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 我为什么活着

合集下载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优质课件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优质课件
文学、社会学。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 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a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华最愉快的 事件之一。”
同情苦难
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入了美好的理想世界,同情则把罗素 拉回现实,那么现实世界是怎样的?
谈一谈你的阅读感受。可以从语言的角度来品鉴句子, 也可以从作者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的三个观点 来谈。
品味语言:
“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 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像飓风一样”说明感情的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 的苦难,“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 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形象的比 喻中,使的文章的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我为什么而活着》
【英】罗素
-.
我为什么而活着?
作者介绍:
罗素(1827-1970),英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数学 家,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文化巨人,在哲学、数学、 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等科学领域都有很大 的建树。他一生写过70多本专著,给人类留下了丰富 的精神财富。被视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 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 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被公 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 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美国人,结婚时罗素已经80岁了,伊迪 丝照顾罗素直到他去世,这段婚姻带给晚年 的罗素很大幸福。
追求知识
罗素追求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具有怎样的内涵?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课件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课件
国。 政府发展核武器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 1964 年,罗素卖掉古书,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1968 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罗素提出强烈抗议。 1970 年 2 月 2 日,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中东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
忧心忡忡。
一:启航生命意义的探索
生命的意义
一:启航生命意义的探索
三:思想的火花与文本的韵律
(1)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 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 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
三:思想的火花与文本的韵律
(2)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了解人的心灵
(人类)
追求知识
知道星辰为何发光
(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社会)
三:思想的火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本的韵律
感谢您的赞美。请不要过分神化我,我还在追求 那种深刻的洞察力。在这半生中,我还有一些特别放 不下的事情,它们一直激励着我的生活。它们一直支 配着我的生活。
三:思想的火花与文本的韵律
2.什么东西支配这罗素的一生?你们是否认同罗素的这些生活动力?为什么 ?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1920年6月,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 罗素结束苏联之旅后,接受了北京大学傅铜教授邀其来 华讲学一年的邀请。之后梁启超发起的讲学社成立,正 式接手了罗素来华的相关事宜。同年10月12日,罗素 抵达上海,开始了访华之旅,在上海待了5天,以后罗 素辗转去过杭州、南京、长沙,最后落定于北京。
二:罗素与东方的邂逅
“保卫和乎的战士”罗素一生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
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因反对英国参战,被控反战宣传罪而

BBC采访罗素纪录片:我为何而活着,我的哲学之路!

BBC采访罗素纪录片:我为何而活着,我的哲学之路!

BBC采访罗素纪录片:我为何而活着,我的哲学之路!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回忆录里讲到他很早就抛弃了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那么他的早期思想受益于谁呢?就是他的学生,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跑来问罗素:“你能不能告诉我,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大白痴?”罗素告诉他:“亲爱的同学,我真的不知道。

你干吗要问我?”维特根斯坦回答说:“因为如果我真的是个大白痴,就该当一名飞机驾驶员;但如果不是,就应该当一名哲学家。

”罗素让他回去写一篇论文,才能告诉他是不是个大白痴。

论文写完了。

罗素看后说:“你绝不能成为一名飞机驾驶员。

”维特根斯坦从此走上了哲学之路。

但是罗素的苦恼也随即而来,因为维特根斯坦总是深更半夜找罗素探讨哲学问题,使罗素不得休息。

就是这样一个人,罗素坦言:“我自己也深受他早期的思想所影响。

”罗素、摩尔和维特根斯坦的故事很多。

维特根斯坦拿他的不朽著作《逻辑哲学论》到剑桥申请博士学位,答辩主持人是罗素和摩尔,随便聊了聊之后,罗素提问说,维特根斯坦一会说关于哲学没有什么可说的,一会又说能够有绝对真理,这是矛盾。

