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大研古城保护详细规划(精)

合集下载

云南省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

云南省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

云南省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发布部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已撤销)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1994.06.02【实施日期】1994.06.0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云南省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1994年3月26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4年6月2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大研古城保护管理第三章历史文物保护管理第四章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第五章罚则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国家级丽江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弘扬民族历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管理的范围,包括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辖区内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大研古城、古建筑、古文化遗产遗址和风景名胜园林。

第三条丽江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坚持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方针,在保持历史文化名城原来总体布局、形式、风格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必要的保养、维修、改造。

第四条丽江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和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管理,协调有关部门的管理工作。

保护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保护管理的日常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建立相应的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保护管理工作,其具体工作职责,由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条县、乡(镇)人民政府要增加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保护管理经费的投入,同时通过各种渠道筹集保护资金,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基金。

第六条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人,都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义务,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七条在保护管理工作中贯彻执行本条例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保护管理机构给予奖励;成绩特别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自治县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云南丽江古城总体规划(论文)

云南丽江古城总体规划(论文)

云南丽江古城总体规划一、规划背景与依据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

因四周青山环绕,城中碧水盈盈,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起名为“大研镇”。

丽江古城由大研镇、束河镇和白沙街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大研镇为代表。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的高山作为天然屏障。

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

其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800年的历史。

历代均为滇西北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

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的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丽江市古城区的一份资料报道,2003年丽江古城接待的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其中不少游客是数次重返丽江。

旅游业的兴旺招来了四方商贾,昔日茶马重镇的繁华恍若再现。

丽江古城在丽江乃至云南的经济走廊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丽江未来的经济的扩张地带,而旅游业将是该区域最有希望的经济增长点。

该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鲜明,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为了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区域旅游资源,并对该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以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二、丽江古城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丽江古城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

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

该区域旅游资源资源与人文兼备,个性特色鲜明。

下面从旅游资源的赋存现状、特色及开发利用价值三方面来对其进行评价。

1、规划区旅游资源赋存现状始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不设城墙,在布局上,体现出三山为屏、一川相连的构思;在水系应用上,设计了三河穿越、家家流泉的独特风貌;兼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古朴自然,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保护措施

丽江古城保护措施

丽江古城保护措施一、背景介绍位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其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因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丽江古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保护问题。

为了保护丽江古城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二、保护措施1. 限制车辆进入随着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在丽江古城的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数量也逐渐增加。

为了减少车辆对古城建筑的破坏,限制车辆进入古城区域是必要的。

可以设置停车场,游客可以将车辆停放在停车场,然后步行进入古城区域。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交通拥堵,还可以保护古城的建筑和环境。

2. 加强管理和维护丽江古城的保护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应当加强对古城建筑的巡查,及时修复和加固受损的建筑部分。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古城周边环境的管理,定期清理垃圾和污水,保持古城的整洁和环境的良好状态。

3. 控制游客数量丽江古城作为一个热门景点,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

为了保护古城建筑和文化,有必要限制游客的数量。

可以通过实施门票制度和游客预约系统,控制游客数量在适当范围内。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对古城的破坏,还可以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4. 开展宣传教育保护古城的重要性需要广大游客共同认识和参与。

因此,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通过在旅游景点设置宣传牌,介绍古城的历史和保护工作,引导游客爱护古城。

同时,还可以开展讲座和展览,提高游客对古城保护的意识。

5. 建立监测系统丽江古城保护的有效性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监测系统。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监控摄像头和传感器,对古城的建筑和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护古城的完整和原始性。

三、保护效果评估为了评估保护措施的效果,可以定期进行保护效果评估。

评估过程包括对古城建筑和环境的检查,以及对游客的问卷调查。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四、结论保护丽江古城是维护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的重要任务。

丽江古城保护规划

丽江古城保护规划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丽江古城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古城人口和建筑密度高、危旧建筑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居住环境恶化等使古城老化和衰退的问题日趋严重。

