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统计复习题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二学期《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注:t0.05/2(60)=2.00 Z0.05/2=1.9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当我们按性别差异,将男性指定用数字“1”来代表,女性指定用数字“2”来代表,这里所得到的数据是( )A.称名数据B.顺序数据C.等距数据D.比率数据2.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的统计量是( )A.差异系数B.方差C.全距D.标准差3..中数的优点是( )A.不受极端值影响B.灵敏C.适于代数运算D.全部数据都参与运算4.一班32名学生的平均分为72.6,二班40人的平均分为80.2,三班36人的平均分为75,则三个班级总平均分为()A.75.93 B.76.21 C.80.2 D.735.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这种统计图是()A.散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6.一组数据中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表示其集中量数应使用()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加权平均数7.随机现象中出现的各种可能的结果称为()A.随机事件 B.必然事件 C.独立事件 D.不可能事件8.进行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时,一般采用()A.Z检验 B.t检验 C.χ2检验 D.方差分析9.已知P(Z>1)=0.158,P(Z>1.96)=0.025,则P(1<Z<1.96)等于( )A.0.133B.0.183C.1.58D.3.5810.统计学中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分布是( )A.概率分布B.t分布C.正态分布D.F分布11.如果相互关联的两变量的变化方向一致(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这表明两变量之间有( )A.完全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零相关12.假设检验中的犯“取伪”错误的概率是( )A.αB.βC.1-αD.1-β13.某实验选取了4个样本,其容量分别是n1=8,n2=9,n3=10,n4=8,用方差分析检验平均数间差异时,其组间自由度是( )A.3B.8C.31D.3514.PR=80所表示的含义是( )A.该生考试成绩为80分B.该生考试成绩为20分C.80%的学生成绩高于该生D.80%的学生成绩低于该生15.若将某班每个人的语文考试分数都加上10分,那么与原来相比其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变化是()A.平均数减少,标准差不变 B.平均数增加,标准差增加C.平均数增加,标准差不变 D.平均数增加,标准差减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已求得算术平均数,中位数Mdn=71,则众数为_______。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习题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习题《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复习思考题一一、简答题3.简述点二列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
4.简述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5.简述判断估计量优劣的标准。
6.什么是相关样本?请列举相关样本显著性检验的各种情况。
7.有人说:“t检验适用于样本容量小于30的情况。
Z检验适用于大样本检验”,谈谈你对此的看法8.什么是标准分数?使用标准分数有什么好处?9.简答标准Z分数的用途。
10.简答χ2分布具有哪些特点。
11.简述区间估计的涵义。
12.学业考试成绩为某,智力测验分数为y,已知这两者的r某y=0.5,IQ=100+15z,某学校根据学业考试成绩录取学生,录取率为15%,若一个智商为115的学生问你他被录取的可能性为多少,你如何回答他?二、计算题1.某年级200名学生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如下表:已知数据如下表:成绩90~10080~8970~7960~6950~5940~4930~39(1)求其平均数(2)试计算组中值95857565554535频数累计频数103040544416620019016012066226累计频率1.000.950.800.600.330.110.03某70,某80。
(3)已知某考生的成绩为66分,试计算该考生的百分位。
3.已知在某年高考数学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S15分,甲乙两考生的成绩分别为65分和80分,试计算他们的标准分数,如果该年的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70,152),试计算甲乙考生的百分位?4.已知在一次测验中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语文的平均成绩是数学平均成绩的1.2倍,语文成绩的标准差是数学成绩标准差的1.5倍,语文成绩Y与数学成绩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75,(1)试求语文成绩Y与数学成绩某之间的回归方程。
(2)如果考生的数学成绩为60,试估计他的语文成绩Y,并计算估计的标准误(设SY10)?5.某校高一年级共150人,高一上学期由甲教师任教,在统考中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S12分,高一下则由乙教师任教,期末统考中平均成绩为72分,标准差为S10分,假设该校所在城市两次考试成绩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平均成绩,总体标准差相同。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简单计算题
(006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复习思考题一、简答题(第一部分)1.简述条形图、直方图、圆形图、线图以及散点图的用途2.简述正态分布的主要应用3.简述T检验和方差分析法在进行组间比较上的区别和联系4.简述Z分数的主要应用5.简述卡方配合度检验和卡方独立性检验的区别6.简述方差分析法的步骤7.简述方差和差异系数在反映数据离散程度上的区别和联系8.简述回归分析法最小二乘法的思路9.简述完全随机化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方差分析的区别10.简述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区别和联系11.简述多重比较和简单效应检验的区别12.简述卡方检验的主要用途13.简述平均数显著性检验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区别和联系14.简述假设检验中零假设和研究假设的作用15.简述条图、饼图和直方图用法的区别和联系16.简述什么是抽样分布17.简述统计量和参数的区别和联系18.简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19.简述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二列、点二列相关系数间的区别20.简述非参数检验的主要特点(第二部分)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应当用何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不需计算)1.某研究者欲研究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用动机量表测得学生的学习动机,再用标准化学绩考试测得成绩,两组数据均可视为连续等距数据。
如果学生的成绩是教师的等级评定分,又应如何分析?2.为研究职业类型(工人、农民、教师、公务员、商人)对生活满意度(满意、不满意)是否有影响,应选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3.两考生的高考成绩五科如下表,已知所有考生各科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何判断两考生高考成绩哪一个更好?4.假设某次人事选拔考试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75,10,现欲选出40%高分者录用,问分数线应当定成多少?5.某校长根据自己的经验预测今年高考全区的平均分为530分,全区随机抽取100名毕业生高考平均成绩为520分,标准差42。
问该校长的预测是否准确?6.某研究者想考查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师教学效果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用量表测得两组数据均可视为连续正态数据。
(完整版)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练习卷3附答案(共八套)
练习31.按照数据的获得方式,找出下列数据中与其它不同类的数据。
( ) A.72克 B.65分 C.10米 D.3台2.测量数据10.000的下实限是:( )A.10.999B.9.999C.9.9995D.10.0005 3.欲从某重点中学720名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120名调查其视力情况。
首先按原有视力记录,将他们的视力情况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人数分别为108人、360人、252人。
若用分层按比例抽样法,则中等视力水平的学生中应抽取:( )A.18人B.60人C.42人D. 72人4.某班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6.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5.9分;外语平均成绩为66分,标准差为8分,问哪一科成绩的离散程度大?( )A.语文B.数学C.外语D.无法比较5.假如某班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在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学生成绩时,良等成绩z分数应取值在哪个区间?( )A.-0.6--0.6B.-1--1C.0.6--1.8D.0.5--2.5 6.在正态分布中,标准差反映了:( )A.随机变量的波动性B.正态曲线的对称位置C.随机变量的平均水平D.正态曲线的陡峭程度7.下列数据1,26,11,9,14,13,7,17,22,2的中位数是:( )A.14B.13C.17D.128. 某校1970年的教育经费是10万元,2002年的教育经费是121万元,问该校2010年的教育经费是多少?( )A.225.63万元B.278.32万元C.321.56万元D.210.00万元9. 有研究者调查了358名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某项教育措施的评价态度,结果如下:男性拥护66人,反对106人;女性拥护28人,反对158人,那么性别与评价态度的相关系数为( )A.0.7088B.0.3042C.1D.-0.978 10.直条图主要适用的数据资料类型为:( )A.离散型数据B.定比数据C.连续型数据D.定距数据11.正态分布是二项分布的极限。
无答案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试题库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描述统计以()为代表。
A.高尔顿和皮尔逊B.高赛特和皮尔逊C.高尔顿和高赛特D.高尔顿和斯皮尔曼2.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
A.父亲的月工资为1300元B.小明的语文成绩为80分C.小强100米跑得第2名D.小红某项技能测试得5分3.下列描述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是()。
