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庙算解析
谈《孙子兵法》的”庙算”在战争及其他领域的运用
谈《孙子兵法》的”庙算”在战争及其他领域的运用摘要:《孙子兵法》计篇中的“庙算”应用广泛,在战争中的运用如元末安丰之战,在企业发展中的运用如法国白兰地进军美国市场,在感情上的运用如《西厢记》正文: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古往今来,智者如云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的发展贡献出巨大的力量。
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历来是兵家必读圣典,但现在它不仅运用于军事,更在经济,商贸,文化等领域体现出其广泛的实际价值。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孙子兵法》“计篇”中的“庙算”的广泛运用。
原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沉于无算乎!”释义:凡是未战以前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取胜的条件充分;未战以前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取胜的条件不充分。
筹划周密,条件充分,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不充分,就会失败。
更何况不做筹划,没有胜利条件呢!一.战争的运用“庙算则胜”《孙子兵法》把“庙算”看作是制胜的前提,未战先算,对作战意图,作战计划须深思熟虑,“以全策争全胜”。
孙子在计篇中提出了很多以诡道欺敌的战术,但不管用什么战术,一定要以基本条件做基础。
换句说,如果基本条件不具备的话,这些招数就使不出来了。
战争是力量的较量,这种力量是通过一定的兵力、武器等数量形式和一定的组织部署等空间形式来体现的。
例如2000名士兵和20门火炮集中作战是一种效果,如果把他们分散开来就是另一种效果。
《三国演义》隆中对中诸葛亮有言“夫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指挥者不能轻率决策行事,必须对战争的各种因素进行充分周密的考虑,对战争的制胜条件进行充分的策划测算,筹划测算能取胜的,就去打,筹划测算不能取胜的,就不去打,一定要慎重行事。
如果在战前不进行测算筹划,冒然进行战争,后果是很危险的。
元末农民起义的队伍中,以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的三支队伍较强大,他们都想吞掉对方称王称霸,因而互相攻打。
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译文
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译文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来源于《孙子兵法·计篇》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二、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去考察研究。
所以,要从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敌我双方的各种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
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同心同德,这样,民众就可以和君主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天时,就是昼夜晴雨、严寒酷暑、春夏秋冬等气候情况。
地利,就是作战时距离的远近、地势的险阻平坦、地域的宽窄、死地与生地的利用等地理条件。
将领,就是智谋、威信、仁慈、勇敢、严明等素质和能力。
法制,就是军队的组织编制、将领的管理、军需的供应、军令法规、武器供应等方面的情况。
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道。
充分了解这些情况,就能取胜,否则,就不能取胜。
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
孙子兵法—翻译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不细心研究和慎重考虑的。
二、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译:所以要从五方面来比较、核算,探求其事实。
第一是主义,第二是时间,第三是空间,第四是精神,第五是纪律。
三、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译:道的含义,就是使全国人民,意志统一,精神集中,人民和政府,才能同心协力,同生死,共患难而不怕牺牲。
四、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译:为将者,必须具有才智、威信、仁爱、英勇、严肃等精神与性格。
五、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熟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自问:谁的主帅,能使全体军民意志统一与精神集中?谁的将领具有才能?谁得天时地利?谁的法令能贯彻执行?谁的军队强大?谁的士兵有训练?谁得赏罚,公正严明?根据这些事实判断,便能预先知道谁胜谁败。
六、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译:分析情况,计算利害,然后部署打击敌人之形势;并利用其他有利的手段与权宜之处置,掌握变化,进行机动。
七、兵者,诡道也。
译:兵法,是诡诈多端,千变万化的行为。
八、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译:有能力,故意显示没有能力,要用兵,故意显示不用兵。
九、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译:欲攻近处,故示欲攻远处;欲攻远处,故示欲攻近处。
十、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这就是军事家战胜的道理,但战争乃千变万化,必须灵活运用,决不可能事先传之其秘诀的。
十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译:战争未发生以前,要有精密周详的国防计划,得到胜利的,是因为计划精详。
十二、其用战也贵胜。
译:大军出争作战,以争取胜利为第一要务。
十三、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后矣!译:如果军队疲惫,挫失锐气,经济枯竭,则邻近敌国,便会乘机入侵;虽有智谋的主帅,也将无法结束战争,确保胜利了。
孙子兵法庙算的解释
孙子兵法庙算的解释孙子兵法庙算,是指将孙子兵法中的战略和战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方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本军事典籍,被誉为兵法圣典,包含了许多关于战争与军事策略的重要思想。
