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检测项目润滑油检测标准
润滑油检测项目及国内国际标准
润滑油检测项目及国内国际标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润滑油检测项目及标准检测项目Test Parameters 国内标准国外标准运动粘度Viscosity GB/T 265 ASTM D445GB/T 11137粘度指数Viscosity index GB/T 1995 ASTM D2270 开口闪点Flash point by open cup GB/T 3536 ASTM D92 闭口闪点Flash point by closed cup GB/T 261 ASTM D93 闭口闪点Flash Point by CCCFP ASTM D6450 酸值Acid number GB/T 264总酸值TAN GB/T 7304 ASTM D664GB/T 4945 ASTM D974 水溶性酸或碱Water-soluble Acids and Alkalis GB/T 259总碱值TBN SH/T 0251 ASTM D2896 发射光谱分析Elemental? analysis ASTM D6595 PQ指数PQ index RC1002直读铁谱Direct reading ferrography RC1001分析铁谱Analytical ferrography SH/T 0573红外光谱分析FTIR RC1003水分(蒸馏法)Water by distillation GB/T 260 ASTM D95 水分(微量)KF water GB/T 7600 ASTM D6304 机械杂质Mechanical impurities GB/T 511清洁度Cleanliness class GB/T 14039 ISO 4406AS 4059? NAS 1638颗粒计数(显微镜法)Particle count(Microscopic) ISO 4407颗粒计数(自动)Particle count(APC) ISO 11500不溶物Insolubles GB/T 8926 ASTM D893 不溶物(过滤法) Insolubles by filtration ASTM D4055 氧化度Oxidation ASTM E2412 燃油稀释Fuel dilution ASTM E2412 积碳Soot ASTM E2412 乙二醇含量Glycol ASTM E2412 硝化度Nitration ASTM E2412 硫化度Sulfation ASTM E2412 密度Density GB/T 1884 ASTM D1298 密度(U形管法)Density SH/T 0604 ASTM D4052 凝点Solidification point GB/T 510倾点Pour point GB/T 3535 ASTM D97 色度Color GB/T 6540 ASTM D1500 PH值PH value RC1009皂化值Saponification number GB/T 8021 ASTM D94 残碳(微量)Carbon Residue(Micro Method) GB/T 17144 ASTM D4530 硫酸盐灰分Sulfated ash GB/T 2433 ASTM D874 空气释放值Air release properties SH/T 0308 ASTM D3427 击穿电压Dielectric strength GB/T 507 ASTM D877 折光指数Refractive index SH/T 0205 ASTM D1218 水分离性Water separability GB/T 7305 ASTM D1401 泡沫特性Foaming characteristics GB/T 12579 ASTM D892 旋转氧弹RBOT SH/T 0193 ASTM D942混溶试验Compatibility testing RC1005边界泵送温度Borderline pumping temperature GB/T 9171 ASTM D3829 潮湿箱防锈试验Rust pretection in the humidity cabinet GB/T 2361 ASTM D1748 液相锈蚀Rust preventing characteristics GB/T 11143 ASTM D665 铜片腐蚀Copper corrosion GB/T 5096 ASTM D130 蒸发损失(诺亚克法)Evaporation loss SH/T 0059 ASTM D5800 低温运动粘度Viscosity GB/T 265 ASTM D445 勃氏粘度Low-temperature viscosity (Brookfield) GB/T 11145 ASTM D2983 高温高剪切粘度HTHS viscosity SH/T 0618 ASTM D4741 低温动力粘度CCS viscosity GB/T 6538 ASTM D5293 磨斑直径(四球法)Diameters of the Scars SH/T 0189 ASTM D4172 最大无卡咬负荷(四球法)PB GB/T 3142GB/T 12583烧结负荷(四球法)PD GB/T 3142 ASTM D2783GB/T 12583碳含量Carbon SH/T 0656 ASTM D5291 氢含量Hydrogen SH/T 0656 ASTM D5291 硫含量Sulfur GB/T 17040 ASTM D4294 氮含量Nitrogen SH/T 0704 ASTM D5762 氯含量Chloride RC1008。
推荐-润滑油检测标准 精品
1 色度Color将试样注入容器中,用一个标准光源从0.5-8.0值排列的玻璃圆片进行比较,以相等色号作为该试样的色号。
如落在两个标准颜色之间,则报告两个颜色中较高的一个。
GB/T 6540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ASTM D15002 运动粘度(顺流法)KinematicViscosity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即为该温度下测定液体的运动粘度。
GB/T 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3 运动粘度(逆流法)KinematicViscosity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逆流粘度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即为该温度下测定液体的运动粘度。
本方法通常用于测定深色石油产品的运动粘度。
GB/T 11137深色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ASTM D4454 粘度指数Viscosityindex粘度指数表示石油产品的运动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征的一个约定值,通过40℃和100℃的运动粘度值计算得出。
GB/T 1995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ASTM D22705 水分(蒸馏法)Water bydistillation一定量的试样与无水溶剂混合,进行蒸馏测定其水分含量并以体积百分数表示。
GB/T 260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ASTM D956 水分(微量)Water-Karl fischer本标准利用双铂电极做指示电极,用按照“死停点”法原理装配的重点显示器指示反应的终点,根据消耗的卡氏试剂的体积,计算试样的水含量。
