭横北郭,⽩⽔绕孤城。

此地⼀为别,孤蓬万⾥征。

浮云游⼦意,落⽇故⼈情。

挥⼿⾃兹去,萧萧班马鸣。

类型⼆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晚晴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间重晚晴。

并添⾼阁回,微注⼩窗明。

越鸟巢⼲后,归飞体更轻。

类型三⊙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春望杜甫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烽⽕连三⽉,家书抵万⾦。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类型四⊙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

古代汉语中的诗歌形式有哪些?

古代汉语中的诗歌形式有哪些?

古代汉语中的诗歌形式有哪些?
古代汉语中的诗歌形式丰富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主要的诗歌
形式。

1. 绝句:绝句是由四句构成的诗歌形式,每句五个或七个字。

绝句常常用于反映思想感情,表达作者的意境。

2. 律诗:律诗是按照一定的音律和格式要求的诗歌形式,包括
五律(五言律诗)和七律(七言律诗)。

律诗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常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3. 乐府诗:乐府诗是流行于古代社会的一种民歌形式,广泛流
传于民间。

乐府诗多以七言或五言组成,表达人民的愿望和情感。

4. 箴言:箴言是一种极为简洁明了的诗歌形式,用寥寥几字来
表达深远的哲理和智慧。

箴言通常有一定的押韵和节律,以引人深思。

5. 词:词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抒情诗歌形式,通常由四行构成,每行五个或七个字。

词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心情,以及对自然和
社会的描绘。

古代汉语中的诗歌形式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艺术魅力,展现了古代汉语诗歌的丰富
多样性。

古代诗歌形式解读律诗与绝句的对比

古代诗歌形式解读律诗与绝句的对比

古代诗歌形式解读律诗与绝句的对比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不仅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也在形式上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风貌。

在古代诗歌中,律诗和绝句是两种常见的形式,它们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对律诗和绝句这两种形式进行解读,并对其进行比较。

一、律诗的特点与魅力律诗,顾名思义,是按照一定的音律要求创作的诗歌形式。

它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音律严谨:律诗要求按照一定的音律编写,每个字音的长度都受到限制。

五言律诗要求每句五个字,七言律诗要求每句七个字,通过这种限制使得诗句的韵律更加优美动听。

2. 韵脚变化:在律诗中,韵脚的变化十分丰富多样。

五言律诗按韵脚的变化可以分为仄起平收和平起仄收两类,使得诗句的韵味更加浓郁。

七言律诗的韵脚变化更加复杂,有幽默、婉转、豪放等不同的韵味。

3. 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律诗既可以表达哀怨之情,也可以表达豪放之意。

它的语言表达更为简练,通过有限的字数展现出丰富的意境,给读者以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律诗以其独特的音律和精练的语言,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

从唐代的杜甫、李白,到宋代的苏轼、辛弃疾,无不以律诗为荣,创作出了众多经典之作。

二、绝句的特点与魅力绝句,又称四行诗,是一种以四句为一组,每句五个或七个字的诗歌形式。

它相对于律诗来说,在形式上更加自由,没有严格的音律限制。

以下是绝句的特点:1. 精巧简洁:绝句的篇幅短小,只有四行,因此需要在有限的字数内表现出完整的意境。

诗人们运用巧妙的语言技巧,使得绝句的表达简练而又不失深远。

2. 音韵和谐:虽然绝句没有律诗那样严谨的音律要求,但是诗人在写作过程中依然会追求音韵的和谐。

通过运用押韵、叠韵等手法,使得绝句的语言更加韵味十足。

3. 强调意象表达:绝句更加注重意象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简练而凝炼的语言,将诗人的思想感情凝聚在四行之中,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余地。

律诗和绝句怎么区分

律诗和绝句怎么区分

律诗和绝句怎么区分?基础概念是?律诗和绝句的关系:1、共同点:律诗和绝句都是格律诗。

所谓格律,就是在声韵上有固定的模式和一定的规范。

(1)讲平仄,在声韵声调上有音乐的节奏和美感。

比如哪个地方要用平声字(可粗略视为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一、二声调,用A表示。

但是古汉语与现在略与不同),哪些地方该用仄声(可粗略视为现代汉语拼音第三、四声调,用B表示。

但是古汉语与今也略有不同,还有古语中有入声,用C表示。

今普通话则无)。

举个例子来说。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声调上看:BB/AAA/BB,CA/BBB/AA。

AA/AB/AA/B,AB/AA/BB/A。

可以两字或三字划出一个音块来,而且音块相互交替。

注:除了一二声用A表示,三四声用B表示,注有C的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今则无。

如果换成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蜀相》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BB/AAA/BA,BA/BBC/AA。

AA/CB/BA/B,CC/AA/AB/A。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AB/AAA/BB,BA/BBC/AA。

CA/BC/AA/B,AB/AA/BB/A。

注:除了一二声用A表示,三四声用B表示,注有C的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今则无。

这里讲得有点深了,不必在意,目的只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格律。

以上讲的只是一个模式的格律,格律按以上这种两字或三字的音块彼此交替,有的地方可以通融,有的地方必须遵循,不能随意变动,否则就不合规范。

2、两者的区别:先认识一下绝句和律诗的基本结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首有四行(四句)。

逗句也算一句,与今之语法不同。

律诗: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古诗乐府绝句的区别与联系

古诗乐府绝句的区别与联系

古诗乐府绝句的区别与联系以下是为你生成的内容:
**诗句一:形式有别像衣裳**
古诗形式多样真丰富,乐府民歌韵味长,绝句短小精悍好记牢。

就好比不同的衣裳,各有各的特色呀!比如《静夜思》那就是古诗,语言朴素自然;《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故事性特别强;而像“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样的就是绝句啦,简洁明快!你说它们是不是各有千秋呢?
**诗句二:情感共通似血脉**
古诗乐府绝句呀,它们的情感可是共通的哟,就如同我们身体里流淌的血脉一样!古诗能抒发深沉感慨,乐府能唱出百姓心声,绝句也能传递细腻情感。