因此,按着“继承、保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编制保护详细规划。

规划构思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促进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整体保护的思想,重点保护和恢复古城传统环境和风貌;将古城建筑分类,提出原样保留、局部改造、加固、拆除、恢复重建等不同措施;既保护历史环境,又维持并发展其社会功能,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保护路、水桥、民居等古城的主要构成重素及其历史环境的同时,调整古城内不合理的用地,改善居住环境、交通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防灾抗灾能力,达到人、自然、城市的和谐统一,保证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古城保护规划及保护措施一、“面”的保护1、绝对保护区:是反映古城风貌特色的主要部分,包括狮子山、四方街、木府及新华街、新义街、五一街、七一街、八一街、光义街等主要特色街巷,面积约56.775公顷。

在绝对保护区内,要求全面保持传统风貌,主要空间尺度保持不变,在全面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逐步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

2、严格控制区:即绝对保护区外围,西面、北面到新大街,南面到民航路,东面到古城环路,以及黑龙潭公园,面积约120.85公顷。

在严格控制区内,要基础保持传统风貌,空间、尺度可稍有变化。

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要较大地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设施水平。

在该范围内的那些与古城性质有冲突的单位就搬迁出去。

3、环境协调区:包括古城范围外约100米及象山、金虹山、玉河两岸各50-100米,面积约172.6公顷。

环境协调区要大体保持传统风貌,尚未建房地段要以绿化为主,可充实少量新设施,按现代环境要坟进行建设。

空间尺度力求亲切宜人,新增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及第五立面(屋顶)要和古城协调。

二、“线”的保护1、街巷保护:保持原有道路的空间线型及尺度;结合不协调建筑的拆除,增设部分疏散通道、疏散广场;街巷均以商业步行街为主,必要时微型急救车、消防车能进入街区;原有街巷年久失修的应加予修整,路面仍以五花石铺砌。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赏析-丽江古城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赏析-丽江古城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赏析》课程作业丽江古城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学院名称: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王大伟(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助教:杨柳王儒轩严鑫时间: 2015年6月丽江古城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摘要:丽江古城是坐落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古镇,其风格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没有森严的城墙,是一座开放式接纳八方的城市。

丽江古城的整个古城空间、建筑空间、交通空间等都经历了800 多年的历史变化,融合了丽江古城纳西族人们的智慧,同时也经历了古城纳西族人们实践的检验,是世代纳西族人“天人合一”生活方式的绝佳体现,更是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历史的完整见证,具有重要的艺术与历史文化价值。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丽江古城的一些重要的历史要素,通过对古城的历史和文物遗迹展开讨论,评价了已有的保护现状,对其提出问题,最后简述对古城历史要素保护的几点建议,包括发展策略、完善条例和文明传承等。

关键词:丽江古城,纳西族,历史要素,保护,传承。

正文:一、前言: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图1),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1]。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

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古城现有居民图1 雪山下的丽江古城6200多户,25000余人。

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2]。

二、城市历史要素2.1 城市自然环境2.1.1 地形地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北部,其地理坐标为北纬26°34’至27°26’,经99°23’至100°32’之间(图2-a),面积7648 平方公里,人口32.9 万人。

丽江大研古城(精)

丽江大研古城(精)

丽江大研古城1.基本概况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这里居住著纳西、栗栗、普米、汉、白、彝、藏等十多个民族。

其中、纳西族18.4万人,占总人口的57%。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南端的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北部过渡的衔接地带,丽江的气候受南亚高原风影响,干湿季分明,温度变化不大,周围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

丽江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递降。

海拔最高点在玉龙山主峰扇子陡为3396米,最低海拔在金沙江河谷,为1219米,高差达4337米。

早在十万年前,已有旧石器晚期智人“丽江人”在这里活动。

金沙江河谷洞穴岩画的发现和众多的新石器、青铜器、铁器的出士等证明丽江是中国西南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

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丽江属秦国蜀郡,西汉置遂久县,唐代先后归属吐蕃与南沼,宋时臣服大理国。

到元代(公元1271年),设丽江宣慰司,始称丽江。

明代(公元1368—1664年),设丽江军民府;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设丽江府;民国时期(公元1911—1949年)设丽江县;1949年7月成立丽江县人民政府,1961年4月改置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丽江大研古城座落在玉龙山下一块海拔2400米的高原台地上,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总面积3.8平方公里。

