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与练习

合集下载

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溶解度曲线习题1、图1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图1(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_A_,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__B_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_____C___;(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AC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__B______;(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_____15g___,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__2g______。

2、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X溶液B.Y溶液C.Z溶液 D.X、Y溶液3、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A.a点 B.b点C.c点 D.无4、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

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5、图5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____t1___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在t℃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大____2(填“大”或“小”);(2)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降温 __、__蒸发溶剂___、__加溶质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 ____.(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 _____.(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____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__ ______℃.7、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当温度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doc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doc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例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答复:〔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 a物质参加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是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把t1℃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a、b、c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大小关系。

〔6〕假设把混在a中的少量b除去,应采用___________方法;假设要使b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假设要使C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稳固练习1、图2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液度曲线,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t1℃时,12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20B. t2℃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样C.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D. 当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时,可以用结晶方法提纯KNO32、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

以下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N→M:先向N中参加适量固体A再降温B.从N→M:先将N降温再参加适量固体A甲 乙溶解度 g 0 t 1 t 2 温度/℃3050 20 40 10 C .从M→N :先将M 降温,过滤后再将其升温D .从M→N :先将M 升温再将其蒸发掉局部水3、图1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室温时,将盛有a 、b 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

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参加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选项是〔 〕(A) (B) (C) (D)图24、t ℃时,某物质的溶液220g ,蒸发去15g 水后,析出晶体6g ,又蒸发去10g 水,析出6g 晶体,再蒸去10g 水又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A .4gB .6gC .10gD .15g5.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A 物质的饱和溶液100g 、200g ,假设各蒸发5g 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 〕A .甲>乙B .甲<乙C .甲=乙D .无法判断6、如图3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A 的饱和溶液从t 2℃降温到t 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B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在t 1℃时,A 的溶解度等于C 的溶解度〔D 〕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7. 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参加KNO3固体,那么以下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项训练及答案.doc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项训练及答案.doc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项训练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题)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t1℃时,将50 g水与20 g甲混合,可以得到70 g溶液D. 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变化【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2.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

如图为某压强下CaCl2和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B. 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450 ℃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 gD. 450 ℃时,可得到0.04%的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二、填空题(共3题)1.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评卷人得分(1)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t3 ℃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一种即可)。

(3)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1 ℃升温到t2 ℃时,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

(4)t1 ℃时,将15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5)将t2 ℃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t2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恒温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A) (3)C (4)55 (5)C>B>A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2.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强化训练溶解度曲线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强化训练溶解度曲线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强化训练溶解度曲线1.生活离不开化学。

氯化钠和蔗糖分别是咸味剂、甜味剂,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左侧纵坐标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右侧是蔗糖的)。

(1)60℃时(填“能”或“不能”)配得100%的蔗糖溶液。

(2)将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50g水,理论上得到氯化钠的质量是g。

(3)已知:水的密度是1g/mL。

向10g9%的NaCl溶液中加入mL水,可稀释为0.9%的生理盐水。

配制溶液过程中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填字母)。

A.烧杯B.玻璃棒C.量筒D.酒精灯E.漏斗F.胶头滴管2.回答下列问题:(1)从乙的溶液中获得乙物质适宜采用的方法。

(2)若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可采用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3)若乙物质中含有少量甲物质,可采用的方法提纯乙物质。

(4)若丙物质中含有少量甲物质,可采用的方法提纯丙物质。

3.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

(1)小明在麦田劳动时看到麦子叶色浓绿,长势喜人,农场工人告诉他是及时施用了一种复合肥。

农场仓库存放的化肥有KNO3、K2SO4、NH4Cl,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三种化肥包装袋上均写着防雨防潮。

其原因是 。

(2)小明想在家里尝试无土栽培,便从农场带回了三种化肥,使用时却因标记不清而无法区分KNO 3和K 2SO 4,于是到化学实验室进行鉴别。

他取少量其中一种化肥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2~3滴某溶液,立即出现了白色沉淀,可确定所取的化肥是K 2SO 4。

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只写一个)。

(3)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时,小明依据如图想先配制两种化肥的饱和溶液以备后用。

