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连贯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言表达连贯优秀教案

初中语言表达连贯优秀教案

初中语言表达连贯优秀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连贯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连贯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连贯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连贯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3. 实际操作练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表达连贯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语言表达连贯的理解和看法。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语言表达连贯的定义和意义。

2. 举例说明连贯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3. 引导学生理解连贯表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不连贯的语言表达,要求学生进行修改和补充。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心得和感悟。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进一步讲解连贯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2. 举例说明连贯表达在写作和口语交际中的应用。

三、实践(2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进行连贯表达的写作练习。

2. 学生互相交流,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写作练习,对连贯表达的能力进行评价。

2. 在课堂交流中观察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 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交际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连贯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语言表达连贯》教案

《语言表达连贯》教案

一、导入 古人在评价文章时要求“文气畅达”、“语势贯通”就是强调语言的连贯。

1. 分享句序调整的故事:读书人调换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诗句顺序 启示:句序不同,效果不同 2. 例子分析: ①我走进会场,正中悬挂着大红横幅,两侧缀着金黄的流苏,四壁张贴着标语,____。

②我走进会场,大红横幅挂在正中,金黄的流苏缀在两侧, 标语张贴在四壁,____。

A. 会场布置得相当大方B. 布置会场的工作做得细致周到启示:说话重点不同,衔接不同教学过程 《语言表达连贯》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相关知识。

2. 探析解答表达连贯题的规律及其方法。

教学重难点1. 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

2. 灵活准确地解答表达连贯题。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语言的表达连贯,要做到句序合理,衔接紧密。

二、中考基本题型1.排序:将一组句子排序【表达连贯】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角度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A. ①②③⑥④⑤B. ①③⑥④⑤②C. ③①④②⑤⑥D. ③⑥⑤①④②三、方法指导(一)找准中心句或总领句1.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共同的话题。

如《昆明的雨》中写菌子的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牛肝菌、青头菌等,虽然写的内容不少,但都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

(二)注意合理的顺序1.事物之间有一定的顺序,包括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即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和思维规律,句子间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事理关系),安排整理语句应该注意合理的顺序,以使语言表述连贯、思路清晰。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连贯的含义,认识其在日常沟通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基本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连贯的定义与意义2. 语言表达连贯的基本技巧3. 实例分析与练习4. 小组讨论与分享5. 总结与反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基本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沟通和文学创作中。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语言表达连贯的重要性及技巧。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3. 练习法:课后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 反馈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不足之处,鼓励优点,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语言表达连贯的含义及其在日常沟通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技巧:讲解语言表达连贯的四大基本技巧(逻辑顺序、关联词、过渡句、修辞手法)。

3. 实例分析:分析经典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基本技巧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自认为有效的语言表达连贯技巧。

5. 分享与交流: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际操作。

7.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给予鼓励和建议。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表达连贯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结合文学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家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连贯技巧,提升文学作品的魅力。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连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清晰、连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连贯的定义和意义。

2.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和技巧。

3. 连贯语言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故事或例子,引发学生对语言表达连贯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语言表达连贯的定义、方法和技巧。

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连贯方法进行练习。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练习成果,互相学习和改进。

5.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连贯语言的表达技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语言表达连贯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语言表达连贯的概念和方法。

2. 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3. 故事或例子:收集一些有趣的故事或例子,用于引入和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设计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2. 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3. 注重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和运用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

4. 给予学生充分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其他领域的连贯表达案例,如演讲、辩论等,让学生了解连贯表达在不同场景的应用。

2. 组织一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篇连贯表达的短文或报告,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或辩论,要求语言表达连贯。

2. 故事接龙:学生分组轮流编写故事,要求每个部分的语言表达连贯,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教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教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的概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做到表达清晰、连贯、得体。

3. 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中考语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概念及重要性。

2. 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基本技巧。

3. 典型例题分析及解题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做到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2.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概念及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技巧:介绍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基本技巧,如句子结构、逻辑顺序、关联词等。

3. 分析典型例题:选取中考语文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典型题目,进行分析讲解。