A.M M dμB.M0 M d SC.S ωσD.M M d Mg4.一组数据中有少数数据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分布呈偏态时,要计算集中趋势的代表值应是()。
A.几何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算术平均数D.中位数5.测得某班学生的能得分平均50分,体重平均50公斤,欲比较两者的离散程度,则应选取()。
A.方差B.标准差C.四分差D.差异系数6.假设两变量为线性关系,这两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A.积差相关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C.二列相关D.点二列相关7.由某一次数分布计算得SK=0.35,则该次数分布为()。
A.高狭峰分布B.低阔峰分布C.正偏态分布D.负偏态分布8.以下各分布中,不因样本容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分布是()。
A.t分布B.F分布C.x2分布D.正态分布9.t分布是关于平均值O对称的分布,当样本容量n趋于∞时,t分布为()。
A.二项分布B.正态分布C.F分布D.x2分布10.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适用于()。
A.三个及其以上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B.方差分析C.三个及其以上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D.两个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11.当一组资料中有大或小的极端数值时,集中趋势用()A 平均数B mdnC M。
D 平均数和mdn12.在处理两类刺激实验结果时,系列哪种情况下只能用二项分布的公式直接计算?()A n > 10B n=10C n<10D n≥1013.在双因素实验的图中两条直线相交,说明有相互作用,但它是否显著,要看()A Z检验结果B a检验结果C 方差分析的结果D x²14.统计实验中常用的的两种显著性水平是()A .05与.02B .10与.05C .01与 .10D .05与 .0115.在41、71、52、48、35、35、41、82、72、56、59、73、60、55、41这组数据中,如果把它们转换成等级的话,35这个数的等级是()A 14.5B 13C 14D 1.516.从样本推测总体,抽取样本必须是()A 随便的B 任意的C 就近的D 随机的17.已知一个分布的Q3=20,Q1=8,那么Q就等于()A 6B 14C 12D 1318.次数分布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各组资料的()A 上限B 中点C 下限D 平均值19.采用单侧或双侧检验是()A 事先确定的B 事后确定的C 无所谓D 计算后确定的20.已知平均数等于4.0,S=1.2 当x=6.4其相应的标准分数是()A 2.4B 2.0C 5.2D 1.321.当全距很小的时候,说明这组资料()A 分散B 集中C 非常分散D 很集中22.从x推测Y或从Y推测X,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推测是没有误差()A r=-1B r=0C r=+.98D r=-.0123.已知某实验结果如下,平均数差D=5ms,n=1000,P<.0001,ω≤.01,说明这个实验效果()A 很强B 中等C 很弱D 较强24.如果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相同,则S ()A >0=B =0C <0D =0或<025.当计算的集中趋势是平均数时,表示离中趋势要用()A 全距B 平均差C 四分差D 标准差26. 下面哪个统计量不能用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教育心理统计学复习1-8
1、数据类型P16(一)从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来源划分,研究数据可区分为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两大类。
计数数据是指计算个数的数据,一般属性的调查获得的是此类数据,它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如人口数、学校数、男女数等等,一般都取整数的形式。
测量数据是借助于一定的测量工具或一定的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如身高、体重、考试分数、智力测验分数、各种感觉阈值,等等。
(二)根据数据反映的测量水平,可把数据区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四种类型。
称名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它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它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其数值一般都取整数形式,只计算个数,并不说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
顺序数据是指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点的数据,是按事物某种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个事物加以排列后获得的数据资料。
等距数据是具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点的数据。
比率数据既表明量的大小,也有相等单位,同时还具有绝对零点的数据。
(三)按照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把数据划分为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
离散数据又称为不连续数据。
这类数据在任何两个数据点之间所取的数值的个数是有限的。
连续数据指任意两个数据点之间都可以细分出无限多个大小不同的数值。
2、集中量数(平均数、中数、众数)的选用,即优缺点p54。
一、 平均数算数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就是将所有的数据相加,再用数据的个数去除数据总和。
♦ 优点:算术平均数具备一个良好的集中量所应具备的一些特点:反应灵敏、有公式严密确定、计算简单、简明易懂、适合进一步的代数运算、较少受到抽样变动的影响(针对其它集中量数而言),因此是一个最常用的集中量。
♦ 缺点:容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可用修剪平均数,除去极端值);一组数据中有模糊不清的数值时无法计算。
根据以上对平均数优缺点的分析,可以明确,如果一组数据是比较准确,可靠又同质,而且需要每一个数据都加入计算,同时还要作进一步代数运算时,这是就要用算术平均数表示其集中趋势。
2021级《现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2021级《现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一、题型(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II)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III)名词释义(每题3分,共12分)(IV)简短回答题(每题6分,共24分)(五)计算题(第1题6分,第2题8分,第3题10分,共24分)第一章为绪论第二节: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内容(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实验设计的定义及地位)第四节:心理学和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样本、参数和统计学的数据类型、概念和特征)第二章统计图表第二节频率分布表(计算分组距离和分组中值,编制分组频率分布表的步骤)第三节频率分布图(直方图、条形图、圆形图、散点图、适用数据)第三章集中量数第一节:算术平均值(计算、性质、平均值的优缺点以及计算和应用原则)第二节:中值和模式(计算、优缺点和两者的应用)第三节:其他集中量数(总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众数、中数的关系第四章差异数量第二节:平均差、方差与标准差(计算公式、使用条件、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第三节:标准差的应用(差异系数、标准分数的计算公式及具体应用)第四节差异量的选择(比较各种差异量的优缺点,如何选择差异量)第五章差异量数第一节:相关性和散点图(相关系数的定义、取值范围、类型和散点图)第二节:产品差异相关性(适用数据和计算公式)第三节:斯皮尔曼等级和肯德尔等级相关(适用资料、计算公式)第四节:点二列相关和二列相关(适用资料)第六章:概率分布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取值范围、加法和乘法定理、分布类型)第二节: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特征、正态分布理论在测验中的应用)第四节:抽样分布(样本平均数的分布、t分布的特点、f分布的特点)第七章参数估计第一节: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良好估计量的标准、置信区间与显著性水平的概念、区间估计与标准误的计算)第二节:总平均值的估算(估算总平均值的步骤和计算)第八章假设检验第一节假设检验的原则(无效假设和替代假设,假设检验中的两种错误,一边)检验和双侧检验、假设检验的步骤)第二节均值的显著性检验第三节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第1四章抽样原则和方法第一节抽样的基本原则(随机化原则)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随机抽样法。
教育统计学考试复习 ()
第一章:1、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具体讲,就是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意义:(1)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2)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科学研究定量分析的重要重要工具。
(3)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统计学既可以顺利地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又可以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同时也为学习教育测量打下基础。
2、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1)教育科学研究数据与结果多用数字形式呈现;(2)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3)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规律性;(4)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特征。
总之,在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中,所获得的数据都具有变异性与规律性的特点。
3、思考题: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①要分析一下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
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③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教育统计学的分类(1)依研究的问题实质来划分,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可划分为描述一件事物的性质、比较两件事物之间的差异、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一件事物两种不同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取样方法等等。
