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人文历史文化解读
![人文历史文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c91b77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9.png)
人文历史文化解读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历史文化承载着民族的传统与精神,是人们认识自身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人文历史文化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传承以及对未来的启示。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人文历史文化进行解读,分别是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人文历史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一、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人文历史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
从远古时期的原始文化到现代的多元文化体系,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呈现出不断演变的特点。
古代文化是人类社会最初的文化阶段,古代文化中的宗教、礼仪、文学等元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文化则在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它强调信仰与教义,对欧洲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而现代文化则是在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形成的,它强调个体权利和自由,对世界文明进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文化的多样性人文历史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各个民族和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
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行动选择,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内涵。
例如,东方文化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孔子思想和道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形成了亚洲文明的重要支柱;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体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以古希腊罗马文明和文艺复兴为代表的欧洲文化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他地区的文化,如非洲大陆的传统部落文化、南美洲的印第安文化等,也都有其独特的风貌和价值观。
三、人文历史文化在当代的意义人文历史文化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我们认识自身和塑造未来的重要资源。
首先,人文历史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民族团结与认同。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它可以成为凝聚民众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其次,人文历史文化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它是人类智慧和智力发展的结晶。
通过学习和理解人文历史文化,能够启迪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创造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e1219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e.png)
中国古代文学与诗歌
古代文学
包括《诗经》、《楚辞》、汉赋 、唐诗、宋词等,表现了中国古 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是 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代表诗人有杜甫、李白、苏轼 等,诗歌主题广泛,包括自然、 友情、家国情怀等。
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
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乐器有琴、筝、琵琶、二胡等,音乐风 格独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木雕工艺
中国木雕工艺精湛,代表作品有黄 杨木雕、东阳木雕等,既有实用价 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
中国传统医学与养生文化
中医药学
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为核心,通过草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调理人 体内外环境,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
养生之道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饮食调 养、运动锻炼、精神调养等方面,以达到延年益寿、身心 健康的目标。
食疗文化
中国食疗文化源远流长,强调通过饮食调理来预防和治疗 疾病,如药膳、食疗方剂等,体现了食药同源的理念。
06
中国传统节俗与礼仪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象征着岁末年初和新的一年的开 始。春节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
炮、吃年夜饭、压岁钱等。
中秋节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象征着 团圆。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
0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分类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历史悠久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是世界上 最古老的文化之一。
重视礼仪、人伦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礼仪 、人伦等社会规范,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秩序和道 德体系。
中国历史上的秦帝国文化解读
![中国历史上的秦帝国文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14278e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7.png)
中国历史上的秦帝国文化解读目录第一章秦帝国的形成和历史背景 (2)1.1. 秦帝国的形成和历史背景 (2)1.2. 秦始皇政治措施和对文化的影响 (2)第二章秦朝的政治制度 (2)2.1.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2.2. 郡县制度的建立 (3)2.3. 职官制度的变革 (3)第三章秦朝的法律制度 (3)3.1. 法家思想的兴起 (3)3.2. 秦律的内容和特点 (3)第四章秦朝的军事制度 (4)4.1. 征兵制度的改革 (4)第五章秦朝的文化发展 (4)5.1. 儒家思想的发展 (4)5.2. 古代文字的规范化 (4)第六章秦帝国的影响和启示 (4)6.1.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4)6.2. 法家思想的影响 (5)6.3. 小篆字体的影响 (5)第七章结语 (5)第一章秦帝国的形成和历史背景1.1.秦帝国的形成和历史背景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21年,统治者是秦始皇。