GB/T 11133液体石油产品水含量测定法(卡尔.费休法)ASTM D63047 开口闪点Flashpoint byopen cup把试样装入试验杯至规定的刻线。
先迅速升高试样的温度,然后缓慢升温。
当接近闪点时,恒速升温。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以一个小的试验火焰横着越过试验杯,使试样表面上的蒸气闪火的最低温度,作为闪点。
润滑油检测标准
润滑油检测标准润滑油作为机械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寿命。
因此,对润滑油的质量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润滑油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物理性能检测、化学成分检测和性能指标检测三个方面。
首先,物理性能检测是润滑油检测的基础,主要包括外观、粘度、凝固点和闪点等指标。
外观检测是通过目测或显微镜观察润滑油的颜色、清澈度和有无杂质等情况,以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粘度是指润滑油的流动性能,通过粘度计测定润滑油在一定温度下的粘度值,以此来评估其润滑性能。
凝固点和闪点则是指润滑油在低温和高温下的性能表现,对于不同工况下的设备,需要根据具体要求来选择润滑油的凝固点和闪点指标。
其次,化学成分检测是评价润滑油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酸值、碱值、水分含量和氧化安定性等指标。
酸值和碱值是评价润滑油中酸性和碱性物质含量的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能和腐蚀性能。
水分含量是指润滑油中水的含量,过高的水分会降低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氧化安定性则是指润滑油在高温高压下的稳定性能,对于高温高负荷工况下的设备,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氧化安定性的润滑油。
最后,性能指标检测是对润滑油整体性能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磨损试验、腐蚀试验和抗乳化性能试验等指标。
磨损试验是通过模拟设备在工作状态下的磨损情况,评价润滑油的抗磨损性能。
腐蚀试验则是评价润滑油的抗腐蚀性能,对于在潮湿、腐蚀性介质中工作的设备,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腐蚀性能的润滑油。
抗乳化性能试验是评价润滑油在潮湿条件下的乳化稳定性能,对于在潮湿环境中工作的设备,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抗乳化性能的润滑油。
总之,润滑油的检测标准涉及到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和性能指标三个方面,只有通过全面准确的检测,才能保证润滑油的质量符合设备的工作要求,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寿命。
因此,各行各业在选择润滑油时,应严格按照润滑油检测标准进行选用,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润滑油检测项目,润滑油检测标准,润滑油检测方法,
润滑油检测项目,润滑油检测标准,润滑油检测方法润滑油检测项目一般检测常规项目:闪点,倾点,粘度指数,运动粘度40℃,运动粘度100℃,氧化安定性(旋转氧弹)、酸值、破乳化、泡沫、四球试验等。
不同的指标对润滑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润滑油检测项目比较多,找一权威的检测单位或有资质的检测机构问问了解一下,最主要的是服务和检测能力是否满足你们的需求。
你可以咨询一下深圳宇冠检测,专门检测润滑油的机构,也比较专业些。
您可以和他们的客服中心联系电话:+86-755-23695858,他们会有专业权威专家帮你检测。
润滑油检测标准主要分析方法对照1,运动粘度:国标GB/T265,国际标准ISO 3104,美国ASTM D445,德国DIN51562,日本JIS K2283,英国IP 71,苏联33-66。
2,动力粘度:GB/T265,ISO 3104,ASTM D2983,DIN 51569,IP 230。
3,粘度指数:GB/T2541及GB/T1195,ISO 2909,ASTM D2270,DIN 51564,JISK2284,IP 226。
4,开口闪点:GB/T267,ISO2592,ASTM D92,DIN 51376,JIS K2274,IP 36,苏联4333-48。
5,闭口闪点:GB/T261,ISO 2719,ASTM D93,DIN 51758,JIS K2265, IP 34,苏联6356-75。
6,凝点:GB/T510,ISO 3016,ASTM D97,DIN 52597,JIS K2269,IP 15,苏联20287-74。
7,倾点:GB/T3535,ISO 3016,ASTM D97,DIN 51597,JIS K2269,IP 15,苏联20287-74。
8,浊点:GB/T6986,ISO 3105,ASTM D97,DIN 51351,JIS K2266,IP 15,苏联5066-91。
食品级润滑油检测报告
食品级润滑油检测报告1. 摘要本报告针对样品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测,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指标等,以确保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检测结果。
2. 检测样品本次检测的样品为食品级润滑油,样品编号为###,生产日期为###,生产商为###。
3. 检测项目与方法3.1 物理性质3.1.1 颜色和透明度使用标准比色卡进行检测,观察样品颜色和透明度。
3.1.2 粘度使用粘度计按照GB/T 265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3.1.3 闪点使用闭口闪点测定仪按照GB/T 261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3.2 化学性质3.2.1 酸值使用酸值测定仪按照GB/T 444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3.2.2 水分使用水分测定仪按照GB/T 5009.3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3.2.3 皂化值使用皂化值测定仪按照GB/T 3146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3.3 微生物指标3.3.1 细菌总数使用平板计数法按照GB/T 4789.2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3.3.2 霉菌总数使用平板计数法按照GB/T 4789.15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3.3.3 沙门氏菌使用平板计数法按照GB/T 4789.4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4. 检测结果4.1 物理性质4.1.1 颜色和透明度样品呈无色透明液体。