(2)依统计方法的功能进行分类,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
5、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
心理与教育统计期末复习题
心理与教育统计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30题×1分/题=30分)1.157.5这个数的上限是( C )。
A. 157.758B.157.65 C.157.55 D.158.52.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表示称为( B )。
A.自变量 B.随机变量 C.因变量 D.相关变量3.实验或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之为( A )。
A.总体 B.样本点 C.个体 D.元素4.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图式( D )。
A.直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散点图5.适用于描述某种心理属性在时间上变化趋势的统计是( D )。
A.茎叶图 B.箱形图 C.散点图 D.线形图6. 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B )。
A.散点图 B.圆形图 C.条形图 D.线形图7.运用相对累加次数分布曲线,可以快速计算出与学生原始分数相对应的统计量是( B )。
A.百分等级 B.Z分数 C.T分数 D.频次8. 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间断性资料频数分布的是( A )。
A.圆形图 B.直方图 C.散点图 D.线形图9.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及一种事物随另一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的统计分析图是( D )。
A.散点图 B.圆形图 C.条形图 D.线形图10.在一组正态分布的数据巾,去掉两端极值后,一定不会受到影响的统计特征值是( D )。
A.全距 B.平均值 C.标准差 D.众数11.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A )。
A.50 B.75 C.25 D.50~5112.六名考生在作文题上的得分为12,8,9,10,13,15,其中数为( B )。
A.12 B.11 C.10 D.913.A、B两变量线性相关,变量A为符合正态分布的等距变量,变量B也符合正态分布且被人为划分为两个类别,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应采用( B )。
A.积差相关系数 B.点双列相关 C.二列相关 D.肯德尔和谐系数14.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时,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是( D )。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考研张敏强版配套名校考研真题库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张敏强版配套名校考研真题库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说明:从指定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第3版)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以及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统考真题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考研真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可以帮助学员巩固基础知识、夯实专业基础,从而做到全方位备考。
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统考2011年研] A.总体中的个体被抽取的概率相同B.所有被试在一个层内抽取C.层间异质,层内同质D.层间变异小于层内变异【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分层随机抽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一部分叫一个层),再分别在每一部分中随机抽样。
层间变异大于层内变异。
2.一组服从正态分布的分数,平均数是27,方差是9。
将这组数据转化为Z分数后,Z分数的标准差为()。
[统考2011年研]A.OB.1C.3D.9【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根据标准分数的性质,若原始分数呈正态分布,则转换得到的所有Z分数的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
3.下列关于样本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统考2011年研]A.样本量需要等于或大于总体的30%B.样本量大小不是产生误差的原因C.总体差异越大,所需样本量就越小D.已知置信区间和置信水平可以计算出样本量【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一般最小样本量为30个,样本越大,真实情况越接近总体,误差越小。
总体差异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大。
4.已知r1=-0.7,r2=0.7。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统考2011年研]A.r1和r2代表的意义相同B.r2代表的相关程度高于r1C.r1和r2代表的相关程度相同D.r1和r2的散点图相同【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相关系数中,“+”表示正相关,“-”表示负相关。
相关系数取值的大小表示相关的强弱程度。
r1和r2的相关强弱程度相等,但方向不同,r1为负相关,r2为正相关。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
第一章※1.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定义与性质;名词解释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2.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内容描述统计、推论统计的界定;名词解释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推论统计: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的情形;※3.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填空、选择、简答多用数字形式呈现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随机因素,随机误差,随机现象数据具有规律性研究目标是通过部分数据推论总体※4.心理与教育统计的数据类型;填空、选择1.按照数据观测方法或来源划分2.按照测量水平3.数据是否连续A.计数数据 A.称名数据 A.离散数据B.测量数据 B.顺序数据 B.连续数据C.等距数据D.比率数据※5.变量、观测值与随机变量;名词解释变量:是指一个可以取不同数值的物体的属性或事件;由于其数值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被称之为变量;变量的具体取值即观测值;随机变量:指在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一般用X,Y表示;※6.总体、个体与样本;名词解释总体:又称母体、全域,是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7.参数与统计量;名词解释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对总体情况进行描述的统计指标;统计量又称特征值,是根据样本的观测值计算出来的一些量数,它是对样本的数据情况进行描述;第二章1.对数据资料进行初步整理的基本方式;填空、选择排序和统计分组2.统计分组应该注意的问题;简答要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为分组基础;分类标志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要明确,能包括所有的数据;“不能既是这个又是那个”3.分组的标志形式;填空、选择性质类别称名数据与顺序数据与数量类别;4.组距与分组区间;填空、选择组距:任意一组的起点与终点的距离; i= R / K, 常取2、3、5、10、20;分组区间组限即一个组的起点值和终点值;起点值为组下限,终点值为组上限;组限有表述组限和精确组限两种;5. 不同图表形式所各自适用表示的资料类型;选择、填空表/图适用的数据类型简单次数分布表计数/测量,离散数据/连续数据分组次数分布表连续性测量数据相对次数分布表累加次数分布表直方图 连续性随机变量 累加次数分布图连续性随机变量条形图 计数资料/离散型数据资料,称名型数据圆形图 间断性资料 线形图 连续性资料 散点图连续性资料第三章1.集中趋势与离中趋势;名词解释 集中趋势:数据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方向集中的程度,即在某点附近取值的频率较其它点大的趋势;离中趋势:数据分布中数据彼此分散的程度;2.对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进行度量的统计量有哪些 填空、选择 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等;3.算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未分组与分组数据两种情况;填空、选择、计算 一未分组数据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公式 :表示原始分数的总和,N 表示分数的个数; 二 用估计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数据值过大时,利用估计平均数an estimated mean 可以简化计算;具体方法,先设定一个估计平均数,用符号AM 表示,从每一个数据中减去AM,使数据值变小,最后将其加入总的计算结果之中; 公式:X ˊ=Xi-AM三分组数据计算平均数的方法组中值假设散布在各区间内的数据围绕着该区间的组中值Xc 均匀分布; 计算公式Xc 为各区间的组中值,f 为各区间的次数,N 为数据的总次数, 四分组数据平均数的估计平均数方法AM 为估计平均数,i 为次数分布表的组距, d 可称为组差数4.平均数的特点;填空、选择 在一组数据中,每个变量与平均数之差称为离均差的总和等于0 ;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据都加减上一个常数C,则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加常数C;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据都乘除以一个常数C,则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乘除以常数C;5.平均数的优缺点;简答1优点 :反应灵敏;计算严密;计算简单;简明易解;适合于进一步用代数方法演算;较少受抽样变动的影响; 2缺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若出现模糊不清的数据时,无法计算平均数;6.计算与应用平均数的原则;简答 同质性原则平均数与个体数据相结合的原则平均数与标准差、方差相结合的原则7.中数的应用;简答当一组观测结果中出现两个极端数目; 次数分布的两端数据或个别数据不清楚需要快速估计一组数据的代表值;8.众数的计算方法、众数的优缺点及应用;简答、计算一计算众数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a. 原始数据:例:22,26,7,89, 26 ,4,9b. 在次数分布表中,次数最多的那个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众数; 2、公式法 用公式计算的众数称为数理众数; 1 皮尔逊经验法 2金氏插补法 公式:iXX N=∑'X XAM N=+∑NfXcX ∑=iNfd AM X ∑+=13d o M M M M -=-a b a bf Mo L if f +=+⨯9.