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分析法和综合法【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小学数学应用题】
小学数学分析法与综合法练习题
小学数学分析法与综合法练习题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分析法和综合法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它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本文将以练习题的形式,从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角度出发,为小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练习题,以便帮助他们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1. 分析法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条件,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思考和推理,最后给出正确的答案。
下面是一个使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例子:题目:在一组数中,所有的数都是偶数,除了一个数是奇数。
请问如何快速找到这个唯一的奇数?分析:根据题目可知,数的数量是一组数中的偶数加1。
偶数加1的和肯定是奇数。
因此,我们只需要找出偶数的和,然后减去给定的这组数的和,就能得到唯一的奇数。
练习题1:在一组数中,有6个数是偶数,除了两个数是奇数。
请问两个奇数的和是多少?分析:根据题目可知,数的数量是一组数中偶数的数量加2。
奇数加奇数的和是偶数,所以我们只需要找出偶数的和,然后减去给定的这组数的和,再除以2,就能得到两个奇数的和。
练习题2:在一组数中,有8个数是奇数,除了两个数是偶数。
请问两个偶数的和是多少?分析:根据题目可知,数的数量是一组数中奇数的数量加2。
奇数加奇数的和是偶数,所以我们只需要找出奇数的和,然后减去给定的这组数的和,再除以2,就能得到两个偶数的和。
2. 综合法综合法是一种将不同的解题方法综合运用的策略。
它要求学生将不同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进行组合,并灵活运用,以解决更加复杂和综合性的问题。
下面是一个使用综合法解决问题的例子:题目:一本书原价100元,现打75折出售后,再打9折出售。
请问最终出售的价格是多少?综合解法:首先,75折表示原价的75%,即100元 * 75% = 75元。
然后,再打9折表示现价的90%,即75元 * 90% = 67.5元。
所以最终出售的价格是67.5元。
练习题3:一件商品原价300元,现打85折出售后,再打8折出售。
小学数学应用题基本解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基本解法探究一、分析与综合法由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再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又可以解决新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的应用题要求的解为止,这种思考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从应用题最后所要解答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已知条件,然后把其中一个(或两个)未知条件作为要解答的问题,再找出解答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的条件,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所找的条件在应用题中都是已知的为止,这种思考方法叫做分析法。
例:一个服装厂计划做上衣1500件,前3天每天做150件,以后提高工作效率,每天做175件,完成计划共需多少天?用综合法思考,如图:算式为:(1500-150×3)÷175+3=9(天)答:完成计划需9天。
二、归一法解题时先求出一份量,再求出所求量的问题叫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每份数×份数=总数。
例:买3块橡皮擦用6角钱,1元2角钱可买几块?三、假设法当所给题目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一时难以找到解题途径时,我们不妨运用实质不变,但表现形式不同的方法,对题目的条件进行适当调整,使数量关系变得明显。
例:某农户有鸡兔若干只,今知有头30个,脚80只,这个农户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假设30只全为兔,那么,共有脚“30×4”只,比已知的多30×4-80只,这是由于把其中的鸡算成兔的原因。
每只兔比每只鸡多4-2只脚,30×4-80中包含多少个4-2就有多少只鸡。
(30×4-80)÷(4-2)=20(只)有兔:30-20=10(只)如果假设30只全为鸡,那么,算式就是:(80-30×2)÷(4-2)=10(只)30-10=20(只)答:有鸡20只,有兔10只。
小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之6-10
小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之6-10六、分析-综合法综合法和分析法是解应用题时常用的两种基本方法。
在解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时,由于单纯用综合法或分析法时,思维会出现障碍,所以要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
