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初中课文教案
![创设情景初中课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474a5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7.png)
教案:创设情景,提高初中语文课文教学效果一、教学目标:1.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热爱。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一篇初中语文课文,如《背影》、《春》、《散步》等。
2. 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关情景,如家庭生活、大自然、人物情感等。
3.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课文内容。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创设情景: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图片等手段,创设相关情景。
例如,在学习《背影》时,可以播放父爱相关的歌曲,展示父亲送儿子上学的场景。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主人公、配角等,进行角色扮演。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生动的语言、表情和动作表现角色。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探讨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交流和分享。
5. 情景剧: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
通过生动的表演,展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如发言、表演等。
2. 学生表现力: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方面的表现力,如语言表达、情感传递等。
3. 学生理解力: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学生创新力:鼓励学生在情景创设、角色扮演等方面发挥创新精神,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
五、教学建议:1. 注重情感带入: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2. 关注学生个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初中课堂情景创设教案
![初中课堂情景创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75778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e.png)
初中课堂情景创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候语、介绍自己、询问信息等基本交际用语。
(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培养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问候语:Hello!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2. 介绍自己:My name is... I am from... I am in grade... I am 13 years old.3. 询问信息:What'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 How old are you?4. 基本语法: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构成和用法。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应用英语。
2. 交际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际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英语。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1)教师与学生用中文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如姓名、年龄、来自哪里等。
(2)学生互相用中文进行介绍,熟悉彼此。
2. 引入新课(10分钟)(1)教师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如:“My name is Teacher Wang. I am from Beijing. I am 30 years ol d.”(2)教师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如:“My name is... I am from... I am... years old.”3. 课堂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构成和用法。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dd385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6e.png)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篇1】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目标:2、在快乐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并运用写景状物的方法,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感受作品真诚坦然的美丽,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优美字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揣摩紫藤萝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1、走近宗璞让学生自由发言,饶有兴趣地说说自己预习查寻到的有关女作家的基本概况。
2、正音正字,扫除障碍检查字词是一个常规手段,它能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过字词关,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地节省时间。
(三)整体感知1、擂台大挑战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用“我认为,读得好,好在,—”和“我认为,读得不好,因为,—的形式“作出评价,并选取一段用你认为好的方式进行自读。
挑战老师,争当擂主。
[说明]通过这个环节初步把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2、全班齐读、并思考以下问题(四)合作探究先把全班分为八组,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并做好记录。
(1)、明确:绘色,绘形,绘神(2)、明确: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
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五)体验感悟教育家曾说过,在教学过程中最可怕的就是低估了学生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下面两个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立足文本,畅所欲言)(六)拓展延伸(七)总结全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最后,我通过“这节课,学习这篇抒情散文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我总结本次课的收获和不足,了解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的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而小结全文,并布置以下作业(八)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2、摘抄文中优美词句,并加以赏析。
结束语:宗璞的这篇《紫藤萝瀑布》笔触生动而细腻,手法灵活而多变,它的意义真实而深远。
那盛开的紫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让我们感受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更让我们深刻体悟到了生命长河的永无止境。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https://img.taocdn.com/s3/m/0bde610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6.png)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道,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有事有事半功倍之效。
多年来上课与听课,发现我们教学中常用的开头有如下几种:半功倍之效。
多年来上课与听课,发现我们教学中常用的开头有如下几种:一、用悬念导入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 ...一、用悬念导入一、用悬念导入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使情、使情、知交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例如:例如:例如:在教学“能被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每个同学报一个数,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看老师不用计算,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
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
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
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
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导入二、巧用迁移导入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系统性强,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https://img.taocdn.com/s3/m/362d17b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3.png)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气氛,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
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
教学开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水平和应用数学水平。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
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这个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巧施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展开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说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在竞赛中,因为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能够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
教学中能够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全班比赛;能够分男女同学比赛;能够分小组比赛;还能够将学生按水平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观察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工作。