庙算指的是将这些思想应用到各个领域,具有指导性和借鉴意义。
在《孙子兵法庙算的解释》这份文档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庙算的内涵和应用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
首先,庙算强调的是整体的观念。
孙子兵法中强调了以全局为重,让我们了解到整体的重要性。
在庙算中,我们需要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并制定合理的策略。
只有对整体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把握全局,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其次,庙算注重的是灵活变通。
在战争中,情况变化常常出人意料,庙算要求我们能够灵活应对,不墨守成规。
同样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具备灵活的思维和行动方式。
庙算告诉我们,只有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庙算还强调了掌握时机的重要性。
在孙子兵法中,时机被视为战争中的关键要素。
而庙算的应用也非常重视时机的选择和把握。
在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有最佳时机,我们需要学会观察和判断,抓住最佳时机,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此外,庙算还提醒我们应善于分析敌情。
在战争中,对敌方情况的准确了解可以带来战争的胜利。
同样地,在庙算的应用中,我们也需要对周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有清晰的认知。
只有了解了敌情,才能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
最后,庙算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孙子兵法中,团队合作是战争胜利的关键之一。
庙算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庙算鼓励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他人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的目标。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庙算的解释》这份文档详细介绍了庙算的意义和运用方式。
通过理解和应用庙算,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
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庙算都能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庙算,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成功。
《孙子兵法》“算胜”思想浅析
《孙子兵法》“算胜”思想浅析杨文政杨新摘要:《孙子兵法》开篇之《计篇》提出了“算胜”思想。
这一思想是《孙子兵法》中提出的第一个重要的制胜思想,也是最重要的制胜思想。
本文分析了“算胜”思想的科学含义、孙子为什么特别重视算胜、庙算要算什么、“算胜”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等问题,以期科学揭示孙子提出的“算胜”思想真谛。
关键词:孙子兵法庙算算胜思想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识码:A文献编号:2095-9176(2020)06-0061-005《孙子兵法》是一本论述战争制胜方法的古老兵书,揭示了诸如“算胜”“谋胜”等一系列关于“胜”的科学思想,对战争和竞争制胜,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一、“算胜”的科学含义什么是“算胜”?《孙子兵法•计篇》最后有一段话:“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这段话的意思,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未开战之前在宗庙中举行仪式进行战略决策,预测能够赢得战争胜利,是因为获胜的有利条件比较多;而战前进行战略决策分析比较,发现不能获胜的,是因为获胜的有利条件少。
获胜的有利条件多就能够打胜,获胜的有利条件少就不能打胜,何况根本就没有获胜的条件呢?我通过获胜条件的多少方面的预测和决策分析,就知道战争的胜负了。
第二种理解:未战之前对敌我双方的战争条件进行比较,条件占优势的一方可以取胜,居于劣势的一方就会失败。
对敌我双方战争条件分析计算比较精密的一方能够获胜,对敌我双方战争条件计算分析不精密的一方会失败。
更何况根本都不做精密的分析对比呢?我通过敌我双方的精密分析和计算方面的对比,就可以知道战争的胜败了。
111收稿日期:2020-09-08作者简介:杨文政,无锡宏源技师学院国防教育学院辅导员;杨新,军事战略学博士,南京大学军事教研室副教授,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国防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研究院院长。
・61・总第30期General No.30这两种理解是有差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算”的理解上:“算”,显然可以指战争的条件,“多算”就是获胜的条件多,“少算”,就是获胜的条件少;“算”也可以指分析比较。
《孙子兵法》各篇内容特色解析
《孙子兵法》各篇内容特色解析从宏观上了解《孙子兵法》各篇有什么主要内容,这是我们学习《孙子兵法》的一个纲要,可以给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明确的路径。
理解各篇的内容特色,我们需要把握三个问题:一是各篇的题解;二是各篇的中心思想;三是各篇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题解?中国古书的篇题有两种,一种是拈篇首语,取文章开头的一两个字作篇题。
因此,这种篇题方式只是个符号,和内容无关。
例如《论语·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另一种是从内容上概括,以主题命名。
《孙子兵法》各篇的篇题就是这一种。
所以,《孙子兵法》各篇是有自己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的。
因此,我们学习〈孙子兵法〉的各篇时,应当首先了解各篇的题解问题,即主题与中心思想问题。
《计篇》本篇共有字数大概是430个,其中原文汉字399个字,现加标点91个。
有的学者认为,这第一篇是孙武向吴王自荐时,展示自己军事韬略的前言,从战略的高度阐明了战争的本质,讨论了将帅的任选资格,在十三篇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理解《计篇》的题解与中心思想,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计”这个字。
