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温度采集系统实现分析
无线测温系统技术方案
无线测温系统技术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物联网、5G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生产在工业领域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现代化工业中,监控生产过程中各种物理量的变化,保持生产过程的稳定,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其中,温度是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监测参数之一。
在一些特殊的工业领域中,温度甚至关系到工艺的成功与否。
因此,温度监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愈加重要。
传统的温度检测设备需要对被监测的物体进行接触式测温,甚至需要人工对工控机进行温度读数,存在设备使用不便、精度低、安全隐患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无线测温系统技术方案,从而解决接触式测温、低精度、可靠性差等问题,实现对工业生产中的温度进行快速、准确、稳定的监测。
二、方案简介无线测温系统方案主要由无线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信模块、服务器端软件等组成。
传感器负责测量被监测物体的温度,并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数据采集器。
数据采集器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分析、存储和传输。
通信模块主要完成数据的无线传输工作。
服务器端软件则负责对温度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同时提供可视化的界面给用户查看数据。
1. 无线温度传感器无线温度传感器是无线测温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
本方案采用了高精度的数字温度传感器宋景远_SHT30 ,广泛应用于冷链物流、数码产品、医疗监护、气象气象、绿植种植、仓储物流、智能家居等领域,精度可达到±0.2℃,并且具有抗干扰性和稳定性强、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该传感器采用I2C总线协议与数据采集器通信,结合微处理器的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无线传递温度采集数据。
2. 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负责收集、处理和传输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
在本方案中,数据采集器采用树莓派3B+作为控制模块,树莓派配备了实时时钟、以太网与WiFi通信模块、4个USB接口、HDMI接口等,能够满足日常工业生产上的数据存储、网络通讯等需要。
同时,采用Linux操作系统能够实现定时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等操作。
SoC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
—— ; i ;
的温 度 。 信 息 经 过 单 线 接 口送 入 D 1 2 或 从 D 1 2 S 0 8 s 0 8 送 出 ,此从 中央 处 理 器  ̄D 1 2 仅 需 连 接 一 条线 ( , S80 J 和
图 2 主控 制 器 电 路
■
行监测 。
; 蘧
露 辩§ 鹊
i Biblioteka } ◇ 黪 i ; 菇
鼬豁l
线 数 据 通 信 收 发 模 块 来 实 现 无 线 数 据 传 输 。 发 送 部 分
() 2 无线 收 发 模 块 n F4 0 是一 款 新 型 单 片 射 频 收发 器 件 , 作于 2 4 R2 L 1 工
低 功 率 工 作 模 式 ( 电 模 式 和 空 闲模 式 ) 节 能 设 计 更 掉 使
整 个 系统 的 工 作 流 程 是 :单 片机 对 N F 4 0 无 线 方便 。 R2L 1
模 块 以及 D IB 0 行 初 始 化 之 后 从 D 1B 0 取 温 S 2 进 8 S 2 读 8
一
f
至 : …
{
L一 ——暑= —
样 ,故 引脚 也 相 同。 电路 设 计 如 图2 。
图3 nF4 0 连 接 电 路 R 2L 1 ( ) 码 管 温 度 显 示 电路 3数
温 度 的 显 示采 用L D 码 管 .是 目前 数 字 电 路 中最 E数 常 用 的显 示 器 件 。 它 是 以 发 光 二极 管 作 笔 段 并 按 共 阴 极 方 式 或 共 阳 极 方 式 连 接 后 封 装 而 威 的 。 本 论 文 中 使
便 于分 析 。具 体 如 图 9 示 : 所
基于nRF905的无线温度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 n i eigC n rfA vn e a uatr gTc nl y N ni ntu e hl , a i 1 17 C ia E gn r e t d acdM nfc i eh oo , aj gIsi t o c o g N n n 2 16 , hn ) e n eo un g n t e fT o y jg
一
代 单 片 机 1 L 5 3 A 和 N ri 2E 60 D odc公 司 n F 0 R 9 5射频 收发 器 芯 片 组 成 的 一 种 多点 温度 采 集 系统 的设 计 方 案 。 细 阐 详
述 了 系统 组 成 结 构 、 工作 原 理 、 件 电路 和软 件 设 计 。实现 了 多点 温 度 实时 监 测 。系统 硬 件 构 成 简练 , 积 小 , 硬 体 功耗 低 , 有 较 广 的 应 用 空 间
接 收 器 。 个 功 率 放 大 器 . 个 晶 体 震 荡 器 和 一 个 调 节 器 组 一 一
成 。 据 传 输 速 率 可 达 10k/, 持 点 对 点 传 输 模 式 和 广 播 数 0 bs支
