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米力学及纳米压痕表征技术

合集下载

纳米压痕法测试微纳米涂层的力学性能

纳米压痕法测试微纳米涂层的力学性能

纳⽶压痕法测试微纳⽶涂层的⼒学性能涂层⼒学性能的重要性涂层的⼒学性能及其与基体材料的结合强度,关系到⼯件和产品的⼯艺优化和服役可靠性。

传统测试⽅法的不⾜之处⽬前,对于传统涂层材料的⼒学性能评价应⽤较多的是宏观压⼊硬度,如布⽒硬度、洛⽒硬度和维⽒硬度等。

然⽽,微纳⽶涂层中由于涂层薄、晶粒尺⼨⼩、晶界多,具有表⾯效应、尺⼨效应等,传统的测试⽅法难以满⾜薄膜⼒学性能测试的需要。

针对这⼀情况,笔者采⽤美国安捷伦公司⽣产的G200型微/纳⽶压痕仪,对不同材料制备的微纳⽶涂层的⼒学性能进⾏了测试,为检测和评价微纳⽶涂层材料的⼒学性能提供参考。

试验原理G200型微/纳⽶压痕仪提供了两种测试涂层⼒学性能的⽅法:⼀种是基础标准法,另⼀种是连续刚度标准法。

两种⽅法都是⽤基于对纳⽶压痕尺⼨测量基础上计算的硬度和弹性模量作为表征⼒学性能的指标。

01基础标准法如果只需知道某⼀个特定涂层的⼒学性能,就可以使⽤基础标准法进⾏测试。

试验在⼀个压痕点上进⾏⼀系列的(也可以是⼀个)加载-卸载过程,测试每⼀次卸载过程的载荷、深度曲线斜率,确定接触刚度,从⽽计算出硬度H 和弹性模量E,计算公式如下式中:P为压⼊载荷;A为压痕表⾯积。

式中:β是常数,根据压头的⼏何形状确定,对于本试验的压头,取β=1.034;S为接触刚度。

图1 基础标准法测量原理⽰意图图1是基础标准法测量原理⽰意图,图中hc是接触深度,ht是最⼤载荷时的位移,ε是与压头有关的仪器参数。

由图1可知,载荷从0逐渐增加到最⼤载荷30mN,随后载荷基本成直线下降,此时该直线的斜率即为该试样的接触刚度S。

通过测量压⼊载荷P、压痕表⾯积A以及接触刚度S就可以计算得到硬度H和弹性模量E。

02连续刚度标准法连续刚度标准法是采⽤微纳⽶压痕仪通过动态加载⽅式确定界⾯的弹性接触刚度,进⽽进⾏连续的、⼩范围的界⾯间弹性的加载-卸载过程,以此连续地测试出界⾯接触刚度的数值,从⽽计算出在不同载荷下不同深度处硬度和弹性模量的数值。

材料宏微观力学拉伸试验、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材料宏微观力学拉伸试验、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实验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应力应变曲线没有屈服阶段。
拉伸-蠕变实验
结果分析
低 (碳 无钢 保拉 载伸 )试 验
l 1.6118 k 10% 26.8% l0 6
k
A 21.1% A0
k
l 1.781 10% 29.6% l0 6
A 22.8% A0
2
3 4
190.2099
202.686 207.4712
230.0481
208.3925 187.3163
7.218142
6.798749 6.111736
261.9442
231.8033 203.7769
5
6 7
217.9895
230.0504 391.9674
210.0914
195.1272 164.1442
2-2s下的载荷-位移曲线
2-20s下的载荷-位移曲线
在快速卸载时,材料内的应力,硬度,弹性模量等并没有发生明 显的改变,但是在快速卸载时,曲线尖端出现了“鼻子”,这是 因为在快速卸载的情况下,材料内部的应力来不及得到充分释放, 导致在载荷减小的初始阶段,尽管载荷减小了,但是变形还在继 续增加,出现了“鼻子”。
纳米压痕实验 纳米压痕实验数据
Team 1 Time-step 8mN 2-32s.hys 8mN 2-602s.hys 8mN 2-302s.hys 8mN 2-20s2.hys 8mN 22s.hys 8mN 202s.hys 8mN 220s.hys hf(nm) 159.5055 Er(GPa) 305.5792 H(GPa) 10.58099 E(Gpa) 379.2332

d ab
σs σe σ p

材料力学性能的微观表征与分析

材料力学性能的微观表征与分析

材料力学性能的微观表征与分析材料力学性能的微观表征与分析在现代材料科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材料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力学行为的本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微观表征技术,并探讨其在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1. 金相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是一种常见的材料显微镜,能够观察材料的显微组织和颗粒尺寸。

通过金相显微镜,可以对材料的晶粒大小、晶体结构和相含量等进行直观的观察和分析。

晶粒大小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小晶粒尺寸通常会导致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增加。

2.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可以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其中一种常用的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获得材料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则能够观察材料的内部结构。

这些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提供关于材料微观结构和缺陷的详细信息,揭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失效机制。

3. X射线衍射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用的材料表征技术,通过对材料中的晶体进行衍射分析,可以确定晶体的晶胞参数和晶体结构。

通过X射线衍射,可以研究晶体中的缺陷和残余应力等信息,从而揭示材料的力学行为。

4. 原子力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是一种能够对材料表面进行原子级分辨的显微镜技术。

通过AFM,可以获得材料表面的三维形貌和力学性质。

AFM在材料力学性能的表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通过AFM 观察微米级混凝土的表面纳米级颗粒的分布和力学特性。

5. 纳米压痕技术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通过在纳米尺度下对材料表面施加压力,来研究材料力学性质的方法。

