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外交_实现国家国际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文化外交
文化外交
文化外交的定义大致有两种( 缪开金,2006: 23) : 1) 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以实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文化战略目标的一种外交活动; 2) 各国及其人民为增进相互了解而在观念、信息、艺术等方面的交流( Cummings,2003: 1) 。
这两种观点的侧重点不同:前者视文化为服务于政治的手段,而后者视对外发展本国文化为目的本身。
既然是外交,文化外交的主导者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外交对象则是外国公众和政府。
文化外交与公共外交密切相关,一些学者( 如Taylor,2011) 认为文化外交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外交可以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减少彼此之间的成见,提高双方互信程度,增强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
软实力这一说法的提出者约瑟夫·奈( Nye,2004) 认为,一国的软实力基于三种资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念与外交政策。
文化外交的方式包括政府层面的文化外交( 如文化代表团的互访) 、教育文化交流活动( 如设立孔子学院) 、信息交流活动( 包括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 等( 缪开金,2006) 。
理论框架:译介学、传播学、翻译改写理论、多元系统理论、翻译规范理论、跨文化交际
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型( Lasswell,1948)
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型将传播过程归纳为五个要素: 传播主体( Who) 、传播内容( Says What) 、传播渠道( In Which Channel) 、传播受众( To Whom) 和传播效果( With What Effects) 。
在翻译领域,与这五个要素相应的要素是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渠道及手段、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 郑晔,2012: 11) 。
中国文化外交研究
中国文化外交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文化外交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在全球舞台上通过文化交流与互动实现外交目标的学术性文章。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外交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对中国文化外交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进行了概述。
接着,文章分析了中国文化外交的主要策略和实践,包括教育交流、艺术表演、文化遗产展示等多种形式,以及这些活动如何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本文还评估了中国文化外交的成效,并探讨了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增进对中国文化外交的全面理解,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国文化外交的理论基础文化外交,作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指的是通过文化交流、教育、艺术、媒体等手段,以推动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关系。
对于中国文化外交而言,其理论基础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传统、哲学思想和现代外交实践。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外交的核心理论支撑。
儒家强调的“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为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提供了哲学依据。
这些理念在今天的文化外交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国努力向世界展示其和平、包容的文化形象。
道家和佛家的思想也为中国文化外交提供了重要启示。
道家的“无为而治”和佛家的“慈悲为怀”都强调了一种超越国界、超越纷争的宇宙观。
这些思想鼓励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保持谦逊、开放的态度,通过文化交流来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和谐共处。
再次,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也为中国文化外交提供了理论指引。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对社会生活具有能动作用。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文化外交致力于推动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通过文化交流来增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也为中国文化外交提供了重要参考。
例如,多边主义、全球化理论等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可以加强国家间的联系与沟通。
从日本动漫外交看日本对华文化外交
从日本动漫外交看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动漫外交对中国大学生对日情结的影响【内容提要】日本前外相麻生太郎于2006年4月28日在东京数码大学发表了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
他建议日本应当积极开展“动漫外交”,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赢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的心。
而在2008年03月,现任外相高村正彦正式任命哆啦A梦为“动漫文化大使”,此举无疑是在延续麻生太郎的外交政策。
日本外务省希望通过“POP文化”,特别是动漫文化,推销日本,大打文化外交牌的举动引起中国国内的激烈争议。
不少人认为由于目前日本动漫一统市场,如不制止日本动漫潮在中国学生间的泛滥,中国下一代必然会“日本化”,形成浓烈的日本情结,从而影响对日政治态度。
然而不少动漫爱好者认为,日本动漫并不能改变他们对日态度。
那么真相究竟如何?本文希望通过调研与解读相关资料,探求:一、中国当代大学生热爱日本动漫的行为与其日本情结,对日政治态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存在,相关程度如何;二、日本动漫外交的效用以及收益率;三、日本动漫外交对中国外交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动漫外交文化外交情结中国大学生日本情结对日政治态度(一)文化外交及其作用机理当前,文化外交成为了许多国家宣传自身文化与政治理念,提高国际软权力的的重要外交手段之一。
所谓文化外交,根据李智所著的《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一书所述,是指“主权国家以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及实现国家对外文化战略目标为目,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借助文化手段来进行外交活动。
