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专业毕业课程设计
大学毕业班课程设计
大学毕业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本学科核心理论知识,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框架。
2. 学生能深入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拓展知识视野。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包括文献检索、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
2. 学生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树立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信念。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遵循学术规范,尊重他人成果。
3. 学生具备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毕业班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大学毕业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但需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学术素养。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以下内容:1. 学科核心理论:包括教材第一章至第三章,涵盖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2. 学科前沿动态:引入教材第四章内容,介绍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3. 实际问题分析:结合教材第五章,通过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术研究方法:依据教材第六章,教授文献检索、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学术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5. 学术交流与团队协作:以教材第七章为基础,开展小组讨论、学术沙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完整版)毕业课程设计-实例
(完整版)毕业课程设计-实例青岛科技⼤学电⼦技术课程设计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 ___⽉ ___⽇函数信号发⽣器摘要本系统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以AD9851DDS芯⽚为标准正弦波和⽅波合成器,并配合ATmega16L型单⽚机的ADC和PWM接⼝完成⼀定频率范围内的AGC(⾃动增益控制)功能,使得50Ω负载上峰值达到6V±1V;由电位器控制⽐较器阈值电压达到控制⽅波占空⽐的作⽤;三⾓波由积分电路产⽣控制正反程积分时间常数达到峰顶位置可调的⽬的。
系统的频率范围在1Hz~12MHz,稳定度优于10-5,最⼩步进为10Hz。
关键词:直接数字频率合成;AD9851;⾃动增益控制;阈值电压;积分电路;⽬录1⽅案选择 (5)1.1电源部分设计选择………………………………………………51.2控制芯⽚选择 (5)1.3波形⽣成模块选择 (6)1.4增益控制模块设计选择 (7)1.5显⽰模块设计 (8)2系统总体设计 (9)2.1系统结构框图设计 (9)2.2硬件主要模块 (9)2.2.1电源部分 (9)2.2.2D D S模块 (9)2.2.2.1正弦信号发⽣器 (10)2.2.2.2占空⽐可调的⽅波及三⾓波发⽣器 (10)2.2.3A G C模块 (10)2.3软件部分设计 (11)2.3.1程序流程图 (11)2.2.2P W M输出精度优化算法 (12)3理论分析与计算 (13)4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分析…………………………………………1 4 4.1正弦信号源参数测试……………………………………………4.2⽅波占空⽐仿真…………………………………………………1 5 5测试仪器与元器件 (17)5.1测试仪器…………………………………………………………17 5.2测试⽅法…………………………………………………………17 5.2.1模块测试 (17)5.2.2系统整体测试 (17)5.3主要原件…………………………………………………………17 6结论 (18)7附录 (19)7.1电源部分电路设计………………………………………………7.2系统电路原理总图………………………………………………19 7.3系统电路P C B总图 (20)7.4控制部分P r o t u e s仿真图 (20)7.5M u l t i s i m⽅波三⾓波部分仿真图…………………………………2 11.⽅案选择根据题⽬要求和本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应该主要包括图1.1所⽰的电路模块。
51单片机毕业课程设计功率因数计
51单片机毕业课程设计功率因数计(完整版)51单片机毕业课程设计—功率因数计1. 概述本文档介绍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毕业课程设计方案,即功率因数计。
本设计旨在实现对电网中功率因数的测量和监控,从而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
2. 设计原理本设计主要基于功率因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来实现。
功率因数定义为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通过测量电网中的电压和电流,并使用适当的算法进行计算,可以获得功率因数的数值。
3. 硬件设计3.1 电路元件本设计所需的电路元件包括:- 51单片机- 电流传感器- 电压传感器- 显示屏3.2 电路连接将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连接到51单片机的相应引脚上,以实时获取电流和电压值。
通过数字转模拟转换器(DAC)将获取的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形式,然后使用适当的算法计算功率因数,并将结果显示在显示屏上。
4. 软件设计4.1 主程序流程主程序的流程如下:1. 初始化电路连接和显示屏。
2. 循环执行以下步骤:- 读取电流和电压值。
- 使用计算公式计算功率因数。
- 将计算结果显示在显示屏上。
3. 结束程序。
4.2 算法设计本设计中使用的算法主要是根据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1. 读取电流和电压值。
2. 使用下述公式计算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 = 有功功率 / 视在功率3. 将计算结果保存,并根据需要进行显示或记录。
5.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毕业课程设计方案,即功率因数计。