通过纳米压痕实验,可以获得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和塑性形变等重要力学参数。

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材料,从金属和陶瓷到生物材料和聚合物等。

通过以上的微观表征技术,我们可以揭示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这些表征技术为材料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例如,在材料的强度提升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晶粒大小和晶体结构来优化材料的微观结构,从而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

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以得出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塑性和蠕变等力学性能参数。

本文将介绍纳米压痕技术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一、实验方法纳米压痕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制备、仪器调试和实验操作三个环节。

1. 样品制备首先,需要选择一种适合的材料作为实验样品。

通常选择金属、陶瓷或者聚合物等材料进行实验,要求样品平整光滑,无表面缺陷和污染。

2. 仪器调试将样品放置在纳米压痕仪上,通过调整压头的位置和角度,使其与样品接触。

此外,还需要调节加载速度和加载时间等参数,以便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3. 实验操作将压头从样品表面开始施加压力,然后逐渐升高,并不断记录加载力和压头的位移。

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观察材料的变形情况,并记录下来。

二、数据处理纳米压痕实验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硬度计算、弹性模量计算和力学性能参数曲线的绘制。

1. 硬度计算根据实验中测得的加载力和压头位移数据,可以通过分析加载-位移曲线,确定实际的压痕深度。

然后,根据深度和试验过程中加载的最大力,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值。

2. 弹性模量计算纳米压痕实验中,弹性阶段的加载-位移曲线可以用来计算材料的弹性模量。

通过测量压头与样品接触前后的压头力和位移,以及样品的几何参数,可以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出弹性模量值。

3. 力学性能参数曲线绘制根据实验中测得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值,可以绘制出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曲线。

这个曲线可以展示材料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硬度、弹性模量和塑性等性能参数。

三、纳米压痕技术的应用纳米压痕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研究和工程实践领域。

它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了解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材料的设计和优化。

1. 材料研究通过纳米压痕实验,可以研究材料的力学行为和变形机制。

例如,可以了解到材料的塑性行为、蠕变特性和疲劳性能等。

这些信息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压痕技术原理

纳米压痕技术原理

纳米压痕技术原理
1 简介
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表面力学测试方法,用于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质。

它可测量各种材料,包括有机和无机材料,以及生物材料。

纳米压痕技术可以在纳米尺度下实现的精密测试,成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纳米压痕技术的原理。

2 原理
纳米压痕技术基于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y)原理,利用压痕试验来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质。

它通过压痕试验产生的纳米尺度的弯曲和弹性变形来测量材料的力学指标。

压痕试验使用粒子对样品进行微小的力和位移加载,同时利用高解析度的AFM表面轮廓测量来确定样本表面的形貌变化。

压头是一个针状的探针,使用压头为材料施加力,然后可以使用AFM测量压头的下降量来确定材料的硬度。

它可以直接测量样品的纳米压痕深度和压头的接触力,并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硬度、张量弹性模量和附着力等材料力学性质。

因此,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极为精确的试验技术。

3 纳米压痕技术的应用
纳米压痕技术在材料科学、表面科学和纳米科技中广泛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压痕技术可用于研究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质,
例如金属、聚合物、陶瓷、生物材料等,也可以了解材料的强度、疲劳、蠕变等性质。

4 结论
总的来说,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测试技术,其原理基于AFM 的原理。

通过纳米级别的试验,可以直接测量样品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等材料力学性质。

由于存在微观世界中,纳米压痕技术在纳米科技和表面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尺度效应和表面效应,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

本文将介绍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和分析技术,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挑战。

一、力学性能测试的方法1. 压痕测试法压痕测试法是一种常用的纳米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通过在纳米材料表面施加一定压力,通过观察压痕的产生和扩展来推断纳米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

压痕测试法具有简单、快速的优势,并且适用于各种纳米材料。

2. 拉伸测试法拉伸测试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纳米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通过将纳米材料拉伸至破裂点,测定其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出纳米材料的屈服强度、断裂韧性等力学参数。

拉伸测试法可以提供更全面和详细的力学性能信息,但对仪器设备和材料标本制备等要求较高。

二、力学性能分析的技术1. 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基于物理原理的力学性能分析技术,可以模拟纳米材料在原子尺度上的行为。

通过建立原子级别的力场模型和运动方程,可以模拟纳米材料的结构演化、应力分布等力学性能表现。

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提供丰富的细节信息,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2. 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力学性能分析技术,可以模拟纳米材料在宏观尺度上的行为。

通过将纳米材料离散化为有限数量的单元,并考虑边界条件和加载情况,可以计算出纳米材料的应力分布、形变情况等力学性能参数。

有限元分析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适用性。

三、实际应用与挑战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在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能够准确了解和评估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设计和制造具有优异性能的纳米材料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纳米材料的尺度效应和表面效应使得传统力学理论无法直接适用于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预测和分析。

其次,针对纳米材料的测试方法和分析技术需要更高的精度和灵敏度,以满足纳米材料特殊性能的需求。

纳米材料的力学特性研究

纳米材料的力学特性研究

纳米材料的力学特性研究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

力学特性是纳米材料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关乎到纳米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以纳米材料的力学特性研究为主题,介绍相关领域的新进展和挑战。

一、纳米材料的力学特性简介纳米材料的力学特性指的是在力学和材料科学中研究材料在施加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形行为和力学性能。

纳米材料的力学特性具有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尺度效应: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通常在纳米级别,所以其力学特性会受到尺度效应的影响。