我们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解应用题的方法叫做分析-综合法。
*例1运输队要把600吨化肥运到外地,计划每天运22吨。
运了15天以后,剩下的化肥要在10天内运完。
这样每天要比原计划多运多少吨?(适于五年级程度)解:解此题要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去思考。
先用综合法思考。
根据“原计划每天运22吨”和“运了15天”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已经运出的吨数(图6-1)。
根据要“运600吨”和已经运出的吨数,可以求出剩下化肥的吨数(图6-1)。
接下去要用哪两个数量求出什么数量呢?不好思考了。
所以用综合法分析到这儿,接着要用分析法思考了。
要求“每天比原计划多运多少吨”,必须知道“后来每天运多少吨”和“原计划每天运多少吨”。
“原计划每天运22吨”是已知条件,“后来每天运多少吨”不知道,这是此题的中间问题(图6-2)。
要知道“后来每天运多少吨”,必须知道“剩下多少吨”和“要在多少天内运完”。
这两个条件中,第二个条件是已知的,“要在10天内运完”,“剩下多少吨”是未知的中间问题。
我们在前面用综合法分析这道题时,已经得到求剩下吨数的方法了。
所以本题分析到这里就可以解答了。
此题分步列式解答时,要从图6-1的上面往下看,接着从图6-2的下面往上看。
(1)已经运多少吨?22×15=330(吨)(2)剩下多少吨?600-330=270(吨)(3)后来每天运多少吨?270÷10=27吨)(4)每天比原计划多运多少吨?27-22=5(吨)综合算式:(600-22×15)÷10-22=(600-330)÷10-22=270÷10-22=27-22=5(吨)答略。
*例2某鞋厂原计划30天做皮鞋13500双,实际上每天比原计划多做50双。
三年级奥数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解决问题
第八讲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解决问题一、知识概述分析法就是从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综合法是由已知条件出发转向问题的分析方法。
它们是两种相反的思维方式,我们解决问题时可以将两种方法综合利用。
二、例题讲解例1、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修建一条800的公路,需要10天完成。
甲队每天修50米,乙队每天修多少米?思路点拔:利用分析法分析。
列式800÷10﹣50=30(米)利用综合法分析列式800÷10﹣50=30(米)练习:1、食堂买进一批大米,每天吃150斤,吃了5天后还剩下100斤,问原来买进大米多少斤?2、师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师父每小时加工60个,徒弟每小时少加工15个,3小时后完成了这批零件,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例2、师徒两人合做600个零件,师父每小时做80个,徒弟每小时做60个,两人加工2小时后,还剩下多少个没有做?思路点拔:用综合法分析这道题:600-(80+60)×2=320(个)利用分析法分析600-(80+60)×2=320(个)练习:3、甲乙两车从相距10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乙每小时行驶100千米,经过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4、 妈妈带了300元去买衣服,上衣花了150元,裤子花了120元,妈妈还剩下多少钱?例3、 修路队要修一条长2000米的路,已经修了5天,每天修200米,剩下的如果每天修250米,还需要几天修完?思路点拔:利用综合法分析﹙2000-200×5﹚÷250 =1000÷250=4(天)利用分析法分析(2000-200×5)÷250=1000÷250=4(天)练习:5、妈妈带了100元去买水果,她先买了8斤苹果,苹果每斤7元,后来她有买了梨,梨每斤4元,妈妈还可以买几斤梨?6、师徒二人加工1020个零件,师徒二人一起加工3小时,师父每小时加工100个,徒弟每小时加工80个,剩下的由徒弟独自完成,徒弟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例4、甲车间有25个人,平均每人每天生产20个零件,乙车间有30人,平均每人每天生产18个零件,如果装一台机器需要20个零件,那么甲乙两车间的个人每天生产的零件可以装几台机器?思路点拔:利用综合法分析问题(25×20+30×18)÷20 =(500+540)÷20=1040÷20=52(台)利用分析法分析(25×20+30×18)÷20=(500+540)÷20=1040÷20=52(台)练习:7、一个服装厂计划加工2480套服装,每天加工100套,工作20天后,每天多加工20套,提高工作效率后,还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8、妈妈去买水果,她买了3千克的苹果,每千克8元,又买了6千克的梨,每千克6元。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与例题荟萃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与例题荟萃应用题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对于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设法找题,试图用题海战术提高小学生的应用题能力。
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只能加大学生负担。
本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用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总结出来了多种解题方法,并配有一定的习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老师和家长有所帮助。