4. 解题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他们对解题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比赛,鼓励他们在比赛中运用所学的连贯得体的表达技巧。

2. 邀请语文老师进行课堂观察和指导,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建议。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xuesheng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xuesheng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学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原则。

2. 培养学生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二、教学内容1. 简明表达: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避免冗长和啰嗦。

2. 连贯表达:使语言表达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使他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观点。

3. 得体表达: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尊重他人,体现礼貌。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原则。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则进行语言表达。

3.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际操作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

4. 课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3. 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得体性。

4.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练习成果,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简明表达原则及案例分析。

2. 第3-4周:连贯表达原则及案例分析。

3. 第5-6周:得体表达原则及案例分析。

4. 第7-8周:角色扮演及课堂练习。

5. 第9-10周:教学评估及总结。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简明表达训练:设计一些简短的场景,让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2. 连贯表达训练:给出一些混乱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对其进行整理,使其变得连贯。

3. 得体表达训练: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要注意礼貌和尊重。

七、教学资源1. 案例库:收集一些典型的语言表达案例,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注意语言连贯,避免语病,使语言表达更加得体。

4.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做到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理解并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原则。

2.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讲解。

2. 准备各种实际情境,用于学生实践练习。

3. 准备评价标准,用于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思考。

2. 讲解:讲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

4. 实践练习:创设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实践练习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能够更加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价,以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语言表达的书籍,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3. 组织学生参加语言表达相关的比赛或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连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连贯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连贯的定义和意义。

2. 连贯语言在文章中的运用。

3. 培养学生连贯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故事或例子引出语言表达连贯的重要性。

2. 讲解概念:讲解语言表达连贯的定义和意义。

3. 分析案例:分析一些文章中的连贯语言表达,让学生感受连贯语言的魅力。

4. 技巧讲解:介绍一些连贯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5. 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连贯表达的练习,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言表达连贯的概念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连贯语言表达。

3. 实践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连贯表达的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语言表达连贯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在表达中运用连贯语言。

3. 学生能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把握。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连贯语言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体会。

2. 角色扮演:设置一个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运用连贯语言进行对话。

3. 写作练习:布置一篇以连贯语言表达为主题的短文写作任务,让学生课后完成。

七、教学资源1. 案例文章:收集一些具有连贯语言表达的范文,用于分析和讲解。

2. 练习材料:准备一些关于连贯语言表达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

3. 视频资源:寻找一些关于连贯语言表达的教学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引入话题,讲解语言表达连贯的概念和意义。

2. 第二课时:分析案例,讲解连贯语言在文章中的运用。

3. 第三课时:介绍连贯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4. 第四课时: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连贯表达的练习。

5. 第五课时: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反馈。

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

语言的连贯(D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连贯(D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连贯(D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基本的连贯性连接词,如“而且”、“但是”、“”等。

2. 学生能够在句子和段落中正确使用连贯性连接词,使语言表达更加清晰、连贯。

3. 学生能够通过连贯性连接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贯性连接词的定义和作用。

2. 常用的连贯性连接词及其用法。

3. 如何在句子和段落中使用连贯性连接词,使语言表达更加连贯。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连贯性连接词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连贯性连接词的定义和作用,举例说明常用的连贯性连接词及其用法。

3. 练习:学生进行句子和段落的练习,运用连贯性连接词,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4. 应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练习,运用连贯性连接词,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连贯性连接词,使语言表达更加清晰、连贯。

2. 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或写作中,运用连贯性连接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进行评价,给出反馈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连贯性连接词的定义和用法。

2. 练习题或写作材料,用于学生的练习和应用。

3. 小组讨论的表格或卡片,用于小组讨论和应用。

六、教学活动:1.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语段,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连贯性连接词,并理解其作用。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使用连贯性连接词的场景,增强对连贯性连接词的理解和应用。

3. 小组竞赛:设立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正确使用连贯性连接词完成句子或段落的构建,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连贯性连接词的用法。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连贯的概念,认识到连贯表达在书面和口头语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关联词语和逻辑顺序,使句子、段落和文章的表达连贯。