纳米材料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与其尺寸有关,呈现出与宏观材料截然不同的特点。

2. 表面效应:纳米材料的表面积较大,表面效应在其力学特性中起到重要作用。

表面效应在纳米材料中导致应力场和位移场分布的非均匀性,从而影响了力学性能。

3. 晶界效应:纳米材料由于其颗粒尺寸较小,晶界的比例相对较高,晶界效应对力学特性的影响较大。

晶界是由不同晶格结构的晶体颗粒之间的相界面组成,晶界的存在会对纳米材料的强度、塑性和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4. 可控变形:纳米材料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可控变形能力,可以通过改变结构和形貌来调控其力学特性。

这为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和研究方向。

二、纳米材料力学特性研究方法为了深入研究纳米材料的力学特性,科学家提出了许多研究方法和技术。

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方法:1. 原位实时观察:通过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可以实时观察和记录纳米材料在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力学行为,进而得到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2. 纳米压痕:纳米压痕技术可以通过在纳米尺度下施加小负载并测量样品的力学响应,来评估纳米材料的力学特性,如硬度、弹性模量等。

3. 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基于粒子系统的计算模拟方法,可以模拟纳米材料的力学行为。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研究纳米材料的原子层面的力学响应和变形机制。

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方法与技巧

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方法与技巧

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方法与技巧引言: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是纳米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尺寸效应和界面效应,表现出与传统材料截然不同的力学性能。

准确研究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设计和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纳米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一、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1. 纳米压痕测试:纳米压痕测试是一种常用的纳米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该方法通过利用压头对材料表面进行压痕,通过测量压头在样本表面产生的形变来计算材料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能参数。

纳米压痕测试可以获得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

2. 纳米拉伸测试:纳米拉伸测试是另一种常用的纳米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该方法通过拉伸样品,测量其应变和应力,通过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来计算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纳米拉伸测试可以获得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性能参数。

3. 纳米压缩测试:纳米压缩测试是对纳米材料进行压缩加载,测量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得出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纳米压缩测试可以用于研究纳米材料的变形行为和力学性能。

二、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的技巧1. 选取合适的纳米材料:不同类型的纳米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

在进行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前,需要根据具体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纳米材料。

考虑纳米材料的结构、成分以及合成方法等因素,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2. 样品制备的标准化:样品制备对于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要确保样品制备的标准化和重复性。

在制备样品时应注意控制纳米颗粒的尺寸、形貌和分散性,避免影响力学性能测试的因素。

3. 合理选择性能测试参数:在进行纳米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时,需要根据具体样品的特点和测试目的,选择合适的测试参数。

例如,在纳米压痕测试中,应根据样品的硬度范围选择合适的压头,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 结合理论计算与实验: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需要结合理论计算与实验相结合。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实验方法,它可以通过在纳米尺度下对材料进行压痕测试,得到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

本文将介绍纳米压痕技术的实验方法,并讨论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一、纳米压痕实验方法纳米压痕实验通常采用纳米硬度计进行。

纳米硬度计具有一个具有知名几何形状的金刚石扣、压头、压头和试样间的距离控制装置类似恒定速率模式(法的独特设计和控制技术。

实验步骤如下:1.样品制备:将所要测试的材料制备成平整的样品。

通常可以使用机械研磨、电子抛光等方法对样品进行制备和表面处理。

2.样品安装:在纳米硬度计的测试平台上安装样品。

确保样品表面垂直于压头的运动方向,以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3.压痕力的选择:根据所要研究的材料的硬度,选择合适的压痕力。

通常,压痕力在几微牛到几百微牛之间。

4.压痕测试:将压头缓慢逼近试样表面,直到产生明显的弹性变形。

然后继续加大压痕力,直到达到设定的最大力值。

此过程中,纳米硬度计会实时记录压头的位置和力值。

5.压头退休:当压痕测试结束后,压头会逐渐从试样表面移开,直到与试样分离为止。

6.数据记录:在测试过程中,纳米硬度计会实时记录测试数据,包括压头的位置和力值。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数据处理和分析1.压头形状校正:由于压头的几何形状可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压头形状校正。

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使用已知硬度和弹性模量的标准材料进行校正计算。

2.压痕深度测量:根据压头的位置和试样的厚度,可以计算出压痕的深度。

压痕深度与试样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相关联,可以用于后续的力学性能参数计算和分析。

3.力位曲线分析:力位曲线是指在测试过程中纳米硬度计记录的压头位置和力值的曲线。

通过分析力位曲线,可以获得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塑性变形等力学性能参数。

4. 转化计算:通过引入相关的力学模型和计算公式,可以将压痕测试得到的数据转化为所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纳米压痕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纳米压痕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纳米压痕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纳米压痕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引言:纳米压痕方法是一种在纳米尺度下对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的技术,它通过对材料施加微小的压力和观察材料在压力下的变形情况来评估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和塑性行为等力学特性。

这种方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生物医学和电子器件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纳米压痕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其原理、实验步骤和在不同材料中的应用案例。

一、纳米压痕方法的原理1. 纳米压痕机理纳米压痕方法基于材料受力导致的变形行为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纳米压痕实验中,压头采用微小的针尖或球状探头,施加在样品表面上。

通过控制压头所施加的压力和加载速率,可以获得不同范围内的材料变形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探测器记录样品的变形曲线,从而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和塑性变形等力学参数。

2. 纳米压痕仪器的原理纳米压痕仪器通常由压头、负载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等组成。

压头通过控制系统施加压力,负载传感器测量压力大小,位移传感器检测样品的变形情况。

通过将以上信息进行整合和计算,可以得到准确的力学性能参数。

二、纳米压痕方法的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进行纳米压痕实验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样品。

样品可以是固态材料如金属、陶瓷或聚合物,也可以是生物组织或薄膜等其他类型的材料。

样品的平整度和表面质量对实验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保证样品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

2. 实验参数设置在实验前,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分析需求设置好实验参数,包括压头的类型、压力的范围和加载速率等。

