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论述题原理
马克思原理论述题
马克思原理论述题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的核心观点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马克思主义主张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过程,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这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主张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建立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每一个社会形态中,都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阶级斗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作为被剥削的阶级,具有历史使命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了私有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人们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自由和平等得到了根本保障,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优化也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目标和战略。
无产阶级革命要通过强大的革命组织和政党来实现,通过武装斗争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行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理论,它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和社会变革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民的利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附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包含哪些内容?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5.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6.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8.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关系?9.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0.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
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其意义。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9.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20..资本不同成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时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答:1、产生:19世纪40年代。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历史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论述马原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激烈而深刻,因此,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昂的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这个提示设置,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上课历史趋向的正确的主体选择。
(1)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可以知道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形成的科学认识,在新时代形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的生活事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论述题三、论述题(备注:参考答案请自行整理)1.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P28)答: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方法论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论述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中的作用(书P107),论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书P108)答:①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人士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②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论述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书P227)用相关哲学理论谈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经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10道论述题
哲学部分:1、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答: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即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首先,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例如(适当举例)……其次,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在社会领域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是不可战胜的。
发展观的原理要求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
例如(适当举例)……2、试述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所构成的科学体系,它们从不同层面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一般性质。
但是,在唯物辩证法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主要理由在于: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根本内容在于互相对立的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发展的源泉、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只有抓住这一规律才能深刻说明联系和发展的实质。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钥匙,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唯物辩证法的范畴,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并且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客观世界的联系和发展,但其中都贯穿着一个基本的内容就是对立统—关系。
如质和量、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原因和结果,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等无一不是对立统一关系。
因此,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就成为掌握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关键和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试金石,是这两种发展观斗争的焦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及答案1、简述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不懂得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不懂得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的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解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简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说明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社会意识发展水平未必高;反之,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方,社会意识也可能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地方。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先进文化为社会变革指明变革方向并能够保证社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
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得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得理论特征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得统一、革命性即它得彻底得批判精神,按其本质来说就是批判得、革命得。
以及它具有鲜明得政治立场,就是无产阶级得理论武器。
科学性指它以科学得发展为基础,并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与思维发展得一般规律。
以及它得深刻性,经受了实践得检验并随着实践得发展而不断发展、实践性即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自身不断获得丰富与发展。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得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在实践得基础上实现了有机统一。
2、运用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得原理说明我国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方针得正确性、答:内因与外因就是辩证统一得关系:(1)内因就是事物发展变化得根据。
(2)外因就是事物发展得条件。
(3)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内因与外因得共同作用推动着事物得变化与发展、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得原理,对于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得方针,大胆地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得意义:(1)发展要靠内因,要靠中国人民努力奋斗,把中国事情办好、因此,处理国际国内事情,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得方针,按照自己得情况制定政策。
(2)当今世界就是普遍交往得世界,我们对外开放中,在开放中扩大市场,在开放中吸收外国得资金、经验与科技。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就是辩证得统一。
对外开放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以对外开放为条件。
把两者割裂对立起来得做法都就是错误得,有害得、实践证明,我国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得方针就是完全正确得、3、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得辩证关系就是什么?把握它们得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矛盾得普遍性就是矛盾得共性,矛盾得特殊性就是矛盾得个性。
两者就是辩证统一得关系。
(1)两者相互区别。
①共性就是对同类事物矛盾得共同本质与特点得概括,都有同一性与斗争性。
个性就是指矛盾得性质、地位、解决方式得不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
1、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这个道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其他原理之中。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给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矛盾的一般法则。
人类的认识总是先从认识个性开始,经过抽象,把握该类事物的共性;然后在共性的指导下,再去研究新的个性。
人类认识的一般秩序是:“个性——共性——个性”或“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
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所有这些,都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2.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谈谈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或网络文化。
1).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一(附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一、如何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l)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俞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⑵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二、真理的价值具体如何表现?真理首先是认识论的概念,更多地矣联着客观事实,价值首先是生活实践的概念,联系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价值观。
l.真理与价值是相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
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
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3.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不可分的。
(Ⅰ)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的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的价值。
(2)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
4.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他的功能上。
(1)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2)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作用。
三、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l)货币从本质上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2)货币的本质是通过货币的职能表现出来的·货币的职能也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3)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而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三个职能是在前两个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随着商品经济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原理 论述题
