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传输。

3.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2.数据处理和信息传输-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信息的传输、存储和保护3.信息技术的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图像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和示范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

2.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

3.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与教师共同思考和解决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他们合作完成一些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课堂展示一些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和示范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互联网的基本原理。

示范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亲自操作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并进行一些小型项目的实际应用,如制作简单的网站、设计多媒体展示等。

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4.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他们分享彼此的经验和问题,并与教师共同思考和解决。

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根据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和学习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价。

2.作业和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和实践项目的质量和成果进行评价。

高三信息技术课程大纲

高三信息技术课程大纲

高三信息技术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性课程。

在高三阶段,本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同时为高考中的信息技术相关考试内容做好准备。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硬件组成、软件系统、操作系统等。

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 等进行文档处理、数据计算和演示文稿制作。

了解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思维。

掌握网络基础知识,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

熟悉多媒体技术,能够进行图像、音频、视频的处理和制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分析和评价能力,能够从大量信息中获取有用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素养,遵守法律法规,保护个人和他人的信息安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新的信息技术应用。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

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数据存储与管理。

2. 办公软件应用Word 文档处理,包括文档排版、表格制作、图文混排等。

Excel 电子表格,包括数据输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图表制作等。

PowerPoint 演示文稿制作,包括幻灯片设计、动画效果设置、演示技巧等。

3. 编程语言基础编程语言的概念和特点。

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常见编程语言的介绍,如Python、C++等。

4. 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

互联网的应用与安全。

5. 多媒体技术图像、音频、视频的处理与制作。

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四、教学进度1. 第1-2 周: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与巩固。

一个高二信息技术课程大纲

一个高二信息技术课程大纲

高二信息技术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 课程性质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基础学科课程。

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能够在信息社会中有效地获取、处理、管理、表达和交流信息。

该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课程任务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实践、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方法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和表达,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活动中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和安全问题,学会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保护个人和社会的信息安全。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

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拓扑结构,掌握网络的基本通信协议和网络安全知识,能够熟练使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交流和共享。

掌握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存储、查询、更新和管理。

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项目实践、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

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 - 教科版(2019)1. 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提供关于信息技术必修1课程的教学指导,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本大纲适用于教科版(2019)的教学实践。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培养信息素养和安全意识;- 提高信息检索、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3.2 常用软件与应用- 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 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 演示文稿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 网络通信工具(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3.3 信息素养与安全- 信息检索与评估- 网络道德与法律法规-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 数据备份与恢复3.4 项目实践-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项目,如制作个人简历、策划活动、开展调查等4. 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通过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5. 教学评价-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 项目实践:学生完成实践项目,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占总评的40%。

-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应用题,占总评的20%。

6. 教学资源- 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1 - 教科版(2019)- 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学课件和视频- 网络资源:如教育平台、在线教程等7. 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具体安排如下:- 信息技术基础(8课时)- 常用软件与应用(12课时)- 信息素养与安全(6课时)- 项目实践(6课时)8. 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我们期望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安全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一、课程背景和目标-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必修1- 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材版本:教科版(2019)- 课程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熟练运用常用办公软件进行办公自动化- 培养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二、课程内容和安排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介绍2. 办公自动化- 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格式设置- 电子表格软件的数据处理和公式运算- 演示文稿软件的制作和展示技巧3. 网络与互联网- 网络基础知识和常用网络设备- 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4. 数据库与信息管理-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和维护5. 程序设计基础- 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编程语言的选择和使用- 简单程序的设计和实现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和实例演示相结合- 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 课堂作业和实验设计- 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和课堂参与- 作业和实验报告- 期末考试四、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 教材:《信息技术必修1教科版(2019)》- 辅助教材:计算机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行业报告等以上为《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的内容和安排。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的掌握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1. 介绍本教学大纲旨在指导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2. 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包括以下方面:- 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操作系统、文件管理和办公软件等;- 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研究编程基础知识,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见应用;- 了解信息安全和网络伦理的基本原则,培养网络安全意识;-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信息处理和创新能力。

