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掉下来了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体下落有直线和曲线之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物体按下落方式进行记录。
3、探索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
教学准备: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塑料积木、球、绳、沙包等,记录纸、笔,白纸人手两张教学过程:一、引题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树叶落下来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讲述)二、幼儿探索并讨论。
1、幼儿猜想并尝试:你桌上东西落下是怎么样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物体下落时的异同。
“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东西落下来有什么不一样?”3、幼儿交流:(1)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自由交流)(2)为什么有的物体落的快,有的物体落的慢?4、小结: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的,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师演示一张皱纸和一块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三、幼儿分组探索,按照物体下落的路线进行归类记录。
1、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桌上的物体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请你再去试一次,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你这些东西按照落下的路线记在纸上。
”2、每组派一个孩子交流各组的发现,并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
“你是怎么记录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3、教师简单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幼儿猜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落下的时候不一样?2、幼儿自己尝试,教师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3、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五、延伸:让幼儿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伞,观察其与其他物体下落的不同。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反思一、教案设计与实施概述《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这一大班科学活动,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物体下落的现象,探究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并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幼儿园大班教案《防高空坠落》[共5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防高空坠落》[共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防高空坠落》大班教案《防高空坠落》适用于大班的安全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初步了解高空坠物的危害,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防高空坠落》教案吧。
活动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高空坠物的危害。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活动准备:PPT活动过程:(一)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主题。
(二)出示PPT幼儿认真观看。
——通过PPT你们看到了什么?——当苹果和腊肉从很高很高的地方掉下来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当我们在高楼上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三)让幼儿知道高空坠物给人们带来那些危险。
——高空坠物给人们带来危险?——高空坠物预防对人身的伤害十分巨大,那我们要如何预防高空坠物呢?——预防高空坠物要做什么措施呢?(四)结束活动。
——当我们见到小心高空坠物的警示牌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快远离那个地方,除了应随时注意观察之外,在楼前楼后行走时尽量离墙壁远一些为好。
总结:通过本次安全教育活动,让幼儿知道高空坠落物是对他人的生命造成威胁,并知道高空坠落下来的杂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扩展阅读:坠落意思是掉落,下落;衰落;没落。
第二篇:防高空坠落措施防高空坠落措施所谓高处作业,是指在距基准面2米(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作业。
在此作业过程中因坠落而造成的伤亡坠落事故。
一.高处坠落事故的类别规律,大体分为九种类型(1)洞口坠落(预留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阳台口坠落等)(2)脚手架坠落(3)悬空高处作业坠落(4)石棉瓦等轻型局面坠落(5)拆除过程中发生的坠落(6)登高过程中坠落(7)梯子上作业坠落(8)屋面作业坠落(9)其它高处作业坠落(构架上、设备上以及其他物体上的坠落)二.高处坠落的原因规律是指由于人们在高处作业是违背了客观事物规律,导致同类事故重复发生具体原因三.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1.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预防、控制,是根据不同类型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每类高处坠落事故控制要点。
大班科学活动:怎样落下来
大班科学活动:怎样落下来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物体从高处落下来,例如苹果从树上落下、人从高处跳下等。
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物理学的原理。
在这次大班科学活动中,我们将会探究物体落下的原理,了解自由落体实验的基本方法,并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自由落体实验材料:•轻球一个•手表一只步骤:1.将轻球向上抛起,记录下开始计时的时间。