观察力是人们理解事物、辨别事物的一种水平。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Word文档(2)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Word文档(2)](https://img.taocdn.com/s3/m/e467c263ed630b1c59eeb5de.png)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将化为灰烬。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才能达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获有新知,用有创造的目的。
新课导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课堂教学的展开,学生注意力的集散,都与新课的导入有关。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巧妙开头,给学生创设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景,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为学习新知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
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
若能在开始就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扣人心弦,对上好一节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引入方法,在本文中将探讨以下八种方法:数学新课导入是教学首要的一环。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尤其是探究科学的“课堂导入方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一个精彩的“课题导入”。
“灵巧的导入”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此,导入方法是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巧。
新课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新知识学习的“大门”。
它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开场白,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所谓优化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设计就是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环节时充分考虑新课程理念、教材、教师、学生四者的关系,设计出各种各样、妙趣横生且具有数学学科特点的导入,激发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优化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设计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
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新课](https://img.taocdn.com/s3/m/0af6d3a52e3f5727a4e962af.png)
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新课二龙山乡中心小学赵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内容的表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这一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认可。
自课改以来,广大教师以“创设情境——建立模式——解释与应用”为基本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把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数学世界呈现给学生,情境教学被众多的数学课堂所采用,它成了数学课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呢?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恰当创编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1、在新课引入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产生学习愿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
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
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创设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趣”中学。
2、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真实的情境”是指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规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
比如,在上“美丽的对称”一课时,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啊?(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动物城画面,并配合音乐)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蝴蝶,咱们一起玩吧。
”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其实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课件展示飞的过程)师说:“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师说:“小朋友们,它们美吗?”生自由回答……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是一家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https://img.taocdn.com/s3/m/da501283b307e87100f6963d.png)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及早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广泛的应用性。
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
一、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因此,教学中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给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张师傅在搞大扫除时,不慎打破了一块圆形的镜子,只拣到一小块的残片,他想重新配制一块与原来一样的镜子,配制时找出圆心和半径,他感到很为难,你能帮他解决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了。
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个同学家的衣橱上镶有两块全等的三角形玻璃,其中一块被打破了。
你能否帮他划出同样的一块玻璃补上呢?学生一定议论纷纷。
然后,教师向学生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这些都离不开数学,这样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二、类比导入法类比导入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来引入新课的方法。
如果已知的数学对象比较熟悉, 新的数学对象通过与已知的数学对象类比,那么引入就比较自然。
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性质时,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类比。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而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如果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变成了全等三角形。
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
三、创设启发情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以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单直观,富有启发性。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https://img.taocdn.com/s3/m/b14c1cc5c281e53a5802fff3.png)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您如今正在阅读的创设情形导入新课激起先生兴味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创设情形导入新课激起先生兴味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育发明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气氛,先生集中精神,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先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愿望,又能联络以前知识,为进退学习高潮作预备。
一、用悬念导入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立愤、绯情境,使先生有了剧烈的求知愿望,能促使先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的,使情、知融合到达最正确的形状。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员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先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先生回答:能!接着教员让每个先生自己预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教员,每个同窗报一个数,看教员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别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
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生动,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教员。
但教员对先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别能否被3整除,先生们感到十分惊讶。
接着,教员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先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
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先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开展和深化。
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看法几分之几时,教员先给同窗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
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
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
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
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
浅谈如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浅谈如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https://img.taocdn.com/s3/m/0c591d0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c.png)
新课程NEW CURRICULUM教学实践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教学的创设情境导入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创设好的情境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语言导入艺术。