在秦始皇之前,中国的政治局面长期处于战国时期的割据状态,秦朝的统一,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朝的形成与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战国时期,中国处于长期的分裂状态,七雄互相争夺,政治上的混乱、经济上的困顿、文化上的衰败、军事上的失利,使得人民深受其害。
在这个背景下,秦国凭借着强大的国力和顽强的民族精神,逐渐成为六国之首,并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1.2.秦始皇政治措施和对文化的影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实行一系列的政治措施,这些措施具有强烈的中央集权和强制性质,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秦始皇还对文化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尽力消灭异端思想,推行儒家思想,加强封建礼仪和宗法制度,使秦朝的文化体系逐渐形成。
第二章秦朝的政治制度2.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政治制度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措施,如实行郡县制度、推行职官制度、废除封建制度等,将大量的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手中,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d26eec14a76e58fafab003a5.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概要导论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语境即:究竟在什么条件下或环境里,会出现或存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一、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宏观语境概括说来,中国传统文化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世界史问题,它之成立、窘迫、焦急、缓解、与龃龉,与世界史的近现代进程不可分割。
中国传统文化问题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一种中国式的开展,在此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之成为一个问题,乃是一个世界史事件。
这种世界史特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问题得以开展的宏观语境。
宏观语境的关键点:与世界发生关系;是在近现代史上形成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具体语境(一)初始化语境中国的封建社会在近代的腐朽局面。
精神已经从顶峰滑落,广大农民已经贫困化,它的制度已经从根本上腐败了。
满清帝国的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和表面的繁荣。
在同一个历史时期,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政治和制度革命,继之而来的工业革命则把这个国家锻造为“世界工厂”。
在1840年之前的几十年里,古老静谧的中华帝国与新生的活力无限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英国之间的反差对比和矛盾张力,古老的华夏族连同它的最高统治者,陶醉在自造的完美无缺的梦境中。
佩雷菲特形象地将这种想象的优越感称之为“集体孤独症”。
这种奇特的危险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初始化语境。
(二)危机语境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危机语境,以1840年鸦片战争作为标志。
之后,“满清王朝与天朝官僚制度紧密结合建立起来的权力、群众中的民族主义和西方。
这种可怕的三者结合把中国卡住了。
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法充分控制这个国家,并把它引向自己所需要的道路上去:三者的冲突把这个国家关闭在不发达状态之中。
”危机语境具有多重含义:首先,是指现实的危机状态。
在1919年以前,这种现实危机最迫在眉睫的形态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的明显丧失。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彻底打破了中央帝国的神话,并使得华夏民族的心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19年以后,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的丧失,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等,这种现实的危机语境并未真正缓解。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c9dbcffab069dc502201d9.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文化概说一文化概念的历史演进文化概念集中反映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的概括认识。
它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个过程。
随着人们对文化现象的认识的发展,人们对文化概念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和明确起来。
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条件的不同,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差异,拥有的经验、知识、观念的区别,对文化的了解也不相同。
但,对它的理解正确、全面与否还是有客观标准的。
文化概念的历史发展和文化本身的历史发展是不同的两回事,但两者间又具有紧密联系。
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同人的存在和发展紧密相关。
文化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却与人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存在极其作用和意义紧密关联。
文化先于文化概念而存在。
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特别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人逐步从对自然和神的崇拜中解脱出来,开始对自己的地位、作用和力量有了新的认识,文化这个突出人化的概念,才逐渐在意识中形成并发展起来。
也就是说,文化概念的形成和产生是以文化本身的存在和发展为基础的。
文化概念也随着文化的发展及人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西方和中国的文化概念比较西方: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意即耕作、培育、教养、教育、发展、尊重之意。
最初它指土地的开垦以及植物的栽培,以后又指对于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发展和培养,特别是艺术和道德方面的能力和精神的培养,进而它又广泛指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人们在征服自然中和自我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中国:中国古代,文化一词原与武功相对,指文治教化。
《易·贲卦》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刘向《说苑·指武》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
”文化学中的文化概念:它的含义及阐释前后有相当大的不同。
一般认为,是从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开始界定的,而后逐渐有所发展。
从1871年到1951年的80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就达164种之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f33de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8.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形成了以礼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 • 夏朝的礼乐制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石。 • 商朝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体现了古代文化的传承。 • 周朝的礼乐制度更加完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庆 的代表,强调团圆和思 念,是人们对亲人的思
