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成分亚理论

合集下载

sternberg思维三元论

sternberg思维三元论

sternberg思维三元论
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了他的智力三元论,试图从成分而非能力来理解人类的智慧。

以下是三元论的三个主要成分:
1. 分析性智力:指对抽象性、逻辑性和规范性的思考和推理能力。

具有良好分析技能的人在解决问题、分析数据和逻辑推理方面表现出色。

2. 创造性智力:探索新奇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涉及到对问题的首次处理,包括发明、假设和创造新奇的解决方案。

3. 实践性智力:指在特定环境中应用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能力。

它涉及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和采取行动,以实现个人或团体的目标。

除了这三个主要成分,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还包括三个子理论:
1. 智力成分亚理论:解释智力的内在成分,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2. 智力经验亚理论:说明智力与经验的关系,包括对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和运用。

3. 智力情境亚理论:强调智力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现,包括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和采取行动的能力。

总之,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是一个全面的框架,用于理解和评估人类的智力。

通过理解智力的这三个方面,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智力优势和劣势,并发展自己的潜力。

我眼中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

我眼中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

我眼中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翻开课本看了看,关于智力的结构理论众说纷纭。

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入木三分,自成一派。

我相信,能够流传下来的一定有它们存在的合理性。

而我,不敢妄自评价前辈学者的研究,只说一说在我看来,我更倾向于哪种智力理论吧!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80年代提出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

这种观点认为:大多数的智力理论是不完备的,他们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智力。

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智力三个方面予以说明:首先,斯腾伯格认为,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元成分:它对执行过程中进行计划和监控,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操作成分:它接受元成分的指令,进行各种认知操作,并提供信心反馈。

知识获得成分:它学习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如何解决新问题。

例如,对类比推理过程的研究发现,推理能力强的人完成得比推理能力差的人更快,也更准确,但他们在进行解题中先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理解问题,而不是急于得出答案。

智力的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经验亚理论在经验水平上考察智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处理新情境的能力和心理操作的自动化过程,或称为经验性智力。

经验性智力既包括有效地应付从未见过的新异事物,也包括自动地应付熟悉的事情。

在任务非常熟悉的时候,良好表现依赖于操作成分的自动执行,如阅读、驾车、打字时的自动编码等等;而在任务不熟悉时,良好的成绩依赖于元成分对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辅助方式。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智力的这方面特点称作情境亚理论。

为了达到目标,凡是有一定智力的人都能运用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和元成分。

但是,智力行为是因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在不同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行为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一个人在实验室中解决物理问题时所用到的知识和元成分,与他力图摆脱尴尬处境、平息家庭冲突时所用到的知识和元成分完全不同。

有些人可能并不具备很高的学历,也可能难以清楚地表达他们是如何处理现实事物的,但他们却非常擅长解决日常事务问题,例如解决人事纠纷和讨价还价。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一、能力的种类人的能力是各种各样的,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像力、创造力等。

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平日我们所说的智力,就是指一般能力来说的。

人要完成任何一种活动,都和这些能力的发展分不开。

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它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

例如,画家的色彩鉴别力、形象记忆力;音乐家的区别旋律的能力、音乐表象能力,以及感受音乐节奏的能力等,均属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一方面,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一般听觉能力既存在于音乐能力中,也存在于言语能力中。

没有听觉一般能力的发展,就不可能发展音乐和言语听觉能力。

另一方面,特殊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

例如,音乐能力的发展会提高一般的听觉能力,并进而影响言语听觉能力的发展。

(二)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如儿童在家庭中模仿父母的说话、表情,从电视中模仿演员的动作、服饰,从字帖上模仿前人的书法等。

模仿不但表现在观察别人的行为后立即做出相同的反应,而且表现在某些延缓的行为反应中。

模仿是动物和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往往能超脱具体的知觉情景、思维定势、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在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现象中发现新的联系和关系,提出新的思想,产生新的产品。

