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主要靠自律

合集下载

一辩 诚信主要靠自律

一辩 诚信主要靠自律

一辩:评委、对方辩友,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先阐述一下我方的观点:诚信主要靠自律。

即实现诚信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

首先,我方要明确辩题中的几个概念,“诚信”,千百年来,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

”“信,诚也。

”,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所谓“自律”就是遵循法纪,自我约束。

所谓他律,外界对个体行为的约束。

唐张九龄说过:“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左传.袁公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由此可见,对诚信起本源性、决定性、关键性作于的还是要靠自律,现从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三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而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

人外在的行为源自于内心的观念,只有人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各种法律法规有了自觉认识了,法律法规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道德、自觉性等属于需求的高级阶段。

人的需求是从外部得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满足的转化。

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求正是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

因此最终实现诚信的动力还在于是自律。

三、刘少奇同志讲,在思想上、言行上要严格约束自己,最好连小节也注意到。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苹果是从真孔般的小黑点开始溃烂的;铁锅是从一斑锈蚀开始穿洞的;一个人的失足,往往是在“小恶”上不慎而逐渐酿成的。

因此,我们需要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名言。

在很多情况下他律不可能处处约束人的行为,乔叟曾说,“一个将法律施用于他人的人,他自己当然应该服从这一法律。

”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律,我们更需要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靠他律 完整辩词

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靠他律 完整辩词

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靠他律完整辩词辩题:诚信主要靠自律(正方)诚信主要靠他律(反方)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在座的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方的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

那么,还是先让我们来了解关于辩题的几个概念。

诚信,指的是诚实信用,以自己的信用取信于他人,对他人给予信任。

而自律则指的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规范,对各种法规自学的认识,是没有处在监督下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他律”指的是道德法律等对个体的约束。

社会正是在这种两种方式的结合下有效地实现诚信的,但是究竟何者起主要作用呢?标准就在于何者对诚信起到了本源性,决定性,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标准,我方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下面就让我来一一阐述。

其一,从诚信的本质看,自律的作用是本源性的诚信的本质是一种道德,是内在诚信观念和外在诚信行为的统一,人外在的行为源自于内心的观念,正所谓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自律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是人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各种法律法规的自觉认识——是内因。

他律只是规定制约着你的在行为——外因。

作为自我约束的自律恰恰是历练良心的审判官司,无论是情感领域还是交易范围的诚信行为,均是源自于人内心的认可,而认可体现的恰恰是自律的作用。

其二,从诚信的具体实现来看,自律所起的作用也是决定性的。

首先,自律是对他律的肯定,任何他律形式都必须内化于心才能起到作用,而这个内化的过程恰恰是自律的作用;其次,自律的程度也制约着他律实现的程度。

试问当执法者不守法如何他律?当一个国家和民族本身不自律时又如何实现他律?其三,从诚信的缺失原因来看,自律所起的作用也是关键性的。

对目前不诚信事实的大量存在,我们不仅仅要发出道德感慨,更要追寻其症结所在,为什么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假冒伪劣,金融诈骗总是屡禁不止?为什么在规范制度相对完善的今天,黑哨黑嘴,盗窃抄袭的现象仍层不穷?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他律的局限性无法改变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

当然,我们也不可忽视他律的保障作用及辅助作用但保障无法取代本源泉辅助无法代替主要正本清源,我们要的是不仅仅是暂时的消痛消肿,而是国家的长治久安。

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开篇陈词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诚信主要靠他律还是自律”,根据最新版《汉语词典》解释,诚信指诚实守信,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遵守信用;律,约束之意。

自律指自我约束,他律指由自身以外的力量强制约束。

而“主要靠”是指起决定性作用的,我方坚持“诚信主要靠自律”原因有三其一。

自律能够将诚信内化为人的自我修养,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经指出“自律原则是唯一的道德原则”众所周知,自律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自我修养的体现。

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的书桌上刻“早”字,不仅说到做到,这正是因为鲁迅先生自我约束,将“不迟到”的美德内化为自身修养,而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范畴,要将其内化为自身修养,显然主要靠自律这种内在力量。

其二。

自律是人的基本品质,唐朝张九龄在《刺史制》中说到“不能自律,何以正人”正如每个人在约束他人之前,首先要正其声,做到自律,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自我道德约束而依赖外在条件约束的人将怎样步入社会?更何况,如果我们总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是很难进步的,要成为一个诚信的人,那么将自律作为基本品质显然是一个必要条件。

其三,诚信作为社会道德的核心内容,认识诚信主体更需要人本身自律的能动发挥,我方并不否认外界强制力量的辅助作用,曾有一位企业家破产之后法律并没有强制他清偿债务,但这位企业家却坚持还钱,这正事其自身自律的结果。

因此,诚信是讲道德的起码要求,而自律却是人守道德的必然条件,把诚信内化为人自身的思想道德,收效是长久的,可持续的。

综上所述。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攻辩小结感谢对方辩友滔滔不绝的辩论,但阿尔卑斯的雪再白也不能否认它瑕茈的存在。

下面请允许我一一指出。

漏洞一:片面理解辩题。

对方辩友不应在自律缺失,而他律存在的前提下分析辩题,今天我们讨论的是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就是在两者皆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看谁主谁次,不是只有自律没有他律,也并非只有他律而没有自律,请对方辩友不要用为否定而否定。

诚信主要靠自律一辩辩词

诚信主要靠自律一辩辩词

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

首先让我们对辩题进行解析。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即说话做事都表里如一。

自律是指自己约束自己,即在没有现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自己要求自己主动地遵守法度。