以下我对在新理念下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如何导入,浅谈几点个人认为较成功的经验。
一、用准确、精练、清晰、有条理的数学课堂语言创设情境导入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我曾经用这样的语言进行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你能说一说你见过的生活中的各种图案吗?学生甲:五颜六色的彩旗。
学生乙: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学生丙:工人师傅测量内槽的工具。
教师:对,非常好,同学们的举例都不错,大家想一想你的举例中有形状、大小一样的图形吗?它们能够完全重合吗?学生丁:有,如风车上的每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并且能够完全重合。
教师:大家的猜想非常棒,那么这些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又叫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全等三角形。
这样,通过语言的交流,既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准确有效的教学语言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载体。
二、用动手实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根据初中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我曾经采用动手实践法进行情境导入。
实践1:各位同学请拿出自己的三角尺与同桌交流看看你的三角尺和他的三角尺能够完全重合吗?实践2:把一块样板按在纸板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的纸板和样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吗?把样板和裁得的纸板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吗?实践3:从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两张照片上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吗?这样,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动手实践揭示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入新课打下基础。
正确的情景创设教案中班
![正确的情景创设教案中班](https://img.taocdn.com/s3/m/d7f7970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13.png)
正确的情景创设教案中班教案。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1-5。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数字1-5,并能够用手指表示出相应的数量。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5,学会用手指表示出相应的数量。
教学难点,数字5的认识和表示。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准备数字1-5的卡片,每个数字的卡片上都画上相应数量的物品,如1个苹果、2个梨子、3个桃子、4个香蕉、5个葡萄等。
2. 教学辅助工具,手指模型或手指图示。
3. 教学游戏道具,数字骰子、数字卡片配对游戏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1. 课堂氛围营造,老师在学生进入教室后,可以播放一些与数字相关的儿歌或动画视频,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 数字认知游戏,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字认知游戏,如让学生找出教室中有几个窗户、几张桌子等,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数字。
二、新知呈现(10分钟)。
1. 数字卡片展示,老师出示数字1-5的卡片,让学生看清楚每个数字上的物品数量,并引导学生一起朗读每个数字的名称。
2. 手指表示数量,老师用手指模型或手指图示,示范用手指表示出数字1-5的数量,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练习。
三、教学讲解(15分钟)。
1. 数字认知讲解,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数字1-5,告诉学生每个数字代表的数量,并且可以用手指来表示出相应的数量。
2. 数字书写练习,老师在黑板上或白纸上写出数字1-5的笔画,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练习书写每个数字。
四、教学练习(20分钟)。
1. 数字配对游戏,老师设计数字配对游戏,将数字卡片和相应数量的物品卡片混合在一起,让学生根据数字找出相应数量的物品卡片,加深对数字1-5的认识。
2. 数字骰子游戏,老师使用数字骰子,让学生摇出数字后用手指表示相应的数量,加强学生对数字数量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总结(5分钟)。
1. 数字学习反馈,老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朗读数字1-5,用手指表示出相应的数量,并且简单总结数字1-5的特点。
2. 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
第23课《孟子三章》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3课《孟子三章》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f8f97c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8.png)
《孟子》三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汇。
2.理解选文的内容和观点。
3.引导学生背诵选文内容。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汇。
2.理解选文的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理解选文的内容和观点。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原大地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权更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数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而他们的每一次“演出”都伴随着--战争。
是什么让他们获得胜利最终一统中原呢?2.孟子其人。
结合课下注释和自己的课外积累,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孟子。
孟子生平、著作、地位、民本、仁政、性善论、孟母三迁、断机教子……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自行朗读,整体感知诵读是学习的第一步,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畅,注意断句。
夫fú/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任务二结合注释,翻译全文1.根据课下注释结合已学的文言知识,尝试同桌互相翻译全文。
2.将翻译中有争议的句子或词语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解决。
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内城。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huán):围。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是:这。
委:放弃。
故:所以。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固:使巩固。
威:震慑。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
畔:同“叛”,背叛。
任务三掌握论点,理清思路1.本文提出了战争中的三个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按重要性从小到大如何排列?2.仔细阅读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明确:本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小学美术《创设情景导入》教案
![小学美术《创设情景导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53567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a.png)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创设情景导入》章节。主要内容为:
1.情境创设:通过故事、游戏、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情景体验:让学生参与情景创设,亲身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3.导入新课:结合情景,自然导入新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特点。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情境创设的方法和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情境与美术作品相结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情景创设相关的美术创作主题。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活动。学生将根据设定的情景,尝试用画笔和色彩表达情感。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美术素养。
-举例:在创设情境后,指导学生如何将情境中的元素融入自己的美术作品中,如创作一幅描绘故事场景的画作。
-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举例:组织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题材的美术作品,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分析、评价作品,培养审美观点。
-合作、探究学习技巧的掌握: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需要教师指导并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举例:通过讲述一幅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表现手法,理解作品创作特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https://img.taocdn.com/s3/m/ed46bbf40740be1e640e9a3b.png)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精心设计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好的导入方法,可以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注意,创设学习境地;铺设学习桥梁,明确学习目的;获得反馈信息,调控课堂教学等作用。
为了让“导入”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根据教材体现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采用讲故事,设置悬念,游戏,旧知导入等形式激发学生情趣而导入新课。
具体做法如下:1. 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时一种新颖的导入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心理需求。
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第一种分法),课一开始,播放配乐,出示情景片(小兔、小猴、小羊、小熊)教师口述:小兔、小猴、小羊、小熊是好朋友。
有一天,他们一块去郊外游玩,他们游览了很多的山山水水,小熊喊着累了要停下来休息,吃饱了再游玩,于是它们拿出了8个面包来分。
小熊说;“我来分吧。
”它分的结果是:小熊4个,小兔2个,小猴、小羊各一个。
这时,小猴有意见了,喊道;“不行,这样分不公平,每人分得不同样多,我再来分。
”教师设疑;“你们想知道小猴怎样把这些面包分得同样多吗?”全班学生齐答;“想!”于是学生就很自然地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2. 悬念导入悬念是一种能造成听课者急切期待和猜疑的授课技巧。