旧设土司衙署于城南,周围建宫室苑囿。

在一条东西主轴线上,排列著石牌坊、丹池、大殿、配殿、光碧楼、玉音楼等建筑物。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惊叹日:“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城北为商业区,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干道呈经络状向四周延伸,临街均设商业铺面。

城东为旧时流官府衙所在地,现存文明坊、文庙、武庙。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是丽江大研古城的一大特色。

位于城北的黑龙潭为古城主要水源。

潭水由北向南蜿蜓而下,至双石桥处被分为东、中、西三条文流,各支流再分为无数细流,入墙挠户,穿场走苑,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的景象。

水网之上,造型各异的石桥、木桥多达354座,使大研古城的桥梁密度居中国之冠。

以丽江古城为例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规划

以丽江古城为例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规划
古遗址 和 历史 地 区 的 环境 界 定 为 :直 接 的 和 扩展 的
环境 , 即作为或构成其重要性和独特性的组成部分。
2 我 国历史 文化遗产 的保护工作
历 史 文化遗 产 的保护 , 要根 据不 同特 点采取 不 同 方 式 。对 于文物保 护 单位 , 要遵循 不 改变文 物原 状 的 原 则 , 存原 貌 和真迹 。对 于代 表城 市传统 风貌 的典 保
筑, 还包括历史的环境 ; 它不仅包括建筑艺术的精品, 也包括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普通建筑。古迹的保护包 含着它们处的环境 , 一般不得迁移。修复是以历史真 实和可靠文献为依据 , 修补要和整体和谐又要有所 区
别, 不可 以假 乱 真 。要 保 护 古 迹 在 各 个 时 期 的 叠 加 物, 对遗址 要保 护其 完整 性 , 正 确 的方式 清 理 开 放 用 而 不应重 建 。同时提 出了文 物保 护修 复 的真实 性 、 可
遗产的现代法律 。它至今规定 了法律的保护范围、 ]
申请保护的行政程序 、 享受的税收优惠等 , 这部法律
内容全面细致, 使有关的行政人员 、 专业保护人员都
有 章可循 。从 此 以后 , 国际上更 多 的 国家 重视起 对 历
收稿 日期 :O 8 g 6 修改 日期 :o 81一6 2 O— — ; 0 O 2 O— 1 O 作者简介 : 夏季芳( 9 1 , , 1 7 一)女 安徽宿州人 ,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讲师
城— —历史 文化名 城 。
广泛 吸引社会 各界 的资金 , 无益 于古 镇 的整体繁荣 。
4 对历史文化遗 产的保护原则和方法
4 1 历史 文化名 城丽江 .
() 文物保 护单位” 1 在“ 之外 , 增加“ 历史 建筑” 或“ 近代优秀建筑” 的名 目, 保护有继续使用的要求 , 又不适合用 “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方法的建筑遗产。

丽江古城专项规划方案

丽江古城专项规划方案

丽江古城专项规划方案概述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城文化,丽江市政府制定了“丽江古城专项规划方案”。

本文档旨在介绍该规划方案的内容和目标。

规划背景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朝,拥有数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城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流、环境和文化保护问题。

为了保护古城文化和生态环境,丽江市政府决定制定丽江古城专项规划方案。

规划目标1.保护古城文化遗产。

在保护古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完善古城保护体系,促进古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优化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流程,加强旅游产业对古城保护的参与度,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优化古城交通、环境、产业等方面的布局和发展,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

规划内容1.古城保护:根据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要求,完善古城保护规划和体系,加强古城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

2.旅游服务:优化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流程,加强旅游产业对古城保护的参与度,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城市交通:建设便捷、环保的城市交通体系,解决古城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4.环境保护:加强古城环境监测和管理,保障水、空、声、土等方面环境质量,改善居民和游客的生活环境。

5.产业发展:加强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扩大古城产业规模和产业链,实现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实施方案1.建立科学规划体系。

组织相关专家对古城进行全面审查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

2.实施“一案三就”行动。

即一个方案、三个就地就业项目(厕所、垃圾分类处理和古城绿化),提高古城环境卫生、景观质量和旅游服务质量。

3.建设数字化平台。

通过建设数字化平台,加强与旅游、交通、环保等方面的协调合作,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4.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和游客的文明素质和保护意识,促进城市文化和社会和谐发展。

