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教案——8食物营养、9强化食品、10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与营养学教案
保健食品与营养学教案第一章:保健食品概述1.1 保健食品的定义与分类1.2 保健食品的功能与作用1.3 保健食品的标签与说明书1.4 保健食品的选择与使用第二章:营养学基础知识2.1 营养素的种类与作用2.2 营养素的来源与摄入2.3 营养失衡与疾病2.4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第三章:常见保健食品与营养补充3.1 常用的保健食品类别3.2 营养补充剂的选择与应用3.3 常见营养缺乏症与保健食品选用3.4 保健食品的适宜人群与禁忌人群第四章:保健食品的安全性与质量管理4.1 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要求4.2 保健食品的生产与质量管理4.3 保健食品的监管与法规4.4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投诉途径第五章:保健食品的市场营销与推广5.1 保健食品的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5.2 保健食品的广告与宣传5.3 保健食品的销售渠道与售后服务5.4 保健食品的消费者教育与培训第六章:特殊人群的保健食品与营养需求6.1 孕妇及乳母的保健食品选择6.2 儿童的保健食品与营养补充6.3 老年人的保健食品与营养需求6.4 疾病患者的保健食品选择与营养治疗第七章:保健食品的科学研究与进展7.1 保健食品的研究方法与技术7.2 功能性食品的科学与评价7.3 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创新7.4 科学研究在保健食品发展中的作用第八章:营养学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8.1 营养评估与保健食品设计8.2 营养干预与保健食品功效评价8.3 营养与健康的个性化解决方案8.4 营养学在保健食品行业的未来展望第九章:保健食品的国际视野与标准9.1 国际保健食品市场概述9.2 国际保健食品标准与法规9.3 跨国保健食品品牌的策略与挑战9.4 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保健食品发展中的作用第十章:保健食品与营养学的未来展望10.1 保健食品市场的未来趋势10.2 营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10.3 保健食品与营养学的整合发展10.4 消费者教育与健康管理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保健食品的定义与分类、功能与作用、标签与说明书、选择与使用难点解析:保健食品的分类及各类保健食品的功能与作用;如何正确阅读和理解保健食品的标签与说明书;如何科学选择和使用保健食品。
食品的营养强化 教案
食品的营养强化教案教案标题:食品的营养强化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的营养需求及其对人体的重要性。
2. 了解食品的营养强化的概念和方法。
3. 掌握选择和制备营养强化食品的技巧。
4. 培养学生合理饮食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内容:1. 食物的营养需求及其对人体的重要性a. 不同营养素的功能和作用b. 日常饮食中常见的营养不足问题c. 营养不良对健康的影响2. 食品的营养强化的概念和方法a. 什么是食品的营养强化b. 常见的营养强化方法和技术c. 营养强化食品的市场应用和前景3. 选择和制备营养强化食品的技巧a. 了解如何选择营养强化食品b. 掌握制备营养强化食品的基本步骤和技巧c. 学习制作一些简单的营养强化食品的配方4. 合理饮食的意识和习惯a. 了解合理饮食的概念和原则b. 分析日常饮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习惯c. 培养学生合理饮食的意识和习惯的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食物图片,让学生讨论它们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介绍食物的营养需求及其对人体的重要性,包括不同营养素的功能和作用,以及日常饮食中常见的营养不足问题。
3. 活动设计: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食品的营养强化来解决营养不足问题,并分享他们的想法。
4. 知识讲解:介绍食品的营养强化的概念和方法,包括常见的营养强化技术和食品的市场应用和前景。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制备营养强化食品的实践操作,例如制作富含维生素的果汁或添加营养素的面食。
6. 思考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制备的营养强化食品,讨论制备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7. 知识总结:对食物的营养强化和合理饮食的意识进行总结,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方法。
8. 课堂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并记录自己一天的饮食情况,并分析其中的营养不足问题和改进方案。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学生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制备的营养强化食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食品营养强化和保健食品课件 (一)
食品营养强化和保健食品课件 (一)食品营养强化和保健食品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食品营养强化指的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针对特定的营养素进行补充,从而提高食品的营养含量;保健食品则是指具有特殊保健效果的食品,例如膳食纤维、鱼油等。
以下是关于食品营养强化和保健食品课件的内容。
一、食品营养强化的方法分类1.物理方法:例如紫外线照射、高压处理等。
2.生化方法:如添加多种营养素的复合营养素等。
3.生物发酵法:又称益生菌法,将有益的微生物添加到食品中,促进营养成分的释放。
二、保健食品的种类1.膳食纤维类:例如寡聚葡萄糖、果蔬纤维等。
2.功能性调节类:例如精氨酸、硒等,可以调节生理功能。
3.增补营养类:例如钙、维生素D等。
三、保健食品的作用1.促进消化道健康:例如通过采用有益的肠道微生物,刺激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2.增强免疫力:例如高剂量的维生素C、E等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3.调节生理功能:例如通过增加微量元素、人体所需的酶类等,改善人体生理机能。
四、食品营养强化和保健食品的注意事项1.注意摄入量:过量的食品营养强化和保健食品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2.注意过期时间:过期的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可能会导致消化道不适。
3.请勿代替药物使用:保健食品并不能代替药物,不可以用于治疗疾病。
总的来说,食品营养强化和保健食品是一种促进健康的方式,通过摄入精选的食品,可以改善人体各个方面的状态,养护身体。
但是也需要注意营养强化和保健食品的摄入量和注意事项,不可乱用。
希望这份食品营养强化和保健食品课件对您有所帮助。
食品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教案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及基本概念教学,使学生懂得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掌握食品营养学一些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一些生活中的营养误区,从食品营养入手防治慢性病。
教学重点、难点:食品营养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包括贯穿营养学的参考摄入量等的概念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讨论法提问法参考书目与资料:略教学过程:本章(共两课时)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共分七步。
