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教案-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
高中物理选修3-4学案4:14.4-14.5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电磁波谱
![高中物理选修3-4学案4:14.4-14.5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电磁波谱](https://img.taocdn.com/s3/m/f949c87f7c1cfad6185fa72e.png)
14.4-14.5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学习目标】1、了解光信号和电信号的转换过程,2、了解电视信号的录制、发射和接收过程,3、了解雷达的定位原理4、了解电磁波谱的构成,知道各波段的电磁波的主要作用及应用。
5、知道电磁波具有能量,是一种物质。
6、了解太阳辐射【重点难点】1、电磁波谱的构成,各波段的电磁波的主要作用及应用。
2、电磁波具有能量.【学习内容】课前自学一、知识点一、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1.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电磁波可以通过电缆、__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_、也可以实现无线传输。
2.电视(1)摄像管:摄像管的作用是摄取警务的____________并将其转换为____________。
(2)显像管:显像管的作用是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的强弱受___________的控制,当电子束射到显像管的荧光屏上时,在屏上出现了与摄像管屏上相同的____________。
(3)数字电视:数字电视能够提供更清晰的____________。
更丰富的____________。
还能让用户点播自己的节目,实现用户与____________的互动。
(4)应用:监视生产线的工作情况,进行间接___________等。
3.雷达(1)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来测定物体___________的无线电设备。
(2)工作原理:雷达利用转动的天线,向一定方向发射无线电脉冲,每次发射的时间短于____________,两次发射的时间间隔大约是___________发射出去的无线电波越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背无线电接收,根据发射无线电波到接收反射波的____________,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3)应用:探测___________,舰艇、导弹等,为飞机、船只___________,可以用来研究卫星,行星,可以探测云层、雷雨等。
4.移动电话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___________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相当于一台收音机,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发送的信息.5.因特网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至少写出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5 电磁波谱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高中物理选修3-4新课 (1)
![14.5 电磁波谱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高中物理选修3-4新课 (1)](https://img.taocdn.com/s3/m/5fedf0e083d049649a665864.png)
14.5 电磁波谱的教学设计★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谱的构成,知道各波段的电磁波的主要作用及应用。
2.知道电磁波具有能量,是一种物质。
3.了解太阳辐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与电磁波谱中各种频段波的应用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电磁波的应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明确不同的电磁波具有的不同用途和危害,感悟现代科技的正反两个方面,培养辩证唯物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能量。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教学用具: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电磁波的范围很广。
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线电波、光波各种射线,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都是电磁波。
我们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排列成谱,就叫电磁波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磁波谱中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主要作用。
(二)进行新课1.电磁波谱(投影)师:请同学说出电磁波家族中,主要有哪些种类?波长最长的是什么?波长最短的是什么?他们主要在哪些方面有应用?学生观察图谱,发表见解。
生:电磁波家族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中的长波。
波长最短的是γ射线。
师:下面我们依次认识这些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2.无线电波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2)无线电波有哪些主要应用?3.红外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红外线的波长介于哪两种电磁波之间?(2)红外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哪些?4.可见光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可见光的波长范围?(2)可见光包括哪几种颜色的光?(3)天空为什么看起来是蓝色的?傍晚的阳光为什么比较红?5.紫外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紫外线的波长范围?(2)紫外线有什么特点?(3)紫外线有哪些应用?6.X射线和γ射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这两种射线的波长有何特点?(2)X射线和γ射线有什么特点?(3)X射线和γ射线有哪些主要用?7.电磁波的能量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哪些证据能够说明电磁波具有能量?