念和期盼。
• 放鞭炮:春节的习俗之一,象征 着驱邪避邪,带来好运。 • 拜年:春节的习俗之一,象征着 尊敬长辈,互致祝福。
• 赏月:中秋节的习俗之一,象征 着人们对团圆的向往和期盼。 • 吃月饼:中秋节的习俗之一,象 征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道家文化。 • 道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艺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 道家思想对历代统治者的政治观念和道德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思想及其影响
• 佛教思想起源于印度,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强调心灵解脱和慈悲为怀。 • 心灵解脱:佛教思想的核心,主张人们要通过修行来解脱世俗的痛苦。 • 慈悲为怀:佛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人们要关爱他人,行善积德。 • 因果报应:佛教思想的重要观念,主张人们要相信善恶有报,要行善避恶。
• 社会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活动和社 区教育,传承民间艺术和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 社会的创新与发展
•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发 展和人们的需求。
• 文化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挖掘传统文化 的内涵,创作新的艺术作品和文化产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第一讲 文化概说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第一讲 文化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9fee6919650e52ea551898b3.png)
中国的歼20 VS美国空天战机
《挟尸要价》与《宜黄钟家姐妹》 所揭示的“金钱至上”
深山里的孩子VS富二代奢华生 活所揭示出来的贫富悬殊
红罂粟的诱惑
3、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 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 美好的未来
• 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 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 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 条件下创造。”中国文化,就是我们 “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 的条件。”是影响中国人过去、现在和 将来的传统。
(五)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 1、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 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 历史性、遗传性。 • 2、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 性,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 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 和现实的基础。
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郭军武在澳洲教太极拳道家文化中国足球队与巴西足球队对阵2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目前我们中国人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成这一千秋伟业的认识前提是切实认清中国的国情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第一讲 绪论
主讲人:赵树廷
四个问题
一、“文化”界说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简介的目的、 意义和方法
• 总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 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 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 化”即是文化。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
• 长期以来,人们在使用“文化”这一 概念时,其内涵、外延差异甚大,故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一)广义的“文化”
中国历史上的秦帝国文化解读
![中国历史上的秦帝国文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3378d0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e.png)
中国历史上的秦帝国文化解读
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时期,其文化也有着浓郁的特点和意义。
以下是对秦帝国文化的解读:
1. 法家思想的兴起
秦帝国在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严厉的法律制度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这得益于法家学派的支持和推动。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注重实用主义和功利性,反对儒家的道德观念,强调“法”胜于“德”。
2. 统一文字和度量衡
为了加强政治上的统一,秦始皇制定了规范的文字标准、度量衡标准和货币制度,协调了各地的不同习俗和风俗,推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 建设工程和美术创作
秦帝国的建设工程十分宏伟,如兵马俑、长城等都成为了著名的文化遗产。
同时,秦朝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其铜器、陶器、玉器等工艺品表现了秦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
4. 文化统一和汉字文化的形成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采用了一种文字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从而实现了文字的统一。
这对于中国汉字文化的形成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秦帝国的文化特点主要集中在强化中央集权、实用主义思想和推进文化交流等方面,这些特点仍然深刻影响着中国至今。
中国文化史简编第三版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化史简编第三版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32b2c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5.png)
中国文化史简编第三版知识点总结中国文化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演变的学科,它涵盖了几千年的历史,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中国文化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诗、词、曲、赋、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以诗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唐诗,代表作家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此外,宋词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作家有李清照、辛弃疾等。