第一步:导入:介绍国内外食品营养学的历史与现状,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入手引发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兴趣(15min)第二步:讲授概念(共30min):包括贯穿营养学的重要概念:营养、营养素、营养学、营养价值、营养密度、营养标签、营养学评价、恩格尔系数、RDA、ADI、DRIs、EAR、RNI、Al、UL,其中简单介绍制订EAR、RNI、Al、UL取代RDA的渊源和意义。
着重讲述DRIs、EAR、RNI、Al、UL。
DRIs即dietarlyrefereceintakes,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括四项内容:EAR、RNI、Al、UL。
讲清EAR、RNI、Al、UL的关系和作用。
EAR:即平均需要量,EstimatedAverageRequirement.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RNI:即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NutrientIntake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5%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RNI二EAR+2SDAI即适宜摄入量AdequateIntakes,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是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而不能计算EAR和RNI时,可以设定AI来代替RNI UL即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rlerableUpperIntakeLevel,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似不致引起不利于健康的作用。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物,促进身体健康。
3.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合理膳食的原则。
3. 实践操作:学会查看食品标签,了解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三、教学重点:1.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每一类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2. 学会查看食品标签,了解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合理膳食的原则及意义。
2. 学会查看食品标签,掌握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观察、思考能力。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查看食品标签,增强实践能力。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食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物质?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课主题——食物中的营养。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教材,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 学生思考并回答:每一类营养物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三、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到合理膳食?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合理膳食的原则。
四、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查看食品标签,了解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2. 学生汇报查看结果,分享食品中的营养价值。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食物营养的认识。
2. 学生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提出改进措施。
七、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食物营养图,展示六大类营养物质在食物中的来源。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对食物营养的认识。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掌握食物中营养素的来源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 各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
3.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以及它们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2. 教学难点: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及其平衡饮食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对健康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素。
2. 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介绍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食物来源,以及摄入过多或过少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平衡饮食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做到平衡饮食,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提出改进措施。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制定一份合理的食谱。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实验:安排一次实验课,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例如,通过观察面包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了解淀粉的分解。
2. 观察:让学生观察日常饮食中的食物,识别其中的营养物质,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七、学生活动设计1.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调查一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并向全班同学汇报。
2. 个人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份为期一周的食谱,注意平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
八、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食品营养学教案食物营养强化食品保健食品
食品营养学教案之食物营养强化食品与保健食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食物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对食品营养价值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食物营养强化食品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 保健食品的定义、分类和作用3. 食物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4. 食物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在我国的政策法规5. 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食物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 食物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3. 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物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定义、分类和作用,以及选择和使用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食物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对食品营养价值的认识。