2.当轻球触到一个高度时,按下手表计时按钮。
3.等待轻球落地,并记录下落地所需的时间。
4.重复以上步骤数次,计算出每次落地所需的时间的平均值。
结论: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可得出落体加速度近似为9.8m/s^2。
实验二:物体质量对落体速度的影响材料:•不同质量的小球各两个•手表一只步骤:1.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摆放在桌面上,等待其落地。
2.记录下两个小球的落地时间,并计算出其平均落地时间。
3.重复以上步骤数次,计算出每一组小球平均落地时间的平均值。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每个小球落地的速度(速度 = 路程 /时间),并比较不同质量小球的落体速度。
结论: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可发现,质量不同的物体落地速度相同,而落体时间却不同,这是因为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更大,在相同时间内下落的距离也更大。
实验三:空气阻力对落体的影响材料:•球一个•手表一只步骤:1.将球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记录下落地时间。
2.将球从相同高度放入一个带有空气阻力的容器中,将容器用吸管抽空,让球自由落下,记录下落地时间。
3.重复以上步骤数次,计算出落地时间的平均值,并比较两者差异。
结论:通过实验可发现,球在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落地时间比自由落体实验所得的落地时间长,这是因为球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阻力导致了球下落的速度变缓。
实验四:物体从高处落下的安全问题材料:•计时器一只•模拟人体的玩具娃娃一个•不同高度的平板各一块步骤:1.将模拟人体的玩具娃娃放置在地面上,使用计时器测量其心跳频率。
幼儿园小班科学《 掉下来了》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掉下来了》教案一、教学背景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围绕“掉下来了”展开的,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物体为什么掉下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探究。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观察并理解物体为什么会掉下来的原理。
2.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三、教学准备1.实验用物品:小球、瓶子、托盘等。
2.实验场所:教室或者室外空旷的地方。
3.教学辅助:录音机、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引入“掉下来了”这个话题,让幼儿猜测物体为什么会掉下来,并进行初步的讨论。
2. 实验与观察(15分钟)让幼儿观察一个小球从桌子上掉落的过程,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掉下来。
然后进行简单的实验,比如将小球放在瓶口,推瓶子小球就会掉下来,让幼儿尝试多种方法探究掉下来的原因。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物体为什么会掉下来,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小组展示。
4. 概念引入(10分钟)老师介绍“重力”的概念,让幼儿了解物体掉下来是由于地球的重力作用。
5. 结语(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观察和探究。
五、延伸活动1.让幼儿观察其他物体的掉落过程,如树叶、羽毛等。
2.利用操场等空间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如从不同高度让物体掉落等。
六、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和表现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更好地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以上就是本节课《掉下来了》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在科学领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探索。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落下来教案(附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落下来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够:1.发现并理解物体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2.初步认识重力、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3.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自由落体问题。
二、教材和资源1.课本:《小学科学》第一册;2.实验器材:小球、简易计时器;3.PPT:演示重力、速度和加速度的相关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教师会通过PPT 简要介绍“重力、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并动手演示几个简单的物理实验。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今天要学的内容有初步的概念了解。
2. 实验环节接下来,教师将分发小球和计时器,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掘落体规律,当然,如果学生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及时解答和指导。
3. 理论讲解在实验环节结束后,教师会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
然后,教师再通过PPT,详细讲解物体自由落体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4. 拓展应用最后,教师将在黑板上列出并解答几道与自由落体相关的简单应用题,让学生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探究-引导-讲解-应用”四个步骤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讲解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全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不过,也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点和不足。
例如,在实验环节中,有些学生可能比较迷失,需要教师及时解答和指导。
在理论讲解中,也需要注意语言和解释的方式,要尽可能让学生理解。