作家在头脑中构思新的人物形象,创造新的作品;科学家提出新的理论模型,并用实验证实这些模型,都是创造力的具体表现。

模仿力和创造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

动物能模仿,但不会创造;模仿只能按现成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创造力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式与新途径。

人的模仿力和创造力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有的人擅长模仿,而创造力较差;有的人既善于模仿又富有创造力。

斯腾伯格人类智力三元理论

斯腾伯格人类智力三元理论

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 和稳定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 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
智商和智力的群体间差异
心理学研究中所说的种族群体是社会性的,而非生物 意义的。也就是说,之所以将一些人划分为某一种族 不是取决于他们 的血统,而是看他们的言行。 研究表明,人们的能力总体上是不断提高的;然而 我们的确有些方面正在下滑。在美国SAT考试中,学 生的整体成绩都在不断提高,但高分却在不断下降。 原因有二:1.国家对于低能及普通儿童的关注要多于 天才儿童(美国)。2.降低了教科书的标准。我们必 须提高国家整体的智力水平,而不是降低他。
因此,我们不能脱离所处的文化背景而 试图周全地了解智力。
与斯滕伯格三元理论同样受人关注 的理论是霍德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 理论
参考资料: 1. ,cn. 2. .
霍华德·加纳德提出 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 力并不是单一的一元结构, 仅泛泛地谈及多种能力也
智力的可变性
智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改变的。
生物学与智力
将智力分数与大脑功能相关联 1.由特定刺激引起的脑电活动的复杂模式
与智力分数相关 2.学业智力水平越高,神经活动效率也越
高。
智力和文化
语言、传统、需要和社会信仰综合形成 了特定文化中相应的智力概念。研究表 明,不同文化中对智力的概念是不同的。 某一文化认为是聪明的东西在另一文化 中可能是愚蠢的,反之亦然。
智力告诉我们什么 ·前辈们的观点
观点
评价
弗朗西斯·高 手劲超群就代表智力 此理论滞后了
尔顿
高超
几千年
阿尔弗雷 德·比奈
智力的核心是判断力、 比高尔顿的观 实践力、首创精神和 点更有意义 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 的总和

智力研究发展的历史

智力研究发展的历史

【智力年鉴】——V5小组组员:付佳2010050210,杜莎2010050206,王娟2010050237,吴林桦2010050240,周红萍2010050251。

儒家对智慧的基本看法是,有智慧的人是那些仁慈的和按正确方式行事的人,他们热爱学习,并带着极大的热情长期坚持学习.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凭借自己的经验观察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根据智力分成三个等级:中上人、中人和中下人。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刘劭《人物志》:“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韩非的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方法现在可用于测注意力。

同时中国古代还有一些测智力水平的器具如博弈(棋)、九连环、七巧板、八阵图等。

古希腊(公元5世纪)当时的哲学家常常用“wit”、“gift”等词汇来表达聪明、智慧之意。

古希腊苏格拉底的询问法激发人的思维;柏拉图对智慧有过许多论述,他强调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习能力。

亚里士多德认为,智力是社会不同阶层的区别所在,是上帝不均等地赋予人的天赋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将智力等同于“善”有所不同,神学家、哲学家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e)认为应该对智力与善加以区分:快速理解、敏锐判断是智力的方面;而遵从上帝的意志则是善的表现。

17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区分了自然性智慧和获得性智慧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区分了智慧与判断力,他重视智力与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认为聪明的人能够快速记忆和学习,能区分不同事物,不混淆观念。

18世纪著名哲学家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智力是一种高级认知能力,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19世纪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区分了两类智力,即分析智力和直觉智力,认为前者表现为抽象推理能力,后者更多地表现为直觉和直达思维1869年高尔顿出版有关遗传天才的第一本书《遗传的天才》。

人才测评:斯腾伯格的智力三重理论

人才测评:斯腾伯格的智力三重理论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重理论基于对传统智力测验的不满,斯腾伯格提出智力的三重理论。

