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戏曲文化)
中国非遗故事
![中国非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c890f5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9.png)
中国非遗故事
中国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丰富多样的故事,下面列举一些代表性的非遗故事:
1. 京剧- 《白蛇传》:这是一部著名的京剧剧目,讲述了人间与妖界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浪漫和悲剧的元素。
白蛇化身为人形白素贞,与许仙相爱,却受到天地规则的阻碍。
2. 中医- 《神农本草经》:这是一本古代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由伟大的传说人物神农氏编纂。
书中详细记载了大量草药的药性和治疗方法,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3. 传统节日- 春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
春节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狮子、舞龙等,代表着新年的祝福和吉祥。
4. 中国茶艺- 茶道:茶道是中国传统的烹茶和品茶的仪式与艺术,注重茶具、茶叶、泡茶的方式和品味等方面。
茶道追求的是一种平和与宁静的境界,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5. 传统戏曲- 《红楼梦》:这是一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京剧和其他戏曲形式中常被演绎的剧目。
故事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友情和宦海之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沉沦和文化的衰败。
这些非遗故事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们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这些故事在传承和演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中国非遗艺术传统传播给世界各地。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c576ca9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c.png)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有很多,下面将介绍几种典型的作品,用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国画《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一幅长卷,以描绘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为主题。
这幅作品以细腻的线条和精湛的技法,展现了当时城市生活的繁荣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画面中有官员、商贾、百姓、僧侣等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还有繁忙的市场、热闹的庙会、繁花似锦的河边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这幅作品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京剧《红楼梦》京剧《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珍品之一,是根据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该剧以曹雪芹的小说为基础,通过精湛的表演和唱腔,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和精美的戏服,将小说中的悲欢离合、红尘沉浮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演绎,体现了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中国剪纸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剪刀技法和图案构思而闻名于世。
剪纸是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图案,再贴在窗户或墙壁上,起到装饰和吉祥的作用。
剪纸的图案多样,有花鸟、人物、动物等各种形象,每一种图案都有其特定的寓意和象征。
剪纸作品通常运用对称、对比、空白等艺术手法,形成独特的美感。
剪纸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国茶艺中国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精致的器具、优雅的动作和独特的品茶方式而闻名。
在中国茶艺中,品茶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茶艺师通过独特的泡茶技巧和仪式,将茶叶的精华展现出来,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受。
茶艺注重细节和礼仪,使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艺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红楼梦戏曲
![红楼梦戏曲](https://img.taocdn.com/s3/m/56af8b6c71fe910ef02df8b3.png)
• 龄官像林妹妹,那么宝姐姐呢?还说她做生日, 点了那两出之后,吃饭时贾母又让宝钗点,这 回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 就琢磨出来宝钗是迎合老太太的,就提出来了, 宝钗说:“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 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她又举 例子举了一段“寄生草”,这个挺著名的,看 过《红楼梦》的都有印象:“漫揾英雄泪,相 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 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 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这一段一 念,宝玉也听得赞赏不已。
• 说到宝黛,元春省亲演戏这里还有点有意思的, 元春点下四出戏,龄官的表现最好,元春赏下
来,然后让龄官再加演两出。贾蔷让她唱《游 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
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
二出。贾蔷扭他不过,只得依他作了。您看这 俩人像不像宝玉和黛玉,龄官有本事,十二个
小戏子里最出彩,但是也有些个性,说不唱就
• 因为宝姐姐是寿星,所以贾母让宝姐姐点戏。书里说:所以 点了一出《西游记》,这不用多说,肯定是好玩的。王熙凤 跟着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这也是属于弋调高腔的一出闹 剧,也是跟宝姐姐想的一样。不过您别以为这位贾母就是一 特别俗,没品位的老太太。人家当年也是千金小姐,不比这 些小年轻的差多少。也许比不上宝姐姐,但是至少不在三春 以下。
虽然说家里有戏班子,但是贾府也没短了从外面再 找演员唱戏。这就跟家里饭吃腻了,去饭店换换口 味一样。这班小戏子刚刚给元春省亲表演完,后面 宝姐姐过生日,贾府里就又找了一班新出小戏。关 键是这台戏里面昆弋皆有,这个“弋”指的是弋调
高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之一, 高腔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8f916e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a.png)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一、古代经典文学古代经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诗、词、曲、赋、文言小说等。
通过学习古代经典文学,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1. 诗词欣赏学习古代诗词,可以品味其中的美感和哲理。
