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意义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P、AsAb、AcA和EmAb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P、AsAb、AcA和EmAb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罗健【摘要】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P、AsAb、AcA和EmAb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法对32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血清P、AsAb、AcA和EmAb水平检测,并与35例正常妇女作比较.结果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孕酮(P)水平非常显著的低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血清P、AsAb、AcA和EmAb水平与反复自然流产有密切关系.【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1(029)004【总页数】2页(P314-315)【关键词】反复自然流产;孕酮;抗精子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作者】罗健【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22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1文献证实,孕酮(AsAb)是一种重要的性激素,不仅在月经周期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也是维持妊娠必需的一种激素[1]。
AsAb为体内同种异体抗体,是造成免疫不育和反复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2]。
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体测定对原发性不孕症和继发性不孕症以及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3]。
本文报告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中抗精子抗体(P)、AsAb、AcA和EmAb水平的变化,并就临床价值作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患者组:32例,均为我院门诊经临床明确诊断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
流产﹥ 2次以上,年龄 23-38岁,平均31.2岁。
以上患者均排除外生殖器器质性病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及遗传病等。
正常人组:35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无流产史正常生育妇女,年龄 20~36岁,平均年龄30.4岁。
1.2 方法 (1)血清P水平测定:放射免疫分析法。
试剂盒由北方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2)血清AsAb、AcA、EmAb水平测定:采用ELISA法。
各类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显微镜计数法
通过人工显微镜观察血液样本,计数血小板数 量。
其他方法
如流式细胞术、电镜技术等,用于特殊情况下或进一步研究。
血小板计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诊断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是诊断出血性疾病的 重要指标,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血栓性疾病等。
监测抗凝治疗
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定期 检测血小板计数有助于评估治疗 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检测血小板表面的活化标记物, 了解血小板活性状态。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诊断血栓性疾病
通过对血小板功能的检测,有助于诊 断血栓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 肌梗死、脑卒中等。
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通过检测血小板功能,可以评估个体 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预防和治 疗提供依据。监测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来自血小板活化检测的临床意义
诊断血栓性疾病
01
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步骤,通过检测血小板活化程度
有助于诊断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评估抗血小板治疗效果
02
对于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检测血小板活化程度有助于评
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
03
血小板活化程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血小板
活化程度有助于预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血小板活化检测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标本采集和处理
采集血液标本时应避免过 度挤压和抗凝剂不足,防 止血小板活化和聚集。
检测方法选择
不同检测方法对血小板活 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 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结果解读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 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血小板 活化检测结果,避免误诊 和漏诊。
课程资料:复发性流产常见问题与对策
在孕早期采用新的(亚甲减)诊断标准进行TSH检测,发现不少
孕前甲功正常者在孕早期都出现TSH异常。
※ATA(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孕早期TSH在2.5~10.0mIU/L之间,
FT3、FT4正常,诊断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对策4:
建议对于RSA患者即使在非孕期检查甲功正常,在孕 早期仍应复测,以便及早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时 给予治疗,减少流产及孕期并发症。
※妊娠前及妊娠6周前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至理想状态。
对策6:
建议在孕前将HbAlc水平控制在≤7.5%。 若降至≤6.6%,还可避免除流产以外的其他妊娠不良 结局。
4、免疫因素
自 身 免 疫 型 RSA 主
与免疫有关的RSA
要包括:抗磷脂抗
体综合征(APS)、系
1/3
统性红斑狼疮(SLE)、 干燥综合征等自身 2/3
3
其中三体型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对策1:
选择最佳生育年龄(25-30),优生优育, 计划生育。 对伴有染色体结构异常的RSA夫妇进行胚胎 植入前诊断(PGD)。
2、解剖因素
在RSA的病因中,生殖道解剖异常约占8%~16%,包括先天性
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
先天性子宫畸形
纵隔子宫、双角子 宫、弓形子宫、双 子宫、单角子宫
免疫性疾病导致的
自身免疫型 同种免疫型
流产。
同 种 免 疫 型 RSA (原因不明型), 指母胎间免疫平衡 失衡所致的流产, 发病机制尚不完全 清楚,诊断主要是 在排除其他流产病 因的基础上建立的。
APS是目前惟一被证明与RSA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型RSA
与RSA有关 的自身抗体
与RSA
血小板六项临床意义
血小板六项临床意义在临床医学中,血小板六项是常规血液检查的一部分,通过检测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是血小板六项的临床意义:1.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出机体的止血功能。
过高的血小板计数可能与血液凝块形成风险增加相关,例如动脉栓塞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而过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例如易出血或瘀血等情况。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出机体的止血功能。