首先,他认为传统智力测验在内容上是不全面的。

它未能把构成智力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社会智力涵盖在内,或者说,它对智力的实践性和现实性品格(consequentiality)及社会文化因素对智力的制约作用重视不够。

其次,斯腾伯格认为传统智力测验一般未能很好控制知识和经验因素的作用。

致使其学业成就的色彩过重。

由于对测验材料的熟悉程度的不同,因而受测者实际使用或可资利用的心理资源就不同。

这是比社会文化因素更直接影响到测验结果可比性因素,在传统智力测验的框架内难以较好解决这一问题。

第三,传统智力测验一般都是限时测验。

斯腾伯格认为这实际是受“好就是快”这一世俗偏见之累。

对某些人或某些心理操作来说,较快就意味着较好。

但这一标准并非对所有人和所有心理操作都适用。

盲目地接受这一假设,不仅是不公正的,而且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面对困难的问题,采取审慎反思的态度而不是匆忙冲动地做出反应,这往往为智者所取。

他们往往化较多的时间对问题的解决途径和程序进行总体的谋划,并不在具体的局部细节上盘桓过久。

换言之,时间的分配或速度的选择,比速度本身更重要。

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面临的大量任务并不要求我们如同在解决智力测验中的问题时那样,一定要在规定的极短时间内做出解答,它更多地是要求我们做出合理的,亦即“聪明的”时间分配。

第四,速度问题又与测验焦虑问题相联系。

斯腾伯格本人在少年时代就是一名测验焦虑者,所以他对传统智力测验易引起受测者的测验焦虑尤其不满。

由于短短几小时的测验分数往往比数年的学习成绩对一个人的未来命运具有更大的决定作用,因而测验时出现紧张状况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少数人也许会因紧张而产生较好的结果,但多数情况却并非如此,测验焦虑与低智力分数往往会导致恶性循环,致使一次性的焦虑甚至演变为永久性的测验焦虑。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得到的测验结果很难说能真实反映受测者的智力状况。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能力是由多种心理品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

分析能力的结构,对于深入理解能力的本质,合理地设计出能力的测量手段,科学地拟定出能力培养计划,都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家对人类能力的结构提出了许多假设,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理论模型:因素说;结构说和信息加工理论。

一、能力的因素说(一)二因素说在心理学史上,最早对能力结构进行探讨的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1863—1945)。

他认为人的能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般因素”(G 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人完成的任何一种作业都是由G 和S 两种因素决定的。

一般因素是个人的基本能力,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

虽然人们都有这种能力,但每个人具有这种能力的大小却是不同的。

特殊因素是个人完成各种特殊活动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具有完成某种活动的特殊因素,不一定具备完成他种活动的特殊因素。

换言之,各人的S 因素既有大小的区别,也有有无的区别。

不论个人有几种S 因素,这些S 因素之间,可能彼此互相独立,也可能彼此有些重叠,但是它们必定都含有一部分的G 因素。

(二)多因素说和群因素说桑戴克(Thorndike,1926)提倡多因素说。

他认为智力是许多小的能力的总和,智力中的一般因素是不存在的。

他把智力区分为三种成分:对抽象概念的适应能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和对机械问题或选择问题的适应能力。

3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者在智力测验中都应用因素分析法。

塞斯顿(Thurstone,1938)用由56 个测验组成的一组测验对218 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然后用因素分析法求得智力由七种因素构成,被称为群因素论。

他把这七种因素称之为七种基本心理能力:(1)词的理解力:了解词的意义的能力;(2)语词运用能力:讲字正确迅速和同义联想敏捷的能力;(3)计算能力:正确而迅速地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4)空间知觉能力:运用感知经验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各种关系的能力;(5)记忆能力:对事物强记的能力;(6)知觉速度: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的能力;(7)推理能力: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断的能力。