维特根斯坦拍着他们的肩膀说:“别急,你们永远也搞不懂这一点的”。

这样答辩就算结束了,罗素和摩尔一致同意通过答辩。

像这样伟大浪漫的事情只有当几个伟大的人凑到一起才有可能。

类似的事情还有,维特根斯坦后来拿另一本书(《哲学评论》)去申请研究基金,又归罗素来鉴定,罗素不喜欢这套新理论,他的评语大意是:这本书非常有创造性,但在他看来是错误的,然而同意给他研究经费。

想想看这是什么样的胸怀。

摩尔甚至可能有着更宽阔的胸怀,据说英国国王曾接见摩尔,表彰他对哲学的贡献,称赞他是头号哲学家,摩尔说,不对,维特根斯坦才是头号的。

没错,我们的结论是:维特根斯坦是比他老师更罗素伟大的哲学家,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罗素的名篇:一:我的哲学之路!二:我为什么而活着?三:BBC采访罗素纪录片视频[英]伯特仑·罗素有些人之所以成为哲学家,背后有着不同的动机。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


一是,为了肉体存在(生命)而活,通俗地 讲,就是为活着而活着,就是为了满足肉体的种 种欲望。为金钱而活者,亦当属此列。 二是,为感情而活,他们信奉“爱情至上”, 为爱情可以“生死相许”,他们相信“生命诚宝 贵,爱情价更高”。因此,他们为所爱的人可以 贡献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三是,为意志而活,就是追求出人头地,获 得比他人更优越的地位。权势和名望,对他们来 讲,是人生的目标和动力。因为,权势和名望可 以使他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意志。




四是,为思想(理性)而活,思想自由是他 们最高的信条。为了自由的思想,可以毅然抛弃 生命和爱情,“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五是,为灵魂(信仰)而活,世界上大多数 宗教(中国的道教除外)即属此列。他们活着是 为了求得神的宽恕,求得灵魂的拯救与安宁。
六是,为社会而活,应该说这是人生最高境 界,因为前面的五种人生态度实际上都是为自己, 而只有这一才超越了自我。
(这些感情如阵阵飓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层痛苦的海 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2、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 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的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 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4、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 情心总是把我带回尘世。
我为什么而活?
渴望爱情
——
追求美好的生活
活 着
追求知识
——
掌握改造世界的方 法
同情苦难
——
渴望拯救人类的苦难
渴望爱情:
他的一生有过四次婚姻。 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 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 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 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

罗素:活着的三个理由

罗素:活着的三个理由

三种简单却又极为强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生命: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无法遏止的同情。

——伯特兰·罗素
刚毕业、离开学校的那一阵子,我经常想:人为什么活着?
现在不想了,因为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

对我来说,活着首先就是去做这些事情。

但是,人为什么活着?依然是一个我说不清的问题。

直到最近,我读到了《罗素自传》,序言就叫做《我为何而活》。

我发现,罗素的总结非常好,以后如果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就让他去读这篇文章。

罗素说,人活着有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追求爱情”(longing for love)。

因为爱情会带来“狂喜”(ecstasy),这是其他任何经历都做不到的;爱情能减轻孤独,让你对生活不再那么恐惧;爱情能创造最美好的人类生活,仿佛天堂的缩影。

第二个理由是“追求知识”(search for knowledge)。

因为知识能让我们理解人的内心,理解自然界,满足我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第三个理由是“同情心”(pity for the suffering)。

当你看到他人受苦、看到饥饿的孩子、看到被压迫的人民、看到被虐待的老人,看到人类的孤独、贫穷、痛苦,你的内心都会难以平静。

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减轻一些这种苦难,不仅为了帮助他人,还因为我们自己也是这种苦难的受害者。

《为什么而活着》ppt课件

《为什么而活着》ppt课件
是为了自己,同情苦难则是为了他人。对人类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作者追 求爱情和知识的真正动力。这里也体现出一个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作者想减轻人类的不幸,但是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所以这样的人生带 给作者不安和痛苦,因而他说激情将他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但是,即 使痛苦,也没有放弃追求。
主要体现
这三种激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 对爱情的追求是最人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 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
3.研读第2段,说说寻求爱情的原因?
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 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 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写作背景
《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 (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略有 改动。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看出罗素 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 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议论性散文
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 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 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 想的空间。
本文主旨
作者认为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 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体现了一 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博大的情怀和崇 高的思想境界。
1、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阐明自己活着的理由。作者认 为,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 第一,对爱情的渴望; 第二,对知识的追求; 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分层阐述,条理清晰。