一、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要求的结果为止,这就是综合法。
在运用综合法的过程中,把应用题的未知条件分解成可以依次解答的几个简单的应用题。
1、希望小学订数学作业本3248本,比作文本多516本,两种作业本共有多少本?2、小巧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5千米,2小时后,因自行车出了故障,她又步行了2千米才到达乙地。
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3、蛋糕厂需要面粉7285千克,如果面粉厂每天加工925千克,4天后还有多少千克没有完成?4、同学们做早操,20人排成一行,正好排18行。
如果改成24人排一行,可以排多少行?5、王师傅做零件312个,如果再做38个就是李师傅的2倍,李师傅做了多少个零件?6、运输队第一天运进原料38吨,第二天运进的原料是第一天的3倍,第三天运进的原料比第一、二天运进的总数多20吨。
第三天运进多少吨原料?7、某化肥厂全年计划生产化肥1500吨,实际前半年每月生产146吨,剩下的要在4个月完成任务,平均每个月要生产化肥多少吨?8、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00米,8天完成任务。
实际只用了6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平均每天修多少米?9、服装厂原计划15天制作1575套儿童服装,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制作70套。
实际比原计划提前多少天完成任务。
10、运输队要运送730吨货物,每天运43吨,4天后因任务紧急,需要把余下的货物9天运完,这样平均每天要运多少吨?11、学联服装厂做一套学生衣服用布2.1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节省用布0.1米,原来做300套学生衣服所用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衣服?12、玩具厂原计划25天生产5400件玩具,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4件,这样可以提前多少天完成任务?13、水果店有一些每箱重量相等的苹果,如果从每个箱子里取出15千克,5个箱子里剩下苹果的总重量正好是原来两箱苹果的重量,原来每个箱子装多少千克苹果?14、造砖厂制造水泥砖,每吨水泥可以配制40块水泥砖,改进技术后,每块水泥砖节省水泥5千克,现在1吨水泥可以多配制多少块?15、水泵厂生产一批水泵,原计划每天生产84台,15天完成。
小学数学《常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
常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综合法和分析法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使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教学内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教学重点:如何去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教学难点:分析法的介绍和应用教学方法:情境导入,然后逐步展开情境导入:同学们,有一天啊,小明的妈妈给小明5元钱去买酱油,酱油4元5毛一瓶,而小明太不小心了,在路上的时候掉了一元钱。
请问小明的钱够买一瓶酱油吗?哦,不够,为什么不够呢?哦,本来有5元钱,结果掉了一元钱,口袋里就只有4元钱了。
而酱油是4元5毛一瓶,所以小明的钱不够买一瓶酱油了。
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知道小明的钱不够买一瓶酱油的啊?我们是不是根据已知的条件,来知道小明不够买一瓶酱油的啊?我们已经算出来小明口袋里只有4元钱了,所以她不够买一瓶酱油。
这样,通过已知的条件,推出未知的条件来,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好,同学们,我再给大家出一道题。
小明的妈妈给小明一些钱去买酱油,酱油4元5毛一瓶,而小明太不小心了,在路上掉了一元钱,结果呢,小明只差5毛钱就可以买一瓶酱油了,。
问小明的妈妈给了小明多少钱去买酱油呢?大家来看啊,小明的妈妈给了小明一些钱去买酱油,但是不知道有多少钱,好,大家看,她在路上掉了一元钱。
那么要求出妈妈给小明的钱,就必须先求出小明在路上钱掉了之后还剩多少钱。
大家看一下,小明在掉了一元钱之后,她口袋里有多少钱呢?她离买一瓶酱油只差5毛钱。
哦,那么是不是只要知道了酱油多少钱一瓶,就可以知道这个时候小明的口袋里有多少钱啊?哦,这样啊。
那么酱油多少钱一瓶呢?哦,酱油4元5毛钱一瓶。
那么我这道题是不是求出来了啊?(是的)哦,想这样的,从未知条件出发,来看怎么样才能得到未知条件的方法,我们就把它叫做分析法。
正课讲解:例一.两个打字员共同输入一本39500字的书稿。
甲每小时打3500字,乙每小时打3000字,两人合打5小时后,还有多少字没打?思路点拨:根据甲每小时打3500字,乙每小时打3000字,可求出两人每小时可打:3500+3000=6500(字);根据两个人每小时打6500字,两人合打5小时,可求出两人5小时已打;6500X5=32500(字);根据书稿是39500字,两人已打32500字,可求出还有多少字没打:39500-32500=7000(字),问题得到解决。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两种分析方法
简单应用题
例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1) 二(1)班有 21 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多 5 名。男生有几名? (2) 一本练习本的单价是 0.5 元,一支钢笔的价钱是练习本的 8 倍,买一 支钢笔要用多少钱?