平均数、中数与众数的关系;选择、填空、简答 正态分布: Mo=Md=M在偏态分布中,M 永远位于尾端,Md 位于中间,两者距离较近 Mo=3Md-2M在正偏态分布中,M> Md> Mo 在负偏态分布中,M< Md< Mo第四章1.对一组数据离中趋势进行度量的差异量数有哪些 各自的意义是怎样的 填空、选择 全距、四分位差、百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和方差等;2. 平均差、方差及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每一个数据都参与运算;填空、选择、计算 平均差计算公式: 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 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3. 方差与标准差的性质与意义;选择、填空、简答方差是对一组数据中各种变异的总和的测量,具有可加性和可分解性特点; 标准差是一组数据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差的性质:每一个观测数据加上一个相同常数C 之后,计算到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若Yi=Xi+C 则有 每一个观测数据乘以一个相同常数C 之后,则所得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若Yi=Xi ×C 则有每一个观测值都乘以同一个常数CC ≠0,再加上一个常数d,所得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C;若Yi=Xi ×C+d C ≠0 则有方差与标准差的意义1方差与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其值越大,说明次数分布的离散程度越大,该组数据较分散; 其值越小,说明次数分布的数据比较集中,离散程度越小; 2优点:反应灵敏;计算公式严密;容易计算;适合代数运算;受抽样变动小;简单明了;3在正态分布中,可确定平均数上下几个标准差内的数据个数;1-1/h24. 标准差的应用差异系数,标准分数与异常值的取舍;选择、填空、简答、计算 一、差异系数标准差:绝对差异量数对同一特质使用同一观测工具进行测量,所测样本水平比较接近时,可直接比较标准差大小差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它是一种相对差异量,用CV 来表示;差异系数应用于①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比较;②对于水平差异较大,但进行的是同一种观测的各种团体 二、标准分数标准分数standard score,又称基分数或Z 分数Z- score,是以均值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即原始数据在平均数以上或以下几个标准差的位置; 公式:三、异常值的取舍三个标准差法则当数据较多时,如果数据值落在平均数加减三个标准差之外,则在整理数据时,可将此数据作为异常值舍弃;当数据较少时,需考虑全距与标准差之比,再加以其他处理;5. 标准分数的意义及计算公式;选择、填空、简答、计算 见第4题第二点 标准分数的优点可比性可加性明确性稳定性6. 标准分数的性质;选择、填空、简答Z 分数的性质Z 分数无实际单位,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一个相对量;一组原始分数转换得到的Z 分数可以为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凡小于平均数的原始分数的Z 值为负数,大于平均数的原始分数的Z 值为正数,等于平均数的原始分数的Z 值为零; 所有原始分数的Z 分数之和为零,Z 分数的平均数也为零;即∑Z=0,=01Ni i X N=-1N i i X X AD N =-=∑21nii =21()1n i i XX S n =-=-∑s x s X X Z =-=ss XY=XYssC ⨯=s sXYC ⨯=一组原始数据转换后Z 分数的标准差是1,即Sz=1.若原始分数成正态分布,则转换得到的所有Z 分数的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7. 标准分数的应用;选择、填空、简答用于比较几个分属性质不同的观测值在各自数据分布中相对位置的高低;某学生的身高、体重哪个在班级中位置在前面计算不同质的观测值的总和或平均值,表示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计算各科的总成绩表示标准测验分数Z’=aZ+b IQ=15Z+100 T=500+100Z第五章1.事物之间的关系类型;填空、选择 因果关系、共变关系和相关关系;2.相关的类型;填空、选择 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3.散点图的不同形式与不同的相关关系的对应;填空、选择4.积差相关的计算的前提条件;选择、填空、简答 积差相关的适用条件: 成对数据,样本容量要大>30; 两变量来自的总体均为正态分布; 两个变量都是连续数据/测量数据;两变量之间为线性关系:可根据相关散布图判断;5.积差相关的计算公式;填空、选择、计算6. 斯皮尔曼二列与肯德尔多列等级相关的适用数据类型;选择、填空斯皮尔曼二列等级相关适用于两个以等级次序表示的变量,并不要求两个变量总体呈正态分布,也不要求样本的容量必须大于30;肯德尔和谐系数常以 W 表示,适用于多列等级变量相关程度的分析; 肯德尔和谐系数可以反映多个等级变量变化的一致性;肯德尔U 系数又称一致性系数,适用于对K 个评价者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7. 质与量相关的数据类型及具体的相关类别;选择、填空 一列为等比或等距的测量数据,另一列按性质划分的类别质量相关包括点二列相关、二列相关和多系列相关;8. 点二列、二列与多列相关的适用数据资料;选择、填空 一、点二列相关适用资料:一列变量为等距或等比数据,且其总体分布为正态,另一列变量为二分称名变量;二、二列相关适用资料:一列变量为等距或等比数据,另一列变量为人为划分二分变量,且两列变量数据的总体分布均为正态; 三、多列相关适用资料:适合处理两列正态分布变量,一列为等比或等距的测量数据;另一列变量被人为地划分为多种类别; 9. 相关系数值的解释;选择、填空、简答相关系数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不是等距的测量值,只能说绝对值大者比小的相关更密切一些; .相关系数的大小表示关系密切程度,正负号表示方向; 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第三方影响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出现相关原因:X 引起 Y ;Y 引起X ;X 、Y 同时受另一变量影响第六章 概率分布1.概率、后验概率与先验概率的界定;名词解释 概率probability 是表示随机事件出现可能性大小的客观指标; 后验概率或统计概率:通过对随机事件的观测和试验得到的概率先验概率古典概率:在特殊情况下直接计算的比值,是真实的概率而不是估计值;2.概率的基本性质;选择、填空、计算 一概率的公理系统 任何随机事件A的概率都是在0与1之间的正数,即 0 ≤ PA ≤1 必然事件的概率等于1,即 PA= 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等于零,即 PA= 0二概率的加法定理 在一次实验或调查中,若事件A发生,则事件B就一定不发生,这样的两个事件为互不相容事件;两个互不相容事件之和的概率,等于这两个事件概率之和()()()A B A B P P P +=+三概率的乘法定理适用于几种情况组合的概率,即几种事件同时发生的情况 若事件A发生不影响事件B是否发生,这样的两个事件为互相独立事件;两个互相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等于这两个事件概率的乘积,即3.概率分布的界定及类型;名词解释 概率分布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是指对随机变量取不同值时的概率分布情况的描述,一般用概率分布函数进行描述;类型 依随机变量是否取连续数据分类,可将概率分布分为离散型概率分布与连续型概率分布; 依分布函数的来源,可将概率分布分为经验分布与理论分布;依所描述的数据特征,将概率分布分为基本随机变量分布与抽样分布;4.正态分布的特征;简答 正态分布的形式是对称的,对称轴是经过平均数的垂线;正态分布中平均数所对应点最高,然后逐渐向两侧下降;拐点位于+1s 处;正态曲线下的面积为1,过平均数的垂线左右两部分面积均为;面积即概率,即值为每一横坐标值的随机变量出现的概率;正态分布是一族分布;因平均数与标准差不同有不同的分布形态;所有正态分布都可以通过Z 分数公式非常容易地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中各差异系数间有固定比率标准正态曲线下标准差与概率面积有一定的数量关系;+1s 包括%的个体 + 包括95% + 包括99%+3s 包括%可疑值取舍的依据 +4s 包括%5.二项分布的应用——解决含有机遇性质的问题;计算二项分布函数除了用来求成功事件恰好出现X 次的概率之外,在教育中二项分布主要用于解决含有机遇性质的问题即主要用来判断试验结果是由猜测造成还是真实结果之间的界限; 分布的情况及分布特点;简答 t 分布是常用的一种随机变量分布,也称为学生氏分布;t 分布受自由度df=n-1,即一个统计量中可以自由变化的数目影响,与总体标准差无关;t 分布的特点平均数为0,以平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左侧t 值为负,右侧t 值为正; 形状与正态分布曲线相似,峰态比较高狭,t 分布曲线随自由度的变化而变化变量取值没有固定范围,-∞— +∞之间;样本容量越大n-1>30,t 分布越接近正态分布,方差大于1,方差为1;当n-1<30,t 分布与正态分布相差较大,离散程度更大,分布图中间变低尾部变高;第七章 参数估计1.总体参数估计的界定及类型;名词解释 根据样本统计量对相应总体参数所作的估计叫作总体参数估计;总体参数估计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2.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界定;名词解释 由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即为点估计;由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取值范围则为区间估计;3. 良好点估计量的标准;简答无偏性如果一切可能个样本统计量的值与总体参数值偏差的平均值为0,这种统计量就是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量;有效性当总体参数不止有一种无偏估计量时,某一种估计量的一切可能样本值的方差小者为有效性高,方差大者为有效性低;一致性当样本容量无限增大大样本时,估计量的值能越来越接近它所估计的总体参数值,这种估计是总体参数一致性估计量;充分性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统计量,应能充分地反映全部n 个数据所反映的总体的信息;1X X X t s s n μμ--==-()()B A B A P P P ⋅=⋅)(4. 置信区间、置信水平与显着性水平;名词解释 置信区间,也称置信间距confidence interval,CI 是指在某一置信度时,总体参数所在的区域距离或区域长度; 置信度,即置信水平,是作出某种推断时正确的可能性概率;如.95和.99的置信区间;1-α显着性水平是指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时,可能犯错误的概率,用符号α表示;5. 区间估计的原理;简答根据抽样分布理论,用抽样分布的标准误SE 计算区间长度,解释总体参数落入某置信区间可能的概率;置信度为.95和.99,以及相对应的.05与.01的显着性水平是习惯上常用的两个数值,其依据是.05与.01的概率属于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区间估计依据的是该样本统计量的分布规律及样本分布的标准误SE; 6. 总体平均数估计正态分布或t 分布;简答、计算 平均数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通过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首先假定该样本是随机取自一个正态分布的母总体或非正态总体中的n >30的样本,而计算出来的实际平均数是无数容量为n 的样本平均数中的一个;根据样本平均数的分布理论,可以对总体平均数进行估计,并以概率说明其正确的可能性;因为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与母总体的平均数相同,因此,对平均数总体的平均数进行估计就是对母总体平均数的估计;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步骤1.