古代小说方面,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作品。
二、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形式。
其中,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家有吴道子、顾恺之等。
古代音乐以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为主,代表作品有《广陵散》、《梅花三弄》等。
古代舞蹈以宫廷舞和民间舞为主,代表作品有《仙人指路》、《白蛇传》等。
古代戏曲有京剧、豫剧、越剧等,代表作品有《牡丹亭》、《红灯记》等。
三、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多种思想流派。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义、忠孝等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而治,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代表人物有墨子等。
法家思想强调法治、权威,代表人物有韩非子等。
兵家思想强调战争之道,代表人物有孙子等。
四、中国古代宗教中国古代宗教包括儒教、道教、佛教等多种信仰体系。
儒教是中国古代的国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代表人物有孔子。
道教强调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代表人物有老子。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强调解脱苦难,代表人物有释迦牟尼、菩提达摩等。
五、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礼制等。
封建制度是古代中国的基本社会制度,以皇帝为中心,分为皇帝、贵族、士人、百姓等阶层。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第一章 简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第一章 简论](https://img.taocdn.com/s3/m/af42fddb33d4b14e852468d6.png)
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 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 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 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 异。
文化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
主体:人
客体:自然
文化
中国文化植根于农业社会基础之上,又处于
一种半封闭状态的大陆性领域之中。可以说, 宗法结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成为维系社会 秩序的一种重要纽带。所以中国文化自有自 身的特点。
三、中国文化的特点
外在特点 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其实汉代出现的“文化”一词,人们的理解
也并不一样。比如:《说苑· 指武》、《文 选》、《日知录》等。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文化的理解大都着眼于 狭义的精神层面。所以中国文化一词一开始 就专注于精神活动领域。 而西方的认识要比中国古人的认识要宽泛的 多。1871年泰勒认为:“包括知识、信仰、 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 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 体。”
英语系统里文化(culture)一词本意是种植的
意思,是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生发,继而 引申到精神活动领域的。 总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 于自然界的社会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 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文化的结构: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
义两种。如:前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 尤金的 解释。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 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 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 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 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自考)(05696)总复习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自考)(05696)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a0ebd2c4b73f242336c5f72.png)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自考)(05696)总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化事象。
3.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
4.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5.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而得名。
6.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7.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年),匈奴贵族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
8.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
9.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
10.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11.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
12.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13.赌胜:实质是打赌,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的愿望。
如触摸某寺庙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一种定向的神赐。
14.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绪论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a32a0d02a216147917112821.png)
• • • • •
四、 文化相关理论 (1) 文化的结构 ① 两个层次结构理论 ② 四个层次结构理论 (2) 文化的六大属性与 中国文化的分类问题 • ① 文化的六大属性 • ② 中国文化的分类问题
• • • • • • • •
(3)文化的特征 ①规范性 ②艺术性 ③认知性 ④实用性 (4)文化的功能 ①正功能——社会整合、社会导向 ②负功能——拖滞
• 五、中国历史文化的继续发展 —— 五代、
宋、元 • 1、五代:隋唐余韵 • 2、两宋:精巧细致 • 3、元:以猛治国到汉家
六、中国历史文化的内部整理—— 明清(1840年以前)
• 1.大型图书的编纂 • 2.思想学术领域正统思想的衰落和离经叛
道的异端思想的兴起 • 3.考据学的兴盛 • 4.文艺领域以各种方式影射现实、摆脱古 意开创新风、带有综合色彩的作品和艺术 形式不断涌现 • 5.科技方面具有总结意义的巨作不断出现
中国历史文化
旅游管理系 中国历史文化课程组
绪论(历史文化理论部分)
旅游管理系 高朝阳
课前导读
•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那么什么是文化? • 历史文化作为一个名词究竟有什么含义? • 中国历史文化如何能够发展到博大精深? • 中国历史文化有什么样的特征和精神、结
构形态? • 为什么中国历史文化能够成为世界上独树 一帜的文化类型? • 中国历史文化独特性有哪些表现?