过高的血小板计数可能与血液凝块形成风险增加相关,例如动脉栓塞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而过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例如易出血或瘀血等情况。
2.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大小是否均匀。
增高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可能与血小板破坏或异常生成相关。
低的PDW值可能意味着血小板体积分布较为均匀。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大小是否均匀。
增高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可能与血小板破坏或异常生成相关。
低的PDW值可能意味着血小板体积分布较为均匀。
3. 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压积是血液中血小板所占的比例。
增高的血小板压积可能与骨髓异常产生的血小板增多相关,例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而低的血小板压积可能与血小板减少相关,例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压积是血液中血小板所占的比例。
增高的血小板压积可能与骨髓异常产生的血小板增多相关,例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而低的血小板压积可能与血小板减少相关,例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
增高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意味着有炎症或感染存在。
低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则可能与骨髓功能异常相关。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
增高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意味着有炎症或感染存在。
淋巴细胞亚群及检测意义
淋巴细胞亚群及检测意义淋巴细胞是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类别,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20%-45%;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可将淋巴细胞分为T、B、NK细胞等。
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表达CD3抗原,T细胞又包括辅助T细胞(Th)和抑制T细胞(Ts),它们分别表达CD4和CD8。
CD4+T细胞:辅助性T细胞(help T cell, TH)包括TH 1和TH 2细胞。
TH 1细胞与抗原接触后,可通过释放IL-2、IFN-α、TFN-β等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TH1细胞又称为炎性T细胞;TH2细胞可通过释放IL-4、5、6、10等因子,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分泌抗体,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计数在500以上则够用,350-500免疫力偏低,200-350时需要警惕。
CD8+T细胞:主要包括细胞毒T细胞(Tc或CTL)和抑制性T细胞(Ts)。
Tc细胞为细胞免疫效应细胞,经抗原致敏后,可特异性杀死带致敏抗原的靶细胞。
抑制性T细胞(Ts,其存在尚有争议)具有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和IFN-γ,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表达CD19抗原;NK细胞表达CD16和/或CD56,在机体中不依赖抗原刺激自发地发挥细胞毒效应。
1.T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1) CD4+T细胞绝对计数小于200个/μl,考虑停用药物。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当小于500个/μl,提示需要注意控制用量。
(2) CD4/CD8的值小于0.5,考虑停用药物。
(3)如果CD4+T维持低位,建议使用胸腺素等免疫增强剂。
(*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易发生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和鸟分枝杆菌感染常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的病人,极少见于CD4+T淋巴细胞>100个/μl的病人)2.调节性T细胞(Treg)检测的临床意义3.B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4.NK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价值
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价值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已被一些研究用于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患者。
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免疫反应,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胎盘形成和维持;而阿司匹林则可以改善胎盘灌注,减少血液黏稠度,提高胎儿的营养供应。
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阿司匹林可能通过多个途径对URPL患者产生治疗效果。
目前关于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还比较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与其他治疗方案的对比分析,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目的目的是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了解糖皮质激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效果,验证其对提高妊娠率和降低流产率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比较其与其他常规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选择。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策略,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育前景。
2. 正文2.1 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在流产过程中,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可能会导致胎儿排斥或胎盘功能障碍,从而引发流产。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恢复子宫内环境的平衡,有助于维持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血小板聚集过度可能导致胎盘血流不畅,影响胎儿供氧供养,甚至引发血栓形成而导致流产。
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胎盘血流,从而降低流产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还可以相互增强彼此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糖皮质激素可以增加阿司匹林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而阿司匹林则可以增强糖皮质激素的抗血小板作用,使两者共同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诊断效果分析
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诊断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诊断的11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没有经过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为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
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两组的治愈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A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4.55%,显著更优(P<0.05)。