A .如图,若要提纯KNO 3则用 方法。

B .配制时,假设室温为20℃,若小明用等体积的水配制成恰好饱和的两种化肥溶液,则两种溶液中NH 4Cl 与KNO 3的质量比为 。

4.1t C 时,将a b 、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25g ,分别加入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2t C 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乙所示。

溶解度曲线图专题训练

溶解度曲线图专题训练

0 10 20 30 40 50 10 20 30 温度/℃ 溶解度 /gt a b溶解度曲线图专题训练一、热身预习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注意事项: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应考虑。

(计算溶质质量时要考虑溶解度),溶液的质量包括溶液中所有溶质的质量。

4,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用固体配制溶液: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巩固练习:1、根据右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 .t 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 .将t 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2℃时都会析出晶体D .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蒸发的方法提纯甲2、A 、B 、C 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t1℃时,A 的饱和溶液65 g 中含有溶剂50 gB .将t2℃ 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 .在t2℃,A 、B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 .要从B 溶液中得到B ,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3、如图表示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B .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C .在t ℃时,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当b 中含少量a 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4、图是NaCl 、MgSO 4的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一、选择题1.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R是硝酸钾、氯化铵中的一种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B.只有③烧杯中溶液是R的饱和溶液C.t1℃时,30g氯化铵加入到50g水中溶解可得80g溶液D.t2℃时,R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B.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C.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变到M点,可恒温蒸发溶剂D.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溶液的质量甲=乙3.在室温时,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则: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质质量增加③溶剂质量不变④晶体质量不变⑤晶体管质量减少A.①②B.①⑤C.③④D.①②④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将3a℃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a℃,溶液的质量不变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某温度下,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加入10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不可能是乙>甲=丙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温时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B.将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C.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D.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50℃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形成75g A的饱和溶液C.20℃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7.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a的饱和溶液C.t2℃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c>b>a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液分别升温至t2℃,其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可能发生变化8.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0℃时将8g氯化钠放入20g水中,配制成溶液。

溶解度曲线专项训练精练版样本

溶解度曲线专项训练精练版样本

溶解度曲线专项训练(必考, 2~7分)(限时: 45分钟分值: 39分)考向1一条曲线(泸州)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对的是()第1题图A.升高温度溴酸银溶解度增大B.4.℃时溴酸银易溶于水C.9.℃时溴酸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大于1.3%D.溴酸银可用降温结晶办法从溶液中析出2.(北京改编)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

2.℃时,向下列4只盛有10.g水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KCl固体,充分溶解。

第2题图(1)①中溶液质量为________g。

(2)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是________(填序号)。

(3)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办法是________。

A.升高温....B.加....C.加KCl固...D.倒出某些溶液(4)④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________。

考向2两条曲线3.(连云港)如图是甲、乙固体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对的是()第3题图A.图中P点所示溶液是t.℃时甲饱和溶液B.可用t.℃时20%甲溶液配制10%甲溶液C.若甲中具有少量乙, 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办法提纯甲D.分别将t.℃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4.(重庆A改编)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是()第4题图A.Y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B.降温可使X饱和溶液变浑浊C.X饱和溶液从t.℃降温到t.℃, 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t.℃时, 若X、Y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则溶剂质量X____Y(填“>”、“<”或“=”)5.(兰州)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t1 ℃时, 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乙(填“<”、“>”或“=”)。

(2)P点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溶解度相关计算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溶解度相关计算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溶解度相关计算一、选择题1.线上学习,居家实验。

小明查阅资料后,利用食盐、纯碱等进行溶液相关实验的探究,不考虑食盐中除氯化钠外其它物质的影响,他的做法或思考正确的是A.食盐的溶解度大于纯碱B.25℃时,将纯碱加入适量水中至不再溶解,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C.纯碱的饱和溶液从25℃升温到50℃,先无晶体析出,后有晶体析出D.含有食盐的饱和纯碱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可用白醋区分晶体中有无碳酸钠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40℃时,38g乙溶于50g水中,得到88g的溶液C.T℃时等质量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含有等质量的溶质D.80℃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20℃,甲析出的晶体多于乙3.X、Y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Y的溶解度比X的溶解度大B.t1℃时,X、Y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是20%C.升高温度,Y的饱和溶液有溶质析出D.t2℃时,若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X>Y4.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演示“冰雪”实验中,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形成的“液球”在接触绳子的一端后瞬间变成温热的“冰球”。

