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地理是一门让我们认识生活的科目,区域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下面店铺整理了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欢迎参考。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区域农业发展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大部分位于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但不利条件是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②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主要地形:三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4、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5、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6、东北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自然条件: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市场需求大。

7、东北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原因: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目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随着科技和农业投入的增加,粮食的单产和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一些宜农荒地可供开垦;(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商品粮基地潜力下降:由于人口稠密,每年净增人口多;城市、工交建设等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将会有所下降;目前单产已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知识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知识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2.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 件、劳动力状况、开发历史等方面分析。 3.农业布局特点的分析 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 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 般而言,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 发展林牧业、水果种植业等;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 气候相对干旱区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发展畜牧业角 度考虑;城镇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 农业等。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面准确获取图中信息及描述和阐述地理事 物的能力。中部六省人口密集,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 能源供应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有着承东 启西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存在气候、土壤方面的优 势,也存在旱涝、寒潮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答案:(1)依据:①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② 2000~2003年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4.农业发展方向的分析 农业发展方向要符合生态农业特点,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应该把 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 以分析,在以上原则基础上,找准重点发展的方向。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经过三代北大荒人60多 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建成了我国耕地规 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 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材料二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一、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本章学习思路: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1.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①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②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

③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注: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2)地形、土壤条件:①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②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 3);③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④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注: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2.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①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②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交通条件:①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②与周边国家相比,东北地区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③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3)人口状况:①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

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②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3 第四章 区域经济

高中地理必修3   第四章    区域经济

本节完
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 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东北地 区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 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耕作制度:一年 一熟
农作物品种: 喜凉作物
气候
农作物生长季节: 4—10月
农事活动:春 播、夏管、秋 收。
社会、经济条件: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 础不仅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也提供了原料消费市场,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加之东北亚 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 机遇。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使得这个地区农业经营规模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 件也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貉养殖
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 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 粮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发展重点:发展适应 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 种,提高商品质量和竞争 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 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 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 模化、专业化发展,建立 绿色食品基地。
水稻种植 建池养鱼
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 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 提。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粮食 生产约占总播种面积的65%, 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水稻 等粮食作物。在地理条件内 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 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 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上个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 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例如:水土流失和黑土 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 环境污染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人教版地理必修3课件: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节

人教版地理必修3课件: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节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首先分析了我
国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国际、国 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描述了该地区工业化进程两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 点;最后从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说明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最大 、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__________ 三江平原 商品 1.地位:全国_______ 率最高。
2.特点:
先进技术 ,实现机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__________ 械化生产。 商品化 (2)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__________ 的前提。
〔学 法 点 拨〕 学习该部分知识既要理解原理,又要多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不断提高分 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章的学习中,还要充分运用教材案例并对其进行 引申、拓展、升华,既锻炼和培养了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发展了分析
与综合、归纳与推理的能力。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 2 3 4 5 6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人口激增 、高强度农林开发。 (1)产生原因:__________ 水土流失 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 (2)问题表现:__________ 加剧。 2.发展方向 区域 平原区 发展方向 国家粮食 需求 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__________
特点
地位
2.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湿润、半湿润季风 ①气候类型及特点:大部分属于温带 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区。冬季 寒冷 温暖 __________ ,夏季 __________ ,无霜期 80 ~ 180 天,年降水量 300 ~ 1 000 毫 米,雨热同季。 一年一熟 耕作制度: __________ 生长季节:4~10月 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凉 作物 作物品种:喜______ 农事活动:春播、夏管、秋收

地理必修3-必备知识点-第四章

地理必修3-必备知识点-第四章

必修3-必背知识点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1.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

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技术、机械(工业基础)、政策、劳动力等因素。

2.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自然条件(1)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评价:夏热,雨热同期,且光照时间长,生长周期长,有利。

冬冷,热量不足,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且多旱涝、低温冷害、风沙、盐碱等灾害,不利。

(2)地形:地形多样,中部、东北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山地环绕。

评价: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牧业;西部高原——畜牧业)。

(3)土壤:黑土广布,肥沃。

(4)水源: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好:提供机械、农药化肥生产资料及农产品市场。

(2)交通发达。

(3)开发较晚: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利于规模经营和机械化;生态环境较好。

3.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三角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a.自然条件:(三角洲平原)地形平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b.社会经济条件:毗邻港澳,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技术水平较高、政策鼓励、劳动力充足。

(不利:台风、旱涝灾害。

)(2)南疆发展棉花生产。

a.自然条件:夏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高山冰雪融水提供水源。

b.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大、种植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不利:降水稀少,水源不足、生态脆弱)(3)海南岛成为全国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a.自然条件:地处热带,热量丰富,降水丰富。

b.社会经济条件:(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市场需求量大、海运便利、劳动力丰富。

(不利:台风、平原面积小)(4)云南昆明附近发展花卉种植业。

a.自然条件:四季如春的气候——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丰富;气候垂直差异大,花卉品种多。