而他律是由自身以外的力量强制约束。

社会正是在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下有效地实现诚信最大化。

主要,就是起决定性作用。

那么,究竟何者起主要作用呢?标准就在于何者对诚信起到了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

基于此标准,我方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

下面我将一一进行阐述。

第一,从诚信的本质上看,诚信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外在行为,内在诚信观念和外在诚信行为的统一才是真正的诚信。

想法引发行为,内因决定外因。

他律只作用于外因上,作为自我约束的自律才是想法的控制者和引导者,能够把“不诚信”扼杀在摇篮里。

第二,从诚信的具体实现上看,自律起决定性作用。

假设“他律”成功,被规定者一般有两种心理状态:一种是非自愿的,迫于外力执行,这种“不自愿”会导致不满和反抗,积累到某一个点一定会爆发,冲破他律;另一种是自愿的,也就是认可规则,这从根本上说也就是自律了。

诚信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说一句假话即使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也已经违背了诚信的原则,这样的细节他律无法制约,只有自律才是时刻起作用的内心力量。

此外,自律的程度也制约着他律的程度。

每一种他律说到底都是人制定的,试问如果执法者和监督者的自律性不足,他律要如何实现?他律有何意义呢?第三,从诚信缺失的原因和现象来看,诚信更要靠自律。

目前的法律制度正在日趋完善,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但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诚信危机依然存在。

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律的局限性无法改变人类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

我国强调提高国民素质,正因为素质的不同导致了自律意识和能力的差距,人心才是一切的根本。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他律的辅助作用和地位,但辅助不是主要,拔草要除根。

人民自律的加强,诚信深入人心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辩论1:同事:下午好,另一边的朋友们。

我赞成辩论XXX;我们认为诚实主要取决于自律;我们知道辩论和诡辩是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交流。

然而,区分两者的最重要的基础是辩论必须是正当的:它是正当的。

因此,我们从《现代汉语词典》中了解到,诚实意味着诚实、信守承诺;法律指的是限制;“主要依靠”的含义是指主要依靠、作为决策的基础。

具体来说:1.诚实是一个道德范畴。

它是日常诚实和正式沟通的结合。

也就是说,真诚、诚实、信誉,言语必须可信、行动必须做,承诺必须做,承诺必须做。

孔子说:“人们没有信仰,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这表明了诚实的重要性。

2.自律是指在没有现场监督的情况下,由被动变为主动,自觉遵守道德法则,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自律不仅仅是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是在正确的价值判断后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不要做坏事,不要做好事”是自律的典范。

3.他律是指接受他人的约束、检查和监督。

我们必须判断谁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谁能更根本地实现社会诚信,并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社会诚信。

首先,强调自律和他律的对象必须是有价值的人。

如果一个人没有价值观,任何程度的自我约束和他人的约束都不会有效。

首先,从效果的角度来看,自律作用于人的心灵,从而更根本地实现个人的完整。

然而,他律很难直接从人的内心来行动。

诚实是一种个人行为,自然需要从个人的内心得到根本解决。

如果只强调行为的限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奴役效应。

我们强调,行动的内在机制首先是“以德服人”,然后是“以德服人”。

只有让个人具备诚信的品质,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诚信保障。

只有当个人意识到诚实,我们才能拥有整个社会的完整性。

因此,从效果的角度来看,他律可以标本兼治,而自律可以标本兼治。

至于谁重要,不用说。

其次,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诚实主要依赖于自律.如果它主要依赖于他律,如果我们借一美元,我们会叫别人作证吗:监督?最后,从价值层面来看,自律比他律更科学、合理、有效。

诚信主要靠他律-辩词资料

诚信主要靠他律-辩词资料

诚信主要靠他律-辩词资料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今天的辩题是“诚信主要靠他律”,我持反方观点,认为诚信主要应该靠自律。

首先,他律虽然是诚信的防火墙,但是它无法避免所有的违规行为。

因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他律只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无法完全掌握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和行为意图。

同时,在现代社会,法律的执行也常常受到各种干扰和制约,很难对所有的不诚信行为进行有效打击。

由此可见,诚信维护还需要一个更为本质和深刻的手段来支持。

其次,相比之下,自律更能够发挥诚信的积极作用。

自律是指个体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并具有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它不仅可以把诚信约束在法律规范以外,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行为,是人格的体现。

在许多场合中,自律可以有效防止不诚信行为的发生,而且能够让人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最后,诚信的维护必须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

在一个诚信的社会中,人人都需要守规矩、守信用。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每个人都能够自觉自律,才能更好地遵守信用准则并且使其不断升华。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断加强自律,同时吸收更多的人加入自律的行列,并且发挥自律在实践中的作用,使诚信成为社会的价值共识以及社会的共同追求。

总之,虽然他律在诚信维护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它并不是最根本的手段。

相比之下,自律更是诚信的必要条件和合理途径。

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秉持诚信情操,让诚信的种子得以开花结果。

在此,我呼吁每一个人都能够自觉自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为建设诚信的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

一辩:评委、对方辩友,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先阐述一下我方的观点:诚信主要靠自律。

即实现诚信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

首先,我方要明确辩题中的几个概念,“诚信”,千百年来,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

”“信,诚也。

”,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所谓“自律”就是遵循法纪,自我约束。

所谓他律,外界对个体行为的约束。

唐张九龄说过:“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左传.袁公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由此可见,对诚信起本源性、决定性、关键性作于的还是要靠自律,现从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三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而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

人外在的行为源自于内心的观念,只有人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各种法律法规有了自觉认识了,法律法规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道德、自觉性等属于需求的高级阶段。

人的需求是从外部得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满足的转化。

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求正是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

因此最终实现诚信的动力还在于是自律。

三、刘少奇同志讲,在思想上、言行上要严格约束自己,最好连小节也注意到。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苹果是从真孔般的小黑点开始溃烂的;铁锅是从一斑锈蚀开始穿洞的;一个人的失足,往往是在“小恶”上不慎而逐渐酿成的。