根据样本的数据,计算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2.计算平均数抽样分布的标准误 ; 1当总体方差 已知时, 2当总体方差 未知时,3.确定置信水平或显着性水平;4.根据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确定查何种统计表; 总体方差已知时,查正态表,总体方差未知时,查t 值表 5.计算置信区间;6.解释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总体平均数μ的估计1.当总体 已知时,查正态分布表 ①总体正态,不管样本容量大小, ②总体非正态,大样本n>30,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呈正态,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例题:某小学10岁全体女童身高历年来标准差为6.25厘米,现从该校随机抽27名10岁女童,测得平均身高为134.2厘米,试估计该校10岁全体女童平均身高的95%和99%置信区间;解:10岁女童的身高假定是从正态总体中抽出的随机样本,并已知总体标准差为σ=;无论样本容量大小,一切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呈正态分布;于是可用正态分布来估计该校10岁女童身高总体平均数95%和99%的置信区间;2. 总体方差 未知,查t分布表 ①总体正态,不管样本容量大小, ②总体非正态,大样本n>30,平均数的抽样分布为t 分布,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例题:从某小学三年级随机抽取12名学生,其阅读能力得分为28,32,36,22,34,30,33,25,31,33,29,26;试估计该校三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总体平均数95%和99%的置信区间;解:12名学生阅读能力的得分假定是从正态总体中抽出的随机样本,而总体标准差σ未知,样本的容量较小n=12<30,在此条件下,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离差统计量服从呈t 分布;于是需用t 分布来估计该校三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总体平均数95%和99%的置信区间;3.总体非正态,大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用正态分布代替t 分布近似处理:例题:从某年高考中随机抽取102份作文试卷,算得平均分数为26,标准差为,试估计全部考生作文成绩95%和99%的置信区间;解:学生高考分数假定是从正态总体中抽出的随机样本,而总体的标准差σ未知,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离差统计量呈t 分布;但是由于样本容量较大n=120>30,t 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因此可用正态分布近似处理;第八章 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概念与原理小概率事件;名词解释、简答2σ2σxσnx σ=σ2σ2σ11-=-n s n s n x σ()()n S t X n S t X n df n df 12/12/--⋅+<<⋅-ααμnSZX nSZ X n n 12/12/--⋅+<<⋅-ααμ利用样本信息,根据一定概率,对总体参数或分布的某一假设作出拒绝或保留的决断,称为假设检验;设立标准的依据:小概率事件样本统计量的值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小于或等于事先规定的水平,这时就认为小概率事件发生了;把出现概率很小的随机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当概率足够小时,可以作为从实际可能性上,把零假设加以否定的理由;因为根据这个原理认为:在随机抽样的条件下,一次实验竟然抽到与总体参数值有这么大差异的样本,可能性是极小的,实际中是罕见的,几乎是不可能的;2.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及其之间的关系;名词解释、简答对于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有可能犯两种类型的错误,即α错误和β错误;Ⅰ型错误α错误意味着当实验处理效应不存在时,研究者却得出结论,处理效应存在;Ⅱ型错误 β错误意味着当实验处理效应确实存在时,但是假设检验却没有识别出来;两类错误之间的关系 α与β是两个前提下的概率;+不等于1 对于固定的n , 与一般情况下不能同时减小; 要想减少与,一个方法就是要增大样本容量n;统计检验力:1-3.虚无假设与备择假设;名词解释H0:零假设,或称原假设、虚无假设null hypothesis 、解消假设;是要检验的对象之间没有差异的假设;H1: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或称研究假设、对立假设;是与零假设相对立的假设,即存在差异的假设;4.单侧与双侧检验的确定;简答 略5.假设检验的步骤;简答 ⑴ 提出假设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 ⑵ 确定做出结论的标准确定显着性水平 ⑶ 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统计量的值 ⑷.做出统计结论6.平均数的显着性检验单总体检验的几种不同情况;简答、计算 ⑴.总体为正态,总体标准差σ已知平均数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以Z为检验统计量,其计算公式为: ⑵.总体为正态,总体标准差σ未知,样本容量小于30平均数的抽样分布服从t 分布,以t 为检验统计量,计算公式为: ⑶.总体标准差σ未知,样本容量大于30平均数的抽样分布服从t 分布,但由于样本容量较大,平均数的抽样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因此可以用Z 代替t 近似处理,计算公式为: ⑷.总体非正态,小样本不能对总体平均数进行显着性检验;7.平均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双总体检验的几种不同情况;简答、计算平均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时,统计量的基本计算公式为:1.两总体正态,总体标准差已知总体标准差已知条件下,平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以Z作为检验统计量,计算公式为: 2.两总体正态,标准差未知,方差齐性,n1或n2小于30总体标准差未知条件下,平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服从t 分布,以t 作为检验统计量,计算公式为: 3.两总体非正态,n1和n2大于30或50总体标准差未知条件下,平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服从t 分布,但样本容量较大,t 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可以以Z近似处理,因此以Z ′作为检验统计量,计算公式为: 4.总体非正态,小样本不能对平均数差异进行显着性检验;第九章 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的主要功能;填空、选择、简答方差分析又称为变异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是由斯内德克提出的一种变量关系的检验方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分析实验数据中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从而确定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有重要影响; 2.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综合的F 检验与方差的可加性;简答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综合的F 检验 一综合虚无假设与部分虚无假设方差分析通过对多组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着性检验,分析实验数据中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影响的大小; 二方差的可分解性方差分析作为一种统计方法,是把实验数据的总变异分解为若干个不同来源的分量;因而它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变异的可加性;3.方差分析将总平方和分解为几个不同来源的平方和:组内平方和实验误差,包括个体差异与组间平方和实验处理效应;简答方差分析是将总平方和分解为几个不同来源的平方和实验数据与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然后分别计算不同来源的方差,并计算方差的比值即F值;根据F值是否显着,对几组数据的差异是否显着作出判断; 4.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选择、简答 ⑴ 总体正态分布⑵ 变异的相互独立性,即各实验处理是随机且相互独立的一般情况下都能满足XDSE X X t 21-=XDSE X XZ 21-='。
心理统计期中复习及答案
心理统计期中复习题及答案注:正态分布表中,P{0<Z<1.50}=0.43319,P{0<Z<1.96}=0.47500;t 0.05/2(23)=2.069。
注:P{0<Z<1.27}=0.39796;P{0<Z<1.61}=0.447;P{0<Z<1.82}=0.46562;Z 205.0=1.96;F .01(3,16)=5.29。
注:在正态分布表中,Z=1,则P=0.34134;α=0.05,2Z α=1.9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当我们按性别差异,将男性指定用数字“1”来代表,女性指定用数字“2”来代表,这里所得到的数据是( )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 2.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的统计量是( )A.差异系数B.方差C.全距D.标准差 3.次数分布表中100~105一组的实下限是( )A.99.5B.100C.100.5D.105 4.中位数的优点是( )A.不受极端值影响B.灵敏C.适于代数运算D.全部数据都参与运算5.已知P(Z>1)=0.158,P(Z>1.96)=0.025,则P(1<Z<1.96)等于( )A.0.133B.0.183C.1.58D.3.586.统计学中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分布是( )A.概率分布B.t 分布C.正态分布D.F 分布7.如果相互关联的两变量的变化方向一致(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这表明两变量之间有( )A.完全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零相关10.下面情况中,不适合用Z 值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平均数间差异的是( )A.总体方差已知且不等,n 1和n 2都是小样本容量B.总体方差未知且相等,n 1和n 2都是大样本容量C.总体方差未知且不等,n 1和n 2都是大样本容量D.总体方差未知且相等,n 1和n 2都是小样本容量 11.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20.45,若令Y i =8X i +5,则数组Y 1,Y 2,…,Y n 的平均数是( )A.20.45B.163.4C.168.6D.170 12.随着自由度的增大,χ2分布越来越接近于( )A.t 分布B.标准正态分布C.F 分布D.二项分布 14.PR=80所表示的含义是( )A.该生考试成绩为80分B.该生考试成绩为20分C.80%的学生成绩高于该生D.80%的学生成绩低于该生6.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为( )A.-1.00≤r ≤0.00B.0.00≤r ≤+1.00C.-1.00≤r ≤+1.00D.-0.50≤r ≤+0.50 7.把对随机现象的一次观察叫做一次( )A.随机实验B.随机试验C.教育与心理实验D.