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还可以适当加强练习和实际应用的环节,让学生在应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力、速度和加速度的知识。
幼儿小班科学教案:掉下来了!科学实验体验
幼儿小班科学教案:掉下来了!科学实验体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经常在班级教授科学知识,探索这个世界背后的奥秘。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堂小班科学教案——“掉下来了!科学实验体验”。
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授,幼儿应该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1了解万有引力及其作用1.2理解物体从高处掉落的速度与高度相关1.3通过观察、比较和总结得出结论,进一步开发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2.教学内容3.1指导幼了解万有引力及其作用我从真实的生活中出发,问孩子们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幼儿很快就明白了万有引力的概念,能够简单地描述地球的吸引力使物体向地面掉落。
4.2实践操作,理解物体的速度与高度的关系是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重力作用的时间了。
我在教室里准备好了一个小球和一张长桌子,小球放在桌子的一头,幼儿在桌子另一头,观察小球从桌子上掉落的情况,并观察小球从不同高度掉落的时间。
我让所有幼儿站到桌子的一头,询问他们小球会落到哪里?会掉到桌子的哪个位置?答案很显然,小球会落到桌子的尽头,因为地球的重力使物体向下移动。
接着,我将小球从桌子的中央放下,让幼儿观察它落下来的情况,并用手表计时。
随后,我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帮助孩子们理解速度和高度的关系:当小球从桌子上掉落时,它速度越快,会掉落到地面上的位置越远吗?当小球掉落高度不同时,掉落时间是否会不同?5.实验过程此时,我为幼儿们展示了一组实验示例。
我们在一个相同高度的条件下,在不同重量的小球上放置相同的礼花棒。
结果表明,重量越大的小球掉下来的速度越快。
再我让孩子们分别比较同一小球从各个高度(10CM、20CM、30CM)落下所需的时间。
孩子们迅速发现,从高处掉下的时间比从低处掉落的时间短。
我再向孩子们重申了万有引力的概念,并向他们解释了实验的原理,在不同高度下重力与反作用力的转化,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速度和高度的关系。
6.教学评价在这个教学实践中,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物体掉落的原因和与高度、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科学活动《掉下来了》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科学活动《掉下来了》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掉落的自然现象,初步理解重力的概念。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科学活动《掉下来了》主要探讨物体掉落的规律和原因,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重力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各种大小、重量不同的物品(如积木、球、书本、羽毛等)。
2. 高度适中的桌子或椅子。
3. 安全垫或者软垫。
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个小故事,比如“小鸟从树上掉下来”,引发幼儿对“掉下来”现象的好奇心。
2. 实验操作:让幼儿分别拿起各种物品,从桌子上轻轻放下,观察它们是否会掉下来。
然后,让他们尝试从不同高度放下物品,看看结果是否一样。
3. 讨论分享:引导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讨论为什么所有的东西都会掉下来,引出重力的概念。
4. 深化理解:通过游戏的方式,如“谁能让物体不掉下来”,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阻止物体掉落,进一步理解重力的存在。
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其他受到重力影响的现象,如水往低处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等。
教学总结:重申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物体掉落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重力作用。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与重力相关的现象。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专注力,评估他们对物体掉落现象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幼儿对重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在教学延伸环节,观察幼儿能否在生活中发现并解释与重力相关的现象,以此评估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科学课教案:掉下来了!幼儿学习的新方式
科学课教案:掉下来了!幼儿学习的新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传统的教育方式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学校开始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以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其中一个新的教学方式就是“掉下来了!”幼儿学习的新方式,它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来让幼儿学习科学知识。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这个方法的实施过程、效果以及它对幼儿的意义。
一、方法的实施过程“掉下来了!”是一种使用线索教学法的新颖教学方式,它的实施过程如下:1.提出主题问题:在课堂开始前,老师会先介绍本次课堂的主题,如“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2.进行线索探究:老师会列出一些小组问题,比如“树上的苹果比地上的重吗?”,“你见过在风中树枝抖动时苹果掉下来的情景吗?”等等。
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去探究,回答这些问题,并true–false和对错评判问题的答案。
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开始自己的探索之旅。
3.设计实验项目:在探索之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们制定实验项目,让他们自己去实地采摘树上的苹果,进行比较,看看树上的苹果和地上的苹果重量上的差异,以及察觉苹果掉下来的原因。