4.1.2 粘度样品粘度符合国家标准。
4.1.3 闪点样品闪点符合国家标准。
4.2 化学性质4.2.1 酸值样品酸值符合国家标准。
4.2.2 水分样品水分符合国家标准。
4.2.3 皂化值样品皂化值符合国家标准。
4.3 微生物指标4.3.1 细菌总数样品细菌总数符合国家标准。
4.3.2 霉菌总数样品霉菌总数符合国家标准。
4.3.3 沙门氏菌样品沙门氏菌检测阴性。
5. 结论根据检测结果,样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可放心使用。
6. 建议使用时请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注意密封保存,避免阳光直射。
7. 报告日期本报告于###年##月##日完成。
---以上为食品级润滑油检测报告的模板,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检测结果进行修改。
润滑油检测和更换标准
润滑油检测和更换标准一.设备中使用的润滑油应定期检测是对设备的润滑故障采取早期预防和对已发生的润滑故障采取科学的处置对策,分析润滑故障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对润滑故障进行监测和诊断。
及时换油且应推行定期查,按状态维修或换油的办法,与维修体制一样,变定时为按状态(按质)换油,加强定期的检查和测试是十分必要的。
二.油品检测指标的相关说明1.理化指标检测:比如粘度、水分、酸值、抗乳化、闪点、机杂、腐蚀、抗氧化稳定性等等,与标准对比即可。
[粘度]:粘度增加可能是基于油品的氧化,不溶物含量增高,高粘度油品或水分的渗入。
粘度降低可能是基于低粘度油品,水,冷剂或燃料的渗入;或是油品内高分子聚合物受剪切力而产生变化。
[闪点]:闪点降低显示油品被燃物所稀释,或是油品过高温度而裂化。
[不溶物]:戊烷不溶物显示油品里固体物质的总含量,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
甲苯能溶解大部分的有机物质,故此甲苯不溶物只包含污垢沙粒,磨损金属微粒及未燃烧碳屑。
戊烷与甲苯不溶物的差额代表胶质及氧化物的含量。
通常戊烷不溶物超越某一限额时才量度甲苯不溶物。
[颜色]:在极短时期内油品颜色变深显示油品被污染或开始被氧化。
[水分]:油品中有水显示系统穿漏或空气中的水分凝结。
水分会引起腐蚀和氧化,亦会使油品乳化。
故此应以离心法,隔滤法或真空处理清除。
[酸性及碱性]:酸碱度(pH)—pH增高代表渗入了碱性油品。
pH降低代表油品开始变酸。
[总酸值(TAN)]:油品的总酸值是量度因氧化而产生酸性物质的指标。
[总碱值(TBN)]:总碱值增高,可能是被另一种含碱量高的油品污染所造成。
总碱值降低,可能是因为高碱度添加剂的损耗,用于中和酸性的燃烧及氧化产物,或被渗入的水分冲走。
金属元素分析用于验明污染情况,证实添加剂的含量及显示机件的磨损状2磨屑检测:光谱仪,分析油中金属磨粒的化学元素含量,对比使用时间和油中金属含量的增加速度,分析设备摩擦副中的磨损情况。
特定是不需要对油样进行预处理,重复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分析速度快,读数准确。
润滑油质检报告
润滑油质检报告1. 引言润滑油是工业生产和机械设备运行中的重要物质,它能够减少摩擦、降低磨损和保护机械设备。
为了确保润滑油的质量符合要求,对润滑油进行质检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本报告将对通过质检的润滑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2. 质检目的质检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润滑油的质量是否满足规定的技术指标和要求。
通过对润滑油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润滑油产品,并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3. 质检方法在进行润滑油质检时,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和标准进行分析。
3.1 粘度测定粘度是衡量润滑油流动性能的重要指标。
我们使用了ASTM D445标准,通过在一定温度下测量润滑油的流动性来确定其粘度值。
3.2 含水量测定润滑油中的水分对其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采用了ASTMD6304标准,使用库仑滴定法来测定润滑油中的含水量。
3.3 酸值测定润滑油中的酸成分会加速油品老化和腐蚀机械设备。
我们使用了ASTM D664标准,通过滴定法来测定润滑油的酸值,以评估其酸性。
3.4 温度性能测试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稳定性对其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我们使用了ASTM D6595标准,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测试润滑油的动力粘度来评估其温度性能。
3.5 其他测试除了上述的主要质检方法外,我们还进行了其他一些常见的润滑油质检测试,例如闪点测定、机械杂质检测等。
4. 质检结果与评价根据上述质检方法,我们对润滑油的样品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评估。
以下是我们的质检结果和评价。
4.1 粘度经过粘度测定,润滑油的粘度值在标准要求范围内,表明其流动性良好,适用于不同的机械设备应用。
4.2 含水量经过含水量测定,润滑油的水分含量低于标准限制值,说明其含水量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对机械设备产生不利影响。
4.3 酸值经过酸值测定,润滑油的酸值较低,符合标准要求,表明其抗氧化性和腐蚀性较好,能够保护机械设备免受酸性物质的侵蚀。
4.4 温度性能经过温度性能测试,润滑油的动力粘度在不同温度下变化较小,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适用于各种工况温度下的使用。
电力行业润滑油检测标准
电力行业润滑油检测标准
1. 物理性质测试
1.1 粘度测试
粘度是衡量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对于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使用粘度计,测量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值,评估润滑油的流动性。
1.2 密度测试
密度是衡量润滑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使用密度计,可以直接测量出润滑油的密度。
1.3 闪点测试
闪点是衡量润滑油在高温下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通过使用闪点测试仪,可以测量出润滑油的闪点。
1.4 水份测试
水份是衡量润滑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使用水份计,可以测量出润滑油中的水份含量。
2. 化学性质测试
2.1 酸价测试
酸价是衡量润滑油中酸性物质含量的重要指标,通过使用酸价计,可以测量出润滑油的酸价。
2.2 氧化安定性测试