教育与心理试验 8.总体的平均数称为符号为( )A.xB.XC.σD.μ15.把被实验或进行科学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之为()A.总体B.个体C.样本D.元素2.一组数据5,2,7,7,3,6,3,4,7,9的众数是( )A.2B.3C.4D.73.某市10岁男孩平均身高为120厘米,标准差为4.8厘米,其差异系数应为( )A.4B.4%C.25D.25%4.期末考试某学生的百分等级为65,这表示( )A.他的得分高于65%的学生B.他的得分低于65%的学生C.满分为100分,他得了65分D.全班100人,他排在第65名5.两列变量中一列是来自正态总体的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列是二分称名变量,要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时应运用( )A.积差相关B.等级相关C.点双列相关D.列联相关8.从一个平均数为25,标准差为14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n=26的样本,样本平均数抽样分布的标准差是( )A.5B.10C.2.75D.2.89.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的样本,计算每个样本的某个统计量,这些统计量形成的分布,称为这个统计量的( )A.样本分布B.总体分布C.抽样分布D.概率分布13.分布曲线形态不受样本容量影响的是( )A.F分布B.Z分布C.t分布D.χ2分布14.一般在统计学中,总体标准差表示为( )A.rB.ρC.μD.σ15.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图是( )A.散点图B.线形图C.条形图D.圆形图1.随机现象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则称这些数字为()A.自变量B.因变量C.随机变量D.相关变量2.中心位置的数量化描述称为()A.集中量数B.中数C.中心数D.众数3.总体统计特征的量数称为()A.统计量B.频数C.参数D.随机数4.把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称作随机事件发生的()A.频率B.概率C.频数D.相对频数1.表示天气温度的变量属于( )A.等距变量B.称名变量C.顺序变量D.比率变量2.在量表上任何两点间只能取得有限个数值的变量为( )A.连续变量B.准随机变量C.离散变量D.非随机变量3.样本算术平均数的符号为( )A.μB.XC.MdnD.Mu6.反映总体数据特征的量数统称为( )A.总体参数B.统计量C.总体统计量D.样本统计量7.用从总体抽取的一个样本统计量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称为( )A.样本估计B.点估计C.区间估计D.总体估计9.独立样本,两个总体方差σ21、σ22都已知情况下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统计量可采用( )A.Z统计量B.Q统计量C.F统计量D.H统计量13.如果事件A发生不影响事件B的发生,则称A、B两事件为( )A.随机事件B.相容事件C.独立事件D.互不相容事件15.分布曲线形态均受样本容量影响的是( )A.正态分布和F分布B.F分布和t分布C.正态分布和t分布D.正态分布和χ2分布5.样本容量均影响分布曲线形态的是()。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综合练习三
综合练习之三1.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对三个随机抽取的实验组进行教学实验,实验后统一测验成绩如下,试问三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假设实验结果呈正态分布)教法A:76,78,60,62,74教法B:83,70,82,76,69教法C:92,86,83,85,792.某教师为了研究自学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了解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为5个等级,并统计了各等级学生统一可是的平均成绩,结果如下,问学生自学能力与学业成绩是否存在相关?表12-10 学生自学能力与学业成绩自学能力自觉学习有方法并能接受教师指导自觉学习有方法按自己的方法去做自学无方法,但能接受教师指导自学无方法,又不能按教师指导做无自学能力,也无学习习惯平均成绩86 87 80 72 743.从某班随机抽取10名学生的数学(X)与物理(Y)成绩的测量结果如下表。
试求:①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哪个差异程度大一些?②学生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之间有无关联?③某生数学55分,物理50分,能否认为该生数学成绩优于物理成绩?为什么?④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之间有无显著差异?(假设成绩分布为正态)⑤试以这1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对该班的数学成绩作出估计?⑥数学得45分的学生,物理成绩为多少?物理得60的学生数学成绩为多少?表12-11 15名学生的数学与物理测验成绩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X 31 23 40 19 60 15 46 26 32 30 58 28 22 23 33 Y 32 8 69 21 66 41 57 7 57 37 68 27 41 20 40 4.某地区在甲、乙两所中学随机抽取40名学生进行了语文统一测验,结果:甲校平均成绩74分,标准差5分;乙校平均成绩71分,标准差10分。
试问:①甲乙两所学校的数学成绩有无显著差异?②甲乙两所学校数学成绩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③在甲乙两所学校同得80分的学生,其位置一样吗?为什么?④根据甲乙两所学校的情况,试估计该地区数学测验成绩的真实情况如何?5.某生在很难的英语考试中得了85分,你能评价该生的成绩吗?为什么?6.某地区高中会考后请四位语文教师对作文进行初评,选择了10名学生的作文,评分结果如下,若分析四位教师对这10名学生的作文的评分标准是否一致,你能用哪些方法进行分析?表12-12 四名教师对10篇作文的评价结果评分人 1 2 3 4 5 6 7 8 9 10A 86 90 78 54 78 85 60 90 78 68B 85 85 85 70 66 90 70 85 80 78C 78 66 70 83 84 80 81 88 88 89D 69 65 65 70 80 70 82 65 70 83表12-13 性别与成绩7.高中入学考试男女学生的英语成绩见下表,试问从总体看,英语测验成绩与性别是否有关?若相关,其相关程度为多少?性别中等以上中等以下男15 31 女36 188.两个学生在测验x和测验y上的分数如下表:平均数标准差 A生的分数 B生的分数测验A 70 8 56 82测验B 60 20 90 30①求A、B两生原始分数的平均数;②把四个分数化为Z分数求A、B两生的Z分数的平均数;③解释以上两个结果不同的原因。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习题答案
邵志芳: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年目 84 平 82 均 分 80 数 78 76 74 50 60 70 80 能力测验得分 90
邵志芳: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年第 1 版
1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练习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第 1 题: (1)84 (2)89 (3)420 (4)略 第 2 题: (1)13.5 (2)12 第 3 题:S2 = 8.5 S = 2.915 第 4 题:3159 第 5 题:男生 CV = 10%,女生 CV = 9.17%,男生成绩离散程度较高 第四章 第 2 题: (1)0.077 (2)0.25 (3)0.50 (4)0.25 (5)0.192 第 3 题: (1)0.0625 (2)0.0625 (3)0.25 (4)0.004 第 4 题: (1)0.008 (2)0.128 第五章 第 1 题: (1)1 (2)0.866 (3)0.0469 第 2 题: (1) 0.38493 (2) 0.30598 (3) 0.41924 (4) 0.89726 (5) 0.66141 (6) 0.78193 第 3 题:34.134 人;68.268% 第 4 题:A、B、C、D、E 等级人数分别为 18、119、226、119、18 第七章 第 1 题:95%的置信区间(66.08,73.92) ,99%的置信区间(64.84,75.16) 第 2 题: (67.30,75.70) 第 3 题: (73.27, 86.73) 第 4 题:Z = 9.09 > Z0.005 = 2.58 第 5 题:Z = – 2.68 < – Z0.01 = – 2.33 第八章 第 1 题: (– 8.573,9.538) 第 2 题:t = 0 第 3 题:|t| = | –1.033| < t0.025, 9=2.262 第 4 题:|t| = | –3.4| > t0.01, 7 = 2.998 第九章 第 1 题: (5.30,14.06) 第 2 题:F = 186.67 > F0.01, 4, 6 = 9.15 第 3 题:Z = 4.187 > Z0.005 = 2.58 第十章 第 1 题:F = 25.70 < F0.05, 2, 9 = 4.26 第 2 题:F = 2.854 < F0.05, 2, 9 = 4.26 第 3 题:F = 4.495 > F0.05, 3, 21 = 3.07 第 4 题:FA =1.692,FB =0.884,FA*B =0.617,均小于 F0.05,1, 16 = 4.49 第 5 题: 差异来源 平方和 SS 自由度 df A 因素 B 因素 A*B 组内 180 300 3000 100 2 3 6 12 方差 MS 90 100 500 8.33
心理统计试题
心理统计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心理统计的定义?A. 研究心理学中的统计方法和技巧B. 利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心理现象C. 基于统计学原理,对心理学进行量化研究D. 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种方法2. 在心理统计中,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B. 卡方检验和T检验C. 变异系数和标准差D. 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3. 样本的代表性是指什么?A. 样本能够准确反映总体特征B. 样本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C. 样本的容量大于30D. 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特征4. 假设检验中的零假设(H0)是什么意思?A. 表示研究者的主要假设B. 表示无效或无显著差异C. 表示备择假设D. 表示总体参数未知5. 在心理统计中,可信度是指什么?A. 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B. 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C.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D. 通过试验得到的结果的可靠性二、填空题1. 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8,则可认为这两个变量之间呈________关系。
2. 在正态分布曲线中,均值为________。
3. 在心理统计中,显著性水平通常设定为________。
4. 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比较两个________的差异。