《说文》中把计,直译为计算、计较(比较)、计划等。
“计,会也,算也,”曹操注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
”《管子》中说:“故凡攻伐之道也,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
”《计篇》的题解:中心思想:审已量敌,料胜决策。
《计篇》主要论述了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提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依据和方法,反映了孙子对战争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重视战争的思想。
本篇是全书的总纲,对孙子的整个军事思想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主要内容:1.兵者,国之大事《计篇》中孙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认为,战争是关系国家存亡、人民死生的大事,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慎重对待,认真研究。
这是孙子对战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所持的态度。
为什么孙子特别重视战争呢?因为孙子已经看到了战争对国家和民众生存的重要性,看到了战争的巨大危害。
《孙子兵法》中的领导观
《孙子兵法》中的领导观作者:张世和来源:《资治文摘》2008年第10期《孙子兵法》内含着辩证的领导观、主动的领导观、权变的领导观和智慧的领导观,对决策者不无启迪。
预测的思想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最重要的职能,决策的失误是领导者最大的失误。
孙子对决策十分重视。
而决策时必先进行预测,没有预测也就没有决策。
《计篇》中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其意是说,凡是没有开战之前,就应在庙堂中进行策划,策划得好的,是因为预见的因素准确,这样就可以打胜仗;策划得不好的,是因为不能很好进行预见,就不能打胜仗;对于那些根本就不进行预见而匆匆交战的,失败更是必然的了。
事实说明,历史上有名的决策者都是预测能力很强的人,诸葛亮为什么敢对司马懿摆下空城计?这是因为他对司马懿的心理进行了预测:司马懿此人生性多疑,见我如此,肯定怀疑其中有诈,不敢进城。
大军必然退去。
诸葛亮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不也是与预测紧密相关吗?我们过去在工作中的失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违背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造成的。
所以,中央近年来一直强调,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加强工作的预见性,也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加强预见性,必须去把握事物现实的状况,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决策的系统思想孙子在《计篇》中还论述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较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与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研究的。
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考察,这就是,一是道,即指政治,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不能违抗君主的命令;二是天,天时,指昼夜、阴晴、寒冬、酷暑等气候季节的变化情况;三是地,地利,指高低、远近、宽窄、水陆、死地、生地等各种地形;四是将,将帅应具备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威严等主观条件;五是法,法制,指军队的组织编制,职权责的确定及各种奖罚制度等。
全网罕见《孙子兵法》浓缩版,51个要点通俗解读,半小时掌握精髓
全网罕见《孙子兵法》浓缩版,51个要点通俗解读,半小时掌握精髓悉心整理,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
意思是: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不可不认真对待,做好谋划和研究。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意思是:为将者要从五个方面判断战争的胜算:一是看这场战争是不是出师有名,二是看这场战争发动的时机是否利于己方,三是看战场的地理位置是否对己有利,四是看指挥这场战斗的将领能否胜任,五是看军队的法规制度和组织是否严明。
孙子像3.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意思是:军队能不能打胜仗,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问号”:君主是否贤明并受到大家的拥护支持?率领军队的将军是否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天时地利是否对自己有利?军队的法令制度是否能严格贯彻执行?军队的士气是不是旺盛?士兵的训练是不是有素?在官兵立功或犯错时能否做到赏罚分明?4.兵者,诡道也。
意思是:用兵打仗,处处充满着诡诈。
换句话说,在战场上对待敌人不需要考虑所谓的诚信,因为行军打仗和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不一样,处处充满着诡诈。
谁若鄙视这种诡诈的行为,那就必败无疑。
如果你在战场上相信了来自敌人的承诺,那就是一种幼稚。
如果你在战场上还处处想着以诚信为本,那你也是永远打不了胜仗的。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我们常常视阴谋诡计者是卑鄙之人,但在战场或者是你死我活的商业竞争中,仍然不屑于使用诡计者,便是一个十足的愚蠢之人。
孙子剧照5.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意思是:按照诡道的原则,明明有能力,却给人的感觉很无能,明明想得到,却又要欲擒故纵,本来想要攻打离自己近的敌人,反而做出的样子是要打那个离自己远的,本来是想要打近的敌人,反而有做出要打远的那个的样子。
这就好比《三十六计》中所说的“远交近攻”“借道伐虢”。
以《孙子兵法》思想,浅析女排屡创佳绩背后的取胜逻辑
以《孙子兵法》思想,浅析女排屡创佳绩背后的取胜逻辑孙子兵法体现出的最重要的战略思想就是“庙算”,庙算的本质就是筹备,就是客观条件的具备,主动性的发挥,以及态势的营造。
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准备出来的。
