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戏曲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红楼梦》与戏曲文化

【学习重点】

1、初步了解《红楼梦》中所涉及的戏曲名目,并理解戏目作为“精巧构件”在

小说中起的特殊作用——为人物命运伏脉。

2、重点掌握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与明代汤显祖《牡丹亭》的时代背景、主题

思想、人物性格特点等。

3、通过对宝钗、黛玉等人点戏、赏戏、论戏的片段阅读,理解不同性格人物的

戏曲欣赏观,培养对戏曲文学(韵律、辞藻、意境等)的美感与鉴赏能力。

4、通过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梨香院十二个女戏子的侧面了解,体会戏

曲伶人在特殊历史时代的生活状态。

【学习导引】

同学们,你们在业余时间听过戏曲吗?对于戏曲的剧种、程式、行当…..有所了解吗? 越剧〈〈红楼梦〉〉中“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唱段有人会唱吗?在接下来的这节内容里,我们将围绕〈〈红楼梦〉〉中的戏曲文化,从点戏、论戏、戏人等几个方面,做一番探讨学习。

古典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悠久深远的文化精髓,早在上古时代就以歌舞(祭祀、狩猎、战争)的形式出现了,直到宋元时期才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雏形。在封建社会,戏曲主要是供上层统治阶级娱乐、消遣的手段,还没有提升到艺术欣赏的价值高度。〈〈红楼梦〉〉所描写的荣、宁二府,上至元妃省亲、贾母做寿,下至姐妹起社、怡红夜聚……都离不开曲文的点缀。那么,我们不妨寻着这些精妙绝伦的艺术“构件”,以一双间离于舞台的“戏”眼,赏一赏红楼中千回戏目,品一品戏文中九曲红楼,领略一番戏曲文化在曹雪芹所处时代的浮光掠影。

【内容概说】

1、关于〈〈红楼梦〉〉中的戏目:

有人形容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就象是一座千门万户的“建章宫”。一部书、一句诗、一件用具、一出戏目……都是这“七宝楼台”中不可分割、至关重要的构建品。

〈〈红楼梦〉〉中出现的戏目,有成组点戏引出的(元妃归省点的四出、贾母清虚观拈戏的三出),也有谈话打趣时零散提及的(黛玉奚落宝玉〈〈妆疯〉〉);有整段的曲牌唱词(宝钗生日点的〈〈山门〉〉、怡红寿宴芳官唱的〈〈赏花时〉〉),也有一笔带过的名目。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说,“曹雪芹熟悉当时流行的戏本,抓住其中的某一中心特点,与他书中的人物事物有相近相通之处,不知不觉地纳入了他的杰构中,让人得到了一种全出意表而又恍然会心的多层次的艺术境界。这种奇趣妙境,别的小说中何处得见?”

作为〈〈红楼梦〉〉中的特殊“构件”,戏目起着暗示贾府兴衰与人物命运的作用。其中,元妃点的四出戏目最为明显,一出戏伏后文中一事,并且在古本〈〈石头记〉〉中,戏目下都留有脂砚斋的批语,这为我们探佚迷失真稿中的内容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2、关于〈〈西厢记〉〉与〈〈牡丹亭〉〉

〈〈红楼梦〉〉中涉及的戏目众多,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当属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与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原著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作者用一回的篇目浓墨渲染,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西厢记》所提出的“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理想,与《牡丹亭》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浪漫主义精神,为曹雪芹谱写“此篇大旨谈情”的红楼一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换言之,崔莺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杜丽娘超越生死的一往情深,都潜移默化地影射在林黛玉乃至众多红楼女儿的性格深处。曹公曾说〈〈红楼梦〉〉非历代“才子佳人”等书可比,可见,他对于封建社会传统的爱情模式早已司空见惯,他笔下的“情”决非世俗意义上的儿女之情,而是更加博大、宽泛的“人情”。但曹雪芹在抨击历代爱情小说“千部共出一套”的同时,却将〈〈西厢记〉〉、〈〈牡丹亭〉〉放置于如此重要的位置,足见其去粗取精的思辨精神。