传 输 模 式 。n F 0 R 9 5工 作 电压 1 ~ . V, 耗 很 低 , 芯 片 处 . 36 功 9 该 于接 受 模 式 时 工 作 电流 为 1 . m 2 A.但 在 掉 电模 式 下 工 作 电 5 流 仅 为 2 A。n F 0 5 R 9 5采 用 N ri 司 的 V S h c B r o c公 d L I ok us S t 技术 . 技 术使得 n F0 该 R 9 5在 没 有 高 速 MC 下 , 能 实 现 高 U 也
基于ZigBee的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算法分析
不便¨ 。 1 Z i g B e e 无 线温 度采 集 系统构 成 基于 Z i g B e e的无 线温 度 采集 系统 包 括上 位 机 、 网关 ( 协调器 ) 、 路 由器 节点 、 传感 器 节点 。如 图 1 所 示 。各种 类 型 的 节 点 需 要 通 过 算 法 完 成 数 据 采 集 。系统结 构 图如 图 2所 示 。 系统工 作过 程描 述如 下 : ( 1 ) 网络构建 。协 调 器 和终 端 节 点通 过 底层 协
基于 Z i g B e e的无 线 温 度 采 集 系统算 法分 析
杜 莉 张建 军
( 北京 工业 职业技 术 学 院 信 息工程 系 , 北京 1 0 0 0 4 2 )
摘 要 :具 体 描 述 了 Z i g B e e的 无 线 温度 采 集 系 统 中 上 位 机 、 协调 器、 路 由 节点 、 终 端 节 点 的 应 用 层 之 间 的 通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0—2 9
议 自动构 建 网络 , 协 调器 获得节 点信 息后 , 存储 各 节
文 章编 号 : 1 6 7 1 —6 5 5 8 ( 2 0 1 4 ) 0 1— 4 4—0 4
Al g o r i t hm Ana l y s i s o f Wi r e l e s s Te mp e r a t u r e Ac q u i s i t i o n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Zi g Be e
线, 这给系统的布设 、 维护 、 升级 带 来 不 便 。Z i g B e e
是一 种短 距离 、 低功耗 、 低速率、 低 成 本 的无 线 通 信 技术 。通 过采 用 Z i g B e e技 术 能 够 高 效 的完 成 对 环
无线温度采集的可行性分析
无线温度采集的可行性分析引言在许多领域中,如环境监测、医疗健康、工业控制等,温度的准确测量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温度采集系统通常使用有线传感器,这对于一些特殊环境或需要远程监测的场景来说并不便利。
而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的出现,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更加便捷和灵活的温度监测方案。
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的原理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由无线传感器节点和接收器组成。
传感器节点通过感知环境中的温度,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信号发送给接收器,接收器再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设备进行分析和存储。
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是无线温度采集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它负责感知环境中的温度,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发送。
传感器节点通常由温度传感器、微控制器、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等组成。
当温度传感器感知到环境温度时,微控制器会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通信模块将数据发送给接收器。
接收器接收器是无线温度采集系统中的数据接收和处理部分,它接收传感器节点发送过来的数据,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接收器通常由无线模块、微控制器和数据处理模块组成。
无线模块负责接收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微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传给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存储和分析。
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有线温度采集系统,无线温度采集系统具有以下优势:灵活性和便捷性由于无线温度传感器节点不需要与接收器进行有线连接,因此可以更加灵活地布置在需要监测的区域。
这使得无线温度采集系统可以应用于一些传统系统无法满足的场景,如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温度监测或需要在远程地点进行温度监测等。
高效的数据传输无线温度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信号将数据发送给接收器,相比于传统的有线数据传输方式,无线传输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数据传输。
这使得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更加迅速,准确率也更高。
低功耗设计由于无线温度传感器节点是通过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相比于传统有线传输方式,无线传输能够减少能量消耗,延长传感器节点的使用寿命。
基于SimpliciTI协议的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和产量 ; 01
仪
表 技
术 与 传 感 器
2 2 01
No 7 .