3. 教学内容3.1 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操作系统- 文件管理- 常用办公软件应用3.2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3.3 编程基础- 编程语言基本概念- 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 算法和数据结构3.4 信息安全和网络伦理- 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安全常识和应对策略- 网络伦理和道德规范3.5 信息技术应用- 数据处理和分析- 多媒体技术与创作- 网页设计与开发4. 教学方法- 前瞻性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自主研究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实践教学:提供实际案例和实操机会,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教学评估-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表现等;- 考试成绩:包括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 项目评估:通过项目设计和实施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优质教材;- 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交互式课件等;- 实验室设备和软件:提供必要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环境。

7. 教学计划根据本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8. 注意事项- 学生应按时参加课程和完成作业;-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学生应遵守学校和课程纪律,尊重他人和知识产权;- 学生应注意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通过实际项目开发,让学生掌握编程语言的开发 方法和实践经验。
04
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 及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介 绍
介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 原理和应用。
数据库的设计、建立与管 理
讲解如何进行数据库的设计、 建立和管理。
SQL语言的使用与实践操 作
讲解Excel表格的创建、编辑及数据分析等功能。
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
介绍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创建演示文稿、编辑幻 灯片等。
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与实践操作
结合实际案例,综合运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软件,培养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03
介绍音视频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音频编辑、视频剪辑 等。
多媒体制作的综合应用与实践操作
通过实际案例,综合运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和创意表达能力。
06
网络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讲解网 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常见网络 协议。
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的基本技术(如 HTML/CSS):讲解网站开发的基本 流程和网页制作的技术细节。
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如人工神经网络等。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与案例分析
分析人工智能在科学、工程和商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如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
Python等常用编程语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与实践…
介绍Python等常用编程语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方法和实践经验。
THANK YOU
介绍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和相 应的防护措施,如钓鱼攻击、 恶意软件等。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学期课程纲要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学期课程纲要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授课时间:15课时(去除节假日和期中期末考试后的实际课时,机动1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年级模块总方针: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较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学习生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掌握获取、加工、处理、应用、交流信息的基本方式。

3、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让信息技术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办事。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内容标准与教学放置:第一章1、了解什么是信息;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学会区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信息的特征;2、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第二章1、了解信息与载体的含义及信息的主要类型;能够按照任务确定信息需求;2、了解信息来源的分类;认真分析信息需求,有效地使用信息来源;密切关注我们的生活,养成收集信息的习惯;与同学交流分歧信息来源的优缺点,体验分歧信息来源对我们的影响。

3、掌握利用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查询在因特网上检索信息的方式。

学会使用关键词技巧进行高效查询;体验分歧查询方式的效果,树立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

4、回顾信息的特征并掌握信息价值的判断方式和技巧。

尝试利用分歧信息价值判断标准来分辩信息的良莠。

第三章1、文本信息的加工A1、能按照任务需,围绕主题,熟练使用合适字处理工具加工文本信息,通过必然的版面设置、图文混排等方式表达意图。

A2、能借助流程图结构图等形象化表达方式使文本信息更清晰,准确高效的表达本身的意图,达到吸引受众对象的注意的目的。

A3、通过综合活动,《介绍本身的家乡》,熟练使用排版软件和体验各种格式的设置技巧,突出主题。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

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信息技术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3. 熟悉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网络应用;4. 研究信息搜索和处理的基本方法;5. 培养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常见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常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 办公软件和网络应用- 常见办公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如互联网、局域网、浏览器等)- 常见网络应用和服务(如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社交网络等)4. 信息搜索和处理- 信息搜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信息的评估和筛选- 信息的整理和归纳5. 信息技术创新与问题解决- 信息技术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信息技术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培养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方法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3. 练训练:通过练和训练,巩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4.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5. 项目实践: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完成实验报告;3. 考试成绩: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信息技术必修1教材》2. 附加参考资料:相关的网络资源和教学视频以上即为《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大纲-教科版(2019)》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要点。

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大纲

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大纲

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大纲1. 课程简介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中一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生将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念和信息素养。

2. 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演示文稿制作等基本操作。

2. 掌握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能,能够安全、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娱乐休闲等。

3. 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博客、微博等,能够利用这些工具提高和工作效率。

4.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关注新兴的信息技术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