西南大学2022春《心理学》(0398)作业答案2

西南大学2022春《心理学》(0398)作业答案2

1.科学心理学诞生时期,美国心理学始祖詹姆士提出了著名的()学说来解释人的心理。

意识流经验论整体论感知论2、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

后像普肯耶现象马赫带闪光融合3、成年中期个体心理发展任务为()。

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4、能够意识到记忆信息的记忆系统是()。

长时记忆图像记忆短时记忆感觉记忆5、诗人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

这说明心理发展具有什么特性?不平衡性方向性顺序性差异性6、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

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尊重的需要7、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称为()。

B. 感觉融合联想感觉起伏联觉8、兴趣属于()。

习惯动机有意识的动机社会性动机内在动机9、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

强、不平衡强、平衡、不灵活强、平衡、灵活弱10、1949年,()根据个体所依赖的参照体系,将性格分为场独立和场依存。

荣格威特金皮亚杰斯普兰格11、心理个体的发展具有的一般特点是()。

A. 连续性与顺序性阶段性关键性不均衡性12、科学心理学诞生时期,心理学的研究主题集中在()上。

C. 情绪行为意识感觉13、“足智多谋、随机应变”体现了思维的哪种品质?逻辑性灵活性独立性广阔性14、提出情绪三因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詹姆斯和兰格沙赫特坎农和博德伊扎德15、常把IQ超过()称为超常儿童。

12013014015016、语言是一种()。

社会现象心理现象符号系统自然现象17、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

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广度18、被称为健康的“晴雨表”的是()情绪状态。

情调心境应激激情19、在短时记忆中,把几个孤立的项目结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单位来识记称为()。

浅析智力三元论中元认知成分

浅析智力三元论中元认知成分

浅析智力三元论中元认知成分概要:元认知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它不仅丰富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而且也深刻影响着教学的研究。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改善传统教学中过多强调以记忆为主导的学习过程,也应将分析性,创造性能力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快乐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元认知这一术语最初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根据元的概念提出来的。

近年来,学者们围绕元认知展开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

元认知是指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

弗拉维尔认为它是个体“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的过程。

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

它是个体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与自我评价的有自我意识的认知过程。

个体在经验和知识累积的基础上,逐渐学会有意识地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储存、输出进行有效监控和調节,选择适宜的认知策略来监控、调节、评价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形成一套系统的信息加工机制。

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的内容。

元认知知识就是关于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以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方式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有意识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以自身的知识、体验为基础,对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不断进行积极、及时、自觉地监督、控制和调节,以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

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元认知起着控制执行信息流的关键作用。

学习者以主体及活动为意识对象,通过元认知选择适宜的策略监控指导学习者的认知活动,不断反馈分析信息,评估各种出现的问题,及时调节认知过程,调整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确定评价信息加工策略的效果。

元认知就是个体进行自我意识、自我调节的认知活动。

2016年心理学考研真题教育心理学

2016年心理学考研真题教育心理学

11、小明嚼口香糖玩耍时,不慎将10元纸币调到狭缝里,几经尝试,自己无法用手将其取出,最后在别人建议下,他用口香糖将其粘出。

小明在开始时没有采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功能固着B 原型启发C 动机D 知识的表征15、根据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如果一个孩子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一致,则其智商是A 50B75C100D125考点解析:考察比率智商公式,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10016、在智力的PASS模型中,处于最高层的认知过程是A 注意B计划C同时性加工D继时性加工考点解析:智力的PASS模型,计划--注意--同时加工--继时加工20、当玩具在眼前消失,儿童认为它仍然是存在的。

与这个描述对应的概念是A 客体永久性B知觉恒常性C运算D守恒考点解析:考察儿童客体永久性概念25、下列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的表述,错误的是()A、图式是知识的一种表征方式B、图式是概括化的动作模式C、图式的动作的结构或组织D、图式是具有可逆性的一种操作考点解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之一: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

一个人的全部图式对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答案为A。

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图式分为动作图式、符号图式和运算图式,知识的表征方式不属于图式概念的内容。