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实验参数,这些参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进行压痕实验将样品固定在纳米压痕仪器上,并在控制系统的指导下进行压痕实验。

实验过程中,通过记录和监测压头施加的压力和样品的变形情况,可以获得包括压头载荷-位移曲线、变形图像和力学性能参数等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估。

纳米压痕显微镜材料表面力学性能

纳米压痕显微镜材料表面力学性能

纳米压痕显微镜材料表面力学性能纳米压痕显微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试验方法。

它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微小的压力,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表现。

借助纳米压痕显微镜,我们可以测量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以及其他力学性能参数,从而深入了解材料的力学行为。

本文将探讨纳米压痕显微镜在材料表面力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一、纳米压痕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纳米压痕显微镜是由压头、扫描探针、力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的。

在实验过程中,压头通过控制系统施加垂直向下的力量,使其与材料表面发生接触。

随着施加力的增加,材料表面会出现塑性变形,形成一个压痕。

通过扫描探针的移动,可以对压痕的几何形状进行测量和记录。

同时,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施加在材料表面的力量大小,从而获得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

二、纳米压痕显微镜的应用1. 材料硬度的测量在纳米压痕显微镜实验中,通过测量压痕的几何形状和施加力量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硬度。

硬度是材料抵抗外界力量的能力,常用来评估材料的抗刮擦、抗磨损性能。

通过纳米压痕显微镜的测量,可以获得材料表面的硬度分布,进而提供优化表面处理和涂层技术的基础数据。

2. 材料弹性模量的测量除了硬度,纳米压痕显微镜还可以测量材料的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指标,可以反映材料的刚度和弹性恢复能力。

通过测量压痕的几何形状以及施加的力量信息,可以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得到材料的弹性模量。

这对于研究纳米结构材料以及薄膜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3. 表面力学性能的定量研究除了硬度和弹性模量,纳米压痕显微镜还可以通过改变施加的压力和观察材料的变形行为,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

例如,在纳米压痕显微镜中进行循环压痕实验,可以评估材料的塑性变形、损伤恢复和断裂行为。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材料的耐久性和长期使用性能。

三、纳米压痕显微镜的优势和局限性纳米压痕显微镜作为一种先进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 非破坏性测试:纳米压痕显微镜可以在微小的压力下对材料表面进行测试,不会对样品产生明显的损伤,适用于对珍贵样品进行检测。

微纳米力学及纳米压痕表征技术

微纳米力学及纳米压痕表征技术

微纳米力学及纳米压痕表征技术摘要:微纳米力学为微纳米尺度力学,即特征尺度为微纳米之间的微细结构所涉及的力学问题[1] 。

纳米压痕方法是通过计算机控制载荷连续变化,并在线监测压深量[2],适用于微米或纳米级的薄膜力学性能测试,本实验采用Oliver–Pharr方法研究了Al2O3薄膜,附着在ZnS 基底,得到了Al2O3薄膜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微纳米力学纳米压痕杨氏模量硬度0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以及高新技术和国防技术的发展,对各种材料表面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20世纪80年代,现代表面技术被国际科技界誉为最具发展前途的十大技术之一。

薄膜、涂层和表面处理材料的极薄表层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和材料内部的性能常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在摩擦磨损、物理、化学、机械行为中起着主导作用,如计算机磁盘、光盘等,要求表层不但有优良的电、磁、光性能,而且要求有良好的润滑性、摩擦小、耐磨损、抗化学腐蚀、组织稳定和优良的力学性能。

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材料的纳米级表层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

[3]同时随着材料设计的微量化、微电子行业集成电路结构的复杂化,传统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已难以满足微米级及更小尺度样品的测试精度,不能够准确评估薄膜材料的强度指标和寿命 ;另外在材料微结构研究领域中, 材料研究尺度逐渐缩小,材料的变形机制表现出与传统块状材料相反的规律 ,以上趋势要求测试仪器具有高的位置分辨率、位移分辨率和载荷分辨率 ,纳米压痕方法能够满足上述测试需求。

[4]现在,薄膜的厚度己经做到了微米级,甚至于纳米级,对于这样的薄膜,用传统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己经无法解决。

纳米压痕试验方法是一种在传统的布氏和维氏硬度试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它通过连续控制和记录样品上压头加载和卸载时的载荷和位移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材料的许多力学性能指标,压痕深度可以非常浅,压痕深度在纳米范围,也可以得到材料的力学性能,这样该方法就成为薄膜、涂层和表面处理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首选工具,如薄膜、涂层和表面处理材料表面力学性能测试等。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纳米压痕实验报告引言:纳米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纳米压痕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表征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通过在纳米尺度下对材料进行压痕,可以获得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等重要参数。

本实验旨在通过纳米压痕实验,探究不同材料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能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两种不同材料的样品进行测试,分别是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

首先,我们将样品制备成均匀的薄片,厚度约为100微米。

然后,使用研磨机对样品进行粗磨和细磨,使其表面光滑且平整。

2. 纳米压痕实验使用纳米压痕仪对样品进行测试。

首先,将样品固定在实验台上,调整压头的位置和力量,使其与样品接触。

然后,通过控制压头的下降速度和深度,对样品进行压痕。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下压头下降的深度和对应的载荷。

3. 数据处理通过实验获得的载荷-深度曲线,可以计算出样品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力压入的能力,可以通过载荷与压头的几何参数计算得到。

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受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可以通过载荷-深度曲线的斜率计算得到。

实验结果:1. 金属材料对金属材料样品进行纳米压痕实验后,得到了载荷-深度曲线。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我们计算得到了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实验结果显示,金属材料的硬度较高,弹性模量也相对较大。