第 7期
I sr me t T c nq e a d S ns r nt u n e h iu n e o
基 于 SmpiiI 议 的 无 线温 度 采 集 系统 的 设计 与 实现 i l T协 c
季国鹏 , 郭晋楠 , 葛立峰
CCI 0 r ns ev ra d mo o sdiia e p r tr e s rDS1 0 RF ta c ie n n bu gt ltm e au es n o 1 8B20, n trtpewie e st mp r tr c uii o ewo k a d asa —y r l s e e au e a q st n n t r i
0 引言
与P C连接 , 用来 建立 网络 , 处理 各个 子 设备 或路 由发来 的数 据 ;D与传感器相连 , E 主要 负责数 据采集 和传 输 ; E的作 用是 R 扩展网络。该系统采用 星 型拓扑 网络结 构 , 由控 制 中心 、 由 路
在现代 工农业 生产 中, 温度 的控 制直接影 响农作 物的生产
中 图 分 类 号 :P 7 T 23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2—14 (0 2 0 04 0 10 8 1 2 1 )7— 0 5— 3
De in a d I plm e a in o iee sTe pe a ur q sto sg n m e nt to fW r ls m r t e Ac uiiin S se s d o m p ii y t m Ba e n Si lcTI
w s b i i h r tc l n h a a a q ie e e p o e s d a d ds l y d b sn a VI W ita n t me t e h i u n a u l w t t e p oo o a d t e d t c u rd w r r c s e n ip a e y u i g L b E v r lisr t h u u n c n q ei t r a—i . h x e i na e u t i d c t h tt e s se i r b s , n s a l o c i e mb e ttmp rt r c u ae y I h s e lt me T e e p r me tlr s l n ia e t a h y tm s o u t a d i b e t o l ta i n e e au e a c r t l. t a s e t e me i flw p w r l w c s n a y n t o k n . h r so — o e ,o — o ta d e s ew r i g t o Ke r s S mp i i lp oo o ; r ls e e au e a q ii o MS 4 0; a VI W y wo d : i l T r t c l wi e st mp r t r c u st n; P 3 L b E c e i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多个温度点的实时监控,还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监测数据,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实现过程。
一、系统概述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主要由传感器节点、信号处理单元、无线通信模块、监控中心等组成。
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温度数据,信号处理单元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数据传输,监控中心则负责接收和显示监测数据。
二、系统设计1. 传感器节点设计传感器节点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采集温度数据。
为了实现多点监控,传感器节点需要设计成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监测一个特定的温度点。
传感器节点的设计需要考虑传感器的选择、数据采集和处理电路的设计、以及无线通信模块的接口设计。
传感器节点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进行温度采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单片机进行处理和存储,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传输。
2. 信号处理单元设计信号处理单元主要负责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存储到单片机的内部存储器中。
传感器节点采用的是单片机AT89S52作为信号处理单元,通过单片机的A/D转换功能对温度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存储到单片机的内部EEPROM中。
3. 无线通信模块设计无线通信模块主要负责将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传感器节点采用的是nRF24L01无线模块,通过SPI接口与单片机进行通信,并实现数据的传输。
4. 监控中心设计三、系统实现传感器节点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采集,通过单片机AT89S52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然后通过nRF24L01无线模块实现数据的传输。
传感器节点的设计需要考虑功耗、尺寸和成本等因素,需要尽量减小功耗和尺寸,降低成本。
基于蓝牙的无线温度采集系统设计【毕业作品】
BI YE SHE JI(20 届)基于蓝牙的无线温度采集系统设计所在学院专业班级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摘要:本课题设计的是一套无线温度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用于对环境温度的采集与监控。
系统采用基于无线网络的设计思想和温度采集技术。
无线传输可让远程布线所带来的施工麻烦减少,成本大的劣势。
本设计用单片机AT89C51为主的硬件,设计了包括检测温度,温度显示,系统控制,串口通信等外围电路。
单片机AT89C51作为主单片机完成测量和控制以及与通信单片机的数据通信、无线收发控制等功能。
无线温度数据采集系统是利用下位机设置温度上下限和实时温度的采集,并将结果传输到上位机,以达到对温度的比较、控制。
关键词: AT89C51 温度采集蓝牙模块 DHT11温湿度传感器指导老师签名:Based on the bluetooth wireless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a kind of wireless monitoring system which is used to control temperature condition. The system adopts wireless network and temperature collect technique.