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并使用适当的算法进行计算,可以实现对电网中功率因数的测量和监控。
该设计有助于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毕业主题相关课程设计
毕业主题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课本中所学的核心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学生能够结合毕业主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学生掌握毕业主题相关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提高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参与小组讨论、汇报等课堂活动,提高沟通、协作和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独立完成毕业主题相关的课题研究。
3. 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知识的热爱和兴趣,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
2. 学生通过探讨毕业主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关心同伴,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毕业主题相关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毕业年级,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对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之际,能够全面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毕业考试和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进行以下组织和安排:1. 知识回顾:系统梳理课本第一章至第四章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包括关键知识点和难点。
2. 毕业主题探究:a. 分析毕业主题涉及的学科知识,如第五章的案例分析、第六章的实验研究等。
b. 探讨毕业主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第七章的社会实践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研究性学习:a. 教学大纲明确第八章至第十章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b. 安排进度,确保学生在第十一章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
毕业课程设计参考
毕业课程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本章节内容的背景和意义。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结合相关参考书和多媒体资料。
教学大纲如下:1.教材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2.教材第二部分:方法论的学习,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3.教材第三部分: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用于探讨实际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2.参考书:提供更多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3.多媒体资料:包括视频、音频和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用于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保证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与章节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安排一次章节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内容应涵盖本章节的所有知识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完整版)毕业课程设计_设计一台上料机液压系统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任务书系别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制造设计及其自动化班级机制0811姓名严磊指导老师邬国秀目录一、设计题目及其要求 (3)二、题目分析 (3)2.1 负载与运动分析 (3)2.2负载动力分析 (3)2.3负载图与运动图的绘制 (3)三、设计方案 (5)3.1 液压系统图的拟定 (5)3.2液压系统原理图 (5)3.3 液压缸的设计 (6)四、负载图与运动图........ . . . . . . . . . . . . . . . . . . .五、主要参数计算 (7)4.1 初选液压缸工作压力 (8)4.2 计算液压缸主要尺寸 (9)4.3 活塞杆稳定性校核 (9)4.4 计算循环中各个工作阶段的液压缸压力,流量和功率 (9)六、液压元件选择 (11)5.1 确定液压泵的型号及电动机功率 (11)5.2 选择阀类元件及辅助元件 (12)5.3液压系统原理图上部分阀类功能..............................七、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13)6.1 验算系统压力损失 (13)6.2 验算系统发热与温升 (15)八、总结 (15)九、参考文献 (16)一、设计题目题目:设计一台上料机液压系统,要求驱动它的液压传动系统完成快速上升→慢速上升→停留→快速下降的工作循环。
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其垂直上升工作的重力为,滑台的重量为,快速上升的行程为,其最小速度为;慢速上升行程为,其最小速度为;快速下降行程为,速度要求。
滑台采用V型导轨,其导轨面的夹角为,滑台与导轨的最大间隙为,启动加速与减速时间均为,液压缸的机械效率(考虑密封阻力)为0.91。
上料机示意图如下:图1 上料机的结构示意图二、负载分析对液压传动系统的工况分析就是明确各执行元件在工作过程中的速度和负载的变化规律,也就是进行运动分析和负载分析。
2.1、负载与运动分析根据各执行在一个工作循环内各阶段的速度,绘制其循环图,如下图所示:2.2、负载动力分析动力分析就是研究机器在工作中其执行机构的受力情况。
(完整版)学生选课毕业课程设计
C#与.NET课程设计(论文报告)安徽工程大学本科C#与.NET课程设计(报告论文)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题目:学生选课系统作者姓名: XXXXXXXX导师及职称:XXXXX导师所在单位:安徽工程大学2013年 12月26 日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学生选课系统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独立完成一个C#数据库开发项目,让学生知道数据库开发的基本过程,并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思考和设计一个数据库。