因此,我们需要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名言。

在很多情况下他律不可能处处约束人的行为,乔叟曾说,“一个将法律施用于他人的人,他自己当然应该服从这一法律。

”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律,我们更需要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随着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总是在不断提高,有饥饿到温饱,在到21世纪的小康社会。

每个人都在享受这这一切时代所创造的优越感,高档的住宿、美味的食品、惊险刺激的游戏、浪漫轻松的旅游......却不知自身素养却在尔虞我诈的角逐争斗中一步一步的沦陷,把一个纯白的灵魂沾染了漆黑的墨汁,像鬼魅一样肆意侵蚀着自己的灵魂。

而“诚信”首当其冲成为了一个人品最重要的一部分。

道德的沦陷,信誉的丧失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承担着不诚信带来的痛苦。

于是,在泱泱大国里,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们开始呼唤诚信,呼唤彼此的信赖和守约。

于是,我们总是在努力着,奋进着,为了一个形象,一种品德,去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可以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诚信”自古以来就备受国人所重视,他往往作为一个人是否优秀可靠的考核标准。

早期在民国时期,宋庆龄就成为诚实守信的楷模。

她不管大事小事,总是以身作则,许人一物,千金不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因此在道德上诚信为本,而在诚信里,自律最重要。

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许诺,不轻易逃避自己所说的话。

再纵观历史,诚信取胜的典故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商鞅变法就是一个诚信最经典的典范。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的商鞅变法变法。

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他最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完全可以爽约,可是他没有这么做,他用自己的言行为秦国在人民心中树立了起了威信。

诚信靠自律,没有自我约束,也许诚信根本无从谈起。

就像西周时期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为了博得美人褒姒一笑,点燃20多座烽火台,让诸侯援兵屡次上当,最后被反,致使亡国。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

辩一:各位同事、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正方一辩XXX;我们方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我们知道,辩论与诡辩皆是语言表达思想的交锋,然而区别两者最为本质的依据则是辩论必须做到的是名正言顺、有理有据。

因而通过《现代汉语词典》我们了解: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用;律是指约束;而主要靠的意思是指主要依靠、起决定的依据作用的。

具体来说:1、诚信它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

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可见诚信的重要性。

2、自律呢,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道德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自律不是仅从行为上约束自己,而是内心经过正确价值判断后自愿的约束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自律的典范。

3、他律呢,是指接受他人约束,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

我们要判断二者谁更主要,就是要看谁能更根本地实现社会诚信,更长久地保持社会诚信。

首先强调,自律和他律的作用对象必须是有价值观念的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价值观念,再多自我约束与他人约束,也是无效的;首先从作用效果来看,自律作用于人的内心,从而能更根本地实现个人诚信。

而他律难以直接从人的内心发生作用。

诚信是一种个人行为,自然需要从个人内心来根本解决,倘若只是强调从行为方面进行约束,最终达到的只能是奴役的效果。

我们强调内心的作用机制首先是“以德服己”,进而达到“以德服人”。

只有让个人拥有了诚信这一品质,才能根本上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诚信保障。

只有个人实现了诚信,才有我们整个社会的诚信。

因此从作用效果看,他律治标,而自律即治本,又治标。

至于是谁重要,这就不言而谕了。

其次,从现实层面看,诚信主要靠自律.如果主要靠他律,是否我们借一块钱也喊他人作证、监督呢?最后,从价值层面判断,自律也比他律更科学,合理,高效;他律的内容决定了他需要更昂贵的维持成本,而且,他律是治标,自律是治本,两者究竟选哪个更好,相信大家不难判断。

诚信主要靠他律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诚信主要靠他律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诚信主要靠他律反方四辩总结陈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贵宾:大家好!今天,我作为四辩,负责总结陈词,就“诚信主要靠他律”这一命题与反方展开辩论。

首先,我想重申反方立场,我们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而不是他律。

为了支持这一观点,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个体的内在自律是诚信的最坚实基础。

自律是一个人在行为上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能力,它是一个人自发保持诚实正直的重要品质。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只有自律,才能使一个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行。

其次,倡导他律陷入道德绑架。

“他律”意味着诚信不是基于个人内在,而是依赖于外在的约束和惩罚。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被他人监督和约束。

如果倡导他律,就等同于等待外界的应对和惩罚,这种等待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是迟滞的。

相反,通过自律,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决策,塑造诚信的形象。

第三,他律容易出现负面影响和滥用的问题。

如果诚信主要靠他律,那么就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监管制度和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惩罚不诚信行为。

然而,现实情况是,这些制度和法律法规也存在问题,容易被一些人利用来谋取私利。

同时,过度依赖他律也会导致人们意识逐渐淡薄,偷窃腐败问题日益严重。

最后,自律是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

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自律能够激发个体的内生动力,帮助个人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工作效率。

而且,自律也是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建立信任的前提。

只有自律,才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总结来说,诚信主要靠自律。

个体的内在自律是诚信的最坚实基础,依赖于他律容易出现负面影响和滥用的问题,而且,自律是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坚信自律是维护诚信的最有效手段。

谢谢!。

诚信需要自律一辩稿

诚信需要自律一辩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方的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

术语定义的精确是有效论证的基础,所以我们先对辩题中的词语进行阐述,在第六版《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诚信的意思是诚实,守信用。

自律的意思是自己约束自己。

主要靠是主要依靠,起决定性作用。

他律的意思是由自身意外的力量强制约束。

我方认为这个辩题的评判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的标准在于何者对诚信起了根本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