氧化安定性是衡量润滑油在高温下抗氧化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使用氧化安定性测试仪,可以测量出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
2.3 硫含量测试
硫含量是衡量润滑油中硫化物含量的重要指标,通过使用硫含量计,可以测量出润滑油中的硫含量。
3. 测试结果的判断和分析
根据上述测试结果,对润滑油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估。
具体判断标准如下:
* 粘度、密度、闪点、水份等物理性质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酸价、氧化安定性、硫含量等化学性质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润滑油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适用范围和使用寿命。
对于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润滑油,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更换、清洗等。
同时,应定期对润滑油进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工业润滑油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工业润滑油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工业润滑油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它在机械设备的运转过程中,起到润滑、降低摩擦、减少磨损等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工业润滑油的质量,保证其正常使用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首先,工业润滑油的质量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外观、颜色、透明度、密度、闪点、凝固点等。
外观应为无杂质、无悬浮物的液体;颜色一般为透明或淡黄色;透明度应好,不应有混浊、沉淀和水分;密度应稳定,与标准值接近;闪点是指液体和气体混合物在给定条件下,液体表面上蒸发形成的可燃性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气体接触时,能够引燃并向后传播的最低温度。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包括酸值、碱值、氧化安定性、含水量等。
酸值是指氧化酸质的总量,氧化安定性是指润滑油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发生分解和沉淀,含水量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3. 粘度:粘度是指润滑油的阻力,它直接影响润滑膜的形成和润滑效果。
不同的设备和工作环境要求不同的粘度等级。
4. 抗乳化性:抗乳化性表示润滑油在接触水分时,不会与水形成乳状物质,能够保持其润滑效果。
5. 抗氧化性:抗氧化性表示润滑油在高温、高氧环境下不会发生氧化反应,保持其较长的使用寿命。
其次,工业润滑油的检验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检验:通过观察润滑油的外观(颜色、透明度)来判断是否有混浊、沉淀和杂质等。
2. 密度测定:使用密度计来测量润滑油的密度,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判断润滑油的稳定性。
3. 闪点测定:使用闭口杯闪点仪,将润滑油制样,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闪点测试,判断润滑油的安全性。
4. 酸值测定:使用碱滴定法测定润滑油中的酸度,通过计算酸值来判断润滑油中酸质的含量。
5. 粘度测定:使用粘度计来测定润滑油的粘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粘度等级。
6. 氧化安定性测定:使用氧化安定性试验仪,将润滑油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氧化稳定性测试,判断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润滑油密度检测标准
润滑油密度检测标准润滑油密度检测标准,这可像一把神秘的钥匙,能打开润滑油质量评估的大门呢!对于检测润滑油密度的仪器,那可得精挑细选。
就像厨师选刀具一样,不能随便拿一个就用。
密度计得是高质量的吧?要是密度计不准,测出来的结果不就像瞎猜的一样吗?那可不行。
有些密度计是专门为润滑油这种液体设计的,它们就像为润滑油量身定制的衣服,能准确地测量出润滑油的密度。
而且在使用密度计之前,得校准啊!这就像给枪校准准星一样,校准不好,打出去的子弹能命中目标吗?校准密度计可不能马虎,得按照严格的程序来,不然测出来的数据偏差大了,整个检测就白做啦。
检测的环境也有讲究。
温度对润滑油密度影响可不小呢!这就像温度对人的情绪有影响一样。
不同温度下,润滑油的密度会变化。
所以检测的时候,得把温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不能这边温度高得像在烤箱里,那边温度低得像在冰窖里,那测出来的密度能准吗?肯定不能啊!得有专门的恒温环境,让润滑油在一个稳定的温度下接受检测,这样测出来的数据才有参考价值。
要是温度控制不好,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测船的速度,数据乱得很,根本不靠谱。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也很关键。
采集润滑油样品的时候,得保证样品有代表性。
不能只从表面取一点,或者从底部随便舀一勺,这就像只看一个人的头发或者脚来判断他的健康状况一样,太片面啦!得从不同的位置采集,然后混合均匀,这样的样品才是完整的。
采集完了还得处理呢!不能有杂质混在里面,杂质就像沙子混在米饭里,会影响检测结果。
得把样品过滤干净,让它像清澈的泉水一样纯净,这样测出来的密度才是润滑油真实的密度。
检测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
有的方法像走一条熟悉的路,简单直接。
比如用密度瓶法,把润滑油装进密度瓶里,然后称重、测量体积,通过计算就能得出密度。
这种方法就像小学生做算术题一样,步骤清晰。
但操作的时候得细心,不能把密度瓶弄破了,也不能有液体残留或者气泡在里面,这些小问题就像小怪兽一样,会破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润滑油判定标准范围
润滑油检测主要有12个指标:1、机械杂质: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乙醇、汽油和苯等溶剂的或胶状悬浮物。
这些杂质大部分是铁屑和沙石等,还有就是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
润滑油的检测指标有哪些-有驾2、闪点:闪点是指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