像“长太息以掩涕兮”表达的悲愤,乐府《十五从军征》里的凄凉,还有“儿童急走追黄蝶”的童趣,不都让我们感同身受吗?这难道不是很神奇吗?
**诗句三:传承发展如接力**
它们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发展,就像一场接力赛呀!古诗是源头,乐府接过棒继续奔跑,绝句又在后面精彩冲刺。

从古老的《诗经》,到后来的乐府诗,再到唐宋的绝句高峰,这一代代的传承,不正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吗?你想想看,如果没有这种传承,我们的文化该多无趣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古诗乐府绝句,它们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共同
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和欣赏!。

诗词基础古诗、律诗、绝句与乐府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诗词基础古诗、律诗、绝句与乐府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诗词基础古诗、律诗、绝句与乐府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古诗、律诗、绝句与乐府诗歌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首先这几个概念不是独立的,他们有时是相互交叉的。

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

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

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后面还有详细说明)。

律诗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总而言之,区别在于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

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

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它是指唐代形成并定格的格律诗体,由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求四声、八病等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发展而来,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始定型,为唐以后人常用的诗体,因与古体诗相对而言,故称。

古诗品赏知识,绝句、律诗、乐府有什么不同?

古诗品赏知识,绝句、律诗、乐府有什么不同?

古诗品赏知识,绝句、律诗、乐府有什么不同?“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

清代王夫之曾经指出:“五言绝句自五言古诗来,七言绝句自歌行来,此体本在律诗之前,律诗从此出,遂令充畅尔。

”绝句起源于两汉,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成形于魏晋南北朝。

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遂成绝句。

绝句每首四句,按照每句的字数,通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绝。

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句数固定。

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

(2)押韵严格。

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

(3)讲究平仄。

典范诗作: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朝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思【作者】王维【朝代】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静夜思【作者】李白【朝代】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七言绝句,由于可以不拘对偶,故构写自由;由于篇幅短小,故语句精炼含蓄,多言外之音;由于讲究声律,故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宜于低吟高诵。

典范诗作: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朝代】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朝代】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朝代】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古体诗,又叫古风,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庾信的作品,都算是古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

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

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和近体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魏晋和唐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例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

乐府产生於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

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

由於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

词大概产生於盛唐。

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

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乐府诗与古诗比较论

乐府诗与古诗比较论

乐府诗与古诗比较论乐府诗与古诗是中国古代两种重要的诗歌形式,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和联系。

要全面比较乐府诗与古诗,首先需要了解它们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乐府诗是隋唐时期流行于乐府的一种歌谣诗歌形式。

乐府是古代宫廷乐队的名称,乐府诗起初是作为喜庆、庆贺或祭祀活动的一种形式而创作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广泛流传的民间诗歌。

乐府诗的特点是歌词简短,语言通俗易懂,多以简单明快的曲调演唱。

乐府诗以描写人民的生活、表达人们的情感为主题,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化,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娱乐性。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诗经》,发展至唐代达到了高峰。

古诗以“风雅颂赋”为主要体裁,其中“风”是古代民间诗歌,描写人民生活和社会风情;“雅”是宴会礼仪诗歌,主要用于祝福和祭祀;“颂”是颂扬君主功德和歌颂群臣的诗歌;“赋”是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思想的长篇诗文。

古诗的特点是押韵工整,格律严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古诗通常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思索,以及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乐府诗与古诗在主题和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关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都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但乐府诗更加接近人民群众,以描写真实生活为主,更加注重表达情感和娱乐性,而古诗更加注重思辨和意境的表达,更加抽象和精神化。

乐府诗注重歌唱和曲调的配搭,依赖乐器演奏和民间艺人的演唱,因此更具有丰富的音乐性和表演性。

而古诗则更加注重诗句的结构和用词的精准,更注重语言的雕琢和修饰,因此更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

在形式上,乐府诗与古诗也有一些差异。

乐府诗可以是单首歌谣,也可以是若干首歌谣组成的合集,每首歌谣都可以独立演唱,也可以相互衔接。

乐府诗没有固定的韵律和格律要求,通常以五言、七言和六言歌词为主。

而古诗则有严格的咏物、咏景、咏鸟、咏花等不同的诗体和格律要求,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等。

古诗注重平仄和韵脚的配搭,要求每句诗的字数和音节数都严格符合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律诗、绝句与乐府诗歌有什么区别
和联系
古诗、律诗、绝句与乐府诗歌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首先这几个概念不是独立的,他们有时是相互交叉的。

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
中国诗体。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

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

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后面还有详细说明)。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律诗要求诗句字
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总而言之,区别在于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

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

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近体诗
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

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

单句叫出句,双
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

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

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

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

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

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

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

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

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

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汉乐府
在中国中古时期的汉魏两晋南北时代,中央政府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

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

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

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他的思想性主要有:
1、反映的是老百姓被君主、官吏所奴役和迫害的痛苦;
2、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流离失所的痛苦;
3、批判了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

更多古诗词内容请关注“”
他的艺术性主要有;
1、叙事性成分占很大比重,并通过叙事塑造人物形象,从乐府开始,中国叙事诗开始了新纪元;
2、比兴的大量运用,是以前诗歌所没有的;
3、形式多样,有四言句,有五言句,有杂言句,语言活泼生动。

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传统,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它与近体诗的区别是:句式比较灵活自由,比兴的大量运用,形式多样,语言活泼生动。

而绝句,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平仄、押韵,讲究语言的凝练,意境的营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