结论: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诊断效果,并且经过治疗后的复发性流产患者治愈率明显更高。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复发性流产;诊断效果复发性流产是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出现的自然流产,这种情况会影响女性的正常生育,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患者终生不育[1]。
血小板聚集率在一定程度上能预示患者的出血风险,当血小板的聚集率变低时,可能会出现再生性贫血障碍或肝硬化、尿毒症等疾病,因此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选取11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诊断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本院进行诊断的11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
患者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30.42±2.28)岁。
患者和家属均签字同意。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1.方法所有患者禁食8小时以上。
早上空腹采血,800r/min低速离心10分钟,将血小板丰富血浆(PRP)吸取500ul放到试管里备用,然后颠倒混匀,3000r/min 离心10分钟,吸取乏血小板血浆(PPP)500ul,准备诱导花生四烯酸(AA )、腺苷二磷酸(ADP )试剂25μL。
使用美国海伦娜血小板聚集分析仪检测。
1.1.观察指标①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A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②对比两组的治愈率情况。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的免疫学病因及治疗
129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的免疫学病因及治疗
路鸿艳 , 宋海波 , 崔艳国 摘 (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 心 , 山东 55000) 要 : 反复性自然流产 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 病因极其复杂 , 其中不明原因者约 占 40% ~ 80% 。 近几年 研究表
明 ,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主要与免 疫因素有关 。 现将近几年对不明原因反复性 自然流产 的免疫学病 因及治疗方 法作以 综述 。 关键词 : 反复性自然流产 ; 免疫学病因 ; 免疫治疗 ; 淋巴细胞 中图分类号 : R 714 2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6- 9534 ( 2009) 03- 0129- 03 反复性自然 流产 (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 rtion , R SA ) 是 指临床上连续 2 次或 2 次以上的自 然流产 , 是一种 常见的妊 娠并发症 , 其发 病率约 为 0. 4% ~ 0 . 8 % [ 1] 。 关于 RSA 的病 因十分复杂 , 主要包括染色体异常 , 内分泌异 常 , 生 殖解剖异 常 , 感染 , 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 等几个方面。 然而 , 目前仍有 40% ~ 80% RSA 原因不明 , 称为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 ( unexpla 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UR SA ) 。 近 几年 研 究表明 , URSA 主要与免疫因素有关 , 是母体对胎儿免疫排斥 的结果 [ 2] , 对 URSA 的治疗亦多集中 于免疫学领 域。现将近 几年对不明原因反 复性自 然流 产的免 疫学 病因 及治疗 方法 作以综述。 1.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的免疫 学病因及分类 关于 U RSA 的免疫学分类 , 传 统概念上可 分为自 身免疫 型和同种免疫 型两 类 , 现根 据其 免疫 病理 改变 , 可 归 纳为 5 种情况 : 类免疫紊 乱 : 表现 为封闭 抗体 产生 不足的 同种 免疫 紊乱 , 病理学 特点为 : 滋 养细胞 浅着床 , 血管 重铸障 碍 , 滋养细胞的合体层 形成不 足以 及在种 植部 位有 针对滋 养细 胞的免疫攻击现象。 类免疫紊 乱 : 表 现为产生 抗磷脂类 抗体 ( an tiphospholip id antibody , APA ), 胎 盘微 循环 血栓 的形 成 , 胎盘的病理学特点为 : 蜕膜血 管炎、 蜕膜血管 栓塞。 类免疫紊乱 : 表现 为组 织非 特异 性抗 体 ( 如 抗核 抗体 ANA, 抗 ds- DNA 抗体 ) 形成 , 损害 胎儿 和胎盘 DNA, 引起胎 盘炎 症 , 病理学特点为 : 绒毛炎 , 绒毛间质炎 和蜕膜炎。 类免 疫紊乱 : 表现为组织特异性抗体 ( 如抗精子抗 体 , 抗 子宫内膜 抗体 , 抗甲状腺抗体 , 抗 孕激素 抗体 等 ) 形成 , 可 损害胎 盘和 滋养细胞 , 胎盘表现出存在 A PA 和抗 ds- DNA 抗体的 特点。 类免疫紊乱 : 表现为 NK 细胞 ( CD56+ CD 19+ 5+ ) 数量增 加或 活性升高 , 病 理学特 点为 : 蜕膜坏 死 , 蜕膜炎 症 , 纤 维蛋 白沉着和纤维蛋白样 物质形成 , 滋养细胞形态学异常 [ 3] 。 ( 1) 类免疫紊 乱与 U RSA 类免疫紊 乱主 要表 现为 封闭 抗体 ( b lo ck ing antibody , BA ) 产生不足。 BA 最初 发 现于 肿瘤 免疫 中 , 因血 清中 有一 种 IgG 成分能阻 抑 自身 淋巴 细 胞对 癌 细 胞的 杀 伤而 得 名。 20 世纪 70 年代有学者首次报道 URSA 与夫妇人白 细胞抗原 ( HLA ) 之 A, B 抗 原相容 性有 关。由于 夫妇存 在 HLA - A, B 类抗原的不相容性是胚 胎组织 所含有的 父源性 H LA 抗原 刺激母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种不 对称性抗体 , 即封 闭抗体。此 类抗体及相应抗独特型抗体能 抑制混合淋巴 细胞反应 , 并与 滋养 细胞 表面的 HLA 抗原 结合 以覆盖 来自 父方 的 HLA 抗 胎和胎儿免受排斥 [ 4] 。 HLA 在调节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其与 U RSA 的 关系 主要集中在 3 个方面 : 夫妻间 HLA - 和 H LA - 类 分子相容性增加 , 可导致母体对胎儿半同 种抗原的识 别和反 应性降低 , 从 而导 致流 产的 发生。 H LA 特别 是 HLA 类分子的 DQ 位点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 , 中 国人群 RSA 的 易感基因 为 DQB1 * 0604 /0605 单 元 型 , DQA1* . 01 - DQB1 * 0604 /0605 与 R SA 有关 [ 5, 6] 。另有文献报道 U RSA 夫 妇共有 HLA - DR 的频率 显著高于正常生育夫妇 [ 7] 。这是因 为夫妇 间 HLA 相似性过大 , 导致缺乏适宜的同种 免疫反 应 , 产生封 闭抗 体不足 , 造成 R SA。 研究发 现 , 滋养细 胞表面 缺乏经 典的 HLA - , HLA - 分 子的表 达 , 但绒 毛外 滋养层 有非 经典的 HLA - C 分子表 达 , 这种 独特 的 HLA 表达 模式 可能 与妊娠成功与否有关。 ( 2) 类免疫紊乱与 U RSA 类免疫紊乱表 现 为产 生抗 磷 脂类 抗体 ( APA ) 。 A PA 是一组以狼疮抗凝物 ( lupus anticoagu lant, LAC) 和抗 心磷脂 抗体 ( anticard io lipin antibody , ACA ) 为 代 表 的 自 身 免 疫 抗 体 [ 8] 。 APA 阳性并伴有血栓 形成或 病理妊 娠的 一组临 床征 象 , 称 为 抗 磷 脂 抗 体 综 合 征 ( an tiphospholip id syndro me , A PS) 。 APA 通过多种 途径促 进血 栓形成 , 可 能与 APS 患者 发生 RSA 有关 [ 9] : 作用于血管 内皮上的 磷脂 , 抑制 花生四 烯酸的释放及前列腺素产生 , 从而促进血 管收缩及血 小板聚 集。 与血小板磷脂结合 , 诱导血小板 的黏附与活 化。 与 的 结合抑 制了其抗 凝血活 性 , 引起胎 盘发生 病理改 2 GP 变 , 造成胎盘和胎儿的缺血、 缺氧 、 死亡 , 导致 自然流产、 死胎 等。另有研究表明 , APA 还 可直接 干预 受精 卵的发 育、 着床 和胚胎的生长 , 其机理可 能是 : APA 可 抑制 细胞 滋养细 胞的 分化、 增殖 , 使胎盘 - H CG 合 成和分 泌减 少 , 同时 , APA 可 减弱滋养 细胞 侵 袭 能力 , 干扰 子 宫螺 旋 动 脉血 管 重铸 [ 10] 。 临床资料 表明 A PA 中抗 心 磷脂 抗 体 ( ACA ) 的增 高 较其 他 A PA s 更常见 , 该 抗体可以抑制滋养 细胞功能 , 导致胚泡植入 受损及蜕膜损害而致流 产 [ 11] 。 ( 3) 类免疫紊乱与 U RSA 类免疫紊 乱表 现为 组 织非 特异 性 抗体 ( 如抗 核 抗体 ANA, 抗 ds- DNA 抗 体 ) 形成。其 中 , 抗 核抗 体 ( ANA ) 是针 对细胞核内成分所产生的抗体 , 也包括针 对与核内成 分相同 的物质所产生的抗 体。 ANA 的形 成是由 机体活 跃的自 身免 疫状态所致 , 针 对自 身任 何器 官、 组织 均 有可 能 产生 ANA。