从《诗经》到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诗人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文人墨客们对生活、情感和社会的思考和表达。
2.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描绘了一个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深刻的人物形象。
通过学习《红楼梦》,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家庭伦理和人物性格的塑造。
3. 文学批评与鉴赏学习文学批评与鉴赏,可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形式、风格、主题等方面,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二、中国古代哲学与思想中国古代哲学与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等。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哲学与思想,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和价值观念。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学习儒家思想可以使人明白仁义道德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无为而治”、“随缘而安”。
学习道家思想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心态,追求内心平静和身心健康。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爱与公平,主张“兼爱”、“非攻”。
学习墨家思想可以培养人们的公平正义意识,以及尊重他人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注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以法治国。
学习法家思想可以使人们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培养守法守纪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传统艺术与技艺中国传统艺术与技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书法、绘画、剪纸、剪影、戏曲等。
通过学习传统艺术与技艺,可以了解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审美观念。
1. 中国书法学习中国书法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通过临摹名家作品和学习书法技巧,可以提高个人的字写水平和艺术造诣。
舞剧红楼梦中体现的中国传统艺术观念
![舞剧红楼梦中体现的中国传统艺术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c8ac2ac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c.png)
舞剧红楼梦中体现的中国传统艺术观念舞剧《红楼梦》是中国著名文学作品《红楼梦》的舞台表现。
它将中国传统艺术观念与现代舞台表演相结合,展现了多种传统艺术元素和观念。
以下是舞剧 红楼梦》中体现的中国传统艺术观念:1.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中国传统艺术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舞剧《红楼梦》通过舞蹈、音乐、服饰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舞者通过舞姿、动作和表情,传达角色内心的情感体验,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学中所强调的意境美。
2.传统舞蹈和戏曲元素:舞剧《 红楼梦》融合了中国传统舞蹈和戏曲元素,例如旋转、手势、舞步等,以展现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舞蹈的形式,还使得舞剧更具中国传统艺术特色。
3.服饰和道具的运用:舞剧中的服饰、道具和布景往往采用中国传统的设计和制作手法,如华丽的古装、传统的头饰等。
这些元素在舞台上营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加强了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4.情节和意象的深刻:中国传统文学注重情节的铺陈和意象的描绘。
舞剧《红楼梦》以《红楼梦》小说为基础,通过舞台表演展现了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同时还呈现了小说中丰富的意象和隐喻。
5.审美追求和道德观念:传统中国艺术强调审美追求和道德观念。
舞剧 红楼梦》不仅追求视觉上的美感,还通过角色的行为和命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舞剧《 红楼梦》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在舞台艺术中的融合和发展,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将《红楼梦》这部经典文学作品以独特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传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舞剧《 红楼梦》是一部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舞台表演技巧的杰作,深刻地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在现代舞台艺术中的独特魅力。
本剧以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为基础,通过舞蹈、音乐、服饰等多种艺术手段,将这部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表达得以生动呈现。
以下是舞剧《 红楼梦》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艺术观念的几个方面。
《红楼梦》的戏曲文化及“花雅之争”
![《红楼梦》的戏曲文化及“花雅之争”](https://img.taocdn.com/s3/m/a2f50ec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0.png)
理论•学术/学术沙龙11《红楼梦》的戏曲文化及“花雅之争”张莉(襄阳市第三中学,湖北襄阳44丨000)摘要:《红楼梦》出现的大量戏曲内容,对于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刻画及故事展开等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这也客观反映了戏曲在康乾盛世火爆的面貌。
因此,我们可以从分析《红楼梦》戏曲文化的“花 雅之争”入手,探究戏曲文化和《红楼梦》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红楼梦》;戏曲文化;花雅之争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2155(2021 )04-001丨-02―、《红楼梦》戏曲的现代意义《红楼梦》戏曲无法用某一类特定的戏剧种类进行定义,也 非一个纯粹的戏剧现象。
它既受戏曲艺术表达形态的影响,同时也有《红楼梦》小说内容的羁绊;既不能单独放在《红楼梦》文化体系中进行探讨,也不能在戏曲文化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红楼梦》戏曲研究便处于边缘化的地带。
正因为它处于特殊而边缘的地位,研究《红楼梦》戏曲似乎更具一种独特的价值。
《红 楼梦》戏曲是戏剧、文学,以及其他艺术相互交融的结果,研究《红 楼梦》戏曲就要从文学、戏剧等艺术方面进行综合探讨。
从文学价值来看,《红楼梦》戏曲也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态,《红楼梦》戏曲词作也相当具有文化深度。
另一方面,《红楼梦》中出现的戏曲及将《红楼梦》改 编为戏曲内容,充分证明了《红楼梦》这一文学作品被广泛接受的事实。
从戏曲价值来看,《红楼梦》戏曲正处于我国戏曲改革的关键阶段,透过《红楼梦》中的戏曲,可以看到我国戏曲由传统的古典形态向现代戏曲形态演变的历程;钻研《红楼梦》中的戏曲变化,可以窥探出我国戏曲发展的曲折命运。