练习: 1、二(1)班有女生 20 名,女生比男生少 5 名。男生有几名? 内 2、果园里有 12 棵杏树,72 棵梨树,梨树是杏树的多少倍? 容 3、甲、乙两地相距 400 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50 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 需要多长时间?
例: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 12 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 20 天,两 队共同修建需要多少天?
2、一项工程,甲、乙合做 6 天可以完成。甲独做 18 天可以完成,乙独做多少天 可以完成?
3、加工一批零件,单独一人做,甲要 10 天完成,乙要 15 天完成,,丙要 12 天 完成。如果先由甲、乙两人合做 5 天后,剩下的由丙 1 人做,还要几天完成?
4
工资?
7、李阿姨把 4000 元存入银行,为期 5 年,年利率是 2.88%,存款的利息按 5%的 税率纳税。到期时,李阿姨可得税后利息和本金一共多少元?
8、三个小队共植树 210 棵,第一小队植了总数的 比为 2:5,这三个小队各植树多少棵?
2 ,第二小队与第三小队植树的 5
1 3 9、一本小说分上下两册,下册为 154 页,上册的 比下册的 少 5 页。求上册有 3 7 多少页?
练习 3、一列客车以每小时 90 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出发,4 小时可到达乙站,有一 列货车从乙站开出,6 小时可以到达甲站。如果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发车,几小时 后两车相遇?
三、工程问题:
2
基本关系式: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 工作时间 = 工作效率
小学数学六年级解数学应用题基本思考方法
小学数学六年级解数学应用题基本思考方法解数学应用题基本思考方法01、分析法:分析法是从题中所求问题出发,逐步找出要解决的问题所必须的已知条件的思考方法。
02、综合法:综合法就是从题目中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算出要解决的问题的思考方法。
03、分析、综合法:一方面要认真考虑已知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样思维才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04、分解法:把一道复杂的应用题拆成几道基本的应用题,从中找到解题的线索。
05、图解法:图解法是用画图或线段把题目听条件和问题明确地表示出来,然后“按图索骥”寻找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06、假设法:假设法就是解题时,对题目中的某些现象或关系做出适当的假设,然后,用事实与假设之间的矛盾中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例:冰箱厂生产一批冰箱,原计划每天生产800台,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了120台,结果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
应用题的解法
应用题的解法采用线段图、示意图、直观演示手段分析题意,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答应用题例1、某车间按计划每天应加工5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56个零件。
这样不仅提前3天完成原计划加工零件的任务,而且还多加工120个零件。
这个车间实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练一练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实际每小时多行了10千米,这样比原计划提前2 小时到达乙地。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80个零件,正好按期完成任务。
由于改进了生产技术,实际每天多加工了100个,这样不仅提前4天完成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00个。
他们实际加工零件多少个?例2、五年级有六个班,每班人数相等,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剩下的人数相当于原来四个班的人数。
原来每班多少人?练一练1、五个同学有同样多的存款,若每人拿出16元捐给希望工程后,五位同学剩下的钱正好等于原来3人的存款数,原来每人存款多少?2、把一堆货物平均分给6个小组运,当每个小组都运了168箱时,正好运走了这堆货物的一半,这堆货物一共有多少箱?例3、甲乙两人加工零件,甲比乙每天多加工6个零件,乙中途停了15天没有加工,40天后,乙加工的零件个数正好是甲的一半,这时两人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练一练1、甲乙两人加工一批帽子,甲每天比乙多加工10个,途中乙因事休息了5天,20天后,甲加工的帽子正好是乙加工的2倍,这时两人各加工帽子多少个?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行20千米,途中乙因修车用了两小时,6小时候甲车到达两地中点,而乙车只行了甲车所行路程的一半,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4、服装厂要加工一批上衣,原计划20天完成任务。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60件,照这样做了15天,就超过原计划件数的350件。
原计划加工上衣多少件?练一练1、用汽车运一堆煤,原计划8小时运完。
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运1、5吨,这样运了6小时就比原计划多运了3吨。
小学应用题解答方法五
第五讲分析复合应用题,由于思维过程不同,分为综合法和分析法两种。