这意味着金属材料在受力时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

2. 陶瓷材料对陶瓷材料样品进行纳米压痕实验后,同样得到了载荷-深度曲线。

与金属材料相比,陶瓷材料的硬度较低,弹性模量也较小。

这表明陶瓷材料在受力时容易发生塑性变形,且恢复能力较差。

讨论与分析:1. 材料差异的原因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能差异主要源于其微观结构的不同。

金属材料通常由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连接而成,具有较好的电子迁移性和塑性。

而陶瓷材料则由非金属原子通过离子键或共价键连接而成,其结构较为脆弱。

纳米压痕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纳米压痕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纳米压痕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纳米压痕方法是一种新兴的材料表征技术,它可以通过在材料表面施
加微小的压力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质。

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材
料研究领域,包括材料力学、材料表面形貌、材料变形机理等方面。

首先,纳米压痕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质。

通过在材料表面
施加微小的压力,可以测量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塑性变形等力学
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材料
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硬度和弹性模量,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在材料应用中,需要了解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以确保材料在使
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失效。

其次,纳米压痕方法还可以用来研究材料表面形貌。

通过在材料表面
施加微小的压力,可以观察到材料表面的微观形貌变化。

这些变化可
以用来研究材料的表面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

例如,在材料涂层研究中,需要了解涂层表面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以确保涂层在使用过程中
具有良好的性能。

最后,纳米压痕方法还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变形机理。

通过观察材料
在压痕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可以了解材料的变形机理和变形过程中的
微观结构变化。

这些信息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
在材料加工中,需要了解材料的变形机理和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以优化加工工艺和提高材料的性能。

总之,纳米压痕方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材料表征技术,它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质、表面形貌和变形机理。

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研究领域,并且在未来的研究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纳米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逐渐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纳米技术的突出特点在于其能够通过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实现材料性能的改良和功能的扩展。

特别是在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纳米技术的应用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1. 纳米涂层技术纳米涂层技术是纳米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一种重要应用方式。

通过制备纳米尺度的涂层,可以改善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硬度、耐磨性等多项物理性能,从而增强材料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纳米涂层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材料,如金属、陶瓷、塑料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纳米填料强化纳米填料强化是利用纳米级颗粒作为填料,并将其分散在基体材料中,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纳米填料强化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等多项性能,使材料更加耐用和可靠。

例如,将纳米颗粒添加到聚合物基体中,可以获得高强度、高韧性的纳米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等领域。

3. 纳米压痕技术纳米压痕技术是利用纳米尖端对材料表面进行微纳米级的力学测试和修改,实现材料性能的改良。

通过纳米压痕技术,可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如硬度、弹性模量等,并进一步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使材料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性能。

4. 纳米印刷技术纳米印刷技术是纳米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一项重要应用。

通过纳米印刷技术,可以在材料表面创建具有特定形状的纳米结构,从而实现该材料的特殊功能。

例如,使用纳米印刷技术制备的超疏水表面可以具有优异的自洁性能,广泛应用于防水涂层、抗污染表面等领域。

5. 纳米光学技术纳米光学技术是通过控制光在纳米级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实现材料光学性能的改变。

纳米光学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材料,如金属、半导体等,使材料具有超常的光学特性。

例如,通过纳米光学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高透射率的纳米结构,用于光电设备的制备等领域。

总结起来,纳米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广泛而多样。

通过纳米涂层技术、纳米填料强化、纳米压痕技术、纳米印刷技术和纳米光学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材料性能的改良和功能的扩展。

【材料课堂】一文了解纳米压痕技术

【材料课堂】一文了解纳米压痕技术

【材料课堂】一文了解纳米压痕技术近年来,测量纳米硬度一般采用新兴的纳米压痕技术 (nano-indentation),由于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可以在极小的尺寸范围内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除了塑性性质外,还可反映材料的弹性性质,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纳米压痕技术也称深度敏感压痕技术(Depth-Sensing Indentation, DSI),是最简单的测试材料力学性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纳米尺度上测量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质,如载荷-位移曲线、弹性模量、硬度、断裂韧性、应变硬化效应、粘弹性或蠕变行为等。

纳米压痕理论图1为纳米压痕试验中典型的载荷-位移曲线。

在加载过程中试样表面首先发生的是弹性变形,随着载荷进一步提高,塑性变形开始出现并逐步增大;卸载过程主要是弹性变形恢复的过程,而塑性变形最终使得样品表面形成了压痕。

图中Pmax 为最大载荷,hmax 为最大位移,hf为卸载后的位移,S为卸载曲线初期的斜率。

纳米硬度的计算仍采用传统的硬度公式H =P/A。

式中,H 为硬度 (GPa);P 为最大载荷 ( μ N),即上文中的 P max ;A 为压痕面积的投影(nm2 )。

图1 纳米压痕试验的典型载荷-位移曲线但与传统硬度计算不同的是,A 值不是由压痕照片得到,而是根据“接触深度” hc(nm)计算得到的。

具体关系式需通过试验来确定,根据压头形状的不同,一般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比如针对三角锥形压头,其拟合结果为:A = 24.5 + 793hc + 4238+ 332+ 0.059+0.069+ 8.68+ 35.4+36. 9式中“接触深度”hc由下式计算得出:hc = h - ε P max/S,式中,ε是与压头形状有关的常数,对于球形或三角锥形压头可以取ε = 0.75。

而S的值可以通过对载荷-位移曲线的卸载部分进行拟合,再对拟合函数求导得出,即,式中Q 为拟合函数。

这样通过试验得到载荷-位移曲线,测量和计算试验过程中的载荷P、压痕深度h和卸载曲线初期的斜率S,就可以得到样品的硬度值。

微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微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微纳米压痕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微纳米压痕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微纳米压痕实验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使用压痕仪器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技能;3. 分析不同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实验仪器:1. 微纳米压痕仪:用于对材料进行压痕测试和力深曲线测量;2. 显微镜:用于观察和测量压痕。