下面进行进一步的论证:诚信的意思是诚实守信用,是一种以自己信用取信于他人的社会道德。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说过:“自律原则是唯一的道德原则。

”诚信是一种道德,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及行为的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的社会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他律是由自身以外的力量强制约束的,强制指用法律,政治,经济强迫。

社会舆论不具有强制性,故不属于他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德诚信全部靠自律。

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一位老婆婆一直给他饭吃,支持他读书,韩信很感激,承诺以后一定报答她,功成名就之后他坚守承诺,把老人接到宫里像母亲一样对待她,如果韩信忘恩负义,选择忘记老婆婆,那就没有任何人能够约束他,由此可见自律对道德诚信起决定性作用。

除道德诚信外还有法律诚信,但是不管是道德诚信还是法律诚信都能够用自律约束,而他律只能约束法律诚信中的部分。

法学中有一句经典的话: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也就是说道德诚信中包括法律诚信。

自律的人可以一生谨守社会道德,坚持诚信,不触犯法律。

试问中国十四亿人口犯罪违法的又能有多少?法律是代表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为了自己的利益,大部分人选择自律来维持他律。

另外,还有很多情况,没有法律和无法用法律约束的诚信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上比比皆是,从古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到近代的希特勒违反慕尼黑条约进攻波兰,到现代的美国的棱镜门事件,奥巴马对美国人民承诺要复兴美国经济,没有达成也没有法律制裁他,蒋介石撕毁双十一条约,等待他的不是法律,而是解放军的进攻。

辩题,诚信主要靠自律

辩题,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开宗明义,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

而自律,是指自己约束自己,这种约束力的产生必然建立在深刻对诚信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与之相反的他律,显而易见,便是通过外界约束自己。

我方之所以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原因有三:一,从本质而言,真善是善行与善心的统一。

若只有善行,多半是贪图行善后受人赞美的虚荣,若只有善心,不施善行,世界何来真善美。

与之同理,真正的诚信,不仅包括诚信的行为,还包括一颗诚信的心。

他律作为一种外界的约束,它可以匡正人的行为,确无法扭转人的思想。

人在他律的强制力下可能循规蹈矩地讲诚信,但谁敢肯定他们内心里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这样的诚信是真诚信吗?显然不是。

要培养诚信的心,不能靠他律,唯有施教育,教育的引导力,与他律的强制力并非同一概念,它最终作用在人内心深处,产生自律的力量,然后通过这种源于真心的自律,使人自觉的抵制诱惑,言行一致,这才是真正的诚信。

可见,从本质而言,只有自律,才能实现诚信的本质二,进一步来说,一个不能震撼灵魂他律,其出现的原因,必然是通过维护诚信以实现利益的增长,这种以追逐物质利益为目的的他律,可以实现广泛而长久地让社会诚信吗?我方给你一一细说。

自上往下讨论,国家为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制定法律道德要求每个社会公民诚实守信,企业为了提高效率,减少开支,提出种种规定要求员工心态坦诚,个人为了避免法律的制裁,选择了坦白从宽。

这看似美好的画面确经不起一句简单的反问。

“假如我们可以为了利益讲诚信,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为了利益不讲诚信?”放眼社会,我方对此忧心重重,多少人为了升官发财而阿谀奉承,多少企业为了谋取利益选择偷税漏税,又有多少国家为了成为军事强国,违背世界规定,私下搞原子弹。

作为不能影响人内心想法的他律,简单地追逐物质利益而要求社会讲求诚信,必然使诚信成为利益的傀儡,使诚信无法广泛而长久的贯穿于历史长河。

三,其实,诚信不应该,也不能成为利益的工具,追求道德境界,是人第一需求。

校辩论赛“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总结陈词

校辩论赛“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和在场的各位同学,大家好〜由于我方一、二辩在前面的陈词中已经明确指出了“诚信”和“自律”的本质和科学定义,这里我就不再重复。

经过几轮激烈精彩的辩论,又听了对方辩友刚才慷慨激昂却漏洞百出的陈词,我方更加坚定了“诚信主要靠自律”的立场。

对方辩友向我们说自律具有不稳定性,自律不可靠,我们不能相信自律。

而他律稳定可靠,我们要诚信就得来膜拜他律。

什么叫“稳定” , 什么是“可靠” , 稳定可靠就能成为“主要”的理由吗, 难道他律就稳定可靠了吗, 稳定和可靠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下面我将分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对我方观点进行总结。

一、理论层面:诚信主要靠自律,法律法规和其他监督等他律手段只是对自律在诚信方面的主导作用的补充和促进。

我方至始至终没有否认他律在诚信维系上对自律的补充和促进作用,相反,我方还十分肯定他律的这一重要作用。

但对方辩友请注意,重要并不等于主要,正如铜铁锌等微量元素对人体很重要,但它们并不是人体的主要元素,这一点相信对方辩友比我们更清楚。

诚然,自律对于诚信而言并不是万能药,自律不可避免地存在它在诚信维系方面所不能影响到的少部分暗角和个例。

当社会生活中有极个别成员不能自觉地诚信时,就需要辅助以必要的他律手段。

换言之,他律充其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和自律松懈时的最后补救措施,加强和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他律手段的真正原因不是对方辩友所说的“诚信主要靠他律”,而是对充分发挥自律在诚信方面的主导作用之外的一种补充和辅助。

相信没有哪一条法律或者哪一个监督行为是为了取代人的自我约束意识而产生的。

、现在让我们进入现实层面诚信主要靠自律,自律是人们面临诚信抉择时的第一判断准则。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得不借同学朋友的钱或物,这是我们可以显然地看到最后促成我们还钱归物的主要还是我们的自觉行为。