孙子兵法中“庙算”思想,知己知彼、弱化敌人的优势、营造利于己方的“态势”、将帅与兵卒的关系、士气等诸因素,在女排的训练,比赛等每一个环节,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现以女排为例,分析一下。
孙子把战前的筹备、对敌我双方条件的分析对比看得非常重要,一场战役的胜利,与其说是战时打出来的,不如说成战前筹备出来的,所谓“庙算”,就是通过比较彼此的条件,观察双方备战的情况,就可知预知战事的结果。
一,备战部分,你的基本功底、实力水平的持续打磨、你的队伍建设等孙子对于备战方面的考察,明确地指出要落实到5个方面,概括讲就是道义上是否占优、自然条件、将帅能力、士气与制度等。
备战的过程,是自我审视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磨练的过程,战前的审视是一时的,但是日常的积累是持久的。
就像一个写作者一样,你得具备扎实的文本能力,这是一切的基础。
具体到女排身上,日常刻苦的训练,日复一日,练就真正的本领,备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是说到了战前,你的备受的效果会被集中检验。
备战是之后一切活动与应变的根基,离开了扎实的基本功,其他都将无从谈起。
二,应战部分,知己知彼,做好预案,一个球一个球地去准备一个球一个球地去抠,一个球一个球地去准备,这是我从诸多关于女排的报道中,常听到的一句话。
细节可以细到什么程度,可以细到每一个球的程度。
教练每临重要赛事,头一天晚上至深夜,还在观看对方的比赛录像,分析其诸方面特点,吃透对方的一切方面,把知己知彼做到极致。
为什么要到了临战前的深夜还在看录像呢?我记得教练在接受采访时说过:除非你有绝对的实力,这就是答案。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人与人之间,队伍与队伍之间,其差距都是细微的,没有人可以绝对胜出,没有人敢说自己有绝对的实力,这就是为什么要精心筹备的原因。
孙子兵法十三篇及解说
孙子兵法十三篇及解说计篇①第一[原文]孙子曰:兵②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③,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④: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⑤。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⑥。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⑦。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⑧。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⑨。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⑩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大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⑾,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⑿,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⒀也。
兵者,诡道也⒁。
故能而示之不能⒂,用而示之不用⒃,近而示之远⒄,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⒅,实而备之,强而避之⒆,怒而挠之⒇,卑而骄之(21),佚而劳之(22),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23),不可先传也(24)。
夫未战而庙算(25)胜者,得算多(26)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释]①计:计算、计划、计谋、计策等。
这里指战争前的计策。
②兵:兵器、兵士、军队、战争等。
这里指战争。
③经之以五事:五事指道、天、地、将、法,这五个方面都属于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
经,量度,这里是分析研究的意思。
④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从中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
校,通“较”,比较;所谓“计”,指“主孰有道”等“七计”。
⑤不畏危:不害怕危险。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此句为:“民弗诡也。
”⑥阴阳、寒暑、时制: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
寒暑,指寒冷、炎热等气温的不同。
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等。
⑦远近、险易、广狭、死生:路程的远近、地形的险阻或平坦、作战地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是否利于攻守进退。
死生,指地形上的死地和生地。
孙子兵法中精华的四句口诀,看透输赢本质,道尽人生成败!
孙子兵法中精华的四句口诀,看透输赢本质,道尽人生成败!人生就是一场战争,竞争无处不在,压力也无所不在。
没有作为时,面临着生存的压力,有所作为时,面临着万众的期待。
江河湖海,千帆竞渡,你的人生如何站稳脚跟,步步为营?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竞争,才能脱颖而。
竞争就是战争,《孙子兵法》说: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孙子兵法》虽是兵略,却包含为人处世,出人头地的妙论,背熟四句口诀,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立于不败之地:1、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引申:竞争的胜利者,必须做到知己知彼,事前进行周密的分析谋划,得出有利的结论,则事情可行。
如果自己占据的有利条件少,则胜机就小,不可盲目为止。
如果大事小事都能庙算于前,竞争的胜负讲显而易见,可将损失降到最小,可将胜果扩到最大!2、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引申: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本质是一种消耗,并非胜利者得到全部,失败者一无所有。
有竞争就有巨大的消耗,可能输赢双方都不得利。
久拖之争,让人丧气,一旦锐气全无,士气低落,最终的胜利也让人索然无味,甚至有别人趁虚而入。
没有人可以在扩日持久的竞争中不受损失,不能充分认识竞争,就无法在竞争中占据主动,这就是兵闻拙速的道理。
3、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引申:要想提高竞争的效率,必须激励自己的士气,要想取得竞争的成果,必须夺取对方的利益。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竞争的双方一个志在必得,一个无心抵抗,胜负立见,高明的人,不管实力如何,首先要激发争之必胜之心。
