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原则浅谈
如何评价初中历史教案的优劣?
初中历史教案是教师在开展历史课程时所使用的重要教学资源,它是教师教学的指南,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
教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因此,评价初中历史教案的优劣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案的结构一个好的教案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在一个主题下,应该有清晰的目标、过程和评估这三个部分。
目标部分需要指导学生学习的目标,过程部分则应该讲解历史知识点、并配合相关的练习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估部分则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有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二、教案的可操作性一个好的教案需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沉浸在历史故事之中,而不是单纯地讲解相关的知识点。
因此,教案需要注重注释、引言、总结等部分的设置,以提高教师讲解的连贯性和可操作性。
三、教案的内容好的教案不仅能引导学生学习目标,还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和技巧。
它应该包含对学生的启发思考和指导。
在教案中加入许多与课本相符的内容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历史知识。
教师还可以考虑设计一些练习,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
四、教案的语言和形式教案的语言应该符合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语言能力水平。
教案也应该符合语文教育的常规要求。
此外,教案的形式也应该丰富多样,包括图片、图表、音乐、视频等不同类型的资源,从而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有效。
五、教案的适应性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需要教师考虑。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制定不同的教案方案,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兴趣。
教案还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知历史,并与现代生活进行比较。
一个好的教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当评价初中历史教案的优劣时,我们应该从以上五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估,以确保优质的教案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历史教育的现状,从而不断创新、完善历史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中学历史课教学
浅谈中学历史课教学从事中学历史课教学多年,我通过自学、接受培训、同行帮助、前辈指导、不断听课,经常性反思和总结,在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诸如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法、互动学习法等一些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在教学“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时,以多媒体演示仪为辅助教学手段,以问题为切入点,注重在于突出教学主题,以生动、形象的图片使学生感性地认识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整节课学生毋须整段整句地去研读,而是通过影像资料,很快地接受了所有的知识点。
我们师生所要做的只是通过提问、点拨、总结,将感悟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中没有处理好的地方在于“打到孔家店”的讨论,时间把握得不好,讨论的时间有些过长了。
另外,在课文最后没能够突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学生不能够理解它真正的价值所在,这是比较欠缺的地方。
今后我还需要不断深入地研讨课题,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课相当难讲,由两部分课文组成。
首先讲马克思主义诞生,剩余的是讲巴黎公社。
教学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但是一谈到马克思主义,学生就晕头转向。
在处理马克思主义这一部分时,我从整个单元的宏观上来讲,理论的诞生——实践检验——制度确立三个步骤,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刚好在诞生与实践上。
从微观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是本课的关键也是难点,没有读过《共产主义宣言》,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的。
因此,我截取一小段《共产主义宣言》内容,从旁指导和引导学生解读材料,逐一与书中提及的马克思主义内容一一对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工业革命的兴起》是第六单元第一课第一目,在学生初步了解社会生产方式正在改变的基础上,我开始教授学生工业文明的来临。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掌握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第一,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
我充分考虑到历史与社会知识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亲身经历、体验历史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历史课如何评课
历史课如何评课历史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如何评价一堂历史课的教学效果呢?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历史课的内容安排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历史课应该包含丰富的历史知识,涵盖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同时,历史课还要注重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符合教学要求。
其次,历史课的教学方法也是评价的重点之一。
教师在历史课上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例证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历史课还要倡导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历史课的课堂氛围也是评价的重要指标。
一个良好的历史课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教师要倡导同学间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促进他们在历史课上的互动与合作。
最后,历史课的评价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试、作业评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同时,历史课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包括历史思维能力、文献分析能力、论证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总的来说,评价一堂历史课,除了要考虑到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方面,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一堂历史课的教学效果。
希望每一位历史老师都能用心教学,切实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历史课应该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段时光的回顾和思考,让学生在历史课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智慧的力量。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十分关键,它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阵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主要在课堂进行,同时历史教学也是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
”政治和文学都是从浩瀚的历史文化中分离出来的,可以说历史是百科之母。
在我们中学历史的教学现状中,老师读课本,学生划重点,考试背重点,学生学得十分被动、消极、机械,不会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割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我在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以来,长期执着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改进历史教法,指导学生的学法,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本文谈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一、正确认识中学历史教学的地位历史是一种文明的传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它展示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一个民族产生、发展、壮大、演变的脉络,任何文化都有一个传承历史走向,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创新,同时也不知道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历史的传承能够更好地发挥一个国家公民的爱国主义的思想,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来发展国家,人们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上的经验给我丰富的智慧,开阔我们的眼界,启迪我们睿智地思考问题,少犯错误,一个国家的未来由少年主宰,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说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必须知道一个国家的过去,立足今天,展望未来,一个民族忘记祖国的历史意味背叛,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爱国主义建设者,历史教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可以全面推动学生的思想建设,这是时代的要求和选择,也是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正确认识了历史的教学地位,才能端正我们的历史教学的态度。