”①作用机理如下:首先,通过”文化模糊”处理,目标国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被增强。
而这种文化认同感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以微妙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舆论传播也常从文化视角切入,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向目标群传播,使目标群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舆论输出中文化因素的激励和感染,从而慢慢接受传播者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其次,借助文化熏染、提高对该国文化的接受度。
中国_文化外交_实践评介与反思
第10卷第2期2011年3月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10No.2Mar.2011[收稿日期]2010-12-05[作者简介]崔道伟(1974-),男,河南三门峡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
【政治学】中国“文化外交”实践评介与反思崔道伟(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社科部,河南郑州450046)[摘要]“文化外交”在国家对外战略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文化外交”异常活跃,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亟须改进的地方。
无论是国民心态还是文化内涵、机制建设等方面都应加以调整和完善,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
[关键词]文化外交;文化战略;软实力[文章编号]1672-2035(2011)02-0028-03[中图分类号]B822.2[文献标识码]B进入21世纪,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交往日趋紧密,外交活动空前活跃,作为国家整体外交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外交”愈发显示其独特价值,在维护国家利益、践行“和谐世界”理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是交流情感、沟通心灵的最佳手段,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可以达到潜移默化、加深理解的效果。
如果将之运用于外交领域,则发挥着诸如消弭分歧、增信释疑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谓“文化外交”,是指主权国家以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及实现国家对外文化战略目标为目的,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借助包括文化手段在内的一切和平手段所开展的外交活动。
[1]76一、“文化外交”的作用其一,“文化外交”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意义上的外交以政府为主导,代表国家进行双边或多边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开展活动,其目的在于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将文化交流提升至国家外交层面,并成为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的重要手段。
可以这样说,在外交的总体格局中,“文化外交”不仅构成了外交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整个外交的核心所在。
浅谈中国外交文化
浅谈中国文化外交文化外交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环境下,中国需要发展文化外交,同时文化外交的开展也会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外交的含义与历史实践文化外交是为了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数千年来积累了丰硕的文化成果。
文化外交正是文化成果之一。
文化外交实践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不会忘记两汉时张骞、班超出西域,开辟了陆路的“丝绸之路”的创举,在海上,郑和七次下西洋也沟通了海上文化与贸易交流,近代历史上梅兰芳的赴美京剧演出,为中美外交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1972 年的“乒乓外交”堪称中国文化外交的经典。
近年以来,随着我国影响力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中国热”,突出表现在“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二个方面。
截至2006 年9 月中国已在46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08 所孔子学院来推广中文和中国文化。
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秉承了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以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己任,旨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中国文化外交的成功实践近年来,从改善自身形象、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及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需要出发,中国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开展文化外交的经验,不断探索自己的文化外交战略。
到目前为止,尽管中国的文化外交模式还很不完善,但中国在新世纪的文化外交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在文化展示、语言推广和文化交流方面成效显著。
(一)中国文化年(国家年)项目“文化年”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外交形式,是国家根据对外关系的整体工作格局与部署,在双边国家约定的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以文化为载体,以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为手段来开展的国家公关活动。
“中国文化年(国家年)”项目是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外交“文化展示与沟通”的标志性活动。
中日建交以来两国间文化外交的历程与评析
中日媒体论坛与合作项目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加强媒体合作、促进信息交流
中日媒体论坛与合作项目是指中国和 日本之间开展的以媒体为主要对象的 交流与合作项目。这些项目通常包括 新闻报道、电视节目、电影制作等方 面的合作与交流,旨在加强两国媒体 之间的合作和促进信息交流。
要点三
成果与影响
中日媒体论坛与合作项目对于加强两 国媒体之间的合作和增进信息交流具 有积极意义。这些项目不仅有助于提 高两国媒体的专业水平和相互了解, 还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 的机会和平台。
发展阶段:1990-2000年
总结词:多元化发展、深度 交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日本经 济的高度发展,中日文化外 交得到了快速发展。两国之 间的文化交流开始呈现出多 元化和深度化的趋势。
1992年,中日两国政府共同 设立了“中日文化交流推进 委员会”,旨在加强两国间 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日文化外交逐渐涵盖了艺 术、文学、教育、学术、体 育等多个领域,双方的文化 交流活动逐渐丰富多样,包 括艺术展览、文艺演出、学 术研讨、体育比赛等。