随着社会形态的变革,文化、思想、艺术形式、价值观念也在风起云涌,这些变化对戏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撼动作用,而戏曲这种艺术形态在外部因素的不断冲击下,通过恰如其分的自我更新适应时代的发展,使得这种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代代相传。
从艺术价值来看,《红楼梦》戏曲是广义艺术史的拓展,《红楼梦》作品力求忠于现实生活,希望真实展示当时的社会形态。
《从红楼梦看中国民俗》
![《从红楼梦看中国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d5517da610661ed9ac51f315.png)
从红楼梦看中国姓名:***班级:******学号:********从红楼梦看中国民俗——浅谈《红楼梦》与中国民俗文化【内容提要】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曾被誉为“形象的百科全书”。
负此盛名不仅源于曹公创造了一个红楼的世界,更在于他将传承于民间的民俗事象融入到小说的背景与氛围中,再通过其中的细节一一展现出来。
所以,当我们在研究《红楼梦》的“时代精神”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所属时代的“风俗概况”和“宗教信仰”。
试看《红楼梦大辞典》开列的细目:语词典故、服饰、器用、建筑、园林、饮食、医药、称谓、职官、典制、礼俗、岁时、哲理宗教、诗歌韵文、戏曲、音乐、美术、游艺、红楼人物(命名)、文中人物、地理,等等,共21项。
这些详尽的记载也揭示了《红楼梦》与中国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红楼梦;宗教信仰;民俗文化;【正文】“有创见的书籍传布在黑暗的时代里,犹如一些太阳光照耀在荒凉的沙漠上,为的是化黑暗为光明。
这些书是人类精神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人们凭借它们的原则,向种种新的发现迈进。
书本是将圣贤的心照射到我们心里的忠实的镜子”——吉本在封建社会时期,《红楼梦》是一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弘中华之传统文化于海内外的华夏瑰宝。
人都说,《红楼梦》是一部稳如泰山,五岳之首的不朽名著,集当时文明成果之精华的百科全书。
在我看来,《红楼梦》如同一朵兀自从百花园中绽放出来的光鲜艳丽、艳冠群芳的百花之最,不同于昙花的转瞬即逝,却有如梅花的傲骨红梅,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红楼梦》被列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原因除了其自身所拥有的艺术成就之外,更因为它是一本包罗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各基本层面的巨著。
《红楼梦》是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回顾、总结、浓缩和艺术的表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已经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化石和标本了。
一.《红楼梦》中的宗教文化宗教信仰贯穿于《红楼梦》的始末。
宗教信仰也被称为一种“心理民俗”,它也是人类心理活动和信息的传承。
《红楼梦》中的中国古代戏曲文化
![《红楼梦》中的中国古代戏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622af0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6.png)
《红楼梦》中的中国古代戏曲文化中国古代戏曲文化在《红楼梦》中的体现一、戏曲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戏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中国人来说,戏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戏曲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社会中,戏曲被广泛演出并受到了各级人民的欢迎。
在这种情况下,《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自然离不开对中国古代戏曲文化的借鉴和影响。
二、《红楼梦》中的戏曲元素作为一部以古代京城贵族家庭为背景的小说,《红楼梦》自然少不了戏曲元素的加入。
小说中频繁出现的京剧脸谱、曲调名称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戏曲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小说中的一些描写和对话,更是直接表现了当时戏曲演出的情景。
三、戏曲与《红楼梦》的结合1. 作为一个具有肢体表演特点的艺术形式,戏曲能够传递更为直观和生动的情感。
这一特点直接影响到《红楼梦》中的描写手法。
小说中通过对角色的肢体动作以及言行举止的描写,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变化。
这与戏曲中演员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是息息相关的。
2. 《红楼梦》中出现的一些角色形象正是受到了戏曲中的启发。
例如,贾宝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就深受西皮戏形象“阳儿”和“老生”的影响。
小说中的贾宝玉具有纨绔子弟、情感细腻的特点,这与西皮戏中老生角色的性格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3. 《红楼梦》中的一些段落和章节的结构也受到了戏曲剧本的启发。
书中使用了戏曲中常见的问题和回答、宴会场景、戏曲剧目常用的场景等手法,使得小说更具戏剧性和艺术性。
四、戏曲文化对《红楼梦》的价值1. 戏曲文化为《红楼梦》提供了取材的丰富资源。
小说中描写的宴会、戏曲演出,都离不开对戏曲的借鉴。
这种借鉴不仅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更使得小说中的场景更具戏剧性和艺术感。
2. 戏曲文化赋予《红楼梦》独特的艺术氛围。
通过对戏曲剧目、台词、音调的运用,小说为读者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感受,使得作品有别于其他文学作品。
春节的传统戏曲
![春节的传统戏曲](https://img.taocdn.com/s3/m/eefdd84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7.png)
春节的传统戏曲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人团聚、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
在这个喜庆的时刻,传统戏曲在各个地方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歌唱、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向观众展现着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围绕着春节的传统戏曲,介绍其中的代表作品以及其传承和影响。
一、京剧《红楼梦》京剧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丰富的表演形式而著名。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也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通过精彩的唱腔、华美的服装和精湛的表演,将红楼梦的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逢春节,京剧《红楼梦》常常成为观众的热门选择,吸引了无数戏迷的关注与喜爱。
二、评剧《白蛇传》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以其特有的曲调和表演形式而备受喜爱。
《白蛇传》是评剧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故事取材自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白娘子故事。
这部戏曲讲述了白娘子与许仙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真爱与道义的力量。
