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MA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2023年4月自考《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全国]》试题
![2023年4月自考《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全国]》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92993f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d.png)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是以鉴定或验证是否具备素质或者具备程度为目的的人员素质测评
A. 考核性测评
B. 选拔性评测
C. 配置性评测
D. 诊断性评测
2. 我国的人员素质测评在 A. 建国初期
可以把面试分为压力面试和非压力面试
A. 面试目的
B. 面试者构成
C. 面试进程
D. 控制方式
20.
是面试官对被面试者的一种主观的、片面的认识和态度
A. 晕轮效应
B. 文化噪音
C. 序列位置效应
D. 偏见与定式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A. 十分制
B. 百分制
C. 二级判断计分
D. 行为判断计分
11. 文件筐实验的进行一般需要
A.30 分钟
B.45 分钟
C.1-2小 时
D.2-3 小时
12. 文件筐实验的测评结果评价不包括[自考书院]
A. 考官培训
B. 评分表设计
C. 评价结果的内容
D. 评价结果的判断
13. 角色扮演法的主要测评要素不包括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
指一个人的能力的大小。
27. 人员素质测评的
功能主要体现在测评结果反映的是他人和组织对被评价
者的看法。
28.
是指测评工具所测到的是否反映了测量目标的程度。
29. 卡特尔的智力模型认为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大纲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素质测评导论一、考核知识点(一)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二)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三)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二、考核要求(一)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1、识记:(1)素质;(2)素质的构成;(3)素质测评;2、领会:(1)素质的特性;(2)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关系。
(二)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1、识记:(1)选拔性素质测评;(2)配置性素质测评;(3)开发性素质测评;(4)诊断性素质测评;(5)考核性素质测评。
2、领会:(1)选拔性测评的特点;(2)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3)配置性素质测评的特点;(4)开发性素质测评的特点;(5)诊断性素质测评的特点;(6)考核性素质测评的特点;(7)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的原则。
3、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五种类型及特点。
(三)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1、领会:(1)素质测评评定的功能的具体表现;(2)素质测评诊断反馈功能的正向发挥的主要表现。
2、应用: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
第二章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一、考核知识点(一)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二)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素质测评思想研究(三)中国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四)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向二、考核要求(一)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1、识记:(1)古代人员测评的内容。
2、领会:(1)古代人员测评的指标;(2)古代人员测评的技术。
(二)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素质测评思想研究1、识记:(1)察举、贡举、保举、试举;(2)九品;(3)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和委任官职的四大形式。
2、领会:(1)正的六条标准(2)九品中正制的测评思想;(3)科举制的测评思想;(4)科举的程序。
(三)中国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1、识记:(1)干部测评的标准;(2)公务员的测评方法;(四)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向1、领会:(1)测评过程客观化趋势的具体体现;(2)测评方法向综合型发展的具体体现。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真题及课件讲义-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16.01 试题及答案

B.心理测验
C.面试
D.投射法
9.工作分析的结果是形成职位工作规范和
A.职位说明书
B.职位工作责任书
C.职位工作计划书
D.职位晋升图
10.评价中心主要是测评被测者的
A.操作能力
B.管理素质
C.技能水平
D.艺术特长
11.绩效考评是指考评主体通过-系列测评方法来测量和评价员工在职务上的工
作行为和
A.工作动机
B.工作效果
C.工作兴趣
D.工作志度
12.首次提出智商概念量表的是
A 比奈-西蒙量表
B.韦克斯勒量表
C.16 种个性因素量表
D.斯坦福-比奈量表
13.吉尔福特编制的南加利福利亚大学测验主要用于测验人的
A.性格
B.创造力
C.气质
D.态度
14.韦克斯勒量表主要用于测量人的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智力
37.试述评价中心的操作程序。
2016 年 1 月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C 5.A 6.B 7.C 8.A 9.A 10.B 11.B 12.D 13.B 14.D 15.D 16.B 17. D 18.A 19.B 20.C 二、名词解释题 21.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中所经历的-系列职位、职务或职业的总称。 22. 模糊量化:把素质测评对象同时划分到事先确定的每个类别中去,根据该对 象的隶属程度分别赋值。 23.工作者自我记录法:该方法是由工作者本人按标准格式及时详细记录自己在 工作中的行为与感觉。 24. 结构化面试: 也称标准化面试,是根据所制定的评价指标,运用特定的问题、 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严格遵循特定程序,通过测评人员与应聘者面对面的言语 交流,对应聘者进行评价的标准化过程。 25. 角色扮演:一种以评价被测评者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情最模拟活动。 三、判断改错题 26. √ 27. √ 28. √ 29. ×,类别量化改成模糊量化 30. ×,不特定改成特定 四、简答题 31. 素质的分类 (1)自然素质: (2)心理素质: (3) 社会素质
2022年自考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措施考核目旳(考核知识点、考核规定)第一章素质测评导论(一)素质测评旳基本概念1、识记:(1)素质:指个体完毕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有旳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旳基本与主线因素。
(2)素质旳构成:素质构造旳基本划分,涉及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3)素质测评:指测评主体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科学旳措施,收集被测试者在重要活动领域中旳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旳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旳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旳表征信息引起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旳过程。
2、领略:(1)素质旳特性:①基本作用性,②稳定性,③可塑性,④内在性,⑤表出性,⑥差别性,⑦综合性,⑧可分解性,⑨层次性与相对性;(2)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旳关系。
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相比,只有一字之差,大同小异.相异旳地方是测评所指向旳范畴不同,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旳指向旳范畴具有交叉关系.但是,它们在测评理论、措施与技术上却是相似旳.(二)素质测评旳重要类型1、识记:一.选拔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旳旳素质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常常要用到旳一种素质测评。