国家文物局关于对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规划的意见-文物保函[2014]2186号

国家文物局关于对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规划的意见-文物保函[2014]2186号

国家文物局关于对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规划的意见正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对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规划的意见(文物保函〔2014〕2186号)云南省文物局:你局《关于上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规划的请示》(云文物[2013]59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一、原则同意所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规划。

二、对该规划提出以下修改意见:(一)关于价值和现状评估1.应依据丽江古城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进一步明确各遗产构成要素,如山水景观格局、聚落格局、街巷景观、道路、建筑、水系、田园景观环境、生态环境、非物质遗产及生活形态等;深入评估其保存状况和破坏因素,如影响重要视线通廊的城市建设控制不严,房屋改建的科学引导不足,游客和外来人口增长失控等。

2.应补充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评估结论,建议明确“风貌”与历史原貌的区别。

3.应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对相关规划的内容进行评估并做相应调整。

(二)关于遗产区和缓冲区的管理规定1.应明确世界遗产遗产区、缓冲区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衔接手段,确保遗产区划的法律效力。

2.应进一步明确大研古城、白沙镇、束河镇遗产区、缓冲区和环境协调区的保护管理规定和保护措施,对相关区域内的保护、管理和建设等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控制新建建筑的用地范围、风格、高度、色彩、体量等,明确建设活动的报批程序。

(三)关于保护规划1.应在深入评估的基础上,对影响遗产构成要素的破坏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应遏制丽江古城的商业化倾向,严格控制周边新建项目。

对于部分严重影响遗产景观风貌的建筑,应提出整治要求,如束河镇遗产区南端新建建筑群,建议列入远期自然消亡或拆除计划。

丽江古城整体开发规划方案

丽江古城整体开发规划方案

丽江古城整体开发规划方案简介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云南西北部,是一座传统的中国古城。

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历史人文价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胜地之一。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丽江古城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城市管理乏力、环境污染、文化保护不力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丽江古城,需要进行整体开发规划。

目标本规划旨在通过改善城市管理、提升旅游体验、保护文化遗产等措施,打造丽江古城成为旅游文化名城,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市场分析旅游市场丽江古城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丽江市接待了国内外游客1.02亿人次,其中古城景区接待游客76.23万人次。

城市管理近年来,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丽江古城面临一些问题,如城市治理乏力、环境污染、文化遗产保护不力、交通拥堵等。

城市管理问题是整体开发的关键。

文化遗产保护丽江古城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整体开发的基础。

城市整体开发规划城市管理1.成立丽江古城管理委员会,负责整体规划、协调管理。

2.建立健全城市环境卫生监管和管理机制,加强城市卫生保洁,整治乱搭乱建现象。

3.加强交通管理,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规范出租车运营。

旅游体验提升1.加强旅游产品开发,促进旅游业多元化。

2.加强旅游宣传,提高丽江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人才培训和管理,改善旅游接待和导游服务体验。

文化遗产保护1.制定具体的文物保护计划,对古城内部和周边的文物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

2.加强对丽江古城的文化保护宣传,提升传统文化和民俗的认知度和重要性。

3.对长街、四方街等重要文化遗产区域进行保护和规范管理。

经济和社会效益1.可以改善丽江旅游的业态结构,增加高端旅游产品的开发,提高旅游收入质量。

2.可以促进丽江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可以提高当地人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浅析丽江古城的规划结构与建筑布局

浅析丽江古城的规划结构与建筑布局

浅析丽江古城的规划结构与建筑布局浅析丽江古城的规划结构与建筑布局1丽江古城概况雪⼭脚下的丽江古城是遐迩闻名的⼈⽂旅游景点,整个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和浓郁民族特⾊的建筑风格让世界叹为观⽌,曾被世⼈誉为“东⽅的瑞⼠”、“⼭国⼩苏州”、“⼈间花园”。

1997年12⽉,丽江古城与⼭西的平遥古城、湖南的凤凰古城⼀并被联合国教科⽂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选为世界⽂化遗产(如图1-1)。

1.1丽江古城的⾃然地理环境丽江纳西族⾃治县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北部,其地理坐标为北纬26°34’⾄27°26’,东经99°23’⾄100°32’之间,⾯积7648平⽅公⾥,⼈⼝32.9万⼈。