VS
教育交流
中日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 化。例如,中国多所高校与日本著名高校 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开展学生交流项目 ,增进两国青年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媒体合作与报道
媒体合作
中日两国在新闻、影视等领域的媒体合作不断加强,为两国间的友好交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例如, 中国中央电视台与日本NHK电视台的合作项目,共同制作纪录片并开展新闻报道方面的合作,增进了 两国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艺术展览
艺术展览是展示两国文化特色和艺术成就的重要平台。自建交以来,中日两国在艺术展览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 ,如在中国举办的“日本美术展”和在日本举办的“中国美术展”,都为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
文化外交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内涵
文化外交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内涵作者:朱虹来源:《世界文化》2011年第10期随着国际格局均衡化趋势不断演进,世界发展模式多样化成为现实。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被称为“第四维度”的国际文化最具有流动性,因此也成为最为深刻的世界变动因素之一。
外交方式正在逐步多元化,时刻处于“在线式”。
中国正在努力开拓公共外交新领域。
一、公共外交源于文化外交将文化导入国家外交战略,古已有之。
文化外交是国家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政治化产物。
文化蕴涵于主权国家的国家利益中,知识的权力化倾向与权力的知识化倾向相互交织,形成了文化利益论。
知识改变权力,文化改变命运丰富而生动地体现在当前的国际关系中。
文化外交定义为:主权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实现国家对外战略目标,以文化传播为内容,以文化交流、沟通为主要手段,以和平方式开展的官方外交活动。
文化外交具有柔软性,也被称为“柔性外交”,相比其它外交形式更易被外国政府接受。
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外交活动领域的重要路径。
公共外交是国家外交中的新型外交,源于文化外交。
公共外交超越了传统外交范围,以网络媒体(各类文化交流项目、国际广播、互联网络、智能手机)为宣传平台,定义为:以信息和语言为主、以外国民众为对象的外交行为,开展解释和说服工作,目的在于取得国际共识,促进国家相关战略目标的实现。
公共外交的核心是通过国家之间媒体和公众开展信息、观点的交流沟通,用影响外国公众的方式实现国家利益。
文化外交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内涵,但又不完全相同。
文化外交是一种直接外交形式,属于公开外交。
文化外交的主体是双边或多边主权国家的政府,由政府组织文化交流团体出访或互访。
文化外交因国别和文明不同具有鲜明的本国民族特色。
作为国家派出的文化使者,展示国家文化形象、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民之间的亲善友好。
主权国家的价值理念和诚信形象在公共外交中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国家间能否取得共识:国家间信任的生成,是国家间互动的变量。
国家间是对抗还是合作,信任建构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专题突破卷23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原卷版)
专题23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专题突破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同时,各朝代中央政府通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手段推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图①②③处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填写正确的是()A.①小行人②礼部③办事大臣B.①大鸿胪②提督四夷馆③理藩院C.①典属国②提督四夷馆③都护府D.①大鸿胪②礼部③理藩院2.如图为广西贵港出土的汉代铜镜,有类似纹饰的汉代铜镜在内蒙古察右后旗及云南玉溪等地都有出土,这可用于佐证汉代()广西贵港出土汉代铜镜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情况D.少数民族手工业发展迅速3.《唐六典》记载,“凡军、州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以益军储”,有“安西二十屯,疏勒七屯,焉耆七屯,北庭二十屯,伊吾一屯,天山一屯”。
唐代屯田()A.有利于稳定均田制B.强化君主专制集权C.主要基于边防军需D.导致了藩镇的崛起4.宋代在边疆地区,均有与各地区少数民族政权的互市,往来十分密切。
当少数民族政权侵扰或不臣时,宋政权多会“既禁岁赐,复禁和市”,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这一现象反映出()A.互市在民族问题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B.各族政权一定程度上融入宋市场体系C.宋朝以经济手段逐渐控制了各族政权D.和平与发展成为当时各族的共同愿望5.明初西南地区的地方行政设置,除了与内地一致的府、州、县之外,还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行政机构。
而到了清朝,此类机构的设置大大减少,如云南省就由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的50个减少到清朝雍正末年的13个。
这一调整旨在()A.将西南地区纳入中国的版图B.加强国家对西南地区的控制C.实现西南与内地管理一体化D.变革边疆地区地方管理机构6.隆庆四年,明朝与蒙古达成和议,俺答汗在答谢表中说道:“臣等生齿日多,衣服缺少。
四项国家安全体系的内容
四项国家安全体系的内容中国新一代国家安全体系是中国按照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工作有关战略要求,把国家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网络、国防、军事与外交等综合性安全领域构成一个整体,并以此为指导的思想。
本体系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第一,政治安全体系。
政治安全体系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和关键,是其它体系的保障。
政治安全要求:保持政治稳定和政治诚信,推进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民主集中制,完善国家制度、法制建设、监督体制,维护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和合法权益,建立有效的新形势下党政领导体系和国家监督体系,维护党和国家的核心利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良好形象。
第二,经济安全体系。
经济安全是政治安全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石。
经济安全要求:加快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深化市场改革、法治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机制,控制重大风险,稳定物价,防范投机性衰退,保障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深度发挥政府职能,保持宏观政策动态平衡,促进房地产稳定,积极鼓励经济新形势和新战略,科学预测经济趋势,采取宝墨及时措施,维护经济安全。