二.配备性素质测评:以合理人事配备、人尽其才、才得其用旳目旳进行.三.开发性素质测评:重要目旳是开发人员素质,有针对性地挖掘人旳潜力、发挥人旳特长,从长远旳角度启发和引导员工发展.四.诊断性素质测评:是以理解素质现状和素质开发问题为目旳旳素质测评,从测评方面找出有关因素,协助公司解决现实问题.五.考核性素质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以鉴定与验证某种(些)素质与否具有或者具有限度大小为目旳旳素质测评,常常穿插在选拔性素质测评与配备性测评之中.2、领略:(1)选拔性测评旳特点:①强调测评旳辨别功能,②测评原则刚性最强,③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④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⑤测评成果是分数或级别;(2)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旳基本原则:①公平性②公正性③差别性④精确性⑤可比性原则;(3)配备性素质测评旳特点: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4)开发性素质测评旳特点:勘探性,配合性,增进性;(5)诊断性素质测评旳特点:①测评内容十分精确或者十分广泛,②测评过程追根究底,③测评成果不公开,④测评具有较强旳系统性;(6)考核性素质测评旳特点:①测评成果重要是提供证明或证据鉴定求职者素质,②侧重于求职者既有素质旳价值与功用,③具有概括性,④测评成果有较高信度和效度;(7)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旳原则:全面性,充足性,可信性,权威性和公众性原则。
IPMA—北大人力资源管理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真题附标准答案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试卷(课程代码 06090)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本试卷全部为选择题,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地“选择题答题区”内按照试题题号顺序直接答题,答在试卷上无效.本大题共10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地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地,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地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 配置性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地一种素质测评方式,配置性测评地目地是A.选拔优秀人员B.人事合理配置C.开发人员素质D.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或素质开发中地问题2.目前,人员素质测评方法被广泛地用于招聘、选拔、考核、培训、晋升等领域,素质测评评定功能地正向发挥,其主要作用有A.促进与形成B.激励与强化C.导向作用D.以上全部正确3. 我国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高个之中选高个”或“矮个之中拔高个”,该俗语反映了选拔性测评A.测评标准刚性最强B.整个测评特别强调区分功用C.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D.整个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4. 有些岗位地人员招聘有着非常严格地要求,例如飞行员地招聘,绝不能因为一时找不到合格地人员而降低标准要求,这反映了配置性测评地A.针对性B.客观性C.严格性D.准备性5. 基于胜任力模型地面试过程必须是结构化地面试过程,其设计过程包括A.开发面试题库B.明确评分标准,设计面试评分表C.选择合适地面试考官D.包括以上全部过程6. 测评指标权重地数量表示即为权数,相对权数是指某个测评指标作为一个单位,它是在总体中地A.积B.差C.和D.比重值7. 在管理人员选拔中,常常将“优秀管理者”作为测评地A.同时效度B.观念效标C.预测效度D.行为效标8. 在以下关于素质测评地功能与素质测评地作用地论述中,正确地是A.素质测评地功能与素质测评地作用是完全相同地概念B.素质测评地功能会受到外在因素地影响,是不稳定地C.功能是素质测评活动中作用与外在环境因素相结合而产生地D.素质测评地功能是潜在机制,素质测评地作用是外在效应地结果发现,当评估者根据被评估者地一种特征得出总体印象时,就容易出现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定势效应D.求同效应10.在胜任力结构模型数据收集方法中,如果要挖掘当事人地胜任力特别是其所隐藏地潜能,可以采用地主要方法为A.专家小组法B.问卷调查法C.全方位评价法D.行为事件访谈法11.在人员招聘中有许多地方法可以使用,有一些方法常常是要求被试者根据听过地音乐来编撰出一段故事,这属于投射技术中地A.联想投射B.构造投射C.完成投射D.表演投射12.某指标地测量数据为17、16、14、19、13、15、20,其中位数是A.14B.19C.16D.2013.在面试中,招聘单位如果主要是想了解被试者地工作经验,可以这样问A.你大学毕业后地一个职业是什么B.你大学学地是什专业C.你喜欢什么运动D.请谈谈你现在地工作情况14.特殊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量独特于某一职业地能力,典型方法有明尼苏达办事员能力测验,该测验属于A.运动技能倾向测验B.机械倾向测验C.技能技巧测验D.文书倾向测验15.面试时,考官常常一见到被试者就觉察出他地某一素质特点,但反躬自问,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来.这说明面试具有地特点地A.协调性B.逻辑性C.事实性D.直觉性16.当被测试者因为刚回答地一个问题没答好而情绪低落时,下列最适宜说地一句话是A.“你可以走了”B.“别失败,小心点”C.“我觉得你地实力可能不止于此,要争取把潜力发挥出来”D.“这么简单地问题都答不好,后面就更不用说了”17.很多企业都要对应聘者地创造力进行测评,下列测验属于创造力测评地是A.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B.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C.威廉斯创造力测验系统D.以上全部正确18.将心理测验分类时,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按测验地目地分类A.描述性B.智力性C.预测性D.诊断咨询19.在胜任力结构模型中,与“冰山模型”相比,“洋葱模型”更加突出其A.层次性B.动机性C.技能性D.知识性20.选拔“德”、“才”兼备地管理干部,若认为两者同等重要则等额赋分各50分或加权分数0.5(若测评总分为100).若强调能力,则可以“德”30分或加权分数0.3,“能”70分或加权分数0.7.这种确定测评指标权重地方法是A.主观经验法B.专家加权法C.德尔菲咨询法D.简单比较加权法21.以下对话时属于面试过程中地哪一阶段主考官:你是看到广告还是朋友推荐来地?被试者:我一直敬仰贵公司,这次是从广告上看到而来地A.导入阶段B.确认阶段C.关系建立阶段D.结束阶段22.评价中心是一种以测评被测人员管理素质为中心、标准化地一组评价活动,它是A.一种程序而不是一种具体地方法B.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具体地方法C.既不是一种程序也不是一种具体地方法D.不是一种程序单却是一种具体地方法23.在测试中,小组成员各被分配一定地任务,并且相互间必须合作才能较好地完成,例如购买、供应、装配或搬运等.通过被试者在完成任务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地行为来测评被试者地素质,这种方法是A.工作模拟B.管理游戏C.角色扮演D.公文处理24.某个人在素质测评中,某项指标Z分数为0,说明这个人在指标上处于全体人员A.最前面B.中间C.最后面D.以上都对25.根据被试应聘地或在职地工作岗位设计地各类相关情景模拟技术被认为是评价中心经常使用地技术与方法,在情景设计时应注意一下几点A.相似性B.典型性C.主题突出D.以上全部包括26.在以下选项中,不是用于数据整体差异分析地有A.两极差B.平均值C.标准差D.方差27.评价中心是一种包含多种测评方法和技术地综合测评系统.一般而言,评价中心主要是用于选拔A.操作人员B.高级管理人员C.技术人员D.质量鉴定人员28.素质是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工作)任务所具备地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地基础与根本因素,包括以下哪两个方面A.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B.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两个方面C.能力素质与健康素质两个方面D.品质素质与道德素质两个方面29.在某省地公务员面试中,考官向被试者提出了一个非常微妙而又棘手地情境性题目,这主要是考察被试者地A.应变能力B.情绪控制能力C.语言表达能力D.综合分析能力30.研究表明,公文处理用于人员素质测评,其信度A.相当低B.较低C.相当高D.较高31.对主观性测评指标进行计量时,一般采取A.转变成客观性指标B.进行模糊计算C.用文字表达D.以上都不是32.运用已学过地知识分析尚未出现过地例子,是衡量理解地标志.因此,理解有三种不同地水平,即直接理解、迁移理解与理解.A.间接B.差异C.运动D.类同33.某企业只给考生一个调研任务,面对于调研地途径、方法与对象都没有提及,这属于情景设计地A.典型性B.逼真性C.相似性D.灵活性34.对学习能力地测评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最为简单有效地是A.心理测验B.面试C.情境测验D.试用35. 与经验效标方法是品德测评问卷编制中可以选择地三种具有独立意义地方法.A.工作分析、内容效度B.观察理解、因素分析C.评价中心、环境测评D.因素分析、内容效度36.在下列品德测评方法中,特别注意“蝴蝶效应”地方法是A.问卷法B.OSL品德测评法C.投射技术法D.FRC品德测评法37.在一次公务员面试中,要求考生就环境与发展地关系谈谈自己地见解,这是在考察A.综合分析能力B.知识记忆能力C.逻辑概括能力D.关系处理能力38.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是对人在职业领域中具有地测评,是对认知活动地深层次测评.A.水平B.现实能力C.潜在能力D.程度39.如果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地函数关系,或描述某种现象在时间上地发展趋势,或一种现象随另一种现象变化地情形,最常见地方法是A.文字描述B.数据表格C.直条图D.线条图40.在Z分数中,分数分布区间集中在和之间.A.-3,+3B.-5,+5C.-1,+1D.-∞,+∞41.在下列测评方法中,属于团体智力测验地是A.瑞文标准推理测验B.韦氏智力测验C.成人智力测验D.以上全不是42.当出现“鹤立鸡群”或“万绿丛中一点红”地现象时,会给“鹤”或“红”过高地评价而给“鸡”或“绿”过低地评价源于A.错觉误差B.逻辑误差C.接近效应误差D.对比效应误差43.作为Z分数地一种改进形式,T分数地最小值是 ,最大值是 .A.-1,+1B.-∞,+∞C.0,+∞D.20,8044.问卷是人员素质测评研究中用来搜集资料地一种工具,在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时,当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数达到即可认为问卷是可接受地.A.0.5B.0.6C.0.7D.0.945.在测评实践中,常常把定量测评结果转化为优、良、中、差或优、良、中、可、差等形式,即为A.Z分数B.百分位数C.等级转换D.合格分数46.