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发光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指以热的形式辐射其多余的能量,包括振动弛 豫(VR)、内部转移(IR)、系间窜跃(IX)及外部转
移(EC)等,各种跃迁方式发生的可能性及程度,
与荧光物质本身的结构及激发时的物理和化学环
境等因素有关。
(二) 去活化过程(Deactivation) 处于激发态分子不稳定,通过辐射或非辐射 跃迁等去活化过程返回至基态。这些过程包括:
第6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第6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6.1 荧光分析法
Molecular Fluorescence Analysis
6.2 磷光分析法
Molecular phosphorescence Analysis
6.3化学发光分析法
分子发光: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能量 (电、热、化学和光能等)被激发至激发态, 然后从不稳定的激发态返回至基态并发射 出光子,此种现象称为发光。 发光分析包括荧光、磷光、化学发光、
应用不广泛:主要是因为能发荧光的物质不具 普遍性、增强荧光的方法有限、外界环境对荧
光量子效率影响大、干扰测量的因素较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一) 灵敏度高
吸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浓度下限(最 低浓度)一般可达1~10-3 %的微量组分。 对固体试样一般可测到10-4 ~10-5%的痕 量组分。如果对被测组分事先加以富集,
S1
系间窜跃
S2 T1
S0
吸光1
吸光2 荧光3
荧光、磷光 能级图
5)外转换 (External Conversion,EC)
激发三重态:分子吸收能 量,电子自旋不再配对, 为三重态,称为激发三 重态,以T1,T2….表示。
基态:电子自旋配对, 多重度=2s+1=1,为单 重态,以S0表示。
图6.1 分子内的光物理过程
处于激发态的电子,通常以辐射跃迁方式或
无辐射跃迁方式再回到基态。辐射跃迁主要涉及
到荧光、延迟荧光或磷光的发射;无辐射跃迁则
习惯上将多重性为1、2、3的光谱项分别
称为单重态、双重态、三重态。
荧光分析的特点:
灵敏度高:视不同物质,检测下限在
0.10.001g/mL 之间。比 UV-Vis 的灵敏度高得
多。 选择性好:可同时用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
定性。
结构信息量多:包括物质激发光谱、发射光谱、
பைடு நூலகம்
光强、荧光量子效率、荧光寿命等。
S1
S2
内转移
T1
S0
吸光1
吸光2
荧光、磷光 能级图
3)荧光发射
处于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电子跃迁至
基态各振动能级(S0)时,将得到最大波长为 3的荧光。 注意: 基态中也有振动驰豫跃迁。很明显, 3的波长较激发波长1或2都长,而且不论 电子开始被激发至什么高能级,最终将只 发射出波长为3的荧光。荧光的产生在10-7 -10-9s内完成。
1)振动弛豫
(Vibrational Relaxation,VR)
在液相或压力足够高的气相中,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因碰撞将能量以热 的形式传递给周围的分子,从而从高
振动能层失活至低振动能层的过程,
称为振动弛豫。
S1
S2
振动弛豫
T1
在同一 电子能级中, 电子由高振 动能级转至 低振动能级,
S0
吸光1
在单重激发态中,两个电子平行自旋,单重态分子
具有抗磁性,其激发态的平均寿命大约为10-8s; 而三重态 分子具有顺磁性,其激发态的平均寿命为10-4~1s以上(通 常用S和T分别表示单重态和三重态)。
光谱选择定则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电子的跃迁不能在任 意两个能级之间进行,而必须遵循一定的“选择 定则”,这个定则是
灵敏度还可以提高1-2个数量级。
二、基本原理
(一) 分子荧光的产生 处于分子基态单重态中的电子对,其自旋方向相反,
当其中一个电子被激发时,通常跃迁至第一激发态单重
态轨道上,也可能跃迁至能级更高的单重态上。这种跃 迁是符合光谱选律的,如果跃迁至第一激发三重态轨道 上,则属于禁阻跃迁。单重态与三重态的区别在于电子 自旋方向不同,激发三重态具有较低能级。
磷光由单重激发态先过渡到三重激发态,然
后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向基态跃迁产生。 化学发光是化学反应物或反应产物受反应释 放的化学能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
光谱项与光谱支项
当n, L, S三个量子数确定之后,原子能级 就基本确定了。
用n、L、S三个量子数描述原子能级的光
谱项(n2S+1L)。 L与S相互作用,可产生2S+1个能级稍微 不同的分裂,是产生光谱多重线的原因。 M=2S+1叫做谱线的多重性。
吸光2
荧光、磷光 能级图 → 振动弛豫
而将多余的 能量以热 的形式发出。
2)内转化
( Internal Conversion,IC ) 对于具有相同多重度的分子,若 较高电子能级的低振动能层与较低电子 能级的高振动能层相重叠时,则电子可
在重叠的能层之间通过振动耦合产生无
辐射跃迁,如S2-S1;T2-T1。
生物发光等。物质吸收光能后所产生的光
辐射称之为荧光和磷光。
6.1 荧光分法
Molecular Fluorescence Analysis
一、概述
分子荧光分析法是根据物
质的分子荧光光谱进行定性,
以荧光强度进行定量的一种分
析方法。
分子发光光谱
分子发光光谱包括荧光光谱、磷光光谱和
化学发光光谱。
荧光和磷光为光致发光,是物质的基态分子 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 当其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产生的二次辐射。 荧光由单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
① △L=±1,②△S=0,③△J=0,±1,但当
J=0 时,△J=0 的跃迁是不允许的。
不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叫禁戒跃迁。若
两光谱项之间为禁戒跃迁,处于较高能级的原子
具有较长的寿命,原子的这种状态称为亚稳态。
三重态能级低于单重 态(Hund规则)
激发单重态:分子吸收能 量,电子自旋仍然配对, 为单重态,称为激发单 重态,以S1,S2…表示
S1
S2
T1
S0
吸光1
吸光2 荧光
荧光3
荧光、磷光 能级图
4)系间窜跃 指不同多重态间的无辐射跃迁, 例如S1→T1就是一种系间窜跃。通常, 发生系间窜跃时,电子由S1的较低振
动能级转移至T1的较高振动能级处。
有时,通过热激发,有可能发生
T1→S1,然后由S1发生荧光。这是产生
延迟荧光的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