4、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引申:善战者勇,善胜者智,这是人人都懂得道理。
通过竞争取得胜利,固然让人钦佩,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才让人叹服,这永远是最高明的处世手段。
竞争就是你上我下,千万不能妇人之仁。
竞争只有胜负,没有道义,所以竞争往往带走好人,留下坏人,因为坏人无所不用其极,更适合竞争。
记住,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享受和平,你想生活安逸,先要赢得竞争!。
《孙子兵法》始计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始计篇原文及翻译作者:孙武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
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
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
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
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
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
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
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相反就会作战失败。
此外,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即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力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上)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上)作为《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第一篇,《计篇》提出了统摄全书的重要理论,堪称全书的总纲。
曹操解释“计”的内涵道:“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
”可知此处的“计”,实即庙算,是指君臣在庙堂上的军事战略筹划。
(我:能计否?如何计?计什么?谁计?要达到何目的?)本篇一开头便有摄人心魄的警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强调了军事学研究对于国家存亡、百姓生死的重大意义。
而战争的胜负,在孙子看来,通过庙算是可以预知的。
孙子将战前庙算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五事”、“七计”。
敌我双方在社会政治、天时地利、将领素质、士卒能力、组织编制等诸多方面的优劣情况,孙子认为必须一一考察,缜密分析,才能准确推断未来战场的胜负形势。
庙算是中国兵学理论史上最重要的战略学概念,将其运用于军事斗争,便成为战争决策者首先需要慎重落实的一环。
“多算胜,少算不胜”,这个环节将关乎战争的最终结果,庙算的重要性因此被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
在“五事”的排序中,“道”位居首位,孙子将其界定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战争与政治的关系,西方人到了十九世纪才由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明确揭示,所谓“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而《孙子兵法》此篇的“道论”却在两千多年前就将军事斗争纳入政治领域加以研究,充分显示了孙子的远见卓识。
除了“庙算”理论的构建外,孙子在本篇中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兵者,诡道也。
”这是他对以往战争注重旧“军礼”的一种变革与超越。
春秋后期以降,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旧“军礼”渐成虚设,诈术则大行其道。
“兵者,诡道也”的命题,在为诈术“正名”的同时,也从军事斗争原则的高度,强调了实施诈术的必要。
孙子进而提出的“诡道十二法”,可谓战胜敌人、争取主动的十二条妙计,受到后世兵家的高度重视。
(我:诡道应指虚实、形势)【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①,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②。
《孙子兵法》——始计篇L
《孙子兵法》——始计篇L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始计篇》) 孙子在《始计篇》开篇提出“慎战”思想,怎么确保战争之“慎”呢?那就是结尾总结的“庙算”了,也就是要进行战略谋划。
“庙”指宗庙,是供奉皇帝的祖宗们的牌位的地方。
《左传》说,祭祀和战争是国家的两件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巧得很,这两件大事最初都发生在宗庙,是在祖宗们的眼皮底下进行的。
只不过,目的正好相反,祭祀是孝敬祖宗,给他们银子花,给他们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受禄不能无功呀,那么,在他们的面前谋划战争,当然要保佑孝顺的子孙有好的运气,能够打败敌人了。
“算”,原作“筭”,是古人计算用的筹。
差不多从夏朝开始,凡是国家有战争大事,都要首先在宗庙报告祖宗,占卜吉凶,商议对策,渐渐成为一套固定的仪式。
这种最初形态的“庙算”,既反映了我们的祖先重视战前谋划,有科学合理的成分,又企求神灵保佑的迷信成分,还有假托神意、糊弄士卒的故弄玄虚的成分。
到后来,战争之前的祭祀宗庙纯粹成了一种仪式,真正进行战争谋划则不一定非得在宗庙,而是在“庙堂”——皇帝的办公室。
因此,“庙算”就泛指君主、统帅在庙堂之上对战争进行谋划、决策的活动。
类似的词语还有“庙谋”、“庙策”、“庙画”等等。
“庙算”的内容就是“五事”,道,天,地,将,法。
“庙算”的方法就是“七计”,对敌我双方和各自内部的主、将、天地、法令、兵众、士卒、赏罚七个方面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
“庙算”制胜的机理就是“为势”,形成对敌人的有利态势。
实现“庙算”定下的战略目标的途径就是“诡道十二法”,欺骗敌人,灵活应变,掌握主动。
在孙子那个时代,文臣武将还没有分家,高级将领也没有职业化。
而军队的主帅一般就是君主本人,甚至有不少国君负伤、阵亡或被俘的记载。
例如,据《左传》记载,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进攻犬戎之战中阵亡;公元前707年东周与郑国繻葛之战中,周桓王中箭负伤;公元前660年卫懿公在与狄军作战中被杀;公元前645年秦、晋韩原之战中晋惠公因战车陷入泥潭被俘。