第16课 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课件(共21张PPT)

第16课 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课件(共21张PPT)
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研读课文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渴望爱情我 为 什 么 而 活 着



追求知识




怀
同情苦难
2.读第2段,想一想作者追求爱情的原因有哪些。
爱情带来
狂喜
渴望爱情
爱情摆脱
孤独
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 缩影
3.读第3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追求知识的。 作者从了解人的心灵(人类)、了解星辰为什么发光(自然)、理 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三个方面追求知识。
(有爱心,有责任心,敢于奉献自己,对 自己的生命负责,胸怀宽广,精神崇高等)
他追求爱情,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 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
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 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 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 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为此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 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 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基础知识 遏制( è ) 濒临(bīn) 肆意( sì ) 嘲讽(fěnɡ)
飓风( jù ) 俯瞰(kàn) 深渊(yuān) 牺牲( xī )
整体感知
说说每段大意。 • 第1段:概括自己一生三大追求。 • 第2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 • 第3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 • 第4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 第5段:作者觉得一生活着值得。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原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原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原文摘要:1.生命的意义2.罗素的人生观3.爱情的渴望4.知识的追求5.忍受苦难6.努力创造7.结论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伯特兰·罗素的一篇散文,他在文中探讨了人生的意义。

罗素认为,人生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不断探寻和体验中逐渐浮现。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罗素在文章中的观点。

首先,罗素提到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

他认为,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驱动力。

然而,仅仅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并不能持久地满足人们的心灵。

其次,罗素强调了爱情的渴望对人生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爱情是人类情感的核心,能让我们与他人建立深厚的联系,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爱情不仅包括浪漫的爱情,还包括亲情、友情等多种形式。

接着,罗素提到知识的追求对人生的意义。

他认为,知识能让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拓宽我们的视野,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

在忍受苦难方面,罗素认为痛苦和挫折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正是这些困难,使我们学会坚韧和毅力,从而更加珍视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努力创造是罗素人生观的又一重要方面。

在他看来,人类有创造的天性,通过创造,我们能实现自我价值,感受到人生的意义。

创造不仅限于艺术和科学领域,还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改进和创新。

最后,罗素总结了人生的意义。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探索、体验、学习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总之,《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散文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引导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努力追求真正的幸福。

我为什么而活着 原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 原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1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2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生命在“终于要凋谢”的花朵中“永存”,看似矛盾,却富有哲理。

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1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胡作玄、赵慧琪译。

有改动。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2〔濒(bīn)临〕紧接,临近。

“深渊”“仙境”分别比喻什么?既然活得这么苦,为什么是“值得”的?阅读提示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1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

我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2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罗素:我为什么活着

罗素:我为什么活着

《我为什么活着》——罗素What I Have Lived ForBertrand Russell我为什么活着三股简单而非凡强烈的激情一直控制着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不堪忍受的怜悯。

这三股激情,象阵阵巨风,把我在痛苦的海洋的路途中吹得任意东西,变动无常,直吹到了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首先是因为它带来了欣喜若狂之情——欣喜若狂使人如此心醉神迷,我常常愿意牺牲我的全部余生来换取几小时这样的欢乐。

我寻求爱,其次是因为它能解除寂寞——那种可怕的寂寞,如同一个人毛发悚然地从这世界的边缘探望令人战栗的死气沉沉的无底深渊。

我寻求爱,最后是因为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圣徒们和诗人们所想象的预言中的天堂景象的神秘雏型。