第三,文化安全体系。
文化安全是社会稳定构成的重要保障,是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石。
文化安全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文化领域,坚持文明文化建设的导向,发挥文化软实力,深入实施文化“再造”,加强文化安全管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施教育安全体制,有效惩治和抵制文化危害行为,健全激励政策条件,营造文化环境,确保文化安全,助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
第四,社会安全体系。
社会安全是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补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安全要求:强化社会治理体制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加强立法规范解决利益关系,健全政府负责社会治安的法律制度,筑牢社会安全网,坚持联防联控,开展中外优势互补,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在社会安全治理中的作用,坚决制止恐怖活动,加强环境保护,保障社会安全。
文化外交
中国文化在韩国深受欢迎,韩国人了解中国已蔚 然成风,并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强大潮流,韩国 媒体给这一潮流起名为“汉风”。
中韩各种文化代表团交流今年已达180起,其中民间文化 交流已占70%,成为主力军。中文的地位,在韩国已超过日 文,成为仅次于英文的第二大外语。韩国114所四年制大学、 28所两年制大学、3所网络大学均开设了中文课。中国汉语水 平考试,今年韩国参加考试的人数多达2.7万人次,居世界 第一。韩国专门播送中国节目的媒体“中华电视台”首播中 国电视连续剧《长征》,大获成功后,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 不仅再次重播,而且又推出了中国电视连续剧《八路军》。 在韩国,“中文学院”遍布大中城市,其毕业生人数已超过 100万。
开创时期(1949—1966年)
我国与35个国家,主要是承认新中国 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友好国家,签订了政 府间文化协定。平均每年有100余起, 近2000人次的文化交流项目。与友好国 家的文化交流加强了我与兄弟国家的友 谊,巩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遭受“文革”严重干扰时期
对外文化交流也遭到严重干扰和 “四人帮”的破坏。但是,在周恩 来总理的领导下,文化交流并没有 中断。随着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 的合法地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成 倍地增长,各种交流团体包括艺术 团的互访也逐步地增加。据统计, 从1971年到1976年,中国先后接待 了近30起外国艺术团和艺术家,派 出40起艺术表演艺术团组,近3000 人次,访问了50多个国家。
文化外交的意义
文化外交的突出使命就 是在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 进程中,发挥锦上添花或 雪中送炭的作用。文化是 交流情感、沟通心灵的最 佳手段,有着人们喜闻乐 见、易于接受的丰富表现 形式,在满足人们精神上 享受的同时达到潜移默化 的效果。
五外联动 名词解释
五外联动名词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五外联动是指通过外交、经济、文化、安全和科技五个方面的协调合作,以推动国家发展和实现国际合作的战略理念。
五外联动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目标。
外交是五外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外交活动能够帮助我国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通过外交手段,我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经济方面的联动是五外联动的关键之一。
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通过与其他国家在经济领域开展合作,我国可以促进经济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经济领域的合作也有助于解决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
文化领域的联动也是五外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人类发展的灵魂和支柱,通过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我国可以增进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理解与友谊,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
文化合作也有助于推广本国文化,促进文明交流,实现多元文化共存。
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安全领域的联动也是五外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安全合作,我国可以加强国际安全机制,维护国家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跨国犯罪活动,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
科技方面的联动也是五外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引擎,通过科技领域的合作,我国可以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科技合作还有助于解决全球性挑战,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五外联动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推动发展和促进合作的重要战略理念,通过外交、经济、文化、安全和科技五个方面的协调合作,我国可以促进国家发展,实现全球共赢。
在未来,我国应继续积极推动五外联动战略,不断拓展国际合作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和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以上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第二篇示例:五外联动,即“五化联动”、“五水共治”、“五网融通”、“五维通道”、“五区联动”,是指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强化统筹协调,科学施策,完善制度机制,促进各方面资源、信息、力量有机联动,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区域发展和治理的一种工作机制。
国际政 治理论知识总结
国际政治理论知识总结国际政治,这个看似遥远却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充满了复杂的理论和多变的局势。
它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权力博弈,更是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国际政治的一些重要理论知识。
一、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它强调国家的利益和权力是国际关系的核心驱动力。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没有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威机构来维持秩序。
因此,国家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和生存,必须追求权力。