《白蛇传》不仅在春节期间演出频繁,也经常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形式,在更广泛的范围传扬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剧种之一,以其细腻的表演和动人的唱腔而著称。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中最为著名的剧目之一,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这部戏以其动人的旋律和唯美的表演,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春节期间观众的最爱。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在国内外传播着中华文化的瑰宝。
四、黄梅戏《西施》黄梅戏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以其婉转柔美的唱腔和精致细腻的表演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西施》是黄梅戏中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中国古代美女西施的传奇故事。
该剧以其绚丽多彩的舞台设景和精湛的表演而闻名,成为了春节期间舞台上的热门演出之一。
黄梅戏《西施》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戏曲中表达爱情的经典作品
![戏曲中表达爱情的经典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7c164f8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c.png)
戏曲中表达爱情的经典作品篇一: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戏曲中表达爱情的经典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中爱情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表达爱情的作品: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小说中的经典之一。
戏曲《红楼梦》将小说和戏曲相结合,通过重新演绎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表达了爱情、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等价值观。
2.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著名传奇小说,其中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被演绎得十分感人。
戏曲《白蛇传》通过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表达了爱情、忠诚和牺牲等价值观。
3. 《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作品,其中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被演绎得十分浪漫和感人。
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还原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表达了爱情、忠诚和勇气等价值观。
4.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著名传奇小说,其中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被演绎得十分感人。
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通过重现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表达了爱情、友情和牺牲等价值观。
这些经典作品通过戏曲的演绎,更加生动地表达了中国文化中爱情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二: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许多经典作品表达了爱情的主题。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戏曲作品及其表达的爱情主题: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戏曲舞台上的经典作品。
该剧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其中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表达了女性对于爱情和婚姻的不幸遭遇。
2.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戏曲剧目之一,讲述了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
该作品通过白蛇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爱情是无私、纯粹的,而任何阻碍和束缚都无法阻挡两人相爱的决心。
3.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首著名的传统戏曲曲目,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悲剧。
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研究
![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dc1f0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8.png)
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研究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内涵。
戏曲表演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态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问题。
本文将围绕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展开研究,探讨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中国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中国戏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戏曲表演艺术,还包括戏曲音乐、戏曲舞蹈、戏曲文学等多个方面。
戏曲表演艺术是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京剧、黄梅戏、评剧、粤剧、越剧等多种剧种,每种剧种都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传统技艺。
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提倡,中国戏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间的关系问题。
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人口老化和人才断层问题。
由于戏曲表演技艺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练习,传承人口大多为老年人,年轻人对戏曲的传承意识较低,导致人才断层问题日益突出。
2. 市场需求不足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戏曲的市场需求逐渐下降,导致戏曲表演艺术生存困难。
3. 传统表演方式受限问题。
传统的戏曲表演方式无法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缺乏创新和活力。
4. 文化环境和政策支持不足问题。
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缺乏政策支持和文化环境的营造,导致传统戏曲文化的流失和衰退。
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保护手段。
红楼梦的文化内涵红楼梦中的文化元素与意义
![红楼梦的文化内涵红楼梦中的文化元素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5f8b7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a.png)