A 【解析】皮亚杰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并把图式分为“动作图式”、“符号图式”和“运算图式”,A不属于皮亚杰理论中图式的概念。

【勤思对照】与冲刺密卷发展心理学客观题第3题考查点重合。

26、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必须"超越给定信息",这一观点强调的学习过程是()A、获得B、转化C、评价D、动机考点解析:布鲁纳的学习过程B 【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306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306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最新版(二)1、单选题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四个方面。

A:革命传统教育B:世界观教育C:道德教育D:人生观教育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学校德育内容的掌握。

【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1995年《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规定,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

A项“革命传统教育”属于政治教育;B、D项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属于思想教育。

另外法制教育在中小学德育课程之中也有所体现。

所以,德育的外延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在填空题中如果出现四个空格可以不填法制教育,出现五个空格就加上法制教育;多选题中要选上法制教育。

2、简答题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是什么?参考答案:(1)要有明确的目的;(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于吸引力;(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使之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3、多选题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oA:自愿性B:强制性C:规范性D:随意性参考答案:A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D O参考解析:课外活动基本上是个别化、个性化的,这和课堂教学的标准化、同步化相比是一个显著的不同,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课外活动,诱发学生的动机,给予指导,但参加与否,不具有强制性。

相较于课堂上的规范性.课外活动更具有随意性。

4、单选题很多因素影响着人们之间的沟通,一个人兴趣盎然的讲述着足球比赛的精彩之处,而另一个人却听得无精打采,这是人际沟通障碍中的A:地位障碍B:文化障碍C:个性障碍D:语言障碍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o解析:个性障碍,主要是由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造成的沟通障碍,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不同,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信息的不同理解,为沟通带来困难。

5、填空题狭义的课程是指参考答案:指一门学科本题解释:【答案】指一门学科6、简答题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再主动发现问题,也不主动回答问题了。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是指心理学理论。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1、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个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元成分是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

操作成分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

知识获得成分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存储。

其中,三种成分中元成分起核心作用。

2、智力经验亚理论,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统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的能力。

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任务、情境和个体三者间存在相互作用。

信息加工自动化的能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成分,人们在进行复杂任务的操作时,需要运用更多操作的过程。

只有许多操作自动化后,复杂任务才容易完成。

3、智力情境亚理论,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得的知识经验以处理其日常事务的能力。

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心理学第五章 智能理论xin

心理学第五章 智能理论xin
第 五 章 智 能 理 论
本章旨在分析青少年智力发展在水平、类型、 性别和表现早晚上的差异,并探讨智力的早期发展 及创造性的培养与训练。
能力
智力理论
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一、能力的概述
能力
(一)概念

能力是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孟昭兰)

它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是影响活动效果的 基本因素,是符合活动要求的个性心理特征的 综合。
二、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一)区别 第一 属于不同的范畴。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 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第二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能 力的发展比知识的获得要慢的多,而且不是永 远随知识的增长而成正比发展的。
(二)联系
1. 首先,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2. 其次,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
2、多元智力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心智的 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 他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 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 范畴相联系的七种智力。

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
智力成分所构成。
空间智力(毕加索)
音乐智力(斯特拉夫斯基)
言语智力(李敖)
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 主观努力。
第二节 智力
一、智力理论
(一)因素理论
1、单因素论 推孟等人认为:所谓智力是指一种总的 能力,是单因素的。
2、二因素论
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C.Spearman,
于1904年提出。
他认为,智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两部分构成的,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需要有