常用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男性性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硬化、慢性肝炎、脂肪肝。降低:见于女性多毛症及男性化、多囊卵巢综合症、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
特异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升高:正常妊娠、早期绒癌、葡萄胎、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睾丸肿瘤;降低:异位妊娠、先兆流产、先兆流产。
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
监测骨质疏松症或其它骨疾病的抗吸收治疗,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变形性骨炎,绝经后等,减低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
25-羟基维生素D
(25-OH-VD)
25-羟基维生素D是维生素D的特异性指标。可以检测骨骼代谢紊乱,如:骨软化,维生素D的过量和缺乏。可对钙的吸收做出评估
尿香草扁桃酸(VMA)
增高:见于嗜铬细胞瘤、交感神经母细胞瘤、原发性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骨钙素(OST)
骨代谢(骨形成)指标。
甲状旁腺素( PTH)
甲状腺机能,钙磷代谢研究
降钙素(CT)
甲状腺髓样瘤,骨代谢指标
骨型碱性磷酸酶(BAP)
小儿佝偻病、孕妇、绝经期妇女、老年人血钙水平检测、指导科学补钙。
游离雌三醇(FE3)
胎盘功能,胎儿生长情况监测
硫酸去氢表雄酮(DHS)
女性多毛症及男性化、多囊卵巢综合症
雄烯二酮(AD)
增加:女性多毛症,痤疮,先天性肾上腺增生,肾上腺皮质肿瘤,多囊卵巢综合症,应用克罗米芬或HCG时等;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卵巢功能减退症,镰状红细胞性贫血。
游离睾酮(FT)
更准确反映有生物活性的睾酮的水平,更敏感的诊断男性性腺机能减退及女性的雄性激素分泌过旺
复发性流产医学知识培训
(四)生殖道感染型
有某些生殖道慢性感染被以为是早期流 产旳原因之一。能引起反复流产旳病原体往往 是连续存在于生殖道而母体极少产生症状,而 且此病原体能直接或间接造成胚胎死亡。生殖 道逆行感染一般发生在妊娠12周此前,过此时 期,胎盘与蜕膜融合,构成机械屏障,而且伴 随妊娠进程,羊水抗感染力也逐渐增长,感染 旳机会降低。
内
生
色
道 分殖
体 解 泌道
异
剖 异感
常
异 常
常
染
本 身 免 疫 型
同 种 免 疫
( 原 因 不 明
型)
(一)染色体异常型
染色体异常型:指夫妻双方或一方或胚胎染 色体异常所致流产。大多数胚胎异常由亲代 生殖细胞形成中错误引起;所以其父母染色 体检验往往是正常旳。
早期自然流产时,染色体异常旳胚胎占 50~60%,多数为染色体数目异常,其次为 染色体构造异常。数目异常有三体、三倍体 、及X单体等,构造异常有染色体断裂、倒 置、缺失和易位。
妊娠妇女血清中存在旳封闭抗体有下列几种:非特异性封闭 抗体、特异性细胞毒抗体、特异性非细胞毒抗体、抗独特型 抗体。
国内有研究提醒,父母HLA位点频率高、使母体封闭抗体不 足而造成RSA。
(六)同种免疫型
(3)细胞免疫与复发性流产
1、NK细胞与复发性流产 NK细胞根据膜表面标识,可分为,CD56+ CD16+
用。妊娠期巨噬细胞能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 IL-1、 IL-6、TNF-a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前列腺素 E2 (PGE2) 、一氧化氮(NO) 以及吲哚胺2 ,3 二氧化酶 ( IDO) ,参加妊娠子宫细胞因子网络系统,调整细胞 旳生长、分化,克制局部免疫反应,松弛平滑肌,在 保持子宫处于平静状态中起主要作用。巨噬细胞活性 异常可造成流产旳发生。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进展及临床意义赵益明(教授博士)苏州大学医学院、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一、血栓性疾病的危害及血小板功能的关系血栓性疾病(如心梗、脑梗等)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已成为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也是动脉血栓的主要成份。
在医学临床实践中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是血栓性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主要措施。
科学研究也证实血小板功能异常(可以表现为聚集率增高或聚集率降低)时发生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因此,要维护机体处于健康状态,避免血栓或出血性疾病的发生,需要控制血小板功能处于合理的功能状态范围内。
二、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差异与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目前是临床对血栓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有效的和重要的“核心措施”。
1985年时任美国卫生与民众服务部部长马格丽特. 赫克勒(Margaret Heckler)就向全美中老年人推荐:每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预防血栓性疾病。
阿司匹林的抗血栓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机体中血小板的功能实现预防血栓的目的。
但专家们的研究发现,机体对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差异很大。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差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基本认为约有30%的个体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会出现无反应性(无效),相关研究也证实同时还有约10%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后会出现出血,其中严重出血约达到1.6%。
尽管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总体利大于弊,但这些研究均证实机体对抗血小板药物存在十分明显的的个体差异,而且在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患者中发生血栓或再次发生血栓的几率大大高于抗血小板药物有效的患者,这种差异可高达5倍,即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个体发生或再次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几率是抗血小板药物有效个体的5倍!因此,如果及时检测出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患者以及用药过量或不适的患者,抗血栓的预防、治疗效率将得到大大提高!而由于以往检测技术困难及相关专业知识普及的原因,目前95%以上的高风险人群及血栓病患者都没有得到血小板功能检测,无法及时发现抗血小板预防、治疗无效及受到不利影响的群体,其治疗或预防的效果只能靠临床观察总结甚至听天由命。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作者:黄山鹰唐国玲刘庆芝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第14期【摘要】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102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为观察组,对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检测,另选取100例健康妇女(无自然流产史、非孕期)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中位值为0.27 mg/L,对照组中位值为0.15 m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D-二聚体水平异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反复自然流产;诊断DOI:10.14163/ki.11-5547/r.2017.14.020【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diagnostic value by plasma D-dimer level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function for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02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were taken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ir plasma D-dimer level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function were tested. There were another 100 healthy women (non-pregnancy without history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as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edian value of plasma D-dimer as 0.27 mg/L,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median value as 0.15 mg/L.