这就是我所寻求的东西,虽然它也许似乎是人生所难以得到的美好事物,但这就是——最后——我终于找到的东西。

我怀着同样的激情寻求知识。

我希望理解人们的心。

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发光。

我力图领悟毕达哥拉斯的才能,他的才能使数字支配着不断变动的事物。

在这方面,我只达到了一小部分,并不很多。

爱和知识,尽其可能,远远地把人引向九天之上。

倡怜悯总是把我带回到地面上来。

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里回荡。

受饥挨饿的儿童,在压迫者折磨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无依无靠而成为自己子女嫌恶的负担的老人,以及整个孤苦寂寞的世界,穷困与痛苦都在嘲弄着人生,使人们不能过应有的美好生活。

我渴望减轻灾难祸害,但是我力不从心,我自己也在受苦。

这就是我的一生。

我觉得我的一生过得很值得。

如果我还有机会的话,我将乐意再度过这样的一生。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法]帕斯卡尔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16.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课件 (共23张PPT)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16.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课件 (共23张PPT)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文解析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 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爱情和知识 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他之所以孜孜不倦 地追求知识,一方面是知识能引领他进入美好的 境界,另一方面是他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贡献给 人类,可以帮助人类摆脱苦难,这体现了一个伟 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课后作业
青春是一场未知的旅行,趁 着年轻,去追求,去放肆。
请你以“青春”为题, 写一篇哲理散文。
同学们下课
整体感知
如何理解作者在最后一段说的话?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 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他胸怀正义和良知,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者, 即使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顾惜,他把自己的一生的 智慧和力量献给了全人类。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 。
课文解析
作者的语言独具魅力,请同学 们画一画,圈一圈,找出自己喜 欢的句子,并品析。
我为什么而活着
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
他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 、社会评论家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罗素的 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著作涵盖广 泛,包括《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等。《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他为自己的自传所撰写的 序言,在文中,他阐述了自己一生的三大驱动 力: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 苦难的同情 。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爱情 知 识 同情心
整体感知
读第2段,想一想作者追求爱情的原 因有哪些。
带来狂喜 解除寂寞 看到仙境
整体感知
读第3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追求知 识的。
作者从了解人的心灵(人类)、了解星辰为 什么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社会)三个方面追求知识。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课件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课件
遏制( è ) 濒临( bīn ) 深渊(yuān) 星辰(chén) 飓风( jù ) 肆意( sì ) 俯瞰( kàn) 云霄(xiāo) 呼号( háo )
号(hào)召
多音字
( zhē )折腾 折 ( zhé )打折
( shé)折本
理解词语
俯瞰:俯视。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形容水、洞穴等很深。 濒临:紧接,临近。 缩影:指同一类型的人或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遏制:制止,控制。 流转: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传统文化链接——赏图片,讲故事 在我们中国古代,也有许多发愤苦读、终成大家的经典故事。请依据屏幕 中的图片提示,从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匡衡凿壁偷光、孙康雪地夜读、苏秦锥刺股、车胤夏夜囊萤、孔子韦编三 绝、孙敬头悬梁……
(3)爱情把罗素引向理想的境界,知识让罗素有了改造世界的力量。对于人
材料补充: 保卫和平的战士 早在一战期间,他就因反对英国参战被监禁了6个月。二战期间,他也一直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支持打 败法西斯。 当美国试验了一颗氢弹之后,他组织起草了有爱因斯坦等多国科学家签名的禁核声明。1961年,为反对美 国政府发展核武器,89岁高龄的他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处2个月监禁。 我们可以看出,罗素是保卫和平的战士,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减少人类的苦难。
(2)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明确:追求知识有三个方面:一是了解人类心灵;二是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 三是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
材料补充 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罗素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等人文科学领域,都有极大的建树。一生留下七 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每天要写3000多字才能完成这些著作。晚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1950年获诺 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家”。 罗素用自己在执着勤奋为我们树立了一座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服务人类的丰碑。

罗素为何而活,我又为何而活

罗素为何而活,我又为何而活

罗素为何而活,我又为何而活?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罗素自传》序言古往今来,人类何止千百遍的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简单而又复杂。

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匆匆的过客;有人皓首穷经,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罗素给出了他的答案。