马克思原理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等重要理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法。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基础,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而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原理还包括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无产阶级是历史发展的主导力量,通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原理还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旨在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并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思想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运动的整体,强调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和历史的条件性。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总之,马克思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指导,它包括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阶级斗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概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述题及答案
1 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P4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无产阶级的迅速壮大使无产阶级和资本阶级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理论指导。
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P8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德国)黑格尔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解释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德国)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英国)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
(法国)昂利圣西门沙尔傅里叶罗伯特欧文这三位思想家具有同资本主义旧制度决裂的理论勇气,具为新世界的到来而努力奋斗的善良愿望。
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做了深刻的批判。
这三者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3 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 P28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简答题和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简答题和论述题一、简答题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2、简述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不断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哪些前提和条件?(1)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
(3)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5、简述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调节了社会收入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以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些原理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历史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社会形态之间会发生革命性的转变等。
2. 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本原理之一。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基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生产力是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等;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社会生产和分配时建立的相互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发展的不断进步和演变,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形态。
3.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三个基本规律: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矛盾普遍存在并且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对事物的矛盾的认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导提供了科学基础。
4.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历史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社会形态之间的演变是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社会形态的崩溃和新社会形态的产生都是通过阶级斗争来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理解社会历史的规律和推动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这些基本原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本质特征,对于指导马克思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确地把握这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矛盾。
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既注重矛盾的共性,又注重矛盾的个性,既抓住共性,又因地制宜地处理个性,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只有正确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答: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客观世界进行积极的改造和创造。
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和动力源泉。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性思维:人类通过创造性思维,创造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和新的文化形式,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2)实践活动: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改造和创造世界,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
3)革命斗争:人类通过革命斗争,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
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只有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也具有这种辩证关系。
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时代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具体应用和实践方法可能会有相对性。
因此,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既坚持其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绝对性,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应用和发展。
2)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需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不断深化对其内涵的理解和应用;二是根据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其与时俱进;三是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应用和创新,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防止出现偏差和错误。
3)总之,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世纪法国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 19世纪四十年代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1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社会根源①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③无产阶级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与资产阶级做斗争。
(2思想理论条件(思想渊源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理论成果,其中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3 社会实践条件(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 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概念?答: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答:(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含完整答案).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1、谈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实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 1886 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
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①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
②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③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④ 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论述题
1.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答:(1)目的是: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2.简述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的含义、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在它自身,如果想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其存在的根据,必然会陷入神秘主义。
故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真理的相对性:(1)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
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
需要进一步扩展。
(2)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深化。
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3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答:真理与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对立的统一。
(1)区别: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而价值是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2)统一:第一,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
1、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的原理,结合自己大学学习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在学习上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怎样的?请你结合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谈谈如何运用这一原理规划自己的大学人生?
2.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结合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谈谈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新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引起新的质变,如此交替,循环往复,不断转化,就构成事物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这就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第四,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又有量的扩张。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庸俗进化论、冒险主义、激变论。
4、什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请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结合当前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和你的专业,谈谈如何将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
4.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
①两点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犯“一点论”的错误。
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两点论和重点论是互相包含、内在统一的。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5、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5.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
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
运动、变化和发展。
c.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e.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6、选取至少两个“——思维能力”加以论述,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
7、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哪里?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进行改革
7.a.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b.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P133 页
c.古今中外,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改革。
社会主义的改革更是一场伟大的改革。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其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d.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8、运用马原所学原理和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认真论述:如何正确运用科学技术?
9、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哲学基础
9.P102页
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因此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10、发展的三大规律是什么?每个规律举例说明对于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