国家被视为理性的行为体,会权衡各种行动的成本和收益,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权力在这里不仅包括军事力量,还涵盖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等多个方面。
例如,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往往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现实主义理论在解释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竞争方面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比如,在资源争夺、领土争端等问题上,国家往往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强硬的立场。
然而,现实主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过于强调权力和利益,而忽视了国际合作和道德因素的作用。
二、自由主义理论与现实主义相对的是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并非仅仅追求权力,它们也有着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可以通过合作来实现共赢。
自由主义强调国际制度和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多边的国际组织、签订国际条约等方式,可以规范国家的行为,促进国际合作。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就为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提供了一个平台。
此外,自由主义还关注经济相互依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这使得它们更倾向于通过合作来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
不过,自由主义在面对国际冲突和一些国家不遵守规则的情况时,其解释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挑战。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新兴流派。
它认为,国际政治的现实并非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实,而是由国家之间的互动和观念建构而成的。
国家的身份和利益并非天生固定的,而是在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中形成和改变的。
文化外交探析
文化外交探析摘要:文化是一种力。
作为构成软权力的重要因子,文化无论在战时还是在和平时期均可谓一把优雅的兵不血刃的杀手锏,是国家建构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依托。
文化外交即是以文化的手段谋求国家外交战略的实现。
本文将对从文化、软权力等多个方面透视文化外交,并结合美国文化外交的实践案例,力求管中窥豹,对文化外交做一个全景式的展现。
以飨读者。
关键词:文化;软权力;外交;政治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 Wendt)指出“国家把文化作为‘大脑’中的参照框架,以此确定自己的身份、利益和思维方式。
”文化作为社会创造意义的一系列价值观和实践的,建构了一个国家决策议程的深层次的环境。
它渗透到国家的每一寸土地,对一国外交的目的性和宗旨有着相当深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外交不能忽略文化”,具体实践中一国的外交也绝非单单为了解决国与国悬而未决的争端而运用的具体谈判技巧,更具有文化价值传播航道的功用。
文化外交则是指一国政府主导下的以文化“软实力”为凭借的,为谋求实现某种战略意图的对外文化活动。
孙英春将其定义为“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以主权国家为主体,是国家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的指导下,以文化手段呈现国家政治、经济利益和国家影响的外交活动。
”1一、文化与“软权力”关于“文化”的缘起,《易经》中有“物相较,故曰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并“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1963年人类学家艾尔弗雷德•克洛依伯(Alfred Krueger)对文化下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即“文化由外层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文化的符号传播方式,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由是,文化规范着国家外交乃至一切政治决策可供选择的范围,并对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美国学者洛弗尔描述的“人是在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受到其中的基本价值观、风俗习惯和信仰的熏陶……在每个民族国家,统治本身和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是在某种文化背景中发生的。
浅析文化外交的作用
浅析文化外交的作用作者:梁仙女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10期摘要: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通过政府或民间渠道,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或实现某种战略意图,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一种外交活动,是一个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与其他外交形式不同的作用。
文化外交作为民族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文化外交;基本内涵;文化交流;作用时任我国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认为,文化外交可以定义为围绕国家对外关系的工作格局与部署,为达到特定目的,以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或手段,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国家或国际间公关活动。
还有李智认为,文化外交就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外交活动。
因此,我认为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通过政府或民间渠道,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或实现某种战略意图,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一种外交活动,是一个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外交作为民族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文化外交可以谋求民族理解、促进国际合作不同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自很早就存在了,先于国家正式交往关系确立之前,而且文化交流的平和性,使其可以超越某些国际关系中的敏感的禁区,而成为改善国际关系、构建国际合作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中美两国之间的乒乓外交被国际誉为“超级文化外交”,对解冻中美冷战关系起到了超乎寻常的作用,是国家关系史上的杰出例子。
文化外交还是促成国际合作的纽带。
文化交流可以是同源文化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异质文化间的交流。
作为历史积淀的同源文化对作为文化载体的民族和国家具有强大的内聚力和向心力,并以其共同文化特质的历史认同功能和亲和功能成为加强国际合作,以至于构建国际联盟的纽带。