教学目标
• 1. 能力目标: • 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后面 • •
• •
其他模块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理智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情感目标: 树立学生的爱国意识与对文化传统的恭敬心态,并学会正 确面对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3. 知识目标: 掌握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等相关概念、掌握中国历史文 化发展进程及各阶段独特的文化风貌和中国历史文化的整 体特征,文化的结构等理论,中国历史文化的生态环境理 论和相关重点理论问题等。
中国文化史——文化阐释精品PPT课件
![中国文化史——文化阐释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74c05bb8f67c1cfbd6b856.png)
• 理解误区:
传统文化等于儒家文化; 传统文化等于古代 哲学思想; 传统文化等于封建文化; 传统文化等于国学。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概括
•外在特征: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 •内在特征:伦理化、现世性、艺术感、非神化、内敛性
这些特征主要与中华民族的主流伦理观和哲学思 想、思维方式有关,尤其与儒学的基本观念有着密切的 联系。它的参照系主要是古代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 近代以来的强势西方基督教文化等。
[晋]束皙《补亡诗•由仪》: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唐]孔颖达《周易正义》: “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
[清]顾炎武《日知录》: “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
音容,莫非文也。”
西方源流:
现代的“文化”概念,来源于西方。拉丁文 中的 cultrue(一说为cultrua)为英、法、德 语中的“文化”一 词的源头,意为居住、耕种、 练习、注意等,涵概了物质和精神两部分,显 然比中国古代“文化”意义宽 泛得多。现代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以文化 为主要 研究对象的学科在此基础上诞生,使“文化”的 定义逐渐 丰富。
• 倾向政治的价值取向
—儒学统治国家意识形态两千多年,儒家重社会、重 人生、重现实的价值取向,使政治因素在儒家文化 中特别发达和成熟。
2、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特定内涵
• 关于“传统”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简称“传统文化”。与对“文化” 的理解一样,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莫衷 一是。理解的歧义关键在于对“传统”的认识、研究 的角度方法、价值观念不同。如下边几例:
恩格斯 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
三、学习文化史的意义及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a5b2a4579563c1ec4da7135.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文化:指人类主体通过各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对于自然和社会客体的适应、利用和改造。
(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一切活动)。
广义: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在利用、适应、改造自然和社会客体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狭义:特指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
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总和。
一是中国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
二是,中国文化根深叶茂,有着异乎寻常的文化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把选官和教育相结合。
是一种社会智商、能力的培养、选拔、使用的社会性管理制度。
科举制有隋朝创立,完备兴盛于唐朝,衰落于明清。
民俗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
民俗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思维类型和价值观念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所有内容。
体现在衣饰、饮食、节庆和婚姻家庭方面的民俗文化。
一.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1.文化的特征(1)同一性(2)时代性(3)民族性(4)地域性二.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源流和环境(一)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1.多态的地形、地貌2.多样的气候环境3.辽阔的地域4.多民族的融合(1).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一体格局(2)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交融(一枝独秀、自成一体、具有很长的生命力(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社会政治环境1.社会政治环境特征(1)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2)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3)宗法制为基础的社会组织2.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宗法:宗族之法,是宗族内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尊卑长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
宗法制度系由氏族社会的父权家长制演变而来。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 文化解读ppt课件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 文化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0dad34f242336c1eb95e68.png)
上一页 下一1页5
“文化”漫谈
第一层次的区别: 文化——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
性的东西,它时时表现着一个 民族的自我和特色。(如“五 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文明——使各个民族差异性逐渐 减少的东西,表现着人类的普 遍的行为和成就。(如汽车、 计算机的使用等)