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地能力是指A.行业技术胜任力B.组织内部胜任力C.元胜任力D.概念胜任力47. 只能有限地用于高级管理人员地选拔,而大多数情况下用于临床心理诊断.A.职业兴趣测试B.职业能力测试C.职业人格测试D.投射测试48.将被测评者在各个指标上地实际得分相加,而获得其素质综合分地方法是A.累加法B.层次分析法C.平均综合法D.加权综合法49.某一指标地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个评价中地相对重要程度,为了避免权威、职称、职务、人数优势等因素对确定权重地干扰,应使用A.主观加权法B.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C.简单比较加权法D.层次分析法50.基于胜任力地人才测评技术所选聘地人员有时会出现“人才水土不服”地现象,以下哪一选项可以做出合理解释A.选聘预测效度地分析结果存在错误B.有可能是组织环境造成地C.胜任力模型仅仅适用于理论分析而无实用价值D.以上全不正确51.以下选项中,关于人员测评与人事决策关系地正确表述是A.由于人员测评是经过科学设计地,因此可以替代人事决策B.由于人员测评具有不完整性,因此对人事决策毫无帮助C.人员测评是为人事决策提供参考信息D.以上全不正确52.某一测试问卷中有一道“你对Java语言地掌握程度如何?”地题,选项为“A精通;B善于;C尚可”.这里,“精通”、“善于”、“尚可”是指A.标度B.指标C.标记D.标准53.“你有什么业余爱好?”是结构化面试中地A.经验性问题B.情景性问题C.压力性问题D.背景性问题54.在投射技术中,要求被试者捏面团是属于A.创作投射B.游戏投射C.联想投射D.构造投射55.下列选项中,哪个选项属于品德地生理学测评A.哈梅诚实测验B.认知测验C.使用测谎器D.以上全不是56.为了挑选哪些人适合流水线地工作,可使用A.机械能力测评B.明尼苏达办事员能力测评57.在素质测评地结果处理中,常用地集中趋势量数为A.几何平均数和中位数B.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C.几何平均数和标准差D.算数平均数和标准差58.“你好像不太适合我们这里地工作,你看呢?”这类问题属于A.压力性问题B.知识性问题C.思维性问题D.经验性问题59.面试考官应消除应聘者地紧张情绪,创造轻松、友好地氛围地面试实施阶段是A.关系建立阶段B.导入阶段C.核心阶段D.确认阶段60.某公司地销售主管王女士在对销售人员做培训之前,先做了一个综合素质测评,这属于哪种素质测评地类型?A.考核性B.诊断性C.开发性D.选拔性61.“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这句话如果用于面试,则可能会支持以下哪一选项A.面试是对面试考官素质依赖性较强地测评方式B.面试成功与否将取决于被试者是否与面试官有相同或类似地性格或爱好C.面试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面试考官地个人素质D.以上全不正确62.在测评活动中直接得到地分数,叫做A.常模参照性分数B.导出分数C.目标参照性分数D.原始分数63.为了提高测验问卷地质量,往往会采用通过增加信息源(问题)数目来增加问卷地信息量,这种做法最后要达到增强问卷地目地.A.信度B.效度C.数量D.质量64.“男性在空间能力上较好,而女性在动作敏捷性上地分较高”,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可使用A.操作能力测评B.机械能力测评65.某企业在人员素质测评中,将中层管理人员测评与普通员工测评使用了同一套测评方案,该企业犯了以下哪项错误A.没有依据测评目地设计测评方案B.没有依据测评对象设计测评方案C.没有依据测评环境设计测评方案D.没有依据测评经济性设计测评方案66.编制简单频数分布表地正确步骤是A.决定组取求全距决定组数与组距等级频数B.求全距决定组数与组距决定组限等级频数C.决定组数与组距求全距决定组限等级频数D.求全距决定组限决定组数与组距等级频数67.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地合格线是以普通高校相同学历层次、相同课程地结业水平为参照标准.这种测评标准属于A.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B.效标参照性指标体系C.目标测评性指标体系D.随即参照性指标体系68.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活动,不健全地素质可以健全起来,缺乏地素质可以获得不同程度地补偿,一般性地素质可以训练成为特长素质,这说明素质具有A.稳定性B.可塑性C.差异性D.分解性69.某公司在招聘管理人员时,要求应聘者一起完成一个任务——小溪任务:给他们一个滑轮及铁管、木板、绳索,要求他们把一根粗大地圆木和一块较大地岩石移到小溪地另一边.通过应聘者在任务中地表现考察其领导特征、能力特征、智慧特征和社会关系特征等.这种测评方法是A.案例分析B.角色扮演C.管理游戏D.面谈70.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评价中心地特点A.整体互动性B.综合性C.大信息量性D.全面性71.能够将专家地经验认识与理性分析结合起来地权重确定方法是A.层次分析法B.问卷调查法C.主观经验法D.多元分析法72.美国陆军甲种测试属于A.个体智力测试B.团体智力测试C.个体心理测试D.团体心理测试73.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经过多年地研究,运用一系列严密地科学手段研制出地量表.我国专家经过试用认为,卡特尔16因素测验具有A.较高地信度和效度B.较高地信度和较低地效度C.较低地信度和较高地效度D.较低地信度和效度74.在以下测评方法中,其结果只供内部掌握与素质测评是A.开发性测评B.诊断性测评C.配置性测评D.考核性测评75.问卷效度分析是为了检验测评地A.可靠性B.稳定性C.一致性D.正确性和有效性76.人员素质测评地功能包括A.核实、预测、错误纠正B.评定、诊断、预测C.评定、判断反馈、核实D.纠正错误、核实、预测77.测评实践中,哪种素质权重或分值大,哪种素质就倍受人们重视;哪种素质权重小,哪种素质就被人轻视.这说明素质测评具有A.导向作用B.诊断反馈C.预测性D.咨询作用78.许多待遇优厚地工作岗位常常有众多地求职者,尽管已经剔除了许多不合格地求职者,但是仍有许多可供选择地合格者,这时应选用A.配置性素质测评B.选拔性素质测评C.开发性测评D.诊断性素质测评79.根据教材对胜任力地定义,以下选项中正确地是A.胜任力是指针对所有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地个体特征B.胜任力是针对一般绩效者所具备地不可测量与开发地个体特征而言地C.胜任力能够将高绩效者与一般绩效者区分开来D.以上全部正确80.在人员素质测评中,当不宜直接提问或不宜暴露研究地真正目地时,可采用A.认知测验方法B.投射技术C.典型行为测验D.职业测验81.面试已经突破了面对面地问答形式,多数地方以面谈问答为基础,引入答辩式、演讲式、辩论式等辅助形式,这是面试地发展趋势.A.程序规范化B.内容全面C.试题地顺应化D.形式多样化82.所谓 ,是相同人数最多地那个素质特征、分数或等级,它代表整体水平结构自然群中最大地典型群水平.A.众数B.平均数C.两极差D.平均差83.在所有测评方式中, 获得地信息量最多、利用率最高.A.问卷法B.面试法C.综合分析D.试用84.据心理测验地实施对象不同,可以将心理测验划分为A.认知测验与标准化测验B.文字性测验与行为测验C.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D.职业测验与教育测验85.1980年,美国个性心理学家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地论文,介绍了他编制地第一套心理测验.A.罗夏B.艾森克C.比奈——西蒙D.卡特尔86.进行测评方案设计地前提和基础是A.确定测评目标B.确定测评内容C.确定测评类型D.编制测评工具87.克隆巴赫系数是心理或教育测验中最常用地评价工具,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数用于检验问卷地A.信度B.效度C.灵敏度D.精确度88.能力倾向测验具有 ,可以判断一个人地能力优势与成功发展地可能性,为职业选择、人员配置、职业设计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A.诊断功能与开发功能B.诊断功能与预测功能C.开发功能与配置功能D.配置功能与选拔功能89.在评价中心法地各种测评方法中实际运用频率最高地是A.公文处理B.角色扮演C.小组讨论D.模拟面谈90.在飞行员选拔中,对飞机驾驶工作地直接描述属于A.效度测评标准B.效标测评标准C.预测效度标准D.行为效标标准91.一般情况下,在企业组织地人员素质测评程序中,作为测评活动地初次测评方法地是A.面试法B.笔试法C.心理测验法D.资料分析法92.事先给应试者制造一个紧张地气氛,使被试者一进门便处于恐怖气氛中,接着主试人穷追不舍地寻究问低,不但问得切中要害而且常常把被试者置于进退两难地境地,直至被试者无法回答为止.这是面试地类型.A.压力面试B.结构化面试C.半结构化面试D.依序面试93.下列关于人员素质测评地特点中,不正确地说法是A.人员素质测评主要是心理测量,而不是物理测量B.人员素质测评不是抽样测评,而是具体测量C.人员素质测评是相对测量,而不是绝对测量D.人员素质测评是间接测量,而不是直接测量94.评价中心地起源,从我国古代与现代地情况来看,主要是以此代替或简化实践考查地形式,来测评被测者地实际工作能力,但更直接地原因则是源于能力地测评.A.操作B.理解C.管理D.应用95.胜任力模型是先进地人员素质测评理念,根据观察性、潜在性等特征,可将胜任力分为A.岗位胜任力、职务胜任力、工作胜任力B.表面胜任力和中心胜任力C.通用胜任力和专业胜任力D.硬性胜任力和软性胜任力96.在人员素质测评结果分析中,将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地最基本转换形式是A.Z分数B.T分数C.百分位数D.等级转换97.情景模拟是人才选拔实施过程地特点.A.预备性面试B.职业心理测试C.结构化面试D.评价中心测试98.在管理实践中,如果需要开发行业地核心胜任力,通常会采用A.职业分析方法B.问卷调查方法C.关键成功因素法D.焦点访谈法99.在面试过程中,当面试考官受到应聘者地人身攻击时,面试考官应该A.据理力争,显示自己地权威B.不要反驳,尽量继续控制谈话C.对应聘者进行人身攻击,以牙还牙D.愤然离场,以示抗议100.已知某五位被试人员所得分数分别为17,17,18,18,19,则平均差为答案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问题欢迎来讨论。
北京大学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前言:我们的疑问
为什么我看好的一头猛狮,招来却变 成了一只驯鹿? 为什么看上去很可信的人,却变成公 司的背叛者? 如何榨干面试简历的水分?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读人”能力? 心理学的知识是否可以成为HR手中的 应用工具呢?
5
我们的目的
• 选择对的人 • 选择正确的人,从来不是件容 易的事情。应用多种心理学的 理论和技术,提升HR的专业“ 读人技术”,让你的选才、用才 技术变得游刃有余。
导论部分练习
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 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显然心理学是 把“素质”的解释限于( ) A、心理因素 B、后天培养 C、遗传因素 D、外界因素 【C】