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difference of abnormal D-dimer leve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Key words】 Plasma D-dimer; Platelet;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Diagnosis反复自然流产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2次或者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与遗传、子宫的解剖结构以及发生感染等因素有关,血浆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发生裂解的产物,有研究表明,对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具有一定的诊断作用[1]。
临床分析中的血小板计数意义和应用
临床分析中的血小板计数意义和应用血小板计数在临床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应用,其可以提供有关血小板数量的关键信息,帮助医生确定诊断并指导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血小板计数的意义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血小板计数的意义血小板是血液中的核细胞片段,主要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
血小板计数是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指标,对评估机体止血功能和判定出血与血栓疾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 评估止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机体止血功能的强弱。
当血小板计数过低时,机体出血风险增加;而当血小板计数过高时,机体易产生血栓。
因此,在手术前及术后出血风险评估、评估血小板功能障碍和遗传性或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时,血小板计数至关重要。
2. 判断出血与血栓疾病风险血小板计数可以帮助判断出血与血栓疾病的风险。
低血小板计数常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若伴有出血现象,提示出血性疾病的风险。
而高血小板计数则常见于血液系统疾病、炎症、肿瘤等情况,易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血小板计数的应用血小板计数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多个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1. 诊断与鉴别血小板计数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帮助医生对一些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和鉴别。
例如,血小板计数在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肝病、肾病等方面的检测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参考。
2. 治疗指导血小板计数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例如,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的监测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引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动态监测可以评估治疗的疗效及预测预后。
3. 疾病预后评估血小板计数对某些疾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例如,在某些恶性肿瘤中,高血小板计数与预后不良相关,可以作为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总结:血小板计数在临床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应用。
准确测定血小板计数可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评估机体止血功能、判断出血与血栓疾病风险,并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检测对复发性流产监测的临床指导意义
㊃专题研究㊃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检测对复发性流产监测的临床指导意义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telet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Detection in Monitoring Recurrent Abortion刘芳芳(LIU Fang-fang)(舞钢公司总医院妇产科,平顶山,462500;(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The General Hospital of Wugang company,Pingdingshan,462500,China)摘要:㊀目的㊀探讨血小板(PLT)和凝血功能检测对复发性流产(RSA)监测的临床指导意义㊂方法㊀以62例RSA 患者为RSA组㊂以同期6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健康孕妇组,以60例体检健康女性为对照组㊂检测三组PLT㊁凝血指标水平㊂结果㊀三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㊁凝血酶原时间(PT)㊁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㊂RSA组aPTT㊁PT水平低于健康孕妇组(P<0.05),RSA组aPTT㊁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孕妇组aPTT㊁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SA组Fbg㊁全血高切表观黏度㊁全血高切还原黏度㊁血浆黏度水平高于健康孕妇组(t= 5.467,P<0.05),RSA组Fbg㊁全血高切表观黏度㊁全血高切还原黏度㊁血浆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孕妇组Fbg㊁全血高切表观黏度㊁全血高切还原黏度㊁血浆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㊂三组凝血酶时间(T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㊂三组PLT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㊂RSA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SA组PLT水平高于健康孕妇组(P<0.05),健康孕妇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㊂结论㊀RSA患者的PLT及凝血功能较正常妊娠者增强,临床应定期检测妊娠期PLT及凝血指标㊂关键词:㊀血小板;凝血功能;复发性流产[中图分类号]㊀R446.11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㊀B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6213(2021)01-0128-02㊀㊀妊娠期由于生理因素的影响,孕妇的血容量明显增加,并且孕产妇的凝血状态发生复杂的变化,因此临床医师需重视妊娠期妇女的凝血功能㊂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abortion,RSA)是妊娠期妇女发生的疾病,指在孕28周前连续发生2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发生率约1%~5%[1]㊂RS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释清楚,常见的诱因有遗传㊁免疫㊁感染及凝血功能等[2]㊂既往有学者指出,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时,可导致胎盘发育受到干扰,进而引发流产的发生[3]㊂RSA的病因复杂并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医师在常规的检测中难以及时发现㊂为此,本文开展关于血常规及凝血指标与RSA之间的关系研究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以2017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RSA患者为RSA组㊂以同期6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健康孕妇组,以60例体检健康女性为对照组㊂RSA组纳入标准:符合RSA诊断标准;流产次数3次及以上;年龄21~34岁;入组病例遵循知情同意原则㊂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㊁糖尿病等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近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㊂RSA 