如图是醋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结晶过程吸收热量B.图中P点所表示的醋酸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40℃时,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5.6%D.将A点的醋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5.如图是醋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0℃时,醋酸钠的溶解度为65.6B.将A点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没有晶体析出C.40℃时,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5.6%D.0℃时,100g饱和醋酸钠溶液的中含有溶质为36.2g6.KNO3、KCl可用作钾肥,对大豆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KNO3、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点表示在18℃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B.在70℃时,将238g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74gKNO3C.d点对应的KNO3溶液为饱和溶液D.e点对应的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点表示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B.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C.30℃时,45g甲物质完全溶解到100g水中得到145g溶液D.10℃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其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加水可使乙溶液从M 点状态变为N 点状态B.T2℃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3℃时,将4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D.将T3℃时100g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应再加入15g 丙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同B.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a、b和c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a>b>cD.t2℃时,将50克a物质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40g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100gKCl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5g固体,则KCl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25gB.升高温度溶液中可能析出溶质C.所有的溶液都具有均一、稳定性,且是无色透明的D.洗洁精、汽油均能洗去油污,二者去油污原理相同11.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B.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关系:B>C>AC.t1℃时,30g固体A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65gD.要从B溶液中得到B固体,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B.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将t3℃时甲、乙溶液降温至t1℃,一定可以得到甲、乙的饱和溶液D.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二、填空与简答13.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溶解度/gt/℃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点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如:下图中a 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

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

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考试题及答案.doc

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考试题及答案.doc

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 题 xx 题 xx 题 总分 得分一、选择题(共11题)1.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I 所示装置。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 ,搅拌。

结合图Ⅱ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①X 为NaCl 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X 为NaOH 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 为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④X 为浓H2SO4,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l 难度:中等 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3.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

如图是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B .当a 物质中混有少量b 物质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C .10 ℃时,取相同质量的a 、b 两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a 大于bD .将t ℃时a 、b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大于b评卷人得分【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 ℃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将40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 ℃,仍然是饱和溶液【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 ℃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1 ℃时,100 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 gC.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为b点,可以加适量溶剂D.分别将t2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均有晶体析出【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6.如图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 ℃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C.t2 ℃时等质量l【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t1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时仍是饱和溶液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 ℃降至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答案】A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9.lD.t2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P点表示a和c的溶解度均为20 gB.t2 ℃时,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C.从a和b的混合溶液中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将t1 ℃时a、b、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1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1. 引言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曲线是用来描述在不同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变化的曲线。

本文将给出一些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练习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溶解度曲线。

2. 练习题一:盐的溶解度曲线题目:一种盐在 20℃、30℃、40℃、50℃和 6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 50 g/100 mL、60 g/100 mL、70 g/100 mL、80 g/100 mL 和 90 g/100 mL,画出该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

解析:根据所给数据,我们可以将温度作为 x 轴,溶解度作为 y 轴,绘制出一个坐标系。

然后,将各个温度和溶解度的数据点连成一条曲线。

根据所得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盐的溶解度也逐渐增加。

3. 练习题二:氧气的溶解度曲线题目:在 25℃和 0.1 MPa 的条件下,氧气的溶解度为 0.035 g/L。

试问在 25℃和 0.5 MPa 的条件下,氧气的溶解度是多少?解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使用亨利定律来求解。

亨利定律表明,当温度不变时,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根据亨利定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比例关系:0.035g/L ÷ 0.1MPa= x ÷ 0.5MPa。

通过计算,可以求解出在 25℃和 0.5 MPa 的条件下,氧气的溶解度为 0.175g/L。

4. 练习题三:饱和溶液的制备题目:某种物质在 20℃时的溶解度为 60 g/100 mL。

请问如何制备200 mL 的饱和溶液?解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

根据题目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在 20℃时,每 100 mL 溶剂中最多可以溶解 60 g 的物质。

要制备 200 mL 的饱和溶液,我们可以按比例计算:200 mL ÷ 100 mL = 2,即需要将 60 g 的物质加入到 200 mL 的溶剂中。

专题十八 溶解曲线题

专题十八 溶解曲线题

专题十八溶解曲线题1.已知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现将a gA、b gB、c gC 分别在10℃。