3. 提高学生根据特定情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使语言表达既连贯又得体。

二、教学内容1. 理解语言表达连贯的含义及重要性。

2. 掌握常用关联词语和逻辑顺序。

3. 学会根据特定情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4. 练习编写连贯的句子、段落和文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关联词语和逻辑顺序的运用,连贯表达的实践。

2. 难点:在特定情境中,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使语言表达既连贯又得体。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认识语言表达不连贯的问题。

2. 情境教学法:设计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连贯表达。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不连贯的文字,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连贯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语言表达连贯的含义及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认识语言表达不连贯的问题。

4. 知识讲解:介绍常用关联词语和逻辑顺序。

5. 实践环节:设计不同情境,让学生练习连贯表达。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7.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练习环节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的完成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交流效果。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掌握关联词语和逻辑顺序。

2. 选取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试着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

3. 收集一段不符合语言表达连贯原则的文段,分析并修改。

八、课程拓展1. 邀请语文老师或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语言表达连贯的理解。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连贯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连贯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连贯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连贯语言的表达方法。

3. 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故事或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表达连贯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语言表达连贯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表达中。

3. 实践:让学生进行连贯语言的表达练习,提供反馈和指导。

4. 分析: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让学生理解如何使语言表达更加连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言表达连贯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连贯语言的表达练习,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3. 分析法:分析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让学生理解如何使语言表达更加连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语言表达连贯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运用连贯语言进行表达。

3.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使语言表达更加连贯。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知识点、案例和练习的PPT,便于讲解和展示。

2. 文章样本:收集一些具有不同结构和逻辑关系的文章,用于分析练习。

3. 练习题库:准备一些关于语言表达连贯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故事或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表达连贯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语言表达连贯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表达中。

3. 实践:让学生进行连贯语言的表达练习,提供反馈和指导。

4. 分析: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让学生理解如何使语言表达更加连贯。

5. 巩固: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要求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清晰。

2. 分析一篇给定的文章,指出其结构和逻辑关系,并提出改进意见。

九、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在表达中的经验和困惑,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语言的连贯(D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连贯(D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连贯(D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连贯性概念,能够识别并纠正语言表达中的不连贯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连贯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3. 培养学生注重语言的美感和修辞,使他们在日常交流中能够更加得体、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连贯性概念的讲解,连贯语言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连贯语言进行准确、流畅的表达。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并掌握连贯性概念。

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练习连贯语言的表达。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运用连贯语言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讲解和分析连贯性概念。

2. 准备不同情境的素材,用于学生练习连贯语言的表达。

3. 准备小组讨论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连贯性问题。

2. 讲解:讲解连贯性概念,分析连贯语言的表达技巧。

3. 练习:设置不同情境,让学生进行连贯语言的表达练习。

4. 讨论:提出讨论主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

5. 总结: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总结连贯语言的表达要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

2.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运用连贯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贡献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连贯语言的比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表达。

2. 邀请英语演讲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学习更多关于语言连贯性的专业知识。

3. 开展课后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练习并应用连贯语言。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定期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教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教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提高连贯得体的表达能力。

2. 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提高答题效率。

3.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典型例题分析与讲解。

3. 针对性的练习题及解答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基本原则,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方法,结合典型例题进行分析。

3. 练习环节: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解答指导: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练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练习题: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参考资料:相关文章、案例,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案例,让学生理解连贯得体的表达重要性。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语言表达经验,互相学习。

3. 角色扮演:设定不同场景,让学生模拟实际情境,练习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正面评价他们的进步,激发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八、教学实践:1. 案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案例,让学生识别连贯得体的表达。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表达连贯(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连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清晰、连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的把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连贯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和技巧。

3. 文章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表达连贯的重要性。

2. 讲解:解释语言表达连贯的定义,介绍方法和技巧。

3.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运用方法和技巧进行语言表达。

4. 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语言表达连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运用方法和技巧进行语言表达。

3. 学生能识别和运用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语言表达连贯的定义、方法和技巧的讲解。