4.总结和分享:学生们进行实验之后,可以分享彼此的发现、结论和观点,并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苹果掉落的原理。
5.应用:本次实验结束后,老师会指导学生们进行一些相关任务,比如让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等。
这样,学生们可以得到全面的科学体验,并在实验中获得自学的能力。
二、效果具有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自然会得到激发,在课堂中,他们不仅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的知识,还能从分组讨论和互动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通过实验设计,学生们可以在实际操作和探索中获得更多的理解,并在其中加深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有以下的优势: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使用了一种带有探究性质的教育模式,学生们会被让看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大班科学教案怎样落得快
大班科学教案怎样落得快标题:大班科学教案——怎样落得快一、活动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重力和空气阻力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纸飞机、羽毛、石头、橡皮等不同材质和重量的物体。
2. 高度相同的桌子或者椅子。
3. 宽敞的室内或室外空间。
三、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老师先向孩子们展示手中的纸飞机,然后问:“如果我把这个纸飞机扔下去,你们觉得它会怎么样?”引导孩子们回答“会掉下来”,从而引出今天的主题——怎样落得快。
2. 实验操作:请孩子们分别拿取不同的物体(如石头、羽毛、橡皮等),并站在同一高度(例如桌子或椅子上)把它们扔下。
在每次实验后,让孩子们记录下每个物体从开始落下到落地所用的时间,并比较哪个物体落下的速度最快。
3. 分析讨论: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落得快,有的物体落得慢。
解释这是因为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重力,使得所有物体都会朝着地面掉落。
而空气阻力则会影响物体下落的速度,重且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小,所以落得快;轻且形状流线型的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所以落得慢。
4. 总结拓展:再次强调重力和空气阻力的概念,并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和观察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四、活动延伸:1.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改变纸飞机的形状,看看哪些形状的纸飞机会飞得更远。
2. 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降落伞,了解降落伞如何利用空气阻力减缓物体下落的速度。
五、活动评价: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存在,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掉下来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掉下来啦》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物体掉落的原理,并理解重力和自由落体的概念;2.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身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使用科学语言和合理展示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纸张、小球、书桌;2.实验前的说明准备:清楚提醒孩子们不要把纸球扔到其他小朋友的脸上;3.教师需要查阅有关自由落体和重力的知识,以便回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热身(5分钟)•在黑板上画一些物体,如苹果、小球、书本等,让孩子们猜测这些物体会往哪个方向移动。
实验操作(15分钟)1.老师站在讲台上,手持一张纸张和一个小球,然后教孩子们如何做实验。
–将纸张平放在讲台上,然后轻轻地划过纸张的边缘,让纸张滚起来并坠落在地面上。
–重复第一步的动作,但这次是用小球来代替纸张。
2.让孩子们自行开展实验,反复尝试纸张和小球坠落的过程,并尝试找出两者的差异。
(实验时记得先了解细节,教会孩子注意材料的正确使用)3.在实验之后,让孩子们进行实验总结,这个过程中不要给予过多指导,让孩子们自己发现物体的落差和时间的关系。
老师可在互动过程中适时帮助孩子们总结。
总结吸收(10分钟)当孩子们对物体的落差和时间的关系有所发现之后,是时候通过知识点的介绍更好地让孩子掌握这个问题了。
老师可借助图片、动画等辅助材料,向孩子们灌输有关自由落体、重力的简单概念。
•自由落体:物体在不受到阻力的情况下,从高处自由坠落的运动。
•重力:所有物体之间会产生万有引力,引力的作用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分组讨论(15分钟)让孩子们分组讨论,然后请他们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讨论应当集中在自己做的,而不是老师所示范的)。
老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点拨,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在团队合作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反思(5分钟)在讨论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进行总结。
在总结中,老师可以询问孩子们如何理解自由落体和重力,并评价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
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教案科学-树叶树叶落下来
树叶树叶落下来主要领域:科学★活动目标:1了解树叶下落时由于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会有速度和形态上的不同。
2根据空气阻力原理,尝试怎样解决“落得慢”和“扔得远”的难题。
★活动准备:1. 材料:大小不一的树叶若干,手工纸若干(够幼儿两次实验使用),跳伞、掷铅球和投标枪的图片。
2. 幼儿经验:在户外观察过树叶,见过树叶落下的景色。
★活动过程:一、与幼儿交流已有经验,发现并体验“落下来”的现象1教师提问并与幼儿分享经验。
引导语:●秋天到了,我们一直看见有些叶子从树上掉下来,你有没有见过在空中不会掉下来的东西?●为什么火箭把卫星送出地球之后,卫星不会落下来?2体验与总结。
体验游戏:树叶树叶落下来。
玩法:请幼儿轮流站到椅子上,高举树叶然后把手松开,让树叶自由下落。