上一页 下一1页6
“文化”漫谈
第二层次的区别:
……
上一页 下一1页3
“文化”漫谈
(三)中国人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 外在特征——勤劳善作,聪明伶俐,善良淳朴,
宽于待人,不虐外友,重视亲情,敬老爱幼, 尊师敬长,不拘小节,缺乏浪漫感…… 内在性格——平和中庸、谨慎内向、坚韧不 屈……
上一页 下一1页4
“文化”漫谈
六、“文化”与“文明”的区 别
文明——既可泛指人类社会从 民智初开之时迄今一切文化 成就的总和,也可特指一个 区域(中华文明)、一个社 会(封建文明)、一个时代 (20世纪人类文明)或一个 民族所具有的精神生活、物 质生活及生产方式这样一个 局部性的整体。
文明——常常始终在运动的、前进的,表现着
殖民和扩张的倾向。(如微软技术的推广与
应用)
上一页 下一1页8
第二节 历史文化与历史文化学
一、历史文化
概念——指人类社会在发
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文化
风貌的总和,包括政治、
经济、军事、思想、艺术以及人们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它的展现不仅是单纯的文化方面的
体现,还与文化的创造者、自然环境、经济环
说明1——并非与人的实践有关的一切均属于文化范畴
上一页 下一页5
“文化”漫谈
说明2——文化既指高 雅学术,也包括粗俗 丑陋之习。实际上, 在人的衣食住行、吃 喝拉撒睡等社会生活 方式中都存在着浓郁 的文化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015632052d380eb62946db4.png)
文化概念: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联系,着眼于人类自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狭义文化”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之为“小文化”。
文化结构:关于文化结构,有多种的划分方法,这里仅以“四层次”说展开论述。
1)物态文化层。
该文化层是由人类所加工于自然而创制的各种器物所构成,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
2)制度文化层。
该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立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所构成。
3)行为文化层。
该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行为所构成。
4)心态文化层。
该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所构成。
文化的作用:1.传递功能:文化作为社会约定的符号系统,形成社会的遗传密码,遗传基因,不断的复制,使社会得以进化,并形成一个民族特有的风貌2.教化功能: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受文化的熏陶,形成特定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的过程。
3.社会功能: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结构整合三个方面。
文化的社会功能:(1)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内燃机。
(2)文化是社会常态的调控器。
(3)文化是凝聚社会的粘合剂。
(4)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文化的特征:1、同一性(为社会成员共同接受和理解)2、时代性(历史性)3、民族性4、地域性(地域文化)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的影响:1)使得中国文化延绵不绝、体系完备;2)使得中国文化具有个性突出和兼容并包相结合的特点;3)中国文化具有务实的精神和崇尚中庸的特征宗法:宗法,即宗族之法,是宗族内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尊卑长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引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引论](https://img.taocdn.com/s3/m/76ec0a8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8.png)
• 中国传统社会独有的特点是中国传统 文化形成和开展的生长点
• A、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和开展缓慢性 • B、具有自大性和封闭性 • C、农业性和宗法性
• 至于商业,在统治者眼里,害 处: 其一,商业是破坏和损耗社会财 富的根源。
• 其二,商业会导致自由化思潮, 影响社会稳定之大局,妨害以德 治国
• <吕览.上农>云:“舍农而事末那 么不令,不令那么不可以守,不可 以战。民舍本而事末那么其产约, 其产约那么轻迁徒,那么国家有患, 皆有远志,无有居心〞。又云: “民舍本而事末那么好智,好智那 么多诈,多诈那么巧法令,以是为 非,以非为是〞。
• 行为文化有三个特征:
• 一是集体约定俗成,并反复履行 • 二是形式类型化、模式化。 • 三是时间上一代传一代。
〔4〕心态文化
• 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 心理活动等等。这是文化的核心。 心态文化大致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社 会意识,可以再细分为社会心理和 社会意识形态。
• 3、从时间的层面即文化的时间差 异性考察,文化又可划分为不同历 史阶段的文化:
• 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 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 培养、教育、开展、尊重,并由此 引申为对人性情的陶冶,品德的培 养。
〔1893--1988〕
• 梁老先生“文革〞打油诗 • 十儒九丐古时有,而今又名臭老九。 • 古之老九犹叫人,今之老九不如狗。 • 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知识有。 • 倘假设马列生今世,也需揪出满街走。
• 孙中山先生所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 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 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 第六、 持中贵和,崇尚中庸,追求和谐
• “和〞作为哲学范畴,是指对立面的统 一。“和实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第一层次的区别: 文化——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
性的东西,它时时表现着一个 民族的自我和特色。(如“五 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文明——使各个民族差异性逐渐 减少的东西,表现着人类的普 遍的行为和成就。(如汽车、 计算机的使用等)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意识、思想)而产生的事物或行为等。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传承性——应该是经过一定历史时期的发展、 演变而积淀成形的事物。(时间长短?)