最终达到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环境:1、Windows XP及以上;2、SQL Server 2005;3、Visual Studio 2010、C#开发语言任务要求:1、需求分析;2、概念设计;3、系统详细设计设计;指导老师:XXXX学生签名:XXXX学生选课系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发展,计算机已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部分,计算机信息管理也被广泛应用。
学生选课系统是一个学校不可缺少的部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人工的方式管理选课信息,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困难。
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选课信息。
学生选课系统使选课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
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选课情况。
系统包括管理员添加选课信息、审核选课、退课信息、学生的选课、退课、查询成绩、修改个人信息、教师查看选课信息并对课程进行评分、修改个人信息。
软件的各个模块操作界面简单、实用,该系统可以显著减轻教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教务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系统使用C#语言编写,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工具,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web页面显示。
该系统界面简单、操作方便,容易维护,本系统可供学校使用,使得教务处人员从繁杂的选课中解脱出来。
课程教案毕业设计模板范文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课程学时:32学时授课对象:XX年级XX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毕业设计的选题、研究方法、论文撰写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
教学内容:一、毕业设计概述1. 毕业设计的意义和目的2. 毕业设计的类型和特点3. 毕业设计的流程和时间安排二、毕业设计选题1. 选题原则和方法2. 选题范围和注意事项3. 选题论证与答辩三、毕业设计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方法2. 实验研究方法3. 案例研究方法4. 调查研究方法四、毕业设计论文撰写1. 论文结构及格式要求2. 撰写技巧与规范3. 学术规范与引用五、毕业设计答辩1. 答辩准备与技巧2. 答辩流程与评分标准3. 答辩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毕业设计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了解毕业设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2. 分析毕业设计的类型和特点,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的方向。
二、选题指导1. 讲解选题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选题。
2. 介绍选题范围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避免选题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
3. 组织选题论证与答辩,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研究方法培训1. 讲解文献综述、实验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不同研究方法的应用技巧。
四、论文撰写指导1. 讲解论文结构及格式要求,使学生了解论文的基本框架。
2. 介绍撰写技巧与规范,提高论文质量。
3. 强调学术规范与引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五、答辩培训1. 讲解答辩准备与技巧,帮助学生克服答辩时的紧张情绪。
2. 介绍答辩流程与评分标准,使学生了解答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分析答辩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提高答辩成功率。
考核方式:1. 毕业设计选题及论证(20%)2. 毕业设计论文(60%)3. 毕业设计答辩(20%)教学资源:1. 教材:《毕业设计指导》2. 教学课件3. 毕业设计相关网站、数据库4. 案例分析资料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毕业设计概述第2-3周:毕业设计选题第4-5周:研究方法培训第6-7周:论文撰写指导第8-9周:答辩培训第10-11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第12-13周:毕业设计论文修改与完善第14周:毕业设计答辩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完整版)《机电系统综合毕业课程设计》
中原工学院机电学院机电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学年第 1 学期)专业:机械电子工程课设题目:大气温度检测系统姓名:学号:班级所在小组:大气温度检测组小组分工:软件的编程和调试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5 年 1 月14 日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目录设计任务书 (1)1.设计目的与意义 (2)2.设计内容和要求 (2)2.1方案确定 (2)2.2设计内容 (4)2.3设计要求 (4)3.设计进度安排 (4)4.机电系统设计的分析和说明 (5)4.1控制设计 (5)4.2机电系统的调试 (16)5.机电综合课设结论 (17)6.机电综合课设的收获、体会和建议 (18)7.参考文献 (18)8.附录 (19)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大气温度检测系统设计任务要求设计合理可行的方案来实时准确的检测大气的温度,可以采用数字显示,也可采用模拟信号进行指针显示等,只要设计符合要求即可。