全球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扩大,不断推动着不同文化体系的融通与认同,对异质文化的认同、交流、尊重则促成了文化作为整合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文化外交还是调和国际矛盾的良方。
从文化全球化视角分析中国文化外交特征
从文化全球化视角分析中国文化外交特征【摘要】全球化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和最突出的发展趋势之一。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水平,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也空前加剧。
国家的外交活动领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军事,而深入到了文化领域。
文化外交也因此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日益为各国所重视。
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却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
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文化因素在国家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开展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外交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外交;中国一、文化外交的定义“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一词最早见诸于1934年的《牛津英语大词典》,“英国议会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外交手段,就是致力于海外英语教学。
”这个概念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外交”一词是美国历史学家拉尔夫·特纳在其为规划战后美国对外文化关系而起草的备忘录中提出来的,但特纳当时并没有给予文化外交这个崭新的概念以确切的定义。
鲁毅等学者所著的《外交学概论》指出文化外交“是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外交活动。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为实现其政治目的或是对外略意图而展开的以文化传播、交流沟通为内容的外交活动。
文化外交作为一种和平、温和的外交手段强化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理解与信任,是外交活动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交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二、文化外交的作用当前世界许多大国都形成了自己的对外文化政策,积极开展文化外交活动,这与文化外交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文化外交有时对缓解国家间的紧张关系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冷战期间,1958年,美苏签订了第一个文化交流协定。
理解中国软实力的三个维度_文化外交_多边外交_对外援助政策g
理解中国软实力的三个维度:文化外交、多边外交、对外援助政策□赵磊“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自身吸引力,而不需要诉诸武力威胁或经济制裁,以实现自身发展的非物质力量。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就已经发现,国际政治性质的变化已经使国家凝聚力、普世性文化、国际制度等无形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①。
他认为,软实力主要包括三种力量资源:一是文化;二是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三是外交政策②。
近年来,中国在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基础上凭借自身文化影响力、外交魅力,通过“感召”手段,成功地塑造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006年10月,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智囊机构之一布鲁金斯学会设立了中国政策中心。
这是该学会唯一设立的只针对一个国家的研究中心。
该学会表示,此举旨在增进美国对人们心目中这个全球最重要新兴大国的理解。
此外,法国时任总统希拉克在2006年10月访问北京前夕,多次向媒体表示:“法国未来在世界事务中能扮演多大角色,在相当大程度上,都要取决于法国能够与中国建立特别稳固的关系。
”法国是一个荣誉感、优越感十分强烈的国家,但其元首把自己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未来紧密地维系在一起,这是极其罕见的。
可见,中国软实力提升为世人瞩目。
具体而言,中国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外交、多边外交、对外援助政策。
一、中国软实力的核心———文化外交文化因其特质似水,柔而有力,故潜移默化、沁透人心。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且其发展脉络从未断裂,几千年以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商人、使节、学者和传教士纷纷前来寻求财富、权力、真理和灵感。
这种历史造就了一个文化大国,也使中国文化具有深邃之气、厚重之质。
因此,中国在开展文化外交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文化外交”是国家特质的柔性传播,指充分利用文化资源,通过文化交流与沟通,使国家达到彼此理解与尊重,从[作者简介]赵磊,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理解中国软实力的三个维度:文化外交、多边外交、对外援助政策而提升国家影响力的外交活动。
论中俄文化外交的走向
Hale Waihona Puke 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 二、中俄文化外交的基础
中俄 两国不仅要重视在经济和贸易方 面的合作 , 更要 重 视在政治 、外交和文化 领域 的交往与合作 。中俄两 国人 民交 往有着悠久 的传统 友谊 ,历史源远流长 ,交流碰撞 中形 成较 多的相互认 同和信任 。从 近些年 中俄文化交流从 而发展 成为
用好 文化 外交这个重要 的资 源禀赋 ,还 需要 其文化影 响力 、综合 外交 实力和政 府外 交执行 力等条件配合 。为进 一步提升 中俄 文化 交流 的发展 空 间,打破新的 文化 交流 中的不平衡现 象 ,培训人 才 ,扩 大交流规模和提升 交流水平等 。在今后 的发展过程 中 ,中俄共 同努力 ,一定 能够推 动双方文化领域 的全 面深度合作并取得更 多的 实际成果 。
社乖 斗 纵横
青年与社会
论中俄文化外交的走向
赵 东波 李金 荣
( 1 . 吉林大 学东北亚研 究院 ,吉林 长春 1 3 0 0 1 2 ;2 . 长春 大学旅 游学院经管分院 ,吉林 长春 . 1 3 0 6 0 7)
【 摘
要】 世界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 ,文化外交已成为当代 国家间总体外交关系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个国家 要想充分利