引导语:●说说看,树叶在下落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小结:原来,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一直被地球吸引着,这个吸力叫作地球引力。
地球引力非常非常大,所以我们在地球上把物品抛起来,它总是会落下来的。
引导语:●你觉得这个引力好不好?要是我们不会落下来而是飞上去,会怎么样?二、看谁落得慢1引导语●我们知道树叶会落下来,但是想一想,它们落下来时候的样子一样吗,它们落下来的速度一样快吗?(大树叶和小树叶落下来的速度不同。
)●我们再来用手工纸试一试。
2出示两张手工纸,其中一张团成小球。
引导语:●我们来看看它们是如何落下来的。
(指导要点:需强调同样重量、同一高度、同一时间下落。
)3说说你的发现,并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引导语:●纸和纸球落下来的样子不一样,一个是晃来晃去的,很慢;一个是直线下落的,很快。
●同样的高度、同时松手,为什么落的快慢会不一样呢?现在每人拿两张手工纸,自己动手做做、看看、想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指导要点:一张纸保持原样,另一张纸团成纸团。
)小结:物体落下来的时候,在空中会遇到空气。
受到空气的阻挡,下落的样子和速度就不一样了。
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面积大,受到的阻力就大,落得慢;面积小,受到的阻力小,落得快。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掉下来了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掉下来了教案标题:小班科学活动——《掉下来了》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物体掉落现象的观察和探索兴趣。
2. 让幼儿理解物体掉落与重力的关系,初步认识重力的概念。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物体掉落的现象2. 重力的基本概念3. 探索不同物体掉落的速度和方式三、教学准备:1. 各种大小、重量不同的物品(如积木、球、纸片等)2. 高度适中的桌子或架子3. 安全垫或者软垫4. 教学PPT或图片展示重力的概念四、教学过程:1. 引入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掉落现象,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探索环节:让幼儿亲手尝试将各种物品从桌子上丢下,观察它们掉落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所有的东西都会往下掉。
3. 讲解环节:通过PPT或图片,简单介绍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掉落是因为地球的引力作用。
4. 实验环节:让幼儿尝试用不同大小、重量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并比较它们掉落的速度和方式有何不同。
5. 总结环节: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五、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继续观察和探索物体掉落的现象,比如树叶从树上掉下来、雨滴从天空落下来等,进一步理解和应用重力的概念。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幼儿了解了物体掉落与重力的关系,初步认识了重力的概念,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了科学探究的兴趣。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了解他们对物体掉落现象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幼儿对重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在课后活动中,观察幼儿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评估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科学《科学活动《掉下来了》》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科学活动《掉下来了》》教案教案概要教案名称科学活动《掉下来了》适用年龄幼儿园小班学科分类科学教案时长1-2 周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物体为什么会掉下来;2.培养幼儿观察、探究的能力;3.提升幼儿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各种不同形状的球体(例如:篮球、足球、网球、高尔夫球等)•各种重量不同的物体(例如:铅球、砖头、纸团等)•平滑斜面教学环境准备•幼儿园教室或者室外教学场地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1.教师用不同形状的球体和物体,让幼儿自由观察,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掉下来,有些物体不会,引出本堂课探究的问题。
第二步:实践活动1.分组或配对,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物体和一个斜面,思考如何使物体从斜面掉下来。
2.观察幼儿的实践过程,引导幼儿思考掉下来的原因。
第三步:总结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总结实践活动中发现的规律,引导幼儿认识到物体掉下来的原因与斜面的倾斜度、物体的重量等因素有关。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四步:延伸活动1.让幼儿思考如何让不同形状的物体从不同斜度的斜面上掉下来。
2.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践。
教学评估方法•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表现;•记录幼儿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与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其对活动内容的理解程度。
标准•能简单描述物体掉下来的原因;•能够设计简单实验,验证物体掉下来的条件;•能够和同伴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教学反思教师应该在活动中及时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幼儿深入思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提升。
以上为《科学活动《掉下来了》》教案,希望本次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观察和探究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的下落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的下落教案反思1、大班科学教案物体的下落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能仔细观察,感知各种物体在空中都会自由下落。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物体下落速度与其重量、形状、下落方向有关,学会做记录,把自己的发现表达清楚。