实验原理:微纳米压痕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力学测试方法,用于测量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实验中一定负载下对待测材料施加压痕,通过测量压痕的几何参数以及施加负载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实验步骤:1. 将待测材料固定在压痕台上;2. 调整压痕仪的负载和压头;3. 将压头放在待测材料上施加负载,并记录施加负载的数值;4. 保持一定负载下,观察和测量压痕的几何参数,如压痕的长度、宽度等;5. 改变负载,重复步骤3和4,得到不同负载下的压痕几何参数;6. 根据得到的压痕参数,计算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实验结果: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材料进行测试,分别是金属、陶瓷和塑料。

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了它们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材料硬度(GPa)弹性模量(GPa)金属 2.5 200陶瓷10 300塑料 1 20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存在较大差异。

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陶瓷材料次之,而塑料材料硬度和弹性模量较低。

硬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硬度越大则越难被压痕,所以金属材料最难被压痕,塑料材料最容易被压痕。

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能力,弹性模量越大代表材料越不易发生形变,所以金属材料最不易发生形变,塑料材料则最容易发生形变。

实验中使用的压头对于不同材料可能会有不同的影响。

对于较硬的材料,需要选择相对较小的压头,以避免过大的压力导致压痕深度过大。

而对于较软的材料,需要选择相对较大的压头,以确保能够产生足够的压痕。

实验中的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于压痕参数的测量,包括长度、宽度等。

在实验中,我们尽可能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例如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压痕,并尽可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纳米压痕划痕技术在表征薄膜涂层体系力学性能中的应用共26页文档

纳米压痕划痕技术在表征薄膜涂层体系力学性能中的应用共26页文档

材料
杨氏模量(GPa) 泊松比 屈服强度(MPa) 应变硬化指数
电沉积镍镀层
50~250
0.3
100~2000
0.1~0.5
低碳钢基底
210
0.27
500
0.1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压 入 过 程 数 值 模 拟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压入过程数值模拟的结果
网格划分
四节点轴对称线性减缩积分
单元(CAX4R)
在压头附近采用密网格,远
离压头逐渐使用稀疏网格
网格划分示意图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 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输入的 材料参数
材料应力应变关系遵循幂强化规律:


E R
n
y y
电沉积镍镀层与低碳钢基底的力学性能参数
实验步骤与方法
1.纳米压痕实验原理讲解; 2.ABAQUS软件模拟压痕过程讲解和演示; 3.分组选择在镍镀层上压入不同的深度进行压痕实验和
ABAQUS模拟,分析得到电沉积镍镀层的应力应变关系; 4. 在PZT薄膜上进行系列的压痕/划痕测试,根据给出的公式,
分析得到PZT薄膜的界面强度,并对不同的测试模型进行 比较。
征电沉积镍镀层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用纳米划痕技术表征PZT压电薄膜的界面强度; 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PZT压电薄膜的界面强度。
实验原理
1.纳米压痕法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原理 2.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原理 3. 纳米划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界面强度的原理 4.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薄膜/涂层体系的界面强度的原理
(b)

纳米压痕技术

纳米压痕技术

纳米压痕技术(英:Nanoindentation),也称深度敏感压痕技术(英:Depth-Sensing Indentation, DSI),是最简单的测试材料力学性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纳米尺度上测量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质,如载荷-位移曲线、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硬度(Hardness)、断裂韧性(Frac ture Toughness)、应变硬化效应(Strain Hardening Effect)、粘弹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

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单位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

它是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相当于普通弹簧中的刚度。

晶体管,本名是半导体三极管,是内部含有两个PN结,外部通常为三个引出电极的半导体器件。

它对电信号有放大和开关等作用,应用十分广泛。

能隙(Bandgap energy gap)或译作能带隙,在固态物理学中泛指半导体或是绝缘体的价带(valenc e band)(价带[1](valenc e band)或称价电带,通常是指半导体或绝缘体中,在绝对零度下能被电子占满的最高能带。

对半导体而言,此能带中的能级基本上是连续的。

全充满的能带中的电子不能在固体中自由运动。

但若该电子受它可吸收足够能量而跳入下一个容许的最高能区,从而使价带变成部分充带中留下的电子可在固体中自由运动。

)顶端至传导带(传导带(conduction band)系指半导体或是绝缘体材料中,一个电子所具有能量的范围。

这个能量的范围高于价带(valence band),而所有在传导带中的电子均可经由外在的电场加速而形成电流)(conduction band)底端的能量差距, 对一个本征半导体(intrinsic semic onduc tor)而言,其导电性与能隙的大小有关,只有获得足够能量的电子才能从价带被激发,跨过能隙并跃迁至传导带。

微纳米力学及纳米压痕表征技术

微纳米力学及纳米压痕表征技术

微纳米力学及纳米压痕表征技术摘要:微纳米力学为微纳米尺度力学,即特征尺度为微纳米之间的微细结构所涉及的力学问题[1] 。

纳米压痕方法是通过计算机控制载荷连续变化,并在线监测压深量[2],适用于微米或纳米级的薄膜力学性能测试,本实验采用Oliver–Pharr方法研究了Al2O3薄膜,附着在ZnS 基底,得到了Al2O3薄膜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微纳米力学纳米压痕氏模量硬度0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以及高新技术和国防技术的发展,对各种材料表面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20世纪80年代,现代表面技术被国际科技界誉为最具发展前途的十大技术之一。

薄膜、涂层和表面处理材料的极薄表层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和材料部的性能常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在摩擦磨损、物理、化学、机械行为中起着主导作用,如计算机磁盘、光盘等,要求表层不但有优良的电、磁、光性能,而且要求有良好的润滑性、摩擦小、耐磨损、抗化学腐蚀、组织稳定和优良的力学性能。