二、抓纲务本,明确教学目标抓纲务本,这个“纲”原来是指《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现在是指《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它是我们教学的行动指南,它对教材中的知识哪些要求识记、哪些要求理解、哪些要求熟练运用、培养什么情感,都十分明确、细化,形成一个严密的教学体系,教材是立足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写,它是围绕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它是新课标的细化、具体化,它是我们教学的蓝本,是历史教育专家严格审查后使用的,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深钻教材,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不能停留在表面的语言文字上,课标和教材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两件重要武器,离开它们我们就无法教学,如船置浅滩、车陷泥潭,我们教学本末皆无了。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者:郭翠玲来源:《新校园·阅读(下旬刊)》2010年第05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
当然,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必须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体会:一、改变教师观念,不断努力学习,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
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分析。
要“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就是为了不教。
相比于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应更注重学法指导,其实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因为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学法才是知识转变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
教师的功底决定了教学的深度和力度,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的广度也影响着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开阔。
因而,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充实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广泛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
要从实践出发,主动走出课堂,面向社会,了解社会实际,积极寻找和发现社会上可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源。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作者:李培军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3年第09期【摘要】中学教育中的历史课程是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课程不仅是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是让学生从历史吸取经验教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所以,历史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更是教会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
因此,历史课堂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历史课堂的教学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这对于历史课程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本文就从历史课堂教学的功能以及历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来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历史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38-01中华上下五千年是几千年的人文历史,它记载着中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的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见证着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学习历史,不仅让我们了解我们祖先的过去,了解历史的发展,更加能够教会我们如何以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让我们从历史的洪流中吸取古人的经验教训,为我们在社会中的为人处事提供有意义的指导和借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历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一、学习中学历史的作用中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思想引导能够有效的避免学生走上歧途。
历史课程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另一方面,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了判断历史事件对错的判断能力;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历史上很多历史事件都可以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参考办法。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三观立场,学会如何正确的发展人际关系,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问题1.历史课程不被重视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史书,它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课程,历史中记载着历史人物的传奇人生,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沧海桑田,这是一门趣味性、知识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学生的知识累计和成长都十分有益,很多名人都对历史做出了重要性的论述。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根据本人多年任教初中历史教学的经历与经验,认为构建历史有效课堂的关键在于不仅要吃透教材、灵活应用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而且还在于怎样掌控课堂、驾驭学生、调动学生、激发学习激情做到因人施教。
只有做到掌握一手科学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索一套驾驭课堂和学生的教学技能,才会使课堂生动鲜活,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做到让课堂充满快乐,让学生轻松学习,把课堂变成学生的精神乐园。
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只有在快乐、民主、平等、宽松的和谐气氛中才能最有效地接受知识。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首先,我注意让自己的心情先变得轻松快乐,保持好心情。
在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
在学生面前放低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做他们的朋友,温情博取孩子们的信任,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其次,对学生一视同仁。
我总是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贴近每一个学生,这样师生关系才会融洽。
把握好每一次机会,不吝啬赞美,不吝啬肯定,不吝啬鼓励,去赏识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成长。
二、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乐学、会学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平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很难再现,它既无法观察,更无法体验。
因此我想方设法的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呈现趣味性的材料,创设趣味性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构建知识网络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浅谈
大 发挥 。师 生关 系紧 张 ,学 生记忆 力迟 钝 , 思维不 活跃 , 学 习效 与 掌握 ,使 学生的思 维活动与信 息 内容互相 渗透 ,在此 基础上便 会 率 低 。现 在 的 中学 生 独 立意 识 强 ,都 有 着 自己 的个 性 和 思 想 见 产 生一种新 的思维方式 ,有利于 学生创新思 维的培养 。
学科教 育
教 科学 育
2 1 4第9 O 0 期
赵卫华
( 河北省河间市西村中学 020 ) 640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的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是 提 高 课 堂 教学 效 率 的关 键 。有 效 的历 史 课 堂 教学 设 计 应有
三 、多媒体 辅助 课 堂教学
传 统 的 中学 历 史教 学 以 教师 的 讲述 为 主 。教
149
解 。教师 应 根据 学生 的心 理 需要 ,转 变观念 ,重新 定位 自己 的角 色 。教师 要 特别 关注 学生 的情 感 ,对 学生平 等 相待 ,尊 重每 个 学 四 、历 史教学 生活 化 教 育家 陶行 知 先生 曾指 出 : “ 有 生活做 中心 的教 育是 死 教 没