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an avoid the shortcoming of remote wire transmission, such as large wastage, high cost etc. This design uses AT89C51,Th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is the main hardware,In order to realize design goal this design including temperature gathering,the temperature demonstrated that,the systems control,strung together periphery electric circuit and so on mouth correspondence.The main MCU (AT89C51) takes charge of measurement,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mmunication MCU. The communication MCU (AT89C51) is used to control receiving and sending data i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he system wireless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is uses in the lower position machine establishment temperature the lower limit,with real-time temperature gathering,transmits to on position machine,by achieves to the temperature comparison,the control.Keywords: AT89C51 Temperature gathering Bluetooth Module DHT11 Temperature Humidity SensorSignature of Supervisor:目录1 绪论2 方案论证2.1温度采集方案 (2)2.2无线数据传送方案 (2)2.3显示界面方案 (2)3 系统总体设计3.1系统总体分析 (4)3.2设计原理 (5)4、各个元器件及芯片简介4.1 AT89C51单片机介绍 (7)4.2 DHT11温度传感器简介 (8)4.3 蓝牙模块介绍 (10)4.4蓝牙串口通信助手 (12)4.5 1602液晶显示屏介绍 (14)5、各部分电路设计5.1 电源电路 (15)5.2 复位电路 (15)5.3 串口电路 (16)5.4 显示电路 (17)5.5 系统整体电路图 (18)6程序分析与设计7、制作与调试7.1 硬件调试方法 (20)7.2 软件调试方法 (20)结论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25)附录1:硬件总图 (25)附录2:温度采集部分编程 (26)1、绪论现代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对数据采集的传输大部分是有线的,因为有线传输的距离、速率和抗干扰能力都比无线好;但对那些很偏的或不方变搞线缆的地方进行温度检测时,采用无线就要优于有线了对于这个功能,设计无线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的无线传输。
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在介绍 Z i g B e e技术的基础上 , 提 出了一种基于 Z i g B e e技术的无线 温度采集 系统 的设计方案 , 详细阐述采集节点 和 传 感 节 点 的硬 件 选 型 和软 件 设 计过 程 。 硬件方 面, 采用 以 C C 2 4 3 0为 系统 核 心 芯 片 的 Z i g B e e 模 块 作 为无 线 传 感 节 点 ,
以常见 的 D S 1 8 B 2 0 传 感器作 为温度 采集端 , 实现硬件 的连接 ; 软件 方面 , 通过 对 Z — S t a c k 协议栈 的应 用层进行修 改和 开
发, 实现 温 度 的 测 量 和 无 线 传 输 。
关键词 : Z i g B e e ; 无线 ; 温度 ; C C 2 4 3 0 ; z — S t a c k协议栈 中图分类号 : T P 2 7 3 .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1 1 3 1 ( 2 0 1 3 ) 0 2 — 0 0 4 5 — 0 2
De s i g n a n d I mpl e me n t a io t n o f a T e mpe r a t u r e Ac qu i s t i o n S y s t e m Ba s e d O n Zi g Be e Te c h no l o g y
Ma S h i mi n g, Xu Go n g a o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C o mp u t e r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B i n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Bi n z h o u 2 5 6 6 0 3 , C h i n a )
基于NRF905的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
基于NRF905的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
0 引言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是最为常见、最为重要的物理工艺参数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中对温度测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测量数据的范围也
越来越大。
温度采集系统设计时,传感器模块的设计将直接影响着数据的测
量效果,随着测量要求的提高,传感器模块电路的复杂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无疑带来布线的困难和效率的下降,同时存在着易短路,易老化等隐患,给
系统的综合调试和维护带来难度。
与传统的有线通信技术相比,无线传输技
术具有测量精度高、受环境影响小、成本低等优点。
本文将传感器技术与无
线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无线温度采集功能。
1 系统方案设计的原理
无线温度采集系统是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无线温度检测装置。
系统中由温度传感器将温度采集后输出的模拟信号逐步送往信号放大电路、低通滤
波器以及A/D转换器(即信号调理电路),然后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将A/D转
换器输出的数字信号传送到无线收发芯片中,并通过芯片的调制处理后由芯
片内部的天线发送到上位机,在上位机模块中,发送来的数据由单片机控制。
基于C8051F020的无线温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
…
…
.
皇 燕 . . I
基 于 C8 0 5 1 F0 2 0 宙 与 元线温度数据采集系统 的设计与 实现
成 阳职业技 术学院 史亚维 杨 斌
【 摘要 】本文介 绍了一种 以高速s oc 单片机c 8 o 5 1 F O 2 O 和 射频收发芯 片c c 1 o o 0 的8 路 无线温度数据采集 系统的设计方 案及其 实现方法。文 中详细介绍 了系统硬 件构 成及 其软件 实现过 程,叙述 了射频芯片的配置过程及 无线数据 的收发。实验结果表 明,本 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无 线测温的精 度要求,并能有效 降低 系统的功耗和