教师巧设悬念,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形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态。
如教学《10的认识》时,我先问:“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娃娃?”学生大声回答;“0、1、2、3、4、5、6、7、8、9。
”学生每答一个数,拿着相应数字卡片扮演数娃娃的同学就上来,并且要求按顺序排好队。
然后教师口述: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做“排队”游戏。
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
扮演数字9的同学表演:“哈哈!我是9,我最大。
”然后他大摇大摆的走到0的前面,指着0说:“你呀你,没头没脸大,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啦!”扮演数字0的同学伤心的哭了,边哭边说:“我这是个没用的东西。
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修改版]
![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7f0a9c7e21af45b207a829.png)
第一篇: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这样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也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所以在教材提供的信息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
但问题要“问在有疑之处”、“问题有启发性、针对性”。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猜测——验证——结论)猜测:可以让学生有预见性,激发思维。
验证:也就是求证的过程,经历从发现到感悟理解的过程,进而最终解决问题。
结论:则是通过学生的验证从而归纳、总结、概括,点明规律性的东西,即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
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数学知识。
教师在这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四、拓展练习,巩固提升。
主要是深化、提高所学知识,达到迁移运用,举一反三的作用。
这部分主要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五、学后感悟(收获)。
一堂课下来,最后应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及时梳理的习惯,所以在每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要适当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其实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梳理知识的过程。
第二篇: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环节1、利用插图导入新课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效果。
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创新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创新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ca9b2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a.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创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学习开始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从而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诗)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4、指导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1、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三、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三峡山水的险恶,观赏了周庄水箱的多姿多彩,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海,去感受青海湖梦幻般的美。(多媒体展示青海湖图片)
欣赏完美景后,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你对青海湖的印象。也可选取其中的一幅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四)、点拨
作者希望人们来到美丽的青海湖游览,又怕这里的环境遭到破坏。想一想:我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又不致于破坏青海湖的环境?
小结:环境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大自然是有灵性的,希望同学们把这些想法落实到行动中,并呼吁更多的人“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青海湖,梦幻般的的湖
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这篇文章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课。这一单元是游记单元,单元设置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掌握阅读和写作游记的基本方法。它同时也是一篇寄情于景的一篇抒情性散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在高原上梦幻般美丽的青海湖,它不仅景色壮丽,而且生物资源丰富,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观赏结束
小结:作者叙述、描写由近及远、由天空到地面,很有层次。
问题2:
青海湖美在
(1)湖水蓝得醉人;
(2)环境氛围清新幽静;
(3)神话传说神奇迷人;
(4)鸟岛神奇鱼类丰富。
小结:作者抓住青海湖景物的特点,从多方面描写了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
(五)、当堂测评
(1)、同学们,请你依据这篇文章,结合图片资料,选取青海湖的一个景点,拟写一段导游词。可以灵活地选取文章中优美的句子,添加到你的导游词中。
(多媒体展示参考资料: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浩瀚螵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却里地城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荚,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所环抱:北面是宏伟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印米至删米之单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广裹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森、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直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
2.说教材内容的处理这篇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启发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的意识以及环保意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
“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观赏湖水
“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观赏乌云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观赏万里晴空
“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观赏草滩与山峦
“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观赏海岛
我也为学生设计了问题:1、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赏的青海湖?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了青海湖的美?3、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青海湖的醉人之美?划出文中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反馈
交流展示答案
我设计的问题答案由多媒体展示:
问题1
“青海湖到了,”——到达青海湖
“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观赏草滩
2.说教材内容的处理这篇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启发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的意识以及环保意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
(3)学习本文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
(2)通过朗读品位赏析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3)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青海湖的美丽,使学生更加热爱多姿多彩的祖国。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作者的描写,从中体会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2)品味赏析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问题3:
梦幻。课文自始至终把“梦幻”与对青海湖的描写结合起来,以“梦幻”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开头“关于高原的梦”,到扑进梦幻般的现实,使全文内容联系自然,结构显得紧密。文中多次将现实联系梦境,如:“是啊!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续?”“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作者以美妙的梦境来烘托现实,表现出青海湖的幽美可爱,表达了作者见到青海湖时的惊喜以及对青海湖的赞美之情。
(2)、选出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想一想:如果让你对家乡的嵖岈山进行描绘,文中的哪些句子我们可以学习借鉴?
四说板书设计:
湖 水 蓝
青海湖 环 境 美如梦境
鸟(世界)
鱼(天堂)
青海湖,梦幻般的的湖
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这篇文章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课。这一单元是游记单元,单元设置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掌握阅读和写作游记的基本方法。它同时也是一篇寄情于景的一篇抒情性散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在高原上梦幻般美丽的青海湖,它不仅景色壮丽,而且生物资源丰富,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出示目标(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二)、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动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图片资料,在朗读的过程中把你发现的问题写出来,在自学反馈中与大家一起交流解疑。
(2)、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1、青海湖哪一处景色最美?2、如果让我们自己编排游览青海湖的行程,怎样安排最为合理?3、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对青海湖的景物进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