生 ,尤其 要 关注 性格 内向或 学习有 困难 的 学生 ,积 极鼓 励他 们在 育 。没 有生 活做 中心的 学校 是死 学校 ,没 有 生活做 中心 的书 本 是 学 习 中努 力 尝试 , 以平等 、 民主 、尊 重、 理解 、关 心 、赏识 的态 死 书本 。”很 多学 生对 历史 学 习不感 兴趣 ,这 和教 学形 式有 关 ,
师 讲 、学 生 听 。多 媒体 运 用 音频 、动 画 、录像 和
利于 调 动 学 生学 习 的积 极 性 ,有 利 于教 学 理 论和 实践 的结 合 ,要 落 实教 育 改 革 。 毛 泽东 同志 曾提 出 : “ 打无 准 备 之仗 ,不 打 无把 握 之 仗 , 每 战 不 都应 力 求 有准 备 ,力求 在 敌 我 条件 对 比下 有 胜利 的把 握 。 ”这 是 军 事 原则 , 同样适 于教 育 教 学工 作 。 国家 教育 部 颁 布 的新 课 标 对 教师 的课 堂 教学 和学 生 的 学 习素 质 能力 的培 养 指 出 了方 向,对 教 师 的课 堂 教学 提 出 了更 高 的 要 求 ,这 需 要 历 史教 师 应 像 指 战员 认 真 准备 一 个 个 战役 那 样 认 真 准备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路径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路径
刘庆河
【期刊名称】《天津教育》
【年(卷),期】2024()12
【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新课标提出的一项新的教学策略,将课程改革视角放在了教、学、评这三个具体的环节,对当前阶段新课标的落实和新课改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能够立足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二是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完成课堂角色和定位的转化;三是能够推动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型,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实质支持与助力。
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什么”“怎么”“为什么”“哪种程度”等细节要素的思考,需要从教、学、评的不同视角探寻问题的答案,以便能够将完整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衔接在一起,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助力。
本文主要围绕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路径展开,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为基础,探究构建新型课堂的有效路径。
【总页数】3页(P77-79)
【作者】刘庆河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第五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构建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新理念教学观浅谈
2.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路径
3.大单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路径
4.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智慧课堂构建研究——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关键问题研究》
5.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构建路径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作者:黄胜平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02期摘要:随着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是现代教学的要求。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现代教学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中学历史课教学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摆在广大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存在问题;创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21世纪的挑战。
随着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是现代教学要求。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现代教学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中学历史课教学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摆在广大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学历史教师目前仍然保留较多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不理解史实,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
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容易养成思维惰性,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教学总是以固定的“复习旧知识”讲授新课”“复习和作业”三个步骤贯穿始终,使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枯燥无味。
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与书本,造成主体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阻碍其素质全面的发展,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新时代和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代呼唤着中国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呼唤着创新教育。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课堂
经验交流2014-02有效课堂的含义有三层:第一,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
第三,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有效课堂的理论我们最常听到的声音就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甚至有些学校提出并且严格实施“教师只讲10分钟,其他时间都交给学生”,这种提法主要是从教学能否促进,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为标准来判断“教学有效与否”的,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导。
但是我们似乎忽视了从教师的视角来创设有效课堂,所谓教师的视角并不意味着回到以前的“满堂灌”“一言堂”,而是从教师的角度科学地去创设有效课堂。
本文叙述的是如何将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有效的、科学的、艺术的相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更加突出的作用,同时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业务能有不断的提高和教学方法能有所改进。
即试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指导性结合起来,探讨有效课堂的标准。
一、充分的备课,使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备课是每位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基本工作之一,没有哪位教师不备课就可以上好一节课的,即使是教书多年的“老教师”也是如此。
然而,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备课”,所谓备课不是将书本看一遍,看看里边有什么内容,而是首先要粗线条地理出来一个体系或者说是主线,在此基础上再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分析。
由于初中学生的特殊特点,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会不加理解的死记硬背,因此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提起他们的兴趣,这可以称为预设。
历史这门学科有其特殊性,可用资源很多,例如资料(材料)、图片、纪录片、电影片段、文物实物等等。
可是我们要注意,有些教师会在备课时,准备大量的认为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甚至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排练历史剧,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后学生却一头雾水。
所以预设一定要简单而科学。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作者:赵宝琼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11期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减轻学生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每个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宗旨。
本文中,笔者就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课堂教学的质量探讨提高了中学历史课教学质量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探讨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升学生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育工作中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课前准备,教师的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就包含了这个道理。
备课备什么?一要备学生,二要备教材。
同样的学生,不同的内容,要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教法。
一、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课的灵魂,十分重要。
一堂好的历史课,肯定有正确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的。
反之亦然。