渴望爱情,因为它能带来狂喜、解除忧愁;寻求知识,因为这能帮助认识人的内心、了解自然、洞悉社会;同情苦难,因为它在爱情与知识将人类带上天堂后又将人拉回尘世,是对人类理想的无视和嘲讽。

罗素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哲学家,他在悲天悯人的同时多了些希望的眼睛,他发现了爱情,发现了知识,这些都让他的生活布满了光辉,这正是这些才让罗素在80高龄依然对生命充满热爱,他的那首致伊迪丝的情诗就是在80岁的时候所作:经历漫长的岁月、我寻求安宁、我找到狂喜、我找到烦恼、我找到疯狂、我找到孤独、我找到孤寂的痛苦、它吞噬着我的心、但安宁我从未得到、到了垂暮之年、行将就木、我认识了你!认识了你,我找到了狂欢和安宁,我得到了平静的休憩,多年孤独的岁月之后,我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生命,现在,如果我长眠不醒,我会心满意足地离去。

正是罗素对于生命、对于爱情的渴求,才会让一位老人在如此的高龄依然保有活力与激情,回顾罗素的一生,是在知识的海洋愉快遨游、不息求索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

罗素的一生如同教科书一般,那么的完美,那么的标杆化,但却离我好远,我能能远远望着,走我自己的路。

我不是一个哲人,但我也想在此谈谈我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与我所追求的生活。

首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要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

我不神不信鬼不信宗教,但我有我自己的一套。

信仰是一个集合名词,它包含了太多太多,我要达然后兼济天下,我相信崇高的理想将成为我一生的太阳,永远的赋予我力量;我要有原则,我要有所坚守,我要诚实,我要善良,我要谦虚,我相信优秀的品性乃人间至宝,这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石;我相信付出必定带来回报,于是诉诸于真心实意的付出;我相信知识就是力量,我想科技改变生活,于是用心读书,发奋求知;我相信希望,相信美好,我相信我看到的美好世界将带给我真正的美好世界。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课件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课件

明确主题
文章通过作者罗素的自述,明确 表达了其人生追求和存在的意义 ,即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 的同情以及对爱情的向往。
阐述主题
文章从三个方面——知识、同情 和爱情——阐述了“我为什么而 活着”的主题,展示了作者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特点
01
02
03
平实自然
文章语言平实,没有过多 的华丽辞藻,给人以亲切 自然之感。
01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 生深入思考和反思自己的人生追 求和价值观。
02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提炼,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罗素 的思想和观点。
06
总结与思考
总结文章要点
主题阐述
文章《我为什么而活着》通过作者罗素本人的自述,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写作手法
文章采用了平实、简洁的语言,通过直接陈述和内心独白的方式,展现了罗素对人生的 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生平经历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 学家和政治评论家。他的学术生涯跨越了数学、哲学和政治等多个领域。
主要成就
罗素在数学和逻辑学方面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理论,如逻辑原子主义和数理逻 辑等。同时,他也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人权倡导者,曾因反战立场多次 被捕入狱。
启发与感悟
启发思考
通过对罗素的人生追求和思考的解读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 值,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行动指南
鼓励学生将思考转化为行动,积极追 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努力实现自己 的人生价值。
感悟生活
引导学生从罗素的人生经历中汲取智 慧,感悟生活的真谛,培养热爱生活 、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

《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
有这样一种活法
还有这样一种活法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亚圣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 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 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 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 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 看似简单其实又很复杂。有人碌碌一 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 过客;有人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 能参透其中玄机。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 声。”今天我们来看看哲学家罗素是 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内容分析: 2.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 域的追求?结果是什么?
①了解人类心灵; ②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 ③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结果: 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内容分析: 3.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答:内涵:作者同情那些遭受苦难的人 们: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折磨的受 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 结果: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 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体现 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罗素,英国著 作者简介 名哲学家、数学家, 二十世纪著名的思 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1950年,罗素因巨 著《西方哲学史》 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背景介绍:
罗素是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他在将近 一百年的生命里,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 求真理,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哲学、数学、 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和社会学等 人文社会学科的几乎各个领域,都有极大建 树。一生写过70多部专著,真可谓著作等身, 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素同时也 是个文学家,尤其到了他的晚年,创作了大 量丰富的文学作品。本文就是他写的一篇思 想随笔。(哲理散文)