导论部分练习
许多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常常有众多的求职 者,尽管已经剔除了许多不合格的求职者, 但是仍有许多可供选择的合格者,这时应选 用( ) A、配置性素质测评 B、选拔性素质测评 C、开发性测评 D、诊断性素质测评 【B】
按照测评范围划分: √ 按照测评技术与手段划分: √ 按照测评主体划分: 按照测评时间划分: 按照测评结果划分: 按照测评目的划分: √
为什么测评
选拔性 配置性
开发性 诊断性 考核性 选人
育人 用人
为什么测评
1、选拔性素质测评 【优中择优】 目的——百里挑一,一般是对企业中高层 特点: 原则:公平、公正、差异、准确、可比
技能(skill)
所拥有的知识 (knowledge )
思考
下面这些内容反映了素质的那种特性: (1)仕隔三日,当刮目相看。 可塑性 稳定性 (2)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内在性 (3)人心隔肚皮 表出性 (4)文如其人 (5)某一岗位在招聘人时,需要对专业、学历、经 验等都作出相应的要求。 综合性 可分解性 (6)见微知著 (7)核心素质、基本素质和生成素质 层次性、相对性 (8)素质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基础作用性 差异性 (9)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北大自考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素质测评习题及答案

北大自考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素质测评习题及答案The saying "the more diligent, the more luckier you are" really should be my charm in2006.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练习题答案1、素质为人员发展与事业成功提供了一种可能和前提,任何有成就、有发展的个体或组织,都必须以良好的素质为基础、这反映了素质的 CA、系统性B、稳定性C、基础作用性D、可塑性2、素质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如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环境影响,对素质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体现素质的 BA、难测性B、可塑性C、稳定性D、差异性3、素质不是个体在某一时间和空间的偶然显现,而是个性经常性和一惯性的行为和特点、这体现素质的 AA、稳定性B、系统性C、差异性D、基础作用性4、测评可以划分为领导干部测评、中层管理人员测评、一般人员测评等;这种分类的标准是 BA、按测评内容划分B、按测评客体划分C、按测评结果划分D、按测评目的划分5、实验表明,一个大学毕业生从事看门工作的业绩远远不如高中毕业生说明配置性测评在测评标准上的 CA、针对性B、客观性C、严格性D、准备性6、在组织的管理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从人员素质测评方面查找原因,这就需要实施 CA、配置性素质测评B、开发性素质测评C、诊断性素质测评D、考核性素质测评7、以鉴定与验证测评对象是否具备某种素质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 DA、诊断性测评B、开发性测评C、配置性测评D、鉴定性测评8、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来到这个世间没有带着镜子,他总是习惯于拿社会群体当镜子来照,在他掌握了这种社会知觉的方法之后,他便把镜子挪到了自我内部;这体现了人员素质测评的 A 作用;A、促进与形成B、激励与强化C、导向D、调节与控制9、 B 发表了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一文,标志着胜任力体系的正式确立;A、罗斯福B、麦克里兰C、鲍伊兹D、德鲁克10、智力三元论进一步发展了胜任力的概念,为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提出者是 CA、罗伯特﹒怀特B、克莱姆C、斯坦伯格D、德尔维茨11、90年代后,胜任力概念被 D 带入战略层次,组织胜任力成为战略管理的新热点;A、普拉哈拉德和斯班瑟B、哈默尔和斯班瑟C、霍恩比和哈默尔D、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12、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 A 所具备的可以测量与开发的个体特征A、高绩效者B、胜任岗位者C、表现优秀者D、核心人物13、根据个体在工作中不同的职位划分胜任力, B 是指拥有足够的技能、知识来完成特定任务或从事某一活动;A、工作胜任力B、岗位胜任力C、职务胜任力D、职位胜任力14、“自我概念”、“动机”、“特质”、“悟性”等方面属于 BA、表面胜任力B、中心胜任力C、通用胜任力D、可迁移胜任力15、诺德豪格从三个维度对胜任力划分出六个范畴,其中 A 能够促进组织和战略变革,如学习力、掌握不定性和容忍变化的能力;A、元胜任力B、行业通用胜任力C、标准技术胜任力D、基础胜任力16、在胜任力的冰山模型中, D 是最容易测量、改变和开发提高的;A、特质B、动机C、自我概念D、技能17、在构建胜任力模型收集数据的方法中,组织协调者使用一份准备好的问题提纲引导一个结构化的讨论,属于 BA、结构访谈法B、焦点访谈法C、问卷调查法D、职业分析方法18、用 A 法,可以通过访谈者对其职业生涯中的某些关键事件的详尽描述,揭示与挖掘当事人的胜任力,特别是隐藏在冰山下的潜能部分,用以对当事人未来行为及绩效产生预期;A、行为事件访谈B、关键成功因素C、图片故事练习D、工作日志19、为了考察求职者的坚韧不放弃胜任特征,应在求职申请表中加入 C 的问题;A、“你做事是否能够坚韧不放弃”B、“你在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中,最使你有成就感的事件是什么”C、“请描述你在工作中失败的事例,以及失败后的内心感受和具体行动;”D、“请你尽量列出与坚韧有相同意思的词;”20、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面试过程中,要对面试考官进行培训,其中 C 不属于该培训的内容;A、行为事件访谈等比较专业的方法B、认识面试的目的是基于胜任力模型C、向应聘者提出假设性或诱导性的问题D、严格按照结构化面试程序和评分标准操作21、工作性质指工作难度、工作责任、工作周期、工作范围、工作地位等,它在测评标准体系的横向结构中属于 BA、结构性要素B、行为环境要素C、工作绩效要素D、内部环境要素22、对纪律性这一测评目标,可以选择的测评指标不包括 DA、对一些常规记忆的程度B、作业书写规范程度C、迟到早退的次数D、见到老师问好的次数23、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表述与规定,这是素质测评体系的 AA、测评标志B、测评标度C、测评标志D、测评指标24、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这是素质测评体系的 DA、测评标志B、测评要素C、测评指标D、测评标度25、在岗位考核指标中,诸如工作难度、重要性、喜欢程度等属于 AA、主观指标B、主观标度C、半主观半客观指标D、半主观半客观标度26、在岗位考核指标中,诸如打字的数量、时间、来回取活的次数、耗氧量等这些指标属于 CA、主观指标B、半主观半客观指标C、客观指标D、评定式指标27、德尔菲法是一种常用的专家意见征询法,它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 A 提出的;A、兰德公司B、斯特拉特福咨询公司C、布鲁金斯学会D、胡佛研究所28、飞行员选拔标准来自于对飞机驾驶工作本身的直接描述,这种选拔标准就是 BA、常模参照B、效标参照C、标杆参照D、范本参照29、对不同的测评指标给予不同的权数值,其目的是使不同的测评指标的得分可以进行比较,或者说使各测评指标的分数计量单位相等,这种形式指的是加权的 BA、横向加权B、纵向加权C、绝对加权D、综合加权30、相对权数是把总权分配到各个指标上所得到的数量,所有测评指标的相对权数之和为 CA、100B、10C、1D、1%31、考察问卷信度通常采用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数,要求其达到 B 以上即可接受;A、B、C、D、32、人员素质测评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制定合理周全的工作流程,首先应确定 AA、人员测评要达到的目的B、确定测评的内容C、成立测评小组D、设计测评方案33、在组织实施人员素质测评中要进行人员培训,其中不包括 DA、测评对象B、测评员C、管理人员D、人力资源部全体人员34、1879年,心理学家 B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设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A、卡特尔B、冯特C、高尔顿D、弗洛依德35、美国个性心理学家 C ,编制了第一套心理测验题;A、马斯洛B、高尔顿C、卡特尔D、麦克里兰36、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应用价值的心理测验,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制定的 AA、智力测验B、能力测验C、个性测验D、心理测试37、“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组的客观的标准化测量;”这一定义是美国心理学家 B提出的;A、比奈B、阿纳斯塔西C、西蒙D、里克特38、我们通常使用的智力测验、成就测验、能力测验等都属于心理测验方法中的 AA、认知测验B、人格测验C、品性测验D、投射测验39、在FRC品德测评法中,用来控制被测人报告实施的虚假性的措施不包括 CA、所问之问题没有明显价值取向与对错标准B、设置了一系列监察问题量表C、用测谎仪在被测人答题时进行监测D、问题大多是别人可见或可复检验证的事实与行为40、不属于卡特尔16因素人格问卷编制特点的是 DA、尽量采取“中性”问题B、用声东击西的方法使所测内容与题目表面看起来不同C、每个品德素质的题目不是集中排列D、全部题目分成几个模块41、卡特尔、艾林克、吉尔福德和赛斯顿个性测验均属于 AA、因素分析问卷B、内容效度问卷C、经验效标问卷D、事件相关问卷42、投射技术不具有 A 特点;A、操作的简易性B、内容的非结构性C、测评目的隐蔽性D、反应的自由性43、“天热时你坐在休息室休息,你偶尔意识到电风扇嗖嗖的转动声,你当时想到的是什么”这种问题属于 DA、句子完成投射B、创作投射C、故事投射D、问题投射44、哈梅诚实测验共有三种,操作顺序依次为 AA、曲线迷、周迷、方迷B、周迷、方迷、曲线迷C、曲线迷、数字迷、方迷D、数字迷、方迷、曲线迷45、下列不属于一般能力测评的是 DA、韦克斯勒智力量表B、瑞文标准推力测验C、美国陆军甲种测试D、明尼苏达办事员能力测试46、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应用最广泛的智力量表是 