4. 互动提问法: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食物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食物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以及在我国的政策法规。
3.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食物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对食品营养价值的认识。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食品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日常饮食中的实际应用。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食物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融入到自己的日常饮食中。
3.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不同角色(如营养师、消费者等),演示如何向他人推荐食物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
七、课堂互动:1.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食物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知识的理解程度。
食物的营养
食物的营养
《食物的营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学会分辨不同种类食物的营养成分;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主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了解不同种类食物的营养成分;
3.学会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
三、教学内容
1.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主要食物的营养成分;
3.合理的膳食搭配。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食物和营养的兴趣。
2.讲解
介绍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并讲解它们在人体内的作用。
3.实例分析
以一些常见的食物为例,分析它们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4.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才是健康的,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引导他们树立健康饮食观念。
5.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健康。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编写一份健康的膳食计划,明天提交并进行讨论。
七、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作业的展示和讨论,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对饮食营养的理解程度及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强他们的营养意识,提高对食物营养的认知水平,从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食品营养强化和保健食品讲解材料
• 3. 保健食品的基本特点,属性,与药品、普通 食品、营养强化食品的区别。
• 4、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
2020/4/18
一、 营养强化食品
2.食品营养强化的意义
向食品中添加天然含量不足的营养素; 补充食品在加工、贮藏等过程中损失的营养素;
使一种食品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全面的营养要 而加入各种营养素; 简化膳食处理方便摄食以及预防营养不良。
2020/4/1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 什么是食品的营养强化?在食品营养强化时 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 知道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能力目标:1. 学会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能够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关注饮食营养。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我成长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饮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3. 分析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第二课时:营养素的摄入与平衡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营养素摄入的重要性。
2. 讲解营养素的摄入标准和平衡原则。
3. 学习如何根据个人需求合理搭配食物。
第三课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
2. 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
3. 学习如何辨别和选择安全的食品。
第四课时: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1. 导入: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2. 学习如何根据个人需求制定膳食计划。
3. 分享优秀的膳食计划案例。
第五课时: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
2. 讲解如何通过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学习健康饮食的习惯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习方法的运用。
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食物中的营养》2. 课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营养素的摄入与平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
食品营养学教案
第八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王其梅主编营养配餐与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一、教学内容
第4章微量营养素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矿物质的概念
(2)了解矿物质的缺乏、生物利用率和食品加工的影响
(3)熟悉食品中重要的矿物质
(4)熟悉维生素概述
2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膳食纤维、食物中常见功能因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营养配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膳食纤维对人体的生理意义;
()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
()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2
()膳食纤维对人体的生理意义;
()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