这⾥居住着纳西、栗栗、普⽶、汉、⽩、彝、藏等⼗多个民族。

其中、纳西族18.4万⼈,占总⼈⼝的57%。

丽江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递降。

海拔最⾼点在⽟龙⼭主峰扇⼦陡为3396⽶,最低海拔在⾦沙江河⾕,为1219⽶,⾼差达4337⽶。

丽江古城坐落在⽟龙⼭下⼀块海拔2400⽶的⾼原台地上,全城⾯积达3.8平⽅公⾥。

1.2丽江古城的历史⽂化渊源丽江古城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秦汉以前,丽江就有古⼈类活动的⾜迹。

丽江地区历史悠久,然⽽,丽江古城的雏形究竟形成于何时,⽬前仍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有两种观点:⼀是宋末元初说,按此说,丽江古城的历史有七⼋百年;⼆是唐初说,古城的历史当再上溯五百年。

古城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古以来是汉、藏、⽩、纳西等民族⽂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军事战略要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到了明清两代,古城成为丽江府府城。

明朝洪武年间,⽊⽒⼟司仿北京紫禁城之制对古城进⾏了⼤规模的建设和扩张,但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古城在杜⽂秀回民起义中⼜遭到很⼤破坏。

经清末、民国及建国后的修复和建设,古城的布局和形制仍保留着明清的格局。

2丽江古城的规划原则及营造⼿法丽江古城的规划原则及营造⼿法,既存在对北京紫禁城⼀些建制形式的效仿和吸取,⼜考虑到了⽤地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理⾏为特征,既融合了汉、⽩、彝、藏各民族精华,⼜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

丽江市古城区城市地名规划

丽江市古城区城市地名规划

一、总则(一)规划的目的任务及重要意义地名是人们赋予个体地理或人文实体的指称。

地名是全人类交流交往的信息媒介,是任何社会、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离不开的公用产品和交流工具,是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产品。

表述准确、导向明确、系统全面的地名信息,是构建和谐顺畅的社会交流交往环境的基础。

也可以说,地名是公物而不是私物,即便是具有专门产权人的大型建筑物或住宅区、商住区,其名称为社会共用、共有,对社会产生着一定的指位、指向作用和文化影响。

地名工作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关系到国家主权、国际交往、民族团结,关系到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出行,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地名工作是民政工作中唯一一项面向全民服务,使全民常年终身受益的一项公益性事业。

地名规划是在一定时期,对规划区域内各种自然、人文地理实体名称(音、形、义方面)进行符合法规和标准化要求的设计,以及地名体系的总体设计,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地名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地名规划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四个专项事务之一,是地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本规划的目的和意义:一是理顺城市地名命名更名秩序,规范城市地名管理,提高城市地名标准化水平;二是便于设置地名标志牌(含楼、门牌),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出行,方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及生产经营;三是建立城市地名数据库,全面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是促进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和世界级精品旅游胜地建设;五是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规划任务:一是解决有地无名、一地多名、多地重名等问题;二是消除地名命名更名中存在的随意取名、格调低下、贪大求洋、名不副实等现象;三是消除以商品名、广告词及刁钻古怪的组合词代替地名的现象;四是根据城市现状及城市总体规划,依据国家地名管理法规和规范,结合当地使用地名习俗,对城市现状地名进行全面梳理及标准化处理,对城市未来所需新地名进行前瞻性论证规划,从源头上把好地名命名更名关。

浅析大研古镇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和谐发展

浅析大研古镇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和谐发展

浅析大研古镇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和谐发展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651701摘要:目前,乡村振兴政策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许多的古镇古村得以开发利用,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也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主要是对古镇建筑风貌的保护,就是要做到既开发又保护,而且还要避免同质化,要促进开发与利用和谐发展。

本文就对大研古镇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和谐发展进行探究,希望分析得出保护与开发和谐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古镇建筑;保护与开发;因地制宜;和谐发展一、大研古镇概况大研古镇即一般说的丽江古城,位于丽江坝子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面积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罕见的保留了宋元以来历史风貌的少数民族古城。