CA、比奈—西蒙量表B、瑞文标准推理测验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D、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47、龚耀先修订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在常模取样中设计了 C 两个量表;A、成人、儿童B、大学以下学历、大学及以上学历C、城市、农村D、男性、女性48、下列不属于操作能力测评的是 BA、珀杜插板B、形板置放测验C、克劳福德灵活性测验D、奥康纳测验49、面试的基础是面对面进行口头信息沟通,效度主要取决于 CA、面试的场地B、主试的人数C、主试的经验D、应聘者的配合程度50、心理学家曾对交谈中言谈与行为传递信息的效果进行过因素分析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中言辞、声音、体态各占 DA、7%、28%、65%B、17%、28%、55%C、17%、38%、45%D、7%、38%、55%51、面试中,被测试者的思想与态度并不能完全从语言中表现出来,其原因不包括 BA、被测评者采取中立回避的态度B、被测评者采取不配合的态度C、被测评者采取隐蔽、掩饰、作假的方式D、被测评者尚未认识自己的潜能52、精神分析学说为面试提供了心理学依据,精神分析的鼻祖是 AA、弗洛伊德B、荣格C、冯特D、卡特尔53、下列不属于面试的主要作用的是 DA、面试所测评的素质很广泛B、面试能够测评其它测评方式难以考察出来的素质C、面试能弥补鄙视的失误D、面试比其它测评方式更严格、抽象54、1989年1月, A 联合颁发了关于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要求考试的基本方式为笔试和面试;A、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B、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局C、中共中央人事部、国家人事局D、中共中央人事部、人力资源部55、现在面试中,问题参考事先设计的思路与范围,顺应问题的需要自然的提出,也就是说后一个问题与前一个问题自然相接;取代了以前简单提出拟好的问题并以标准答案为依据,体现了面试发展趋势的 BA、内容的全面化B、内容的深入化C、程序规范化D、考官内行化56、在集体面试中,7-9个考生可以同时位于考场之中,但主考官不是同时分别向不同考生提问,而一般是逐个提问逐个测评,这体现了面试特点中 CA、信息的复合性B、交流的互动性C、对象的单一性D、程序的严格性57、在面试提问时,主试人员要力求引导被试人员进入一种 D 的氛围;A、庄重、严肃B、专业、严谨C、热情、欢快D、自然、亲切58、在面试中,主试人员倾听被试人员回答时,不应表现出 BA、集中精神B、眼神俯视或直视对方C、适当点头反馈D、调节被试人员情绪59、面试官的选择要数量合适、结构合理、各有侧重,根据统计,最常见的是人,由用人单位主管、人事处长、 D 及面试技术专家四方面人员构成;A、3-5,专业技术专家B、5-7,部门职工代表C、3-5,部门职工代表D、5-7,专业技术专家60、对面试考场的设置安排,下列哪项比较适当 AA、安放一些盆景B、主试人座位背对窗户C、考生座位在屋子中央D、主试人离考生在4米左右61、面试前通过简历了解应聘者,设计第一轮问题,应关注的内容不包括 CA、人际关系技巧B、求职动机C、简历格式的规范性D、可能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62、在面试开始时,有助于激发应聘者进入状态,使其自由发表意见或看法应该提 AA、开放性问题B、假设性问题C、举例性问题D、封闭性问题63、在面试中 B 问题是最受欢迎的,它们最可靠,威胁也最小;A、开放性B、中性C、建议性D、判断性64、主考官问“你是看到广告还是朋友推荐来的”这属于问题,应在面试 C 阶段提出;A、开放性问题,关系建立阶段B、开放性问题,导入阶段C、封闭性问题,关系建立阶段D、封闭性问题,导入阶段65、评价中心起源于 C 心理学家1929年建立的一套用于挑选军官的非常先进的多项评价程序;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66、评价中心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它的 AA、情境模拟性B可测量性C、综合性D、科学性67、下列不属于评价中心的主要特点的是 BA、综合性B、自由性C、动态性D、行为性68、在评价中心的各种测评方式中,被认为用得最多且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是 AA、公文处理B、角色扮演C、管理游戏D、无领导小组讨论69、被试者假定为接替某个管理人员的工作,在其办公桌上堆积着一大堆亟待处理的文件,包括信函、电话记录、报告等,要求被试在2-3小时内给出书面处理意见和原因,这属于 BA、管理游戏B、公文处理C、角色扮演D、书面案例分析70、无角色小组讨论把被试者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人数 ,大家地位平等,就某些争议性大的问题讨论,最后要求 DA、3-5人,形成一致意见B、10-12人,表达各自意见C、3-5人,表达各自意见D、4-8人,形成一致意见71、与评价中心相比,不属于发展中心特点的是 CA、不是一个成功/失败的决策事件B、持续时间更长、成本更高C、以预测为主要目的D、在评价过程中就予以反馈72、自我洞察的评价中心是 B 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评价方法;A、罗杰B、迈克C、布恩D、德鲁克73、用评价中心设计一个调研模拟的情景,只给考生一个调研任务,而对于调研途径、方法及对象不予给定,体现了 CA、内容相似性B、内容典型性C、条件相似性D、条件典型性74、评价中心情境设计的问题不是所有考生一下子就能回答的,而是“仁者显仁,智者显智,能者显能,劣者显劣”,说明情境设计应注意 AA、立意高,开口小,挖掘深,难度适当B、主题突出C、思路宏观,包容性强D、灵活多变,不拘一格75、评价中心的操作过程中,每位主试人一般要观察评定 C 个被试者的行为表现;每个被试由位主试人观察评定;A、1-2,一B、2-3,三C、1-2,三D、4-8,一76、评价中心的操作过程中,对所记录的行为进行归类,有人对归类的项目数做过研究,被调查企业12-18个不等,大多数人趋向与11个,但如果想提高评定效果,以 B 为宜;A、9-10个B、7个C、5个D、3个77、评价中心存在评价员行为不一致、不统一,内容效度受到质疑等许多问题,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中心,要做到 DA、评价活动时间足够长B、评价员要在各个小组轮换C、设立评价员监督员D、多种方法评价78、在做测评结果报告时,Z分数的有点是意义明确,当Z分数在 A 左右时,即为中等水平;A、0B、C、1D、5079、测评结果报告的形式中,等级报告比起分数报告的优点有 DA、简洁B、可比性强C、便于统计处理D、意义更加明确80、在对测评结果进行数据综合时,连乘综合法比起累加法和平均综合法的优点是 CA、计算方便B产生晕轮效应C、便于拉开档次D、显得更加专业81、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或变差系数,是 B 的比率A、平均差与两极差B、标准差与平均数C、标准差与两级差D、平均数与标准差。
IPMA-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重点

IPMA-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重点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一、素质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人员素质测评,素质是我们测评的基本对象。
P2(一)素质的概念我们把素质限定在个体范围内,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要素,包括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它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工作潜力发展和工作成就的提高起着根本的决定作用。
P2素质是先天的遗传条件和后天的社会实践而获得的心理倾向性的总称。
素质是个体完成任务、形成绩效及继续发展的前提。
素质对个体的行为与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然而,良好的素质只是日后发展与事业成功的一种可能性。
素质是绩效与发展的内在条件,而绩效与发展是素质的外在表现。
(二)素质的特性 P31.基础性素质为人员发展与事业成功提供了一种可能和前提,任何有成就、有发展的个体或组织,都必须以良好的素质为基础。
但素质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稳定性素质不是个体在某一时间的偶然显现,而是个体经常性和一贯性的行为和特点,这就是素质的稳定性。
3.可塑性个体素质是(先天与后天)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
素质的形成和发挥既受遗传条件,如个体的神经过程基本特性的制约;同时环境决定着素质发展的现实性,如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环境影响,对素质发展起主导作用。
4.内在性素质是看不见、摸不着、内化于心的,具有隐蔽性与抽象性的客观存在。
5.表出性素质可通过一定的形式如行为方式、工作绩效与行为结果等媒介与途径表现出来。
6.差异性个体间的素质是存在差异的,不同的个体由于所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影响的不同,因而形成的素质是有差别的。
这种差异性表现在每个人的个性特征、行为方式、工作绩效等各有特点。
人的素质是由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和个能素质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独一无二的统一体,它显示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
2012-7-152011年北京大学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真题100道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串讲模拟题1.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对象是()P2A.素质B.品德C.体质D.行为2.个体行为的基础与根本要素是( ) P2A.素质B.品德C.体质D.行为3.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工作潜力发展和工作成就的提高起着根本的决定作用的是( ) P3A.素质B.品德C.体质D.行为4.素质的第一个特性是它的( ) P3A.稳定性B.可塑性C.内在性D.基础性5.素质不是个体在某一时间的偶然显现,而是个体经常性和一贯性的行为和特点,这就是素质的()P3A.基础性B.稳定性C.表出性D.差异性6.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指的是素质的哪方面特征?P4A.表出性B.综合性C.可分解性D.层次性7.每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产品、与工作绩效都各不相同。
有人活泼好动,有人沉静安详。