图 5 测 温 放 大 电 路 2 . 2 主 控 芯 片C 8 0 5 1 F 0 2 0 及 控 制 电路 2 . 3 测 温 电路 C 8 0 5 1 F x x x 是C y g n a l 公 司 推 出 的 一 系 列 测 温 放 大 电路 如 图 5 N 示 , 测 温 部 分 由 8 位 高速 片上 系统 ( s o c ) 单片机 ,C 8 0 5 I F 0 2 0 N  ̄ - K 型 热 电偶 进 行 ,使 温 度 信 号 转 成 电 压 信 是 其 中 的 一 款 , 它 的C I P 一 5 1 与M C S 一 5 1 指令集 8 完 全兼 容 ,具有 以下优 点 : ( 1 ) 速 度 高 , 最 号 , 热 电偶 的 变 化 范 围是 4 0 . 7 u V / C , 由 于 热 大 处理速度 可达2 5 M I P S ; 完 全 满 足 本 设 计 中 电 偶 的 变 化 范 围 很 小 , 因此 要 进 行 放 大 , 放 的实 时性要求 。 ( 2 ) 集 成 度 高 , 片 内集 成 了 大 电路 采 用 集 成 运 放 L M 2 2 4 构 成 同 向 比 例 运 极 其 丰 富 的 模 拟 及 数 字 外 设 :两 个 多 通 道 模 算 电路 进 行 放 大 。 将 采 集 到 的 模 拟 量 V i 经 放 M 2 2 4 放 大V o =( 1 + 6 0 5 / 4 . 9 9 )* V i ,8 路 / 数 转 换 系 统 ,包 括 一 个 8 位A D C 和 一个 1 2 位 大器L 0 接S O C 单 片机C 8 0 5 1 F 0 2 0 A D C , 以及 两 个 可 编 程 增 益 放 大 器 和 两 个 模 放 大 后 的模 拟 信 号 V 拟 多路 选择器 ;两个 l 2 位 数/ 模 转换 系统 ; 的8 路l 2 位A / D 的模拟输入端A I N O . O  ̄A I N 0 . 7 两 个 模 拟 比 较 器 :一 个 片 内温 度 传 感 器 :丰 进 行 模 / 数 转 换 , 然 后 换 算 成 温 度 值 储 存 并 富 的 总 线 接 口包 括 S M B u s 总 线 接 口 、 通 用 异 等 待 无 线 发送 。 步 串 行 总 线 接 口U A R T 、S P I 总 线 接 口; 5 个1 6 3 . 系统 软 件 设 计 位 通用定 时器;8 个8 位I / 0 端 口;一个6 4 K 的 本 设计使 用的软 件是K e i C 5 l ,使 用 的 语 言 和 汇 编 语 言 ,为 了 得 到 精 确 延 F L A S H 和一 个2 5 6 B 的内部R A M 一个 4 0 9 6 B O m b 部 语 言 是 C R A M( X R A M ) ; 以 及 看 门狗 电 路 等 ; 这 些 片 内 时 ,所 以延 时 子 程 序 采 用 汇 编 语 言 编 写 。 以 资 源 大 大 减 化 了本 设 计 的 硬 件 电 路 设 计 , 极 下 主 要 介 绍 一 下 无 线 通 信 部 分 。 大 的缩短 了开发周期 。 ( 3 ) 交叉 开关使 I / O 端 3 . 1通 信 协 议 的 设 计 口分配更加灵活 。 合 理 的 通 信 协 议 是 可 靠 的进 行 无 线 数 据 基于C 8 0 5 1 F 0 2 0 的 片 内 资 源 ,可 以 完 全 传 输 的关 键 , 对 于 点 对 多 点 的无 线 通 信 ,本 满 足 对 多 点 的 温 度 数 据 进 行 实 时 采 集 及 处 设 计 所 采 用 的 协 议 具 有 代 表 性 。 由 于 在 发 射 理 。C 8 0 5 1 F 0 2 0 对C C I O 0 0 的 控 制 电 路 如 图4 所 端 与 接 收 端 进 行 无 线 通 信 时 ,极 易 被 外 界 噪 刁 。 声干扰而 产生错误数据或 数据丢 失,因此本 设 计 将 要 发 送 的 数 据 进 行 打 包 再 发 送 , 数 据 的组织格式如图6 所示。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线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无线温度监控系统在工业、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多个温度点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为各种场景下的温度监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述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由传感器节点、单片机节点和接收器节点组成。
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温度数据,单片机节点负责数据处理和无线传输,接收器节点负责接收和显示温度数据。
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同时具有低功耗、高可靠性的特点。
二、系统设计1. 传感器节点设计传感器节点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数据的采集,通过单片机节点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无线传输。
传感器节点具有较小的体积和低功耗的特点,可以方便地布置在不同位置进行温度监测。
2. 单片机节点设计接收器节点负责接收来自单片机节点的温度数据,并进行处理和显示。
接收器节点通过液晶显示屏展示温度数据,同时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将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存储和分析。
三、系统工作流程1. 传感器节点采集温度数据,将数据发送给单片机节点;2. 单片机节点接收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和编码,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给接收器节点;3. 接收器节点接收温度数据,进行解码和处理,然后将数据显示在液晶屏上;4. 用户可以通过接收器节点实时监测各个传感器节点的温度数据,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和分析。
四、系统特点及优势1. 多点监测:系统可以同时监测多个温度点的数据,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多点温度监测需求;2. 无线传输: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传输,方便布置和维护;3. 低功耗设计:系统中的传感器节点和单片机节点采用低功耗设计,可以长时间稳定运行;4. 数据存储和分析:系统可以将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存储和分析,帮助用户了解温度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基于Zigbee 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Zigbee 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传感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zigbee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数据实时监测与采集等方面,其应用优势更为显著。
该文设计并实现的基于zigbee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使用多个cc2430模块,一个作为zigbee协调器,其余作为温度数据采集端。
温度数据采集端采集温度数据并通过zigbee协议上传至zigbee协调器,zigbee协调器通过串口将数据汇集到上位机中,从而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
本系统的完成有助于改变传统人工的收集数据方式,实现数据的实时收集,适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工业监测等领域。