红楼梦的文化内涵红楼梦中的文化元素与意义红楼梦的文化内涵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这部小说中,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展现了深刻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的文化元素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一、家族文化元素红楼梦以贾府和贾家为主要背景,展现了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首先,在红楼梦中,家族观念被极大地强调。
贾府代表了一个大家族的繁荣与衰落,反映了古代家族血脉传承的重要性。
该家族围绕着复杂的亲戚关系和世系纷争展开,凸显了家族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
其次,婚姻观念也贯穿红楼梦的始终。
通过贾府的婚姻安排,作者揭示了古代人们在婚姻中追求权力和利益的心态。
由于种种原因,庶出的人女性在婚姻中往往备受冷落,导致了各种家族矛盾和争执。
这种展示了古代父权社会和封建礼教对女性权益的压制。
二、传统文化元素红楼梦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文学、音乐、绘画和礼制等。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词歌赋的运用。
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诗对歌,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子的清雅风范。
一方面,这种传统的文化素养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文学的执着追求;另一方面,通过情节的演绎,体现了红楼梦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红楼梦中的绘画和音乐也被描绘得栩栩如生。
这些艺术形式的描写不仅为小说增添了生动的色彩,更展现了作者对古代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通过细腻的描绘,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那些绘画和音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三、社会文化元素红楼梦中的社会文化元素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首先,家仆文化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贾府中各式各样的家仆和他们的生活状态成为小说中一道独特的景观线。
家仆们的忠诚、勤奋和努力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劳动伦理观念。
其次,娱乐文化也是红楼梦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贾府内有琴棋书画,有戏曲唱和舞蹈等各种娱乐活动。
这些娱乐方式不仅反映了贵族生活的奢华与优雅,更揭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精神文化元素除了物质文化,红楼梦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元素。
红楼梦的文化影响与传承
![红楼梦的文化影响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6e512d6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6.png)
红楼梦的文化影响与传承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度的艺术价值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对于文学、艺术、戏曲、绘画、电影等多个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传承中不断演绎出新的魅力。
红楼梦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力首先体现在广泛的传播和持久的影响上。
自红楼梦首次问世以来,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一直深入人心,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无论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角色,还是王熙凤、贾母等形象鲜明的配角,都成为了中国文学经典中的瑰宝。
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也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素材。
同时,红楼梦也对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戏曲《红楼梦》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戏曲演员们通过对小说中的经典场景、情节的再现,将红楼梦的精髓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传递给观众,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红楼梦的魅力。
此外,红楼梦也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题材,许多画家通过绘画作品再现了小说中的描写,使得红楼梦在艺术领域中的影响力得以扩大。
而在电影领域,红楼梦也不断地被翻拍和改编。
自上世纪以来,红楼梦已经被多次搬上大银幕,无论是影像效果还是故事叙述都不断地得到创新和突破。
通过电影的表现形式,红楼梦的故事被更广泛地传达给了观众,其艺术和文化价值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赞赏。
红楼梦的传承也不仅仅在文学作品中,对于中国社会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命运引发了人们对于家族、亲情、友情、爱情等伦理关系的思考。
小说中所揭示的各种社会弊端和人性的弱点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反思人类存在的困境。
红楼梦教会了人们珍惜生活,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财富。
红楼梦的文化影响和传承一直没有停止,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之一。
红楼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通过各种形式传播到国际上。
京剧的经典故事(一)
![京剧的经典故事(一)](https://img.taocdn.com/s3/m/c65d14e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4.png)
京剧的经典故事(一)京剧的经典一、传承百年的艺术珍宝•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自明代起,京剧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化,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
二、红楼梦:京剧经典之一•《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经典之作,而其在京剧中的演绎更是引人注目。
•京剧版《红楼梦》以其精湛的音乐、华丽的戏装和精彩的表演,将故事情节演绎得淋漓尽致。
1. 新茶品尝: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初次相遇•一出《红楼梦》京剧,便引人入胜。
第一幕中,贾宝玉闲庭信步,邂逅了如诗如画的林黛玉。
•贾宝玉演员展现了贵族少爷的潇洒和游刃有余,而林黛玉则以她的娇俏和聪慧赢得观众的喝彩。
2. 瑞鹤衔珠:贾宝玉失却宝玉与黛玉的恩爱•第二幕以《瑞鹤衔珠》为题,描述贾宝玉与林黛玉因种种原因的误会而逐渐疏远。
•观众可以通过演员们细腻的表演,感受到角色之间所产生的复杂情感和心理变化。
3. 荣府拜堂:贾宝玉终成正室•经过曲折的情感纠葛,贾宝玉最终与王熙凤走上了礼堂。
•这一场面庄重而热烈,凸显了贾宝玉成为贵族官员的喜悦和家族的荣耀。
三、京剧经典的魅力所在1.音乐与唱腔:京剧的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将剧情的推进与演员的表演完美结合。
2.表演艺术:演员们通过精湛的动作、眼神和身体语言,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3.戏曲服饰:戏曲中的华丽服饰和精心设计的戏装,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惟妙惟肖的历史画卷。
京剧作为中国国粹之一,在其经典作品中流传着千百年的智慧与美丽。
无论是精湛的表演还是经典的故事情节,都让人流连忘返。