时间进度1月1日决定方案采用数字显示;1月2日进行硬件的选取;1月3日进行原理图的绘;1月4日进行PROTUESE的绘制;1月5日~1月7日进行写编程;1月8日~1月9日进行编程的调试和仿真;1月10日~1月11日进行硬件的焊接;1月12日到1月14日进行设计说明书的书写;1月15日进行课设答辩;主要参考书籍和资料[1]张俊.匠人手记[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4.1[2]刘海威.单片机及应用系统设计原理与实践[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7[3]王守中.DIY玩转51单片机[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2[4]张越,张炎,赵延军.微电子学[J].2007,37(5)任务分工备注大气温度检测课程设计说明书1.设计目的与意义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中,如工业控制、自动检测、智能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等各个方面。
而主控制器是每个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因为单片机有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环境要求不高,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灵活性好,开发较为容易等优点,所以它是很多设计人员的首选控制器。
毕业的课程设计
毕业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毕业章节的核心知识,提高相关技能,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课本中的关键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
具体内容包括:1.课本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学习。
2.课本中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的开展。
3.课后的练习和作业的完成。
4.课程结束前的总结和复习。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达到毕业的课程设计目标。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完整版)专业基础实践毕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基础实践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信1203班指导教师:桂林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 专业基础实践第2套综合题初始条件:(1)提供实验室机房及其Matlab6.5以上版本软件;(2)《MATLAB教程》学习。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选择一本《MATLAB教程》,认真学习该教程的全部内容,包括基本使用方法、数组运算、矩阵运算、数学运算、程序设计、符号计算、图形绘制、GUI设计等内容;(2)对该套综合题的10道题,进行理论分析,针对具体设计部分的原理分析、建模、必要的推导和可行性分析,画出程序设计框图,编写程序代码(含注释),上机调试运行程序,记录实验结果(含计算结果和图表)。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4)要求阅读相关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5)根据课程设计有关规范,按时、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
时间安排:(1) 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查阅资料,学习《MATLAB教程》十周;(2) 进行编程设计一周;(3)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一周;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月日目录1 MATLAB概述……………………………………………………………………1.1.1MATLAB简介 (1)1.2MATLAB功能 (2)1.3MATLAB的典型应用 (3)2 第2套题目:专业基础实践课程设计2 (3)题一 (5)题二 (5)题三 (6)题四 (7)题五 (11)题六 (12)题七 (13)题八 (14)题九 (15)题十 (16)3 课程设计心得 (17)4参考文献 (18)5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19)摘要MATLAB软件由美国Math Works公司于1984年推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己成为覆盖多个学科的国际公认的最优秀的数值计算仿真软件。
MATLAB具备强大的数值计算能力,许多复杂的计算问题只需短短几行代码就可在MATLAB中实现。
(完整版)食品营养学毕业课程设计
一、教学引导(复习回顾):5分钟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三、课堂设问:10分钟
1、
2、
3、
课后总结
一、课堂总结:5分钟
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二、思考题(作业):
(1)为什么提倡母乳喂养?
(2)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有什么不同?
(3)试根据某一类人群的营养需要特点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
(4)常见的婴幼儿营养缺乏病有哪些?在开发设计婴幼儿食品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过程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结合教学大纲介绍《食品营养学》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应该掌握的理论与实践重点。首先介绍我国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史;根据统计资料及数据说明国内外居民营养膳食的发展状况及营养配餐的重要性;重点掌握营养学的有关概念;结合实际情况讲述营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5分钟)
启发式讲解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5分钟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用故事引入维生素的发现史,然后分类阐述维生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最后讲述食品加工对维生素的影响。
三、课堂设问:10分钟
1、
2、
3、
课后总结
一、课堂总结:5分钟
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二、思考题(作业):
(1)总结各种维生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及食物来源?