3.对落体现象感兴趣,有探索欲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每组有两张相同的普通纸,一张同样大小的黑纸板,一盒橡皮泥,一块积木,一块石头,一把剪刀,一支笔和一张记录纸。
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物体都有下落现象。
(1)教师引导:教师手里拿着一块积木,提问如果松开手会怎么样,教师操作,并用多种方式抛、扔。
提问,所有东西都会这样吗?(2)幼儿实验:让幼儿尝试多种材料,看是否与刚才的猜测相同。
(3)幼儿分享成果,教师总结。
2.比较不同物体的下落速度。
(1)提问:刚才你们都扔了那些东西?它们落下来的速度一样吗?哪些快哪些慢?(2)请个别孩子上来演示,老师要引导他们在同一高度放下来比较。
(3)幼儿再次操作,并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4)老师把结果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回答他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猜为什么有的比有的快。
3.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什么有关。
(1)教师指导幼儿正确操作,比较普通纸和黑纸板的下落速度。
让孩子们回答他们发现了什么,并验证速度与重量有关。
(2)幼儿操作,在没有加减东西的情况下,如何让两张相同的普通纸以不同的速度下落,然后交换讨论。
验证速度与形状和下落方向相关。
活动延伸:把材料放到角落里,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材料设计生活中新的落体现象,并尝试改变落体的速度。
活动反思:1.第一个环节没有让孩子充分体验到所有物体都在下落。
演示的时候,这两个怎么扔的说明和最后的结果都不清楚。
这个环节只是初步的感知,应该不会占用大部分活动时间。
2.第二个环节比较时,要让孩子随机选择五中的两本教材进行比较。
如果进行五种比较,就很难得到明确的结果,浪费时间。
幼儿园小班体育课教案《落下来》
幼儿园小班体育课教案《落下来》教案名称:《落下来》幼儿园小班体育课教案适用年龄:3-4岁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空间的感知和运动协调能力。
2. 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和注意力。
3. 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感。
教具准备:1. 婴儿垫2. 彩色小球3. 音乐播放器课程内容:1. 热身活动(5分钟)老师和幼儿们一起做热身运动,如摇头、晃臀、扩胸等,准备好开始运动。
2. 空间感知活动(5分钟)老师在婴儿垫上放置彩色小球,并将垫子折叠起来,形成一个四角落,让幼儿围成一个圆站在垫子外面。
老师放下折叠的垫子,幼儿们观察并描述垫子的形状。
然后,老师将垫子打开,让幼儿自由探索垫子内部。
提问:- 垫子里是什么?(小球)- 垫子里的小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垫子外面是什么形状的?(四角形)- 怎样才能把小球都放进垫子里?3. 双人合作活动(10分钟)幼儿们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婴儿垫和彩色小球。
每个小组的两名幼儿站在垫子的两个对角上,手里各拿一个小球,同时放下小球,并尝试让小球都落在垫子上。
然后,换另外两名幼儿进行这个活动。
提问:- 你们是如何合作的?- 有没有遇到困难?怎么解决的?4. 落下来游戏(15分钟)幼儿们站成一排,每人手里拿一个小球。
老师放音乐,幼儿们跳舞,在音乐停止时,每个幼儿都要尝试用手将小球落在婴儿垫上。
如果落在垫子上,幼儿可以继续进入下一轮;如果没有落在垫子上,则退出游戏。
游戏进行三轮,每轮结束后剩余的幼儿要加入下一轮游戏。
提问:- 游戏中,你们用了哪些部位控制小球的落下?- 为什么要站在一排呢?- 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为什么?5. 放松活动(5分钟)老师放一段轻松柔和的音乐,让幼儿随音乐放松身体,做舒展运动,活动身体关节。
提问:- 你们觉得这段音乐适合放松吗?为什么?- 你们感觉舒服吗?为什么?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们在体育课上能够感受到空间感知活动的乐趣。
同时,幼儿们也锻炼了动作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科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科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大班科学活动:掉下来了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科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通过科学探究以及实验活动,学生们能够学会尊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大胆猜想并实践检验,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科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设计意图:
孩子的好奇心重,喜欢探索身边事物的奥秘,我们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个活动,取材于身边常见事物,让孩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简单的科学道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践,发现不同物体掉落过程的不同,进而得出结论:轻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慢,重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快。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记录、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纸条、积木、树叶、沙包、布、鸡毛若干。
2、可供幼儿记录操作结果的纸、笔若干。
3、黑板一块、有关识字卡。
活动过程:
1、逐一出示六种物品,交代游戏名称及规则。
2、请幼儿玩游戏“掉下来了”,教师参与引导,要求幼儿观察物体掉落时的状态。
3、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来表达观察到的结果,并得出结论:轻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慢,重的东西掉下来时比较快。
4、请幼儿再次游戏,要求幼儿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把记录情况讲给同伴、客人们听。
5、请个别幼儿在集体中讲述他们的记录情况,小结活动过程,引出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实验相同质量、相同材料在不同形状时掉落情况的不同。
2、引导幼儿理解物体掉落时受外力影响造成的结果的不同。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