组年龄23~34(27.89ʃ4.66)岁,居住地:城镇38例,农村27例㊂健康孕妇组年龄21~33(28.01ʃ4.70)岁,居住地:城镇32例,农村22例㊂对照组年龄21~34(28.33ʃ4.59)岁,居住地:城镇30例,农村30例㊂三组年龄(F=0.151,P=0.864)㊁居住地(χ2=1.267, P=0.531)比较无差异(P>0.05)㊂1.2㊀方法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㊁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㊁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㊁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CA-5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全血高切表观黏度㊁全血高切还原黏度㊁血浆黏度(LBY-N6B型血流变分析仪);检测血小板(blood platelet tcount,BPC)(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㊂1.3㊀统计学处理㊀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㊂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㊂计量资料用(ʏxʃs)表示,采用F/t检验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㊀㊀果2.1㊀三组凝血指标水平(表1)㊀三组aPTT㊁PT㊁Fbg㊃821㊃㊀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2021Vol27No1㊀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㊂RSA组aPTT㊁PT水平低于健康孕妇组(t=3.813,P<0.05;t=4.937,P<0.05),RSA组aPTT㊁PT水平低于对照组(t=10.005, P<0.05;t=8.418,P<0.05),健康孕妇组aPTT㊁PT 水平低于对照组(t=6.161,P<0.05;t=3.441,P< 0.05);RSA组Fbg水平高于健康孕妇组(t=5.467,P< 0.05),RSA组Fbg水平高于对照组(t=15.616,P< 0.05),健康孕妇组Fbg水平高于对照组(t=10.104,P< 0.05)㊂三组T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㊂2.2㊀三组血流变学指标(表2)㊀三组全血高切表观黏度㊁全血高切还原黏度㊁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显著(P <0.05)㊂RSA组全血高切表观黏度㊁全血高切还原黏度㊁血浆黏度水平高于健康孕妇组(t=12.063,P< 0.05;t=12.186,P<0.05;t=22.442,P<0.05),RSA 组全血高切表观黏度㊁全血高切还原黏度㊁血浆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t=31.791,P<0.05;t=32.826,P< 0.05;t=29.460,P<0.05),健康孕妇组全血高切表观黏度㊁全血高切还原黏度㊁血浆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t=19.629,P<0.05;t=20.541,P<0.05;t= 6.835,P<0.05)㊂表1㊀三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组别n aPTT(s)PT(s)TT(s)Fbg(g/L)对照组6030.47ʃ3.7213.57ʃ1.4314.73ʃ0.873.10ʃ0.43健康孕妇组6028.91ʃ3.4012.76ʃ1.2114.51ʃ0.713.46ʃ0.57 RSA组6226.41ʃ2.2312.20ʃ1.1614.42ʃ0.814.12ʃ0.52表2㊀三组血流变学指标比较组别n全血高切表观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对照组604.88ʃ0.489.41ʃ1.020.82ʃ0.21健康孕妇组606.02ʃ0.6511.30ʃ1.361.78ʃ0.42 RSA组627.86ʃ0.9714.46ʃ1.202.07ʃ0.332.3㊀三组BPC水平比较㊀对照组㊁健康孕妇组㊁RSA 组BPC水平分别为(244.61ʃ37.26)ˑ109/L㊁(175.49ʃ25.90)ˑ109/L㊁(206.59ʃ31.28)ˑ109/L,三组PLT水平比较差异显著(F=71.055,P< 0.001)㊂RSA组BPCT水平低于对照组(t=9.333,P <0.05),RSA组BPC水平高于健康孕妇组(t= 7.634,P<0.05),健康孕妇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t =16.829,P<0.05)㊂3㊀讨㊀㊀论妊娠期的止血及凝血平衡状态是保证成功分娩的重要基础㊂正常妊娠期妇女的血容量最多可增加40%,血小板(PLT)是与凝血关联性最高的指标,妊娠期由于血容量的明显增多,PLT的下降幅度高达20%,可能与血液稀释及胎盘消耗有关㊂本研中健康孕妇组PLT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程度与既往研究相一致㊂PLT是反应全身炎症反应及疾病活动度的标志物,免疫系统激活可引起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造成RSA的发生[4]㊂本实验结果显示RSA患者PLT水平高于健康孕妇,提示RSA的发生可能与PLT相关的免疫因素有关㊂Fbg可通过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活化,诱导白介素-6的释放,影响炎症反应[5]㊂本实验结果显示RSA组患者Fbg水平升高,而aPTT㊁PT水平降低,表明RSA患者凝血功能亢进㊂本文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发现RSA组及健康孕妇组全血高切表观黏度㊁全血高切还原黏度㊁血浆黏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过高的血液黏滞性可增加孕妇的血流阻力,影响胎儿的微循环,对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造成阻碍,削弱羊膜与绒毛膜之间的通透性,降低羊水量,进而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因此临床应重视RSA患者的血流变学监测[6]㊂(下转第0132页)㊃921㊃㊀血栓与止血学2021年第27卷第1期3㊀讨㊀㊀论膝关节镜手术是骨科常见的手日十期术类型,该种手术可有效治疗膝关节相关疾病,改善患者肢体功能[4]㊂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概率较大,该病早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此较难发现,部分血栓脱落可随静脉血液回流导致肺栓塞而危及患者生命[5]㊂本文结果显示,年龄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密切相关,与既往研究相符,可能原因为年龄增加后,患者的运动量降低,身体机能下降,血液循环速度减慢㊁淤滞㊂报道指出,Caprinni风险模型可较好的预测膝关节镜术后静脉血栓性疾病发生的风险[6]㊂本文结果显示Caprinni评分与膝关节镜术后发生静脉血栓关系密切㊂手术时间延长后,增加患者在低温中的暴露时间,同时预示患者手术的难度增加,术中操作增多,对机体的刺激增加,并且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增加,患者术后肌肉松弛时间较长,对血管的压迫作用减弱,血液运行缓慢,增加血栓发生的风险㊂参考文献[1]㊀蔺超,刘涛,任强,等.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5):64-68. [2]㊀黄海峰,孙立,田家亮,等.膝关节镜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18,34(2): 184-190.[3]㊀陈成帷,潘哲尔,周也立,等.常规止血带下膝关节镜手术后早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骨伤,2018,31(09):48-53.[4]㊀张威,刘荆陵,肖盛世.膝关节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024(036): 16-19.[5]㊀解萍,李翠翠,佘燕,等.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18, 017(002):35-36,53.[6]㊀徐留海,曾勇,黄卫,等.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评估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020(017):P.2474-2480.(收稿日期:2020-08-13)﹏﹏﹏﹏﹏﹏﹏﹏﹏﹏﹏﹏﹏﹏﹏﹏﹏﹏﹏﹏﹏﹏﹏﹏﹏﹏﹏﹏﹏﹏﹏﹏﹏﹏﹏﹏﹏﹏﹏﹏﹏﹏﹏﹏﹏﹏﹏﹏(上接第0129页)参考文献[1]㊀舒利琼,冉曦,杜春兰,等.