2. 练习文章:提供一些文章,让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

3. 讨论材料:提供一些话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语言表达不连贯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语言表达连贯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语言表达连贯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七、教学策略1. 示范引导: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2. 任务驱动:布置一些语言表达连贯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方法和技巧。

八、教学实践1. 句子的连贯:教授如何使句子之间的连接更加流畅,让整个段落或文章的表达更加连贯。

2. 段落的一致性:讲解如何保持段落主题的一致性,避免出现偏题或重复。

九、教学拓展1. 语言表达连贯的运用:引导学生将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日常写作、演讲、辩论等活动中,提高表达效果。

2. 优秀文章欣赏:让学生阅读一些语言表达连贯的优秀文章,分析其优点,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语言要连贯》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语言要连贯》教案、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训练,巩固课堂所学。
5.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请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的句子连贯性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练习题包括句子修改、连贯性训练等,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结合课文实例,让学生感受句子连贯性在文本中的体现,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示范修改一段不连贯的句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修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篇短文,分析其中的句子连贯性,并提出修改建议。
2.各小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3.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评价、讨论,共同提高。
4.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句子连贯性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课堂讨论、练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3.教师强调句子连贯性在日常交流、写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注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导入新课:通过趣味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句子连贯性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与分析: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掌握句子连贯性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关联词、合理的语序等。
3.实践与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交流。
4.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发现连贯性问题,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第一章:简明表达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简明表达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明表达的定义和特点简明表达的重要性简明表达的技巧和方法1.3 教学活动:引入简明表达的概念,举例说明。

分组讨论,让学生练习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和改进。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是否简洁明了。

学生提交简短的文章或句子,评估其简明表达的能力。

第二章:连贯表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贯表达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连贯的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连贯表达的定义和特点连贯表达的重要性连贯表达的技巧和方法2.3 教学活动:引入连贯表达的概念,举例说明。

分组讨论,让学生练习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和改进。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是否连贯。

学生提交文章或句子,评估其连贯表达的能力。

第三章:得体表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得体表达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得体表达的定义和特点得体表达的重要性得体表达的技巧和方法3.3 教学活动:引入得体表达的概念,举例说明。

分组讨论,让学生练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和改进。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是否得体。

学生提交文章或句子,评估其得体表达的能力。

第四章:语言表达的实践与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技巧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实际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技巧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方法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情境,练习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和改进。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是否简明、连贯、得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
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在理解语言连贯性的概念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尽管我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部分学生在实际写作时仍然难以将所学技巧运用自如。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练习,如提供一些不连贯的句子,让学生尝试添加过渡词、调整句子顺序,从而加深他们对语言连贯性的理解。
教学内容:
1.理解语言连贯的重要性。
2.学习并运用使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
3.分析并修改自己的作文,使之语言表达更加连贯。
4.阅读并欣赏优秀范文,感受连贯语言的表达效果。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分析、技巧讲解、实际操作、作文修改、范文欣赏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使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
-写作实践:结合所学技巧,独立完成一篇连贯性较强的作文。
举例解释: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强调过渡词在句子间衔接作用,如“此外”、“因此”等,并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使用。
-通过分析课文《背影》中作者运用重复关键词“背影”来强化主题,使学生理解重复关键词对语言连贯性的作用。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逻辑关系词:学生往往难以把握不同逻辑关系词的用法,如因果、转折、并列等,导致句子间逻辑关系混乱。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作文修改实验。学生将尝试修改一篇语言表达不够连贯的作文,通过添加过渡词、调整句子顺序等,使文章表达更加流畅。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修改后的作文。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实际写作中应用语言连贯性技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作文结构安排: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忽略句子、段落间的过渡与衔接,使得文章结构松散,缺乏连贯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第【1】篇〗《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探究做到语言连贯的几种方法,并能合理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读下面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苏轼找张怀民一起散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两人欣赏了美丽的月色。