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出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法是从问题出发,逐步追溯到已知条件 基本训练:根据问题想条件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种多少棵? 实际每天种的棵数 ÷ 原计划每天种的棵数 桃树的棵数是梨树棵数的多少倍? 桃数的棵数 ÷ 梨数的棵数 五年级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五年级捐款总数 ÷ 五年级学生总数 这堆煤实际烧了多少天? 这堆煤的总重量 ÷ 实际每天烧煤量 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够装订完? 剩下的工作总量 ÷ 每小时的工作效率 小明几分钟可以从家走到学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 ÷ 小明每分钟的速度 首先以分析法为例(1)一支工程队铺一段公路,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实际每天比计划多铺0.8千米.实际每天铺多少千米?+ 自己列式(2)一支工程队铺一段公路,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实际每天比计划多铺0.8千米,实际铺完这段路要12天。
这段路有多少千米?实际每天铺多少千米?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 实际每天比计划多铺0.8千米×+(3)一支工程队铺一段公路,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实际每天比计划多铺0.8千米,实际铺完这段路要12天。
原计划铺完这段路要多少天?÷×+自己列式自己尝试练习:(4)一支工程队铺一段公路,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实际每天比计划多铺0.8千米,实际铺完这段路要12天。
实际提前几天铺完?实际提前几天铺完?我在辅导学生时这样让学生想:四则运算无论哪种运算,无一不是已知两个数相加、相减、相乘或相除得到第三个数(也就是结果)这段路有多少千米?实际每天铺多少千米?实际铺完这段路要12天原计划每天铺 3.2千米实际每天比计划多铺0.8千米原计划铺完这段路要多少天? 这段路有多少千米?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实际每天铺多少千米?实际铺完这段路要12天原计划每天铺 3.2千米 实际每天比计划多铺0.8千米例如我们要求一个数8,就由2+6=8.18-10=8,2×4=8,32÷4=8.等等都要有两个数的运算才能得到要求的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模块 两步计算应用题——连乘问题
第三模块两步计算应用题——连乘问题【教法剖析】分析法和综合法: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正确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解答问题之间的关系。
分析问题可以从问题入手,也可以从已知条件入手。
例1:每盒有16个鸡蛋,每箱有4盒,8箱共有多少个鸡蛋?【助教解读】方法一:要求“8箱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先求1箱有多少个鸡蛋,然后再乘8就得到8箱共有多少个鸡蛋。
每箱4盒,每盒16个,所以1箱有(16×4)个鸡蛋,8箱共有鸡蛋16×4×8=512(个)。
答:8箱共有512个鸡蛋。
方法二:也可以先求8箱一共有多少盒鸡蛋,然后用1盒的鸡蛋数乘总的盒数,也可以求出8箱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每箱4盒,8箱一共有(4×8)盒,8箱共有鸡蛋16×(4×8)=512(个)。
这里的括号一定要有,它表示先求8箱一共有多少盒,如果不加括号就和第一种算法一样了。
答:8箱共有512个鸡蛋。
【经验总结】对于连乘计算的应用题,读题和理解题意非常重要,可以从问题来分析入手,也可以从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来分析解决。
例2:小猴上山摘桃子,它把摘到的桃子先平均分成5堆,4堆送给它的好朋友,自己留下一堆。
后来它又把留下的这一堆平均分成4堆,3堆送给了小山羊,一堆自己吃,自己吃的这一堆有6个桃子。
小猴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助教解读】把小猴分桃子的过程用线段图表示。
由线段图可以得出,小猴第二次把桃子平均分成4堆,每堆6个桃子,所以第二次分的桃子个数是6×4=24(个)。
小猴第一次把桃子平均分成5堆,所以小猴摘桃子的总个数是24的5倍,即24×5=120(个)。
6×4×5=24×5=120(个)答:小猴一共摘了120个桃子。
【经验总结】解决此类问题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分析题意。
【基础题】1.1只蜻蜓1小时吃36只苍蝇,按这样计算,16只蜻蜓5小时能吃多少只苍蝇?2.阳光小区共有12栋楼,一栋楼有16层,每层住6户,这个小区一共能住多少户?3.学校给优秀运动员买奖品。
应用题分析法和综合法【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小学数学应用题】
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小学数学应用题浅谈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小学数学应用题综合法和分析法为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思路是人们长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善于运用这两种方法对分析问题非常有益,分析法与综合法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思考方法. 在数学解题中,分析法是从数学题的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即推理方向是结论→已知.综合法则是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即已知→结论.分析法的特点是从问题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就是把研究的对象分解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分别研究每一个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认识的思维方法,从“结论”探求“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结论的充分条件.综合法的特点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已知”推出“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已知的必要条件.两种方法各其优缺点分析法是执果索因,利于思考,方向明确,思路自然,有希望成功;综合法由因导果,往往枝节横生,不容易达到所要证明的结论.也就是说,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宜于表达.例1某农场有两个果园共30亩,第一个果园收苹果3500箱,第二个果园收苹果2800箱,每箱苹果重100千克。