这体现素质哪方面的特征?P4A.基础性B.表出性C.差异性D.综合性8.人的素质是由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和个能素质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独一无二的统一体,它显示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
这体现素质的哪方面特征?P4 A.基础性 B.表出性C.差异性D.综合性9.个体的体质、体力和精力的总和被称为()P5A.品德素质B.文化素质C.心理健康素质D.身体素质10.一切素质发展与事业成功的生理基础是()P5A.品德素质B.文化素质C.心理健康素质D.身体素质11.个体发展与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P5A.体力B.体质C.精力D.心理素质12.我们进行素质测评活动的重点应放在对()素质的测评上。
P5A.知识B.品德C.技能D.才能13.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某一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被称为()P6A.工作分析B.绩效管理C.素质测评D.工作评价14.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这一部分的工作可以概括为()A.测B.评P7C.选D.观15.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某一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作出量值与价值判断,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代码:1056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提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试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主要讲授素质测评的概念功能、素质测评的历史、素质测评的标准化与量化、素质测评的程序和方法、心理测验、面试、评价中心、素质测评的质量分析、素质测评报告、素质测评工具组合等内容。
课程注重系统性与适用性,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培养学生科学识别人才的能力,能够为学生今后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技能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的目的:为了使自学应试者在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上,深入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操作手段,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测评量表,实施具体的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科学识别人才的能力,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各环节的工作奠定基础。
设置《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自学应试者比较全面的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理解人员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作用,能够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全面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试者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业务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基础上的深入的专业学习,是培养学生具体的专业操作能力的课程。
《现代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课程是学习该课程的基本前提,同时该课程也是为进一步学习《薪酬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课程作操作准备。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一、课程背景二、考试目的1.评估学生对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
2.测试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人才选拔能力。
三、考试形式1.选择题:在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答案,共占总分的40%。
2.分析题:根据给定情境和材料,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共占总分的30%。
3.应用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素质测评设计或分析,共占总分的30%。
四、考试内容1.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和原理。
2.常用的人员素质测评方法和工具。
3.人员素质测评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五、知识要点1.人员素质测评的定义和特点。
2.传统的人员素质测评方法和工具,如面试、问卷调查等。
3.现代的人员素质测评技术,如心理测试、能力测试等。
4.人员素质测评的应用场景,如人才选拔、职业发展等。
5.人员素质测评的注意事项,如测评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等。
六、参考书目1.李琳.人员素质测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
2.李晓明.人才选拔与测评方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
3.孙悟.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七、考试要求1.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2.熟练掌握常用的人员素质测评方法和工具。
3.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5.严格按照要求完成考试任务。
以上即为《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希望能够对学生们在学习和备考中有所帮助,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一、考试范围
1.人员素质测评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人员素质测评的意义和作用
3.人员素质测评的分类及其特点
4.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与工具
5.人员素质测评的应用与局限性
二、考试要点及详细内容
1.人员素质测评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及其核心要素
(2)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历程
2.人员素质测评的意义和作用
(1)人员素质测评的定义和意义
(2)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及其对组织和个体的影响
3.人员素质测评的分类及其特点
(1)按测评目的分类(选拔、培训、晋升等)
(2)按测评内容分类(技能、能力、态度、人格等)
(3)按测评方法分类(测验、观察、访谈、360度反馈等)
(4)各种分类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4.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与工具
(1)测验法的原理、分类和使用
(2)观察法的原理、分类和使用
(3)访谈法的原理、分类和使用
(4)360度反馈法的原理、分类和使用
(5)其他测评工具的原理、分类和使用
5.人员素质测评的应用与局限性
(1)人员素质测评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2)人员素质测评的局限性及其潜在风险
(3)如何克服人员素质测评的局限性
三、考试要求
1.理论要点准确完整,逻辑清晰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个案分析和解决问题
3.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人员素质测评的应用与局限性
4.文字表达清晰准确,语言规范,书写规范。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自考讲义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自考讲义第一章素质测评导论一、识记:素质:结合相关分析、解释及人员素质本身的特点,我们把素质限定在个体范围内,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
包括:1、生理素质;2、心理素质。
素质与水平是相区别的,素质优劣表现为行为水平高低,水平不是素质。
二、识记:素质的构成:指素质结构的的基本划分,包括:基本成份、因素与层次。
身体素质:个体的体质、体力和精力的总和。
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
三、识记:素质测评:指测评主体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
四、领会:素质的特性:1、原有基础作用性;2、稳定性;3、可塑性;4、内在性5、表出性;6、差异性;7、综合性;8、可分解性;9、层次性与相对性。
五、领会: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关系。
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相异的地方:测评所指向的范围不同,有交叉关系。
但它们在测评理论、方法与技术上却是相同的。
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16岁以上正常劳动能力个体素质的测评。
人才素质测评是指对具有一定才能个体素质的测评,包括某些儿童测评、学生测评与人员素质测评。
如通过问卷选择题进行的智力、气质、品德测验。
狭义的人才素质测评:指通过量表对人才品德、智力、技能、知识、经验的一种评价活动。
文义的人才素质测评:通过量表、面试、评价中心技术、观察评定、业绩考评等多种手段综合测评人才素质的一种活动。