()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掌握能量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熟悉碳水化合物的功能,食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
()掌握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与食物来源
()了解脂类的组成及其特征,脂类的功能
()掌握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
()熟悉水在人体中的含量及分布,水的生理功能,人体内水的平衡
()了解健康饮水的五大法则
2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能量、碳水化合物、脂类、脂肪酸和水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营养配餐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能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需求,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为改善学生的营养水平,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增进学生体质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
1.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
2.
五、教学过程
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
第章食物中其他功能成分
【讲授】膳食纤维的分类、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参考摄入量与膳食来源;食物中的常见的营养成分及重要的功能因子。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学会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合理搭配膳食。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学会使用食物营养成分分析工具,为自己设计合理的膳食。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注重饮食搭配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
2. 营养成分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3. 食物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及工具的使用。
4. 合理膳食的搭配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合理膳食的搭配原则。
难点:营养成分的分析方法及工具的使用,膳食搭配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讲解: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4. 分析:引导学生使用食物营养成分分析工具,分析实验结果。
5. 总结:讲解合理膳食的搭配原则,学生为自己设计合理的膳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食物中六大类营养物质的认识程度。
2. 学生运用营养成分分析工具的能力。
3. 学生设计的合理膳食方案。
4.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六、教学准备1. 教具:食物图片、实验材料、营养成分分析工具、膳食搭配指南。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笔。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 实践法:学生使用营养成分分析工具,为自己设计合理的膳食。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膳食设计心得。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讲解: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保健食品与营养学教案
保健食品与营养学教案第一章:保健食品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保健食品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保健食品的作用和功能3. 认识保健食品的标签和选购注意事项二、教学内容1. 保健食品的定义和分类2. 保健食品的作用和功能3. 保健食品的标签和选购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保健食品的定义、分类、作用和功能2. 案例分析法:分析保健食品的标签和选购注意事项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保健食品的概念2. 讲解保健食品的分类和作用3. 分析保健食品的标签和选购注意事项4. 案例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保健食品的认识五、教学评价1. 课后小测:测试学生对保健食品定义、分类、作用和功能的掌握程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保健食品标签和选购注意事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第二章:营养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掌握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和作用2. 了解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3. 认识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来源二、教学内容1. 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和作用2. 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3. 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来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营养素的种类、作用和食物来源2. 食物模型展示法:展示食物模型,加深对营养素来源的认识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营养学的重要性2. 讲解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作用和食物来源3. 介绍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4. 食物模型展示:展示食物模型,加深对营养素来源的认识五、教学评价1. 课后小测:测试学生对营养素种类、作用和食物来源的掌握程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营养学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第三章:膳食指南与健康饮食一、教学目标1. 了解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2. 掌握均衡膳食的组成和重要性3. 学会制定个人膳食计划二、教学内容1. 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2. 均衡膳食的组成和重要性3. 制定个人膳食计划的步骤和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和均衡膳食的组成2. 实践活动法:指导学生制定个人膳食计划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2. 讲解均衡膳食的组成和重要性3. 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制定个人膳食计划五、教学评价1. 课后小测:测试学生对膳食指南基本原则和均衡膳食组成的掌握程度2. 个人膳食计划展示:评估学生对制定个人膳食计划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第四章:常见营养疾病与预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营养疾病的类型和症状2. 掌握营养疾病的预防措施3. 学会营养疾病的自我管理方法二、教学内容1. 常见营养疾病的类型和症状2. 