第一 ,政府高度重视 ,用制度设计推 动文 化外 交的顺利 发展 。2 0 多年来 中俄 文化交流 中政府始终 唱主角 ,在科技 、 文化和教育等领域一直起着 主导作用 。1 9 9 2年 l 2 月签订《 中 俄政 府 间科 技合 作协 定 》 ,2 0 1 2 年l 2 月 4日,中俄 人文 合 作委员会 文化 合作分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俄举 行。 中俄双方 在总结 两国文化交流合作现状基础上一致认 为 ,中俄国家间 文化交 流继续保持规模 的同时,两 国文化 界人 士的交往应不 断深入 ,地方 和边境地 区文化交 流要进一 步发展 。 第二 ,多方参 与 ,使交流合 作 的广度 和深度 不断扩展 。 中俄 文化交 流是具 有广泛意义 和全方位 的 : 从 内容方面看 , 它既 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艺术交流 , 还 包括科 学技术 、医 疗卫 生 、广告媒体 、教育学术 等领域的合作 。2 0 1 3 年8 月7 日,由中华 人 民共和 国文化部 、黑龙江省人 民政府 和俄 罗斯 联邦 文化部承办 的第 四届 中俄文化大集在 黑河 世纪广场盛装 开幕 ,举 办数十项文化经贸活动 ,受 到两 国民众喜爱的双边 文化 活动立足黑龙江省 和阿穆尔 州 ,聚焦 黑河市和布拉戈维 申斯 克市 , 辐 射中国和俄 罗斯全境 。 第 三 ,搭 建和 完善 平 台,使交 流合 作 落到实 处。 为促 进 和发展两 国的文化交流合作 ,使各项协议 落到实处 ,两 国 共 同努力 ,为 已签订 的相关协议提供各种条件 , 搭 建和完善 各 种 平 台。2 0 1 3 年 7月 8日中国文化 部部 长蔡 武在 北京 与 俄 罗斯国际文化合作事务特别代表米 哈伊 尔 ・ 施维特科依会 务 ,明确指 出两 国应充分发掘文化交 流潜 力 ,将人文交流纳 入法 制轨道 。积极推动两 国在文化产业领 域开展合作 ,以文 化促贸易 ,实现两 国新 的经济增 长点 。两 国应加 强政府 层面 交流,深入交流思想领域、政策制定、文化价值观等方面。 中俄 两应致力于扩大交流 面,实现可持续 发展 ,提升交 流质
2023年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高考历史模拟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年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高考历史模拟试卷1. 从河南二里头和时间稍后的四川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发现两地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器物,都有陶盉(酒器)、龙形牙璋(礼器)、镶嵌绿松石铜牌、海贝等。
但三星堆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和神树等,显示其特殊的祭祀行为。
解读最准确的是()A. 夏人礼仪在古蜀文明中传承B. 古蜀文明兼收并蓄、个性鲜明C. 两地的区外贸易都相当发达D. 两地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互鉴2. 从先秦到秦汉,“疆”字的含义发生了重大变化,据下表可知()A. 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B. 大一统边疆治理思想逐渐形成C. 夷夏之别观念逐渐淡薄D. 因俗而治治理机制的渐趋成熟3. 唐朝旅游业发达促进了旅游思想的多元化发展,既有以济世安邦为目的的宦游,又有以化羽登仙为目的的仙游,更有以结得善缘为目的的释游,还有“身在江湖之上,心游魏阙(朝廷)之下”的隐游。
这反映了()A. 阶层流动性增强B. 户籍管理松弛C. 三教并行的影响D. 魏晋遗风盛行4. 宋代沿袭唐代的监察体制,御史台与谏院构成中央行政监察机构,合称为台谏系统。
宋代以降至明清,言官多结党营私,谏官制度逐渐演化为皇帝御下之工具,始而谏院独立,继而科道合一,六科独立置署而后干脆并归督察院。
这一过程()A. 提升了监督稽查效率B. 避免了国家决策失误C. 扩大了司法职权范围D. 适应了皇权强化需要5. 我国是世界上施肥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到明清时期肥料种类已达100多种,江南地区输入的商品中出现了用作肥料的豆饼,江南内部也出现了频繁的粪肥买卖活动。
这表明当时()A. 江南地区农家肥出现了商品化的趋势B. 集约化种植对肥料需求增多C. 江南地区在全国农业中居于领先地位D. 长途贩运促进统一市场形成6. 1871年6月,美国驻华公使镂斐迪率军与朝方交涉的时候,朝鲜王廷致中国礼部咨文,声明:朝鲜“凡在人臣,义无外交”,并恳请中国特降明旨,开谕美国使臣,以为破惑释虑,各安无事”。
对外斗争工作措施
对外斗争工作措施对外斗争工作措施是指国家或组织为实现自身利益,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外交、谈判和竞争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对外斗争工作的目标是维护和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对外斗争工作措施:1.外交手段:外交是国家对外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外交渠道,可以开展与他国的交流与合作,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核心利益。
外交手段包括外交谈判、签订国际条约和协定、参与国际机构等。
2.经济手段:经济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外斗争的重要手段。
通过经济手段,国家可以利用贸易、投资、金融等方式,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
此外,国家还可以制定和实施经济制裁等措施,对不利国家采取限制性措施。
4.文化外交: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斗争的重要手段。
通过文化外交,国家可以传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提升国家的形象和声誉,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5.媒体手段:媒体是国家对外宣传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通过媒体手段,国家可以在国际舞台上传播国家的声音和立场,宣传国家的政策和行动,影响国际舆论和公众观点。
6.外交政策调整: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对外斗争的手段和策略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
国家可以根据自身利益和目标,制定相应的对外政策和策略,灵活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8.国际援助:国际社会是一个相互帮助和合作的整体,国家可以通过国际援助的方式,提供经济、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支持,加强与他国的合作关系,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综上所述,对外斗争工作的措施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灵活应对。
在对外斗争中,国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力争取得最大的利益和效益。
通过有效的对外斗争工作措施,国家可以维护和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实现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军事、 经济、 金融和文化四个方面的优势。如今日本 基本拥有经济和金融方面的优势, 而且只要日本愿意, 谋求军事优势也不困难。因此在上述四个要素中,对 日本来说,关键是 “ 文化” ,换言之即价值观或生活方 式, 一旦某种价值观或生活方式在世界普及, 成为世人 羡慕的文化, 那它就具有不可估量的力量。总之, 必须 用某种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令人羡慕的 “ 日本哲 学” 。 这是 !" 年代日本的重要课题。 能否在今后 #" 年 内实现这一目标, 将决定日本今后的命运。 从世界主要大国战略家们对 “ 文化外交” 的观点 和看法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外交对实现本国国际战 略目标的重要性。
二