(2)怎样理解电磁波是一种物质?8.太阳辐射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从太阳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有哪些种类?(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在哪一个波段附近能量最强?(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课学习电磁波谱的构成,了解了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主要应用。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4电磁波谱教学案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4电磁波谱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709649050876323012124a.png)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4电磁波谱教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跟光速相同,即c=3×108m/s。
2、了解电磁波谱是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组成的,能够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与主要应用。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3、了解电磁波具有能量。
了解太阳辐射大部分能量集中的波长范围。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4.5电磁波谱-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教案
![14.5电磁波谱-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bf56cc7e21af45b207a898.png)
14.5电磁波谱【学习目标】1.知道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X射线、γ射线的主要作用.2.知道电磁波具有能量,是一种物质.知识回顾:1.电磁波都有什么种类呢?答: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2.电磁波的分类以什么来分类的?答;以人眼可以看到3.电磁波的不同同种类的本质是什么不同?答:频率不同知识点一、电磁波谱1.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合起来,构成了范围非常广阔的电磁波谱.可见光只是其中很窄的一个波段.由于它们都是本质上相同的电磁波,所以它们的行为都服从共同的规律,但另一方面,由于它们的频率不同而又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例如,波长较长的无线电波,很容易表现出干涉、衍射现象,但对波长越来越短的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要观察到它们的干涉、衍射现象就越来越困难了.如图所示是按波长由大到小(频率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从无线电波到 射线都是本质相同的电磁波,其行为服从共同的规律,但因波长(或频率)不同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2.无线电波(1)波长大于l mm、频率小于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2)无线电波用于通信和广播.许多自然过程也辐射无线电波.天文学家用射电望远镜接收天体辐射的无线电波,进行天体物理研究。
3.红外线可见光谱的红光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的波长比红光的波长还长,不是可见光,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对红外线强调以下几点:(1)红外线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赫谢尔于1800年首先发现了红外线.(2)红外线的产生:一切物体(不管大小、也无论是否有生命),凡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红外辐射是热传递的方式之一.(3)红外线的作用.要点诠释:①红外线遥感:勘测地热、寻找水源、人体检查等.②红外线遥控:家用电器配套的遥控器发出红外线脉冲信号,受控机器就会按指令改变工作状态.③加热物体:红外线很容易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如市场上的“远红外烤箱”.这是因为:红外线的显著作用就是热作用,其原因是红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更接近固体物质分子的固有频率,因此更容易引起分子的共振,所以红外线的电磁场的能量更容易转变为物体的内能.4.可见光(1)波长为700 nm到400 nm之间,进入人眼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叫可见光.(2)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波长见下表.(3)波长较短的光比波长较长的光更容易被散射,因此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大气对波长较短的光吸收也比较强,所以傍晚的阳光比较红.(4)可见光由原子或分子内电子的跃迁产生的.5.紫外线可见光光谱中的紫光外侧是紫外线.紫外线也是不可见光,其波长比紫光还短,波长范围为~.5 nm400 nm要点诠释:(1)紫外线的发现:德国物理学家里特于1801年首先发现了紫外线.(2)紫外线的产生:一切高温物体发出的光中都含有紫外线.有的仪器是专门发射紫外线的,可以进行防伪检测.(3)紫外线的作用.①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但不能过多照射.②能杀死多种细菌,具有消毒功能.③紫外线的显著特征是化学作用.④使荧光粉发光.即荧光效应.(1)发现: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其波长比紫外线还短.(2)产生:高速的电子流射到任何固体上都能产生这种射线.人们从这种射线的衍射现象得知它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3)显著作用: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但X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跟被穿透的物质的密度有关.(4)应用:用于透视人体、检查金属部件的质量等.(5)伦琴射线管如图所示.7.γ射线(1)γ射线的产生:是从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放射出来.(2)特点:γ射线是波长最短的电磁辐射,具有很高的能量.