(2)加热、清洗与整理、辐射及贮存对维生素的影响?
第十章营养失调(2学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导(复习回顾):5分钟
二、课堂教学过程:60分钟
用数字讲述我国居民目前的饮食营养状况及与饮食有关的营养缺乏病、肥胖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疾病,然后分别讲述它们发病的原因、机理及预防措施。
通过多媒体、图片、图表、数据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营养失调的状况,让学生来认识和理解不同营养的失调导致的健康问题及其在日常饮食中的预防措施。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毕业设计的概念、意义及构成要素;2.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步骤;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课程设计主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合理规划毕业设计时间;2. 学生能够独立或协作完成课程设计方案的撰写,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设计,提高问题分析、解决及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毕业设计在个人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术态度;2.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倾听和分享;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设计,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教育实际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高三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但时间管理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创新思考,提高课程设计的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学生顺利步入高等教育或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毕业设计的概念与意义:介绍毕业设计的定义、作用和价值,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教育学》第十章 毕业设计与论文写作2. 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讲解课程设计的前期准备、实施过程和总结评价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教材章节:《教育学》第十章 毕业设计与论文写作;第十一章 教学设计与实施3. 课程设计主题的选定: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背景,选定具有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课程设计主题。
教材章节:《教育学》第十一章 教学设计与实施4. 时间规划与管理:教授学生如何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
毕业专业自考课程设计
毕业专业自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学科核心概念,如XX理论、XX原理,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2. 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3. 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探究精神。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巧;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沟通与表达技巧;3. 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筛选、整理和应用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的意愿;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毕业专业自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为顺利毕业和就业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但需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实践运用;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课程目标,为顺利毕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基础理论:涵盖XX理论、XX原理等核心概念,参考教材第一章至第三章,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实践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参考教材第四章至第六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科前沿动态:介绍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参考教材第七章。
4. 综合训练:通过项目实践、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巧,参考教材第八章。
详细教学大纲如下:第一周:基础理论(教材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周:实践应用(教材第四章至第六章)第三周:学科前沿动态(教材第七章)第四周:综合训练(教材第八章)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完整版)高频功率放大器毕业课程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高频功率放大器姓名:专业班级:学号:学院:指导教师:2010年6月2日摘要在通信电路中,为了弥补信号在无线传输过程中的衰耗要求发射机具有较大的功率输出,通信距离越远,要求输出功率越大。
为了获得足够大的高频输出功率,必须采用高频功率放大器。
高频功率放大器是无线电发射没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其工作频带的宽窄划分为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和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两种,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通常以具有选频滤波作用的选频电路作为输出回路,故又称为调谐功率放大器或谐振功率放大器;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路则是传输线变压器或其他宽带匹配电路,因此又称为非调谐功率放大器。
高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它将电源供给的直流能量转换成为高频交流输出。
目录摘要 (1)一选题意义 (3)二总体方案 (4)2.1方案论证 (4)2.2甲类谐振放大器 (4)2.3丙类高功放 (5)2.4总体电路设计 (6)三各部分设计及原理分析 (6)3.1电路工作原理 (6)3.2高功放性能分析 (9)3.2.1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 (9)3.2.2 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 (9)3.2.3 放大器工作状态的调整 (10)四参数选择 (12)4.1设计任务要求 (12)4.2参数计算 (12)4.2.1 甲类谐振放大器参数计算 (12)4.2.2丙类功放的参数计算 (14)五电路仿真与结果分析 (16)5.1输入信号波形 (16)5.2一级甲类放大波形 (16)5.3两级甲类放大波形 (17)5.4最终输出波形 (17)六结果分析 (18)七元件清单 (19)八心得体会 (20)九参考文献 (21)一选题意义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在宽波段工作范围内能采取自动调谐技术,以便于迅速转换工作频率。
由于在发射机里的振荡器所产生的高频振荡频率很小,因此在它后面要经过一系列的放大——缓冲级、中间放大级、末级功率放大器,获得足够的高频功率后,才能馈送到天线上辐射出去。
毕业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毕业课程设计报告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和变异的机制、生物进化的原理等;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胞与遗传、生物进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细胞与遗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遗传变异的类型与机制。