为何, 因为诚信主要靠自律。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向别人许诺去做某件事,绝大多数情况下导致我们履行诺言的难道会是别人的追逼求请吗,显然不是〜自觉地履行诺言显然还是主流情况。

诚信主要靠自律一辩稿

诚信主要靠自律一辩稿

诚信主要靠自律一辩稿尊敬的各位老师,现场观众以及亲爱的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今天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

首先让我们来明晰一下概念,在辞海中,诚信被解释为真诚之心,而自律是指遵循法度,自我约束。

他律是指人们借助与外力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那么,到底何者对诚信起到了本源性,决定性作用?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1、自律对于诚信起到了本源性作用:诚信在辞海之中的定义就告诉我们,诚信指的是真诚之心。

自律遵循法度,自我约束,从而达到真诚之心,达到诚信。

而他律借助于外力,源自于外部的压力而达到的诚信,又何谈真正的诚信?发自内心的,达到真诚之心的诚信呢?所以我方坚持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只有自律达到的诚信才是真正的诚信,自律对于诚信起到了本源性的作用。

2、自律对于诚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方辩友所坚持的他律虽然具有强制性,但是能否遵守法度法规,还是取决于自律。

他律只有在内化为自律之后,人们才会去遵守外在的约束,如果他律不能内化成自律,又怎么会有诚信产生呢?所以自律对于诚信起了决定性作用。

北大校长蔡元培便指出:“诚字之意,就是不欺人,不为人所欺”,“不欺人”,“不为人所欺”,就需要凭借法治,道德,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让诚实守信的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自律更加具有约束性:自律指遵循法度,自加约束,他律内化之后产生的真正的诚信,思想行为的双重约束。

而他律单单只是外部力量对行为的单重约束,又怎么能和自律的约束力相比较呢?在没有外力约束时,自律对于诚信的可靠性就凸显出来了,更何况我们还生活在依法建国的法治社会之中呢?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

反方 诚信主要靠自律 开篇立论

反方 诚信主要靠自律 开篇立论

尊敬的主席、对方辩友、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方观点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

首先让我们来听听《现代汉语词典》如何解释这几个词语:“诚信”是指诚实,讲信用;“主要”是指有关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自律”是指自己约束自己。

诚信,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诚信,既离不开他律,也离不开自律,但是我方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我将从以下三点论述我方观点:第一,他律治标,自律治本。

从作用效果来看,自律作用于人的内心,从而能根本地实现诚信。

自律是自己约束自己,是自己内心渴求改变,渴求去诚信,内心的真实反映及渴求,更能从内心深处去做到诚信。

人更愿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个人的兴趣和欲求,做的事情才能影响更深远,更深刻,作用效果才会更明显。

常言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以德服己,才能以德服人。

通过自律达到诚信,才能使诚信观念和意识深入人心,从而付诸行动。

第二,不能做到自律,他律的价值就无法实现。

他律的价值就在于让人人实现自律,通过自律从而达到诚信。

试想:他律的方式很完善,很健全,能达到让人自律。

但是,人却不自律,不去按照他律的方式为人处世,去实践,那他律的价值又在哪儿呢?再试想:如果警察在权势面前不能秉公执法,法官在亲情面前不能铁面无私,官员在金钱面前不能两袖清风,人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律的价值又如何体现?不能律己,何以虑人?第三,自律是他律的最终归宿。

今天我们探讨问题的前提条件是诚信,诚信属于道德范畴。

不管是主要靠自律还是主要靠他律,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人做到诚信。

只有人人诚信之后,社会诚信的实现才有了可能和前提。

通过他律方式倡导诚信,最终通过自律,通过自己约束自己,实现诚信。

综上所述,我方不否认他律的价值和必要性,但他律只能辅助自律实现诚信。

所以,我方观点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辩论

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辩论

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辩论今天,我们谈诚信主要靠他律还是自律,就是讲何者能起到一个主要作用。

诚信,简而言之就是诚实信用,属于道德范畴。

他律,指的是外在的约束规范,自律,讲的是内心的认可与自制。

下面,我将以自律为主,辅之以他律,简单的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探讨一个标准,对于何者是主要的,我的标准是哪个对着诚信起着本源性,决定性的作用。

我方才提到过,自律是自我观念与行动的统一,而诚信,作为一种人内心的品质,应该是由我们内部因素所决定的。

而他律性作为一种外在因素,的确是重要的,而伦理学认为:任何他律的形式都必须内化于心才能起到作用。

恰巧,自律的程度制约着他律实现的程度。

好了,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这两者实现的程度吧。

在这点上,我认为他律是有文章可做的。

坚持他律的一方可能会指出,1、你自律的标准是什么,要知道,作为一种内在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他律,却是有一种标准来引导我们,这种引导,是趋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

2、人作为一种利益性动物,你无法保证自律的时刻制约自我,那自律恐怕就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了。

好的,诚然,我们需要一种他律的社会规范或者法律法规来约束我们,因为在自律的实现中,不足是无可避免的,我方承认,但他律此时就可成为自律不足时的补充。

另一方面,对于诚信的实现,其实,他律是治标不治本的,好比今天以关押了一个欺诈罪的犯人,他出狱之后是否诚信我们无所知。

但自律呢,他是从严要求自己,自我约束自己,这样的自律较他律便在根上是可以抵达诚信的。

在这个环节的讨论中,应当注意自律一方不要被他律极端化,如主要靠自律,并不是不要他律,不要进入一种若是没有他律,自律如何实现的陷阱。

还需不要让对方把完美的他律和我方不足的自律相提并论,因为今天的辩题不是诚信主要靠不足的自律或者完美的他律。

最后,我们讨论一个辩题,应该看到它能给我们带来一种什么思考。

我们需要社会规范,但是诚信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取得自由,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开篇陈词谢谢主席!大家好!中国自古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诚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那么诚信到底主要靠什么呢?我方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