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筛查对复发性流产监测的临床意义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041(003):366-368.[2]㊀刘劲松,赖晓霏.复发性流产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易栓症发生的相关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000(023):3097-3098.[3]㊀谢婷,易念华.复发性流产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16,v.26;No.100(02):28-30+34.[4]㊀杨莉莉.血栓弹力图监测在早期复发性流产高危孕妇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029(005):913-915.[5]㊀李晓丹,张锋,陈海迎,等.血栓前状态指标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医学,2018,40(20): 35-37.[6]㊀谢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保科,谢婷,等.复发性流产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16,26(2):24-26,30.(收稿日期:2020-08-17)㊃231㊃㊀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2021Vol27No1㊀。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
集功能检测、血小板凝集素检测和血小板释放功能检测等。
1. 血小板计数:通过血液学分析仪测定血液中的血小板数目,反映血小板的总体功能状况。
2.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通过体外试验检测血小板对特定
药物或刺激物的聚集反应。
常用的方法有光聚集法和阻力
变化法。
该检测方法可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判断血
小板功能异常是否存在。
3. 血小板凝集素检测:检测血液中的血小板凝集素水平,
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用于评估血小板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
4. 血小板释放功能检测:通过测定血小板释放的活性物质(如血小板因子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的含量或活性来评估血小板释放功能。
常用的方法有ELISA法和免疫斑
点法等。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血小板功能异常:通过上述检测方法可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凝集素水平和释放功能,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
2. 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一些疾病(如血栓性疾病、心血管病等)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
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并在治疗过程中调整药物剂量。
3. 评估血小板功能与出血倾向之间的关系:某些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常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会导致出血倾向。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可以帮助评估出血倾向的严重程度。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主要用于评估血小板功能异常和指导相关治疗,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
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关键词:血小板抗体临床输血专家共识2016年7月25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输血医学增设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输血医学的重要职能就是保障和指导临床安全、科学、精准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血小板具有复杂的抗原系统,包括与其它组织或细胞所共有的抗原,如ABO血型系统抗原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与单核/巨噬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共有的GPⅣ/CD36抗原等。
妊娠、输血、器官移植等均可诱导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包括HLA抗体、HPA抗体和CD36抗体等。
这些抗体可以引起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胎儿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FNAIT)、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TR)、输血后紫癜(PTP)等。
红细胞抗体已经成为临床输血前免疫学检测的常规项目,而输血前血小板抗体检测并未得到临床充分重视。
目前,血小板输注的策略主要采用随机输注方式,反复输血及多次妊娠者容易产生血小板抗体,引起PTR、FNAIT等疾病,以及NHTR、PTP等输血不良反应。
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和疗效,预防PTR和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液资源,诊断血小板抗体相关免疫性疾病,现形成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内容如下。
1 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1.1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诊断:血小板抗体是免疫性PTR的主要原因。
一般患者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为8.2%~60.0%,肿瘤患者和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2.6%~ 66.0%[8-10],这些抗体是导致免疫性PTR的主要因素。
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鉴定,可以诊断免疫性PTR。
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血小板交叉配合的血小板,可有效预防免疫性PTR。
1.2 HLA抗体导致NHTR诊断:NHTR在输血反应中占比最大,输注红细胞的NHTR的发生率约为0.08%~6.0%,输注血小板NHTR的发生率可高达20.3%~70.0%。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 静息痛
斑块破裂1
• 坏疽 • 坏死
1. Falk E et al. Circulation 1995; 92: 657–71. 2. Arbustini E et al. Heart 1999; 82: 269–72.
4 血小板功能研究新进展
1)血小板能够帮助受损组织重建。 2)血小板参与炎症反应,激活免疫细胞,和攻 击微生物闯入者,发动保护性反应。 3)血小板是运输化学物质, 4)血小板在血管新生时形成血管系统 5)血小板参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30 APRIL 2010 VOL 328 SCIENCE
2. 血小板功能检测对血栓病诊 断的意义
1) 血栓性疾病的危害及血小板功能的关系 血栓性疾病(如心梗、脑梗等)具有高发病率,高
致残和高致死率,已成为目前全球疾病致死的首要 因素, 而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也是动脉血栓 的主要成份。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1、血小板功能研究及进展 2、血小板功能检测对血栓病诊断的意义 3、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其它临床应用意义 4、结论
1、血小板功能研究及进展
正常止血机制
正常生理性止血是由血管、血小板及血浆凝血因子等 共同参与的一个复杂、连续的过程 。 初期止血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下组织成分暴露(主要为胶 原),血小板发生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形成血小板 血栓。 二期止血 是凝血、抗凝和纤溶诸系统相互协调、有序完成的过 程,血浆中一系列凝血因子经级联酶促反应依次被活化, 最终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Atherothrombosis: a systemic, inflammatory disease.