五事“庙算”与企业管理
五事“庙算”与企业管理【董办】《孙子兵法》始计篇开篇即谈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基本要素:道义、天时、地利、将领、法制,该篇最后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在中国军事史上孙子首次提出战前充分筹划准备的思想,强调要将决定胜负的五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来决定是否采取军事行动。
他把庙算问题放在兵法首篇来阐述,足见五事庙算之重。
虽然是从军事角度来分析作战的方法,但也可以从中稍窥出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胜方法。
我认为,这五个方面恰恰是一个企业能够在市场中不断成长发展所必须需要考虑和具备的。
就我们永恒集团而言,2012年集团上下紧盯全年目标、狠抓内部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逆势奋进取得了喜人成绩,基本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经营指标。
2013年各项经营指标也正在制定或者已经制定,新的一年将围绕新的目标踏上新的征程,新的起点我们理应查漏补缺,积累经验,积蓄力量,实现新的更大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和执行计划过程中庙算谋先,运筹帷幄。
具体来说就是关键工作要预先准备充分、制定计划要详尽周密、执行要快速高效,唯有这样才能抢占先机,先发制人。
庙算之一,曰道——上下同欲立先胜之基“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具体到我们企业,“道”就是我们的发展战略、企业价值观和企业使命,要明确发展战略,明晰发展路径,在集团上下形成团结奋进、昂扬向上、争先恐后的良好氛围。
这就要求我们:一是明晰发展战略。
集团2011-2015年实施“五年崛起计划”发展战略,集团上下将围绕内部管理优化下功夫、做文章,实现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同时也在积极调整经营模式,近几年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压,房地产业低成本高盈利的模式已经过去,未来行业发展将朝着规范化、精细化发展方向理性回归,集团的未来发展将逐步实现“房地产业为主,酒店、商业、物业等并举发展”的多元化经营,围绕房地产主业,拓展相关领域延伸产业链,有效提升集团风险把控能力。
《孙子兵法》第三讲:诡道与庙算
《孙子兵法》第三讲:诡道与庙算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战争有它的特殊性,战争之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真实实力和真实的作战意图。
从这个角度来讲,战争是一门诡道。
那么都有哪些诡道呢?孙子随后一口气列举了十二种诡道。
我们前面讲过,孙子经之以五事排在首位的是道。
刘邦因为有道而笑到了最后,项羽因为无道而自刎乌江。
这个道是天道地道人道的道,是道义的道。
那么,兵学为什么又变成了诡道呢?其实这个诡道的道不过是一种术。
这是为了大局的道而采用的小道,也就是权宜之术。
所以,从根本上说,这里的诡道和五事中的道,互相并不矛盾。
比如在篮球或足球比赛中,过人是一种技术。
而过人的诀窍就是通过左右晃动让对方失去重心,这就是一种诡道。
而体育比赛中的体育精神就是道,没有人质疑过过人的技巧违背了体育精神或者职业道德。
商战中也是如此,比如应对项目的招标,也有知己知彼前提下的各种手段和技巧。
但不论采用什么手段和技巧,一定不能违背起码的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
没有大道的保障,小道也只能获得一时的利益,不可能长久。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千万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既不能因小道而失大道,也不能因为墨守所谓的大道而不肯变通。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那么什么是算,什么又是庙算呢?这个算,是算筹的意思。
早期的算筹用竹子木棍儿等物品制作,用途是计数和运算。
庙算,就是在宗庙里进行计算。
古代决定重大的事情,需要族中的重要人物在宗庙中商量决策。
我们前面讲过,古代国家大事有两件,一件是祭祀,一件是战争。
这两件事都需要在宗庙中决定。
而庙算的含义是指在没有开战之前,对战争胜负砝码的权衡。
也就是用算筹摆出战争的胜负。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始计篇解析(四)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始计篇解析(四)
原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释:打仗前而在庙堂谋算胜的,谋算的多,打仗前在庙堂谋算败的,谋算的少。
多谋算胜,少谋算败。
何况不谋算呢!我从这方面观察比较,胜负就自然看到了。
深度解析:庙算定胜负,是战前对胜负的判断,涉及战争准备工作,和战争的判断,用正确的方法(记住正确的方法)想的越多,谋划的越多,胜利的把握越大。
所以做任何事之前一定多考虑问题,考虑清楚再做事情一定会成功或者成功几率更大!庙算的引申义为“未雨绸缪”事情没发生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就像防洪就是很好的未雨绸缪,事情没发生之前要防止事情发生,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防止事情的发生。
举例如果你想开一个饭馆,这个时候就得要想很多问题:客户,采购,找厨师,服务员,买餐具,桌椅板凳等一切准备工作。
还要考虑怎么把自己店推出去,让大家知道,拉客户,还得考虑要不要弄自己的招牌菜,价格。
想的多了,自然就周全。
考虑的多,周全了自然能把饭店开起来!。
孙子兵法庙算解析
孙子兵法庙算解析●五事道:政治。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将: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比强,辅隙则国必弱。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组织按“法”的要求,组合成集中统一的力量,上下有所遵循,才能达到“齐勇若一”、“携手若使一人”。
●选将庙算·选将内容:孙子兵法提出了良将的五条标准――五德,又指出了庸将的五种危险――五危,辩证地论述了良将既应具有五德的优良素质,又不能有五危的缺点;同时提出了选将的三条原则――三则.《六韬》则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了八种验证将领才能的方法――八征。