群体性——应该是某一特定的人群所共同创造 的事物或共同拥有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 行为方式等。(人数比例?)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问:如果有一个中国人在,船长应该对他说什么他 才会跳船?)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五、文化的外在特征与内 在性格
(一)文化的外在特征与 内在性格
外在特征——样子、形态 内在性格——品质、精神
(即“骨子里的内涵” )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二)中国文化的外在特征和 内在性格
课程的意义是什么?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一、 “文化”的概念 广义——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
品的总和。 狭义——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
态内在的精神产品。
注:文化至今 无权威定义。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二、 “文化”的外延
外延——几乎与人的实践活动有关的一切。
说明1——并非与人的实践有关的一切均属于文化范畴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说明2——文化既指高 雅学术,也包括粗俗 丑陋之习。实际上, 在人的衣食住行、吃 喝拉撒睡等社会生活 方式中都存在着浓郁 的文化问题。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三、 “文化”的基本属性 人 性——必须是与人有关的事物。 意识性——必须是因人的意识活动(灵感、潜
——敬官尊君、唯上是从(尚同压下、民意难述) ——孝善为先、亲情至上(宗法发达、人情难却) ——恋古守旧、难思进取(祖制不变、创新犹难) ——宽容大度、大不欺小(旧隙易合、不占外邦)
……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三)中国人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 外在特征——勤劳善作,聪明伶俐,善良淳朴,
体现,还与文化的创造者、自然环境、经济环
境、社会制度环境以及地区间文化的相互交流
相关联。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二、历史文化学 概念——以文化眼光,即宏观
的、对比的、高屋建瓴式的 眼光,审视和研究人类历史 发展演进的科学。 结论特征——抽象、概括。如 认为殷商时期是中国文化的 幼稚时代。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 解读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理解“文化”与“历 史文化”两概念。
——掌握“历史文化学” 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1.什么是“文化”,其外延及 基本属性是什么?
2.什么是“历史文化”? 3.怎样领会“历史文化学”的
研究方法? 4.学习“中国历史文化概论”
第二层次的区别:
文化——不必特意传授,由 于耳濡目染就会获得的性 格特征和精神气质。(如 中国人对父母长辈的孝顺 心理及言行等)
文明——需要学习才能获得 的东西,因此时常与“有 教养”、“有知识”等词 语相联。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第三层次的区别:
文化——往往是固守的、不变的,它表现出一
1.外在特征 ——统一性 ——连续性 ——包容性 ——多样性 ——宗法性 ——专制性 ——小农性 ……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2.内在性格 ——好大喜功、孤芳自赏(醉心于辽阔的疆域、最长的城
墙——长城、无比巨大的唐朝都城长安城、最长的人工运河——大运河、 最大的远航船队——郑和船队、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无与伦 比的”北京奥运会、规模空前的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
宽于待人,不虐外友,重视亲情,敬老爱幼, 尊师敬长,不拘小节,缺乏浪漫感…… 内在性格——平和中庸、谨慎内向、坚韧不 屈……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六、“文化”与“文明”的区 别
文明——既可泛指人类社会从 民智初开之时迄今一切文化 成就的总和,也可特指一个 区域(中华文明)、一个社 会(封建文明)、一个时代 (20世纪人类文明)或一个 民族所具有的精神生活、物 质生活及生产方式这样一个 局部性的整体。
种对外来文化的抗拒。(如中餐对西式快餐 的“抵御”)
文明——常常始终在运动的、前进的,表现着殖民和扩张的源自向。(如微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一、历史文化
概念——指人类社会在发
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文化
风貌的总和,包括政治、
经济、军事、思想、艺术以及人们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它的展现不仅是单纯的文化方面的
四、 “文化”的基本分类 ——按地域划分 中国——小农文化 美国——牛仔文化 法国——情人文化 英国——绅士文化 日本——武士文化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船长的心理学 当船开始下沉时,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商人正在开会。 “去告诉这些人穿上救生衣跳到水里去,”船长命令大副。 几分钟后大副回来报告:“他们不肯跳。”“你来接管 这里,我去看看能做点什么。”船长说。一会儿船长回来说: “他们全都跳下去了。” “您是怎么做到的?”大副问道。船长自豪地说:“我 运用了心理学。我对英国人说,这是一项体育运动,于是他 立刻就跳了下去;我对法国人说,这是很潇洒的行为;对德 国人说这是命令;对意大利人说,这并不被宗教所禁止;对 苏联人说,这是革命行动。” “那您是怎么让那个美国人跳下去的呢?” “我对他说,他已被保险了!”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
三、中国历史各阶段的文化综述
外在特征
内在性格
关键词
夏商 笃信神灵 以神为本 天真无邪 幼稚活泼 神本 西周 尚德重人 讲礼崇仪 老成持重 谨小慎微 人本
先秦 辉煌灿烂 人文发轫 执著己守 忠义刚烈 智慧
秦汉 一统无贰 宏阔壮丽 志得意满 英武大气 一统