让我们一同感受京剧的经典之美,领略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
四、当代京剧的创新和发展1.歌剧《白毛女》:与京剧的融合•《白毛女》是中国当代歌剧的经典之作,融合了京剧的表演和唱腔。
•这部歌剧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京剧表演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农民在革命时期的奋斗和牺牲。
2.京剧电影: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京剧电影是京剧与现代影像技术相结合的创新之作。
春节传统戏曲演出经典剧目
![春节传统戏曲演出经典剧目](https://img.taocdn.com/s3/m/a6b68a5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d.png)
春节传统戏曲演出经典剧目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人们团聚、享受戏曲艺术的黄金时刻。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在春节期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众多的戏曲剧目中,有一些经典作品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本文将介绍一些春节传统戏曲演出的经典剧目。
一、京剧《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京剧《红楼梦》改编自这部伟大的小说,由中国著名编剧、导演陈凯歌操刀,首演于1990年。
该剧以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身世坎坷、命运多舛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形象。
京剧《红楼梦》以其豪华的舞美设计、华丽的服饰以及高超的演技而广受好评,成为了春节期间戏曲演出的一大亮点。
二、粤剧《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在戏曲舞台上被粤剧深入演绎。
该剧讲述了白蛇化身为人类后与许仙相爱的故事,以及白蛇与法海之间的恩怨情仇。
粤剧《白蛇传》以其独特的音乐旋律、悠扬的粤语表演和精湛的功夫表演而著称。
在春节期间的戏曲演出中,观众们再次聚焦于这一经典剧目,欣赏精彩的演出。
三、豫剧《三岔口》《三岔口》是豫剧中非常有名的一出戏,出自豫剧大师刘文郁之手。
该剧以表演者的唱腔和动作为核心,展现了中国乡土生活的喜怒哀乐。
豫剧《三岔口》通过细腻的表演和幽默的对白,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感人而又温暖的世界。
在春节期间,在村庄中演出这出经典剧目,无疑是为观众带来了一份舞台上的家乡情怀。
四、评剧《白毛女》《白毛女》是中国评剧的代表作之一,是由著名评剧演员梅兰芳改编的。
该剧讲述了一个贫苦农家女白娘子的悲惨遭遇和追求幸福的故事。
评剧《白毛女》以其抒情的唱腔和细致的表演而受到观众的青睐。
每逢春节,观众们都期待在戏曲演出中再度欣赏到这出经典剧目所带来的感动。
五、越剧《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是越剧的经典剧目之一,改编自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
该剧通过红军女战士们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展示了红军女战士们的英勇与坚定。
我国戏曲史上描写爰情的经典作品
![我国戏曲史上描写爰情的经典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e05a70c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5.png)
我国戏曲史上描写爰情的经典作品我国戏曲史上描写爰情的经典作品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史中,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爱情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卓越的成就,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古代人们在情感与文化方面的高度认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介绍我国戏曲史上描写爰情的经典作品。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宝库中的珍品,其影响力不仅仅是在小说领域。
在戏曲界,著名的《红楼梦》又称为《金陵十二钗》,是首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目之一。
作品中所描绘的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复杂爱情,蕴含着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奈。
不仅如此,其卓越的文学价值与精湛的艺术表现,使其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描写爰情的经典之作。
二、《西厢记》《西厢记》是元曲四大爱情剧之一,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爱情经典之作。
作品中所描写的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堪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感人的爱情故事之一。
而其优美的音乐与动人的唱腔,更是使其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梁祝》《梁祝》以其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最著名的爱情剧之一。
故事情节巧妙,人物主要是古中华乐势的英雄。
故事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故事,正如脍炙人口的词所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萧何月下探鱼符。
”而其经典性质则体现在其动人的故事情节与优美的戏曲表现之间。
四、《牡丹亭》《牡丹亭》是元曲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戏曲史上代表作之一。
作品以碧霄峰下相识的唐婉与柳梦梅之间的爱情为主题,通过精美绝伦的词曲表现,展现了中华古典爱情美学的精华,被誉为“中国戏曲的皇冠上的明珠”。
总之,在我国戏曲史中,涌现出了一批批经典的爱情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卓越的成就,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古代人民对情感与文化的高度认识。
这些经典之作,至今仍在传承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我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冬至传统戏曲欣赏经典的冬季戏曲演出
![冬至传统戏曲欣赏经典的冬季戏曲演出](https://img.taocdn.com/s3/m/fed54b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0.png)
冬至传统戏曲欣赏经典的冬季戏曲演出冬至是中国农历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天气最寒冷的时候。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传统戏曲演出成为人们欢度冬至的重要活动之一。
冬至传统戏曲欣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受观众的喜爱。
一、京剧《红楼梦》京剧是中国戏曲演出中的一项珍贵艺术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戏曲表演技巧。
这部经典的冬季戏曲演出《红楼梦》改编自曹雪芹所著的同名小说,展现了大家庭的生活和各色人物的思想感情。
该剧以贾宝玉为主角,通过描绘他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子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示了贾府的衰败和宝玉的遭遇。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小说中的复杂情节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京剧的唱腔、行当和化装技巧都为演出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评剧《海瑞罢官》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形式,以其独特的唱腔、曲调和快速的说白而闻名。