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材料的纳米级表层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

[3]同时随着材料设计的微量化、微电子行业集成电路结构的复杂化,传统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已难以满足微米级及更小尺度样品的测试精度,不能够准确评估薄膜材料的强度指标和寿命;另外在材料微结构研究领域中, 材料研究尺度逐渐缩小,材料的变形机制表现出与传统块状材料相反的规律,以上趋势要求测试仪器具有高的位置分辨率、位移分辨率和载荷分辨率,纳米压痕方法能够满足上述测试需求。

[4]现在,薄膜的厚度己经做到了微米级,甚至于纳米级,对于这样的薄膜,用传统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己经无法解决。

纳米压痕试验方法是一种在传统的布氏和维氏硬度试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它通过连续控制和记录样品上压头加载和卸载时的载荷和位移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材料的许多力学性能指标,压痕深度可以非常浅,压痕深度在纳米围,也可以得到材料的力学性能,这样该方法就成为薄膜、涂层和表面处理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首选工具,如薄膜、涂层和表面处理材料表面力学性能测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纳米力学及纳米压痕表征技术摘要:微纳米力学为微纳米尺度力学,即特征尺度为微纳米之间的微细结构所涉及的力学问题[1] 。

纳米压痕方法是通过计算机控制载荷连续变化,并在线监测压深量[2],适用于微米或纳米级的薄膜力学性能测试,本实验采用Oliver–Pharr方法研究了Al2O3薄膜,附着在ZnS 基底,得到了Al2O3薄膜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微纳米力学纳米压痕杨氏模量硬度0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以及高新技术和国防技术的发展,对各种材料表面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20世纪80年代,现代表面技术被国际科技界誉为最具发展前途的十大技术之一。

薄膜、涂层和表面处理材料的极薄表层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和材料内部的性能常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在摩擦磨损、物理、化学、机械行为中起着主导作用,如计算机磁盘、光盘等,要求表层不但有优良的电、磁、光性能,而且要求有良好的润滑性、摩擦小、耐磨损、抗化学腐蚀、组织稳定和优良的力学性能。

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材料的纳米级表层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

[3]同时随着材料设计的微量化、微电子行业集成电路结构的复杂化,传统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已难以满足微米级及更小尺度样品的测试精度,不能够准确评估薄膜材料的强度指标和寿命 ;另外在材料微结构研究领域中, 材料研究尺度逐渐缩小,材料的变形机制表现出与传统块状材料相反的规律 ,以上趋势要求测试仪器具有高的位置分辨率、位移分辨率和载荷分辨率 ,纳米压痕方法能够满足上述测试需求。

[4]现在,薄膜的厚度己经做到了微米级,甚至于纳米级,对于这样的薄膜,用传统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己经无法解决。

纳米压痕试验方法是一种在传统的布氏和维氏硬度试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它通过连续控制和记录样品上压头加载和卸载时的载荷和位移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材料的许多力学性能指标,压痕深度可以非常浅,压痕深度在纳米范围,也可以得到材料的力学性能,这样该方法就成为薄膜、涂层和表面处理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首选工具,如薄膜、涂层和表面处理材料表面力学性能测试等。

1纳米力学简介1.1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度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1-100nm)的材料,它是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粒子所组成的材料,是把组成相或晶粒结构控制在 100nm 以下尺寸的材料。

1.2纳米材料分类纳米材料分类:按维数,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可以分为:1 零维:在空间三维尺度上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尺度颗粒,原子团簇;2 一维:在空间有两维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3 二维: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超晶格等。

1.3纳米材料特性及其基本单元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团簇、纳米微粒、纳米管、纳米带、纳米薄膜、纳米结构。

纳米材料有下列基本特性:1量子尺寸效应2小尺寸效应3表面效应4库仑堵塞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5介电限域效应量子尺寸效应是指对于介于原子、分子与大块固体之间的超微颗粒而言,大块材料中的连续的能带分裂为分立的能级,能级间的距离随颗粒尺寸减小而增大。

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和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LUMO),能隙变宽现象,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小尺寸效应当超微粒子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物质波的波长)、超导态的相干长度(能够发生干涉的最大光程差)或与磁场穿透深度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出现异常的现象。

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度的增加,粒子的表面能及表面张力也随着增加,从而引起纳米粒子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1.4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特殊的光学性质是指所有的金属在超微颗粒状态都呈现为黑色。

尺寸越小,颜色愈黑,银白色的铂(白金)变成铂黑,因为金属超微颗粒对光的反射率很低,通常可低于l%,大约几微米的厚度就能完全消光。

利用这个特性可以作为高效率的光热、光电等转换材料,可以高效率地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能。

此外又有可能应用于红外敏感元件、红外隐身技术等。

特殊的热学性质是指固态物质在其形态为大尺寸时,其熔点是固定的,超细微化后却发现其熔点将显著降低,当颗粒小于10nm量级时尤为显著。

特殊的磁学性质是指小尺寸的超微颗粒磁性与大块材料显著的不同,大块的纯铁矫顽力约为 80 A/m,而当颗粒尺寸减小到 20nm以下时,其矫顽力可增加1千倍,若进一步减小其尺寸,大约小于6nm时,其矫顽力反而降低到零,呈现出超顺磁性。