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上为可燃品,45℃以下为易燃品,因此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
在粘度相同的情况下,闪点越高越好。
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就可以安全使用。
润滑油的检测指标有哪些-有驾3、粘度: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流动性和油性的一项指标。
在不加任何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流动性越差,油膜强度越高。
润滑油的检测指标有哪些-有驾4、水分:水分是指润滑油中所含水量的百分数,通常指的是重量百分数。
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就会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就会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进而锈蚀设备,使油品容易产生沉渣。
所以,润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
润滑油的检测指标有哪些-有驾5、碱值和中和值:碱值是表示润滑油中碱性物质含量的指标,碱值分强碱值和弱碱值两种。
我们通常所说的碱值实际上是指总碱值(TBN)。
酸值是表示润滑油中所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酸值分强酸值和弱酸值两种。
我们通常所说的酸值,实际上是指总酸值(TAN)。
中和值实际上包括了总碱值和总酸值,一般所说的中和值,实际上仅是指总酸值。
6、润滑油的灰分:润滑油的灰分,是润滑油在规定的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留物(不燃物)。
润滑油的灰分主要是由润滑油完全燃烧后生成的金属盐类和金属氧化物所组成。
含有添加剂的润滑油的灰分较高。
润滑油中灰分的存在,使润滑油在使用中积碳增加,润滑油的灰分过高时,将造成机械零件的磨损。
7、残炭值:润滑油中的沥青质,胶质及多环芳烃的叠合物是形成残炭的主要物质。
常用润滑油检测国标-ASTM对照
43
红外光谱分析
FTIR
ASTM E2412
以红外线照射试样时,如果分子中的某一键的振动频率和红外线的频率相同,这个键就吸收红外线而增加能量,通过连续改变红外线的频率,通过样品吸收池的红外线的部分能量被吸收,而使有些区域的光吸收较多,有些区域吸收的较少,就产生了红外光谱。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是根据物质组成的吸收峰强度的大小来进行的。
ASTM D130
GB/T 5096
把一块已磨光好的铜片浸没在一定量的试样中,并按产品标准要求加热到指定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待试验周期结束时,取出铜片,经洗涤后与腐蚀标准色板进行比较,确定腐蚀级别。
10
色度
Color
ASTM D1500
GB/T 6540
将试样注入容器中,用一个标准光源从0.5-8.0值排列的玻璃圆片进行比较,以相等色号作为该试样的色号。如落在两个标准颜色之间,则报告两个颜色中较高的一个。
31
烧结负荷
(四球法)
PD
ASTM D2783 GB/T 3142
在四球机中的四个钢球按等边四面体排列着。上球在1400/分-1500转/分下旋转。下面三个球用油盒固定在一起,通过杠杆或液压系统由下而上对钢球施加负荷。在试验过程中四个钢球的接触点都浸没在润滑剂中。每次试验时间为10秒,试验后测量油盒中任何一个钢球的磨痕直径,按规定的程序反复试验,直到求出代表润滑剂承载能力的评定指标。
ASTM D5293 GB/T 6538
一个电子马达驱动一个与定子紧密配合的转子,在转子和定子的空隙里充满试样,通过调节流过定子的冷却剂流量来维持试验温度,并在靠近定子内壁处测定这一温度,校正转子的转速使之作为粘度的函数,由校正的结果和转子的转速来确定试样的粘度。
润滑油的检测项目及对应标准
科标检测中心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265-1988(2004) 滴点 润滑脂滴点测定法 GB/T4929-1985(2004) 钢网分油 润滑脂钢网分油量测定法 SH/T 0324-1992(2004) 延长工作锥入度与工作锥入度差值 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 GB/T269-1991(2004) 工作锥入度 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 GB/T269-1991(2004) 灰分 润滑脂灰分测定法 SH/T0327-1992(2004) 延长工作锥入度 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 GB/T269-1991(2004) 储存安定性 合成切削液 GB/T6144-2010 透明度 合成切削液 GB/T6144-2010 防锈性试验 合成切削液 GB/T6144-2010 对机床油漆的 适应性 合成切削液 GB/T6144-2010 冰点
闪点的测定 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GB/T261-2008
倾点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GB/T3535-2006 水分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260-1997(2004) 硫酸盐灰分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 GB/T2433-2001(2004)
机械杂质
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GB/T511-2010 起泡性 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GB/T12579-2004
腐蚀试验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5096-1985(2004) 密度
科标检测中心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1884-2000(2004) 凝点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GB/T510-1983(2004) 酸值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T264-1983(2004) 水溶性酸及碱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GB/T259-1988(2004) 抗乳化性 石油和合成液水分离性测定法 GB/T7305-2003 色度 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 GB/T6540-1986(2004) 燃点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3536-2008 残碳 残碳测定器 GB/T268-1987(2004) 平衡回流沸点 刹车液平衡回流沸点测定法 SH/T0430-1992 pH 值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GB/T73O4-2000(2004) 馏程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6536-1997(2004) 粘度温度系数