苏轼睡不着。

预设:不连贯。

应改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睡不着。

苏轼找张怀民一起散步,两人欣赏了美丽的月色。

师:语言不连贯,写出来的句子别人读不懂,就可能给读者的理解带来困难。

如果要让别人读明白你的意思,那就需要同学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做到:语言要连贯2.出示目标:3.谁来说说你对连贯的理解?探究“贯”的古字,从中找到答案贯的最早字形像一根棍状或绳状的东西穿过一件或两件物体,本义:穿过明确:连贯,即前后句子、段落的意思连续贯通。

二、例子引路,探究方法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做到语言连贯都有哪些方法。

1.大家认真读读下面文段,你发现问题了吗?①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

②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

③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

④湖面上漂浮着许多垃圾,有矿泉水瓶、塑料袋、树枝等。

明确:④与中心不一致。

得出:要做到语言连贯,首先应保持前后话题统一(围绕一个内容,一个中心来写,与中心无关的内容不要写)2.这段话围绕“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这个中心来写了,有没有问题了呢?①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

②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

③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

④像慈母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预设:第④句应放在第②句的后面。

由此得出,要做到语言连贯,围绕一个话题的各个句子还应有合理的顺序。

3.继续探索发现:(1)我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这段话,稍作了改动,同学们读读效果怎么样?碧绿的菜哇,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的含义及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提高语言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简明表达: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事物、思想。

2. 连贯表达:使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条理性,使听者容易理解。

3. 得体表达: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尊重和礼貌。

三、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语言表达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方式。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针对特定情境进行讨论,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设定不同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实际的语言交流练习。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实例分析:展示一些语言表达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简明、连贯、得体之处。

3.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特定情境进行讨论,总结出合适的表达方式。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实际操作语言表达的技巧。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实例,分析其是否简明、连贯、得体,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修改。

2. 布置一篇小练笔,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技巧,写一段关于校园生活的文字。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课后作业和练笔,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实际运用情况。

3. 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主持人和演讲选手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2. 组织学生参加语言表达比赛或演讲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优秀的语言表达实例,如优秀的演讲稿、文章等,进行分析和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表达连贯》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基本要求。

2.结合练习探究语言连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3.掌握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试题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一、导入课前热身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迟到的爱是夕阳夕阳是迟到的爱未了的情是夕阳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二、考点解析1、自学《学海导航》第77页“考点精解”,了解语言的连贯的考查方式和考查意义。

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考查方式:1、排列句序2、复位填充考查意义:主要是考查检测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2、自学<学海导航> 第78 页,了解语言连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三、合作探究: 语言连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合作探究一:例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0春季高考题)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___。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例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

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这是1997年的高考试题。

解答本题关键在对叙述角度的认定。

综观所给材料和文句,显然是以“南天门”为中心来写的,所以顺着上文最好就是先说“门外”,然后再说“门两旁”,这样的描述给人一种统一的感觉。

再从下文看,它把对联的内容说了出来,那它前面最好紧接着的就是“对联一副”。

这样看,A项与上下文的衔接似乎都不太好;C项虽与下文衔接得好,但与上文衔接松了一些,因为它不是从“门”说起的,而是跳着的“元代石刻”作话头了。

D项前一句与上文衔接,但后一句上下文衔接就不紧。

因而答案只能是B。

语言连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一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所谓“陈述对象”就是指句子的主语,在一般情况下,前后的主语一致,会使一组句子显得更连贯。

合作探究二例3.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这是2001年全国卷第6题,包括语意连贯,音节和谐两项要求,答案是D。

句(1)意思是说,深秋季节置身山顶“俯瞰”,下面是俯瞰所见景物,“美景尽览”是总收;如果“俯瞰”像句①那样后续,则读起来不顺口,不和谐。

句(2)全句写“远眺”和“近看”之所见。

“远眺”“群山环抱”“层峦叠翠”,依然是“群山”之景,“白云缭绕”是“群山环抱”之中的景物,故应先“林”后“云”。

例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

埋伏处要轻轻一笔,若不经意;__________。

要使读者看不到斧凿痕迹,只觉得_________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虽由人力,却似天成。

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____________。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③清清爽爽,间间单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⑤便是死症⑥便太浅显A.①③⑥B. ①④⑤C.②③⑤D. ②④⑥[点析]B。