(3)应用:①γ射线能破坏生命物质,可应用于医学上;②γ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能穿过几厘米厚的铅板,可用于探测金属部件内的缺陷.8.电磁波的能量电磁波可以发射出来,也可以被接收,电磁波是一种物质,电磁波具有能量.阳光中含有可见光,还有无线电波、红外线,也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三个区域.波长在75.510m ⨯-的黄绿光附近,辐射的能量最强,如图所示,我们的眼睛正好对这个区域的电磁辐射最敏感.例题1.根据电磁波谱选出下列各组电磁波,其中频率互相交错重叠,且波长顺序由短到长的排列是( ).A .微波、红外线、紫外线B .γ射线、X 射线、紫外线C .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D .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答案】B【解析】题目给出了两个要求,一是频率相互交错,需要各电磁波是相邻的,二是波长由短到长,故B 项正确.【总结升华】熟记电磁波谱的顺序是解题的关键,另外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课堂练习一:间谍卫星上装有某种遥感照相机,可用来探测军用和民用目标.这种照相机能拍到晚上关灯行驶的汽车,即使车队离开,也瞒不过它.这种遥感照相机敏感的电磁波属于( ).A .可见光波段B .红外波段C .紫外波段D .X 射线波段【答案】B【解析】所有的物体都能发出红外线,热的物体的红外线辐射比冷的物体的强,间谍卫星上装的遥感照相机,实际上是红外线探测器,它能在较冷的背景上探测出较热物体的红外线辐射,这是红外线摄影的基础.再者,红外线波长比其他波(如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的长,有较好地穿透云雾的能力,故选B .而其他选项的光不具备以上特点,故A 、C 、D 三项错误.【总结升华】对与实际结合的物理问题,要从中挖掘实际与物理的结合点,准确把握物理知识的本身含义和它们的一些特性与作用.课堂练习二:如图所示为伦琴射线管示意图,K 为阴极钨丝,发射的电子初速度为零,A 为对阴极(阳极),当A K 、之间加直流电压30 kV U =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教学案:第十四章 第4、5节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电磁波谱-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教学案:第十四章 第4、5节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电磁波谱-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54c2a684254b35eefd34d4.png)
第4、5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__电磁波谱一、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1.电磁波的传输信息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输,也可实现无线传输。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越大。
2.电磁波的应用实例(1)电视广播的发射和接收过程:(2)雷达的工作原理:雷达利用微波遇到障碍物的反射现象来测定物体位置。
根据发射无线电波到接收反射波的时间t ,确定障碍物的距离s =ct2,再根据发射无线电波的方向和仰角,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3)移动电话、因特网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输信息的。
二、电磁波谱 1.概念1.按电磁波的波长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
2.无线电波的特性是波动性强,可用于通讯、广播。
红外线具有较强热效应,可用于遥感、加热等。
可见光具有较强的感光性,可用于照明、照相等。
紫外线具有化学作用和荧光作用,可用于日光灯、杀菌等。
X 射线和γ射线具有较强穿透能力,可用于检查、探测、治疗等。
按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把它们排列成谱。
2.电磁波谱的排列按波长由长到短依次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3.不同电磁波的特点及应用1.自主思考——判一判(1)高频电磁波是信息传送的载体。
(√)(2)雷达是利用微波定位的。
(√)(3)电视机是一种发射电磁波的装置。
(×)(4)X射线对生命物质有较强的作用,过量的X射线辐射会引起生物体的病变。
(√)(5)γ射线是波长最短的电磁波,它比X射线的频率还要高。
(√)(6)紫外线比紫光更容易发生干涉和衍射。
(×)2.合作探究——议一议(1)如图14-4-1,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中小学生授课。
思考一下,王亚平授课的视频是怎样传到地面上的?图14-4-1提示:通过电磁波来传递。
(2)为什么超远程无线电利用无线电波中的长波波段,而雷达利用微波波段?提示:根据波的衍射特性,波长越长,越容易绕过障碍物,所以远程无线电利用长波波段。
高中物理 14.4.5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电磁波谱 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14.4.5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电磁波谱 新人教版选修3-4](https://img.taocdn.com/s3/m/d91d59ad168884868762d6dc.png)
迁移与应用 1 某雷达工作时,发射电磁波的波长 λ=20 cm,每秒脉冲数 n=5 000,每 个脉冲持续时间 t=0.02 μs,该电磁波的振荡频率为多少?最大侦察距离 是多少? 答案:1.5×109Hz 30 km 解析:由 c=λf,可得电磁波的振荡频率 f=λc = 230××11008-2Hz=1.5×109Hz。
精品课件
二、电磁波谱
1.概念:按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把它们排列成谱。
2.电磁波谱的排列:按波长由长到短依次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
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 射线。
3.不同电磁波的特点及应用
特性
用途
无线电波 波动性强
通讯、广播、导航
红外线 热作用强
加热、遥测、遥感、红外线制导
可见光 感光性强
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5 电磁波谱
精品课件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电磁波在电视、雷达和移动通
信中的应用。 2.能说出电磁波谱的组成,知道光是电磁 波。 3.能说出电磁波谱各波段的特性和主要用 途。
重点难点
重点:电磁波谱的组成及各波 段的应用。 难点:电磁波谱各波段的特性。
精品课件
预习导引
最敏感的黄绿光附近,辐射的能量最强。
预习交流 2
冬天晒太阳为什么感觉暖和?夏天日光浴时为什么不能隔着玻璃 晒?