五德、五危、三则、八征构成了孙子兵法庙算时选将的理论体系.(半部论语治天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论礼乐但论兵,粱启超赋诗,“六鳌摇动海山倾,谁入沧淇斩巨鲸.括地无书思外著,倚天有剑欲长征.抗章北阙知无用,纳履南山恐不成.我欲清溪寻鬼谷,不论礼乐但论兵.”刘宇《鬼谷子兵法破解》作者题记,“是真英雄,方能拔千钧宝剑出鞘,有大悟性,方能把千层宝典翻动.苏秦用半部书合纵,佩六国相印,张仪用书半部连横,助秦大一统.仁者,喜见一卷打外交仗的兵书,智者,幸识一代攻关艺术的先圣.”本文作者感言,“一部《孙子兵法》,经典中的经典,兵法中的兵法.纵横万里江山,开创一片天地。
一计庙算,算尽天下难事。
”)●将军对军队和国家的重要性(1)、将将军的能力纳入战略要素考虑五事:道、天、地、将、法;“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七计:将孰有能?(2)、将军是国家安危的主宰《孙子兵法·作战篇》,“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速战速决 军史奇迹——试用《孙子兵法》浅析济南战役
战场战例·107·速战速决 军史奇迹速战速决 军史奇迹——试用《孙子兵法》浅析济南战役A Blitzkrieg Strategy, a Military Miracle —A Brief Review of Jinan Military Campaign with The Art of War刘春明/Liu Chunming收稿日期:2016-3-17作者简介:刘春明,女,济南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审。
发生于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其胜利的奇迹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中的典型战例,更是济南暨山东地方史乃至中国革命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孙子兵法・计篇》原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今译:战端未开而预计到胜利,是因为筹划周密,占据的胜利条件多;战端未开预计将失利,是因为分析交战双方各种因素对比中占据的胜利条件少。
筹划周密,取胜的条件充分,才有可能胜利;所占有利条件不充分,就不能取胜。
“算”是指取胜的条件,胜利的把握。
“庙算”是古代军队在战前的占卜与谋划,在整个战局中用庙算,在具体战术上也有庙算。
由于战争是双方智慧和军事力量等多种因素的较量,其变化莫测,所以在庙算中不可能只有一种假设。
高明的军事家会综合考虑战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根据每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相应预案。
而没有考虑到最坏的可能性,没有充分估计对手战略策略的多种变数,叫作失算,失算结局就是失败。
1947年,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迫使国民党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1948年,中国两种命运的大决战已不可避免。
在决定全局的战略棋盘上,毛泽东和蒋介石同时把眼光盯住了这颗棋子——济南,成为国共双方在解放战争中倾力博弈的第一个大城市。
在蒋介石的眼中,济南处于津浦、胶济铁路的连接点,南可呼应徐州,北能支援平津,不但是一道军事防线,更是一道心理防线,既是蒋介石置于华北地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是蒋介石视为反败为胜的唯一机会。
多算胜 少算不胜
简议 所谓 “庙算”, 是古代人在用兵打仗之前在祖庙内举行仪式 , 定出计谋、作出决策 , 称为 “庙算”。换句话说 , 就是在作战之前一定要事先周密思考、深谋远虑。对战事可能出现的情 况作出各种估计 , 要提出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需要应对的对策 , 以打有把握之仗。 我们做生意、面对市场经济 ,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 同样需要 “庙算”。因此 , 我们在投入市场之前 , 对于经营什么 , 选择什么样的时机 , 采用什么经营方法 , 都要慎重研 究 , 周密计算。有利的才行动 , 无利的不要干。而 “庙算”一定要充分 , 越充分 , 就越能取 得好的效果。我们知道 , 现在市场上房地产业很不景气 , 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企业领导者 对国内市场 , 群众的购买能力这个实际问题 , “庙算”得不够 , 盲目投资 , 这一教训值得吸取。
四、成语广告
为了抓住中 “车到山前 必有路 , 有路必有丰田车”的两句话 , 气贯 长虹 , 因果相连 , 把中国的成语与日本丰田 车联系起来 , 使人既感到亲切 , 又能体味到 丰田车无处不在 , 而且质量好 , 能适应各种 道路。使消费者在接受这一产品信息的同时 ,
古为今用
多算胜 少算不胜
瑞 林
原文① 夫未战而庙算②胜者 , 得算③多也 ;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 , 得算少也。多算胜 , 少算不胜 ,
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 , 胜负见④矣。 注释 注: ①选自 《孙子兵法 , 始计第一》。②庙算: 庙 , 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庙算解析
●五事
道:政治。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将: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比强,辅隙则国必弱。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组织按“法”的要求,组合成集中统一的力量,上下有所遵循,才能达到“齐勇若一”、“携手若使一人”。
●选将
庙算·选将内容:孙子兵法提出了良将的五条标准――五德,又指出了庸将的五种危险――五危,辩证地论述了良将既应具有五德的优良素质,又不能有五危的缺点;同时提出了选将的三条原则――三则.《六韬》则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了八种验证将领才能的方法――八征。
五德、五危、三则、八征构成了孙子兵法庙算时选将的理论体系.
(半部论语治天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不论礼乐但论兵,粱启超赋诗,
“六鳌摇动海山倾,谁入沧淇斩巨鲸.
括地无书思外著,倚天有剑欲长征
.抗章北阙知无用,纳履南山恐不成.
我欲清溪寻鬼谷,不论礼乐但论兵.”
刘宇《鬼谷子兵法破解》作者题记,
“是真英雄,方能拔千钧宝剑出鞘,
有大悟性,方能把千层宝典翻动.
苏秦用半部书合纵,佩六国相印,
张仪用书半部连横,助秦大一统.
仁者,喜见一卷打外交仗的兵书,
智者,幸识一代攻关艺术的先圣.”
本文作者感言,
“一部《孙子兵法》,
经典中的经典,
兵法中的兵法.
纵横万里江山,
开创一片天地。
一计庙算,
算尽天下难事。
”)
●将军对军队和国家的重要性
(1)、将将军的能力纳入战略要素考虑
五事:道、天、地、将、法;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
七计:将孰有能?