第三章 智力测验

第三章 智力测验

3.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
WPPSI
1963年,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I),4—6.5岁。
1989年,韦氏幼儿智力量表修订版(WPPSI -R) 3—7岁3月
2002年,韦氏幼儿智力量表修第三版(WPPSI -III) 2.5—7岁3月 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总共11个分测验 动物房屋替换译码测验,无图片排列和数字广度测验 新增几何图形和句子测验
空间能力、计数能力、言语理解、词语流畅性 、 记忆能力、推理与归纳能力、知觉速度 1941,“基本心理能力测验”——PMAT
3.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
不同意有G因素,也不同意群因素说 智力由操作、内容、产品三个维度组成的立体结构。
操作(6):智力活动的方式,认知、记忆、发展、 聚合、发散、评价
WAIS量表智商分布表
智 商 130 以上 120-129 110-119 90-109 80-89 70-79 69以下 等级 极优秀 优秀(上智) 中上(聪颖) 中材 中下(迟钝) 低能边缘 智力缺陷 人口比率 2.2 2.3 6.7 7.4 16.1 16 .5 50.0 49 .4 16.1 16.2 6.7 6.0 2.2 2 .2
难度分布广,易到难排列(A-Y ),每题2式
施测程序:个别测验、词汇测验开始,基本水平+上限水平 离差智商:平均数100,标准差16
S-B量表智商分布表
智 商 140 以上 120-139 110-119 90-109 80-89 70-79 50-69 25-49 25以下 人口比率 1.6 1.3 极优秀(天才) 11.3 11.7 优秀 18.1 18 中上(聪慧) 46.5 46 中等 14.5 15.1 中下(迟钝) 临界智能不足(近愚) 5.6 5 智力缺陷(低能) 2.9 2 (无能) (白痴) 等级

教育基础知识知识点——人物理论概括篇

教育基础知识知识点——人物理论概括篇

第一部分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起源: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沛西。

能(英)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承认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前苏联教育家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二、教育学发展:1.萌芽期世界教育学著作: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四书集注(朱熹)、传语录(王守仁)、大学、师说(韩愈)、理想国(柏拉图)、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论演说家的教育或雄辩术原理(昆体良,西方最早研究教育法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详见P8)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雄辩)问答三步:讽刺、定义、助产术或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得出结论)柏拉图(理想国):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事业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教育。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资本主义时期)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归纳法这一时期教育学主要著作: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教育漫话(洛克)、爱弥尔(卢梭)、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奇)、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人的教育(福禄贝尔)、教育论(斯宾塞)、人事教育的对象(乌申斯基)、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教育学学科建立】夸美纽斯(捷克):发表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观点主要有: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卢梭在爱弥尔中提出:人性本善,要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或者远离社会影响才是好的教育康德:1776年,成为了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最新版(二)_15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最新版(二)_15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最新版(二)1、多选题教师培养与树立良好班风的方法有_____。

A :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B : 树立榜样C : 严格要求D : 反复实践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

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树立,主要方法有严格要求、树立榜样、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反复实践等。

2、填空题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____、制度文化构成。

参考答案: 精神文化本题解释:参考解析:精神文化3、简答题李老师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明、不用功 (有时甚至很卖力) ,课下督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师生满以为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与提高,可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与希冀相去甚远。

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谈谈李老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参考答案:(1)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只忙于“教”与“检” ,学生只忙于“学”与“考”,却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因此,建议李老师可以尝试从学习策略的培养来作出改变。

(2) 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但纵观当今学校教育,大多教师只注重讲与教,而缺乏学法与运用的指导。

学生只会机械地运用一些学习方法或技巧,却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该何时选择和运用这些技巧。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成绩的良好途径。

(3)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这几个步骤去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首先,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与思维状态;其次,分析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方法;第三,制定周密、详尽的计划;最后,执行、监控和整理学习计划。

4、单选题“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_____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 : 自觉积极性B : 启发性C : 巩固性D : 因材施教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1、试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答:识记效果受多种因素制约(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识记的目的越明确,任务越具体,识记的效果越好。

(2)识记材料理解与否、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建立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的意义识记无论是识记的速度、准确性还是牢固性都比机械识记效果好。

分段记忆的效果优于整体记忆的效果;识记直观的形象材料比识记抽象的词语材料效果更好;识记有丰富情节的材料比识记无丰富情节的材料效果好。

(3)识记方法与态度。

学生在识记时,如果具有积极的态度,注意集中、专心致志、认真感知,就能识记得迅速、保持得牢固;(4)识记时的环境与时间。

安静、舒适、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的环境,有利于识记;早晨和晚上临睡前是识记效果最好的时间。