在国际外交实践上,通过文化外交手段实现本国 国际战略目标的实例比比皆是。一些典型的事例如: 长久以来美国和西方大国派出成千上万的传教士到外 国传教、 办学, 同时接受大批外国留学生。 #!$% 年, 美 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曾计划邀请几千名大学生到美国留 学, 费用由美国支付。艾森豪威尔说, 他提出这个计划 “ 的考虑是: 有朝一日, 这批新人将在苏联掌权, 我要努 ” 力争取的正是这一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长期执行敌视中 当双方都感 国的政策, 中美之间长期对立达 &" 多年, 到有必要改变相互封闭与对抗局面时,中国方面于 对改善中美 #!’# 年 ( 月通过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 关系进行试探性接触, 即所谓“ 乒乓外交” 这是文化外 ) “ ” 交的一种方式 。结果 小球震动了大球 , 两个月后基 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两国关系的正常 化铺平了道路。可以说,文化外交为双方的国际战略 调整做出了贡献。 此外, 中华人民共利国成立后, 中日两国之间由于 在思想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民族感情上的矛盾与 对立, 两国关系处于严重对立状态。但从 $" 年代中期 开始, 中日之间签订了民间文化交流协定、 通过加强两 国间的文化、 艺术和体育交流, 最终为恢复中日邦交作 出了贡献。 正因为文化外交在对外关系中常常起到其他外交 手段达不到的战略性作用,所以各国无不对此给以高 度重视, 甚至一些中小国家也不例外。 冷战结束以后, 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上升, 各国 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 加强国际经济往来和合作, 提高 本国经济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 为此, 许多国家常常是 “ ” 经济未到, 文化先行 , 以文化手段为经济贸易开路。 ・ !"・
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 【
!"#$"%&# &’( )(*+#+,)!&# -%+,%*.. 如韩国为推介本国产品, 吸引中国游客到韩国旅游, 不 “ 断在中国各地举行各种形式的 “ 文化周” 、 文化月” 活 “ ” 动, 甚至在中国刮起一阵又一阵的 韩流 , 成功地扩大 了韩国的影响和中国民众对韩国的认同。 美国更以其影视作品,到处 “ 开疆拓士” ,征服人 心,培植人们对美国文化和美式生活方式的认同和崇 拜。因此, 美国不仅在 “ 文化推介” 中收到巨大的精神 效益,也同时收获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至于美国的 行为常常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指称为“ 文化侵略” 。 因此, 对文化外交的作用决不能忽视。
历
一
我们知道, 长期以来, 美国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以 美国为中心的世界帝国体系,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实 现对世界的控制, 美国实施了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等 多种控制和外交手段。对如何运用这些手段为美国的 战略目标服务,美国战略家们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美 国国际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在 《 国家间政治—— — 寻 》 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 一书曾谈到帝国主义对世界控 制的三个方面, 即政治帝国主义、 经济帝国主义和文化 帝国主义。对文化帝国主义( 或帝国主义的文化外交) “ 他指出:文化帝国主义的政策是最微妙的。如果它曾 单独取得过成功的话,这也是最成功的帝国主义政 策。它的目的不是征服领土和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 服人们的心灵,以此作为改变两国之间权力关系的手 段。人们能够设想, 如果 ’ 国的文化, 特别是它的政治 意识形态连同一切具体的帝国主义目标能够征服 /
三
由文化的自身特性决定, 从全球范围审视, 各国文 化外交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体现了全球文化外交的等 差格局。 文化发展和交流有自身的规律, 即: 一个国家文化 辐射力的强弱,受制于本国的经济水平和整体国力。 经济水平高整体国力强, 文化辐射力就强; 反之则弱。 从世界范围来看, 文化的主要流向, 总是由强国向弱国 流动, 犹如“ 水往低处流” 。因此, 虽然世界各国都在不 同程度上开展自己的文化外交,谋求实现自己的国际 战略目标, 但在世界文化外交的总格局中, 各国文化外 交的地位是有等差的。经济水平高、 整体国力强, 它的 文化外交的成功机率就大, 越容易实现自己的目的, 在 世界文化外交的整体格局中居于主导或主流地位,反 之则成功机率小, 难于实现自己的目的, 居于附庸或支 流的地位。 比如, 十七、 十八世纪时, 中国处于一种盛世, 中西 文化交流( 其实是双方的文化外交) 的主要流向是自东 向西, 当时, 欧洲人知道中国, 知道中国的四书五经等 作品, 而中国对他们却不甚了解。后来中国逐渐衰落, 西方强大起来, 文化交流的主要流向则变成由西向东, 我们知道莱布尼兹、 笛卡文、 牛顿、 黑格尔、 康德、 尼采, 他们却连鲁迅、 郭沫若、 茅盾也不知道。直到今天, 由 于受制于中国的经济水平和整体国力,中国在对外文 化交往中仍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地位,尤其是对主要 西方大国。 可以设想,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整体国力 的增强, 不远的将来, 中国文化外交在世界整体文化外 交格局中一定会上升到主流地位,从而掌握主动。那 时, 中国的世界战略, 一定会更多地得益于文化外交, 这应该是毫无疑问和合乎逻辑的。 责任编辑: 李学军
文化外交: 实现国家 国际战略目标的重要手 国际 手段
!魏新龙
- 中共中央党校国 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中国北京 $((("$ .
史表明,一国的国际战略目标பைடு நூலகம்要通过多种 手段予以贯彻实施才能实现,这些手段主要 包括政治、 经济、 军事、 科技、 文化等。其中文 化手段( 文化外交) 在一国实现自己的国际战略目标中 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一点,主要大国的战 略家们有着充分的认识。
!""!・!
理论与改革】 【
〔 提
要〕 一国的国际战略目标, 要通过包括政治、 经济、 军事、 科技、 文化等手段才能
实现。 文化外交在一国实现自己的国际战略目标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章通过文化 外交理论和实战, 对此予以论证。 〔 〕 关键词 国际战略目标 外交 〔 中图分类号 〕 #$%& 文化外交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国所有决策人物的心灵, 那么, ’ 国就将赢得比军事征 服和经济控制更彻底的胜利,并在比军事征服者和经 济主宰更稳定的基础上, 奠定它的优越地位。 ’ 国将无 需为达到目的而威胁对方或使用军争力量,或者施加 它的经济压力; 因为 ’ 国能够使 / 国屈从于自己的意 志的目的,通过自身的优越文化和更具吸引力的政治 哲学的劝导和引诱,实现它的政治和经济目标。文化 帝国主义如果能够达到如此完全的胜利,将使其它帝 国主义的方法成为多余” 。 当日本经济膨胀, 自以为是的时 %( 世纪 !( 年代, 候, 它的学者和战略学家就鼓吹“ 输出日本文化” , 通过 文化外交扩大日本在世界的影响,提高日本的国际地 位, 进而以求世界霸权。为此, 日本学者和战略家们提 出了自己的观点。 宝石》 月刊登载 $""( 年 $ 月号日本《 《 了一篇该国国际政治家舛添要一的文章 "( 年代日本 的生存之路》 。 该文指出: 指 %( 世纪 "( 年代) "( 年代( 对日本来说是一个不亚于明治维新或战败那样的重要 年代。日本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已开始发生两大变化: 社会主义各国的变化和日美关系的变化。这两方面的 变化相互作用,迫使日本必须对其国防和外交进行根 本变革。 该文接着指出: 面对不断恶化的国际环境, 日本摆 脱困境, 谋求霸权的出路在于, 确立并输出日本文化。 他说, 以往历史证明, 一个国家谋求世界霸权, 必须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