利用磁性超微颗粒具有高矫顽力的特性,可制作高贮存密度的磁记录磁粉,应用于磁带、磁卡以及磁性钥匙等。

特殊的力学性质是指因为纳米材料具有大的界面,界面的原子排列是相当混乱的,原子在外力变形的条件下很容易迁移,因此表现出甚佳的韧性与一定的延展性。

1.5表面效应对纳米材料的影响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所处的晶体场环境及结合能与内部原子有所不同,存在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因而极易与其他原子相结合而趋于稳定,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当颗粒细化时,粒子逐渐减小时,总表面积急剧增大,比表面积相应的也急剧加大。

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而表现出很高的化学活性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所处的位场环境及结合能与内部原子有所不同,如存在许多悬空键,配位严重不足,具有不饱和性质,因而极易与其它原子结合而趋于稳定,所以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2纳米压痕实验原理及方法2.1纳米压痕实验原理为了便于理论分析,通常用一个轴对称压头作为纳米压痕试验的理论模型,图2一3为试验过程中压痕剖面变化的示意图。

当压头压入试样后,压头附近的材料首先产生弹性变形,随着载荷的增加,试样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样品中出现一个与压头形状匹配的压痕,压痕的接触深度为h。

,接触圆半径为a。

当压头卸载时,仅仅弹性变形得到恢复。

图2一4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加载一卸载循环过程的载荷(F)一位移(h)变化曲线。

压痕硬度和压痕模量的计算公式如下:p max IT A F H =(2-1)Fmax 一最大载荷,Ap 一相应载荷下的接触投影面积。

式2一1是用压痕硬度的普遍定义。

由这个定义可知,这里的压痕硬度是由接触载荷除以相应的受载接触面积得到的。

这需要与传统的硬度定义接触载荷除以残余压痕面积相区别。

当塑性形变为主或全部是塑性形变的时候,由这两个定义得到的计算结果很接近。

但是,对于弹性形变为主的时候计算结果就完全不同了,因为纯弹性形变的材料使得压痕残余面积很小,用传统的硬度定义计算得到的硬度为无穷大。

因为纯弹性接触、尖压头测试薄膜时压头周围的弹性接触都是非常常见的,所以用球形压头得到的接触面积的细微差别显得尤其重要。

在这些情况下,传统的硬度定义公式计算得到的硬度值要大于式2一1的计算结果。

折合模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一2。

A S 2E r βπ= (2-2) 这里,S 为卸载曲线顶部的斜率,又称弹性接触刚度或接触刚度,Er 为约化压痕模量,β是与压头几何形状相关的常数[5]。

式2一2是建立在弹性接触理论基础上的[6-8],但它也适合其他形状的压头,只不过β值不同。

对圆锥压头和球压头,β=l,对维氏压头,β=1.012,对Berkovieh 和eube 一eorner 压头,β=1.034。

Er 被用来解释压头和试样的复合弹性形变,由Er 可得出被测材料的压痕弹性模量E IT.。

i 2i IT 2r E v 1E v 1E 1---= (2-3)此处V 为被测材料的泊松比,Ei 、V i 分别为压头的压痕模量和泊松比。

从式2一l 和式2一2可知,要计算出压痕硬度0和压痕压痕模量就必须精确地测量弹性接触刚度S 和加载时的投影接触面积A P 。

纳米压痕硬度和传统的压痕硬度之间的要差别就是在接触面积的确定方式上,它是通过对载荷一位移曲线进行分析后计算出投影接触面积的。

目前确定接触面积的方法应用最广泛的是0liver 一Pharr 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和过程如下:首先,通过将卸载曲线的载荷与位移的关系拟合为一指数关系,mf )h h (B F -= (2-4)此处B 和m 为拟和参数,hf 为完全卸载后的位移。

对式(2一4)微分就可得到弹性接触刚度:1m f max h h )h h (Bm dh dF S max-=-=⎪⎭⎫ ⎝⎛= (2-5) 由式(2一4)所表示的卸载曲线与实际卸载曲线往往有一些偏差,特别是对梯度材料和薄膜材料等深度上不均匀的样品,按式2一4对整条卸载曲线拟合常常导致非常大的误差。

因此,确定弹性接触刚度的曲线拟和通常只取卸载曲线顶部的25%到50%[9]。

为了确定接触面积Ap ,首先必须知道接触深度hc ,对于弹性接触,接触深度总是小于总的穿透深度(即最大位移hmax )。

根据有关弹性接触理论,可得出接触深度:SF h h max c ε-= (2-6) 式中ε是一与压头形状有关的常数。

对球形压头于ε=0.75,圆锥压头ε=0.72。

用于ε=0.75对Berkovich 压头利用式2一6计算弹塑性压痕也是适用的,并己经过了有限元分析的证实[10]。

有了h C ,就可以根据仪器化压痕试验常用压头的面积函数计算出投影接触面积Ap 。

但这些压头面积函数往往仅适合于压痕深度>=6μm 时的情况,这是由于实际压头的形状和尺寸与理想压头有偏差,压痕深度越浅,这一偏差所占的比重越大。

例如,对于纳米压痕常用的修正Berkovich 压头,理想Ap =24.50hc 2,实际压头的投影接触面积表示为一个级数:212c 70i i c p h C h 50.24A ∑=+= (2-7)式(2一7)中,Ci 指对不同的压头有不同的值,它可通过实验求出。

面积函数的校准对测试结果影响很大。

校准面积函数的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指直接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建立面积函数,这种方法不方便,所以也很少使用。

间接法是在假设弹性模量不依赖压痕深度,样品均匀、表面无氧化污染,并且不考虑凸起(Pile --uP )或凹陷(sink 一in ),在己知弹性模量的参考样品上进行一系列不同深度的测试,最后根据测试结果,以及刚度计算公式和接触深度计算公式得到接触面积:2r )E S (4A βπ=(2-8) 以A 和hc 画图,拟合出函数形式的系数:1n 2180n cn h C A -∑== (2-9)式中Cn 为曲线拟合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