《海瑞罢官》是一部受观众喜爱的传统冬季戏曲演出,其故事情节取材于明代政治家海瑞的事迹。
该剧通过展示海瑞积极为民、敢于直言的精神风貌,呼吁官员廉洁奉公,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
评剧的演唱特色和对白的快速流畅,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剧中角色的心声和情感,增加了观剧的乐趣和观赏价值。
三、豫剧《牡丹亭》豫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剧种,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激情四溢的唱腔而著称。
《牡丹亭》是豫剧中一部广为流传的著名戏曲作品,其曲调婉转动听,让人陶醉其中。
该剧以柳永所作的《牡丹亭》为原著,讲述了柳世翁与杜丽娘之间的爱情故事。
演员们通过精彩的唱腔和表演,将角色的心情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剧中的舞蹈、道具和服装也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美丽而优雅的视觉画面。
四、越剧《红楼梦》越剧是中国戏曲的一种经典剧种,以其婉转柔美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而闻名。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被越剧改编成为一部备受观众喜爱的演出。
该剧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演员们的唱腔和表演,呈现了小说中的情感纠葛和人物形象。
古代戏曲经典剧目解读
![古代戏曲经典剧目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1cc7d1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b.png)
古代戏曲经典剧目解读古代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
其中,经典剧目更是代表了古代戏曲的巅峰之作。
通过对古代戏曲经典剧目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古代戏曲中,经典剧目种类繁多。
以京剧为例,有《红楼梦》、《白蛇传》、《牡丹亭》等众多备受赞誉的剧目。
这些剧目既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背景,又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深深地吸引着观众。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解读其中几个经典剧目,带您领略古代戏曲的魅力。
首先,是《红楼梦》。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其被改编成京剧剧目是因为其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涉及到了人情世故以及宫廷斗争等方面。
而京剧以其独特的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将《红楼梦》的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表演形式上,《红楼梦》京剧版的演员需要通过精湛的身段和抖空竹等表演技巧,塑造出宝玉、黛玉等深情人物形象,使得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其次,是《白蛇传》。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传说之一,白蛇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
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京剧剧目后,通过舞蹈形式将白蛇化身为美丽妩媚的女子。
演员通过身段的流畅和柔韧、肢体动作的优美,将白蛇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感受到白蛇的温柔、聪明与爱情之间的矛盾,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最后,是《牡丹亭》。
这是一部源于元朝的经典戏曲剧目,描绘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该剧以悲剧情节为主,通过婉转委婉的唱腔和动人的舞蹈形式,展现了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永之间爱情的种种曲折。
京剧版的《牡丹亭》优雅动人的表演形式,将故事中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文人之气与皇家宴会等场景相结合,使得观众在欣赏戏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底蕴。
通过对这几部经典剧目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戏曲的艺术表现力,还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观念以及戏曲艺术的独特之处。
这些剧目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戏曲的形式将千年的历史传承下来,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红楼梦》与戏曲文化【学习重点】1、初步了解《红楼梦》中所涉及的戏曲名目,并理解戏目作为“精巧构件”在小说中起的特殊作用——为人物命运伏脉。
2、重点掌握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与明代汤显祖《牡丹亭》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人物性格特点等。
3、通过对宝钗、黛玉等人点戏、赏戏、论戏的片段阅读,理解不同性格人物的戏曲欣赏观,培养对戏曲文学(韵律、辞藻、意境等)的美感与鉴赏能力。
4、通过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梨香院十二个女戏子的侧面了解,体会戏曲伶人在特殊历史时代的生活状态。
【学习导引】同学们,你们在业余时间听过戏曲吗?对于戏曲的剧种、程式、行当…..有所了解吗? 越剧〈〈红楼梦〉〉中“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唱段有人会唱吗?在接下来的这节内容里,我们将围绕〈〈红楼梦〉〉中的戏曲文化,从点戏、论戏、戏人等几个方面,做一番探讨学习。
古典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悠久深远的文化精髓,早在上古时代就以歌舞(祭祀、狩猎、战争)的形式出现了,直到宋元时期才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雏形。
在封建社会,戏曲主要是供上层统治阶级娱乐、消遣的手段,还没有提升到艺术欣赏的价值高度。
〈〈红楼梦〉〉所描写的荣、宁二府,上至元妃省亲、贾母做寿,下至姐妹起社、怡红夜聚……都离不开曲文的点缀。
那么,我们不妨寻着这些精妙绝伦的艺术“构件”,以一双间离于舞台的“戏”眼,赏一赏红楼中千回戏目,品一品戏文中九曲红楼,领略一番戏曲文化在曹雪芹所处时代的浮光掠影。
【内容概说】1、关于〈〈红楼梦〉〉中的戏目:有人形容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就象是一座千门万户的“建章宫”。
一部书、一句诗、一件用具、一出戏目……都是这“七宝楼台”中不可分割、至关重要的构建品。
〈〈红楼梦〉〉中出现的戏目,有成组点戏引出的(元妃归省点的四出、贾母清虚观拈戏的三出),也有谈话打趣时零散提及的(黛玉奚落宝玉〈〈妆疯〉〉);有整段的曲牌唱词(宝钗生日点的〈〈山门〉〉、怡红寿宴芳官唱的〈〈赏花时〉〉),也有一笔带过的名目。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说,“曹雪芹熟悉当时流行的戏本,抓住其中的某一中心特点,与他书中的人物事物有相近相通之处,不知不觉地纳入了他的杰构中,让人得到了一种全出意表而又恍然会心的多层次的艺术境界。
这种奇趣妙境,别的小说中何处得见?”作为〈〈红楼梦〉〉中的特殊“构件”,戏目起着暗示贾府兴衰与人物命运的作用。
