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冰川冻土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1、冰川地貌及堆积物

一、冰川的形成、运动及类型

1、冰川:高山高纬地区受到自身重力作用或冰层压力作用缓慢运动的多年

积雪形成的冰体。

2、雪线:降雪区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界线。注意:是终年有积雪区

的下部界线而不是冰川存在的下部界线

3、冰川的运动:主要动力是重力;高山区向低处运动、高纬区由冰盖中心

向四周薄的地区运动。不同部位运动速度不同,均非常缓慢:横

剖面上,中间速度快于两侧;纵剖面上,近底面速度最快。

运动形式:基底滑动(冰川借助与冰床基岩表面上的融水的润滑和浮托沿冰床滑动,对冰床具有破坏作用)、塑性流动(在冰川的压力

作用下,构成冰晶发生平行晶粒底面的粒内剪切蠕变致使冰晶向

前错位,冰川越厚作用越明显,发生在冰川的内部)。

4、冰川的类型:(1)山岳冰川:分布于中低纬高山地区的冰川;分为冰斗

冰川与悬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2)大陆冰川:发育在高

纬地区,规模较大的冰川。

二、冰川剥蚀地貌

1、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是雪蚀和冰川剥蚀的结果。形成过程:雪蚀洼

地>冰斗>冰窖。

2、刃脊:常与冰斗相伴,是两个冰斗或冰川谷的侧壁不断后退形成的。

3、角峰:两个以上的冰斗围绕同一个山峰发育。

4、冰蚀谷(U型谷):由山谷冰川沿着先前谷地改造形成的线状谷地。

决定冰川刨蚀作用强弱的是冰川的速度、厚度、内部温度等。

形成原理:冰川是固态,在谷地的下部和底部刨蚀作用最强,并且

是使整个谷地的底部同时受到刨蚀作用而降低,因此冰蚀谷的横

剖面两壁较陡,而谷底宽平,故称。。。。。。

特征:①纵剖面上:起伏较大,发育串珠冰蚀湖盆;②横剖面上呈U型,纵剖面上较平直;③谷壁:光滑,发育三角或冰镏面、擦痕。

5、悬谷:支冰蚀谷高悬于主冰蚀谷的谷坡上称为悬谷。

6、羊背石:冰蚀谷底部或大陆冰川冰床长条形石质沙丘形似羊背

迎面:磨蚀,平缓光滑,有擦痕、刻痕、新月形磨光面;

背面:坡陡,有阶梯状陡坎,冰川拨蚀作用,有冰碛物。

三、冰川堆积及其堆积地貌

1、冰碛物:冰川搬运并堆积形成的各物质的总称。

2、底碛:冰川底部,冰川压力及冰床摩擦阻力,滞留或冰川融化释放出的

冰碛物。

3、基碛:冰川消融后,表碛,内碛和底碛降落到病床上,与底碛共同覆盖

在冰川谷地底部的基碛。

4、冰碛物的特征:

①成分特征:a 有远源成分也有近缘成分,近缘为主,相对较简单;

b 含易风化的砾石或矿物:辉石、角闪石、长石等。

研究意义:是恢复古冰川运动方向、判断冰川运动距离、确定冰川规

模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冰碛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

②结构特征:粒度差异悬殊,巨砾>粘土;分选性差,标准差>3;频

率曲线不服从一般的正态分布,多数呈双峰型;磨圆度为

棱角状;砾态为五角状、三角状、熨斗状;砾石表面特征

常有擦痕、压坑、裂痕(条痕石)。

砾石表面包裹特征:具有“泥包砾”现象,具擦痕;

③石英表面特征:棱角状、壳状断面、圆形的刻蚀坑、槽或擦痕。

④构造特征:砾向定向性差,杂乱无章。

5、终碛堤:冰川前沿由堆积形成的终碛构成的长垄形狐状地形。

6、中碛堤:发育于山岳冰川作用区,由中碛堆积而成。

7、鼓丘:(羊背石是对基岩磨蚀,而鼓丘为松散堆积物)终碛堤内侧,含

粘土较高的底碛堆积,椭圆形或流线型,可能有基岩。迎冰面陡、

背冰面缓。

四、冰水沉积物及冰水堆积物特征

1、冰水沉积物:由冰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

分类:冰河沉积(主要由砾石、砂,粘土含量少,砾石具磨圆、发育层理,无二元结构)、冰湖沉积(粘土、粉砂,发育纹层层理,形成

季候泥)、冰海沉积(细粒物质为主,水平层理)。

2、冰阜阶地:冰蚀谷两侧,冰水沉积物,台阶状地形。(砾石有一定磨圆,

发育斜层理,无二元结构)