营养疾病的预防措施3. 营养疾病的自我管理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营养疾病的类型、症状和预防措施2. 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疾病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方法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常见营养疾病的危害2. 讲解常见营养疾病的类型、症状和预防措施3. 案例分析:分析营养疾病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方法五、教学评价1. 课后小测:测试学生对常见营养疾病类型、症状和预防措施的掌握程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营养疾病自我管理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第五章:保健食品的选择与食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保健食品的选择原则2. 掌握保健食品的正确食用方法3. 学会判断保健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二、教学内容1. 保健食品的选择原则2. 保健食品的正确食用方法3. 判断保健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一般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保健食品选择原则和正确食用方法2. 实践活动法:指导学生判断保健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保健食品在生活中的应用2.六章:保健食品的法规与标准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体系2. 掌握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的基本要求3. 认识保健食品的生产标准和质量要求二、教学内容1. 我国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体系2. 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的流程和基本要求3. 保健食品的生产标准和质量要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保健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和注册备案要求2. 案例分析法:分析保健食品违规案例,强调法规重要性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保健食品法规的重要性2. 讲解保健食品法律法规体系3. 详细介绍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流程4. 分析保健食品生产标准和质量要求五、教学评价1. 课后小测:测试学生对保健食品法规和标准的理解程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保健食品注册备案流程的应用能力七章:保健食品市场营销与消费者教育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保健食品市场营销的基本策略2. 掌握保健食品消费者教育的关键点3. 认识保健食品广告和宣传的法律限制二、教学内容1. 保健食品市场营销的基本策略2. 保健食品消费者教育的目的和方法3. 保健食品广告和宣传的法律限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市场营销策略和消费者教育要点2. 角色扮演法:模拟市场营销场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保健食品市场营销的意义2. 讲解保健食品市场营销的基本策略3. 讨论保健食品消费者教育的实施方法4. 分析保健食品广告和宣传的法律限制五、教学评价1. 课后小测:测试学生对保健食品市场营销策略的掌握程度2. 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对保健食品消费者教育的应用能力八章:保健食品的安全性与风险管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方法2. 掌握保健食品风险管理的流程3. 认识保健食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二、教学内容1. 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方法2. 保健食品风险管理的流程3. 保健食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安全性评价方法和风险管理流程2. 案例分析法:分析保健食品安全事故案例,提高风险意识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强调保健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性2. 讲解保健食品安全性评价方法3. 详细介绍保健食品风险管理流程4. 分析保健食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五、教学评价1. 课后小测:测试学生对保健食品安全性和风险管理的理解程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保健食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的应用能力九章:保健食品的国际趋势与交流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国际保健食品市场的发展趋势2. 掌握国际保健食品法规的异同3. 认识国际间保健食品的交流与合作二、教学内容1. 国际保健食品市场的发展趋势2. 国际保健食品法规的异同3. 国际间保健食品的交流与合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际市场趋势和法规差异2. 比较分析法:比较不同国家保健食品法规和市场特点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全球保健食品市场的概况2. 讲解国际保健食品市场的发展趋势3. 分析国际保健食品法规的异同4. 讨论国际间保健食品的交流与合作五、教学评价1. 课后小测:测试学生对国际保健食品市场和法规的理解程度2. 比较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国际保健食品法规差异的应用能力十章:保健食品的未来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前景2. 掌握新兴保健食品类别及其特点3. 认识保健食品创新的驱动因素二、教学内容1. 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前景2. 新兴保健食品类别及其特点3. 保健食品创新的驱动因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行业发展前景和创新驱动因素2. 小组讨论法:探讨新兴保健食品的发展趋势四、教学步骤2. 讲解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前景3. 分析新兴保健食品类别及其特点4. 探讨保健食品创新的驱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五章:保健食品的选择与食用环节: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制定个人膳食计划解析:这一环节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和饮食习惯,合理选择和使用保健食品,以及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
食物营养教案
食物营养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食物营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和搭配健康的食物。
通过学习食物的不同营养成分,学生将了解到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并能够根据个人需求合理搭配食物,保持身体健康。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营养的重要性,明确每个营养成分的作用;2. 掌握各类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在日常饮食中的推荐摄入量;3. 学会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三、教学内容1. 食物营养概述a. 为什么食物营养对健康重要?b. 主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2. 蛋白质a. 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b. 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和推荐摄入量。