平均每亩收苹果多少千克?用“分析法”分析要求每亩产量,必须知道总产量和总亩数(30亩);要求出总产量,必须知道每箱的重量(100千克)和总箱数;要求总箱数,必须知道第一个果园收的箱数(3500箱)和第二个果园收的箱数(2800箱),这些都是已知条件。
用“综合法”分析已知第一个果园收的箱数(3500箱)和第二个果园收的箱数(2800箱),可求出两个果园共收的总箱数3500+2800=6300箱;已知每箱的重量(100千克)和总箱数(6300箱),可求出总产量6300×100=63000千克;已知总产量(63000千克)和总亩数(30亩),可求出亩产量63000÷30=2100千克。
小学数学复合应用题教学中的分析法与综合法
小学数学复合应用题教学中的分析法与综合法作者:陈俊杰来源:《甘肃教育》2008年第21期(秦安县云山乡西庄小学,甘肃秦安741600)〔关键词〕复合应用题;分析法;综合法〔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11(A)—0051—01小学数学复合应用题是由简单应用题演绎而来的,教学这类应用题必须从简单应用题入手,当学生弄清了一步应用题后,再引入二步应用题,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向三步应用题延伸。
这样就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形成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式的学习方法。
分析法与综合法是求解复合应用题的常用方法,以下题为例,浅析分析法与综合法的教学。
例:一块地1200亩,甲拖拉机耕要用10天,乙拖拉机耕要用15天,求甲拖拉机与乙拖拉机合耕这块地,需要多少天?分析:归纳原题主要内容:甲耕1200亩地——10天乙耕1200亩地——15天求合耕“?”天一、分析法分析法是指由问题出发,按照“执果索因”,推想到已知条件的思路,这是一种“ 逆向”思维方法,即“倒推法”。
也就是说从问题所要求的量开始推究,先要想一下,要知道所求的量,就必须知道的条件是什么,要使这些条件成立,又必须具备另外哪些条件,这样推究下去,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是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时,问题就解决了。
因此,把上述题目按分析法给学生讲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想,要求甲拖拉机与乙拖拉机合耕这块地需要多少天,就要弄清两个问题,即1. 甲拖拉机每天耕多少亩?2. 乙拖拉机每天耕多少亩?这两个问题清楚了,就自然而然地转移到题目中所给的两个已知条件,即甲拖拉机耕完这块地需要10天,乙拖拉机耕完这块地需要15天。
那么,甲拖拉机每天耕地1200÷10=120亩,乙拖拉机每天耕地1200÷15=80亩。
所以,这两台拖拉机合耕这块地就需要:1200÷(120+80)=6天。
二、综合法综合法是指从已知条件出发“由因导果”,推想到问题的思路,这是一种“正向”思维方式,即“顺推法”。
解应用题的综合法与分析法
解应用题的综合法与分析法[知识要点]1.一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与两不计算的加减应用题之间的关系。
⑴将两道有联系的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⑵将一道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分解成两道一步计算的应用题;⑶将一道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改变其中的某个条件(已知条件或问题),使其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2.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解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
[范例解析]某些有联系的两道简单应用题,可以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例1 ⑴学校买来红纸382张,绿纸295张,一共买回多少张纸?⑵学校买回红纸和绿纸677张,做花用去488张,还剩多少张?分析第一题要求“一共买回多少张纸?”就是求382张红纸和295张绿纸的和。
算式是:382+295 = 677(张)第二题要求“还剩多少张?”就得从红、绿纸的总数中减去“用去了488张”。
算式是:677-488 = 189(张)可以看出,第一题中所求的问题,正好是第二题中的一个条件,于是一变,把这两个有的简单应用题变成一个两步计算的应用题⑶学校买回红纸382张,绿纸295张,做花用去488张,还剩多少张?分析要求“还剩多少张?”必须先求出“一共买回多少张纸?”这个中间隐含的问题,而这个中间隐含的问题可以根据“买来红纸382张”和“绿纸295张”这两个条件来求。
求出了一共买来多少张纸,又已知“做花用去了488张”就可以求“还剩多少张纸?”算式是:382+295-488 = 677-488 = 189(张)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也可以分解成两个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
例2 一条公路长1280米,工程队上午修了370米,下午修了392米,还剩多少米没有修?分析根据“上午修了370米”和“下午修了392米”,可以求修了多少米,又已知“一条公路长1280米”,就可以求“还剩多少米没有修?”算式是:1280-(370+392) = 1280-762 = 518(张)上题一变,把这个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分解成了两个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10招 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决问题 (第5单元) 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练
SJ 五年级上册
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 决问题
学习第5单元后使用
一般复合应用题没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可循, 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示意图、直观演 示等手段帮助分析。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 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的问题(综合法);也可以 从问题出发,找出需要的条件(分析法)。在实际解题时, 可以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1.有6条绳子,每条绳子的长度都相等。把每条绳子 都截去1.6米,剩下绳子的总长度相当于原来4条绳 子的长度,原来每条绳子长多少米?