(5)合理的作息制度与用脑。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保护大脑,便于提高识记效果。

(6)健康的体魄和稳定而愉快的情绪。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证体魄健康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精神放松、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舒畅乐观,有利于消除大脑的疲劳,保证旺盛的精力去识记。

2、简述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85年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智力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的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可以回答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

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其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用语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是指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和知识获得成分(指获得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作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和存储。

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

斯腾伯格智力理论简述

斯腾伯格智力理论简述

斯腾伯格智力理论简述王晓宁【摘要】R.J.Sternberg,who had been engaged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ce for thirty years,created the theory of Triple intelligence,and the theory of successful intelligence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to intelligence research.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Triple intelligence and the theory of successful intelligence,reviews their contribution and points out the application of Sternberg's intelligence theory in teaching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ducation reforms in China.%斯腾伯格在智力研究领域孜孜以求三十余年,他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和成功智力理论为智力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对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和成功智力理论进行了简介,评述了二者的贡献,进而指出了斯滕伯格智力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实践意义,以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名称】《吉林化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9)012【总页数】4页(P105-108)【关键词】三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教育应用【作者】王晓宁【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学生处,吉林吉林132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0斯腾伯格的三元理论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阐释人类智力,它由三个亚理论组成: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结果:分析能力(分析、判断、评价)三个关键方面三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智力的组成: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应用性能力(智力差异表现在三种能力不同组合上)内在成分智力成分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内部世界联系起来)智力的三个方面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智力情境亚理论(将个体与日常上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智力经验亚理论(将个体与个体内、外部世界均联系起来)元成分:用于决定做什么监督执行的过程,并在完成之后进行评价成分亚理论操作成分:用于具体完成任务知识获取成分:用于学习如何将事情完成经验亚理论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结果:创造能力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创造、发现、发明、想象、探索)对现有环境的适应情境亚理论对现有环境进行调整和塑造结果:实践能力对不同环境的选择(付诸实践,应用、使用和履行}评价:在理论上已将传统智力的观念扩大(6)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定义: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能是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具体说明:(1)成功智力是适应、塑造、选择环境的能力,表现为个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行为更好地适应他所处的环境的能力,或选择一个新环境的能力(2)具有成功智力的人能够认识并充分发挥自己个人的优势,同时能够认识自己的弱点并努力加以改正或弥补(3)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一组综合能力(4)成功只有根据社会文化背景来定义分析性能力:解决问题、制定决策和批判思维成果质量的能力创造性能力:超越已知给定内容,产生新异有趣思想的能力实践性能力: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的能力三种能力之间的关系:(1)创造性能力帮助人们从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问题和想法;分析能力用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实践能力可用来将思维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整合实施(2)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3)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智力的三个方面,比仅仅是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来得更为重要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斯滕伯格(Sternberg ,1985,1988)的智力理论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他认为分、经验和情境,它们代表了智力操作的不同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智力的PASS模型
PASS(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 即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四种认知过程。 这四种认知过程包含三个认知机能系统: 1.注意系统——又叫做注意-唤醒系统 2.信息加工系统——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 3.计划系统——最高层的统治系统
小因素群:
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等
特殊因素: 第四层次
Source : Arthur D.Little
各种特殊能力
智力的层次结构模型
三、能力的信息加工
(一)智力的三元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Steinberg,1985)提出 ◆
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试图。 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 ◆ 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 外部作用。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和智 ◆ 力情境亚理论。
智力情境亚理论 这里的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有目的的适应环境、 塑造环境、与选择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为 情境智力。 如:到达一个环境中,努力的适应环境,并 对环境进行塑造以提高自己与环境的和谐程度。 当个体感到自己无法适应某个环境时,会选 择另外一种环境。
二、能力的结构理论
(一)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
智力活动就是人在头脑里加工(即操作过程) 客观对象(即内容),产生知识(即产物)的过程。 智力的操作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 维、评价5个因素。 智力加工的内容包括图形(具体事物的形象)、 符号(由字母、数字和其他记号组成的事物)、 语义(词、句的意义及概念)、行为(社会能力), 共4个因素;智力加工的产物包括6个因素, 即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含。 这样,智力便由4×6×5=120种基本能力构成。
智力三维度的内容
吉 尔 福 特 的 三 维 结 构 理 论
(二)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埠南(Vernan,1971)继承和发 展了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提出能力的层次结 构理论。 ◆该理论认为:能力是按层次排列的。
最高层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一般因素
两大因素群:
语文和教育方面的因素与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
1971年,他把内容维度中的图形改为视觉和听 觉,使其增为5项,智力组成因素变为150种。 1988年,他又将操作维度中记忆分为短时记忆 和长时记忆,使其由5项变为6项,智力结构的组成 因素便增加到5×6×6=180种。吉尔福德认为每种 因素都是独特的能力。 例如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就是语义、记忆、 单元的能力。又如,说出鱼、马、菊花、太阳、猴 等事物哪些属于一类,回答这类问题进行的操作是 认知,内容是语义,产物是类别。
逻辑—数学智能
语文智能
7种智能
内省智能 社交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
肢体—动觉智能
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
• 多元智力理论扩展了智力的概念,突破了 认知范围的局限 。 • 它不再是单纯的指出个体智力的水平差而 是告诉个体究竟有什么方面的发展潜力。 • 他将被传统智力排除在外的非认知的, • 但与个体取得某方面成功密不可分的因素 纳入智力的范畴之中, • 从而扩大了智力的内涵,能更好的解释学 生成绩的变异和预测个体的成就。
智力的经验亚验论 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 (1)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所要求的能力 个体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遇到新问题的 能力;应付遇到新环境的能力。 (2)信息加工过程的自动化能力 当人们遇到复杂问题时,要运用许多操作化的过 程,只有这些操作自动化后,才能够容易地完成复杂 任务。不同个体将一些自动化的操作运用到复杂任务 能力不同,对问题的解决情况不同。
举例: 我们现在再来做一个实验,给你这样 一些字母组合:PALN,TWNO,CEIV, OCEM,要求你将它们分别组成熟悉的单 词。大家用两分钟的时间来练一下。
这些字母组合可以分别组成: PALN——PLAN TWNO——TOWN CEIV——VICE OCEM——COME 显然,在这个例子中,智力活动的内容为符 号,智力操作为认知,智力产品为单元。
s