3. 碳水化合物a.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和作用;b. 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和推荐摄入量。
4. 脂肪a. 脂肪的功能和作用;b. 主要的脂肪来源和推荐摄入量。
5. 维生素a. 维生素的功能和作用;b. 主要的维生素来源和推荐摄入量。
6. 矿物质a. 矿物质的功能和作用;b. 主要的矿物质来源和推荐摄入量。
7. 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a. 根据个人需求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b. 按照食物组合原则,确保平衡饮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食物营养的基本知识,向学生传达相关概念和重要性。
2. 图片展示法:利用图片和图表展示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推荐摄入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
3. 讨论与分享: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促进互动和交流。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介绍一些食物与健康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对食物营养的兴趣和重视程度。
2. 讲解食物营养的重要性,以及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
3. 展示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推荐摄入量,让学生了解到每个营养成分的来源和摄入建议。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平时选择和搭配食物的经验和做法。
5. 总结并制定行动计划: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饮食计划,确保能够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教学重点:1.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2. 营养均衡,健康生活。
教学难点:1. 理解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
2. 如何做到营养均衡。
教学准备:1. 食物营养知识PPT。
2. 食物模型或食物图片。
3.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食物营养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营养?我们为什么需要营养?2. 学生分享对营养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营养”二字。
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10分钟)1. 教师展示食物模型或食物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食物。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3. 各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了解营养物质的作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等。
2. 学生通过食物营养卡片,了解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3. 学生分享所学,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营养均衡,健康生活(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做到营养均衡,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3.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加深对食物营养的认识。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餐食,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食物中的营养,了解营养物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讲解营养均衡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食物中的蛋白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在身体中的作用。
2. 识别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教学重点:蛋白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教学难点:理解蛋白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蛋白质知识PPT。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图片。
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蛋白质的重要性。
《食物中的营养》的教案
《食物中的营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3.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2. 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3. 营养均衡与健康三、教学重点:1.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2. 营养均衡与健康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 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
2. 如何做到营养均衡。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不均衡导致的疾病。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如何做到营养均衡。
4. 实践活动法:制定个人营养食谱。
第一章: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1.1 介绍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1.2 讲解每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
第二章:蛋白质2.1 讲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2 介绍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2.3 分析蛋白质的摄入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三章:糖类3.1 讲解糖类的生理功能。
3.2 介绍糖类的食物来源。
3.3 分析糖类的摄入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四章:脂肪4.1 讲解脂肪的生理功能。
4.2 介绍脂肪的食物来源。
4.3 分析脂肪的摄入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五章:维生素、水和无机盐5.1 讲解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5.2 介绍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的食物来源。
5.3 分析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的摄入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六、营养均衡与健康6.1 讲解营养均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6.2 分析营养不均衡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