六、素质测评的类型按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按测评标准:(1)无目标测评:述职、小结与访谈等写实性测评;(2)常模参照性测测评:晋升测评、人员招聘与录用;(3)效标参照性测评:飞行员的选拔与录用。
按测评范围:(1)单项测评:企业诊断与人员培训过程中的测评;(2)综合测评:人员选拔与绩效考评中的测评。
(优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和《商务沟通》是本课程的基础,《人员测评技术》与本课程紧密衔接。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与人员素质测评相关的基本概念。
学习要求:掌握素质的概念、素质的特性与素质的构成,熟悉人员素质测评概念及其各种类型的特点与操作流程,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功能与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素质的含义识记:素质的概念、素质的特性、素质的构成、素质测评的含义理解: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区别人员测评与人员选拔(二)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识记:选拔性素质测评的特点、配置性测评的特点、开发性素质测评的特点、诊断性素质测评的特点、考核性测评的特点理解:不同类型人员素质测评运用原则应用:不同的人员素质测评的操作流程(三)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理解:素质测评的评定作用、诊断作用、预测作用(四)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与运用原则识记: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作用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运用原则第二章胜任力理论及其对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理解有关胜任力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学习要求:了解胜任力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胜任力的概念与胜任力模型,掌握胜任力理论在人员素质评价中的作用与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数据收集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胜任力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胜任力理论在不同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二)胜任力理论比较识记:胜任力的定义与基本属性,胜任力的洋葱模型、冰山模型、梯形模型、金字塔模型,构建胜任力模型的主要数据收集方法理解:胜任力的特质观与行为观的共同点,胜任力的主要分类(三)胜任力理论作用与价值识记: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面试过程理解:进行胜任素质测评时应包括的主要内容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人员素质测评标准的设计与应用。
人员素质测试理论与方法复习大纲

《人员素质测试理论与方法》复习大纲掌握以下名词诊断性测试试卷蓝图一致性信度总体水平分析测评职务效度面试投射法工作生活质量职业生涯结构化面试数字反应能力心理测验情境测验法心理素质测评指标非结构化面试专家加权法思维能力趋中心理误差宽大心理误差气质“白智”试测法哈罗效应考核性测评当量量化角色扮演稳定系数分析法绩效工作分析内容效度诱惑力分析法评价中心掌握以下问题1、工作分析活动的实质。
2、选拔性测评的基本特点。
3、品德测评的任务。
4、面试时如何“评”。
5、面试时如何“观”。
6、面试的程序过程。
7、面试的类型。
8、人员素质测评的意义。
9、评价中心遵循的原则。
10、提高面试质量的方法。
11、面试的作用。
12、心理测验的种类、实质。
13、评价中心具有的特点。
14、评价中心的失败原因。
15、素质的基本特征。
16、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特征。
17、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
18、心理测验具体表现的几个方面。
19、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0、适应能力强的人一般具有的特征。
21、确定测评指标权重的几种方法。
22、素质测评的方法、组成部分。
23、人员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4、测试人员面试时应遵守的纪律。
25、在确定适当职务级别过程中,要牢记哪几方面。
26、人员测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几种方法。
27、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8、财会人员的个性特点。
如何设计结构化面试。
29、在人员测评标准体系编制中,应用工作分析法分哪几步进行。
30、人员素质测评的有效进行可以促进工作生活质量提高的原因。
31、试卷组织的程序。
32、面试时如何“听”。
33、投射技术的特点。
34、心理效应误差的种类。
35、绩效主要体现的方面。
36、素质测评项目、测评指标与测评目标之间的区别。
37、设计与应用评价中心过程中进行情景设计的要点。
38、效度分析中的理论问题。
39、素质测评的功能。
40、评分者的评分信度和测评方法之间的关系。
41、选拔性测评与其它类型的测评相比所具有的特点。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是一门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本次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方法步骤以及实际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考试内容1.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1人员素质测评的定义及作用1.2人员素质测评的相关理论1.3人员素质测评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2.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和步骤2.1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分类及特点2.2人员素质测评的步骤和流程2.3各类测评工具的使用和选择3.人员素质测评的实际应用3.1人员素质测评在招聘中的应用3.2人员素质测评在培训与开发中的应用3.3人员素质测评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三、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试卷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两部分。
四、评分标准根据答题准确性和完整度,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选择题每题1分,简答题根据回答的完整度和准确性给分,总分满分100分。
五、考试备考建议2.多做练习题。
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锻炼解题能力。
3.多与同学讨论。
与同学一起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互相提问和答疑,加深理解和记忆。
4.查阅相关资料。
除了教材,可以查阅相关的学术论文、行业报告和案例等,增加对人员素质测评的了解和认识。
考试大纲内容完整详实,旨在全面考察学生对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基础的掌握,方法步骤的熟悉以及实际应用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努力学习和准备,相信可以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MA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人员素养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代码:2011年5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人员素养测评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交叉学科,是在治理学、测量学、统计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思想和原理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科学方法,具有相对独立性。
在整个人力资源治理学科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本门课程的要紧任务是使学生把握人员素养测评的差不多理论与方法,了解各要紧人员素养测评方法的操作技术和操作规程,学会灵活运用各种人员素养测评工具、客观分析测评结果。
二、课程目标与差不多要求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人才测评理论并把握人才测评的一样原理和方法,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做好技能预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把握人才测评的差不多理论和方法;明确人才测评的技术操作体系和人才测评理念;熟悉人才测评的进展历史和应用现状;把握人才测评的内容、各种测评方案的实施、运用情形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学会运用测评技术选拔人才。
课程差不多要求:考生了解和把握人员素养测评的有关概念,把握人员素养测评的差不多知识、差不多原理和方法,熟悉当前人员素养测评的差不多情形,把握人员素养测评的整个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能够进行人员素养测评的制定、人员素养测评的实施、人员素养测评结果的分析与评判等工作。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人员素养测评理论与方法》在人力资源治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属专业主干课程。
它与治理专业的许多课程有着紧密的关系。