20℃、30℃时加入100g 水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b、c 三点表示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B.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C.c 点恰好形成无色、均一、稳定的溶液D.升温至30℃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C>B2.如图所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别用m、n表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B.点P表示t℃时M、N的溶质质量相等C.M、N都是难溶物质D.阴影处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的饱和溶液,N的不饱和溶液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g。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t3℃时,将40g甲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

(4)若乙中含有少量甲时。

可用(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5)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结合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克。

(2)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采用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3)②为硝酸钾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若要使③中固体继续溶解,则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填字母)。

A.可能变大B.可能不变C.可能变小5.下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20℃时,KNO3的溶解度是g。

(2)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则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填“A”或“B”)。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t1℃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B.t2℃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相同C.t1℃大于20℃(3)下图中,烧杯①是50℃时的KNO3溶液,进行如下操作(所得晶体不含结晶水),分析可知,m 的数值是。

溶解度曲线专题训练

溶解度曲线专题训练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一、复习目标: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及其应用1. 含义:A.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大小C.溶解度曲线上的点都是表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都是表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D.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2. 应用:a 可查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b 可以比较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c 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d 判断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影响变化趋势 e 判断析出晶体量的多少 f 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降温结晶法和蒸发溶剂结晶法) 【例题】: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 M 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t 1℃时100g 水中溶解30g 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 水中最多可溶解______g 乙(3) t 2℃时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________,若是S 甲<S 乙,对应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4) t 1℃时若要将甲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6) t 2℃时.30g 甲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质量是________(7) 将t 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 2℃它们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是_______ (8) T 2℃时向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两种物质到不能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 (9)t 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 降温到t 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________(10) t 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 升温到t 2℃时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质量关系是___________ 二.精典习题1.关于硝酸钾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_____A.2 0℃时, 20g 硝酸钾溶解在100g 水里,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B.20℃时,把20g 硝酸钾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C.把31.6g 硝酸钾溶解在100g 水里, 形成饱和溶液,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D.20℃时,把31.6g 硝酸钾溶解在100g 水里, 形成饱和溶液, ,所以20℃时,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接近饱和时,可以通过加入溶质.蒸发溶剂.升温等方法变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A 甲溶液 B.乙溶液 C.丙溶液 D 甲.乙混合液 3.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甲和乙都是易溶物质B .t 0C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蒸发结晶法分离D.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4. 有下列物质①KNO 3②Ca(OH)2③NaCI ④CO 2⑤NH 4Cl 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_____A 全部B .①③⑤ C.③⑥ D.②④第12题 5. 将200C 时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至100C,另一份加入少量的CaO,温度仍保持200C,这两种情况下都不改变的是_____ A. Ca(OH)2的溶解度 B 溶液的质量 C 溶剂的质量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已知200C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在此温度下,20g 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此时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7.下图是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 点代表甲的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并写下表空格(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饱和”.或“不饱和溶液”)____A.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 20C 时,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3降到t 10C 时a 有晶体析出,b 没有晶体析出D.t 30C 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 物质的溶解度9.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0C 的储藏室中拿出内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M,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40C 时M 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 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13度的升高而降低 C.室温下N 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N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1.2.3实验所得溶液是200C 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C.200C 时NaCl 的溶解度是3.6gD.1实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11.如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它们t 20C 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0C 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甲>乙>丙 B 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12.如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专题8溶解度曲线-2021年中考化学真题重点题型分类主观题精选精练

专题8溶解度曲线-2021年中考化学真题重点题型分类主观题精选精练

专题8 溶解度曲线1.(2021·怀化)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做答:(1)P点的意义是。

(2)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的物质是。

(3)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可形成g溶液,此时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C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答案】(1)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2)C(3)75;饱和(4)B>A>C(5)降温结晶【解析】(1)P点时,A、C溶解度曲线相交,意义是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2)由曲线可知,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的物质是C;(3)t2℃时,A物质溶解度为50g,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5g溶质,故可形成25g+50g=75g溶液,此时溶液是饱和溶液;(4)A、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t2℃时A、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B析出晶体得到t1℃时A、B物质的饱和溶液,由于t1℃时溶解度B大于A,故溶质质量分数B大于A;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得到t1℃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1℃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物质的溶解度,故降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A大于C;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5)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C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