崔莺莺的爱情是偶然的“一见钟情”,仍然存留着封建思想的痕迹;杜丽娘更是由伤春自怜、梦呓思人而引出的情缘,带有很强的神话色彩;唯有宝、黛的爱情经历了“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李白《长干行》)的岁月“打磨”,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志趣基础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伴侣。从这个角度上说,〈〈红楼梦〉〉在爱情层面所达到的思想高度远远超越了前者,而〈〈西厢记〉〉、〈〈牡丹亭〉〉可谓功不可没。

【经典阅读1】

(一)、原文及注释(出自第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字。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墨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墨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墨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墨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墨夹]所点之

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贾蔷忙张罗扮演起来。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刚演完了,一太监执一金盘糕点之属进来,问:“谁是龄官?”贾蔷便知是赏龄官之物,喜的忙接了,命龄官叩头。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哪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贾蔷扭他不过,只得依他作了。贾妃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

【注释】

〈〈一捧雪〉〉——清代名剧,作者李渔。内容大致是:明代奸相严嵩之子严世藩欲得莫怀古所藏珍奇之宝白玉杯,乃陷害莫怀古一家,致其家破人亡,莫家仆役莫诚愿代主死,莫怀古得以逃生。这是一出奸臣为图私利谋害百姓的故事,其中,〈〈豪宴〉〉是严世藩宴请莫怀古的一幕。

〈〈长生殿〉〉——明传奇,作者洪升。描写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七月七日长

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白居易〈〈长恨歌〉〉)的爱情故事。所谓“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杨贵妃因安史之乱牵连,被迫自缢于马嵬坡,李商隐诗云:“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邯郸梦〉〉——明传奇“临川四梦”之一,作者汤显祖。演的是卢生梦境中经历了一生的繁华富贵、盛衰荣辱后,大彻大悟,由吕洞宾度他,替何仙姑到天上为王母做扫碧桃花的侍者去了。(参照原著第六十三回,芳官唱〈〈赏花时〉〉)

〈〈牡丹亭〉〉——明传奇“临川四梦”之一,作者汤显祖。又名〈〈还魂记〉〉,写南宋初年,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长期禁锢在闺房之中,闷闷不乐,在侍女春香的引领下,到后花园赏春,面对自然美景,伤春自叹,回房后昏昏睡去,在梦中遇见一书生,手持柳枝,与其到花园幽会。醒来后,忧思成疾,伤情而死。三年后,青年书生柳梦梅赴考路经此处,与杜丽娘的鬼魂相遇,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妇。

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形容声音、舞姿美妙动人,如天籁之音、仙子之态。

(二)、本回故事梗概:

这一回描写的是元宵节元妃归省的热闹场面,也是全书中贾府庆贺的第一个元宵佳节,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秦可卿语)可想而知。元妃所点四戏分别伏后文中一事。龄官与贾蔷的情感纠葛在后文中也有所照应。

(三)、思考探究:

1、请根据注释中对四出戏目的大致介绍展开联想,谈一谈它们分别和〈〈红楼梦〉〉中的哪些人物、事件有关联,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所伏四事写出提纲。

2、你觉得曹雪芹用戏目这一“构件”为后文伏脉的写作手法,有何高妙之处?

(四)、拓展延伸

查阅相关回目,把龄官与贾蔷在后文中的情感纠葛梳理出来(情悟梨香院),结合脂砚斋批语,谈一谈你对龄官这个人物思想性格的理解,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把她安排在元妃点戏这么关键的回目中。

【附录】

〈〈红楼梦〉〉戏曲小辞典

1、清代戏曲概况:

清代康熙末年到道光年间,是我国戏曲史上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戏曲形式——明传奇,逐渐被高腔、梆子腔、柳子腔、皮黄腔等地方戏取代。因用昆山腔演唱的传奇语言典雅,旋律婉转,故称为雅部,而将其他地方戏(弋阳腔、棒子腔等)称为花部。花、雅之争的局面由此形成。乾隆皇帝每隔几年都要南巡一次,每次都要经过扬州,当地的盐商们便出巨资征集各地戏班作迎驾之用,平时则作家班供自己享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