6.3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提高营养均衡意识。
七、营养不均衡导致的疾病7.1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营养不均衡导致的疾病,如肥胖、贫血、骨质疏松等。
7.2 分析疾病的原因及危害。
7.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八、如何做到营养均衡8.1 讲解如何做到营养均衡,包括食物多样化、合理搭配、控制热量摄入等。
食品营养学教案8食物营养9强化食品10保健食品
第八章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2学时)食品是人类获得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基本来源。
食品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三类: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和各类食品的制品。
食品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食品中营养素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的多少、相互比例是否适宜及是否容易消化吸收。
不同食品因营养素的构成不同,其营养价值也就不同,各有其营养特点,即使是同一种食品由于品种、部位、产地和烹调加工方法的不同,营养价值也存在一定差异。
1、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食品的营养价值(nutritional value)是指某种烹饪原料中所含营养素和热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
评定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常从原料中营养素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多少、相互比例是否适宜以及是否容易消化吸收等方面入手。
1.1 食物营养价值的相对性:食品的营养价值是指食品中营养素能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食品种类很多,营养素组成千差万别,除个别食品如母乳(婴儿食品)、宇航员特殊食品外,食品的营养价值都是相对的。
日常膳食食物有良种来源:来自植物的食物:谷类、豆类、硬果类、植物油、蔬菜、水果等。
来自动物的食物:肉类、脏腑类、鱼虾类、禽类、蛋类、乳类及动物油脂等。
营养素的种类及含量:当评定食品中某营养素的营养价值时,应对其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及含量进行分析确定。
食品中所提供的营养素的种类和营养素的相对含量,越接近于人体需要或组成,该食品的营养价值就越高。
1.2 食物营养密度与平衡膳食:(1)营养素质量:营养素的质与量同样重要。
如同等重量的蛋白质,因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比值不同,因而在促进大白鼠生长发育方面作用不同。
营养质量指数(INQ )即营养素密度(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热能密度(该食物所含热能占供给量的比)之比。
INQ= = INQ=1,表示食物的该营养素与热能含量,对该供给量的人的营养需要达到平衡;INQ>1,表示该食物该营养素的供给量高于热能;其营养价值高。
INQ<1,表示该食物该营养素的供给量少于热能;其营养价值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2学时)食品是人类获得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基本来源。
食品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三类: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和各类食品的制品。
食品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食品中营养素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的多少、相互比例是否适宜及是否容易消化吸收。
不同食品因营养素的构成不同,其营养价值也就不同,各有其营养特点,即使是同一种食品由于品种、部位、产地和烹调加工方法的不同,营养价值也存在一定差异。
1、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食品的营养价值(nutritional value)是指某种烹饪原料中所含营养素和热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
评定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常从原料中营养素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多少、相互比例是否适宜以及是否容易消化吸收等方面入手。
1.1 食物营养价值的相对性:食品的营养价值是指食品中营养素能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食品种类很多,营养素组成千差万别,除个别食品如母乳(婴儿食品)、宇航员特殊食品外,食品的营养价值都是相对的。
日常膳食食物有良种来源:来自植物的食物:谷类、豆类、硬果类、植物油、蔬菜、水果等。
来自动物的食物:肉类、脏腑类、鱼虾类、禽类、蛋类、乳类及动物油脂等。
营养素的种类及含量:当评定食品中某营养素的营养价值时,应对其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及含量进行分析确定。
食品中所提供的营养素的种类和营养素的相对含量,越接近于人体需要或组成,该食品的营养价值就越高。
1.2 食物营养密度与平衡膳食:(1)营养素质量:营养素的质与量同样重要。
如同等重量的蛋白质,因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比值不同,因而在促进大白鼠生长发育方面作用不同。
营养质量指数(INQ )即营养素密度(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热能密度(该食物所含热能占供给量的比)之比。
INQ= = INQ=1,表示食物的该营养素与热能含量,对该供给量的人的营养需要达到平衡;INQ>1,表示该食物该营养素的供给量高于热能;其营养价值高。
INQ<1,表示该食物该营养素的供给量少于热能;其营养价值低。
目前常用营养质量指数(index of nutritional qulity,INQ )作为评价原料营养价值的指标。
即营养素密度(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热能密度(该食物所含热能占供给量的比)之比。
INQ=(某营养素密度)/(热能密度)=(某营养素质量分数/该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食品产热量/热能参考摄入量标准)意义:INQ=1,表示食物的该营养素与热能质量分数,对该供给量的人的营养需要达到平衡;INQ>1,表示该食物该营养素的供给量高于热能。
所以,INQ ≥1,说明该原料营养价值比较高;INQ ≤1,说明此食物中该营养素的供给少于热能的供给,长期食用此种食物,可能发生该营养的不足或热能过剩,说明某营养素密度 热能密度 某营养素含量/该营养素供给量 所产生热能/热能供给量标准该原料营养价值比较低。
通过计算某原料的INQ可对其营养质量的优劣一目了然,是评价膳食营养价值的简明指标。
(2)营养密度是指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素的浓度(V、矿物质和Pro 三类)。
乳、肉就其每焦耳所提供的营养素来说既多又好,故营养密度较高,脂肪的营养密度则低,因其每焦耳所提供的上述营养素很少。
(3)平衡膳食:指膳食中所含营养素不仅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且配比适宜,既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又可避免因膳食构成的营养素比例不当,甚至某种营养素缺乏或过剩所引起的营养失调。
1.3 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是指它们实际被机体吸收利用的情况。
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利用,依赖于食品提供的营养素总量及可吸收程度,并与机体的机能状态有关。
影响营养素生物利用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物的消化率:不同来源的脂肪、糖类和Pro 消化率是不同的。
(2)食物中营养素的存在形式:如Fe2+比Fe3+更易被机体利用。