答案:冬天晒太阳取暖是因为阳光中的红外线热效应明显,把内能 传递到人体;日光浴主要是阳普通玻璃进行日光浴。
精品课件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照明、照相等
紫外线 化学作用、荧光效应 日光灯、杀菌消毒、治疗皮肤病等
X 射线 穿透力强
检查、探测、透视、治疗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教案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教案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11bb755dbd64783e09122b88.png)
课时14.2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1.了解有效地发射电磁波的两个条件。
2.了解调制、调幅、调频、调谐、解调、电谐振在电磁波发射、接收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电磁波在推动信息化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4.了解电视、雷达、移动电话等电磁设备的基本原理。
重点难点:对电磁波发射和接收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分析;电视、雷达、移动电话等电磁设备的基本原理。
教学建议:本节基本都是联系实际的知识,教学中只要求简单介绍原理,使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即可,不宜分析太细。
对无线电技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阅读有关书籍,组织课外讲座与实验小组发展他们的兴趣与特长。
电视、雷达是电磁波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它们越来越普及,可以初步介绍其基本工作原理,教学中可以配合使用挂图和视频资料。
导入新课:从赫兹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到马克尼发现了无线电,开创了无线电波的实用价值;到1901年马克尼的无线电信号历史性地跨越了大西洋,实现了人类首次隔洋无线电通信;再到后来通信卫星的升空,移动通信才得以迅速发展。
你知道无线电波是怎样发射和接收的吗?1.电磁波的发射(1)条件:一要有①开放电路,二要有足够高的②振荡频率。
(2)调制: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使电磁波随③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
调制的方式有④调幅和⑤调频两种。
2.电磁波的接收(1)接收天线:用来接收电磁波的空中的⑥导体就是接收天线。
(2)电谐振: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⑦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的现象。
(3)调谐:使接收电路发生⑧电谐振的过程。
(4)解调:使⑨声音或⑩图像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的过程,即调制的逆过程。
调幅波的解调也叫检波。
3.电视(1)信号发射:在电视发射端,摄像管的作用是摄取景物的图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对高频振荡电路进行调制,然后通过天线把电磁波发射出去。
(2)信号接收:在电视接收端,通过调谐、解调将电信号送到显像管,由显像管将电信号还原成图像。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电磁波谱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电磁波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e6714c4431b90d6d85c75f.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电磁波谱教案★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谱的构成,知道各波段的电磁波的主要作用及应用。
2.知道电磁波具有能量,是一种物质。
3.了解太阳辐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与电磁波谱中各种频段波的应用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电磁波的应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明确不同的电磁波具有的不同用途和危害,感悟现代科技的正反两个方面,培养辩证唯物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能量。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教学用具: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电磁波的范围很广。
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线电波、光波各种射线,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都是电磁波。
我们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排列成谱,就叫电磁波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磁波谱中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主要作用。
(二)进行新课1.电磁波谱(投影)师:请同学说出电磁波家族中,主要有哪些种类?波长最长的是什么?波长最短的是什么?他们主要在哪些方面有应用?学生观察图谱,发表见解。
生:电磁波家族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中的长波。
波长最短的是γ射线。
师:下面我们依次认识这些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2.无线电波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2)无线电波有哪些主要应用?3.红外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红外线的波长介于哪两种电磁波之间?(2)红外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哪些?4.可见光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可见光的波长范围?(2)可见光包括哪几种颜色的光?(3)天空为什么看起来是蓝色的?傍晚的阳光为什么比较红?5.紫外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紫外线的波长范围?(2)紫外线有什么特点?(3)紫外线有哪些应用?6.X射线和γ射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这两种射线的波长有何特点?(2)X射线和γ射线有什么特点?(3)X射线和γ射线有哪些主要用?7.电磁波的能量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哪些证据能够说明电磁波具有能量?(2)怎样理解电磁波是一种物质?8.太阳辐射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从太阳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有哪些种类?(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在哪一个波段附近能量最强?(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课学习电磁波谱的构成,了解了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主要应用。
最新人教版选修3-4高中物理14.3电 磁 波 谱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选修3-4高中物理14.3电 磁 波 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a6255a31b765ce050814de.png)