关键词:zigbee;cc2430; ds18b20;无线传感网络;温度监测中图分类号:tp3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545-051 概述近年来,得益于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已从理论研究逐渐步入生产应用。
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领域应用中实现的一个重要功能。
由于,环境温度数据指标对于能源消耗、设备安全、生物生命体征、生活舒适度等方面均是较重要的参考指标,因此设计一种低成本、可靠高效的温度采集系统对于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与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善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在传统的温度采集系统中,节点一般采用有线连接方式,布线繁琐,扩展性和可移植性不高[6]。
文献[5]中使用的是基于wifi的温度监测的方法,但wifi技术功耗较高,影响了温度检测网络的使用寿命。
zigbee[1]作为一种新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凭借其低成本、低功耗的优势,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主要的通信协议之一。
该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cc2430的zigbee无线温度监测网络。
该网络通过zigbee协议栈将多个节点设备组建成星型网络,将各个节点的采集的温度数据实时发送到协调器并又协调器在汇聚到上位机中,从而实现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
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本文基于ZigBee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
该系统利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温、湿度采集节点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通过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验证了该系统在温、湿度监测方面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1. 引言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重要参数。
传统的温、湿度监测系统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有线传感器,并且数据传输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一种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
2. 系统设计本系统由温、湿度采集节点和上位机组成。
温、湿度采集节点使用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通过温度和湿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并将数据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上位机。
上位机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数据,并将数据显示在界面上。
3. 系统实现温、湿度采集节点采用ATmega128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通过I2C总线连接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实现对环境数据的采集。
同时,采集节点还集成了ZigBee无线通信模块,通过UART接口与主控制器进行通信。
上位机使用PC机作为主控制器,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温、湿度采集节点发送的数据。
上位机通过串口与ZigBee模块进行通信,并将接收到的数据显示在界面上。
用户可以实时监测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4. 系统测试通过对系统的测试,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地采集温、湿度数据,并且稳定性良好。
同时,系统的响应速度也较快,能够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
5. 结论本文基于ZigBee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
该系统具有无线传输、实时监测和稳定性良好等特点,能够满足温、湿度监测的需求。
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该系统,提高传输速率和扩展监测范围,以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
无线温度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在温度检测中的应用。
3. 学习使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无线温度检测系统主要由温度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和数据处理单元组成。
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温度数据,无线传感器网络负责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对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本实验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其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无线温度检测系统。
三、实验器材1. 温度传感器(如DS18B20)2. ZigBee模块(如CC2530)3. 微控制器(如STM32)4. 电源5. 连接线6. 实验平台(如面包板、电路板等)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1)将温度传感器连接到微控制器上。
(2)将ZigBee模块连接到微控制器上。
(3)将微控制器连接到实验平台上。
2. 编程(1)编写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存储到微控制器的内存中。
(2)编写ZigBee模块数据传输程序,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通过无线通信发送到接收端。
(3)编写接收端程序,接收温度数据并显示在屏幕上。
3. 调试(1)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2)检查程序代码是否正确。
(3)进行实际测试,观察温度数据采集和传输是否正常。
4. 数据分析(1)记录实验过程中采集到的温度数据。
(2)分析温度数据的波动情况。