2.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保护、生物进化的意义。
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调控。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主动探究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将采用《生物学》教科书作为主要教学资源;参考书方面,将推荐学生阅读《生物学导论》等相关书籍;多媒体资料方面,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生自制的PPT进行教学;实验设备方面,将配备显微镜、生物标本等实验设备,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情况进行评估;作业将包括课后习题、小论文、实验报告等,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考试将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检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遵循合理、紧凑的原则,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确保每个知识点得到充分的讲解和讨论。
本专业毕业课程设计
本专业毕业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XX技能,如实验操作、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使其具备继续深造或从事相关工作的基础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3.熟悉XX学科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XX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XX学科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3.学会撰写科学的实验报告和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科学精神;2.养成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和创新;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具体安排如下:1.导论部分:介绍XX学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基础知识部分:讲解XX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3.实验操作部分:演示和讲解XX学科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4.数据分析部分:教授如何运用XX学科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5.案例研究部分:分析具体的XX学科案例,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系统地传授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XX学科案例,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4.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一批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4.实验设备:保证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毕业季课程设计
毕业季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毕业季相关主题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毕业、未来规划、感谢等;2. 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完成一篇关于毕业季的短文写作;3. 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为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
技能目标:1.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能流利地用英语进行毕业季话题的讨论;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快速获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独立完成一篇结构清晰、内容充实的短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毕业态度,珍惜在校时光,感恩老师和同学;2. 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英语学科毕业季主题活动,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知识。
学生在本阶段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以英语学科教材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进行教学:1. 词汇部分:- 毕业季相关词汇:graduation, commencement, diploma, future plans, gratitude等;- 职业相关词汇:doctor, engineer, teacher, lawyer, entrepreneur等。
2. 语法部分:- 现在进行时态;- 一般将来时态;- 感叹句。
3. 听说部分:- 毕业季主题对话;- 职业生涯规划访谈。
4. 阅读部分:- 毕业季相关文章;- 不同职业介绍文章。
5. 写作部分:- 毕业季感谢信;- 毕业季感言;- 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短文。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词汇学习(毕业季相关词汇、职业相关词汇)第二课时:语法学习(现在进行时态、一般将来时态、感叹句)第三课时:听说训练(毕业季主题对话、职业生涯规划访谈)第四课时:阅读训练(毕业季相关文章、不同职业介绍文章)第五课时:写作训练(毕业季感谢信、毕业季感言、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短文)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关联:词汇部分:教材Unit 10;语法部分:教材Unit 11;听说部分:教材Unit 12;阅读部分:教材Unit 13;写作部分:教材Unit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模块化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说明书
院系: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
目录
一、设计目的 (3)
二、设计要求 (4)
三、MPS系统的总体介绍
1、概述 (5)
2、系统机构 (5)
四、供料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1.IO 接线端口 (7)
2.进料模块 (7)
3.转运模块 (9)
五、气动控制回
路 (10)
六、电气接口地址 (11)
七、程序控制
1.控制任务 (12)
2.编写程序 (12)
3.下载调试 (22)
八、参考文献 (23)
一、设计目的
学习机电一体化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通过对机械系统的设计掌握几种典型传动原件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与选用原则。
通过对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掌握常用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计算选择方法与控制驱动方式,学会选用典型的位移速度传感器:如交流、步进伺服进给系统。
通过对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一些典型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控制软件的设计思路:如控制系统选用原则、CPU选择、存储器扩展、IO接口扩展、AD与DA配置、键盘与显示电路设计等,以及控制系统的管理软件、伺服电机的控制软件等。
综合运用并巩固所学机械技术、PLC技术、通信技术、气动技术和传感技术知识;熟悉工业控制中常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二、设计要求
1、PLC 主机:西门子 S7-200 系列
2、PLC软件用STEP 7-MicroWIN
3、PLC通信扩展模块:PPI网络
4、气动软件FluidSIM-P 3.6
5、面板按钮和指示灯如下:
图1--面板指示图
开始(START)灯:Q1.0 按钮:I1.0
复位(RESET)灯:Q1.1 按钮:I1.1
单机(SPECIAL)运行按钮:I1.