先对几个名词进行解释:自律是指没有人在想厂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法律制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他律则指有自身以外的力量强制约束。

我们要判断这二者谁更主要,就要看谁更能从根本上实现并长久保持社会诚信。

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的合理性。

第一,从作用效果来看,自律更能从根本上实现诚信。

自律作用与人的内心,诚信是一种个人行为,自然需要从个人内心来根本解决,倘若只是从行为方面进行约束,最终达到的只能是奴役的效果。

只有让个人拥有了诚信这一品质,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诚信保障。

因此,从作用效果来看,他律治标,而自律方能治本。

第二,从实施力度来看,自律较他律更深入、更彻底、更有效。

自律是道德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把个体的所作所为主动纳入诚实守信的范畴中,主动要求自己增强自我监督意识、言行一致,有诺必践。

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因为是主动的诚信行为,所以较他律更深入,更彻底,更有效。

第三,从作用方式来看,自律在实现诚信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众所周知,他律手段为辅助性、惩罚性和补救性的。

它的目的在于保证公众不为恶,但对于引人向善,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诚然我们需要社会规范。

诚信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取得自由,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外在的只是表象,但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有真正的意识,这种诚信只能是伪诚信。

究其根本,只有主要靠自律才能建设一个诚信和谐的社会。

小结经过刚才的精彩辩论,对方辩友才思敏捷令我佩服,但有几点疑问我方却不得不提出。

对方辩友认为道德为他律的范畴,我想问一下对方辩友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我们大家都知道,道德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诚信更是一种内在素质的体现。

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的确主要靠自律。

自律是指自己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则和约定,不需要外部的强制力量来驱使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遵守各种规则和约定,比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工作纪律、遵守学校规定等等。

如果我们没有自律,就很难做到遵守这些规则和约定,从而失去了诚信。

诚信是一个人的品德和信用的体现,是社会交往中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就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因此,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自觉地遵守规则和约定,保持诚信,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总之,诚信是一个人的品德和信用的体现,是社会交往中最基本的要求。

自律是保持诚信的重要手段,只有自律才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和约定,保持诚信。

诚信和自律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

诚信是指一个人言行一致,遵守承诺,不欺骗他人的品质。

自律则是指一个人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遵守规则和纪律的能力。

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在于,只有具备自律的能力,才能够做到诚信。

因为只有自律,才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遵守承诺,不欺骗他人。

而诚信又是自律的表现之一,因为只有具备自律的人才能够做到言行一致,才能够遵守承诺,不欺骗他人。

因此,诚信
和自律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一个人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个品质,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

诚信主要靠自律辩稿

辩一:各位同事、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正方一辩XXX;我们方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我们知道,辩论与诡辩皆是语言表达思想的交锋,然而区别两者最为本质的依据则是辩论必须做到的是名正言顺、有理有据。

因而通过《现代汉语词典》我们了解: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用;律是指约束;而主要靠的意思是指主要依靠、起决定的依据作用的。

具体来说:1、诚信它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

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可见诚信的重要性。

2、自律呢,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道德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自律不是仅从行为上约束自己,而是内心经过正确价值判断后自愿的约束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自律的典范。

3、他律呢,是指接受他人约束,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

我们要判断二者谁更主要,就是要看谁能更根本地实现社会诚信,更长久地保持社会诚信。

首先强调,自律和他律的作用对象必须是有价值观念的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价值观念,再多自我约束与他人约束,也是无效的;首先从作用效果来看,自律作用于人的内心,从而能更根本地实现个人诚信。

而他律难以直接从人的内心发生作用。

诚信是一种个人行为,自然需要从个人内心来根本解决,倘若只是强调从行为方面进行约束,最终达到的只能是奴役的效果。

我们强调内心的作用机制首先是“以德服己”,进而达到“以德服人”。

只有让个人拥有了诚信这一品质,才能根本上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诚信保障。

只有个人实现了诚信,才有我们整个社会的诚信。

因此从作用效果看,他律治标,而自律即治本,又治标。

至于是谁重要,这就不言而谕了。

其次,从现实层面看,诚信主要靠自律.如果主要靠他律,是否我们借一块钱也喊他人作证、监督呢?最后,从价值层面判断,自律也比他律更科学,合理,高效;他律的内容决定了他需要更昂贵的维持成本,而且,他律是治标,自律是治本,两者究竟选哪个更好,相信大家不难判断。

诚信主要靠自律论文

诚信主要靠自律论文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商业伦理学》课程论文题目:诚信主要靠自律姓名:班级:学号:日期:从诚信的性质来看,自律的作用是本源性。

自律作为维护诚信的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孟子曰: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

这里的信便是诚信,是“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是德与行的统一,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自律则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规范,对法律的认识,是在没有监督下的自我约束的行为。

诚信主要靠自律。

关键词:诚信自律他律唯物辩证法诚信,自古以来诚信指的是诚实信用,以自己的信用取信于他人,对他人给予信任。

自律则指的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规范,对各种法规自学的认识,是没有处在监督下的一种自觉的行为。

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有内外因关系,自律是自身内部的原因,属于内因,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

所以利用马哲的思想说明诚信主要靠自律。

自律的作用是本源性的诚信的本质是一种道德,是内在诚信观念和外在诚信行为的统一,人外在的行为源自于内心的观念,正所谓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是人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各种法律法规的自觉认识——是内因。

作为自我约束的自律恰恰是历练良心的审判官司,无论是情感领域还是交易范围的诚信行为,均是源自于人内心的认可,而认可体现的恰恰是自律的作用.一、诚信与自律的唯物辩证关系1、自律作用的效果更具有彻底性,根本性,广泛性。