课时143 电磁波谱1通过实例认识电磁波谱。
2了解电磁波谱中各波段的波的重要特征,及它们在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电磁波是一种物质,具有能量。
4了解太阳辐射能量的分布情况。
重点难点各种不同频率(波长)的电磁波的特点及应用。
教建议本节阐述了电磁波谱的组成,分波段解释了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的特点与应用,并指出电磁波具有能量。
这些内容都属于了解的层次,教方式以引导生阅读和讨论为主。
导入新课电磁波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它在方便人们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你了解电磁波家庭中的各个成员吗?你知道它们在生产、生活中发挥哪些作用吗?比如微波炉、红外遥感器、各种T等。
1电磁波谱(1)无线电波波长大于1 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主要用于①通信、②广播。
(2)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光波,它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短,比可见光长,肉眼看不见,所有物体都发射红外线。
主要用于红外线加热、红外线摄影、红外线成像和③红外遥感等。
(3)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在400 到760 之间,不同颜色的色光频率④不同。
(4)紫外线紫外线的波长比紫光更短,波长范围在5 到370 之间。
紫外线具有较高的⑤能量,可以用它⑥灭菌消毒。
(5)X射线(伦琴射线)和γ射线X射线(伦琴射线)和γ射线的波长比紫光短,具有很强的⑦穿透性。
2电磁场的能量电磁波是运动中的⑧电磁场,它可以传递⑨能量。
3太阳辐射阳光从太阳辐射出,其中除含有可见光外,还有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太阳能量的辐射主要集中在⑩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三个区域。
1电磁波谱中波长最短的成分是什么?解答是γ射线。
2天空为什么是亮的?解答大气散射阳光的结果。
3人能发射红外线吗?解答能。
任何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
主题1红外线情景红外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电磁波。
图示为红外线测温仪,它可以在不接触人体的情况下测量人体的温度,所以在“非典”流行期间被广泛应用。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教学案-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教学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cb19fc3186bceb19e8bb3c.png)
14.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14.5电磁波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了解电磁波谱的特点和应用2、过程与方法:理解各种电磁波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与社会的结合之美体会事物是有两面性的【重点难点】1、重点:各种电磁波的特点2、难点:各种电磁波的特点【授课内容】一、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1、电视简单地说:电视信号是电视台先把影像信号转变为可以发射的电信号,发射出去后被接收的电信号通过还原,被还原为光的图象重现荧光屏。
电子束把一幅图象按照各点的明暗情况,逐点变为强弱不同的信号电流,通过天线把带有图象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2、雷达工作原理发射接收利用发射与接收之间的时间差,计算出物体的距离。
3、手机在待机状态下,手机不断的发射电磁波,与周围环境交换信息。
手机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发射的电磁波特别强。
手机释放的电磁辐射对脑细胞的影响电磁辐射的遗害会不断累积﹐在十至十五年后﹐很可能出现更多因手机普及而导致的癌症病例电磁辐射对胎儿的发育起到极大的影响。
容易导致胎儿畸形和发育不良。
手机危害的预防移动电话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波容易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移动电话响时,一秒后再听手机。
如果身边有其他电话可用,就不要使用手机。
在使用手机时,可以采用手机专用耳机,实现远距离使用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休息时不要将手机置于枕头边。
注意手机的摆放位置。
医学专家建议我们,手机不用时最好放在包里,但不要放在胸前的口袋中,也不要直接挂在胸前。
2、光的颜色是由电磁波的频率决定的.不同频率的色光在真空中波速相同,在介质中波速不同.同一色光在不同介质中,频率(颜色)不变,波长和波速都要改变.在同一介质中,频率越高,波速越小.3、电磁波与机械波的比较:共同点: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它们波动的频率都取决于波源的频率;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频率都不变.不同点:机械波的传播一定需要介质,其波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与波的频率无关.而电磁波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均为 3.0×108m/s,在介质中传播时,波速和波长不仅与介质性质有关,还与频率有关.二、电磁波谱1、红外线在电磁波中,能够作用于人的眼睛并引起视觉的,只是一个很窄的波段,通常叫做可见光。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14章第4节教案设计《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14章第4节教案设计《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e2b02f812cc58bd63086bd18.png)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种传感器的应用特点。
2.了解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通过电磁波传输。
3.了解信息的处理和数字通信,信息记录等。
4.了解数字电视和因特网特点。
过程与方法感悟信息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研究带来的影响。
了解信息的记录及相关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视机呈现原理,雷达定位原理。
难点:图形与电信号的转化原理。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教学用具】投影仪,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需要将闭合电路变成开放电路,然后将调制后的电磁波发射出去,在接收电路中通过调谐和解调,就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信号了。
人类认识电磁波到现在只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但电磁波在科学技术上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本节介绍无线电波的现代应用。
(二)进行新课一.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谈一谈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信息的传递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生阅读、讨论。