我为什么活着-罗素

我为什么活着-罗素

主要成就: 1、二十世纪初提出了震惊数学界的“罗素 悖论”和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数 学家 2、阐释逻辑原子主义、中立一元论,为西方 哲学某些流派开一代先河——哲学家
3、1950年,瑞典文学院授予他该年的诺贝尔 文学奖,以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 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文学 家 4、起草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 爱因斯坦的禁核声明”,成为保卫世界和 平的坚强战士——国际和平战士
罗素的一生
是在知识海洋愉快遨游、不息求索的一生,
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
罗素的一生
是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
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
王致中17岁, 在贵州以背 煤为生。一 筐煤40斤, 从煤坑向上 爬100米, 然後再走 1000米路, 挣1元人 币...
这画面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他为什么而活 着?从他身上你又读出了怎样的情感和精神?
第二任夫人多拉 1920年,罗素随后与女权主义者多拉〃布莱克结婚。共同育有两子。两人共同建立 了一所教育实验学校(Beacon Hill School)。由于罗素在性爱方面放荡不羁,特 别是与一个美国记者的一段婚外情而告终,两人1935年判决离婚。 第三任夫人皮特 罗素第三任妻子是他的女学生皮特〃斯彭斯,他们最初是在1930年认识的。1936年 结婚,婚后两人也生有1个儿子康拉德两人的婚姻维系到1952年。 第四任夫人伊迪斯 1952年,80岁的罗素娶了一位来自布莱恩.莫尔学院的英语教授伊迪丝〃芬奇。她是 罗素一生中最后一个婚内伴侣。 罗素一生染指女人甚多,感情丰富。罗素在《我的人生追求》一文中说:有三种简 单然而无比强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 的难以忍受的怜悯。……我寻找爱,首先是因为它使人心醉神迷……我寻找爱,还 因为它解除孤独……我寻找爱,还因为在爱的交融中,……我看到了圣贤和诗人们 想象出的天堂的前景。

伯特兰·罗素的 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原文

伯特兰·罗素的 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原文

伯特兰·罗素的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原文英文原文What I Have Lived For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a wayward course, over a great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I have sought love, first, because it brings ecstasy - ecstasyso great that I would often have sacrificed all the rest of life for a few hours of this joy. I have sought it, next, because it relieves loneliness–that terrible loneliness in which one shiveringconsciousness looks over the rim of the world into the coldunfathomable lifeless abyss. I have sought it finally, because in the union of love I have seen, in a mystic miniature, theprefiguring vision of the heaven that saints and poets haveimagined. This is what I sought, and though it might seem too good for human life, this is what–at last–I have found.With equal passion I have sought knowledge. I have wished to understand the hearts of men. I have wished to know why the stars shine. And I have tried to apprehend the Pythagoreanpower by which number holds sway above the flux. A little of this, but not much, I have achieved.Love and knowledge, so far as they were possible, led upward toward the heavens. But always pity brought me back to earth. Echoes of cries of pain reverberate in my heart.Children in famine, victims tortured by oppressors, helpless old people a burden to their sons, and the whole world of loneliness, poverty, and pain make a mockery of what human life should be.I long to alleviate this evil, but I cannot, and I too suffer.This has been my life. I have found it worth living, and would gladly live it again if the chance were offered me. [2]翻译我为什么而活着[英]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赏析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赏析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赏析本文对罗素的经典美文《我为什么而活》进行赏析,探讨罗素对人生的追求和价值观。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罗素《我为什么而活》赏析》,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赏析》篇1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是一篇充满哲思的美文,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和价值观。

在这篇文章中,罗素指出,他生命中的三种激情——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统治着他的生命,带领他走过了深海的痛苦和绝望的边缘。