自律作用于人内心,从而能更根本的实现个人诚信。

诚信是一种个人行为,自然需要从个人内心根本解决,倘若只是强调从行为方面进行约束,最终达到的只能是奴役的效果。

他律通过惩罚与威慑等手段,解决当前的诚信问题,但不足以从根本保证诚信这一品质的形成。

只有让个人拥有了诚信品质,才能根本上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诚信保障,这样才能形成整个社会的诚信。

因此从作用的效果看,他律治标,而自律方能治本2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它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因而真正制约一个人行为动作,具体到使其遵循诚信的,即是其思想道德与精神内在,而这,也正是我方所坚持的自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假设我告诉对方辩友我今天早饭吃了鸡蛋,那么你知道我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呢?2、诚信是不是一个人的个人属性(不用通过和他人进行比较的本质属性,即一个人诚信与否不受他人是否诚信的影响)?3、如果对方说是,那你问对于个人属性来说,影响他的内因是自律还是他律?外因是自律还是他律?4、哲学上说,内因起决定作用,如果自律是内因的话,那么是不是自律其主要作用?(不会有人说内因是他律吧)5、如果对方说不是,那你问对方怎么判断你这个人是不是诚信?6、谎言是不是不诚信的表现?7、善意的谎言是不是不诚信的表现?8、如果对方说是,那你问我是说善意的谎言还是实事求是的说是由我自己选择的还是被他人强迫的?9、如果对方说不是,那你问对方判断谎言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标准是什么?10、如果对方说标准是说谎人的主观因素,那你问作为局外人,你如何了解我的内心活动?11、如果对方说是客观结果,那你问假设我方**辩向我借钱去干一些不好的事情,我明明有钱,但是我却说我没有钱,不借给他,导致他走上了偷窃的道路,那我的谎言到底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2~5为一套问题,6~11为一套问题辩论赛一般先从题目出发思考题目中有两个字很重要那就是“主要”所以你的观点之中一定要有:我方不否认诚信也需要他律但是其主要还是靠自律辩论不但要有我方的观点和事例有时间你也可以考虑一下对方会有哪些观点,他们会讲哪些事例有时候你也可以从对方的观点中找到破绽以及完善自己的观点另外你可以从诚信的含义出发诚实守信这些都是来自于自身的内在的自己的东西还要别人来教来管嘛?而且他律是一时的不会是长久的,主要还是要靠自己人家不会一直在你屁股后面教你诚信诚信而诚信需要的就是长久短暂的诚信是虚假今天我方的观点是“诚信主要靠自律”,换言之即是实现诚信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

首先,我方要明确辩题中的几个概念,“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的品质,包含了个人诚信和社会诚信,而个人诚信是实现社会诚信的基础。

自律不是仅从行为上约束自己,而是内心经过正确价值判断后自愿的约束行为。

他律是指外界对个体行为的约束。

自律和他律的作用对象必须是有价值观念的人。

我们要判断二者谁更主要,就是要看谁能更根本地实现社会诚信,更长久地保持社会诚信。

基于以上前提,我方将由以下三点论证我方观点:第一,从作用效果来看,自律作用于人的内心,从而能更根本地实现个人诚信。

而他律难以直接从人的内心发生作用。

诚信是一种个人行为,自然需要从个人内心来根本解决,倘若只是强调从行为方面进行约束,最终达到的只能是奴役的效果。

我们强调内心的作用机制首先是“以德服己”,进而达到“以德服人”。

只有让个人拥有了诚信这一品质,才能根本上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诚信保障。

只有个人实现了诚信,才有我们整个社会的诚信。

因此从作用效果看,他律治标,而自律方能治本。

第二,从二者关系来看,他律的实现也必须由自律来保障。

他律的约束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个体的执行,因此也只有个人的自律才能保障社会的他律。

试想警察在权势面前不能秉公执法,法官在亲情面前不能铁面无私,官员在金钱面前不能两袖清风,种种诱惑与压力不能被我们的社会成员所抵挡,执法人员“富贵便淫,贫贱便移,威武便屈”,社会的约束又如何保障?正所谓“无法自律,何以律人?”第三,从最终目的来看,他律手段最终还是要转化成为个人的自律行为,才算真正实现了社会诚信。

如果他律的作用不能真正转化成人们内心对错误的认识,那这样的他律便是奴役。

他律最大的缺陷在于它不能解决“累犯”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大量罪犯“二进宫”“三进宫”?因为他律没有转化成个人的认识,因此要真正实现社会诚信。

他律最终还是要走向个人自律,殊途而同归。

综上所述,效果上更根本,关系上更基础,目的上更统一。

自律为主,他律为辅,个体诚信,社会大同!谢谢!大家好。

首先,允许我指出对方辩友刚才犯下的几点错误:1……2……3……我方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理由有以下三点:一、他律有其固有的滞后性、有限性和简约性举个例子:当今社会是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网络世界的出现正是时代的需要,伴随网络发展出现的网络诈欺行为日益成为危害社会诚信的焦点。

现在并没有一套建全的法律制度对其加以限制,而由于网络的社会形成及运行规律的独特性,建立有效的网络社会控制机制相当不易。

这充分体现了他律的滞后性,有限性,简约笥。

为降低网络诈欺行为,着眼于内在控制机制建设,促醒和强化道德生活主体的道德自律师在目前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更为现实。

二、自律师在建立诚信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较他律师更深入、更彻底、更有效。

首先自律师是道德主体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把个体的所作所为主动纳入诚实守信的范畴中。

主动要示自己言行一致,主动要求自己有诺必践,主动增强自我监督意识。

主动接受监督,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因为是主动的诚实行为,所以较他律更深入,更彻底,更有效。