5. 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念和信息素养,能够合法、合规地使用信息技术,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3. 教学内容3.1 计算机基本操作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管理3.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4. 表格制作软件的使用5.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3.2 互联网的基本使用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浏览器的使用和管理3. 搜索引擎的使用和技巧4. 电子邮件的使用和管理5. 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3.3 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1. 搜索引擎的使用和管理2. 博客和微博的使用和管理3. 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和管理4. 网络协作工具的使用和管理5. 移动应用的使用和管理3.4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2. 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应用3.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4.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应用5.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护措施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项目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5. 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成果。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大纲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大纲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规范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教育部制定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本文将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重要性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是教育部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教学大纲明确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其次,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

此外,教学大纲还规定了教学评价的标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内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知识、信息安全和保护知识等。

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以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2. 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包括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和分析等。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电子表格、数据库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提高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3. 程序设计与开发:包括基本的编程知识和技能,学生需要学习编程语言和算法,掌握程序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方法。

4.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图像处理、音频编辑和视频制作等。

5. 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包括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对社会的影响,培养信息技术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学大纲规定了学习目标和要求,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大单元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大单元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大单元教学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硬件基础a. 计算机组成和功能b. 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卡等硬件部件的作用和基本原理2. 计算机软件基础a. 操作系统和常见的应用软件b. 软件安装与卸载3. 网络基础知识a. 网络的基本概念b. 网络的分类和组成c. 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 数据存储和传输基础a. 数据的表示和存储方式b. 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程序设计与开发1. 编程语言基础a. 基本的编程语法和结构b. 程序的编写和调试2. 程序设计基础a. 算法和流程图的基本概念b. 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思维方式3. 软件开发基础a.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b. 软件测试和维护第三部分:信息安全与保护1.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a. 网络安全威胁与常见攻击手段b. 网络安全策略与防护措施2. 个人信息安全a. 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b. 网络诈骗和欺诈的预防3. 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a. 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保护b. 网络使用的合法和合规性第四部分: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1. 信息技术应用a. 办公软件的使用和办公自动化b.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创新2. 信息技术创新a. 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b. 创客教育与创新实践第五部分: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1. 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a. 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和促进作用b. 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和就业前景2. 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a. 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改变b. 信息技术与健康、环境等方面的关系以上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大致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大纲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纲要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纲要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纲要学校名称:郑州市第一中学课程类型:信息技术设计教师:付艳玲日期:2011年9月适用年级:高一(上)课时:15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

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内容:高一上期高一下期:课程实施:1、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3、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措施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课程评价。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除了要求知识学习外,还有技术性、操作性和应用性的要求。

因此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要求多元化,不仅要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已取得的学习结果进行认知和评价,而且更要注重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动态把握。

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精品文档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更预示着信息社会已经来临。

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信息技术教育要以邓小平理沦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乘“十六大”的东风,与时俱进,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目的,积极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育》文件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世)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纪人才,满足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理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为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也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利用计算机强有力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强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应尽可能考虑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提升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

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传递的过程中,在相互的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觉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

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合格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2.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社区等各方力量,信息技术课程应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是指针对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规定和指导。

它是教育部门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和规范,对于培养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和实施效果。

一、教学内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核心在于确定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网络技术等多个方面。

因此,教学大纲需要明确各个层次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在保证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大纲可以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编程语言学习、数据库应用、网络安全等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教学大纲应该明确教学方法的要求,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大纲应该明确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潜力。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强调综合评价,包括平时表现、项目作品、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

因此,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评价体系的要求,鼓励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个人报告、小组展示、实际应用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总结起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它明确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要求,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然而,教学大纲仅仅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具体的实施还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吉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吉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吉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吉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掌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项必备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吉林高中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首先,大纲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和重点。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将学会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其他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

同时,大纲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其次,大纲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信息安全等方面。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同时,大纲还规定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操作、项目实训等多种形式。

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将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项目实训,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大纲还强调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大纲规定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作品等多种形式。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学生将被全面评价其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同时,大纲还规定了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机制,包括及时批改作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等。

通过这些反馈机制,教师将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信息技术的学习效果。

最后,大纲还强调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要求和教学资源。

为了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大纲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同时,大纲还规定了教学资源的要求,包括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网络资源等。