从前后连贯的角度看,③④句中,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而④句能。

从音节和谐的角度看,能和“却似天成”句中的“成”押韵的有首句的“营”,句①中的“成”,句④中“整”和句⑤中的“症”。

因此选B。

语言连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二句式一致,韵律流畅的原则选择与上下文相协调的句式,整齐的句式和统一的结构,可以增加语势,加强语言的连贯。

音节和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整齐匀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

合作探究三例5选出与下句衔接恰当的一项()()巍峨挺秀的秦岭消失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膊了。

这幅画面,景色是苍凉,让人倍感压抑,情境是阴沉凄清的,顺序由上而下,所以选A。

语言连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四情调氛围一致的原则选用句式所给语段往往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从而形或一种特定的情调和氛围,或冷落萧条,或闲适畅快,或悲凄伤感……对于景物描写的语段,要分析语境因素: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

景物分远、近、动、静;色彩有亮丽、暗淡之别;气氛有热情、凄凉的区别;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有褒有贬。

所有这些在语段中都应保持和谐一致。

做选用“情调氛围一致”的句式题的方法:( 1 )细读语段,归纳其情调氛围。

( 2 )注意景物及其特征与语段所给景物及其特征的一致性。

合作探究四:例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A、④③②①⑤B、②④③①⑤C、⑤③①④②D、③①④⑤②分析:该语段采用排比、比喻修辞,写出了语文的丰富多样。

抓住分号前的“想象”、“目光”、“寓情于物”、“对白”、“意象”几个词语,联系供选句子中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一一对应,例如“戏剧”的特点就是舞台人物有大量的对白,由此可知①应填入第四处横线上。

依次类推,可确定B项正确。

点拔:间隔式排列的短语,一定要将其与已提供的句子中的关键词联系,找出二者的关联之处。

合作探究五:例7将下列四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 ②④①③B. ①④②③C. ④②③①D. ④③①②答案:C分析:本题显然按照时间顺序,先“听到……广播”,然后再采取行动;同时“像勇猛的战士”是修饰“投入抢收战斗”的,而不是修饰“马上扔下背包”应排在最后。

例8: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④90年代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③⑤①②⑥ 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②①⑤③⑥这是一道高考题,怎样来选择这六句话的排列顺序呢?首先要寻找这六句话的中心是什么。

通观各句可知是“文化领域却有完全不同的景观”,而这个中心是在与社会经济生活有“无限生机”作比较时提出来的,因此④在前,②在后。

这“完全不同的景观”是具体情况如何?需要作出阐说,于是句①与句⑤从两个方面阐述这“景观”。

这样的“景观”是怎样产生的呢?③⑥两句作出了回答。

这样,一个句子之间逻辑关系严密的语段便组合成功了。

从解题的角度看,句①与句⑤这两个“一方面”谁先谁后呢?因为句③的“问题”作开头,自然就是句①在先,句⑤在后,否则与句③的连贯就有问题了。

因此答案应选D。

例9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答案】B本语段的话题是“龙”,这一句应该是解说前一句舞龙的原因,后一句是解说龙的群众基础,所以答案为B语言连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一把握中心,理清思路的原则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总—分—总主要——次要现象——原因原因——结果表象——本质前后照应四、综合运用1、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______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⑥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有志于学习写作的人,要训练敏锐的感知力。

感知敏锐的人,善于洞察前景,___________。

相反感知迟钝的人,则过于拘泥和死板,___________。

写作者要学会感知,善于透视,___________,从细小事物中得出人生哲理。

①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见微知著②见微知著,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只看到过去,看不到未来④只看到现象,只看到过去;看不到本质,看不到未来⑤从偶然的事件中发现深刻的意义,从平淡的事件中洞察其必然规律⑥从平淡的事件中洞察其深刻的意义,从偶然的事件中发现必然规律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大漠长风,驱车万里,历时一个半月。

西域风情,令我如醉如痴。

______________ (2)水击石溅,________引得满溪水花粲然,应声起舞,熠熠山泉披覆着满身音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