润滑油检测项目润滑油检测标准
润滑油检测项目润滑油检测标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润滑油检测项目润滑油检测标准东标能源检测中心润滑油检测项目有:外观、色度、密度、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凝点、倾点、酸碱值、中和值、水分、机械杂质、灰分、硫酸灰分、残炭、泡沫性、凝胶指数、过滤性、承受能力、清洁度、液相锈蚀、抗擦伤试验、初馏点、油膜质量、蒸发量、防腐蚀性、硬化实验等等。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2.26-6东标检测中心是一家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提供润滑油检测分析服务,出具国家认可第三方检测报告。
可以检测的润滑油产品包括:机油、润滑剂、齿轮油、液压油、白油、润滑脂等。
外观(色度)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密度密度是润滑油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密度随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样粘度或同样相对分子质量的情况下,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润滑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
粘度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
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粘度指数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闪点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
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
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
润滑油油品检测标准
润滑油油品检测标准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这润滑油油品检测标准。
你说这润滑油啊,就好比是机器的“血液”。
要是这“血液”质量不行,那机器还不得闹脾气啊!就像咱人要是血液不健康,那能舒服吗?那怎么知道这润滑油油品好不好呢?这就得看检测标准啦!首先呢,黏度得达标吧。
这黏度就像是人的性格,得适中,不能太“犟”也不能太“软”。
要是黏度过高,就好像人走路迈不开腿,机器运转起来也费劲;黏度过低呢,又好比人没了力气,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然后再看看这润滑油的抗氧化性。
你想想啊,要是油容易氧化变质,那不就跟放久了的食物一样,吃了会坏肚子嘛。
机器用了这样的油,能不出问题吗?抗氧化性好的润滑油,才能让机器长时间稳定运行呢。
还有这清净分散性,就像是个勤劳的清洁工,能把机器里的脏东西都给清理掉。
要是没有这个本事,那些杂质积少成多,机器不就容易生病啦?再说说这抗磨损性能。
机器的零部件在工作的时候可是会相互摩擦的呀,就像我们走路多了脚会疼一样。
好的润滑油就能减少这种磨损,让机器更耐用。
咱平时买东西都讲究个物美价廉,这润滑油也不例外啊。
检测标准里可不能少了性价比这一项。
不能花了大价钱,却买了个不咋地的油吧?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些检测标准,它们可是关乎着机器的健康和寿命呢。
要是随便乱用油品,那机器说不定哪天就“罢工”了,到时候可就得不偿失啦。
所以啊,咱在选择润滑油的时候,一定要瞪大了眼睛,按照这些标准好好挑一挑。
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广告给忽悠了,要选就选真正适合的、质量过硬的。
就好像找对象一样,得找个能过日子的,能实实在在对自己好的,而不是光有外表好看却没啥用的。
总之呢,润滑油油品检测标准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可是关系到咱生产生活的大事。
大家可得重视起来,别等到机器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呀!让我们一起为机器的健康保驾护航吧!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润滑油的检测项目及对应标准
运动粘度 100℃
润滑油的检测项目及标准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265-1988(2004) 粘度指数 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 GB/T1995-1998(2004)
闪点(开口)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3536-2008 闪点(闭口)
科标检测中心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265-1988(2004) 滴点 润滑脂滴点测定法 GB/T4929-1985(2004) 钢网分油 润滑脂钢网分油量测定法 SH/T 0324-1992(2004) 延长工作锥入度与工作锥入度差值 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 GB/T269-1991(2004) 工作锥入度 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 GB/T269-1991(2004) 灰分 润滑脂灰分测定法 SH/T0327-1992(2004) 延长工作锥入度 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 GB/T269-1991(2004) 储存安定性 合成切削液 GB/T6144-2010 透明度 合成切削液 GB/T6144-2010 防锈性试验 合成切削液 GB/T6144-2010 对机床油漆的 适应性 合成切削液 GB/T6144-2010 冰点
腐蚀试验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5096-1985(2004) 密度