s
(三)智力多元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 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智力是在某种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 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 要的能力。
智力包括语言能力、 数理能力、空间能力、音乐 能力、 运动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反省等七种能 力。
视觉—空间智能
• 三个认知机能系统间的关系:
三个机能系统间是一种动态联系,并相互作用和相互 影响。(见图) 注意系统是基础; 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 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 如:计划需要充分唤醒,注意力要充分集中,个体如 何编码、加工信息会受计划功能影响。
知识点2
能力的结构
一、能力的因素说
(一)独立因素说
•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1)曾对能力做过系统的描 述。在他看来,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 素构成的。例如,抽象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 对机械问题的适应能力(1911)等。
(二)两因素说
• 斯皮尔曼认为智力包括两种潜在的因素: 一般因素、特殊因素 • 一般因素(又称g因素):应用于所有任务的单一的智力 能力,会影响个体在所有智力测验中的表现——智力的 关键因素 • 特殊因素(又称s因素):只影响个体在某一种能力测验 中的表现,如词汇、算术计算、记忆等。
智力成分亚理论 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过程。 (1)元成分 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等高级执行过程。 如确定问题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 分配心理资源等。 (2)操作成分 表现为任务的执行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 (3)知识获得成分 获取和保持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做 出判断和反应,以及对信息进行编码和存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