)学生:语言的出现,文字的创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
教师:电磁波的传输有何特点?学生: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输,也可以无线传输。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越大。
二.电视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在电视的发射端需要什么仪器?2.电子枪的扫描路线是怎样的?3.在电视的接收端需要什么仪器?各起什么作用?4.你能说说调谐、检波的基本工作原理吗?5.显像管里的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的强弱受什么控制?它扫描的方式和步调与什么相同?6.摄像机在一秒钟内传送多少张画面?为什么在电视里我们看到的景象是连续的?7.你能说说伴音信号经过怎样的处理后被送到扬声器的吗?(学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投影幻灯片做总结。
出示电视信号的形成、发射和接收示意图投影片。
5电磁波谱-人教版选修3-4教案
![5电磁波谱-人教版选修3-4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bc194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8.png)
5 电磁波谱-人教版选修3-4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掌握电磁波谱的组成和特征;2.理解不同波长、频率和能量的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3.掌握电磁波谱在通信、医学、军事等领域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不同波长、频率和能量的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3.电磁波谱在通信、医学、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难点1.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电磁波谱的产生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是电磁波吗?电磁波有何应用?2.以手机通信、医学影像等场景为例,让学生尝试描述电磁波在其中的应用。
理论讲解(30分钟)1.介绍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场、磁场和波动方程等;2.介绍电磁波谱的组成,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和伽马射线等;3.介绍不同波长、频率和能量的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涉及频率、波长、能量和幅度等概念;4.介绍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如吸收、散射、反射和折射等。
案例分析(20分钟)1.以手机通信为例,介绍无线电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2.以医学影像为例,介绍X射线和核磁共振的产生、传播和应用;3.让学生自选并研究一种电磁波的应用,并向全班汇报。
实验操作(30分钟)1.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波实验,例如光的折射、微波炉的制作等;2.让学生自由组合实验内容,并完成实际操作;3.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总结与展望(10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2.引导学生展望电磁波谱的未来应用。
四、作业和评估作业1.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更多电磁波应用的案例;2.思考电磁波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写一篇小论文;3.完成实验报告,并汇总实验内容和结果。
评估1.以小组讨论和汇报、作业和实验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估;2.从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考察;3.注重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活动,丰富评价内容和形式。
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人教版选修3-4教案
![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人教版选修3-4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b7d6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6.png)
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人教版选修3-4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波是什么,以及其与信息化社会的关系;2.知道电磁波的分类及其频率范围;3.熟悉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如波长、频率、速度等;4.能够简单描述电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5.掌握电波的调制技术和数码通信。
二、教学重点1.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2.电磁波的调制技术和数码通信。
三、教学难点1.描述电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2.掌握电波的调制技术和数码通信。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分别针对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与传播、调制技术及数码通信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讲解;2.实验演示法:通过简单的电磁波发射和接收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电波的产生、传播及接收过程的理解;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内容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
电磁波是一种能量的传递方式,它不需要载体,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穿透物质的能力就越强,但也越容易被物质吸收。
电磁波的频率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可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2.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电磁波的产生方式有许多种,例如:电子在导线中运动时,会向周围发射无线电波;当带电粒子加速运动时,也会产生电磁波。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光速,即299792458m/s,与波长、频率有关。
电磁波遇到物体时,会遵循反射、折射、衍射等规律发生偏转。
3. 电磁波的调制技术和数码通信调制技术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常用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在数码通信中,数字信号被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调制技术发送到接收端,再通过解调技术还原成数字信号。