5. 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________和实验观察。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心理统计的意义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心理统计是指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心理学现象的一门学科。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研究者对研究结果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心理统计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统计方法来验证研究假设,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科学决策和预测。
2. 请简要解释以下统计概念:a) 标准差b) 因子分析a) 标准差是衡量数据波动性的一种度量,它衡量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差异程度。
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差异性越大,反之亦然。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练习卷3附答案(共八套)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练习卷3附答案(共八套)练习31.按照数据的获得方式,找出下列数据中与其它不同类的数据。
( ) A.72克B.65分C.10米D.3台2.测量数据10.000的下实限是:( )A.10.999B.9.999C.9.9995D.10.0005 3.欲从某重点中学720名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120名调查其视力情况。
首先按原有视力记录,将他们的视力情况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人数分别为108人、360人、252人。
若用分层按比例抽样法,则中等视力水平的学生中应抽取:( )A.18人B.60人C.42人D. 72人4.某班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6.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5.9分;外语平均成绩为66分,标准差为8分,问哪一科成绩的离散程度大?( )A.语文B.数学C.外语D.无法比较5.假如某班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在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学生成绩时,良等成绩z分数应取值在哪个区间?( )A.-0.6--0.6B.-1--1C.0.6--1.8D.0.5--2.5 6.在正态分布中,标准差反映了:( )A.随机变量的波动性B.正态曲线的对称位置C.随机变量的平均水平D.正态曲线的陡峭程度7.下列数据1,26,11,9,14,13,7,17,22,2的中位数是:( )A.14B.13C.17D.128. 某校1970年的教育经费是10万元,20XX年的教育经费是121万元,问该校20XX年年的教育经费是多少?( )A.225.63万元B.278.32万元C.321.56万元D.210.00万元9. 有研究者调查了358名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某项教育措施的评价态度,结果如下:男性拥护66人,反对106人;女性拥护28人,反对158人,那么性别与评价态度的相关系数为( )***-*****1 心理统计学试卷第1 页(共8页)***-*****1 心理统计学试卷第2 页(共8页)A.0.7088 B.0.3042C.1D.-0.97810.直条图主要适用的数据资料类型为:( )A.离散型数据B.定比数据C.连续型数据D.定距数据11.正态分布是二项分布的极限。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复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专著的是()A.桑代克的《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B.瑟斯顿的《统计学纲要》C.加勒特的《心理与教育统计法》D.吉尔福德等人的《心理与教育中的统计学》2.单向秩次方差分析检验,相当于对多组数据的哪种统计量进行参数的方差分析?()A.方差B.标准差C.平均数D.相关系数3.随机化区组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是()A.区组内可以有异质性,区组间要有同质性B.区组内和区组间均要有同质性C.区组内和区组间均可以有异质性D.区组内要有同质性,区组间可以有异质性4.连加号的符号为()A.++B.+,+C.∏D.Σ85.一批数据在量尺上各等距区组内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是()A.概率B.概率密度函数C.累积概率密度函数D.次数分布6.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A.-1.00≤r≤0.00B.0.00≤r≤+1.00C.-1.00≤r≤+1.00D.-0.50≤r≤+0.507.把对随机现象的一次观察叫做一次()A.随机实验B.随机试验C.教育与心理实验D.教育与心理试验8.总体的平均数称为符号为()A. XB. YC.σD.μ9.假设检验的第二类错误是()A.弃真第一类错误B.弃伪C.取真D.取伪10.假设检验中的两类假设称为(C)A.I型假设和II型假设B.α假设和β假设C.原假设和备择假设D.正假设和负假设11.符号秩次检验法不仅考虑差值的符号,还同时考虑差值的( )A.大小B.分布C.方向D.显著性12.在一元线性回归中,决定系数R2是因变量和自变量积差相关系数的()A.2倍B.平方C.立方D.2倍的平方13.方差齐性检验的意义是()A.两正态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B.两偏态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C.两正态总体的方差是否整齐D.两偏态总体的方差是否整齐14.F分布主要用于比较数据的()A.离散程度B.符合正态分布的程度C.符合t分布的程度D.偏移程度15.把被实验或进行科学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之为()A.总体B.个体C.样本D.元素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16.随机变量的特点:()、()和()。
心理统计期中复习与答案解析
心理统计期中复习题及答案注:正态分布表中,P{0<Z<1、50}=0、43319,P{0<Z<1、96}=0、47500;t 0、05/2(23)=2、069。
注:P{0<Z<1、27}=0、39796;P{0<Z<1、61}=0、447;P{0<Z<1、82}=0、46562;Z 205.0=1、96;F 、01(3,16)=5、29。
注:在正态分布表中,Z=1,则P=0、34134;α=0、05,2Z α=1、9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当我们按性别差异,将男性指定用数字“1”来代表,女性指定用数字“2”来代表,这里所得到得数据就是( )A 、称名变量B 、顺序变量C 、等距变量D 、比率变量2、比较不同单位资料得差异程度,可以采用得统计量就是( )A 、差异系数B 、方差C 、全距D 、标准差3、次数分布表中100~105一组得实下限就是( )A 、99、5B 、100C 、100、5D 、105 4、中位数得优点就是( )A 、不受极端值影响B 、灵敏C 、适于代数运算D 、全部数据都参与运算5、已知P(Z>1)=0、158,P(Z>1、96)=0、025,则P(1<Z<1、96)等于( ) A 、0、133 B 、0、183 C 、1、58D 、3、586、统计学中最常见,应用最广得一种分布就是( )A 、概率分布B 、t 分布C 、正态分布D 、F 分布7、如果相互关联得两变量得变化方向一致(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这表明两变量之间有( )A 、完全相关B 、负相关C 、正相关D 、零相关10、下面情况中,不适合用Z 值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平均数间差异得就是( )A 、总体方差已知且不等,n 1与n 2都就是小样本容量B 、总体方差未知且相等,n 1与n 2都就是大样本容量C 、总体方差未知且不等,n 1与n 2都就是大样本容量D 、总体方差未知且相等,n 1与n 2都就是小样本容量11、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n 得平均数为20、45,若令Y i =8X i +5,则数组Y 1,Y 2,…,Y n 得平均数就是( )A 、20、45B 、163、4C 、168、6D 、170 12、随着自由度得增大,χ2分布越来越接近于( )A 、t 分布B 、标准正态分布C 、F 分布D 、二项分布 14、PR=80所表示得含义就是( )A 、该生考试成绩为80分B 、该生考试成绩为20分C 、80%得学生成绩高于该生D 、80%得学生成绩低于该生6、相关系数(r )得取值范围为( )A 、-1、00≤r ≤0、00B 、0、00≤r ≤+1、00C 、-1、00≤r ≤+1、00D 、-0、50≤r ≤+0、507、把对随机现象得一次观察叫做一次( )A 、随机实验B 、随机试验C 、教育与心理实验D 、教育与心理试验8、总体得平均数称为符号为( )A、xB、XC、σD、μ15、把被实验或进行科学研究对象得全体称之为( )A、总体B、个体C、样本D、元素2、一组数据5,2,7,7,3,6,3,4,7,9得众数就是( )A、2B、3C、4D、73、某市10岁男孩平均身高为120厘米,标准差为4、8厘米,其差异系数应为( )A、4B、4%C、25D、25%4、期末考试某学生得百分等级为65,这表示( )A、她得得分高于65%得学生B、她得得分低于65%得学生C、满分为100分,她得了65分D、全班100人,她排在第65名5、两列变量中一列就是来自正态总体得等距或等比得测量数据,另一列就是二分称名变量,要计算它们之间得相关时应运用( )A、积差相关B、等级相关C、点双列相关D、列联相关8、从一个平均数为25,标准差为14得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n=26得样本,样本平均数抽样分布得标准差就是( )A、5B、10C、2、75D、2、89、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得样本,计算每个样本得某个统计量,这些统计量形成得分布,称为这个统计量得( )A、样本分布B、总体分布C、抽样分布D、概率分布13、分布曲线形态不受样本容量影响得就是( )A、F分布B、Z分布C、t分布D、χ2分布14、一般在统计学中,总体标准差表示为( )A、rB、ρC、μD、σ15、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得分类数据得统计图就是( )A、散点图B、线形图C、条形图D、圆形图1、随机现象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则称这些数字为()A、自变量B、因变量C、随机变量D、相关变量2、中心位置得数量化描述称为()A、集中量数B、中数C、中心数D、众数3.总体统计特征得量数称为()A、统计量B、频数C、参数D、随机数4.把随机事件发生得可能性大小称作随机事件发生得()A、频率B、概率C、频数D、相对频数1、表示天气温度得变量属于( )A、等距变量B、称名变量C、顺序变量D、比率变量2、在量表上任何两点间只能取得有限个数值得变量为( )A、连续变量B、准随机变量C、离散变量D、非随机变量3、样本算术平均数得符号为( )A、μB、XC、MdnD、Mu6、反映总体数据特征得量数统称为( )A、总体参数B、统计量C、总体统计量D、样本统计量7、用从总体抽取得一个样本统计量作为总体参数得估计值称为( )A、样本估计B、点估计C、区间估计D、总体估计9、独立样本,两个总体方差σ21、σ22都已知情况下两总体均值差异得显著性检验得统计量可采用( )A、Z统计量B、Q统计量C、F统计量D、H统计量13、如果事件A发生不影响事件B得发生,则称A、B两事件为( )A、随机事件B、相容事件C、独立事件D、互不相容事件15、分布曲线形态均受样本容量影响得就是( )A、正态分布与F分布B、F分布与t分布C、正态分布与t分布D、正态分布与χ2分布5、样本容量均影响分布曲线形态得就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一、单相选择题1. “66—”表示某次数分布表中某一分组区间,其组距为3,则该组的组中值是( )。
A. 63.5B. 64C. 64.5D. 652. 既无相等的单位,又无绝对零的数据为( )。
A. 比率变量B. 等距变量C. 顺序变量D. 测量变量3. 在正偏态分布中,M、Md 、M三者的关系为( )。
A. M>Md >MB. Md>M>M C. M<Md<MD. Md<M<M4. 已知一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70,标准差为10。