手动自动(MANUNAUTO)运行按钮:I1.3
单机联网(SINGLENET)运行按钮:I1.4。
三、MPS系统的总体介绍
1、概述
模块化系统是一套综合了实际工业生产中大量应用到的复杂控制过程的装置,根据现代生产物流系统发展和未来趋势而专门设计,其主要由物料的供料单元、检测单元、加工单元、安装搬运单元、安装单元、自动化立体仓库单元组成,模拟与实际生
产过程相似的自动化控制设备。
系统集成应用了工业传感器、步进电机、HMI人机界面等产品,开发了PLC智能控制系统、气动控制系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模块化系统的各个工作单元都具有各自独立的工作内容,各工作单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灵活组合在一起使用。
每一种组合都会形成一种新的、实用的、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自动化生产过程。
软件系统,完成对整个系统生产订单的下达与管理,生产任务执行过程的监控,生产数据库管理、查询,设备工作状态及故障的实时监控、跟踪过程。
基于局域网的远程教学培
训系统,可进行远程的数据传输、程序下载、视频监控、生产订单操作等功能。
2、系统机构
MPS系统是由独立的各站相互连接而成。
各站是安装在带槽的铝平板上,可容易的连接在一起组成一条自动加工生产线。
图2--流程图
四、供料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供料单元可作为起始单元,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向系统中的其它单元提供原料的作用。
它的具体功能是:按照需要将放置在料仓中的待加工工件(原料)自动地取出,并将其传送到下个工作单元。
图4--控制单元
1.IO 接线端口
它是该工作单元与 PLC 之间进行通讯的线路联接端口。
该工作单元中的所有电信号(直流电源、输入、输出)线路都接到该端口上,再通过信号电缆线连接到 PLC 上。
2.进料模块
该模块用于储存工件原料、并在需要时将料仓中的工件分离出来,为转送模块取走一个工件作好准备。
该模块主要由料仓、双作用气缸、推料块、工件检测传感器等组成。
进料模块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工件垂直叠放在料仓中,推料杆位于料仓的底层并可从料仓的底部通过,推料杆与最下层的工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当气缸驱动推料杆前进时,推料杆便把最下层的工件水平推到预定位置,从而把工件移出料仓;而当
推料杆返回时,料仓中的工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就自动下落,向下移动一个工件,为
下次工作作好了准备。
图5--进料
在推料缸的两个极限位置分别装有一个磁感应式接近开关,分别用于识别推料缸运动的两个极限位置。
在该模块料仓的底层位置,安装有对射式光电传感器的探头,用于检测料仓中存储料的情况(有无料)。
该对射式光电传感器由光纤(探头)和光电传感器主体组成。
图6--理论图
对射式光电接近开关是指光发射器(光发射器探头或光源探头)与光接收器(光接收器探头)处于相对的位置工作的光电接近开关。
对射式光电接近开关的工作原理是:当物体通过传感器的光路时,光路被遮断,光接收器接收不到发射器发出的光,则接近开关的“触点”不动作;当光路上无物体遮断光线时,则光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发射器传送的光,因而接近开关的“触点”动作,输出信号将被改变。
注意:光纤在安装和使用中,不能将光纤折成“死弯”或使其受到其它形式的损伤。