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很多备课不备教学目的,随意性很强的课。
没有教学目的课,没有了灵魂,因此,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
我们说教学目的是灵魂,因为教学目的是建立在研究了教材和学生基础之上的课堂教学目标,它直接制约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史论史实的补充,重点难点的确定,以及教具的选择等等。
教学目的要有三个方面组成: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一般都是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
有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还是历史长河中的里程碑。
教学难点一般都是学生不易认识理解的内容,而这一难点又是学生应该认识理解的内容。
三、教具历史课的教具主要有小黑板、挂图(图画与地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等。
运用教具是为了提高课堂的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具的运用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相一致。
运用教具可以增强听觉和视觉效果。
在实际中,目前还存在两种需要加以克服的倾向:一是上课没有一件教具;二是运用了教具,但不恰当。
有的是为了用教具而使用教具,有点“装门面”的味道。
有的没有配合讲授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影响了效果。
有些学校条件比较好,各种教具都有,在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使用。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浅谈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浅谈德阳五中历史组唐永富著名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面对当前历史教学的状况曾尖锐地指出:“当前课改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的问题。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可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宗旨。
而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深化历史教学改革,针对当前课改的实际、学情的实际、高考改革的实际,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
笔者不揣浅薄,就十余年一线历史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几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注重“本”与“纲”、“题”的结合教学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课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高考试题”作细致、深入研究,把“本”与“纲”、“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此,才能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凭借。
充分钻研教材,合理组织教材,巧妙运用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是教学改革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钻研教材,逐步掌握教材。
教师要掌握教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懂”、“透”、“化”。
“懂” 就是认真弄清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领会编辑意图,熟悉知识范围;明确各个单元的目的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掌握重点,分清主次,做出课时划分。
“透”就是深刻理解、熟练掌握教材,并能运用自如,对上课充满信心;“化”就是把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达到精通的程度。
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让课本中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浅谈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浅谈德阳五中历史组唐永富著乞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而对当前历史教学的状况曾尖锐地指出:“当前课改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的问题。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可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宗旨。
而要提髙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深化历史教学改革,针对当前课改的实际、学情的实际、高考改革的实际,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
笔者不揣浅薄,就十余年一线历史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几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注迂“本”与“纲”、“题”的结合教学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课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高考试题”作细致、深入研究,把“本”与“纲”、“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此,才能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凭借。
充分钻研教材,合理组织教材,巧妙运用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是教学改革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钻研教材,逐步掌握教材。
教师要掌握教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懂”、“透”、“化”。
“懂”就是认真弄淸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领会编辑意图,熟悉知识范帀:明确各个单元的目的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掌握重点,分淸主次,做出课时划分。
“透”就是深刻理解、熟练掌握教材,并能运用自如,对上课充满信心:“化”就是把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达到精通的程度。
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让课本中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从而提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泄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理解能力和探究精神。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素养是指一个人对历史的认识、理解和评价能力。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和民族精神,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视角去分析历史现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历史学习,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判断和推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沧桑和社会变迁,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的一员,应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策略1. 优化教学内容(1)精选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关注时事热点:将时事热点与历史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 改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创新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融入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4. 强化实践教学(1)参观历史遗迹: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2)开展历史竞赛: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反思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历史教案的评价标准有哪些
历史教案的评价标准有哪些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途径。
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意识、国家意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而历史教案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工具,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历史教案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以历史教案的评价标准有哪些呢?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历史教案的评价标准之一是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针对性。
历史教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同时,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指导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历史教案的评价标准之二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丰富性。