3、冰砾阜:冰川消融后,冰面溪沉积物,丘状地形。

4、锅穴:冰川沉积物中出现空洞致使上面的碎屑沉积物坍塌形成下凹的坑。

5、蛇形丘:冰底溪沉积物,垄岗状地形。(大陆冰川作用区,主要由经过分

选和磨圆的砾石、砂组成,具不均匀的斜层理)

6、冰水扇:大陆冰川作用区,冰水带来的碎屑物质沉积于终碛堤的前缘,

扇形地形。(具明显分带与洪积扇类似,不过洪积扇位于干旱

区,且它不具寒冷植物化石组合)

7、冰水阶地:冰前谷地中,气候变暖,侵蚀变强,堆积物相对抬高。

寒冷时>水量小>物质堆积;温暖时>水量大>侵蚀能力变大>原

堆积物质抬高。

§2、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一、冻土的一般特征

1、冰缘:年均气温0°C以下冰川作用外围。

2、冻土:气温寒冷区含冰的土层或岩层。

3、寒土:在0°C或以下冻结,不含冰的岩层。

4、冻土形成的条件:①气温低于0°C;②细、有机质含量高土层;③含水

高;④阴坡;⑤植被覆盖发育;⑥水体不影响冻土。

5、冻融作用:气温周期性变化,土层中水反复冻结融化,造成土层的膨胀、

开裂、变形等复杂变化,形成一系列的冻土地貌和次生构造的过程。

6、石河:山坡较陡,带状岩碎屑堆积地貌。石海:分布在基岩面上的碎石

块群,分布的地形平坦。岩屑坡:缓坡上经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碎石缓

慢下移堆积形成。

三种地貌的岩石碎屑无分选、无磨圆,其成分为下伏的基岩。

7、冻胀丘:多年冻土区,冻土中物质成分和水分布不均,地表鼓起。

8、冰核丘:中心完全被冰体占据的冻胀丘。

9、冰脉:冻土开裂水注入其中并结冰而成。

10、冰楔:冰脉从活动层楔入永冻层,活动层中冰脉融化而永冻层中保留下

来而形成。

11、冰楔形成条件:①持续严寒,年均温-6~-9度;②裂隙发育,形成冰脉;

③逐年冻融,不断扩大规模。

12、古冰楔野外鉴别标志:①剖面上为楔形,平面上为多边形;②谷冰楔

切割地层的层理;③填充物主要为砂、砂质粘土和粘土;④填充物具有平行于古冰楔壁的层理,或小砾石的ab面平行于古冰楔壁;⑤填充物与周围物质不同;⑥古冰楔的壁较平直;⑦古冰楔两侧的地层发生褶皱变形;⑧一个剖面上常可见多个古冰楔。

13、冻融褶皱:活动层冻结产生压力,永冻层上顶托力,层间含水未冻结

的物质脱水变形。

14、构造土形成条件:①地下水丰富;②砾石层上部;③反复冻融。形成

机理:垂直分选和水平分选。

垂直分选:气温降低,砾石与台面抬升,有空隙,水结冰推动上升,导热率不同,砾石向地面移动;

水平分选:活动层上部和表层,冻结膨胀中心,导热不同,砾石被推向向四周。

15、石环:地形平坦,砾石富含水分,砾石堆积成圆形。

石圈:泥流作用下,石环拉成椭球形。继续拉长会形成石条。

16、全球五大冰盖:南极洲冰盖、格陵兰冰盖、斯堪的纳维亚冰盖、北美

劳伦泰冰盖、西伯利亚冰盖。

17、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冰期:恭兹(早更新)、民德(中更新)、里斯(中

更新)、玉木(晚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