古城布局错落有致,既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1]。

民居建筑既融合了汉、白、彝、藏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文化的独特风采。

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柳”的诗意景象。

古城被誉为“高原姑苏城”、“东方威尼斯”。

二、大研古镇在保护与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一)文化保护与开发方面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研古镇兼顾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开创了为人称道的“丽江模式”。

在旅游发展中始终致力于民居建筑、民族文化、民间工艺、民风民俗等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的保护[2]。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标准,并依此对民居进行保护和修缮,拆除与古城风貌不协调的砖混建筑;鼓励经商者经营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商品,支持丽江本土文化人从事民族文化传承,收回政府直管公房铺面,集中用于古城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和保护,对东巴纸书、打铜工艺等民间工艺保护给予资金扶持。

(二)品牌创建方面大研古镇自始至终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好世界文化遗产金字招牌,打牢以文化特色创品牌的基础,通过文化与旅游的高度结合,形成了古城、《纳西古乐》、《丽水金沙》等特色文旅游精品。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版)》已编制完成,现对该规划草案进行批前公示。

公示内容:规划文本(简本)、中心城区现状用地图、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图、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图、中心城区近期规划用地布局图、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图。

公示起止时间:2011年4月14日至2011年5月14日丽江市规划局2011年4月14日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版)第一章总则一、修编背景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4版)在指导丽江城市各项规划建设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鉴于法律制度的变化、城市交通流向的改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需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把握好丽江城市发展面临的新战略机遇期,更好的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等,实现丽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市人大常委会决定,省人民政府批准,按照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丽江市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遵循《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委托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版)工作。

二、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丽江、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丽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三、规划修编的重点1、优化丽江城市性质定位2、科学合理确定城市规模3、突出古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4、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5、强化对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与现代交通系统的构建6、重视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展现7、强调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

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10-01)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28)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 12- 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9、《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2006-02-26)10、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04)11、《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12、《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实施情况评估报告13、《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14、《丽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15、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五、规划期限丽江城市总体规划期限:2010-2030年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六、规划区范围1、市域规划范围为整个丽江市域,包括丽江市的一区四县,规划控制范围为2.06万平方公里。

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

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

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把丽江城市建设成为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大香格里拉旅游中心城市,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保障依法实施城市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和经批准的《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及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结合丽江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丽江城市规划区内进行的城市规划、建筑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

编制和审批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以及有关建筑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本规定。

各项规划应当采用国家统一的坐标系统。

丽江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尚未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三条:丽江城市规划区根据经批准的丽江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在本市范围内非城市规划区的区域,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四条:建设用地分类和建设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原则,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本规定表2-1的规定执行。

凡表2-1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机构批准后执行。

第六条:规划区内的用地布局,应当遵循“成片开发,配套建设,增加绿地,降低密度,调整功能”的原则。

第七条:大研中心城区用地性质以旅游服务业、居住、金融、商务办公、商贸等为主,大研古城片区、束河、白沙用地性质以特色居住、旅游服务业、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等为主,调整与古城不协调的工厂、仓库用地为居住及配套设施用地,大研中心城区不得再新建,扩建工厂,仓库等设施。

古城古镇未来规划方案

古城古镇未来规划方案

古城古镇未来规划方案引言古城古镇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古城古镇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历史建筑保护、环境污染、基础设施不完善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古镇的文化遗产和提升其发展潜力,在规范和科学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古城古镇未来发展的规划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规划目标古城古镇未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古城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福祉,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

二、规划原则古城古镇未来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保护优先原则:保护和修复古城古镇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是最重要的任务; 2. 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共享发展原则:确保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共享发展成果; 4. 保护环境原则:确保古城古镇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保护,保持生态平衡; 5. 公平公正原则:在发展过程中,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三、规划内容1.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制定详细的历史建筑保护方案,确保历史建筑的完整性和原汁原味;•加强历史建筑的维护与修复工作,提升其抗震和防火能力,确保居民和游客的安全;•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开展文化教育和旅游活动,提升其经济效益。

2.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古城古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通讯等;•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提升古城古镇的交通便利性;•改造和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旅游开发和推广•制定古城古镇旅游开发规划,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古城古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供更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

4.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制定古城古镇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保持古城古镇的生态平衡;•推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生态恢复工作,修复破坏的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好周边的自然资源。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D一种人们飞临上空就心驰神往的效果。