截去的绳子的长度相当于原来2 条绳子的长度
1.6×6÷(6-4)=4.8(米) 答:原来每条绳子长4.8 米。
2.工程队修一条8.5 km的公路,开始平均每天修 0.65 km,修了5天后,剩下的要7天修完,剩下的 平均每天要修多少千米? 求出工程队已修的公路长
12-0.65×12÷(0.65+0.13)=2(天) 答:实际提前2 天完成。
实际6 小时比原计划6小时多运6×1.5=9(t)煤
5.用汽车运一堆煤,原计划运8小时。实际每小时比 原计划多运1.5 t,这样运了6小时就比原计划8小时 多运了3 t,原计划8小时运多少吨煤?
原计划每小时运6÷2=3(t)煤
(50+10)×1.5=90(km)
(50+10)×1.5÷10×50=450(km)
答:楠楠家与景点两地相距450 km。
方法 2 用“分析法”解一般应用题
求出公路总长
4.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0.65 km,12天 完成,实际每天多修0.13 km,实际提前几天完成?
实际每天修0.65+0.13
(8.5-0.65×5)÷7=0.75(km) 答:剩下的平均每天要修0.75 km。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10个思路应用题解题思路解题技巧
1.顺向综合思路“直接思路”是解题中的常规思路。
它一般是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直接找到解题的途径。
【顺向综合思路】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要求的解为止。
这就是顺向综合思路,运用这种思路解题的方法叫“综合法”。
例1 兄弟俩骑车出外郊游,弟弟先出发,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弟弟出发5分钟后,哥哥带一条狗出发,以每分钟250米的速度追赶弟弟,而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向弟弟追去,追上弟弟后,立即返回,见到哥哥后又立即向弟弟追去,直到哥哥追上弟弟,这时狗跑了多少千米?分析(按顺向综合思路探索):(1)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出发5分钟的条件,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弟弟走了多少米,也就是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
(2)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哥哥速度为每分钟250米,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哥哥每分钟能追上弟弟多少米。
(3)通过计算后可以知道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为1000米,每分钟可追上的距离为50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哥哥赶上弟弟所需的时间。
(4)狗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不断奔跑,看起来很复杂,仔细想一想,狗跑的时间与谁用的时间是一样的?狗跑的时间与哥哥追上弟弟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5)已知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奔跑,直到哥哥追上弟弟为止,和哥哥追上弟弟所需的时间,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这时狗总共跑了多少距离?这个分析思路可以用下图(图2.1)表示。
例2 下面图形(图2.2)中有多少条线段?分析(仍可用综合思路考虑):我们知道,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如果我们把上面任意相邻两点间的线段叫做基本线段,那么就可以这样来计数。
(1)左端点是A的线段有哪些?有 AB AC AD AE AF AG共 6条。
(2)左端点是B的线段有哪些?有 BC、BD、BE、BF、BG共5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题分析法和综合法【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小
学数学应用题】
浅谈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小学数学应用题
综合法和分析法为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思路是人们长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善于运用这两
种方法对分析问题非常有益,分析法与综合法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
思考方法.在数学解题中,分析法是从数学题的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
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即推理方
向是:结论→已知.综合法则是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
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即:已知→结
论.分析法的特点是:从问题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就是把研
究的对象分解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分别研究每一个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认识的思维方法,从“结论”探求“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结论的充分
条件.综合法的特点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已知”推出“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
是要寻找已知的必要条件.