3.转运模块
它的功能是吸取工件,并将工件传送到下一个工作单元。
转运模块主要由旋转气缸、摆臂、真空吸盘、真空压力检测传感器、真空吸盘方向保持装置等组成。
旋转气缸是摆臂的驱动装置,其转轴的最大转角为180°,转角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转动气缸的两个极限位置上各装有一个磁感应式的接近开关,利用接近开关的信号状态来
标识两个极限位置。
真空吸盘用于抓取工件。
吸盘内腔的负压(真空)是靠真空发生器产生的。
真空检测传感器,它是具有开关量输出的真空压力检测装置,当进气口的气压小于一定的负压(真空)值时,传感器动作,输出开关量 1,同时 LED 点亮,否则,输出信号 0,LED 熄灭。
图7--运转模块
真空吸盘方向保持装置,它的作用是:使真空吸盘在摆臂转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垂直向下的姿态,以使被运送的工件在运送过程中不致翻转。
它的工作原理是:旋转气缸固定在支架上,输出轴从固定齿轮的轴孔中穿过,并可自由转动,摆臂则固定在旋转气缸的转轴上;摆臂的另一端安装有一个可以自由转动带有齿轮的吸嘴,吸嘴的齿轮与旋转气缸输出轴外围的固定齿轮通过一个同步带相连。
当旋转气缸驱动摆臂转动时,摆臂与固定齿轮之间形成相对运动,导致同步带的运动,通过同步带带动了吸嘴的转动;固定齿轮与活动齿轮的传动比为 1:1,这样摆臂转动的角度等于吸嘴转动的角度,因此,保证了吸嘴在摆臂转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方向不变。
五、气动控制回路
图8--控制回路
该工作单元的执行机构是气动控制系统,其方向控制阀的控制方式为电磁控制或手动控制。
各执行机构的逻辑控制功能是通过 PLC 控制实现的。
在供料单元的气动控制原理图中,1A 为旋转缸;1B1 和 1B2 为磁感应式接近开关;2A为真空发生器;2B1 为真空压力检测传感器; 3A 为双作用推料气缸;3B1、3B2 为磁感应式接近开关;1Y1、1Y2 为控制旋转气缸的电磁阀的两个控制信号;2Y1、2Y2 为控制真空发生器的电磁阀的两个电磁控制信号;3Y1 为控制推料缸的电磁阀的电磁控制信号。
六、电气接口地址
系统中的每个部件上的输入、输出信号与 PLC 之间的通讯电路联接是通过 IO 接线端口实现的。
各接口地址已经固定。
各单元中的需要与 PLC 进行通讯联接的线路(包括各个传感器的线路、各个电磁阀的控制线路及电源线路)都已事先联接到了各自的 IO 接线端口上,在与 PLC 联接时,只需使用一根专用电缆即可实现快速连接。
图9--地址表
七、程序控制
1.控制任务
当设备接通电源与气源、PLC 运行后,首先执行复位动作,推料缸缩回到位,旋转摆臂摆回到位。
然后进入工作运行模式,按启动按钮时,供料单元的执行机构将把
存放在料仓中的工件取出并转送出去,然后各执行机构回到初始位置。
即每执行一个新的工作循环都需按一次启动按钮。
要求在启动前,供料单元的执行机构必须是处于初始位置,否则不允许启动。
在启动前,供料单元的执行机构若不在初始位置、料仓中若无工件,则不允许启动。
2.编写程序
下面为供料单元的手动控制程序框图,按此框图编写 PLC 程序。
3.下载调试
将编辑好的程序下载到 PLC 中运行,调试通过,完成控制任务。
八、参考文献
[1] 胡建. 西门子S PLC工程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2] 刘凯. 深入浅出西门子S7-300 PLC.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3] 廖常初.SPLC应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