其中,元妃点的四出戏目最为明显,一出戏伏后文中一事,并且在古本〈〈石头记〉〉中,戏目下都留有脂砚斋的批语,这为我们探佚迷失真稿中的内容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2、关于〈〈西厢记〉〉与〈〈牡丹亭〉〉〈〈红楼梦〉〉中涉及的戏目众多,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当属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与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
原著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作者用一回的篇目浓墨渲染,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西厢记》所提出的“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理想,与《牡丹亭》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浪漫主义精神,为曹雪芹谱写“此篇大旨谈情”的红楼一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换言之,崔莺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杜丽娘超越生死的一往情深,都潜移默化地影射在林黛玉乃至众多红楼女儿的性格深处。
曹公曾说〈〈红楼梦〉〉非历代“才子佳人”等书可比,可见,他对于封建社会传统的爱情模式早已司空见惯,他笔下的“情”决非世俗意义上的儿女之情,而是更加博大、宽泛的“人情”。
但曹雪芹在抨击历代爱情小说“千部共出一套”的同时,却将〈〈西厢记〉〉、〈〈牡丹亭〉〉放置于如此重要的位置,足见其去粗取精的思辨精神。
崔莺莺的爱情是偶然的“一见钟情”,仍然存留着封建思想的痕迹;杜丽娘更是由伤春自怜、梦呓思人而引出的情缘,带有很强的神话色彩;唯有宝、黛的爱情经历了“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李白《长干行》)的岁月“打磨”,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志趣基础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伴侣。
从这个角度上说,〈〈红楼梦〉〉在爱情层面所达到的思想高度远远超越了前者,而〈〈西厢记〉〉、〈〈牡丹亭〉〉可谓功不可没。
【经典阅读1】(一)、原文及注释(出自第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字。
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墨夹]〈〈一捧雪〉〉中。
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墨夹]〈〈长生殿〉〉中。
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墨夹]〈〈邯郸梦〉〉中。
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墨夹]〈〈牡丹亭〉〉中。
伏黛玉死。
[墨夹]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贾蔷忙张罗扮演起来。
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
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
刚演完了,一太监执一金盘糕点之属进来,问:“谁是龄官?”贾蔷便知是赏龄官之物,喜的忙接了,命龄官叩头。
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哪两出就是了。
’”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二出。
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
贾蔷扭他不过,只得依他作了。
贾妃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
【注释】〈〈一捧雪〉〉——清代名剧,作者李渔。
内容大致是:明代奸相严嵩之子严世藩欲得莫怀古所藏珍奇之宝白玉杯,乃陷害莫怀古一家,致其家破人亡,莫家仆役莫诚愿代主死,莫怀古得以逃生。
这是一出奸臣为图私利谋害百姓的故事,其中,〈〈豪宴〉〉是严世藩宴请莫怀古的一幕。
〈〈长生殿〉〉——明传奇,作者洪升。
描写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白居易〈〈长恨歌〉〉)的爱情故事。
所谓“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杨贵妃因安史之乱牵连,被迫自缢于马嵬坡,李商隐诗云:“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邯郸梦〉〉——明传奇“临川四梦”之一,作者汤显祖。
演的是卢生梦境中经历了一生的繁华富贵、盛衰荣辱后,大彻大悟,由吕洞宾度他,替何仙姑到天上为王母做扫碧桃花的侍者去了。
(参照原著第六十三回,芳官唱〈〈赏花时〉〉)〈〈牡丹亭〉〉——明传奇“临川四梦”之一,作者汤显祖。
又名〈〈还魂记〉〉,写南宋初年,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长期禁锢在闺房之中,闷闷不乐,在侍女春香的引领下,到后花园赏春,面对自然美景,伤春自叹,回房后昏昏睡去,在梦中遇见一书生,手持柳枝,与其到花园幽会。
醒来后,忧思成疾,伤情而死。
三年后,青年书生柳梦梅赴考路经此处,与杜丽娘的鬼魂相遇,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妇。
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形容声音、舞姿美妙动人,如天籁之音、仙子之态。
(二)、本回故事梗概:这一回描写的是元宵节元妃归省的热闹场面,也是全书中贾府庆贺的第一个元宵佳节,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秦可卿语)可想而知。
元妃所点四戏分别伏后文中一事。
龄官与贾蔷的情感纠葛在后文中也有所照应。
(三)、思考探究:1、请根据注释中对四出戏目的大致介绍展开联想,谈一谈它们分别和〈〈红楼梦〉〉中的哪些人物、事件有关联,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所伏四事写出提纲。
2、你觉得曹雪芹用戏目这一“构件”为后文伏脉的写作手法,有何高妙之处?(四)、拓展延伸查阅相关回目,把龄官与贾蔷在后文中的情感纠葛梳理出来(情悟梨香院),结合脂砚斋批语,谈一谈你对龄官这个人物思想性格的理解,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把她安排在元妃点戏这么关键的回目中。
【附录】〈〈红楼梦〉〉戏曲小辞典1、清代戏曲概况:清代康熙末年到道光年间,是我国戏曲史上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戏曲形式——明传奇,逐渐被高腔、梆子腔、柳子腔、皮黄腔等地方戏取代。
因用昆山腔演唱的传奇语言典雅,旋律婉转,故称为雅部,而将其他地方戏(弋阳腔、棒子腔等)称为花部。
花、雅之争的局面由此形成。
乾隆皇帝每隔几年都要南巡一次,每次都要经过扬州,当地的盐商们便出巨资征集各地戏班作迎驾之用,平时则作家班供自己享用。
继扬州出现花、雅之争的局面后,各地戏班不断流入北京。
清代的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文人学士、官僚士大夫的聚居之地。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寿辰,各省巡抚征集各地戏班入京祝寿。
来自安徽的三庆、四喜、春台、独春四大戏班博得赞誉,独霸京城。
道光年间,湖北的戏班带着西皮腔来到北京,与四大徽班的二黄腔融合,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唱腔——皮黄腔,也就是今天的京剧。
2、《红楼梦》戏目补充:除了元妃所点的四出戏目外,《红楼梦》中还出现了一些暗含寓意的戏文故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白蛇记》——曹雪芹祖父曹寅曾藏有《汉高祖斩白蛇》剧本,演的是刘邦拔剑斩阻道之蛇的故事。
《满床芴》——清代惯演的祝寿吉庆戏目。
演的是唐代郭子仪“富贵寿考”的故事,郭令公过生日,祝寿者的芴板摆满了芴床,比喻显赫极盛。
《南柯梦》——“临川四梦”之一,演梦中历尽荣华,忽遇祸败,醒来方知梦中警世的故事。
这三出戏是贾母在清虚观拈戏时所点,暗示了贾家兴、盛、败的三个阶段,是全书中极其精巧细致的安排。
《相约》、《相骂》——出自《钗钏记》,乾隆时代非常盛行,《扬州画舫录》有所记载。
讲的是贫寒之士皇甫吟与富家小姐史碧桃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祭江》——出自四大南戏之一的《荆钗记》,讲的是王十朋与贫贱之妻钱玉莲以“荆钗”为信物结为伉俪,后十朋得重状元,宰相欲招其为婿,十朋不允,因触犯权贵遭贬,钱玉莲又遭富家逼婚,投水自尽,后被人搭救,与十朋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