首先,罗素寻求爱,因为爱能够给他带来极大的喜悦。

这种喜悦是如此强烈,使他宁愿为几个小时的愉悦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其次,爱能够缓解孤独,让一颗颤抖的良心在世界的边缘,注视着下面的冰凉、毫无生气的深渊。

最后,罗素在爱的结合中看到了神秘而美妙的景象,这是他所追求的天堂的预兆,也是他最终找到的答案。

其次,罗素追求知识,因为知识能够满足他探究世界的好奇心,缓解他的不安和恐惧。

他对知识的追求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人类。

他希望通过知识的传播,让人类能够摆脱苦难和无知,走向光明和幸福。

最后,罗素对人类苦难的同情驱使着他去关注和探究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他无法忍受看到人类遭受痛苦和折磨,这种同情心让他不断地思考如何改善人类的处境,减轻人类的痛苦。

综上所述,罗素《我为什么而活》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和价值观。

他寻求爱、知识和同情,不仅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人类。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赏析》篇2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是一篇探讨人生意义的文章,其中提出了三种激情作为人生的支柱,分别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这三种激情在罗素的生命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像狂风一样吹拂着他,带领他走过深海的痛苦和绝望的边缘。

在文中,罗素详细阐述了自己追求爱情的原因。

首先,爱情能够带给他消魂的快感,这种快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愿意为了几个小时的快乐而牺牲生活中的其他一切。

我为什么活着-罗素

我为什么活着-罗素

我为什么活着-罗素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这些感情如阵阵巨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会为了体验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

其次,爱情可以摆脱孤寂——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

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人生境界。

虽然它对一般的人类生活也许太美好了,但这正是我透过爱情所得到场最终发现。

我曾以同样的感情追求知识,我渴望去了解人类的。

也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同时我还想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经常把我带回现实世界。

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引起回响。

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给子女造成重担的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的存在,是对人类生活理想的无视和讽刺。

我常常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减轻这不必要的痛苦,但我发现我完全失败了,因此我自己也感到很痛苦。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

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

本文为伯兰特·罗素自传前言。

英文版见:What I Have Lived Fo ※本文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为什么活着
罗素
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这些激情犹如狂风,把我伸展到绝望边缘的深深的苦海上东抛西掷,使我的生活没有定向。

我追求爱情,首先是因为它叫我销魂。

爱情使人销魂的魅力使我常常乐意为了几个小时这样的快乐而牺牲生活中的其他一切。

我追求爱情,又因为他减轻孤独感———那种一个颤抖的灵魂望着世界边缘之外冰冷而无生命的无底深渊时所感到的可怕的孤独。

我追求爱情,还因为爱的结合使我在一种神秘的缩影中提前看到了圣者和诗人曾经想象过的天堂。

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尽管人的生活似乎还不配享有它,但它毕竟是我终于找到的东西。

我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

我想理解人类的心灵,我想了解星辰为何灿烂,我还试图弄懂毕达哥拉斯学说的力量,是这种力量使我在无常之上高踞主宰地位。

我在这方面略有成就,但不高。

爱情和知识只要存在,总是向上导向天堂。

但是,怜悯又总是把我带回人间。

痛苦的声音在我心中反响回荡,孩子们受饥荒煎熬,无辜者被压迫折磨,孤弱无助的老人在自己的儿子眼中变成了可恶的累赘,以及世界上触目皆是的孤独,贫困和痛苦———这些都是对人类应该过的生活的嘲弄。

我渴望能减少罪恶,可是我做不到,于是,我
感到痛苦。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这一生是值得活的,如果真有可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欣然再重活一次。

伯特兰·罗素(1872—1970)系英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

由于政治原因,曾两次被监禁。

他是一个极富鼓动天才的辩论家,一个文理兼通的勤勉的科普工作者,曾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他为他所信仰的自由事业而孜孜以求,义无反顾。

因他“为思想的自由和人道主义的理想而写作”,于195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我为何而生》一文是他为晚年自传作的前言,以其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

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

先后收录在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5教科书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