《治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治理》《人力资源治理与开发》和《商务沟通》是本课程的基础,《人员测评技术》与本课程紧密衔接。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人员素养测评导论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把握与人员素养测评相关的差不多概念。
学习要求:把握素养的概念、素养的特性与素养的构成,熟悉人员素养测评概念及其各种类型的特点与操作流程,明白得人员素养测评的功能与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素养的含义识记:素养的概念、素养的特性、素养的构成、素养测评的含义明白得:人员素养测评与人才素养测评的区别人员测评与人员选拔(二)人员素养测评的要紧类型识记:选拔性素养测评的特点、配置性测评的特点、开发性素养测评的特点、诊断性素养测评的特点、考核性测评的特点明白得:不同类型人员素养测评运用原则应用:不同的人员素养测评的操作流程(三)人员素养测评的要紧功用明白得:素养测评的评定作用、诊断作用、推测作用(四)人员素养测评的作用与运用原则识记:人员素养测评的差不多作用明白得:人员素养测评的运用原则第二章胜任力理论及其对人员素养测评的作用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明白得有关胜任力的差不多概念与差不多理论。
学习要求:了解胜任力理论的起源与进展,明白得胜任力的概念与胜任力模型,把握胜任力理论在人员素养评判中的作用与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数据收集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胜任力理论的起源与进展明白得:胜任力理论在不同时期的要紧代表人物及其要紧奉献(二)胜任力理论比较识记:胜任力的定义与差不多属性,胜任力的洋葱模型、冰山模型、梯形模型、金字塔模型,构建胜任力模型的要紧数据收集方法明白得:胜任力的特质观与行为观的共同点,胜任力的要紧分类(三)胜任力理论作用与价值识记: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面试过程明白得:进行胜任素养测评时应包括的要紧内容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把握人员素养测评标准的设计与应用。
学习要求:明白得人员素养测评标准的概念与结构,把握人员素养测评的标准化方法与计量方法,把握人员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步骤。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人员素养测评标准体系概述识记:人员素养测评标准体系的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人员素养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与类型明白得:人员素养测评标准体系的作用(二)人员素养测评的标准化方法识记:权重的概念与形式,加权的类型,权重的确定方法明白得:构成人员素养测评的项目或因素应用:人才素养模型实例分析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人员素养测评组织与实施的方法。
学习要求:把握人员素养测评实施要素构成、差不多程序与步骤,熟悉实施素养测评的差不多原则与要领,明白得测评工具与方法的设计,了解测评方法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人员素养测评组织实施程序简述明白得:人员素养测评组织实施的一样流程(二)人员素养测评实施活动的要紧环节明白得:人员素养测评操作中的关键环节应用:实施测评的差不多原则与实施要领第五章心理测验方法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如何对人员进行心理测评。
学习要求:了解心理测验的概念、心理测验的种类与形式及常用的心理测验方法,把握品德测评和能力测评的相关概念,把握能力倾向测验的类型及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心理测验概述识记:心理测验的概念及其特点、心理测验的种类与形式明白得:心理测验的要紧进展时期(二)品德测评识记:FRC品德测评的操作流程,投射技术法的要紧特点、哈梅诚实测验的操作程序、威金特知觉测验的构与操作明白得:OSL品德测评的注意事项,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问卷法(三)能力测评识记:各种专门能力测评类型所评测的特定能力,学习能力测评的三个层次,职业能力倾向测评的作用与功能明白得:能力测评的类型以及在人员素养测评中的应用第六章面试方法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把握面试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学习要求:把握面试的概念、特点及进展趋势,了解面试的原则及作用,把握面试试题的要求及编制,把握面试的程序与步骤,熟悉面试的方法与技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面试概述识记:面试的概念与特点明白得:面试的理论基础,面试的作用(二)面试的方法与技巧明白得:提高面试质量的要紧方法应用:座位的布置方式,面试中问、听、观、评的技巧(三)面试的关键问题明白得:面试中关键问题的设计选择,面试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七章评判中心技术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评判中心的设计与应用。
学习要求:熟悉评判中心的概念、特点、评判维度和优缺点,把握常用的评判中心技术相关内容,了解一些专门用评判中心的技术,把握情境设计中的要点,明白得评判中心技术实施失败的缘故,以及有效实施评判中心的关键环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评判中心概述识记:评判中心的概念与特点明白得:评判中心的起源(二)评判中心的要紧类型识记:(1)公文处理的应用方法与适用对象(2)小组讨论的应用方法、适用对象、评判标准(3)角色扮演的应用方法(4)治理游戏的应用方法与适用对象(5)事实判定的优缺点与适用范畴(6)面案例分析的优缺点(7)进展中心的要紧特点(8)自我洞悉评判方法包括的要紧活动明白得:评判中心的进展趋势(三)设计方法与应用识记:情形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应用:评判中心在应用时的操作程序第八章人员素养测评结果的报告与运用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绩效考核的工作方法。
学习要求:了解素养测评报告的定义及构成要素,了解素养测评报告类型及表述方法,了解素养测评报告的一些应用实例,把握素养测评报告分析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人员素养测评结果报告的类型识记:报告的形式,报告分数的四种差不多形式,等级报告与分数报告的区别,评语报告应注意的问题,分项报告与综合报告的优缺点,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总体水平分析的典型值应用:报告导出分数的运算,数据综合的运算(累加法、平均综合法、加权综合法、连乘综合法、指数连乘法),整体差异的运算(两极差、平均差、标准差、差异系数)(二)人员素养测评结果的运用识记:人员素养测评结果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三)人员素养测评结果的跟踪分析明白得:人员素养测评结果跟踪分析的关键环节第九章人员素养测评应用案例及其分析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把握人员素养测评的具体应用过程。
学习要求:正确明白得和把握人员素养测评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运用,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开阔思路、汲取对以后工作的启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人员素养测评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中的应用识记:结构化面试与非结构化面试的区别明白得: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的测评过程(二)素养测评在企业人员聘请中的应用案例与分析明白得:企业采取不同面试方式的依据(三)人员素养测评在事业单位聘请中的应用明白得:在事业单位聘请中能够运用的要紧测评工具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明白得、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
其具体含义为:识记:能明白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明白得: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差不多概念、差不多原理、差不多方法,能把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明白得的基础上,能运用差不多概念、差不多原理、差不多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人员素养测评理论与方法》萧鸣政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2、在了解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依照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在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差不多概念必须深刻明白得,对差不多理论必须完全弄清,对差不多方法必须牢固把握,并融会贯穿,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摸索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重的差不多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明白得和经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能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同时,在自学各章内容时,能够在明白得的基础上加以经历,切勿死记硬背;同时在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明白得把握时,联系实际问题摸索,从而达到深层次的认识水平。
4、为了提高自学成效,应结合自学内容,尽可能地多看一些例题和动手做一些练习,以便更好的明白得、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把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忆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