(2)、将军是国家安危的主宰
《孙子兵法·作战篇》,“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
《孙子兵法·谋攻篇》,“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
《尉缭子》,“在全军参加的大规模战斗中,如果大将军战死,他的部下凡统帅
五百人以上的将官不能拼死杀敌的,都要斩杀;大将军的亲兵,凡当时在阵中的,都要斩杀。
其余士卒凡有军功的,降一级;没有军功的,惩罚守卫边境三年。
”(3)、“欧洲战神”拿破仑对将军的论述
拿破仑说:“一头狮子可以把一群绵羊变成狮子,一头绵羊可以把一群狮子变成绵羊。
”
拿破仑说:“一只狮子带领的绵羊队伍,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狮子队伍。
”
(4)、中国对将军的论述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
“将军不力,累死三军。
”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
《六韬》“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国家存亡的关键,其命运全在将军.将军实为国家辅佐之臣,而为先王所重视,因此任命将军,不可不加以慎重审查.”
朱镕基,“我们国家现在缺少的是博古通今,既懂西方经营管理,又懂《孙子兵法》和《共产党宣言》的企业家......”
●五德
一个合格的将军应具有五种德行:智、信、仁、勇严。
《孙子兵法·计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
★智
智,智慧,古代也通知。
孙子兵法有七十多处提到了知,可见其对智的重视。
智是五德之首,是对将军的第一要求。
智商是天生的,智慧却是后天学习磨练而来的。
(1)、自知者明
古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并能扬长避短的人,不失为智者。
自知之明:有人从不知道自己的缺点;有人知道自己的缺点,但不知道如何改正;有人知道自己的缺点,也知道如何改正,但没有决心改正缺点;有人知道自己的缺点,也知道如何改正,并持之以恒地改正缺点,提高素质。
最后一种人才是自知之明的智者。
孙子兵法,“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
《鬼谷子》,“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2)、知彼者强
能充分了解他人者智。
老子的观点。
哈佛商学院总经理标准第一条是深厚的涵养――不是学历、知识,而是行动、反省,以及洞察他人内心的心迹。
(陈平过江,长江学者基金)鬼谷子著《鬼谷子》。
千尺深潭,钓鱼高手,鱼钩一下,就知有没有鱼。
一个智者,三言两语,就知他人内心所想。
人高兴和悲伤时都可能说真话。
《鬼谷子》知彼:
第一、明其人。
将对手的才能、性情、嗜好、专长、学位、地位作深入的了解,可将对手分为四类人,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
第一类人,按才干、品德,可分为仁者、勇者、智者与愚者、不肖者、贪者.《鬼谷子·谋篇》,“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
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鬼谷子·权篇》,“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
第二类人,按财富和社会地位,可分为贵者、富者、贱者、贫者. 《鬼谷子·权篇》,“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
第三类人,按性格开朗、得意的分为阳类,性格抑郁、失意的分为阴类.《鬼谷子·卑阖》,“故与阳者言,依崇高;与阴者言,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第四类人,按智慧和知识,可分为智者、博者、辩者.《鬼谷子·权篇》,“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
第二、得其情。
其一,从对方的嗜好和凭借的事物来推求实情. 《鬼谷子·卑阖》,“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鬼谷子·谋篇》,“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
其二,从事物的各种征兆与迹象中去探明对方的意图. 《鬼谷子·反应篇》,“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见微知类”.
其三,从反听中来了解对方.所谓反听,就是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来体验对方,观察对方,在各种言谈的变化技巧中,套取对方的实情. 《鬼谷子·反应篇》,“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
其四,利用对方极喜极恐之时探明实情. 《鬼谷子·揣篇》,“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及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
其五,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能了解对方,可去询问他平时亲近的人,由他所亲
近的人去了解他. 《鬼谷子·揣篇》,“情欲必出于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语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探情.”
第三、御其心。
其一、坦诚交谈,详细陈述事情得失,取得对方信任.《鬼谷子·内楗篇》,“欲说者务隐度,计事务循顺.因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
其二,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结交方式. 《鬼谷子·内楗篇》,“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
《孙子兵法》知彼:
知彼在于用间.
《孙子兵法·用间篇》:
“英明的国君,优秀的将帅,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成功超出于众人之上,其重要原因,在于他事先了解敌情.要事先了解敌情,不可用迷信鬼神和占卜等方法去取得,不可用过去相似的事情作类比,不可用观测天象去验证,一定要从了解敌情的人那里去获得.”;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生间,有死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偈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知彼在于见微知著. 孙子兵法相敌三十二法.
知彼的作用: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知彼知己,知天知地,胜乃无穷”;
“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知人知心…”;诸葛亮,“兵战不如心战,兵战为下,心战为上。
”
(3)、善用他人之智者智
哈佛商学院案例:管理之道在于借力。
墓志铭,“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能将强于他的人安排在他的组织里,为他所用。
”
以愚治愚者智。
(孔子师徒到东海游学)
以愚治智者智。
(宋高祖赵匡胤派武将出使邻国)“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
以智治智者智。
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分析高祖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时,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饷,保粮道,我不如萧何;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这三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
”(刘备与关羽、张飞、诸葛亮)
(4)、大智若愚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
《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周易》,“大道无形”。
《六韬》,“大智之人,人不见其智;大谋之人,人不见其谋;大勇之人,人不见其勇。
”
《孙子兵法·形篇》,“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古之所谓善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