科标检测中心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1884-2000(2004) 凝点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GB/T510-1983(2004) 酸值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T264-1983(2004) 水溶性酸及碱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GB/T259-1988(2004) 抗乳化性 石油和合成液水分离性测定法 GB/T7305-2003 色度 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 GB/T6540-1986(2004) 燃点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3536-2008 残碳 残碳测定器 GB/T268-1987(2004) 平衡回流沸点 刹车液平衡回流沸点测定法 SH/T0430-1992 pH 值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GB/T73O4-2000(2004) 馏程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6536-1997(2004) 粘度温度系数
润滑油检测仪指标
润滑油检测仪指标
1、温度指标:
(1)润滑油温度:润滑油温度是润滑油在润滑系统中达到平衡的最低温度。
由于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而应该尽量保持润滑油的温度在温度范围最低点处,这样可以降低润滑油的耗损和降低摩擦系数,减少能量的损失。
(2)空气温度:工作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影响润滑油的温度,室外的低温下会使润滑油变得更稠,空气温度最好不能低于润滑油的冷熔点,以免影响润滑油的性能。
2、压力指标:
(1)润滑油压力:润滑油压力指润滑油根据润滑系统的结构特性而随润滑系统的运行而获得的压力,该压力一般而言,低于几千帕,一般来说,润滑油的压力应该满足润滑系统的设定需求,以保证其安全的运行。
(2)油路压力:油路压力指润滑油在润滑系统中通过其中一段润滑管道的压力,一般该压力范围在几十帕到几百帕之间,该压力也需要满足润滑系统的设定需求,以保证其安全的运行。
3、流量指标:
(1)润滑油流量:润滑油流量指润滑油在润滑系统中因润滑需求而流动的量。
润滑油检测标准
1 色度Color将试样注入容器中,用一个标准光源从0.5-8.0值排列的玻璃圆片进行比较,以相等色号作为该试样的色号。
如落在两个标准颜色之间,则报告两个颜色中较高的一个。
GB/T 6540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ASTM D15002 运动粘度(顺流法)KinematicViscosity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即为该温度下测定液体的运动粘度。
GB/T 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3 运动粘度(逆流法)KinematicViscosity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逆流粘度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即为该温度下测定液体的运动粘度。
本方法通常用于测定深色石油产品的运动粘度。
GB/T 11137深色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ASTM D4454 粘度指数Viscosityindex粘度指数表示石油产品的运动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征的一个约定值,通过40℃和100℃的运动粘度值计算得出。
GB/T 1995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ASTM D22705 水分(蒸馏法)Water bydistillation一定量的试样与无水溶剂混合,进行蒸馏测定其水分含量并以体积百分数表示。
GB/T 260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ASTM D956 水分(微量)Water-Karl fischer本标准利用双铂电极做指示电极,用按照“死停点”法原理装配的重点显示器指示反应的终点,根据消耗的卡氏试剂的体积,计算试样的水含量。
GB/T 11133液体石油产品水含量测定法(卡尔.费休法)ASTM D63047 开口闪点Flashpoint byopen cup把试样装入试验杯至规定的刻线。
先迅速升高试样的温度,然后缓慢升温。
当接近闪点时,恒速升温。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以一个小的试验火焰横着越过试验杯,使试样表面上的蒸气闪火的最低温度,作为闪点。
润滑油voc检测标准
润滑油voc检测标准
润滑油的VOC检测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采样方法、分析方法
和限值标准。
其次,润滑油VOC的分析方法应当准确可靠。
常见的润滑油VOC分析
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定样品中各组分的
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沸点等特性,来准确分析润滑油中的VOC成分。
此外,分析方法的检测限值也应当根据环境和健康标准进行确定,以确保
检测的准确性。
最后,润滑油VOC的限值标准应当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法规和标准
进行制定。
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法规和标准对于VOC排放都有一定的限制。
制定润滑油VOC检测标准时,应当参考这些法规和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更严格的标准。
总之,润滑油VOC检测标准应当包括采样方法、分析方法和限值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应当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制定和严
格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有效控制润滑油VOC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油检测项目润滑油检测标准
东标能源检测中心润滑油检测项目有:外观、色度、密度、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凝点、倾点、酸碱值、中和值、水分、机械杂质、灰分、硫酸灰分、残炭、泡沫性、凝胶指数、过滤性、承受能力、清洁度、液相锈蚀、抗擦伤试验、初馏点、油膜质量、蒸发量、防腐蚀性、硬化实验等等。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标检测中心是一家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提供润滑油检测分析服务,出具国家认可第三方检测报告。
可以检测的润滑油产品包括:机油、润滑剂、齿轮油、液压油、白油、润滑脂等。
外观(色度)
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密度