水源充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ppt课件

•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 地区为例”,首先分析了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 纪8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国际、 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描述了该地区工业化
进程两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最后从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说明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学法点拨
• 学习该部分知识既要理解原理,又要多联系生产和 生活实际,不断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
本章的学习中,还要充分运用教材案例并对其进行
引申、拓展、升华,既锻炼和培养了举一反三的知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区域农业发展(B)》(第2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区域农业发展(B)》(第2课时)
农业生产的地向区。 盆地。
专业化是商品化
的前提
合作探究一:
课本P66“活动”,阅读表4.2东北地 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 物单产的比较 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 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 化水平和地区专业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 积产量较高;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人均 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4月 2021/4 /22021 /4/2202 1/4/24 /2/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4/ 22021/ 4/2April 2,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4/22 021/4/2 2021/4 /22021 /4/2
参考答案
①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 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 食总量的增长; ②东北地区有丰富的后备土地资源,并且随 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投入加大,粮 食总量会有大幅度提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结1
商品粮基地,具备的条件有;一 是土地增产潜力大,二是商品率 高,三是粮食生产条件好。
典型例题
亚洲的水稻种植业商品率低的原因。
参考答案:亚洲人口密度大,地块小,农 作物多用来自给。商品率低。
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
材料二:据新华社报道,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透露,目 前,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 少1.23亿,“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 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全国人大农业与 农村委员会近日审议《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 对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时指出,近 一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逐步显现, 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 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在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 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 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2)第二阶段(1990年之后):以 产业为主导,其发展 机遇是恰逢世界经济 、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 地区新一轮的 调整。但 优势和 优 势已不明显。 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在 的推动下不断 发展的,受地区 和 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和京 津唐地区相比,发展后劲日显不足。 5问题与对策问题:(1) ; (2 ) ;(3 ) 对策:(1) 调整, (2)构建 城市群:城市群以 、广州、 为核心。 (3)加强 .
6①耕作农业区:分布 地区,包 括 ,主要作 物 、 、 、 ,是我国重要的粮食 生产区。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 , 是我国最大的林区。主要树种 ③畜牧业区:分布西部高原、 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呼伦贝尔市的三河地区的 和 ,是国内知名良种。 7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平 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 比,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 生产的突出特点。①大 规模 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 , 实现 生产,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②地区 生产:是 的前提,主要有北部的 生产,中部的 生 产, 水稻生产。
1一般而言, 与 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背景条件 ①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调整: 产业比重 下降, 产业比重上升;其劳动密集型和 密集型产业 的转移,为珠三角地区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②国内背景:国家 的政策,使珠三角地区成为我国对外开 放的前沿地区。 ③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 靠近 。 使本区得以发挥 、 的优势,就近接受 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④著名的 :改革开放后,海外华侨和同胞利用各方关系, 通过投资、引商、引资,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 3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1)第一阶段(1979—1990):以 产业为主导产业,优 势条件是 优势和 优势、庞大的 市场需求; 不足之处是工业 的增长相对较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ppt课件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课件
•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 三角洲地区为例”,首先分析了我国珠江三 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 水平迅速提高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 理条件,描述了该地区工业化进程两个发展 阶段的不同特点;最后从产业升级、城市建 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说明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中小学课件
1 内容概要 5 学法点拨
中小学课件
内容概要
中小学课件
• 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 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 土壤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介绍了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 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 布局特点,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 的突出特点;最后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 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பைடு நூலகம்、自然灾害频 发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 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 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中小学课件
学法点拨
中小学课件
• 学习该部分知识既要理解原理,又要多联系 生产和生活实际,不断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在本章的学习中,还要充分运用 教材案例并对其进行引申、拓展、升华,既 锻炼和培养了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又 发展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推理的能力。

高中地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共26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共26张PPT)

东部为湿润区 中部为半湿润区 西部为半干旱区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 和在乎自己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 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 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 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 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 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 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 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 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 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推荐下载】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推荐下载】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键入文字]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地理学以往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今天已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地理条件
 1、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作物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分布:西部高原(畜牧业)、中部和东北部平原(种植业)、周围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一、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本章学习思路: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1.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①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②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

③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注: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2)地形、土壤条件:①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②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③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④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注: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2.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①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②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交通条件:①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②与周边国家相比,东北地区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③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3)人口状况:①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

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②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补充: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气候条件的关系:①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②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①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②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

试分别举例说明。

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①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②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③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4.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①临近港、澳、台地区;②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③自然条件优越;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5.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①南疆光照充足;②土地资源广阔;③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④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⑤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6.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①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②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7.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①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②昆明等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三)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三大生产区图表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表补充:1.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①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

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到寒冻。

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

③能防止环境污染。

2.结合《地理2》中学习的大牧场放牧业,为我国广大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①人工播种优质草种,改良牲畜;②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经营生产方式,但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简介:(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2)商品率:商品率达60%以上,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2.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

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3.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

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表注: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知识延伸——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1.概念:地区专业化生产(又称分区专业化生产)是指在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发展各种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或集中产区。

2.地区专业化生产是农业料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和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

3.特点:每个地区各自着重发展少数突出的部门或作物,并成为以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产品占压倒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区,其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是商品性生产,并同其他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交换。

补充: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①东北地区的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居全国首列;②东北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①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②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

③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

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

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①东北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丰富,质量好,历史上农业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再加上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因此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普遍低而不闻。

②而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水网地带,地势低平,田块破碎,人口稠密,稻作历史悠久,田间管理经验丰富,故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4.东北地区中部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

比较中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差异。

相同点:①我国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高的商品谷物农业;②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玉米生长;③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都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很高。

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农场;②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③此外,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差,单产相对较低,这主要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关。

(五)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例如,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2.发展方向:(1)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2)目标:该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3)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补充:珠三角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

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①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

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

②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③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④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2.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点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

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

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

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

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点拨: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

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沙喂鱼),成功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