通过这些教师要求和教学资源的配备,将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科目名称: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授课教师:授课时间:36课时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5.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6.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共安排36小时,其中4课时作为机动)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1.1信息及其特征…………………………………………………1课时1.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1课时第二章信息的获取……………………………………………………6课时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1课时2.2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2课时2.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2课时2.4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1课时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9课时3.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3课时3.2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3课时3.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3课时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7课时4.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2课时4.2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1课时4.3信息的发布与交流……………………………………………2课时4.4综合活动:我的家乡…………………………………………2课时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6课时5.1认识信息资源管理……………………………………………1课时5.2使用数据库……………………………………………………2课时5.3剖析数据库……………………………………………………2课时5.4综合活动:世界文化遗产之旅………………………………1课时第六章信息安全………………………………………………………2课时6.1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1课时6.2-6.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及活动………………1课时课程实施1.课程资源(1)教材: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大纲

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大纲

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 课程性质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一年级的必修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基础。

该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以及信息社会责任为核心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课程任务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网络的基本应用。

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和影响,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观念,使学生能够在信息社会中健康、安全地生活和学习。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掌握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和应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能够熟练使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常用办公软件。

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能够使用浏览器、搜索引擎等工具获取网络信息,能够使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工具进行网络交流。

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和项目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

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合理的评价和选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

【免费下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免费下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更预示着信息社会已经来临。

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信息技术教育要以邓小平理沦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乘“十六大”的东风,与时俱进,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目的,积极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文件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满足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理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为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也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利用计算机强有力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强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应尽可能考虑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1.提升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

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传递的过程中,在相互的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觉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

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合格公民。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信息技术课程应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更预示着信息社会已经来临。

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信息技术教育要以邓小平理沦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乘“十六大”的东风,与时俱进,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目的,积极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文件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满足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理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为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也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利用计算机强有力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强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应尽可能考虑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1.提升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

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传递的过程中,在相互的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觉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

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合格公民。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信息技术课程应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3.关照全体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起点水平及个性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供通过课程内容自我延伸或拓展的空间,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4.树立民主合作的教学观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

5.强调教学与实践结合,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积极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6.注重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其特征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让学生去“做科学”而不是靠教师“讲科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自主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原则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一切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都应该遵循。

实施现代课堂教学必须重视以下几项原则:1.目标导向性原则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使师生的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直至目标的实现。

2.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

3.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向各类学生,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分层推进,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4.知情并重原则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开发智力,同时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

知情结合,知情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开放性原则打破“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放意识。

紧密联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进行教学,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和学法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指导纲要要求的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标高,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师应在学段、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或章节)教学设计和课时设计,精心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形成具体的课时施教方案,并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有意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1.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规定,即预期学生在认识、技能、情意行为等方面应产生变化的具体、明确的规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使师生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的行动方向。

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评价,起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分析学生认识水平、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所学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为基础,确定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把握目标间的隶属关系。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

(1)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注重于学生信息基本知识和信息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领域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领域的教学目标注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协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选择和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够正确评价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采集、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以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能够归纳总结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教师正由传统的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化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我们强调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方法,尤其是学生的学法,就是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把教学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学”上。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教学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的体验和丰富的心灵世界。

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情趣、科学的求实精神和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带来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2.高中信息技术划分教学单元、课时与组织教学内容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应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等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可划分成若干教学单元。

其中信息技术基础是必修模块,其他几个模块均为科目内选修模块。

针对学生不同的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要有较大的灵活性,既保证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适应,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每个学生要完成必修模块和至少一个选修模块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

考虑到本学科内容的应用性特征,为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建议每周二学时,延续一个学期完成一个模块,同时建议适当安排连堂上课。

例如: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完成必修模块,下学期完成一个选修模块。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高中二年级继续开设信息技术课,在上、下两个学期各完成一个选修模块。

(1)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具有普遍价值,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必修内容。

这部分内容着重强调在大众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理性建构的过程。

本模块可顺序划分为以下四个单元:1)信息获取。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介绍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与趋势及应用;了解获取信息的多种渠道,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学会熟练运用互联网检索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学会鉴别和评价信息。

2)信息加工与表达。

了解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探讨智能信息处理的应用前景;熟练运用文字处理工具、图表处理工具等工具性软件加工信息,呈现主题;学会使用互联网等媒体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3)信息资源管理。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常见的方法;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并能够使用简单、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4)信息技术与社会。

探讨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学会运用信息渠道与他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合法运用信息的意识,负责任的利用信息和参与信息活动;提高信息安全意识,掌握防范病毒、保护信息的基本方法,养成安全使用信息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