密度是润滑油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密度随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样粘度或同样相对分子质量的情况下,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润滑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
粘度
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
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闪点
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
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
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
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
在粘度相同的情况下,闪点越高越好。
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
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凝点和倾点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
油品的凝固和纯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
油品并没有明确的凝固温度,所谓"凝固"只是作为整体来看失去了流动性,并不是所有的组分都变成了固体。
润滑油的凝点是表示润滑油低温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
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有重要意义。
凝点高的润滑油不能在低温下使用。
相反,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则没有必要使用凝点低的润滑油。
因为润滑油的凝点越低,其生产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一般说来,润滑油的凝点应比使用环境的最低温度低5~7℃。
但是特别还要提及的是,在选用低温的润滑油时,应结合油品的凝点、低温粘度及粘温特性全面考虑。
因为低凝点的油品,其低温粘度和粘温特性亦有可能不符合要求。
凝点和倾点都是油品低温流动性的指标,两者无原则的差别,只是测定方法稍有不同。
同一油品的凝点和倾点并不完全相等,一般倾点都高于凝点2~3℃,但也有例外。
酸碱值和中和值
酸值是表示润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单位是mgKOH/g。
酸值分强酸值和弱酸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酸值(简称TAN)。
我们通常所说的"酸值",实际上是指"总酸值(TAN)。
碱值是表示润滑油中碱性物质含量的指标,单位是mgKOH/g。
碱值亦分强碱值和弱碱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碱值(简称TBN)。
我们通常所说的"碱值"实际上是指"总碱值(TBN)"。
中和值实际上包括了总酸值和总碱值。
但是,除了另有注明,一般所说的"中和值",实际上仅是指"总酸值",其单位也是mgKOH/g。
水分
水分是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通常是重量百分数。
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锈蚀设备,使油品容易产生沉渣。
总之,润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
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
这些杂质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以及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
通常,润滑油基础油的机械杂质都控制在%以下(机杂在%以下被认为是无)。
灰分和硫酸灰分
灰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灼烧后剩下的不燃烧物质。
灰分的组成一般认为是一些金属元素及其盐类。
灰分对不同的油品具有不同的概念,对基础油或不加添加剂的油品来说,灰分可用于判断油品的精制深度。
对于加有金属盐类添加剂的油品(新油),灰分就成为定量控制添加剂加入量的手段。
国外采用硫酸灰分代替灰分。
其方法是:在油样燃烧后灼烧灰化之前加入少量浓硫酸,使添加剂的金属元素转化为硫酸盐。
残炭
油品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受热蒸发和燃烧后形成的焦黑色残留物称为残炭。
残炭是润滑油基础油的重要质量指标,是为判断润滑油的性质和精制深度而规定的项目。
润滑油基础油中,残炭的多少,不仅与其化学组成有关,而且也与油品的精制深度有关,润滑油中形成残炭的主要物质是: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及多环芳烃。
这些物质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强热分解、缩合而形成残炭。
油品的精制深度越深,其残炭值越小。
一般讲,空白基础油的残炭值越小越好。
现在(2013年10月止),许多油品都含有金属、硫、磷、氮元素的添加剂,它们的残炭值很高,因此含添加剂油的残炭已失去残炭测定的本来意义。
机械杂质、水分、灰分和残炭都是反映油品纯洁性的质量指标,反映了润滑基础油精制的程度。
润滑油的生产过程
主要以来自原油蒸馏装置的润滑油馏分和渣油馏分为原料。
在这些馏分中,即含有理想组分,也含有各种杂质和非理想组分。
通过溶剂脱沥青、溶剂脱蜡、溶剂精制、加氢精制或或酸碱精制、白土精制(见石油产品精制)等工艺,除去或降低形成游离碳的物质、低粘度指数的物质、氧化安定性差的物质、石蜡以及影响成品油颜色的化学物质等非理想组分,得到合格的润滑油基础油,经过调合并加入适当添加剂后即成为润滑油产品。
部分润滑油检测标准:运动粘度:国标GB/T265 动力粘度:GB/T265,ISO 3104粘度指数:GB/T2541及GB/T1195,ISO 2909 开口闪点:GB/T267,ISO2592 闭口闪点:GB/T261,ISO 2719 凝点:GB/T510,ISO 3016 倾点:GB/T3535,ISO 3016 浊点:GB/T6986,ISO 3105 酸值(颜色指示剂法):GB/T4945,ISO 6618 酸值(电位滴定法):GB/T 7304,ASTM D664 碱值:GB/T7304,ISO 3771 残炭:GB/T268,ISO 6615 灰
分:GB/T508,ISO 6245 硫酸盐灰分:GB/T2433,ISO 3987 皂化值:GB/T8021,ISO 6293 关键词:润滑油检测油品检测第三方检测机构权威报告专业检测青岛东标能源检测中心青岛东标检测中心润滑油外观检测色度密度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凝点倾点酸碱值中和值水分机械杂质灰分硫酸灰分残炭泡沫性凝胶指数过滤性承受能力清洁度液相锈蚀
抗擦伤试验初馏点油膜质量蒸发量防腐蚀性检测硬化实验费用价格机构中心单位
项目标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