历史教案的教学内容应该科学合理,符合历史学科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多样,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第三,历史教案的评价标准之三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历史教案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灵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学方法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第四,历史教案的评价标准之四是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历史教案的教学手段应该有效先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学手段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第五,历史教案的评价标准之五是教学过程的严谨性和流畅性。
历史教案的教学过程应该严谨流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评价
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评价
石杰
【期刊名称】《教师》
【年(卷),期】2013(000)025
【摘要】历史教学评价是指历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运用科学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它是历史教学环节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历史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而教师则把考试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
这种评价模式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不利于学生健康、和谐和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石杰
【作者单位】湖南省泸溪县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新课改下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浅谈新课改下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3.关注主体,绽放生命之花——浅谈中学历史教学评价中的学生评价
4.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原则浅谈
5.浅谈高中历史活动课的组织与实践——"新课改下中学历史学习的思考"之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例,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例,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让学生了解过去的事物和事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课程设置历史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对于理解世界、认识自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小学历史课程设置中,可以通过开设历史课程来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历史学科知识、历史学科思维和历史学科方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既能够了解历史知识,又能够培养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历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和方法能力。
还可以多使用故事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学科情感态度和历史学科价值观。
还可以通过开展历史实验、历史实习、历史社会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全面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能够全面展现自己的能力。
可以采用书面测试、口头答辩、作业评定、课堂表现评价、课外调查研究报告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思维、方法、情感态度、实践能力和价值观。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原则浅谈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应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宗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改进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注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结合、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评价的整体性与多元化,保证教师的判断和决策的可信性,有效发挥评价信息的作用,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
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很好地掌握、贯彻评价原则,自觉地按评价的目的性和客观规律开展教学评价,才能有效地实施科学、客观的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生发展课堂教学评价中学历史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愈来愈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呢?这些都是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要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形
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换言之,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而言,新课程改革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更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课堂教学评价要具有方向性和客观性
评价的方向性原则是指评价工作要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起到监督和保证作用的原则,它是由我国教育体系的性质决定的。
当前,课堂教学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面向现代化建设,面向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目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总指导思想。
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使评价标准更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
评价者必须按照评价体系来客观的评价对象,既不能因考虑照顾某些评价对象而擅自修改评价标准,也不能因为有意排斥某些评价对象而提高评价标准。
评价者要避免、克服主观随意性,在评价过程中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影响评价过程及评价效果。
如果教师的评价是客观的,可以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使评价对象信心信增;如果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掺有个人的主观意识,有个
人偏见、个人情感等因素,就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挫伤,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学生的细微变化,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不能因为自身的疏忽而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学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二、课堂教学评价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教学活动,要想完全对它进行定量的评价我们还是难以做到的。
所以,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评估者在评价过程中必须遵守它的科学性。
只有依据教学大纲、教材、社会需要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制定出来的评价标准才是科学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评价活动走上科学的令人信服的正常轨道。
另外,教学评价还要考虑到保证评价目标既要符合统一要求又要符合评价对
象的总体状况,既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姑息迁就。
教学评价如果不切合实际,或高不可攀,或唾手可得,都难以实施,难以激发评价对象的积极性,达不到评价的目的。
评价标准要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每个评价项目都要有独立的科学含义,要具有可靠性、可信度。
当然,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科学性和可行性难以兼顾的情形,这种情况可以适当降低科学性要求,以保证其可行性。
三、课堂教学评价要具有全面性和激励性
作为一种现象,课堂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时代发展的各种因素息息相关的,其表现出多类型、多结构、
多层次、多目标和多因素的特点。
评价的全面性原则指评价者在处理问题时要从全局出发去了解事物的全貌,把握事物的整体及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的原则。
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原则指评价者利用某种因素激发评价对象
内部产生某种需要,调动评价对象的积极性的原则。
激励的方法很多,如给评价对象提出一个课堂教学改革及研究目标激励法、为评价对象树立一个课堂教学典型的榜样激励法等。
总之,评价对于开阔评价对象的事业、激励他们上进有着良好的作用。
教师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评价不是给学生排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摒弃原有的评价体系,建立全面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都能得到锻炼,这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