三、他律制定是为形成自律服务的,并通过自律塑造诚信社会,必要是又是自律的补充。

我们不否认在这个“呼唤诚信”的社会里,他律师和自律师都有很重要,但他律和自律的区别只在于对客体的约束是自身还是外界。

国家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帮自律塑造一个“诚实守信”的社会,主要途径是通过号召公民学习这些法律/法规,从而认同法律法规,并主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外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转变为自已内在良心的自主行为,自我监督,开成一个通过自律讲诚信的社会。

可见这时他律是为自律服务的,他律、自律谁主谁次,不言而喻。

而当社会成员中有个别成员不能主动律已时,违反法律、法规了,就通过他律的手段,强制他服从,可见他律只是在自律松懈时的补充手段一:你的辯題是「誠信主要靠自律」從正方的立場來說,可以這樣去分析辯題及建立論點:1.首先所謂「誠信」是一種對自我的承諾,是一種道德律的要求,這種承諾必是發自我內心的,否則便不算是誠信。

誠信既是發自內心,誠信的實踐便一定是自律的了。

2.當然有時一個人踐諾誠信,可能是因為某些外在的因素,比如是為了更大的利益,或者是因為外在於自己的上帝或神的要求,比如聖經說人應誠信,所以我要誠信。

但是任何一種外力的要求,都要通過自我意志的踐行才可以成為現實的承諾,而自我意志就是發自內心的,它構成「自律」的主要成份。

對於人來說,他的任何行為都必須通過意志才可以變為現實。

俗語所謂「牛唔飲水唔噤得牛頭低」是也。

所以誠信即使可能來自他律,但誠信的實踐還須受自律的監控。

3.如果我們把誠信界定為對自我的要求,則受他律所產生的所謂「誠信」其實己不是誠信,只是一種「契約」。

誠信受道德律約束,而契約則受理性約束。

故契約可以是他律的,而誠信必定是自律的。

「誠信是自律」就如「白色的粉筆是白色的一樣」,那是一個分析命題,不可能有其他可能性。

二:又是一年“3·15”,每到这时,各地的媒体都要对假货、不法商人等作连篇累牍的批判。

在笔者看来,所有的批判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诚信。

作为世间公认美德的诚信,如今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什么时候诚实、信守诺言的优秀品德竟然成了奢侈品?在反复追问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寻求解决的良方,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人们大多将希望寄托于健全的法律,尤其将经济的良性运作寄托于健全的市场经济法律。

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这种单相思的想法必然经不起严酷现实的检验。

众所周知,商场如战场,复杂多变,而法律由于其固有的僵化性、简约性、有限性,不可能覆盖诚信所适用的所有范围,即使在覆盖范围内,由于以上原因也容易产生歧义,不得不作进一步的解释。

因此,不可能完全依赖国家的法律来维系市场经济的基础诚信。

诚信需要市民社会自律体系的不断发展,正如证券交易所的管理所依赖的是一套相当完善的自律规则一样。

没有这种自律体系的支撑,市场经济法律的有效运作就会很成问题。

正如当前的中国,基本有了健全的市场经济法律,但仍然假冒伪劣猖獗,就是因为缺乏一个强大的自律体系的支撑。

健全的市场经济法律作为一种他律的手段是必要的,但也必定是有限度的。

市场经济法律需要执行,而执行所依赖的是执行者的自由裁量权,这种自由裁量权仰赖于执行者对诚信的自律,如果没有执行者对诚信的自律,再好的法律也没有用。

这也就是有法不依的原因。

任何法律可以规定履行的义务,但服从法律的义务却不能由法律作出,只能由道德完成,换句话说,只有当事人心中经过内化的法律,对其才真正能够时时发挥作用。

市场经济法律的目标就是要培植当事人心中这种内化的法律,最终达到“法则由自己制定”的程度。

所以,笔者大胆断言,诚信主要靠自律,否则“导致的是奴役,而不是带来自由”。

近年来,随着媒体的曝光,“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社会各界对此类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深恶痛绝,一方面反映了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另一方面,反映了一些不法经营者缺失诚信、缺失道德,丧尽天良,唯利是图。

外因是变化条件,内因是决定因素。

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从根本上来看,正如总理所说,就是要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

诚信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

诚,是指对人诚恳、真诚、忠诚;信,是指为人诚实、可靠、讲信用。

中国自古就很重诚信,比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言必信,行必果等等。

可见当时人们很崇尚诚信,当权者也知道要取信于民。

当前,社会更加注重建立诚信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时时讲诚信、处处讲诚信。

诚信是一种品质。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

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不仅难以形成统一的完备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成功。

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

”这是古人对诚信的认知;“真诚换真心,诚信变真金”,这是现代人对诚信的理解。

现实中诚信的重要性体现在方方面面。

比如,没有诚信交不了朋友,没有诚信谈不成生意,没有诚信干不了大事。

缺失诚信,就会使自己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不仅自己欺骗自己,而且也必然欺骗别人,危害社会。

有位作家说过,“诚实是最好的策略,最大的智慧,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就是最诚实的人”。

这话非常值得每个人深思,也值得每个企业认真反思,始终把社会责任高于经济效益。

诚信是一种品牌。

在诚信的问题上,适用“100—1=0”的法则。

一个人可能说一百句假话而被别人相信,也完全可能因为一句谎言的败露而身败名裂。

现代社会,信誉被认为是最昂贵的资本,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而拿自己的信誉作赌注,确实有些得不偿失。

所以,诚以待人,信以处世,是最明智的选择。

现在,商业活动非常注重品牌意识。

许多中华老字号产品百年不倒,就是一种品牌效应,而品牌的树立靠的就是其经久不衰的内在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