六、教学评价1.提问: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电磁波的理解;2.实验检验:通过实验检查学生对电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的理解;3.笔试:考查学生对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分类、调制技术及数码通信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选修3《电磁波谱》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3《电磁波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31bccf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c.png)
人教版选修3《电磁波谱》说课稿一、教材信息•教材名称:《高中物理选修3(人教版)》•单元名称:《电磁波谱》•学段年级:高中选修3•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二、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电磁波谱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应用,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并能够通过实例理解电磁波谱的特点和相关知识。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电磁波谱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电磁波谱的基本特点和各类波的基本性质;3.了解电磁波在通信、医学、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电磁波谱的概念与分类;•各类电磁波的基本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难点•学生理解电磁波的波动性质和粒子性质;•学生理解电磁波谱的分类及应用。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包括电磁波谱的概念介绍、分类图表和相关实例等;•实验器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透镜、光栅等实验仪器;•教学资料:如教学参考书和学生练习册等;•班级学生名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1)直观展示:以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电波无情》作为导入,让学生感受电磁波的广泛应用并引发兴趣。
(2)探究提问:由教师出示一个问题,如“手机是如何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对电磁波的兴趣。
2. 概念介绍与分类(1)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简要介绍电磁波的概念,并解释其与光的关系。
(2)分类讲解:结合教学课件,详细介绍电磁波谱的分类及各个波段的特点,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重点强调各类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范围、应用等相关知识。
3. 实验探究(1)实验操作:通过实验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让学生观察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并记录相关数据。
(2)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对示波器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电磁波的理解。
4. 应用拓展(1)应用实例: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电磁波在通信、医学、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如手机通信、MRI等。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教学案第十四章第45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教学案第十四章第45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https://img.taocdn.com/s3/m/7cd5c5e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6a.png)
第4、5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__电磁波谱一、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1.电磁波的传输信息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输,也可实现无线传输。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越大。
2.电磁波的应用实例(1)电视播送的放射和接收过程:(2)雷达的工作原理:雷达利用微波遇到障碍物的反射现象来测定物体位置。
依据放射无线电波到接收反射波的时间t ,确定障碍物的距离s =ct2,再依据放射无线电波的方向和仰角,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3)移动 、因特网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输信息的。
二、电磁波谱 1.概念1.按电磁波的波长由大到小排列挨次: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
2.无线电波的特性是波动性强,可用于通讯、播送。
红外线具有较强热效应,可用于遥感、加热等。
可见光具有较强的感光性,可用于照明、照相等。
紫外线具有化学作用和荧光作用,可用于日光灯、杀菌等。
X 射线和γ射线具有较强穿透力量,可用于检查、探测、治疗等。
按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大小的挨次把它们排列成谱。
2.电磁波谱的排列按波长由长到短依次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3.不同电磁波的特点及应用特点用途无线电波波动性强通讯、播送、导航红外线热作用强加热、遥测、遥感、红外线制导可见光感光性强照明、照相等紫外线化学作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治疗皮肤病等X射线穿透力强检查、探测、透视、治疗γ射线穿透力最强探测、治疗1.自主思索——判一判(1)高频电磁波是信息传送的载体。
(√)(2)雷达是利用微波定位的。
(√)(3)电视机是一种放射电磁波的装置。
(×)(4)X射线对生命物质有较强的作用,过量的X射线辐射会引起生物体的病变。
(√)(5)γ射线是波长最短的电磁波,它比X射线的频率还要高。
(√)(6)紫外线比紫光更简单发生干预和衍射。
(×)2.合作探究——议一议(1)如图14-4-1,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中学校生授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4、5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信号和电信号的转换过程;
(2)了解电视信号的录制、发射和接收过程;
(3)了解雷达的定位原理。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的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电磁波在信息社会的作用。
教学难点:电磁波在信息社会的作用。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第四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
1、电视和雷达
(1)电视
电视的历史:
1927年,美国人研制出最早的电视机。
1928年,美国通用公司生产出第一台电视机。
1925年,美国开始试验发射一些电视图像,不仅小,而且模糊不清。