2.(2021·郴州)T℃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加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温度下,甲、乙、丙三种固体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本专题需要明确的两个问题:
1、溶解度曲线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
2、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一、判断不同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
2、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略升);
3、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二、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
1、_______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________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3、________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
4、引申:①B >A >C ②B >C >A ③C >B >A ④B >A,B >C
三、解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问题:
1、分别通过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物质;
2、分别通过加入溶剂、升高温度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物质;
3、对于A物质来说,配制t2℃时的饱和溶液,若升温至t3℃,它是______溶液(填“饱和”、
“不饱和”),若降温至t1℃,它是_____溶液(同上)
四、确定物质结晶的方法:
1、从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A,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B,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从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C,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
2、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通过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A;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
通过_________的方法提纯B;
五、判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
1、在t1℃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当温度升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
2、在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当温度降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
六、解决简单的配制溶液问题:
1、在t1℃时,能不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A溶液?
2、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9.1%的A溶液,那么配制时的温度为多少?
3、在温度相同时,能不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综合题例析
溶解度曲线题涵盖面广,综合性强,常涉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知识,是中考化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的失分点。

例1.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__________(填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A. c>a=b
B. a=b>c
C. a>b>c
D. b>a>c
解析:(1)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用描点法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反之,利用溶解度曲线也可以查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P点是a与c的溶解度曲线交点,它表示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
(2)从图中看出,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可见,t2℃时,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25ga物质,加入的30ga物质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3)通过t2点作横坐标的垂线,与各曲线将得到交点,由交点的纵坐标读数比较出各物质溶解度的大小:t2℃时,c
(4)t1℃时,各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为:b>a=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亦为:b>a=c.当温度升高到t2℃时,尽管a、b的溶解度增大,但由于没有向溶液中继续加溶质,所以它们各自保持原来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c的溶解度变小,c溶液中将有溶质析出,其溶质质量分数也将变小。

故本题答案为D.
例2. 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

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仔细阅读图1和图2 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烧杯甲里是________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________物质的溶液。

(3)40℃时,烧杯________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

(4)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
A. 甲(状态2)>甲(状态1)
B. 乙(状态1)>甲(状态3)
C. 甲(状态1)=乙(状态2)
D. 乙(状态3)>丙(状态3)
解析:(1)从图2中找出符合三种物质的溶解度b>a>c的区域,对应的温度为20℃~30℃,故t的取值范围是20
(2)从图1看出,温度升高到40℃时,甲中有固体析出,表明甲中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对照图2确定甲中的溶质是c;加入乙中的固体全部溶解,表明乙中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对照图2确定乙中的溶质是a;加入丙中的固体部分溶解,表明丙中溶质的溶解度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增大幅度不如a,对照图2确定丙中溶质是b.
(3)温度由20℃升高到40℃时,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因此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最少的是丙烧杯中的溶液。

(4)20℃时,a物质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乙(状态1)=甲(状态1)。

由于乙(状态2)=乙(状态1),所以乙(状态2)=甲(状态1)。

温度升高后,甲溶液中有c析出,因而甲(状态1)>甲(状态3),故乙(状态1)>甲(状态3)。

本题答案选B、C.
考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例2: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

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解析:根据题中的图示来看,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从M到N,可以采用升高温度再增加溶剂的方法;而从N到M,可以采用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因此,正确的是D。

答案:D
点拨:在解答此题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方法上要考虑到温度的改变。

考点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例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lO0g水中放入60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解析:本题注重考查对溶解度曲线理解。

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均为
30g,因此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并不能恰好完全溶解,而是都剩余了一部分,因此A项错误。

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不相同,因此二者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同,故B错误。

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把6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会形成150g的饱和溶液,此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为33.3%,故C错误。

根据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的示意图来看,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首先饱和的是甲物质,因此D是正确的。

点拨:解答本题需明确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变化的规律。

要分清曲线上的点、曲线上方和下方的点以及不同曲线的焦点的含义。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③判断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

④如何通过改变温度和增加溶质,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⑤如何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