动脉粥样血栓形成 的特征是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突然(不 可预知)破裂(破 裂或侵蚀),导致 血小板激活以及血 栓形成
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的检测
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的检测毛立群;张明
【期刊名称】《河北医学》
【年(卷),期】2000(006)004
【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URSA)与免疫因素的。
方法:采肜形态学方法和ELIS本夹心法分别对30例URSA患者及30例健康妇女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浆中可溶性IL-2受体(SIL-2R)进行检测。
结果:URSA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血浆中SIL-2R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妇女同(P〈0.05,P〈0.01)。
结论:URSA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被活化、细胞免疫增强,提示T细胞介导
【总页数】2页(P289-290)
【作者】毛立群;张明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210.2
【相关文献】
1.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分析 [J], 尹建蓝;陈慧
2.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表型研究 [J], 赵花;韦相才;秦卫兵;苗竹林;杨宁;王一峰;崔蓉;王永霞
3.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阳性分布特征 [J], 刘波; 原霞
4.叶酸代谢障碍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意义 [J],
丁娇;杨琳;邵军晖;简皓
5.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特征分析 [J], 司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1·
文章编号: 1001-764X( 2012) 07-491-02
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意义
·血栓与止血·
张宏a,范银银a,张弘b,朱雪明a(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a. 检验科,b. 妇产科,江苏苏州 215004)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我院 2010 年 8 月至 2012 年 1 月就诊的 RSA 患者。行妇科检查、B 超、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宫腔镜检查,夫妇双方外周 血染色体、女性生殖激素水平、甲状腺功能、抗磷脂 抗体、自身抗体初筛、T 淋巴细胞亚群、TORCH 及白 带常规等检测,排除解剖、染色体、内分泌和免疫功 能异常以及生殖道感染等病因后,诊断为URSA者共 110 例,其中 URSA 妊娠组 42 例,年龄 24 ~ 38 岁,平 均 29. 9 岁,URSA 未妊娠组 68 例,年龄 19 ~ 39 岁, 平均 28. 9 岁。健康妊娠组 30 例,年龄 20 ~ 36 岁, 平均 27. 2 岁,为我院同期门诊的健康妊娠者。健康 未妊娠组 30 例,年龄 21 ~ 37 岁,平均 27. 8 岁,为同 期我院体检健康的非妊娠妇女。以上研究对象近期 均未服用任何药物。 1. 2 仪器与试剂 普利生 LBY-NJ4 型血小板聚集 仪( 北京普利生公司) ,TECAN Sunrise 酶联仪( 瑞士
( AA) 诱导的 PAR 均显著高于健康未妊娠组 ( P < 0. 05 ) ; 血浆 GMP-14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 URSA 组 PAR 及
GMP-140均显著高于健康妊娠组( P < 0. 01) ; URSA 妊娠组与 URSA 未妊娠组比较,PAR 及 GMP-140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简介: 张宏,1971 年生,男,副主任技师,大学本科,从事临床血液学检验工作。
·492·
临床检验杂志 2012 年 7 月第 30 卷第 7 期 Chin J Clin Lab Sci,July. 2012,Vol. 30,No. 7
2 结果
2. 1 各组 PAR 及血浆 GMP-140 水平 健康妊娠 组 ADP 及 AA 诱导的 PAR( ADP-PAR、AA-PAR) 均 显著高于 健 康 未 妊 娠 组,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t = 2. 11、t = 2. 38,P 均 < 0. 05) ,血浆 GMP-140 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t = 1. 88,P > 0. 05) 。URSA 妊娠组及 未妊娠组 PAR、血浆 GMP-140 均显著高于健康妊娠 组及 未 妊 娠 组,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t = 3. 36 ~ 15. 73,P 均 < 0. 01) 。URSA 妊娠组与 URSA 未妊 娠组 ADP-PAR、AA-PAR 及 GMP-140 差异均无统计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 URSA) 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PAR) 及血小板 α 颗粒膜蛋白( GMP-140) 的变化,
为 URSA 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指标。方法 用比浊法及 ELISA 法检测 42 例 URSA 妊娠、68 例 URSA 未妊娠、30 例健
康妊娠和 30 例健康未妊娠妇女的 PAR 及血浆 GMP-140 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健康妊娠组 ADP 及花生四烯酸
( P > 0. 05) 。结论 URSA 与血栓前状态密切相关,监测其 PAR 及 GMP-140 水平,有助于 URSA 的病因诊断,指导抗血小板药
物治疗。
关键词: 反复自然流产; 妊娠;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血小板 α 颗粒膜蛋白
中图分类号: R446. 1;反复自然流产 ( 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 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 发生 3 次或 3 次以上自然流产,且不存在染色体、解 剖、内分泌 和 免 疫 功 能 异 常 以 及 生 殖 道 感 染 等 病 因[1]。研究表明,自身免 疫 性 RSA 与 血 栓 前 状 态 ( prethrombotic state,PTS) 密切相关,用阿司匹林和 肝素治疗血清抗心磷脂抗体 ( ACA) 和狼疮抗凝因 子( LAC) 阳性的 RSA 妇女效果明确[2-3]。本研究检 测了 URSA 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PAR) 及血小板 α 颗粒膜蛋白( GMP-140) 的变化,为 URSA 病因诊 断和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TECAN 公司) 。ADP、花生四烯酸( AA) 试剂( 批号: Bcdd6321V、20111129D) 购自北京普利生公司,血浆 GMP-140 检测试剂盒 ( 批 号: 210106、211093 ) 购 自 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 1. 3 标本采集与检测 采集两管空腹静脉血,一管 以 109 mmol / L 枸橼酸钠抗凝,800 r / min 离心 6 ~ 8 min,制备富血小板血浆( PRP) ; 3 000 r / min 离心 10 min,制备贫血小板血浆( PPP) 。用血小板聚集仪检 测 5 min 的 PAR,诱导剂分别为 ADP 和 AA( 终浓度 分别为 5 μmol / L 和 2 mg / mL) ,实验在 2 h 内完成。 另一管用 EDTA-K2 抗凝,3 000 r / min,离心 15 min, 取 PPP 用冻存管分装,- 70 ℃ 冻存,检测前室温下 复溶,充分混匀,用 ELISA 法检测 GMP-140,严格按 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 4 统计学分析 正态分布数据以 x珋± s 表示; 多 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组间均数比较 用 t 检验; 率的比较用 χ2 检验,以 P < 0. 05 为有统 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