1927年,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一家老资格的无线电台开始每周三次进行试验性广播。
1939年,全国广播公司在纽约市试验广播。
美国最早的电视机,荧光屏是圆形的,只有5-9英寸大,差不多
要坐在电视机跟前才能看清。
但是,电视很快以惊人的速度冲进了美国人的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视的发展一度陷入停顿。
1947年美国家庭中约有1.4万台电视机,1949年达到近100万台。
1955年,将近3000万台,1960年,达6000万台,于1951年问世的彩色电视机以及大屏幕电视机也进入美国人家庭。
目前美国约有l.2l亿台电视机,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有一台电视机)。
中国最早的电视诞生在1958年3月17日。
这天晚上,我国电视广播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后改为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研制的中国第一台电视接收机实地接收试验成功。
这台被誉为“华夏第一屏”的北京牌820型35cm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如今摆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
我国在1958年以前还没有电视广播,国内不能生产电视机。
1957年4月,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局把研制电视接收机的任务交给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厂领导立即组织试制小组,黄仕机同志主持设计。
当年,试制组多数成员只有20岁上下,他们对电视这门综合电、磁、声、光的新技术极其生疏,没有见过电视机,参考资料也很少,通过对资料、国外样机、样件的研究,他们根据当时国内元器件生产能力和工艺加工水平,制定了“电视接收和调频接收两用、通道和扫描分开供电、采用国产电子管器件”的电视机设计方案。
我国第一台电视机的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电视机生产的空白,是我国电视机生产史的起点,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电视机生产大国。
电视的录制
电视在电视发射端,由摄像管(图18-14)摄取景物并将景物反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
摄像镜头把被摄景物的像投射在摄像管的屏上,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对屏上的图像进行扫描。
扫描的路线如图所示,从a开始,逐行进行,直到b。
电子束把一幅图像按照各点的明暗情况,逐点变为强弱不同的信号电流。
天线则把带有图像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扫描行数:普通清晰度电视(LDTV——Low
Definition Television的简称)200-300线,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500-600线,高清晰度电视(HDTV)1000线以上。
信号的调制与发射
调制过程见图18-17甲图。
请注意,摄象机无法在屏幕上显现声音信号,因此,这里还有一个同步录音后,将声波(机械波)转换成点信号的过程。
最后,图象(电)信息和声音(电)信息都要同时调制在高频载波中去。
摄像机在一秒内传送25张画面,这些画面都要通过发射设备发射出去。
电视接收机也以相同的速率在荧光屏上显现这些画面。
由于画
面更换迅速,眼睛又有视觉暂留现象,所以我们感觉到的是连续的活动景像。
⑷电视信号的接收
在电视接收端,天线收到电磁波后产生感应电流,经过调谐、解调等处理,将得到的图像信号送到显像管(图18-16),还原成景物的像。
显像管里的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也在荧光屏上扫描,扫描的方式和步调与摄像管的扫描同步。
同时,显像管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的强弱受图像信号的控制,这样在荧光屏上便出现了与摄像屏上相同的像。
电视机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除了载有图像信号外,还有伴音信号。
伴音信号经解调取出后送到扬声器。
电视技术还广泛应用在工业、交通、文化教育、国防和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
现代化的办公室常常用到传真机。
电视传递的是活动的图像,而传真传递的是静止的图像,如图表、书信、照片等。
传真的原理和电视相似,也是把图像逐点变成电信号,然后通过电话线或其他途经传送出去。
介绍:数字电视和等离子电视
数字电视是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后的产物。
相对于传统的模拟电视,它可以同时传输和接收多路视频信号和其他数字化信息,同时令信息数字化存储以便观众随时调用。
其图像水平清晰度达到1200线以上,声音质量也非常高。
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的优点体现在:第一,提高了频率资源的利用率。
利用数字压缩技术可以
在一个标准有线电视模拟频道中传输4—10套电视节目。
第二,提高电视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质量,可以保证用户接收到和前端播出效果基本相同的电视信号。
第三,可以提供数据广播。
第四,逐步改变观众传统的收视习惯,由被动收看到准视频点播(NVOD)收看,以至下一步的收看真正的视频点播(VOD)。
频率资源的增加有利于节目数量的增加和频道的专业化,可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要。
我国将在2008年全面推进数字高清晰度电视,2010年基本实现数字化,2015年停止模拟信号的播出。
观众家里只要能够收看有线电视,那么,再接上一个机顶盒就可以收看丰富多彩的数字电视了。
等离子电视(PDM——Plasma Display Monitor的简称): 等离子(PDP)是指通过在两张薄玻璃板之间充填混合气体,施加电压使之产生离子气体,然后使等离子气体放电并与基板中的荧光体发生反应,从而产生彩色影像的电视产品。
它以等离子管作为发光元件,大量的等离子管排列在一起构成屏幕,每个等离子对应的每个小室内都充有氖氙气体,在等离子管电极间加上高压后,封在两层玻璃之间的等离子管小室中的气体会产生紫外光,并激发平板显示屏上的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粉发出可见光。
每个等离子管作为一个像素,由这些像素的明暗和颜色变化组合使之产生各种灰度和色彩的图像,类似显像管发光。
等离子电视又被称做“壁挂式电视”,不受磁力和磁场影响,具有机身纤薄、重量轻、屏幕大、色彩鲜艳、画面清晰、亮度高、失真度小、视觉感受舒适、节省空间等优点。
目前,常见的等离子电视有42、52、60寸。
(2)雷达
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
电磁波如果遇到尺寸明显大于波长的障碍物就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波长越短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因此雷达用的是微波。
雷达的天线可以转动。
它向一定的方向发射不连续的无线电波(叫做脉冲)。
每次发射的时间不超过1ms,两次发射的时间间隔约为这个时间的100倍。
这样,发射出去的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后返回时,可以在这个时间间隔内被天线接收。
测出从发射无线电波到收到反射波的时间,就可以求得障碍物的距离,再根据发射电波的方向和仰角,便能确定障碍物的位置了。
实际上,障碍物的距离等情况是由雷达的指示器直接显示出来的。
当雷达向目标发射无线电波时,在指示器的荧光屏上呈现一个尖形脉冲;在收到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时,在荧光屏上呈现第二个尖形脉冲,如图所示。
根据两个脉冲的间隔可以直接从荧光屏上的刻度读出障碍物的距离.现代雷达往往和计算机相连,直接对数据进行处理。
利用雷达可以探测飞机、舰艇、导弹等军事目标,还可以用来为飞机、船只导航。
在天文学上可以用雷达研究飞近地球的小行星、慧星等天体,气象台则用雷达探测台风、雷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