动物性食品中的铁就比植物性食品所含的铁的生物有效性高。
(3)食品组成:食物中营养素与其它食物成分共存状态可影响生物利用率。
如不同食品组分对铁的吸收利用可有促进或抑制的作用,Vc 促进铁的吸收,而磷酸盐、草酸盐、植酸盐等可与铁结合,降低其溶解度,使铁吸收降低;蛋黄铁由于存在较高的卵黄高磷蛋白而明显抑制吸收,使铁的生物有效性降低。
菠菜含草酸影响钙的利用。
(4)食品加工:对生物有效性可有一定影响,在食品加工中除去植酸盐或加Vc 均对铁的生物有效性有利。
颗粒小或溶解度高的铁盐,其生物有效性更好。
(5)生理因素:人体机能状态对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影响很大。
如缺铁性贫血患者或缺铁的受试者对食品中铁的吸收增加(正常成人膳食铁的吸收为1-12%,缺铁受试者吸收达45-64%);妇女铁吸收高于男子,小孩随年龄增加铁的吸收下降。
1.4 营养素在加工烹调过程中的变化过度加工,一般会引起某些营养素损失,但某些食品如大豆通过加工制作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因此,食品加工处理应选用合理的加工技术。
有专家推荐营养质量指数(INQ)作为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指标。
其含义是以食品中营养素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营养密度)对同一种食品能满足人体热能需要的程度(热能密度)之比值来评定食品的营养价值。
INQ=1,表示该食品营养素与热能的供给平衡;>1表示该食品营养素的供给量高于热能;<1表示该食品中该营养素的供给少于热能的供给,长期摄入会发生营养不平衡。
一般认为属于前两种的食品营养价值高,后一种营养价值低。
1.5 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食物的成酸、成碱作用:是指摄入的某些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变成酸性或碱性的代谢残余物,相应的食物即为成酸性食物或成碱性食物。
体内的成碱性物质只能直接从食物中吸取,而成酸性食物则既可来自食物,也可通过食物在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形成。
(1)酸性食品:凡食物中含S、P、Cl 等元素的总量较高,在体内经代谢最终产生的灰质呈酸性,可降低血液等的pH值,称酸性食品。
通常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物的食物,成酸元素较多。
常见的酸性食物有鱼、肉、蛋、禽、谷类;硬果中的花生、核桃、榛子;果中的李、梅。
一般而言,动物性食品尤其是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高的肉类、蛋类、鱼类及其制品都属于成酸性食品。
(2)碱性食品:凡食物中K、Na、Ca、Mg 等元素含量较多,在食品中常表现为强碱弱酸性,在体内代谢后有机酸被氧化,体内经代谢,最后产生的灰质呈碱性,能防止血液等向酸性发展,称碱性食物。
蔬果富K、Na、Ca、Mg。
植物性食品如蔬菜、水果是常见的成碱性食品,但水果中的乌梅、草莓和谷类、薯类为成酸性食品。
常见的有蔬菜、水果、豆类、牛奶;以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椰子等。
(3)食用油、黄油、食糖、淀粉等不含上述成酸成碱元素,体内代谢后呈中性反应。
应当注意,并非具有酸味的食品就是成酸性食品。
食品中的酸味物质是有机酸,在体内可以彻底氧化,最终生成CO2和H2O,而在体内留下碱性元素,所以大多数此类具有酸味的食品是成碱性食品。
平衡膳食要求在摄入食物时应当注意酸碱食物的比例恰当,以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酸碱平衡。
若肉类等成酸性食品摄入过多,可导致体内酸性物质过剩,而大量消耗体内的矿物质。
而适当的食用蔬菜、水果则可消除机体中过剩的酸,维持酸碱平衡。
1.6 评定食品营养价值的意义(1)全面了解各种食物的天然组成成分。
以充分利用食物资源。
(2)了解在加工过程中食品营养素的变化和损失。
以充分保存营养素。
(3)指导人们科学选购食品及合理配制营养平衡膳食。
2、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2.1 谷粒的构造及营养素分布:各种谷类种子形态大小不一,但其结构基本相似,除荞麦外,都是由谷皮、糊粉层、胚乳、胚芽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1)谷皮:为谷粒的外壳,有多层坚实的角质化细胞构成,对胚和胚乳起保护作用。
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食用价值不高,常因影响谷的食味和口感,而在加工时去除。
并含有较高的维生素、脂肪和一定量蛋白质。
(2)糊粉层:糊粉层位于谷皮与胚乳之间,除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外,还含有较多的磷和丰富的B 族维生素及无机盐,有重要营养意义。
另外,糊粉层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脂肪。
但在碾磨加工时,糊粉层易与谷皮同时脱落,而混入糠麸中。
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
(3)胚乳:位于谷粒的中部,约占谷粒重量的83%-87%,是谷类的主要部分。
由许多淀粉细胞构成,含大量淀粉和一定量的蛋白质。
越靠近胚乳周边部位,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高,越靠近胚乳中心,蛋白质质量分数越低。
主要成分为淀粉,并含有少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
(4)胚芽:位于谷粒的下端,约占谷粒重量的2%-3%,富含脂肪、蛋白质、无机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
胚芽质地比较软而有韧性,不易粉碎,但在加工时因易与胚乳分离而损失。
含有丰富的B 族维生素,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及较多的维生素E和矿物质。
(5)在胚芽和谷皮中还含有各种酶如α、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植酸酶等,在粮谷储存中,条件适合酶的活动,易发生变质。
2.2 谷类的营养特点:含水分约11-14%。
对酶、微生物和仓库害虫有影响。
(1)蛋白质:一般谷类蛋白质含量在7%-16%,主要由谷蛋白、白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组成。
不同谷类各种蛋白质所占的比例不同,又以大米蛋白的质量较好。
一般说,谷类蛋白的生理价值不高,有几种必需氨基酸如赖、苯丙和蛋氨酸偏低。
主要是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缺乏赖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及少量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在麦胚和米胚中,且赖氨酸含量较高。
)大多数谷类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不平衡。
一般而言,谷类蛋白质的谷氨酸、脯氨酸、亮氨酸质量分数高,赖氨酸质量分数少,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偏低。
谷类蛋白质的生物价分别为大米77,小麦67,大麦64,高粱56,小米57,玉米60,其蛋白营养价值低于动物性食物。
但由于谷类食物在膳食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膳食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为提高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常采用氨基酸强化和蛋白质互补的方法,可明显提高其蛋白质生物价值。
(2)脂肪:粮谷脂肪量低,仅1%-3%,主含于胚芽及糊粉层,谷类脂肪以甘油三脂为主,还含少量植物固醇和卵磷脂,如米糠油含植物固醇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从米糠中可提取米糠油、谷维素和谷固醇。
从玉米和小麦胚芽中可提取玉米和麦胚油,80%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占60%,有良好的保健功能。
(3)糖类:约占谷物总量的70%-80%,主要是淀粉(约90%),还有糊精、戊聚糖、葡萄糖和果糖等。
为淀粉(starch)集中在胚乳的淀粉细胞内,糊粉层深入胚乳的部分也有少量淀粉。
谷类中的淀粉因结构上与葡萄糖分子的聚合方式不同,可分为直链和支链淀粉。
一般直链淀粉约为20~25%,糯米几乎全为支链淀粉。
研究认为,直链淀粉使血糖升高的幅度较小,因此目前高科技农业已培育出直链淀粉达70%的玉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