(3)评估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数据采集实验过程中,温度传感器成功采集到环境温度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到微控制器的内存中。
2. 无线数据传输ZigBee模块成功将温度数据通过无线通信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程序成功接收并显示温度数据。
3. 数据分析实验过程中,温度数据波动幅度较小,说明无线温度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同时,实验结果表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在温度检测系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单片机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应用场景。
这种系统可以用于监控各个物理位置的温度变化,并且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端,便于实时监控和远程管理。
本文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原理、硬件搭建和软件编程等方面的内容。
一、系统设计原理该系统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多个传感器节点采集不同位置的温度数据,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端,最后通过显示屏或者计算机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整个系统包括传感器节点、单片机控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中央控制端。
传感器节点:每个传感器节点都搭载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温度数据。
一般可以选择DS18B20等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其具有高精度、数字输出、抗干扰等特点。
传感器节点还需要有适当的电源和信号处理电路。
单片机控制模块:每个传感器节点都需要配备一个单片机控制模块,用于控制传感器的采集和数据的处理。
可以选择常见的单片机芯片,如STC89C52等。
单片机控制模块负责读取传感器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等操作。
无线通信模块:每个传感器节点还需要配备一个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端。
可以选择类似nRF24L01等2.4GHz无线通信模块,其具有低功耗、远距离传输和多节点连接等特点。
中央控制端:中央控制端负责接收各个传感器节点传输过来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处理。
可以选择单片机、嵌入式开发板或者计算机等设备作为中央控制端,配备合适的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数据。
二、系统硬件搭建传感器节点的硬件搭建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三个部分。
传感器模块可以直接连接DS18B20温度传感器,并通过合适的引脚连接到单片机控制模块。
单片机控制模块由单片机芯片、外部晶振、电源管理电路、数据存储器和通信接口等组成,其中通信接口连接无线通信模块。
SoC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条 线( 和地 )读 、 。 写和 完成 温度 变换所 需 的 电源可 以 由 数 据线 本身 提供 , 不需 要外部 电源 。 而
式 , 要铺 设 一 定长 度 的通 信线 路 , 费资 源 , 需 耗 占用 空
间。 而且 , 当数 据 采集 点处 于运 动状 态 、 所处 环境 不允 许或 无 法铺 设 电缆 时 , 据甚 至无 法传 输 。此 时便 需 数
图 1 无 线 温 度 采 集 报 警 系 统 硬 件
要利 用 无线 传输 方式 进 行数据 采 集 。
邹 曙光 杨 娇 娇 王 丽
( 京工程学院 , 京 216) 南 南 1 17
摘
要 :本 文提 出一 种 无 线 温 度 实 时遥 测 和 监 控 的解 决 方 案 , 采 用 低 功 耗 、 高性 能 单 片 机 及 单 总 线数 字 式 测 温 器件
DS 8 2 成 测 温 系统 . 通 过 S C 无 线 发 送 、 收 测量 值 。 系统 具 有 越 限报 警 功 能 , 能 在 收 发 端 的 单 片 1B 0构 并 o 接 该 并
整 个 系 统 包 括 发 送 和 接 收 两 部 分 。 通 过
RF 4 0 无 本 文 提 出 了一 种 无线 解 决 方 案 。即基 于 S C无 N 2 L 1 线 数 据 通 信 收 发 模 块 来 实 现 无 线 数 据 o 线 温度 采集 系 统 的设计 。该 系统 采用 低 功耗 、 性 能 传 输 。发送 部 分 以单 片机 S C 9 5 核 心 , 用 温 高 T 8 C 2为 使
机 数 码 管和 P 机 上 同 时显 示 测 量 结 果 。 C
关 键 词 :无 线 短 距 通信 n 2 L 1 温 度 传 感 器 RF 4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温度采集系统实现分析作者:李佩张红李新娥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年第01期摘要:介绍了一种以单片机为中心的无线数据采集方法和VB系统的计算机端的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实现过程。
温度数据的无线传输模块采用Nordic公司的nRF905作为控制核心,实验开发板采用的是DD-900,PC通过VB的串口通信控件与无线模块进行通信,以达到实时数据采集的目的。
关键词:无线温度采集 VB DD-900 nRF905中图分类号:TP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1-0068-02Abstract:Introduces a method of wireless tempreture acquisition by single-chip,and the achieve process of tempreture acquisition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PC teminal by VB. Wireless transmisson unit adopt nRF905 produced by Nordic as control centre, and DD-900 as expriment unit.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C and wireless unit use Serial Interfa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in VB,in order to achievement tempreture acquisition real-time.Key words:Wireless tempreture acquisition Visual Basic DD-900 nRF905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温度参数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等领域。