Z值为-2.58的原始数据是( )。
A. 95.8B. 44.2C. 45.8D. 55.85.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r|<1B. |r|≥0C. |r|≤1D. 0<|r|<16. 假设两变量线性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变量也为正态变量,但被人为地分为多类,计算两变量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
A. 积差相关B.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C. 肯德尔W系数D. 肯德尔U系数7. 从某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其中n=10,S=6,其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为( )。
A. 1.7B. 1.9C. 2.1D. 2.08. F分布是一个正偏态分布,其分布曲线的形式随分子、分母自由度的增加而( )。
A. 渐近x2分布B. 渐近二项分布C. 渐近t分布D. 渐近正态分布9. 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
A. 散点图B. 圆形图C. 条形图D. 线形图10. 某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别为50,38,42人,若用方差分析方法检验某次考试平均分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那么组间自由度为( )。
A. 127B. 129C. 2D. 511. 上海市1997年8岁男童身高的平均数为130厘米,标准差为10厘米,现有一8岁男童身高为137厘米,该男童身高的Z值是( )。
A. 0.7B. 0.3C. 1.1D. 0.512. 已知某次数分布的平均数为68.6,中数为65.3,其众数为( )。
A. 58.7B. 57.8C. 59D. 6113. 仅是类别符号,没有在量方面的实质性意义,一般不能对这类数据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但通常可对每一类别计算次数或个数的数据是( )。
A. 顺序变量B. 等距变量C. 称名变量D. 比率变量14. 某项调查选取三个独立样本,其容量分别为n1=10,n2=12,n3=15,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平均数之间的显著性差异时,其组内自由度为( )。
A. 2B. 5C. 36D. 3415. 已知一组数据是6 9 10 10 11 14 14 16,则其算术平均数为( )。
A. 10B. 10.125C. 11.25D. 10.2516. 每一个观测值都加上一个常数C后,则计算得到的标准差和方差( )。
A. 标准差不变,方差等于原方差加上常数CB. 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加上常数C,方差不变C. 标准差扩大C倍,方差扩大C的平方倍D. 都不变17. 五选一的选择题100道,考生全凭猜测作答,问猜测的标准差是( )。
A. 20B. 4C. 25D. 518. 一组数据7 3 8 6 1 7 20,用何种集中量数作为其代表值更好?( )A. 众数B. 算术平均数C. 几何平均数D. 中数19. 当自由度趋近于无穷时,F分布( )。
A. 趋近于正态分布B. 趋近于t分布C. 趋近于标准正态分布D. 趋近于x2分布20. 从一副洗好的扑克(52张)中每次抽出一张,问抽出一张6的概率为( )。
A. 1/52B. 4/52C. 13/52D. 6/5221. 虽然随机变量事先无法确定,但仍有其特点,即离散性、变异性和( )。
A. 必要性B. 充分性C. 规律性D. 集中性22. 数据0 5 18 20 -4 -10 0的标准差为( )。
A. 11.14B. 90.3C. 9D. 1223. 以下哪个不是算术平均数的优点?( )A. 适合进一步的代数运算B. 反应灵敏C. 简明易解D. 不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24.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适用于两列具有( )的测量数据,或总体为非正态的等距、等比数据。
A. 类别B. 等级顺序C. 属性D. 等距25. 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统称为( )。
A. 样本统计量B. 样本参数C. 总体参数D. 总体统计量26. 推断统计的创始者是( )。
A. 皮尔逊B. 费舍C. 瑟斯顿D. 桑代克27. 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间断性资料频数分布的是( )。
A. 圆形图B. 直方图C. 散点图D. 线形图28. 当一组数据中出现个别极端值时,反映该数据分布集中情况的最好的代表值是( )。
A. 算术平均数B. 调和平均数C. 加权平均数D. 中位数29. 一组数据4、5、6、7、8、29,使用何种集中量数表示集中情况其代表性更好( )。
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C. 中数D. 众数30. 已知某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考试的标准差为4.2分,考虑到这次考试的题目太难,评分时给每位应试者都加了10分,加分后成绩的标准差是( )。
A. 9.2B. 4.2C. 14.2D. 4231. 假设两变量线性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变量也为正态变量,但被人为地分为两类,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
A. 积差相关B.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C. 二列相关D. 点二列相关32. 如果由某一次数分布计算得SK=-0. 35,则该次数分布为( )。
A. 高狭峰分布B. 低阔峰分布C. 正偏态分布D. 负偏态分布33. 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若总体方差σ2未知,则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 )。
A. 正态分布B. F分布C. t分布D. χ2分布34. 某实验选取三个独立样本,其容量分别为n1=4,n2=5,n3=6,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平均数之间的显著性差异时,其组内自由度为( )。
A. 2 B. 5 C. 12 D. 1435. 某项调查选取三个独立样本,其容量分别n1=10,n2=12,n3=15,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平均数之间的显著性差异时,其组间自由度为( )。
A. 2B. 5C. 36D. 3436. 下列描述离中趋势的统计量是( )。
A. 算术平均数B. 方差C. 中数D. 众数37. 假设两变量线性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变量为二分称名变量,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
A. 积差相关B. 二列相关C. 点二列相关D.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38. 设A、B为两个独立事件,则P(A·B)为( )。
A. P(A)B. P(B)C. P(A)·P(B)D. P(A)+P(B)39. 如果相互关联的两变量,一个增大另一个也增大,一个减小另一个也减小,变化方向一致,这叫做两变量之间有( )。
A. 负相关B. 正相关C. 完全相关D. 零相关40. 对某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实施了标准化的数学考试,全体学生成绩的平均分为83分,某一学生得了80分,他数学成绩的Z值为-0.5,问全体考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为( )。
A. 12B. 6C. 8D. 1041. 当样本数据按A和B两个特征进行双项多类分析时,以A特征分类分为4个小类,以B特征分类分为3个小类,如果对这组数据进行x2独立性检验,问自由度df为( )。
A. 7B. 6C. 8D. 542. 数据3 2 6 2 5 6 2 9 6 8 1的平均数为( )。
A. 4.55B. 5C. 5.9D. 743. 20道四选一的测验题,学生全凭猜测平均能做对多少道?( )A. 4B. 15C. 5D. 844. 有10名学生参加了100米和5000米的两项运动水平测试,经过数据的整理得到∑D2=45,这两项运动能力之间的等级相关系数是( )。
A. 0.27B. 0.54C. 0.65D. 0.7345. 在假设检验中,α取值越大,称此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
A. 越高B. 越低C. 越明显D. 越不明显46. 样本标准差的表示符号是( )。
A. QB. MC. σD. s47. 每一个观测值都乘以一个常数C后,则计算得到的标准差和方差,( )。
A. 标准差不变,方差等于原方差加上常数CB. 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加上常数C,方差不变C. 标准差扩大C倍,方差扩大C的平方倍D. 都不变48. 百分等级分数指出原始数据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百分等级越大,原始数据在分布中的相对位置( )。
A. 越低B. 越高C. 不变D. 无法确定二、简答题1. 简答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
2. 二列相关适用于哪种资料?3.简述点二列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
4.简述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5.简述判断估计量优劣的标准。
6.什么是相关样本?请列举相关样本显著性检验的各种情况。
7简述图形知觉的拓扑研究8简述kahneman对人在不确定情景下的决策策略研9. 有人说:“t检验适用于样本容量小于30的情况。
Z检验适用于大样本检验”,谈谈你对此的看法10.什么是标准分数?使用标准分数有什么好处?11.方差分析是逻辑是什么?12.如果有两个样本,一个是实验组,另一个对照组,分别施以两种教学方法,后期测验后如何对其成绩(百分制)进行统计检验,以确定两种教学方法有无显著差异?13、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有什么区别?14、什么是非参数检验?它有什么特点?15、为了建立最好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一般采取什么方式选择自变量?16. 简答标准Z分数的用途。
17. 简答χ2分布具有哪些特点。
18. 简述区间估计的涵义。
19. 简述正态分布的基本性质。
20. 简述x2检验的应用条件21.学业考试成绩为x,智力测验分数为y,已知这两者的rxy=0.5,IQ=100+15z,某学校根据学业考试成绩录取学生,录取率为15%,若一个智商为115的学生问你他被录取的可能性为多少,你如何回答他?22.如果两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进行了智力测验,这两个总体智商的平均数差异是否还需要统计检验?为什么?三、计算题1.某班进行期中测试,全班学生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及甲、乙两学生的得分如下表。
已知全班学生两门课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问甲、乙学生成绩在班中的地位谁高?2.有甲乙两位学前教育家采用分项打分综合评估的方法,对某市10所幼儿园的办园整体水平进行独立评估,所得分数如下,请判断两位教育家评判的一致性程度。
3.一次招工考试报考人数540,实际招工人数120,考试结果,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平均分4.标准差15,若现要按实际录用人数1∶1.2的比例确定面试分数线,此分数应为多少?5.医学上测定,正常人的血色素应该是每100毫升13克,在某学校进行抽查,26名学生血色素平均值=14(克/100毫升),标准差S=2.0(克/100毫升),问该校学生的血色素与正常人的血色素是否有显著差异?6. .已知某校的一次考试全体考生成绩总体方差σ2=100,从中抽取5位考生的成绩为65,83,94,70,88,试求全体考生成绩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