因此,今后在城市建筑中,空间的疏朗布局、绿树绿地、河流湖泊与建筑物的间距和相互辉映,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办公楼、宾馆酒店楼堂馆所等,都要在外观上体现一种本地建筑的特色。

目录一、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二、景点现状分析三、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四、旅游服务设施规划五、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六、旅游产品规划七、生态环境保护八、营销规划一、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一)规划目的:为了真正把丽江城打造成国际休闲度假、会议和商务旅游基地,实现休闲旅游向度假旅游的转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丽江高原和农业、文化原生态、多样性的资源优势,满足中高端旅游者对旅游的高要求(二)指导思想:丽江旅游发展中定向时权式原生态旅游文化度假村建设的理念(三)原则:提升丽江游客的档次,同时达到旅游中的保护,保护原则中的体验二、景点现状分析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

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

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

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 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10多万人。

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

丽江市地势起伏较大,山区、平坝、河谷并存。

最高海拔为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5596米),最低海拔为华坪县石龙坝乡塘坝河口(1015米),海拔高差4581米,立体气候显著。

年均气温12.6℃─19.9℃,年均降雨量910毫米─104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191─310天,日照时间为2321─2554小时。

丽江市最具优势和开发潜力的资源主要有旅游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能资源。

三、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一)、旅游资源评价: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座落在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

丽江城市总体规划

丽江城市总体规划

升丽江城市核心竞争力。中心城区的
空间拓展方向选择为跨过生态廊道向
东、向南发展,控制向北发展。
规划区范围;市域:规划范围为整个丽江市
域 城市规划区:丽江城市规划区范围由
丽江坝、玉龙雪山甘海子、拉市坝、七河
坝构成。
中心城区:由大研主城区、
新团片区、玉龙县城和南口工业片区组成。
现有资源
丽江市最具优势和开发潜力的资 源主要有旅游资源、生物资源和 水能资源。 旅游资源以“二山、一城、一湖、 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 代表,即玉龙山和老君山,丽江 古城,泸沽湖,金沙江,纳西东 巴文化,摩梭风情。
丽 江
昆 明
城市性质与职能
城市性质:世界遗产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滇西北 中心城市,具有鲜明地方民 族特色,融“山、水、田、 城、村”为一体的国际精品 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国际精品旅 游胜地,中国面向西南开放 “桥头堡”的重要窗口,国 家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全国 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 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示范 基地,滇川藏大香格里拉以 旅游为先导的现代服务业发 展集聚区,云南重要的高等 教育基地;丽江市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规划期内,综合考虑区位及交通 等条件,规划市域内城镇空间采 取1个中心,3个次中心,4条发 展轴线,8个重点中心镇,30个 特色城镇。
旅游发展规划
丽江市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 淀成为滇西北旅游区和大西南 旅游圈的中心地带,连承着迪 庆、怒江、大理三地州和西藏、 云南、四川三省区的旅游发展。
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及规划范围
城市发展总目标:追求产业结
构合理,城市功能配套完善,集聚辐
射能力增强;建设成为生态、低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师PLANNERS 规划认为丽江古城的保护应遵循继承、保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

(1注意新区与古城的协调发展,保护古城外部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城市形态,使古城不被不断发展的新区所包围。

(2坚持整体保护的思想,重点保护及恢复古城的传统环境和风貌,包括原有的城市空间形态、水体水系、建筑群体环境、地方历史建筑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少数民族风俗风情。

(3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是保护古城的主要途径,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也只有合理的利用,才能充分展示其固有价值,并“使它们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保护的目的,保证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4做到既保护历史环境,又维持、发展其社会功能,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5进一步保护和增加名城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及其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功能与实用价值,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繁荣社会经济。

(6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名城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在对古城进行保护规划时,要做到“水清、路朴、绿多、建筑古朴、设施现代化”,并提高古城的防灾、抗灾能力。

规划在保护路、水、桥、民居等古城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历史环境的同时,调整古城内不合理的用地,改善居住环境、交通条件,完善设施水平,提高防灾、抗灾能力,最终达到人、自然、城市的有机协调,保证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丽江大研古城保护详细规划总平面图
水系、街巷、古桥、文物保护规划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