针对恶劣环境的工业现场以及高科技的农业现场,布线困难,浪费资源,占用空间,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做出的一个解决方案。
该方案主要是利用51单片机采集实时外界的温度,利用无线传输实现在VB上位机显示温度采集的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对比和处理。
1、无线温度采集系统设计1.1 无线温度采集的原理无线温度采集的原理如下:温度传感器将被测点的温度采集后输出的模拟信号逐步送往信号放大电路、低通滤波器以及A/D转换器(即信号调理电路),然后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将A/D转换器输出的数字信号传送到无线收发芯片中,并通过芯片的调制处理后由芯片内部的天线发送到上位机,在上位机模块中,发送来的数据由单片机控制的无线收发芯片接收并解调,最后通过接口芯片发送到PC机中进行显示和处理。
1.2 无线温度采集系统方案本文设计的无线温度采集系统是由一个上位机模块和一个下位机模块构成,上位机模块与下位机模块之间采用无线数据通迅联系。
上位机模块能对整个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和控制,下位机模块主要实现温度的单点数据采集(如需多点只需添加采集模块即可)。
下位机模块包括两部分电路,一路是数据采集部分,一路是热电偶自动检测部分;上位机是单片机控制下的无线接收电路和PC机与无线收发单元间的串口通信电路。
(1)温度传感器。
数据采集部分主要包括热电偶温度采集电路的电流信号输出和信号放大器2个模块,完成被测热电偶的数据采集功能。
其中热电偶温度采集电路的电流信号输出是4~20mA的弱电流;放大器将上一级输出的4~20mA的弱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并放大,放大器的输出结果满足模数转换的转换范围。
热电偶自动检测部分的信号调理电路主要由标准热电偶、信号放大器组成,完成对被测热电偶的自动检测功能。
其中标准热电偶将被测点温度信息转换成电压量;信号放大器将标准热电偶输出的小信号放大,放大器的输出结果满足模数转换的转换范围。
(2)模数转换电路。
模数转换电路是用A/D转换器接收来自放大器的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提供给发射电路。
(3)无线发射电路。
无线发射电路是由nRF905单片机控制,从发送端(模数转换)接收数据,并用无线收发芯片对收到的数据进行编码,然后通过输出端口输出。
(4)无线接收电路。
无线接收电路是由nRF905接收发射电路发送的信号,通过无线收发芯片进行译码,成为上位机可显示的数据。
(5)PC机与无线收发单元间的通信电路。
系统采用一个接口芯片连接PC机与无线收发单元,通过该接口芯片实现数据传送和在PC机上显示温度数据采集的结果以及被测热电偶的检定结果。
2、硬件设计2.1 nRF905无线数据传输模块nRF905是Nordic Semiconductor公司推出的一款高速单片射频收发芯片,工作电压为1.9~3.6V,32引脚QFN封装,工作于433/868/915MHz3个ISM频道,自动产生前导码和CRC 校验码,可以很容易通过SPI接口进行配置,外围器件连接简单。
nRF905有ShockBurst TM 发送工作模式和ShockBurst RX接收工作模式,由TRX_CE/TX_EN/PWR_UP三个引脚的设置来决定。
如表1所示。
表1 nRF905的工作模式2.2 DD-900实验开发板DD-900是一款具有实验、下载编程、仿真三种功能合一的单片机综合学习开发系统,支持51系列、AVR系列部分单片机的实验和开发。
3、数据采集步骤(1)将第一块DD-900实验开发板与nRF905无线传输模块组成无线温度发射系统。
将第二块DD-900实验开发板与nRF905无线传输模块组成无线温度接收系统。
(2)将发射系统与接收系统的下位机程序分别下载到对应的两块DD-900实验开发板上。
(3)对两块DD-900开发板进行简单的设置。
将第一块DD-900实验开发板的JP1中的DS、VCC两个插针用短接帽进行短接,使得LED数码管接入到电路中。
将JP6中的18B20、P13两根插针用短接帽进行短接,使DS18B20温度传感器接入到电路中。
第二块DD-900实验开发板的设置方法与第一块相同,同时还要将第二块DD-900实验开发板通过串口与计算机连接。
然后将两块DD-900实验开发板与两支nRF905无线传输模块用度防线进行边接,连接如图2所示。
注意两块nRF905无线传输模块的第一脚为3V供电端,在DD-900实验开发板上设有3V电压输出端,因此方便该实验的接入。
(4)分别打开两块DD-900实验开发板的电源开关,此时两块实验板上显示出发射的温度和接收到的温度。
(5)打开VB上位机程序,点击运行,开始显示接收到的温度数据。
系统软件主要是用VB6.0对RS232串口编程。
实现硬件之间的通讯。
MSComm是Microsoft公司提供的主要用于串行通信编程的ActiveX控件。
ActiveX控件包括一系列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应用程序通过ActiveX控件提供的接口来访问控件的功能。
通信控件把许多复杂的操作都留给了VB和Windows处理,编程人员编程时只需设置其中的一些属性。
用VB程序实现数据采集的关键程序代码如下。
Dim comp As IntegermPort = 1MSComm1.Settings = "9600,n,8,1"MSComm1.InBufferSize = 1024MSComm1.OutBufferSize = 512MSComm1.InBufferCount = 0MSComm1.OutBufferCount = 0MSComm1.RThreshold = 1MSComm1.SThreshold = 0MSComm1.InputLen = 0 '每次读入缓冲区所有字符MSComm1.InputMode = comInputModeBinary '二进制方式comp = 1If MSComm1.PortOpen = False Then '打开串口MSComm1.PortOpen = True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If MSComm1.PortOpen = False ThenMSComm1.PortOpen = True '打开串口End IfIf mEvent = comEvReceive ThenText1.Text = AscB(MSComm1.Input) '最后将结果后入Text1中 End IfMSComm1.OutBufferCount = 0 '清除发送缓冲区MSComm1.InBufferCount = 0 '清除接收缓冲区End Sub4、结语本系统采用VB系统对无线温度采集和传输进行编程,具有控制方便、可视化、灵活性好、尤其是串口控件MSCOMM的属性功能齐全,完全可以控制实现各种终端防真功能。
硬软件设计简单、工作稳定,可以实现可靠的无线温度数据传输。
参考文献[1]李念强.数据采集技术与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2]楼然苗.51系列单片机原理及设计实例[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5.[3]范逸之.Visual Basic硬件设计与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作者简介李佩,(1981-),女(汉),山西运城人,讲师,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
张红,(1982-),男,山西忻州人,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
李新娥,(1971-),女,山西大同人,副教授,中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动态测试,传感器技术、电磁屏蔽技术、校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