两种方法各其优缺点:分析法是执果索因,利于思考,方向明确,思路自然,有希望成功;综合法由因导果,往往枝节横生,不容易
达到所要证明的结论.也就是说,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宜于表达.
例1:某农场有两个果园共30亩,第一个果园收苹果3500箱,
第二个果园收苹果2800箱,每箱苹果重100千克。
平均每亩收苹果
多少千克?
用“分析法”分析:要求每亩产量,必须知道总产量和总亩数(30亩);要求出总产量,必须知道每箱的重量(100千克)和总箱数;要求总箱数,必须知道第一个果园收的箱数(3500箱)和第二
个果园收的箱数(2800箱),这些都是已知条件。
用“综合法”分析:已知第一个果园收的箱数(3500箱)和第
二个果园收的箱数(2800箱),可求出两个果园共收的总箱数
3500+2800=6300箱;已知每箱的重量(100千克)和总箱数(6300箱),可求出总产量6300×100=63000千克;已知总产量(63000千克)和
总亩数(30亩),可求出亩产量63000÷30=2100千克。
例2:张师傅计划生产8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2天,平均每天
生产100个,余下的要在10天内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用分析法:①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个,必须知道余下的个数和工作的天数(10天)这两个条件。
②要求余下多少个,就要知道计划
生产多少个(800个)和已经生产了多少个。
③要求已经生产了多
少个,需要知道已经做的天数(2天)和平均每天做的个数(100个)。
用综合法:①已经生产了2天,平均每天生产100个,就知道了已经生产2×100=200个。
②已经生产200个,则余下还没生产的是800-200=600个。
③余下的600个要在10天内完成,平均每天应生
产600÷10=6天.
例3:AB两地相距600千米,: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
10小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开出后2小时行了50千米,乙车的速
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用分析法:①要求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必须知道相遇时乙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和行驶的时间10小时。
②要求相遇时乙车行
驶了多少千米,就要知道相遇时甲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和AB两地的距
离600千米。
③要求相遇时甲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就要知道相遇时
甲车的行驶速度和行驶时间10小时。
④要求甲车的行驶速度可用甲
车开出后2小时行了50千米来计算。
用综合法:①甲车开出后2小时行了50千米,甲车的行驶速度
是50÷2=25千米/小时。
②甲车相遇时10小时行驶了10×25=250
千米.③相遇时乙车行驶了600-250=350千米.④乙车的速度是
350÷10=35千米/小时.
例4:已知一个圆柱形粮仓,底面直径是10米,高是8米,如果每立方米的粮食重780千克,这个圆柱形粮仓可装多少千克的粮食?
用分析法:①要求圆柱形粮仓可装多少千克的粮食,必须知道这个圆柱形粮仓的体积。
②要求这个圆柱形粮仓的体积,必须知道这个圆柱形粮仓底面积。
③要求这个圆柱形粮仓底面积,需要知道这个圆柱形粮仓底面半径,④这个圆柱形粮仓底面半径,可以用直径除以2得半径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